‘壹’ 在福尔摩斯里形容一些英国人时,总是说他们有着天生的红色头发,这是真的吗
红色头发当然是有,但大多数红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样是火红或者大红什么的,而是带点赭石的那种红。而且我觉得好象没有经常形容吧,很红的也就是《红发会》里的威尔逊而已。而其他的发色偏红的,也不可能就叫做没有,虽然比例不是最大,但肯定是有一些的。英国本来移民就很多,各个国家地区的人都有。
那谁,你在英国?那就怪了,我一朋友也在英国,结论跟你截然不同,他倒是说在爱尔兰见过的金发比较多。而且在欧洲,褐色头发是多数。我还不知道原来英国人那么特殊,金发= =
‘贰’ 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是谈判各方 互利互惠 而进行的沟通和协商。商务谈判绝对不是谈判各方相互为敌、施展诡计、相互欺诈。
常言道,生意不成仁义在,谈判当事人应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一场成功的商务谈判每方都是胜者。
01.
大型谈判、涉及两方以上人员参加的谈判大都采用 横向谈判 的形式;而规模较小、业务简单,特别是双方已有过合作历史的谈判,则可采用 纵向谈判 的方式。创办独资企业的谈判是企业与投资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因而谈判的内容主要集中在 宏观方面 。创办合资经营企业的谈判,谈判的主要对手都是企业,因而谈判的内容主要集中在 微观方面 。
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应首先要比较销售额和盈利额,其次比较营业额和企业负债额,再次要比较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状况和盈利水平。
双方在谈判中 应明确规定谁有权要求和批准设计变更。 索赔谈判是最困难的谈判之一,合同是判定违约的唯一标准。证据妥善保存,以备不时之需。要注意时间期限。 如果不确定赔偿期限,赔偿就可能无任何意义。
02.
今天的妥协让步是为明天的更大利益奠定基础。 因势利导 ,要把矛盾的焦点引导到共同探讨彼此有利的方案上去。
对人温和礼让,对事坚持原则 。
03.
传达信息和收集信息是谈判开局阶段的主要行为。
问题的提出: 不要陷入立场式谈判 。谈判与信任无关,集中精力于利益,而不是立场。探讨相互利益,避免最低界限。避免人身攻击。
作为谈判者的团队而言,要提出多种可选方案是不容易的。 要鼓励不成熟的方案,防止相互批评、指责 ,避免扰乱正常的创造性思路。
耐心不同于拖延 。粘液质人天生性格稳重、平和。胆汁性则脾气暴躁,缺乏耐性。
04.
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对事物本质或特性的反应,体现着认识对象质的规定性。外延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即概念所反应的全部对象。
违背运用概念的基本要求就会出现很对逻辑错误,内涵方面来讲: 概念模糊、概念混淆 、 概念歧义。
在商务谈判中,判断是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方式。断定性: 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就不是判断。 同时任何一个完整的推理都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
书面报价一般有三点: ①粗细适度。粗到能说明问题,细的有孔可钻。②明暗相间。明示条件令人喜爱,暗示条件使己不亏。③留下伏笔。把未来的技术前端伸进去,为以后的交易做准备。
05.
国际谈判中双方所存在的文化差异有三个层次:所属母国或者民族、所属经济组织的公司文化、双方当事人个体。比如美国与日本方面。对于律师的作用、决断过程的态度和谈判者适宜的代理权限、合同形式和承担合同义务等方面存在显着差距。
成功的谈判者,必须把剑术大师的机智、速度和艺术家的敏感能力融会于一体。
在西方、阿拉伯国家的商人,你能巧妙运用策略说服他们,达成交易,他们会认为你是认认真真的与他们做生意,是尊重他们。尽管谈判中你会多赢一点,他们反而会尊重你和你交朋友。
德国人讨价还价比较困难。英国人作风是自信,遇到错误不肯轻易认错。韩国人是谈判高手。
此外,在西方,一个人如果在右手与对方握手的同时,又把左手搭在对方的肩上,说明此人精力过于充沛或权利欲很强,对方会认为“这个人太精明了,我得小心一点。”
欧美国家的人大多倾向于在谈话时双方对视,认为这样方显坦诚相待,互相依赖。英国人一向以传统保守着称,日本人交谈时一般看着对方的脖子。地中海沿岸,忌讳瞪眼直视,他们认为目光呆滞无神是凶险的预兆。
在国际洽谈中,除了中日两国,其他国家互送礼物的时候,一定要当面打开,并表示欣赏,真诚接受和道谢。受礼后还礼,一般为对方礼物价值的二分之一,并且表示再次感谢。
给远来的客人佩戴尼泊尔帽子,以示敬意。埃及人吃饭一般不许交谈,禁忌饮酒,红茶和咖啡。拉美商人的谈判风格比较闲淡,节日多,如果有人突然请假,那么外商就必须耐心等待洽谈的人休完假才能继续谈判。他们的责任感不强,信誉比较差。
法国人的时间观念不强。意大利人性格外向,情绪多变,注重节约,不遵守时间。西班牙人,态度高傲,注重穿着,重视个人信誉。北方的巴斯克人朴实而稳健,南部的卡达兰人自古经商,有很多地道的商人。
印度商人,生性多疑,逃税严重。巴基斯坦人重视英语,注重教育。阿拉伯人认为代理商很重要,妇女地位比较低,喜欢讨价还价。非洲人,文化素质低。南非经济实力最强,讲究信誉,付款及时。
06.
最后期限策略 :人们往往对于拥有的东西并不珍惜,但是对于将要失去的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的某种东西,却一下子变得很有价值。
休会 是国内外谈判人员常采用的基本策略。
避实就虚策略 :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纠缠不休 或者在自己不成问题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以分散对方对自己真正要解决的问题的注意力。
红白脸策略 :己方的两组人员或者两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促进谈判成功。“红脸”不是大吼大叫吓唬人。
时间拖延策略 :对于性格直率的人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假痴不癫策略 :表面装傻、暗中策划。拖些日子之后再提出多项理由作为杀价筹码。
功夫在外策略 :对于散漫型的谈判对手,他们比较在意私下的交情。
要争取到主场谈判,也就是你所熟悉的地方。如果不行,那也至少选择一个双方都不十分熟悉的中性场所。
利用对方动机心理中的弱点趁虚而入 。比如“好出风头”“欲晋职位”“贪取私财”等。不仅要通过言谈举止,也可以通过有意识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追问、奉承、施以礼品来验证,弄清对方到底属于哪一种谈判动机,以防判断失误而致己方策略失效。
“顺便提一下”给人的印象是刚想起来的。但是谈判桌上,很可能是蓄谋已久的。显得漫不经心,其实不过是故作姿态而已。“老实说,说真的”往往是此人既不坦率,也不诚实的时候。
07.
关于着装等我就不多说了。不需要多么华丽,干净利落是主要的。此外对于女士来讲:颈链是合适的项链,显得高雅端庄。正式场合一般不配带耳环。国际商务洽谈中十字形的挂件是不允许的,西方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是天主教异教徒的标志,修女、僧侣的职业标志。使用香水有一定的讲究,可以在四大部位:一是两手腕的脉搏部位,二是下巴以下,三是耳根以下,四是在长裙的裙摆处。
礼仪问题就介绍一个:使用无声语言,手势语中,标准的握手方式是用手指稍稍用力握住对方手掌,时间约为1━3s。
完。
‘叁’ 英国人的绰号是什么
john bull(s)约翰牛;英国佬
“约翰牛”是英国人的绰号,意义是english nation,the typical englishmen.这个雅号是英国人自己取的,出自16世纪英国着名作家兼宫廷御医约翰·阿布斯诺特(John Arbuthnot,1667--1735)的政治讽刺作品。
阿布斯诺特在1712年写了一本讽刺小说,名叫《约翰牛的生平》(The History of John Bull),该书的主人公约翰牛就是英国的人格化、形象化。
作者笔下的约翰牛,是个英国“自由民”,为人粗暴冷酷,桀骜不逊,颇有些牛劲。他盛气凌人、欺辱弱者,如果谁流露出对他稍微表示不满的反抗情绪,他立即摆出一副格斗的架势。作者通过这个赳赳武夫的形象,暗喻当年英国的专横跋扈,抨击“民权党”(英国自由党的前身)的好战策略。显然,这个绰号最初含贬斥色彩。
这个形象的出现,绝非作者凭空捏造,而是与当时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相连。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17世纪,英国毛纺工业迅速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断扩大,资产阶级政权对内实行“圈地运动“,对外实行殖民地的掠夺政策,以便积累大量的工业资本。“约翰牛”的形象正是这个时期英国的体现这。
John Bull这个颇古的典故成语,19世纪 的着名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就曾引用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约翰牛”的形象发生了耐人寻味的变化,由最初那个身强力壮、满脸横肉的中年船长想象,变成了一个年过半百、五短身材的矮胖子。于是漫画上出现的”约翰牛“,是个头戴宽边礼帽,足蹬翻口皮鞋,身穿茄克衫的绅士摸样。当年那种杀气滕滕的气概收敛不少,其原来的贬义似乎变成了褒义。”约翰牛“逐渐变成了一位饱经事故的实干家形象,他的行为成了英国的人的标准行为。这样一来,john bull这个成语就成了英国人或者英国的代名词了;而与之相关的john bullism 就指”英国精神“”英国习气“或”英国的典型性格“,john bullist则常指”英国迷“
eg:By some he is called..."a thoroughbred englishman",by some,"a genuine john bull"...
John bulls belong to the white race.
‘肆’ 请详述一下西方君主绰号的历史由来。
威廉一世(William Ⅰ,1027—1087),原法国北部诺曼底公国的公爵;以其于1066年率军征服英格兰,故有“征服者威廉”的绰号。
威廉二世(又名“红脸威廉”,或许是因为他的红脸颊外观)(1056年-1100年8月2日)是征服者威廉的次子,自1087年成为英格兰国王直到1100年。
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兰诺曼底王朝国王(1100年—1135年在位)。征服者威廉的幼子。在其兄威廉二世因狩猎事故神秘死亡后即位。
理乍得 Richard I of England(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继任英王之位后称“理查一世”。因其在战争中总是一马当先,犹如狮子般勇猛,因此得到“狮心王”(Lionheart)的称号。
西方君主在称呼的档次上远不及中国皇帝,他们并没有像中国皇帝那样繁琐的称号,称呼相对简单得多。西方君主也没有那么多的避讳,后人可以直呼其姓名,
一般是在名字之后加上大帝等词语,如查理大帝、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等。有时为了加以区别,干脆就在姓氏后加上数字,表示第几世,如普鲁士的腓特烈一
世、腓特烈二世等,更有简单的干脆把“世”也省略了,直接叫路易十五、路易十六。
除了正式的称号,西方君主还有一些有趣的绰号。这些绰号往往根据国王的某种特点加以夸张。这些绰号有的根据君主生理形体上的特征,有的依据其
性格为人,还有的还涉及道德方面,不一而足。西方君主的绰号风趣幽默,是君主形象的侧面反映。早期的西方君王都有绰号,如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开创者就
叫“矮子丕平”,可能与他身材矮小有关。再如英国国王威廉一世绰号“征服者”,威廉二世绰号“红毛王”,亨利一世绰号“儒雅者”,理查一世绰号“狮心
王”。爱德华一世的绰号有“长腿”、“全世界的伟大长矛”、“威尔士的征服者”、“苏格兰铁锤”、“英国的查士丁尼”等等。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因为有
一脸鲜红色的胡子,绰号为“红胡子”。另外如“青齿王”哈扎尔德,“羔羊王”埃里克,这些称呼皆特点鲜明,一闻其号如见其人。
‘伍’ 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都叫美国人American,唯独英国人喜欢叫美国人Yankee
英国人用Yankee来称呼美国人最初是带有贬义的。实际上这个词最初的含义也不是美国人,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美国。在北美处于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的白人殖民者和英国人对北方的革命者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粗鲁,野蛮,不开化,没教养,用“Yankee”来形容他们。南北统一后,美国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迅速提升,引发英国人的羡慕嫉妒恨,于是“Yankee”逐渐演变成了英国人称呼美国人的俚语,包含了轻蔑、鄙视和酸葡萄的心理。
希望回答对你有用,请采纳!
‘陆’ 美国英语里对英国人、德国人等等其他国家的蔑称是什么
全是复数
英国:Brits
德国:Jerries
日本:Japs
我的同事也有叫墨西哥人作“monkey”的, 不过恐怕不是通用的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