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鸦片战争英军伤亡大概有多少
你好
第一次厦门之战:1840年7月3日 清军战死9人,受伤16人.英军无伤亡.
第一次定海之战:1840年7月5日
清军战死13人,受伤13人,英军无伤亡.其中清军参战兵力1540人,定海总兵张朝发受伤而亡,定海知县姚怀祥自尽.
大角 沙角之战:1841年1月7日
英军采用正面炮击,陆军侧面包抄战术,清军战死277人,重伤而死5人,受伤462人,英军受伤38人,副将陈连升,佐领裕隆(满族)战死.
虎门之战:清军总兵力11000名,清军250人战死,100余人受伤,总兵关天培战死,游击麦廷章亦亡.英军5人受伤.
广州内河之战,1841年2月27日--1841年3月18日,其中乌涌之战清军参战兵力1600人,总兵祥福(满族)以下446人阵亡,英军共受伤8人.
广州之战:1841年5月18日--5月25日
清军总兵力20000人(用于进攻力量不多),清军数座炮台被毁,战船43只,火筏32只被击毁,英军死亡9人,受伤68人.
三元里之战:1841年5月29日--1841年5月31日 英军死亡5--7人,受伤23--42人.
第二次厦门之战,清军总兵力5680人,1841年8月26日,清军阵亡40余人(厦门岛南岸)和33人(鼓浪屿)受伤37人(士兵因石壁坚固伤亡较小),总兵江继芸,副将凌志(满族)战死.英军战死
1人,受伤16人.
第二次定海之战:清军总兵力5600人,1841年10月1日,清军总兵葛云飞 郑国鸿(回族)
王锡朋战死.英军战死2人,受伤27人.
镇海之战:清军总兵力4000人,1841年10月9日,清总督裕谦投水而死,损失以百计,英军伤亡数字有两说,一说战死16人,伤数人,另一说英军战死3人,受伤16人.清军总兵谢朝恩也战死.
浙东反攻之战:1842年3月10日--3月17日,清军总兵力31000人,但用于进攻的兵力不多.宁波方向,英军阵亡1人,镇海方向无伤亡.3月15日,英军进攻慈溪,清军将领朱贵,伊星阿(满族)战死,英军战死3人,受伤一说22人,另一说15人,清军共战死340余人,雇勇200余,受伤200名.
乍浦之战:1842年5月18日,清军总兵力7000人,英军在天尊庙伤亡最重,陆军中校汤林森以下9人阵亡,55人受伤.清军副都统长喜(满族),佐领隆福(满族)战死,清军八旗兵阵亡273名,殉难7名,因伤身故6名,失踪1名.
吴淞之战:清军总兵力4700名,1842年6月8日,提督陈化成以下88人阵亡,英军战死2人,受伤25人.
镇江之战:清军八旗兵1600人,绿营兵2700人,英军增派援军,共计20000人,1842年7月21日--22日,为英军伤亡最为惨重的一役,死亡39人,130人受伤,失踪3人.清军伤亡如下表:
部别 战死 受伤 失踪
京口八旗 170 161 24
青州八旗 55 65 24
镇江绿营 3 6 17
湖北绿营 7 8 3
四川绿营 3
河南绿营 1 1
江西绿营 23
B. 二战中英国死亡多少
英国在二战中的死亡人数37--40万
C. 英国在二战中伤亡人数.
盟国军队伤亡人数:澳洲:23400; 巴西:943; 加拿大:37500; 中国:2050000; 法国和解放法国军队:210000; 意大利:17500(从1943年起); 新西兰:10000; 南非:6840; 苏联:13700000; 英国:264000; 美国:292000; 受袭击国家军队伤亡人数:阿尔巴尼亚:20000; 比利时:12000; 保加利亚:1000(从1944年起); 捷克斯洛伐克:46000; 丹麦:1800; 芬兰:82000; 埃塞俄比亚:5000;
D.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双方各伤亡多少啊
英军伤亡255名,阿根廷伤亡649名,另外还有三名福克兰居民伤亡。
战争经过:
1820年,组建中的阿根廷政府举步维艰,Marina David Jewett官员在索来岛,通过官方文件,宣布把马尔维纳斯群岛划归里奥·德·普拉达省。该消息在美国和英国被公布后,没有得到这些国家的任何官方评论。
1820年期间,阿根廷政府发表了各种文件表明对该地的主权。
1833年,英国皇家海军军舰以武力威胁,要求移交马尔维纳斯群岛。之后阿根廷政府和居民被驱逐出该岛。
在和平年代,在没有向友好的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发布任何预先的通知和声明,就发动了武装行动。
该行动立刻被遭到了拒绝和抗议。
1982年,爆发了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南大西洋争端,导致两国断绝外交关系。直到1990年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4)英国打仗死亡多少人扩展阅读:
启示
一、两栖舰船在地区性冲突及局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并将成为解决地区危机的重要兵力。
随着各种现代化武器的出现,抗登陆的有利条件大为增加,登陆与抗登陆之间的抗衡更为激烈。对于登陆作战,特别是大跨度越洋登陆作战,必然会有由舰到岸的兵力及装备输送过程。
只有使用主船体内拥有较大坞舱,载有气垫登陆艇、高速登陆艇、两栖作战和运输车辆,甲板上可装载一定数量直升机或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大型登陆舰船,才能完成快速、机动、有效地输送登陆部队和装备上岸,对登陆部队实施必要的火力支援,同时承担一定的自身防御任务。
二、两栖战舰船宜向多用途化和舰型综合化、装载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二战后,两栖战舰船陆续发展派生出近10种舰型,各种舰型的舰船在应用中,使用任务相对比较单一。在需要达成某一作战目的时,往往要多种舰型的登陆舰配套使用,一艘专用舰船出现战损,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登陆作战行动。
马岛海战,英国海军动用了包括直升机两栖攻击舰、通用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登陆支援舰、改装的运输登陆舰、坦克登陆舰等多种舰型,给登陆作战的组织和指挥带来很大困难。同是为掩护这些舰船实施登陆作战,英国海军还不得不调整对阿根廷大陆方向的封锁力量而组成了庞大的护航编队。
由此看来,简化舰型,一舰多用,均衡装载将是大型两栖战舰船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马岛距离英国十万八千里,在阿根廷家门口,却是英国国土。英国不曾拿起国际法律请求司法裁决,也从不提出200海里的说法。历史就是历史,英方与阿方未曾互利共赢共同开发。南海问题的解决要从中获得启示。
四、随着两栖作战方式的发展,现代化两栖战舰船必须具有立体两栖突击作战能力,加强自身攻防能力,提高战技性能。
英国海军在马岛登陆作战时,虽已意识到了采用“平面登陆”和空中“垂直登陆”相结合的“立体登陆”方式所可能取得的效果,但苦于没有满足需要的立体两栖突击作战能力,仍然只能采用较为传统的突击抢滩登陆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尔维纳斯日
E. 鸦片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结束英军总共死亡多少人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伤亡523人
克里米亚战争英军伤亡约17500人
英桑战争英军仅受伤一人
英布战争英军伤亡40000人左右
一战英军伤亡约908000人
二战英军伤亡约约264000人
马岛战争英军伤亡1033人
伊拉克战争英军伤亡3777人
F. 苏联,美国,英国,德国,日在二战中总共死多少人
二战总共伤亡2000万人左右
苏联死亡人数排名第一,是2050万人(一说2680万人),当时苏联人口是2亿人,其中被德军俘虏的苏联红军中,有575万人死于战俘营,苏联红军一共死亡890万人,加上民兵有1400万人。
美国是流血最少但是获利最大的,太平洋战场死伤5万人左右,欧洲战场死伤不详,这个数字到今天都没有公布,但是超过40万人,毕竟德国人不是日本矮子。
英国死亡40万人(一说44万人)其中军人38万人(一说41万人),仅仅是1943年,就有18万英国陆军死于德国人的轰炸下。
德国二战死亡约800万人,其中军人约600万,其余平民。其中死于西线和北非约有50万,其余死于东线苏德战场,还有一批6万人的战俘,德国人说是失踪,苏联人说是已被遣散,但是他们一直拿不出证据,估计是被苏联人杀了。
日本二战死亡人数近300万,其中士兵死亡约190万(日本历史教科书上写185万),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约44万(我们现在教科书上写的135万是胡扯,因为多出来的都是TMD汉奸。);在东南亚被英军、中国入缅远征军(消灭日军1万还多)、游击队杀死约18万;在苏日战场死亡10万余人;在太平洋与美军战斗中死亡约120万;志愿人员、童子军死于战争近40万;平民被美军原子弹、炸弹炸死人数约在55万人以上。(要知道俩原子弹扔下去就有20多万日本人见了天照大神。)
G. 鸦片战争伤亡究竟有多少人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究竟有多少呢?据统计,中英双方伤亡人数比例在600:1,英国军队参战人数为19000,中国军队参战人数为200000,英国死亡人数523人,中国死亡人数22790人。
第一次战争:厦门战役,清军死亡9人,16人受伤,英国军队零伤亡。
第二次战争:定海战役,清军死亡13人,13人受伤,英国军队零伤亡。
大角沙角战役:清军死亡282人,462人受伤,英国军队38人受伤。
虎门战役:清军死亡250人,100多人受伤,英国军队5人受伤。
广州内河战役:清军死亡446人,英国军队8人受伤。
广州战役:清军多数炮台被毁,43只战船、32只火筏被毁,英国军队死亡9人,68人受伤。
H. 二战各国死亡人数是多少
苏联:2680万
中国:1800万
德国:800万
波兰:650万
日本:290万
南斯拉夫:170万
美国:38万
英国:40万
意大利:20万
法国:30万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阿道夫·希特勒违反《凡尔赛和约》20年停战的协议,开始秘密武装德意志第三帝国。
法西斯独裁:
1922年10月,意大利王国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王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王国开始建立。
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一大党。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笼,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二战
I. 1.一战各国死亡人数(一一列举)
具体如下: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比利时: 13,700
英国: 908,000
澳大利亚:60,000
法国:1,240,000
法国殖民地:114,000
希腊:5,000
意大利:650,000
中国:3000
日本:300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3,382,500
奥匈帝国:1,200,000
保加利亚:87500
德意志帝国:1,770,000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