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女性为什么身份转变

英国女性为什么身份转变

发布时间:2022-12-19 02:34:21

A. 英国性别歧视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更准确的来说是20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普遍流行着一种女性想象:女人都是较弱无力、需要男性保护之人,她们不但无助于人,而且也不能自助。这种错误的看法导致了两个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的问题:(1)由于女人如此之软弱无力,不适合做支付工资的工作,给她们低薪实属正常;(2)可是,倘若以低薪招聘女性,又会对男性的薪酬造成威胁。当时的英国男性认为,女人实在不适合在工厂里工作,她们应该待在家中;女人只能是为了家庭生计需要才能走进工厂。偏见与薪资上的冲突使男女工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因此,女工人的低薪得不到男工人的同情,反而还会受到抗议与反对。很多工会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竟然选择将女工人拒之门外,而一些工会虽然接受女工人,但也表现得十分谨慎。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使女性劳动者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发生了转机。由于战事吃紧,英国政府将男性劳动力大批调往前线。1915年,英国各工厂出现劳动力紧缺,军需品部门尤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行各业都开始招募女性。1915年春,财政大臣乔治·劳合(David Lloyd George)发起女性战时服务运动(War Service For Women),政府虽然给了更多的女性工作的权利,但却没有给她们改善生活的权利。在这场运动中,登记处并没有许诺这些女性某个固定数额的工资,而是将工资问题交由雇主自行决定。男 女工人们十分担心,因为雇主有可能给他们低薪,更有可能在士兵复员时将他们赶出工厂。他们要求的“同工同酬”(Equal pay for equal work)成为了一个长期的话题。事实上,在许多的工厂中,大部分的工作都由女工人来完成,然而雇主却只肯付给她们相当于男工人一半的工资。“劳动力削减”虽然让英国增加了近70万份战时新工作,但它也造成了诸多问题。一方面,它严重损害了女工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它使男工人感到:这些技术不熟练的女工人让很多属于他们的工作以后不再需要专业技能,因此而加深了他们对女工人的鄙夷,也让更多人认为“女工人只能做些微不足道没有技术含量工作”。
战争期间,全职工作的女性人数上升到130万,同比增长了22%。许多行业都体现出这一人数上涨的趋势。在运输业,女性的人数由1.8万上升至11.7万;银行业则由1500上升至3.7万;在文职、公署以及邮局工作的女性更是增长了两倍(139.4万),甚至连面制品业也实现了人数四倍的增长。随着工作女性的大量出现,新兴女性工作者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除了和平年代里的一些行业,女性也进入军事生产部门。她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以空前的爱国热忱投入到军需品的生产中,被人们称之为“军需母亲”。然而,这种形象背后的真实情况却是,女性待遇的恶化——战时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女性不得不进入当时待遇较好的军工厂工作,然而军工厂的“优渥待遇”却是暂时的。由于战时各行各业的工资标准不断变化,另外通货膨胀也屡屡发生,军需厂女工人的“好待遇”也因之被抵消。许多工厂实行战时津贴政策,通过加班来授予工人津贴。要获得津贴的代价很高,军工厂的工人们为此不得不每天工作12小时,周末也不能休息。在TNT附近工作则更加危险,工人们时常会中毒。战争期间,大约有300名女工人死于TNT中毒或爆炸。
女工人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痛苦和她们的所享受到的福利几乎不成比例。为了解决自身待遇问题,战争时期的女工人也像男工人一样,她们利用战时的劳动力紧张来跟政府议价,1917年《女工人》杂志发表了一个“战后目标愿望单”,其中包括了相应的医疗、津贴以及失业补助、税法改革等诸多议题。除此之外,女工人们不仅要求工作的权利,而且还要求休息的权利,后一项权利表明了女性对工作和家庭之外空间的诉求,这一诉求更直接的推动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1918年,随着休战协议的签订,战争终于结束。许多士兵从残酷的战场重返他们原先的工作岗位,这时才发现许多女人已经占据了他们原来的工作。“女人必须走”,他们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在随后的一年之内,英国有75万女性因此丢掉了工作。曾经呼吁她们为国家而工作的政府此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漠:在1919年召开的失业捐助大会上,没有一个女性成员,尽管在接受失业补助的人中女性占到75%。为了安抚失业女性,政府又将这批人从工业领域转移到传统手工业领域。然而无论在哪个行业,女性工会组织(如女性工业理事会,Women’s Instrial Council)的诉求一如既往:缩短工时、提高工资以及待遇。女性工人的抗议浪潮一波盖过一波,英国当局无法继续忽视其存在,他们选择授予女性一些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利,以弥补她们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1918年,国会被迫通过了三项法案,允许女性参选国会、进入牛津或剑桥读书、授予30岁以上的女性投票权。这三项法案看起来意义重大(至少在教科书上,它们几乎是女权运动胜利的象征之一)。然而实际上,当时女性工人的年龄普遍低于30岁;在一些领域,对女性的职业开放程度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还降低,例如20世纪20年代初期,查令十字医院(Charing Cross Hospital)一度缺少医生,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拒绝招收医学院的女学生。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一战绝非女性工人生活的转折点,在此后的20年中, 女性劳动者的生活依然十分辛苦,英国女权运动任重而道远。
在一战期间,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诚然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女性在家中和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仍和19世纪无太大差别。在英国人的眼中,“女性”和“劳动者”这两个概念从未被真正联系到一起——他们让女人干和男人一样的活,却付给她们相当于男人一半的工资;她们可以在工作中显示出天赋和机智,然而却仍置于男性工人的监管之下;她们虽然能够完成一些艰难的工作,然而却不能自由地选择职业。
英国女性工人从来没有只接受“女性”或者“工人”的身份,正如她们所做的、已经做过的那样,她们不断地努力工作,直至大战结束。或许她们曾在战时的紧张工作中获得过社会的认同,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她们又被丢进“工业的垃圾堆”中。
进步与倒退:一战中的英国女性劳动者
整理自:British Working Women and the First World War,The Historian, Vol. 56, No. 4 (SUMMER 1994), pp. 699-710
作者:Susan Pyecroft

B. 英国的女王怎么会是个女人呢

1、这种女性国王的情况在欧洲历史上,很普遍。东罗马帝国出了几个影响不大的女皇帝。但从14世纪开始,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一个又一个的女王(皇)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一直到当代,累计有三十来位。英国6位,俄国4位,荷兰3位,卢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麦2位,奥地利1位,波兰1位,匈牙利1位,还有苏格兰、纳瓦拉、那不勒斯等已为人兼并的国家也出过女王。

2、女性担任国王,并不是说英国女性的政治地位有多高。要知道一直到1918年2月6日,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赋予部分英国女性投票权。这部分女性是30岁以上有财产的。

3、英国以及欧洲大量女性君主出现的原因是——近亲结婚导致,也就是没有男性的王位继承人,只能由有皇室血统的女性担任君主。

4、欧洲皇室内部、皇室之间长期近亲结婚。导致王室子嗣困难。婴儿出生死亡率高、甚至严重生理缺陷或者疾病,以致没有男性继承。

5、他们坚持通过皇室内部近亲结婚,坚信优势基因遗传,纯血才有继承权。正因于缺乏足够优生优育意识,过分近亲结婚,导致血友病等各种遗传性疾病、婴儿畸形、早夭。

5、以哈布斯堡王朝为例。最后一位直系继承人是查尔斯二世,他的父亲腓力四世是他母亲的亲叔叔,而他的曾祖父菲利普二世也是他妻子的亲叔叔,也就是说查尔斯二世的祖母同时也是他的姑姑,这简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当然查尔斯二世也无须过多称呼自己的亲人,因为他直到4岁才勉强开口说话,而且语意含糊不清,到了8岁终于学会走路。他的身形比一般人矮,而且瘦弱不堪,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能力,到了30岁时看上去已经是老态龙钟,全身浮肿,无法站立走路,而且时常遭受幻觉和痉挛的折磨。

6、现代英女王与她丈夫也是亲戚。正好是相差五代的表兄妹。

C. 英国为什么要女的做皇帝

英国女皇是英国(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及英联邦的国家元首。女王没有行政上的实权,只是象征性的,进行的礼节性活动,比如颁布法令,每年都要给一些人授勋、封爵,出席一些典礼等。

同时英国女皇还是英国国教的教主,因为英国自宗教改革以来就脱离罗马教廷,自己建立了英国国教,也属于基督教,但是教义和宗属上都不同于天主教,也就是说,英国是不归教皇管的,他们自己管自己。

女王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作为国家的象征和宗教的领袖,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二战期间,当时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二世在伦敦大轰炸后不顾危险,亲临现场安抚民众,极大了地鼓舞了民众的士气。因此女皇虽然不行政但实际地位比英国总统高

不过由于英国女皇高贵的身份以及在许多英国人心中特殊的地位,她仍然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

D. 为什么英国是女人当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是简·格雷,在位只有九天。第二位是简·格雷被废后的玛丽·都铎(玛丽一世)然后是伊丽莎白一世(玛丽一世的妹妹)。因为当时英国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个男性爱德华六世已经去世,只能由几个女性皇族即位。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有这种情况,如西班牙,俄罗斯。现在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因乔治六世没有儿子,而乔治六世的哥哥爱德华八世因坚持同离婚两次的辛普森夫人结婚而被迫逊位,所以能继承王位。

简·格雷(1537-1554)(萨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儿。外祖母玛丽是英王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给诺森伯兰公爵之子达德利。诺森伯兰公爵伪造遗嘱让简·格雷继承王位。后阴谋败露,简·格雷被玛丽女王废黜,关入伦敦塔后斩首。

http://blog.daqi.com/article/14031.html

E. 英国以前是“国王制”,为什么后来改成“女王制”

不是女王制,英国的王位继承法没规定君主的性别,而且特别强调一下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不只英国当今很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丹麦、瑞典都是这一制度,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制度,君主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没有任何实权,其存在与社会文明开化程度无关的


而且,在我们这辈人出生之前,伊丽莎白二世就是女王了,现在她还是,总是会给人留下一些刻板印象的嘛。

F. 英国为何是女性执政如何客观的评价英国女王这个人

一直都听说英国女王,但是其实有个误区,英国是有男性国王的。英国为何是女性执政?如何客观的评价英国女王这个人?

G. 20世纪30年代女性社会地位

3月1日 15:08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英国女性努力的主要目标是:将女性独立与女性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她们将继续往日对独立的追求,她们希望在家庭以外的世界中也能寻得自己的一方天地;但另一方面,她们也纠正了70年代一些激进女权主义者否认女性应该继续成为母亲的观点,而主张不放弃自己作为母亲的天然权利。对她们来说,重要的是她们在对母亲职责的履行过程中不受到男性的控制。所以,八九十年代的英国妇女在二战结束后获得的“双重角色”的形象仍在继续,但重要的是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进一步努力改变这一形象中对家庭角色的过分强调,而增加工作对于她们的意义,从而尽量减少家庭给她们带来的羁绊。这是一种事业型的母亲形象。

她们的这一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认可,这一点正从英国女性在当今时代的形象中体现出来。例如在女性杂志中,所谈论的话题除了传统的女性在家庭中的职责外,还有不少涉及女性与家庭之外的工作与政治事务间的关系。它们所指向的对象不仅包括了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白人妇女,还跨越了民族和种族的界限,可能是一名黑人妇女或是亚洲妇女;她的身份可能是一位热爱家庭的妻子和母亲,但也可能是一位成功的职业妇女。当代女性杂志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求女性对自我更加关注。

社会观念对女性自我追求的认可在电影和商业广告中也得到了体现。在2002年的“英国电影节”中,组织人员特意选出了五部能体现出英国的生活、文化和社会行为的特色的影片展示给观众。它们分别涵盖了喜剧与幽默、浪漫的爱情、歹徒与犯罪以及女性自我追求的坚定信念等内容。例如《高跟鞋与低生活》一片充分体现出21世纪的英国妇女愿意加入到各种各样的工作中去的决心。

而在广告业中,由HAT(广告信托史档案)组织制作的系列片《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从维多利亚时代至今》自其1995年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极大欢迎,现在已经将内容扩展到了最新的2003和2004年。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示随着维多利亚时代以来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

此外,女性对运动的积极参与也为她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在近几十年中,参与传统的慢跑运动的女性虽然人数有所上升,但它的地位已经为游泳等其他有氧运动所代替,女性参与其中的比例高达15%,过去女性很少得以进入的足球和橄榄球运动中的女性人数也大大增加。女性对运动的参与不仅使她们在其中的形象变得更为积极,一些人还因此成为足球评论员和电视、广播节目中的体育节目主持人等。因此,英国妇女的形象较过去更为积极,她们在家庭之外的角色已经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

H. 为什么19世纪英国女性地位那么低

19世纪初期至工业革命发生,大多妇女还被禁锢在家庭内,对于外部世界的一切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由于长期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思维也极其狭窄,单调。在工业化的浪潮中,许多妇女走向社会,走进劳动力市场,成为独立的雇佣劳动者,从而扩大了眼界,增强了独立意识。从此,女权运动开始发展。她们在不断争取与男子对等的各项权利的过程中,自身的社会地位才渐渐提高。

工业革命为英国妇女改变自身地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契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由被动地附属于家庭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成为近代女权主义思潮的先声。她们在家庭领域内地位和权利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独有的时代特征。

在男女平等方面,美国19世纪妇女根本没有选举权,直到1921年才享有,英国19世纪妇女也没有选举权,直到1928年才享有。美国19世纪已婚妇女的财产根本不受保护,直到1905年才改变,英国则是1883年被改变。而在当代中国,一开始便制定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而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便于1950年5月1日颁行了婚姻法明确宣布:

废除婚姻制度,即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确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的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索取财物,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和处理权,有采用自己姓名的权利,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I. 哪些原因促成了英国立女性为王

在英国历史上有许多女王。许多人都会很诧异,为什么英国诞生了这么多的女王,在其他国家的历史上是没有的。那么有几点历史原因。

第一个历史原因,英国处在欧洲大陆的边缘,很长时间之内,英国不是欧洲大陆的核心。在欧洲大陆的核心,是排斥女性作为王位继承权的,但是在欧洲大陆的边缘,这种核心文化被边缘化,比如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则女性有名义上的王位继承权。

如果你们知道,英国历史上,曾经选出了一个拥有超多德国血统的国王,而排斥了英国血统较多的人当国王,就是因为其信奉罗马天主教。也就明白了英国国会对英王性别的宽容态度,远远的高于宗教排斥。

阅读全文

与英国女性为什么身份转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42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58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36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67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23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86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04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12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2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05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19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0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397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72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88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65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0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28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58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