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闷声干大事儿!英国王查尔斯扩大王室名单,可能会改变英国历史吗
英国王室的传承与代理国王名单的改变看似影响不大,但谁也不知道未来究竟会发生些什么。如果王室还有掌控领导权的那一天,那这个名单不但有可能改变英国历史,甚至有可能改变世界历史。
‘贰’ 一战期间,为什么英国王室热衷更改名字呢
在一战期间,英国民族承受着与德国战争的残酷磨难,为了英国民众平息怒火,巩固皇权的统治地位,乔治五世,把家族的姓氏正式更改。
战争期间英德两国交战,英军一直败退,导致英国人面对德国挑起战争的仇恨越来越多。伦敦残酷的遭受着德国轰炸机空袭,造成162人死亡,上百余人严重受伤,英国历经此劫难,加上不少的孩童也被炸死,伦敦民众情绪非常激愤,反德意识特别的高涨,覆盖全英,就连德国人开设的店铺也被砸坏销毁。
所以,乔治五世为了巩固皇室权利,为了得到民众的支持,为了自己的国家,最终根据温莎城堡这一英国最大最古老的城堡来命名为温莎王朝。
‘叁’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突然驾崩,对世界局势有什么影响
英国女王去世后,世界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但是这件事会给英国自身带来一些变动,同时英联邦国家也会受影响。而且以后当人们谈起英国王室的时候,也就不会是伊丽莎白几世,而是查尔斯家族。
不过总得来说,这种影响只会在英国国内以及英联邦产生,并不会对整体的世界格局产生多大的震动,毕竟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还不至于影响到整个世界。
‘肆’ 英国王室的更替不断,这和中国的王朝更替有什么不同点
英国的朝代如果从1066年诺曼底公爵私生子威廉征服英格兰算起,已历十个王朝。但英国王朝的概念与中国却大相径庭。
而由于中世纪王权软弱,必须仰仗贵族的辅助,否则就不能有效统治国家,所以这是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而在中国,“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众所皆知,在皇帝昏庸无道的时候揭竿而起取而代之是合理的,是中国古代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所宣扬的。
英国君主去世,如无直系后代子孙,下一位继承人就从与死者的血亲关系中顺序寻找,无论是本家还是外姓都有资格,轮到谁就是谁,哪怕是神经病、白痴,只要还活着就可以,欧洲整个社会都认这个理。历史上也有数次争夺王位的战争,比如亨利二世、理乍得二世等等。
‘伍’ 查尔斯登上王位,新英国国王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我认为新英国国王将会展现出英国衰退的一面,同时还会展现出英国王室外交水准下降的情况,除此之外,还会导致英国的国际形象出现严重受损的问题。
虽然查尔斯已经成为了英国国王,但是很多英国民众却并不看好查尔斯带领英国重新走向辉煌,因为在大家看来,查尔斯不仅存在着形象上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能力不足的缺陷。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英国国王只是吉祥物般的存在,但是英国国王如果不能够得到英国民众的认可,那么这样的英国国王根本不可能在世界上代表英国,就是由于查尔斯的糟糕表现,使得查尔斯只能够在世界上展现出英国衰退的一面,当查尔斯在全世界人面前丢尽脸面之后,英国的形象必然会彻底崩塌。
‘陆’ 英国的王朝更替是怎么回事
1、诺曼王朝(1066—1154年)
征服者威廉登基后称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后传给他的两个儿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历经三王之后,“绝嗣断统”,也就是说这个家庭继绝了男性继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继承人还有两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孙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应,结果爆发了一场夺位战。双方打得精疲力竭,议定斯蒂芬死后,由另一系继位。
2、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
斯蒂芬命归西天后,亨利一世的外孙继位,称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国的安茹伯爵,纹章以金雀花为图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争的百年战争就是在这个朝代爆发的。此王朝传八世而终,其中包括约翰王。
3、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4年)
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动宫廷政变废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惨剧。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兰开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这个王朝历亨利四、五、六三世,被约克公爵的后裔推翻。这两个家族本是同根,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徽号,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标志。两家争夺王位的战争就叫作“玫瑰之战”。
4、约克王朝(1461—1485年)
这个朝代最短,只有25年,大部分时间都是爱德华四世在位。
5、都铎王朝(1485—1603年)
这个王朝以创始者命名。都铎是兰开斯特家族一支的后代,夺得王位后称亨利七世。他与约克家族的公主结婚,两家族从此合一。这个王朝依靠新兴的工商业主和新贵族巩固了统治。亨利八世因婚姻问题与罗马教皇决裂,结果建立了英国国教。最后一位君主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6、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年,1660—1714年)
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后人,原为苏格兰国王,因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无嗣,得以到伦敦继承大统。此王朝1649年被国会军推翻,查理一世被处死。国会军首领克伦威尔自任护国主。1660年,王朝复辟,后来改行君主立宪制。
7、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
斯图加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时,根据“王位继承法”应由詹姆斯一世的孙女索菲亚继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国的汉诺威选侯继承,称乔治一世,从此开始了汉诺威王朝,一直延续到维多利亚女王。这个王朝的前四位君主都命名为乔治,即一世至四世。所以,有时也把他们在位的时期(1714—1830年)称为乔治时代(Georgian)。
8、温莎王朝(1910年至今)
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后,其子爱德华七世登位。他以其父艾伯特在德国的封地萨克森科堡与哥达为王室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朝野反对德国,情绪激昂,迫使英王乔治五世宣布以行宫所在地温莎作为国王家族新名。温莎王朝已有五位君王: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及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柒’ 英国以前是“国王制”,为什么后来改成“女王制”
不是女王制,英国的王位继承法没规定君主的性别,而且特别强调一下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不只英国当今很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丹麦、瑞典都是这一制度,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制度,君主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没有任何实权,其存在与社会文明开化程度无关的。
而且,在我们这辈人出生之前,伊丽莎白二世就是女王了,现在她还是,总是会给人留下一些刻板印象的嘛。
‘捌’ 为何英国王室姓氏会发生变化
何谓“采用一个新姓氏”?意思就是说,英王室废弃了祖传的姓氏,改用另一个姓氏。 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平民百姓的祖传姓氏都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王室。王室的姓氏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甚至历史不可改变,除非改朝换代,如果真是那样,就不仅仅是姓氏的改换了,连坐在御座上的那个人都换了。那么英国王室为什么在没有发生任何变故的情况下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姓氏呢?问题就出在“1917年”这个年份上。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最可怕的敌人。英国人体味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恶魔般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备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这时候,只是将德国王室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于是有人建议,修改英王乔治五世身上的某些东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柯堡。人们认为这个姓氏和德国人有关系,怀疑英国君主同情德国人。英王室的家族姓氏和德国人有什么关系?这事说来话长。 英女王安妮 安妮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是罗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国在文学和艺术装潢方面达到了繁荣时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坚实而闪光的印记。但她个人生活却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出于后继乏人的考虑和对家庭的忠诚,安妮女王最初倾向于遵从家族的意见,选择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作为王位的继承人。然而,英国立法机关的成员们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对于当时的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希望王位继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图亚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显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见所造成的伤害,依然使人们耿耿于怀。很清楚,下一个君王的人选要么是安妮女王的同父异母兄弟,要么是詹姆斯一世的后裔子孙——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家族,他们是一个小公国的统治者,同时也是新教徒。这是令人较能接受的一家亲戚。宗教做出了决定:英国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国君。于是立法机关的成员们将选票投给了安妮女王的这家德国亲戚。根据1701年的继承法,古老的斯图亚特家族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 安妮死于1714年,于是下一个君主来自德国的汉诺威家族,这就是英王乔治一世,汉诺威家族的第一个国王。宗教将英国推进了乔治王朝时代。 乔治乔治一世的即位为英国王室注入了德国血统。这位新君主只能说一点儿英语,只把一部分时间放在他的王国上。尽管这是一个愚钝的、不讨人喜欢的外国人,尽管詹姆斯二世的儿子和孙子一直都在觊觎王位,但是法律将王冠牢牢地戴在了乔治一世的头上,直至1727年。 乔治一世之后登基的是他的儿子乔治二世。乔治二世虽然政治上无能,但却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华。他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亲自带兵征战沙场的君王。 乔治时代在位最长的是乔治三世。乔治三世是乔治二世的孙子,出生于英国,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终年81岁。多次的精神错乱为他的晚年笼罩上一层乌云。这个病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在乔治四世摄政和执政时期,英国在时装、家具和建筑方面成就显着。 下一个登上王位的是乔治三世的另一个儿子威廉四世,他在位仅七年。威廉四世宽厚、善良,然而又令人遗憾地常常犯错误。和其他君王比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被人遗忘的君主,人们之所以还能记住他,只因为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伯父。维多利亚是乔治三世第四个儿子的女儿,她将是威廉四世的继承人。威廉四世从心里讨厌维多利亚那个盛气凌人的母亲。作为国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尽量活着,直到维多利亚度过18岁生日。到那时,维多利亚就可以不需要母亲的摄政而独自执政。威廉四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着汉诺威王朝结束了,由她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维多利亚女王的出现并没有切断英国王室与德国的联系。事实上恰恰相反,她的母亲、家庭老师以及作为监护人的舅父莱奥波德都是德国人,都来自德国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认为她是那个家族的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维多利亚和表兄、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结了婚。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多年,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强大和繁荣的象征。“这个女人就是大不列颠帝国”。19世纪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产的母亲,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时,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个孙子、近80个重孙。儿孙们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专门有人为他们与外国王室牵线搭桥。于是女王的子子孙孙就成了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的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这张网上的一丝一缕都和女王相连。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的祖母。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到德国皇室,后来成为德国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儿子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统辖德军与英国开战。 要不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姑表兄弟的德国皇帝,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王乔治五世也不至于受到国人非议,也无需忍辱负重地更改祖传姓氏。所幸的是,乔治五世还算是个明君。最初,他对这样的流言蜚语感到吃惊和伤心,但他也承认欧洲各国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着复杂的联姻关系,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亲属的一些头衔听起来确实不那么“英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