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脱欧”进展缓慢民意可能逆转
投票易,“脱欧”难。事实上,公投在英国不具备法律约束力。英国必须把自己希望脱离欧盟的愿望,以书面的形式知会其余的27个欧盟成员国。3月29号,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致信其他27个欧盟成员国,告知他们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大废除法案》将废除英国议会在1972年制定的《欧洲共同体法案》,把欧盟的法律尽可能“移植”到英国国内法中,确保“脱欧”后英国企业和其它相关机构不会“无法可依”。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该法案将于2019年3月29日生效,正是英国计划脱离欧盟的日子。
当地舆论称,《大废除法案》是“英国历史上意义最重大的法案之一”,对英国最终脱离欧盟、收回议会立法主权十分重要。
按照议会立法程序,接下来该法案将进入委员会审查阶段,特雷莎·梅政府将听取各方意见,对法案修修补补,最后获得上下两院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
英国一向有这样的实力去证明可以脱欧。
㈡ 英国“日不落帝国”兴衰之路
在漫长的中世纪和近代初期,英国一直是欧洲的一个主要国家,曾经历了多次的辉煌。但奇怪的是,英国的国运呈现出清晰的波浪型趋势,它在每一次辉煌之后总会跌入衰落的低谷,沦为二流国家。
在大陆国家竭力争夺欧洲霸权(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的时候,英国正忙于内部的争斗,几乎被其他国家忽略不计。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以全新的姿态挑战欧洲头号强国路易十四法国的霸权,连续投入两场遏制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战争。
即九年战争(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英国在保证欧洲大陆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时,主要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其力量触角大大超越了欧洲的范围。
当1740年前后欧洲大陆局势再度出现动荡之时,英国返回欧洲再次抵制复兴的法国称霸大陆的野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中,英国与西班牙以及与法国之间的战事都爆发于欧洲战事开始之前,由此产生的结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欧洲,扩展到全世界。
英国不仅通过七年战争维持了欧洲大陆均势格局的稳定,还再度摧毁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夺取了法国在北美大陆和印度的几乎所有殖民地。
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
大英帝国指由英国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领、殖民地、领地、托管地和保护国共同构成的大帝国,是有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大的环球殖民帝国。
帝国在19世纪初达到鼎盛,大约有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领土约3367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帝国继16世纪的西班牙王国之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不过二十年后因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失败,英国被迫收起自傲心,暂时取消日不落帝国的自称。
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因此1815年彻底打赢第二次百年战争后,英国又开始自称日不落帝国。
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全盛时期,1938年人口达4.5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922年通过一战获得德国殖民地后,国土面积达到3367万平方公里,约为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75%。
从英伦三岛蔓延到香港、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尔爾利亚、马耳他、新加坡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但到了20世纪中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英国国力的日渐式微,其殖民地纷纷独立,与此同时,新兴霸权国家美国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国逐渐瓦解。
如今,英国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组成了一个国际组织——英联邦以取代大英帝国。但是与大英帝国不同的是,英国再也无法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英联邦的其他成员了。
(2)英国局势如何逆转扩展阅读:
兴衰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1、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英文“Glorious Revolution”。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议会权利超过君主的立宪君主制度以及两党制度等,不仅对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而且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在17世纪的西欧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君主专制是一种普遍的政体形式。西欧的法国、西班牙、奥地利以及丹麦、瑞典、德意志的一些公国,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这些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君权神授。至于东欧的俄国以及东方的中国等,则等级森严,绝对专制君主制更为强固。
1688年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发的政治思想,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一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如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则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虽然对东欧、俄国及东方的中国等国未发生直接影响,但当这些国家的改革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巴力门”(议会)、“君民共治”(立宪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们进行斗争的现实源泉和效法的榜样。
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在为改革而奋斗的时候,就常常引用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楷模。
2、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发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主要冲突则集中于1756年—1763年。当时欧洲上的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
这场战争由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驱动。英国与法兰西和西班牙在贸易与殖民地上相互竞争。同时普鲁士,这个日益崛起的强国与奥地利正同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体系内外争夺霸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不久,欧洲列强间进行了“伙伴交换”,被称为“外交革命”。普鲁士与英国建立了联盟,同时互为传统对手的法兰西和奥地利缔结了同盟关系。
英普同盟日后陆续有德意志小邦(特别是汉诺威)以及葡萄牙参与,而法奥同盟则包括瑞典,萨克森,以及后来加入的西班牙。俄罗斯起初与奥地利结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后改变了立场,并同瑞典一起与普鲁士单独缔结了合约。
1763年法兰西,西班牙与英国签订的《巴黎和约》(Treaty of Paris 1763),以及萨克森,奥地利与普鲁士签订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 (Treaty of Hubertusburg)共同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这次战争在欧洲以攻城战,对城镇的纵火,以及造成惨重损失的野战而着称。战争总共造成了约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
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光荣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七年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英帝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
㈢ 英欧达成协议已有一段时间,但英国经济复苏仍存在什么变数
英国和欧盟就包括贸易在内的一系列合作关系达成协议,并宣布完成脱欧。除了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外,近期疫情恶化可能是英国和欧盟在短时间内就重大分歧作出让步的关键催化剂。上周,美国和欧洲分别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英欧未来关系谈判旷日持久,几近破裂,暗花达成协议,英国宣布完成脱欧;美国新一轮纾困法案终于在无休止的辩论中获得美国国会通过,但遭到特朗普政府的质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2020年结束之际,仍是美国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当双方几乎失去信心时,有关英国和欧洲未来关系的谈判发生了逆转。同一天,英国和欧盟就包括贸易在内的一系列合作关系达成协议。该协定对英国和欧洲之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英国水域捕鱼权的分配以及在运输、能源、司法等领域的合作作出了安排。
在大西洋彼岸,同样受到疫情困扰的美国仍在争吵。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了总额超过2.3万亿美元的一揽子支出法案,分为总额约9000亿美元的流行病经济救助计划和总额1.4万亿美元的2021财年预算计划。在此之前,美国两党就法案的金额和执行情况争论了数月。尽管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该法案力度不够,为时过晚,但额外的救助措施将为美国经济提供一定缓冲。不过,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似乎并不买账法案的内容。
㈣ 从群体免疫到到现在的“封国”,英国抗疫态度为何突然180°大转弯
英国最近更改了本国的防疫措施,实行了新的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关闭了娱乐场所和全英的学校,从“群体免疫”到现在的“封国”,只经历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而让英国防疫措施升级的原因,是英国已经刹不住车的确诊病例,甚至连英国首相和王室成员都已经有确诊病例,让英国认识到之前自己防疫措施的错误。
因此,才有了英国防疫措施前后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既然已经知道了病毒的严重性,英国肯定不会选择坐以待毙,所以英国快速的颁布了新型的冠状病毒防疫措施,吸收了别国的优秀经验,结合本国的国情,快速的展开了新型防疫措施措施,这次的态度逆转说到底就是英国认识到了之前自己态度的错误。
㈤ .英国采取了什么方式来逆转贸易逆差和白银逆差
英国当时是采取了贸易鸦片的方式,难逆转贸易逆差。
㈥ 英国是怎样利用大陆均势政策在七年战争中崛起的呢
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与其未雨绸缪,善于准备,长于思考不无关系。它的大陆均势政策就充分证明了这一个点。那么,什么是大陆均势政策?它又是怎样让英国在七年战争中崛起的?
1756年,危机爆发,大战拉开序幕。
然而,在大战进行当中英国却掉了链子。原本支持普鲁士的辉格党内阁倒台,而新上任的首相不支持普鲁士,把对普鲁士的援助全部叫停。这样就让本遭四国围殴的普鲁士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结果普鲁士的首都柏林被沙俄攻陷,奥地利从南进攻,占领了普鲁士最大片肥沃的土地。到了1761年底,普鲁士内外交困,国力衰竭,几近亡国,到了国王腓特烈二世曾两度要自杀的地步。
然而,就在这看似普鲁士将要走到尽头的危险时刻,戏剧的一幕发生了。在1762年1月5日俄国女沙皇去世,而继任的沙皇彼得三世,是腓特烈的崇拜者。所以立即叫停了对普鲁士的军事行动,转而结为盟友,这使腓特烈得以喘息。然而,没有几个月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情人的帮助下发动政变,叶卡捷琳娜执政了沙俄。
但是错误已经酿成,腓特烈二世抓住机会,一举扭转了局势,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英普,并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最后,七年战争以英国和普鲁士的巨大胜利而结束。
可是,虽然同是胜利者,但是普鲁士和英国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英国才是最大的赢家。
英国的高明之处,就是采取大陆均势政策,与普鲁士结盟,让形单影只普鲁士不孤单,而战争打响后一直是审时度势,并没有急于加入,而是通过提供大量资金给予普鲁士大力支持,以达到牵制住法国等欧洲大陆各国,而自己腾出主要精力用于海外扩张上的目的。并在1759在葡萄牙击败了法国舰队,让法国海军实力严重受损。
随后就是大量抢夺法国的殖民地。1758年,英国组织42艘军舰的庞大舰队,远征加拿大。因为法军参与到欧洲大陆战场之中,一时难以脱身,加上援军被英军拦击,所以加拿大很快就落入英国手中。接着又挥师南下,占领了密西西河流域。在印度英法两军虽然发生对峙,终因法军补给缺乏,在1761年法军投降,至此英国独占了印度。
七年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元气大伤,无力海外扩张。而实力大增的英国就利用这个空当把自己的触角伸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到了1800年,英国拥有殖民地面积达1130万平方公里,成为名符其实的“日不落帝国”。此后的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众多的殖民地让英国有了雄厚的资金、市场和原材料,使得英国的工业革命得以迅速进行。
战争让昔日霸主的法国财政困难雪上加霜,无奈之下大借外债,提高税收,导致社会矛盾被激化,农民起义频发,在1789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中国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以很好地解释英国大陆均势政策。英国通过结盟次等强国,以对抗欧洲最强国,从而达到欧洲大陆均势的状态。而自己却专注于海上扩张。这次七年战争让英国大陆均势政策得以很好的表现。通过这七年战争,让欧洲各国国力损失殆尽,英国却欣欣向荣。而从大陆均势政策角度看,普鲁士无疑是工具和牺牲品。
㈦ 查尔斯三世正式宣誓成为英国新君主,英国的局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大家好,非常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随着伊丽莎白女王的趣事,英国新国王查尔斯三世正式登上了国王的宝座。今天小编就来谈一谈查尔斯国王正式上任之后会对英国的局势造成什么影响。
小伙伴们,对于这位新国王上任还有什么不同看法呢?可以一起来讨论一下。
㈧ 2021伦敦春夏时装周,先锋前卫的设计如何逆转衰微局势
伦敦时装周因为风格过于先锋前卫导致不好卖(毕竟大众审美还是偏向传统或是正常一点的),在四大时装周中本来就有些衰微,疫情之下更是捉襟见肘,和纽约时装周一样,感觉走了个寂寞。虽说惨淡但作为四大时装周排面还是要有,可写的不算很多,所以和扭腰一样一篇结束。
歪个楼,虽然伦敦时装周现在有些萧条,但英国的设计师们还是非常在线的,早已成名的Alexander McQueen、John Galliano;稍后的Phoebe Philo、Stella McCartney、Clare Waight Keller;近年来大热的Jonathan Anderson、Daniel Lee、Kim Jones……感谢日不落帝国源源不断为 时尚 界输送人才。
先从最大牌的Burberry说起吧,本季主题为“In Bloom”(生命绽放),灵感来源于英国夏日和设计总监Riccardo Tisci疫情期间与母亲度过的户外时光。
本场将秀场设置在了林间,携手艺术家Anne Imhof布置秀场,Eliza Douglas演唱,共同打造了这一场秀。通过美人鱼与鲨鱼的爱情故事,探讨了海洋、陆地、水、生命、青春之间的联系。
海洋与陆地孕育了万物,万物又在水的滋养与冲刷下绽放、凋零,无限循环,生生不息。尽管物种的生命长短有限,死亡与新生不断交替,如此往复轮回,在自然的修复与再生机制下,生命得以绵延不息并不断进化。这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那句诗“樵夫的斧头问树要柄,树便给了它。”都说 时尚 是一个轮回,在轮回中剔除不合时宜的元素,加入新的诉求。万物何尝不是这样,在轮回中升华,螺旋式上升,永远充满生机与朝气。
往大了说,人类只不过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我们将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处理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面对自然,我们是要征服还是防范?对于异文化,我们怎样看待?疫情之下,人类如何在危难下实现新的“进化”,达到“新生”?……往小了说,封闭期间与群体隔离,作为群居动物的我们如何在独处中克服孤独,寻求内心的平静?
黑白为底,涂抹上鲜艳的蓝和橙,从海洋的浩瀚壮阔中提取出不同深浅和纯度的蓝,从海洋的纯净中提炼出洁白;
波光粼粼的蓝色印花宁静深邃,波浪褶皱是翻滚起的朵朵浪花。
美丽的人鱼鱼尾与凶猛的鲨鱼印花奇异又和谐地共存于海洋的纯洁浪漫与残暴血腥之中,映衬在海洋里,降落在陆地上。海洋生物、林间树木、灯塔上的海员……见证了这个黑暗浪漫的爱情故事。
华丽的渔网装饰套在服装外面、作内搭、制成包袋拎在手里,人鱼、鲨鱼与人类狰狞的表情,反思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象征希望的灯塔即使身处危险也依旧照亮着海域,传递设计师对疫情之下的 情感 寄托;闪钻装饰的衣裙宛如人鱼鱼尾,灯塔微弱的光照在鱼尾上,投下希望的光;蓝与绿的印花的搭配象征海洋与陆地的联系……
Tisci与Burberry标志性的元素都有呈现,并且融合得不错。解构风衣、假两层的长裤、字母印花等Tisci在Burberry使用过的元素也有出现,本季对它们做了些改造使之可以更好与主题融合。
Burberry的经典也没被遗忘,经典的Trench风衣与单宁和皮革拼接、被解构、做成无袖款、挖空、印花、橡胶面料……非常精彩,另一经典格纹本季的配色也充满海洋和大地的味道。柔软与坚硬;童话与现实;叛逆与经典;冷冽与温暖……嘈杂而矛盾地存在于这个系列中。
值得一提的还有本场的表演以及模特的出场方式,模特们在封闭的镜面空间换装,完成了才能“逃离”这个一览无余的空间。秀场的表演也很精彩,带着神秘的宗教意义。
卡司也不错,Ticsi好姐妹Mariacarla Boscono(mcb真 劳模)、Joan Smalls、贺聪、Hannah Motler等参与走秀。
看完苦大仇深深思熟虑的Burberry,再来看点轻松美好的吧,之前大热的仙女裙品牌Self-Portrait这一季在保持了舒适实穿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巧妙的设计。
水滴形的镂空围绕领口散开,如花朵一般;胸前交叉的方领设计展现美好的肩颈线条;
门襟歪斜的衬衫裙带点和风,打破垂直线条的无聊感;锁骨处的蕾丝镂空配上衬衣领颇有少女感。
品牌的成名作吊带蕾丝伞裙在本季也有一定改良,裙长缩短到膝盖以上,没有那么隆重,更日常些。
除了拿手的蕾丝,针织也大量运用在本季,罗纹针织的连衣裙、短裤、套装、镂空上衣……勾勒出较好的线条,舒适慵懒。
本季还大胆运用了橙色、翠绿、红色等鲜亮的颜色,在一众低调的颜色中脱颖而出,很衬气色。
西装领连衣裙和连体裤别具一格,腰间特殊的剪裁自然地形成褶皱,优化上下半身比例;巧妙的结构剪裁露出小部分肌肤,透气感的同时还小秀一下好身材。
鞋子也是以舒适为主,粗跟鞋和平底鞋当道,有水晶装饰的黑色尖头平底鞋应该会卖得挺好,颜值实用性都不错,也是我等常人可以驾驭的款。
在经历裁员、连续亏损和疫情的打击后,贝嫂同名品牌Victoria Beckham依旧“坚强”地发布了2021春夏系列,只是look数量减少了一半。
本季将秀场搬到了东伦敦当代艺术画廊Victoria Miro,因为疫情原因,看秀的观众只有贝嫂一家,老大缺席,不出所料老二罗密欧又收获了一波夸赞。
这一季依旧是贝嫂的衣橱既视感,尤其是超长的阔腿裤,都可以直接脑补出贝嫂穿上身的样子。得亏贝嫂衣品好外加基础相对扎实,就算只做自己的衣橱也很美,毕竟明星转型做设计师翻车的案例也不少。
本季依旧坚持摩登简洁的风格,设计上也更偏实穿。色彩多采用黑白以及米色、棕色等大地色系,再混入一点苹果绿、干枯玫瑰粉、香芋紫等稍微鲜亮一点的色彩,色调上就干净大气。
Eclectic是这一季的关键词汇,展现了本季兼收并蓄的设计理念,日装、晚装;柔和、硬挺;力量感;脆弱感;摩登、复古……多种复杂的元素被流动地融入到这个系列中。
不过分娇弱的柔软与不过于锋利的硬朗结合,干练的西装搭配浪漫的荷叶边;胸前腰间挖空和吊带胸衣连衣裙搭配具有力量感的粗金属项链……柔中带刚。
其中不乏性感野性的设计,但在面料、剪裁、细节等的处理下,反而变得禁欲文艺起来。同时牛仔裤第一次出现在品牌的成衣中,剪裁配色不错,带有浓郁的复古风格。
细节也很用心、挖空边缘的抽绳细节、领口袖口的荷叶边、鞋子上与项链相呼应的金属链条、别致的胸衣设计、只露出半截的项链……都体现了设计师的设计搭配功底。
值得一提的还有每套look与背景都非常契合,色彩上相呼应或是互补,配色值得一看。
同Burberry一样,Erdem这一季的秀也是在树林里举行,还是熟悉的复古英伦田园的调调,灵感来源于Susan Sontag的浪漫主义小说《The Volcano Lover》(火山情人)。
设计师Erdem Moralioglu以小说的18世纪背景为蓝本,在21世纪为小说女主Emma Hamilton设计了新的春夏季服装。Emma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在危险中抓住机遇,不也正好影射了当下的环境吗?疫情期间人们都疏于打扮,Erdem却持反对观点,用新推出的系列为这个危险、不确定的时期带来美丽的慰藉。
剪裁宽松,面料舒适,继续呼应自然的主题。和上面的Victoria Beckham一样,Erdem也是首次在成衣系列中使用牛仔, 探索 更多面料的可能性。
整个系列充满古典的浪漫主义气息,18世纪的版型为这场复古浪漫之旅规划好路线;同样来自18世纪的提花面料则为旅程提供了交通器具。
精致的刺绣印花是旅途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细碎却无处不在;做旧的褶皱则是一路上无伤大雅的颠簸,虽然不平整,但小小的曲折能让旅程更生动饱满。
闪亮的耳环项链等配饰是沿途购买的纪念物,而无处不在的蝴蝶结则系住并珍藏这一段美好的回忆。仿佛古典油画走出一般。
虽然这个系列处处充满古典的味道;泡泡袖、超高腰连衣裙、长手套……但也不乏现代化的设计,廓形夹克、针织开衫、长款马甲……复古但不与时代脱节,除此之外,还融入了男装元素。
色调也是非常古典,海军蓝、姜黄、橄榄绿、米黄、樱桃红、纯白……娴静又怀旧。
品牌标志性的花卉植物是本季的主要纹样及装饰,充满田园之感;搭配蛇纹厚底鞋,又与秀场的树林相呼应。
即使未来充满不确定,我们依旧可以在自然与 历史 中提取美,感受其磅礴的生命力。
Simone Rocha这一季在Hauser & Wirth美术馆(选址挺好,这一季的衣服与美术馆博物馆之类的很适配)发布,模特分散站立在阳光充足的空间,自然的光线为这个系列蒙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廓形依旧很不友好,毫无腰线的轮廓、体积感的剪裁、繁复的装饰都注定了这一季大部分只适合高瘦白的仙女。
不过有一套look给了一位较圆润的模特,非常惊艳,古典圆润的长相配上珍珠白的廓形长裙以及珍珠手袋,活脱脱油画里走出来的贵族女子。
珍珠依旧是本季的一大看点,珍珠发网、珍珠耳环、领口袖口的装饰、串珠胸衣、珍珠手袋、鞋子上的装饰……为整个系列增添柔和的光芒。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珍珠手袋和胸衣,往季直接将巴洛克珍珠放大作为一个异形包,本季则是在外面加了一层镂空珍珠“罩衫”,细长和圆润的珍珠交替排列、异色珍珠的加入,打破了单一形状的无聊感,甚至还加上了泡泡袖。
蝴蝶结也大量出现在本季或作为装饰,或塑造整套look的轮廓,在不同形象的女性中切换甜度与少女感。
相比以往,本季更注重女性特征的突出,臀部圆润的廓形使得更好地拥抱包裹女性的形态;胸部的水晶珍珠装饰和胸衣设计突出胸部线条。
这一季的服装轮廓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的结构廓形展现和隐藏不同的优缺点,给女性更多的展示包容空间,这大概是Simone Rocha “在极致中寻找舒适和安全感”这句话在设计中的体现吧。(但是说实话理念和呈现出来的效果差好多哦)
本季总体依旧保持着品牌的一贯英式古典浪漫风格,在细节上还是做了一些改动,PVC的面料出现在了凉鞋中,并且鞋底也改良地更加符合人体工学。
极繁和极简共存于这个系列,两个相反的风格在浪漫化的处理方式下和谐共生。虽然总体不实用,但将部分单品拆分开来还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并且好好搭配会成为点睛之笔。
Richard Malone也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品牌,除了疫情期间为医生护士制作工作服,这一季还和以往一样,是非常环保的一季,多数look由再生纱线、竹纤维天丝、废旧材料等环保回收面料制作而成,既保持了品牌传统,又克服了疫情期间的不便,在特殊时期的应对方式不可谓不佳。
和Erdem一样,Richard Malone本季也是从疫情期间所看的书籍中获取灵感,《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我想结束这一切)和《A Ghost in the Throat》(喉咙里的幽灵)这两本书的曲折的故事,似乎与疫情期间我们所经历的相符合。
Richard Malone这一季说是春夏,色调却非常秋冬,黑色、棕色、橄榄绿、姜黄,即使是清爽冷冽的蓝,也是用视觉上温暖的天鹅绒制成。
在疫情封锁期间,虽然没有稳定的团队和足够的资源,但充足的时间使得设计师可以利用旧的面料并加以改造用以制作新季时装,整个系列就像最顶级的DIY一样,充满自己动手的成就感的同时美感值也拉满。
本季旨在呈现“严谨的奢华”,整体带有盔甲感但并不沉重令人难以呼吸。如同帷幕般的褶皱、华丽的天鹅绒面料、宽松又不失线条感的连衣裙、肩膀处高耸的尖角……即使是看似束缚的胸甲,也留有余地,不再紧绷,戏剧华丽但有呼吸感。
本季的结构轮廓也颇有看点,宛如人台的前襟;有细小装饰的结构线可以清晰看出服装的结构;
不规则的解构外套设计感很强,与内里的衣裙完美契合;硬挺的褶皱短裙外套平直挺拔,禁欲古典也不失力量感;
最后两套臀部特殊的结构设计很棒,轮廓新颖,结构精妙。
搭配上很有层次感,中长款上衣搭配百褶长裙,并且配有一件短上衣;上衣配中长裙之外,还配了长裤。三截式搭配容易踩雷,但这一季却意外地和谐,建议这样搭配时选择顺色或者同色,但要注意面料的对比,下半身尽量宽松但不要拖沓。
之前因凯特王妃大热的Jenny Packham本季回溯品牌30年的 历史 ,设计出了这个优雅的系列。因为疫情Jenny Packham和她的团队不得不回家一段时间,回家期间设计师不断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系列中呈现对当下环境的思考应对。后随着工场的重新开放,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Jenny Packham以前的设计并且做出改良。
整个系列充满了享乐主义意味,从仙女到贵妇的宴会礼服,一条龙打包完成,明快的颜色、飘逸的薄纱、花朵蝴蝶结、精美的钉珠刺绣,都是仙女贵妇裙的标配。
设计师本人也指出:“如果回顾过去,当遇到困难时,通常会看到享乐主义的趋势。在这段时间里设计出乐观的东西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当聚会再次开始时,我们肯定会看到一些惊人的 时尚 。”
既然生活这么困难了,就看点愉悦的东西吧,小小的鼓舞是为了更好和困难掰扯。和扭腰的Marchesa一样,好看但不出彩,风格也类似,仙女礼服品牌嘛,好看就完事。
伦敦的就扒拉到这里了,伦敦总体呈现复古和贴近自然的趋势,潮流方面大家实用性都挺一般侧重点基本不同也看不出来啥,而且潮流什么的虽然有迹可循但也有例外。Marine Serre的月亮秋衣就一个牌子出结果还不是火得一塌糊涂,爆款潮流啥的不只看哪些品牌出了多少,还得看运作,运作营销得好,稍微实用的款火起来也不是难事。
不过相比潮流,还是建议各位姐妹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流行的东西只选取自己喜欢、适合自己就行了, 时尚 更迭那么快,盲目地追还是很累,况且谁也不想打开衣柜发现自己怎么买了一堆莫名其妙穿不出去的衣服吧。
㈨ 英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下降吗它是可逆的吗
坦率地说,这是1945年的问题,而不是2020年的问题。
二战后的大规模殖民损失是大英帝国致命的棺材上的钉子,进而是英国超级大国。想想印度拥有的庞大人口规模吧。现在,把它和其他帝国财产一起带走,我们还剩下什么?这个位于欧洲大陆边缘的小岛国,虽然并非完全无能或微不足道,但几乎无法与昔日辉煌的大不列颠统治的四分之一世界相提并论。
英国的衰落可以逆转吗?纵观历史,国家的崛起和衰落都是周期性的。从现在到永远,大不列颠没有理由不能回到它以前的地位。然而,这是2500人的问题,而不是2020年的问题。因为在历史的这个阶段,地缘政治的总体趋势是西方的相对衰落和其他国家的相对崛起。试图通过宣扬民族主义的空洞尝试来逆历史的自然周期而行是徒劳的。
㈩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发明了什么武器让局势彻底扭转
英国人发明了一种名为“坦克”的武器让局势彻底扭转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一九一四年,而坦克就是在这次战争当中诞生的,当时还没有坦克,英国面对敌人也是束手无策,就想要通过研究武器打败敌人,当时一个战地记者提出了自己对战争胜利期待的想法,当记者说出自己看法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是记者的想法是无稽之谈,但其中一位军官对这样的想法非常感兴趣,就根据这个想法对武器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以上我们能够了解的就是坦克的诞生处,后来坦克经过各国智慧人士的改良,各项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甚至至今坦克都还仍旧在使用,更成为我们武器方面的骄傲。也让我明白一个厉害的武器能够改变一个国度的命运,让危机的局势瞬间转变,毕竟没有谁能够抵抗一项武器所带来的未知又强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