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国人喜欢的音乐自己国家很流行唱的,几乎每个英国人都会的。最好是老歌。越多我加分
最简单的答案——The Beatles的歌~
几乎每个英国人都会唱!!
那首YESTERDAY~~在我认识的英国人中没有不会唱的!
❷ 有哪些感动人心的英文歌,情歌吧。要有华文翻译。英国人唱的。
你只是想找欧美金曲吧,何必只要英国人唱的?范围太小了,其实很多欧美顶尖歌手都不是英国的呢。
例如Sarah Conner:代表作《Music is the key》《Just one last dance》
M2M:代表作《The day you went away》《Pretty boy》
Fool’s Garden:代表作《Lemon tree》
Deutschland sucht den Superstar(DSDS):代表作《Cry on my shoulder》
都是非常经典的,如果你喜欢欧美金曲,就不应该局限在英国人所演唱的范围内。
不过还是帮你找了一首英国人演唱的歌曲:
Robbie Williams演唱的《Better man》
Send someone to love me
派一个人来爱我
I need to rest in arms
我需要一个臂弯休息
Keep me safe from harm
找一个远离伤害的地方
In pouring rain
当倾盆大雨时
Give me endless summer
给我无尽夏日
Lord I fear the cold
上帝我惧怕严寒
Feel I'm getting old
我觉得自己正在变老
Before my time
虽值年少
As my soul heals the shame
灵魂治愈悔恨
I will grow through this pain
痛苦让我成长
Lord I'm doing all I can
上帝,我会尽一切的努力
To be a better man
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
Go easy on my conscience
别再苛责我的良知
'Cause it's not my fault
因为错不在我
I know I've been taught
别人教我的是
To take the blame
承担责任
Rest assured my angels Will catch my tears
放心吧 我的天使会接住我的眼泪
Walk me out of here
陪我离开这里
I'm in pain
我好痛苦
As my soul heals the shame
灵魂治愈悔恨
I will grow through this pain
痛苦让我成长
Lord I'm doing all I can
上帝,我会尽一切的努力
To be a better man
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
Once you've found that lover
一旦你找到真爱
You're homeward bound
就有了避风港
Love is all around
爱在四周
Love is all around
爱无所不在
I know some have fallen
即使有人堕落
On stony ground
在一片荒芜
But Love is all around
但有爱在四周
❸ 英国人在新年时候都会唱的那首英文歌叫什么
auld lang syne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❹ 英国当前最流行的歌曲
今年到目前为止最流行的无疑是Sara Bareilles的 <Love Song>。
最近两周CLODPLAY的Viva La Vida是最受欢迎的。
在英国没有什么街头巷尾都在唱的歌。英国人街头巷尾唱的都是自己支持的球队的音乐。
流行的话,你就看看排行榜呗。
近期的单曲排行前10:
Coldplay - Viva La Vida
Ne-Yo - Closer
Rihanna - Take A Bow
Sara Bareilles - Love Song
Chris Brown - Forever
Gabriella Cilmi - Sweet About Me
Ting Tings - That's Not My Name
Mint Royale - Singin' in the Rain
Duffy - Warwick Avenue
Jordin Sparks - No Air
❺ 英国国歌是什么
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上帝保佑女王》)或《天佑吾王》(God Save the King,《上帝保佑国王》)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国歌及英联邦的皇室颂歌。
《天佑吾王》是一首爱国歌曲,不确定作者是谁。传统上他被用作联合王国、加拿大以及其他英联邦成员的国歌,同时也是英国皇室的颂歌。当在位的英国君主的性别为男性时,此歌唱作《天佑吾王》;性别为女性时,唱作《天佑女王》。
这首歌没有官方承认的版本,实际上从来没有一条圣旨或法律宣布其为官方版国歌。一般而言,只会演唱第一段(很少的时候有两段
歌词
[编辑] 英文歌词
英文歌词如下:
※当(男性)国王在位时,要作出相应的性别的变化(如her→his,Queen→King等)
1
God save our gracious Queen!
Long live our noble Queen!
God save the Queen!
Send her victorious,
Happy and glorious,
Long to reign over us,
God save the Queen.
2
O Lord, our God, arise,
Scatter thine (her) enemies,
And make them fall:
Confound their politics,
Frustrate their knavish tricks,
On thee our hopes we fix:
God save us all.
3
Thy choicest gifts in store
On her be pleased to pour,
Long may she reign.
May she defend our laws,
And ever give us cause,
To sing with heart and voice,
God save the Queen.
* 当(男性)国王在位时,上面两行应换为:
With heart and voice to sing,
God save the King.
4
Not in this land alone,
But be God's mercies known,
From shore to shore!
Lord make the nations see,
That men should brothers be,
And form one family,
The wide world over.
5
From every latent foe,
From the assassins blow,
God save the Queen!
O'er her thine arm extend,
For Britain's sake defend,
Our mother, prince, and friend,
God save the Queen!
6
Lord grant that Marshal Wade
May by thy mighty aid
Victory bring.
May he sedition hush,
And like a torrent rush,
Rebellious Scots to crush.
God save the Queen!
※除了第一段以外,其他段落几乎不演唱。
[编辑] 中文意译
歌词的中文意译大致为:
《天佑吾王》,佚名词,亨利•凯里曲
1
上帝保守吾王,
祝她万寿无疆,
天佑吾王!
常胜利,沐荣光;
孚民望,心欢畅;
治国家,王运长;
天佑吾王!
2
扬神威,张天网,
保王室,歼敌人,
一鼓涤荡。
破阴谋,灭奸党,
把乱萌一扫光;
让我们齐仰望,
天佑吾王!
3
愿上帝恩泽长,
选精品,倾宝囊,
万岁吾王!
愿她保护法律,
使民心齐归向,
一致衷心歌唱,
天佑吾王!
4
汝非无人所帮,
但主恩所众知,
从岸到岸!
主恩非止此地,
兄弟就是吾尔,
温馨家庭望祈,
广阔之地!
5
从潜在的敌人,
打倒刺客直奔,
天佑女王!
其管治大无畏,
不列颠需捍卫,
吾母、王子、汝友
天佑女王!
6
上帝赐予乔治,
战胜每月每日,
胜利天赐!
祈乔治煽静肃,
尤如恐击以欲,
叛苏人必前仆,
天佑女王!
❻ 英国民歌
也许正如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整整两个世纪(18和19世纪)英伦缺乏“登堂雅乐
”。然而自然流畅的民歌之声却一直流传下来,直到塞西尔·夏普及助手毛德·卡
皮利斯成为19世纪末最着名的民歌发掘者。由此,这些源目16世纪中叶的牧歌,以
及比牧歌更古老的田园歌曲和中世纪以来宗教音乐的传统,开始进入艾尔加、霍斯
特、沃思.威廉姆斯等英国作曲家的创作视野,英国民歌成为他们手中最自觉和最
擅长使用的音乐素材。音乐史家通常给这些民风浓郁的创作者们一个词;叫古典音
乐的民族乐派。
而夏普也格先前由作曲家帕里和斯坦福组织的英国民歌协会个扩展成了英国民间舞
蹈和歌曲协会;从1900到1910年;塞西尔.夏普和沃思·威廉姆斯分别搜集了上千
首民歌,—其中有些歌曲甚至包括了大约100种以上的不同版本。这两位卓有成效
的民歌搜集者,对各歌曲的发祥地、起源流传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考证,他们试图
通过对民歌的搜集整理说明:民歌何物。的确,他们的工作界定了古代民歌与现代
民谣的承接关系,界定了纯正民谣的范畴。但随着这些作曲家作曲地位的国际化及
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的更新,被“纯净”过的民歌也很快变成“艺术歌曲”了。这其
中的大部分作品渐渐远离大众,除了那些不断被演唱不断被改编的名曲,学院方式
的英伦民歌研究已停滞下来。
英国流行音乐工业的建立是从模仿美国开始的。从三四十年代开始,不断有船员从
大洋彼岸走私唱片到英国。这些稀有的唱片尽皆成为后来60年代英国流行文化的启
蒙物。一些酒吧、咖啡馆里开始出现美国化的小型乐队,它们为民歌进行伴奏,逐
渐取代了此前人们对学院式民歌的期待。在数十年理论研究和市并接纳的双重促进
下,英伦民间音乐极迅速地适应城市需求发展开来,并广泛散布到了各类城市。
来自曼彻斯特乡间的艾文·麦考尔是民间出身的第一代着名民歌手。30年代韧,年
仅15岁的艾文·麦考尔加入了萨尔福特嘹亮者乐团。麦考尔早年从父亲那里学来的
传统曲目,成为乐团一。系列街头露天演出的重头戏,而他自己的创作曲目《肮脏
破旧的小镇》,后来则被都柏林人乐队翻唱。麦考尔的共产主义信仰,令其热衷于
各类政治集会;唱歌的同时,他还导演电影、戏剧,这种创作倾向产生了非常大的
影响,使得后辈民谣歌手大多以关注社会、批判现实为已任。50年代,麦考尔创作
了广播音乐剧《约翰·艾德逊的叙事曲》,因此而被视为英国民谣的卓越先驱,格
外受到民歌界的敬重。麦考尔还与美国民谣学者艾伦·卢马克思合作,联合考察英
美两地民谣,促成肋年代“批评小组”成立。批评小组专事进行民歌分析和民歌演
唱技巧的研究,并创作“歌曲载体”系列节目。不久节目名称革新为“广播叙事曲
”,它们以普通劳动人民的口吻结合新旧民谣播出,彤响了当时的无数年轻人。艾
文·麦考尔的三任妻子琼·利特尔伍德、金·纽拉芙、佩姬.西格及子女哈米什、
柯斯蒂、内尔、卡卢姆,都是传统民歌的知名演绎者。在同一领域,A.L.洛伊德
和“批评小组”成员弗兰奇·阿姆斯特朗,也全力传播纯正民谣。阿姆斯特朗与佩
姬·西格和桑德拉·柯尔一起,录制了专辑《女性嬉戏》,将笔触运于女权和核威
胁,当然,专辑中那些17世纪的古老歌谣显得同样重要。另外,毕业于艺术学院的
彼得·贝拉美与罗伊斯顿·伍德、海瑟尔.伍德合作组成乐队“年轻的传统”,在
苏格兰民谣歌手哈里·考克斯、萨姆·拉那和库柏一家影响下,大量演唱传统曲目
。乐队解散后,彼得.贝拉美独立发展,他根据诗人吉L林的诗所谱写的歌曲,曾
受到社会广泛的欢迎。70年代末期,贝拉美自导民谣歌剧《运输入众多民谣鼓吹者
如尼克·琼斯、琼·泰博、塞西尔·陶尼、A.L.洛伊德、水之子乐队参与了演出
。《运输》唤起了人们对这些纯正民谣歌唱者的美好期待。然而时至90年代,贝拉
美发行新作《扑克牌戏法》后撒手而去,推测认为是自杀。他所留下的空白,一时
之间竞无人可以填补。
经过40和50年代的传播和沉积,60年代英国民谣得以以流行音乐的形式为世界瞩目
。大量乐队如甲壳虫、滚石、动物、奇想、谁人、搜寻者、戴夫·克拉克五人乐队
,远涉重洋征服美利坚,进而征服了整个世界,这即是人们熟知的“英国文化入侵
”。这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英国民谣发展的分水岭,原因不单单是上述乐队
在学习美国黑人布鲁斯期间,对英国民谣成分进行了提炼并将之引入布鲁斯,从而
形成英式摇滚的特有格调;而且,这一事件同时成为那些纯正民谣艺人分化实验的
发端,从而产生了以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多个城市为中心的多元化民谣发展
的格局,运用电声替代纯正民谣原声乐器伴奏,此后成为全球化的趋势。几乎与美
国的鲍勃·迪伦同步,英伦众多团体也纷纷在传统歌谣演唱中将乐器通上电。这些
团体中最为着名的,届“难以置信的弦乐乐队”和“贸易港大会”,这两个团体的
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带动了许多团体和艺人。
“难以置信的弦乐乐队”是将音乐风格建立在苏格兰民谣基础上的多乐器实验场。
1966年,该乐队发表第一张专辑《难以置信的弦乐乐队》运用了大约30种不同地方
的民族乐器,从苏格兰民间的风笛,到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美洲的打击乐,每
一种乐器他们都运用得得心应手。在随后的专辑《洋葱的5000种精神或表层》中,
乐队更加强化多乐器配器的特点,引发了人们对世界范围的民谣概念的讨论,这也
是西方关于世界音乐的最早探讨。1968年,乐队发行双唱片集《绞刑吏的漂亮女儿
》《小小和大大》,尝试创作超长歌曲,《非常稀疏的歌》公认是其中的经典。在
“难以置信的弦乐乐队”影响下,80年代的“集市胜处”乐队及其主唱艾迪·里德
,90年代的戴夫·马修斯乐队,都力图融合爵士、布鲁斯、中东和印度音乐,从一
个奇特的角度进入英国民谣。它们灵动的节奏、美妙的旋律、飘浮不定的嗓音,像
在描述种种甜蜜而苦涩的情感。“难以置信的弦乐乐队”后来又推出过三套专辑,
分别是《变马》,摇滚风味的《遥望》,和电影配乐《U》。其后,乐队成员迈克
·何伦和罗宾·威廉姆森分别推出个人专辑。后期作品因为过分强调融合风格与多
乐器组合,有时反而丧失了部分歌曲的优雅,但这并没有减弱“难以置信的弦乐乐
队”的影响力。
“贸易港大会”乐队是以民谣摇滚风格引起美国唱片制作人重视的。第一张专辑《
贸易港大会》充满激情却缺乏销量,向世人介绍了来自加拿大的杰出歌曲作者——
琼尼·米契尔。随后乐队成员更替,新的专辑带来更传统的民谣感觉。这张叫《我
们在假日里都做些什么》的专辑,包含了一系列的出色歌曲,如《她穿过集市入》
、《书之歌》、《我要保有它》、《相遇于边缘》等。这使乐队摆脱了美国乐队如
杰弗逊飞机乐团的阴影。“贸易港大会”后来衍化为一系列的分支性队伍,都是以
该乐队骨干成员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如钢眼斯潘(1970)、福泽林盖(1970)、阿尔宾
乐队(1972j、酸葡萄(1974)、马休兹南方安慰(1970)、理查和琳达、汤普森们;而
乐队的所有成员,包括领导人桑迪·丹尼、朱莉·大宝,主唱伊安·马修斯、贝司
手阿什利·哈金斯,吉他手理查·汤普森、西蒙·尼科尔,鼓手马丁·兰姆博,人
人都有出色的个人发展。这其中要说谁最耀眼,可能就要数理查·汤普森——这位
保持了30年声名的杰出吉他手了。由“贸易港大会”向外伸展出的团体和个人,无
可争议地成为英国民谣的核心部分,林林总总出版发行了不下一百张专辑唱片,这
些唱片同时成为传统民谣向民谣摇滚过渡发展的佐证。而衍生团体中的一些成员,
如马丁·卡西、彼得·耐特、鲍勃·约翰逊、梯姆·哈特等,也都赢得了极高的声
誉。
英国民谣的核心层里,极为着名的人物,论乐队还有“五角星”,论个人还有比利
·布拉格;五角星的灵魂人物是人称“英国最佳民歌吉他手”的波特·简奇,齐柏
林飞艇的超级吉他手吉米·佩奇,曾公开承认简奇是自己最欣赏的吉他手。五角星
1968年推出首张同名大碟。由于获得一致好评,同年稍后更推出一套双张唱片《甜
甜的孩子》。虽是一张录音室加一张现场的录音,但全部都是新歌,绝无重复作品
的弊病。它现场演奏了爵士乐大师查尔斯·明格斯的名作——《海地战歌》和《再
见派哈特港》,音乐最吸引人处,是原声吉他点缀下主音歌手高昂的演唱,和共鸣
感极强的贝司烘托。因此有评论认为:《甜甜的孩子》乃民谣折衷主义。其实五角
星除简奇和伦本,其他三位成员都来自英国布鲁斯先驱阿历克斯·科纳的布鲁斯联
盟乐队,本来就有非常深厚的布鲁斯和爵士乐根基。之后,五角星于1969推出《光
之篮》,1970年推出《残酷姐妹》(其实是1966年的录音),1972年推出〈〈所罗门
的锡封》——这是乐队水准最高的唱片,他们却于此时宣布分手,直到20年后的
90年代才又重新聚合。比利·布拉格出生在盛产苦行游吟诗人的巴金地区
(Barking),起初参加一个名为里夫·拉菲的车库乐队,但最终选择民谣为其事业
。布拉格像古代游吟诗人那样,在大地上行走、歌唱,所不同的是,木吉他换成了
电吉他。一段时期内,他身背蓄电池,手握电吉他,两个扩音器用钢条像触角般支
起,以此走遍整个英国。布拉格称此为“一人抵抗主义”(One Man Clach)。他以
个人性的义无反顾的行为,孤独地发起对现代工业音乐的冲击。
冷战中的生活,诱发布拉格一系列政治题材作品的诞生。典型作品为《生活是一场
骚乱入对于普通人的生活,布拉格同样显得敏感而细致。他曾写下《对黑发新女士
的问候》一歌,唱:我聚集对你的爱,合着新的纹身,和一些啤酒……
据深圳作者Ned说,布拉格曾到过中国,他有多张唱片采用了红色波普的封面。布
拉格很关注社会主义国家的状况,1987年到过苏联,举办过演唱会。表面上,他给
人左派歌手的印象,事实上,他的音乐是超越政治的,洋溢在他乐声中的是一种浓
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政见;他相信人生来是自由的,
不依赖于任何政体或商业组织,不受任何观点和信念的摆布,他的音乐正是企图还
人类以这个面目。
Ned进一步评论道:布拉格惯于重新演绎一些流传已久、深入人心的经典歌曲。《
国际歌》作为工人运动的圣乐,所蕴合的自由观念和批判精神深得布拉格的喜爱。
在皮特·西格的鼓励下,布拉格在原英译歌词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动,使其更符合
世界大同的普遍理想,更易被传唱。布拉格的声音宽宏质朴,深具号召力,合唱的
跟进显示了对自由一呼百应的波澜壮阔的豪情。布拉格人一直致力于挖掘民歌遗产
,他相信真正表达了人的窘迫处境和光明理想的歌曲虽然简单浅白,但必能深入民
间,传唱千古:而由现代唱片工业的雄厚财力所吹捧出来的明星歌曲,虽然复杂唯
美却只会是黄花短命过眼云烟。布拉格翻唱过很多民歌,并大量取用钢琴、口琴、
木吉他、清唱等形式,较少取用失真吉他这类现代乐器,以保存原曲天然的韵味。
这些民歌或揭露资本主义对人的剥削,或控告战争对生命的杀戮,或传达无产者对
自由、民主、解放的向往,或反映普罗大众对古老美好生活的迫念。对于布拉格来
说,音乐的思想传承功能和文化批判功能远比其娱乐功能更重要,所以他选择了民
歌。在布拉格所翻唱的民歌中,有不少歌曲曾被社会主义者引为战斗音乐,但布拉
格却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者。
1965—1968年形成的英国迷幻音乐,其相当一部分属于民谣的范畴。英国第一个迷
幻歌手多诺文,最早就是一位典型的传统民谣歌手。多诺文来自苏格兰,1965年发
表首张专辑《抓住风》,表现出与鲍勃·迪伦相映照的气质。其后,多诺文改用电
声乐器伴奏,单曲《灿烂超人》和《淡黄》,由吉米·佩奇出任吉他手,细致地描
写了致幻药物的作用,因而招致批评界的批评;但它却影响了吉米·佩奇时期的庭
鸟乐队,使其推出迷幻专辑《小把:戏》,内含以LSD(一种可引起通感的迷幻药)
为名的歌曲。而庭鸟的另一成员吉姆·麦卡蒂也因此发生对民谣改革的热衷,加入
文艺复兴乐团,组织迷幻组合“一起”。多诺文以《詹尼弗。张尼坡》和《那里有
座山》赢得商业上的成功,专辑《奏摇弦琴的男人》受到印度冥想师的启示,带有
童话气质,被迷幻乐迷奉为经典之作。此时,多诺文一心痴迷于嬉皮活动,开了不
少露天的,青年男女席地散坐、听歌吃药、谈情说爱的演唱会,还跑到美国内华达
的沙漠上去修悟禅佛。1968年,多诺文发表限于美国发行的专辑《巴拉巴加盖尔》
由杰夫·贝克任吉他伴奏,由于未在本土发行,唱片在英国没有多少反响。但从
此以后,与多诺文想法一致的艺人越来越多了,冬青乐队,好极了乐队团员格雷厄
姆·纳什,乎克·弗洛伊德主唱希德·巴里特,他们都试图扩展民谣的语汇;极力
将全球的嬉皮文化特征反映在民谣式的作品中。
希德·巴里特60年代早期以吉奥夫幕待箴言乐团的一员,在家乡剑桥小有名气。经
过节奏布鲁斯乐团“尖叫布鲁斯”的洗礼后,巴里特在伦敦坎伯威尔艺术学院组建
了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创作出《阿诺德·雷恩》和《看艾米莉游戏》两首作品。
随后,平克·弗洛伊德的首张专辑《拂晓之门前的吹风笛者》,展现出随机模糊不
定的吉他音色和回馈、滑音及回声的特殊效果,这成为平克·弗洛伊德标志性的音
乐氛围。在整个乎克·弗洛伊德历史上,《拂晓之门前的吹风笛者》是最具有实验
性的一张,个中的尝试扩展了人们新的听觉。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希德·巴里特不
久就去了健康,井永远地离开了平克·弗洛伊镕。复出时推出的专辑《莽撞人的笑
》和《巴里特队显示出罕见的冷淡和克已。这两张专辑再现了阴暗的心理世界,几
乎仅仅由吉他和低吟构成,却深入到个人意识近乎无限的底层,其自闭和内省的程
度,抵达了流行音乐再无法抵达的深渊。毫无疑问,巴里持的专辑,乃是近年英国
民谣中的上上精品。
60年代中后期的英国迷幻乐潮,席卷了全英国几乎所有的知名音乐团体。滚石乐团
的《魔鬼陛卞的乞求〉〉、甲壳虫的白色专辑和《佩珀军士的伤心俱乐部乐队》,
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药物作用下的乐器及人的思绪的超常体验,为70年代的艺
术摇滚乐团提供了经验。其后,交通、E.L.P、克里姆森国王,以及中期的平克
·弗洛伊德,皆毋须再尝试药物,也能创造充满幻觉效果的音乐。通过上古名曲的
改编,艺术摇滚的一部分事实上成为继承英国民谣衣钵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
迷幻的实验,英国民谣更深地同古典乐和二战后开始的电子音乐的实验结合到了一
起。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难发现:迷幻音乐的实质,并不是表面所表现的那样是
“药物音乐”。从音乐形态上看,它非常清楚——是民谣的一种深化形式。它的一
翼是英国民谣与古典音乐的结合,另一翼是英国民谣与印度音乐的结合。这种结合
中产生了最早的、非常接近于氛围音乐(Abient)的因素。古典管弦的恍若隔世,印
度音乐的静态冥想,成就了音乐的超现实的空间;在其间娓妮而谈的民谣,此时呈
现出安详、久远或者自省的气质。
从迷幻摇滚的平克·弗洛伊德,古典摇滚的忧郁布鲁斯,到艺术摇滚的克里姆森国
王,他们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民谣,这点再清楚不过了。E.L.P的第一张专辑
《爱默生、雷克和帕尔默入不就是曾盛传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田园牧歌吗?稍微不同
的是,迷幻音乐的民谣歌唱,此时不再单纯用吉他,它的器乐通常有四层:最近一
层是民谣吉他;稍远是管弦——迷幻音乐家最钟爱的是长笛和弦乐这两种音色,它
们经常带来如真如幻的感觉;再远是印度民间乐器——如锡塔,或如中国雷琴般能
模仿人声的一种拉弦乐器;最远是吉他噪音、电风琴效果——从印度音乐贯串全曲
的和声性的嗡嗡声发展来的、继承了欧洲电子乐实验成果的一种乐音。所谓远和近
,‘不是指乐境上的远和近——虽然有时候它体现了这点——而是指这些音乐语言
与民谣传统的亲绕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60年代的流行音乐家,从来就都是一些民谣的歌手,只是在
世界化的大背景——比如最显着的美国黑人布鲁斯——的影响中,变得杂揉、斑驳
、难以辨认。在迷幻乃至后来的艺术摇滚音乐中,东方民间音乐是第一个推动力—
—从,印度一阿拉伯音乐循环的、绵延的、冥想色彩的和声结构中获得语汇,甚至
从印度教、佛教和东方哲学中获取意念和灵感;但它很快就嫁接到英国人自己的传
统——古典音乐上去了。电子音乐和电声乐器又使这两个东西转化、变型、通过新
实验迅速向未知领域扩展。最早用吉他模仿印度锡塔琴演奏的是乔治。哈里森,从
1964年开始,他将这种音色带入甲壳虫的《我觉得挺好入《挪威木屋入《爱你》等
一系列歌曲中;到《佩珀军士的伤心俱乐部乐队》,印度音乐的冥想和梦幻意境很
多时候已变成电子噪音式的表现。忧郁布鲁斯乐队表现了与之近似的发展历程,其
最鼎盛时期利用国家管弦乐团、东方民间乐器的演奏;后来,乐队自己的噪音吉他
的发展,已能取代管弦音乐和印度、阿拉伯和声的作用;乐队成员专业音乐的出身
,更使他们能自如插入长笛、弦乐重奏等乐器,而这些东西,从根源上看原本就是
和民谣亲近的同源音乐。像忧郁布鲁斯一样,60年代最着名的迷幻乐队和艺术摇滚
乐队,他们都坚持了民谣式的歌唱,同时承受印度音乐的启发,从古典音乐中汲取
营养。超越凡尘、如同仙乐的早期“好极了\和优美开阔、古雅静穆的早期普罗科
·哈罗姆的音乐,就都是用管弦化出东方意境的典型案例。另外,交通、杰斯鲁·
图,都喜欢使用长笛的效果,前者用布鲁斯音乐交合,后者更陷于传统的民谣,同
时加入响亮的模糊的风琴音色。E.L.P喜用电子琴模仿管弦乐,冬青爱好宽阔的
人声和声和乐器回响。在这个民谣的深化、复杂化过程中,除了英国民歌的曲式、
口吻和腔调,我们从器乐上也可以找到共同之处——持续的背景嗡鸣,或回声般的
效果。从这里出发,仿佛长途汽车的起点站,待60年代的最后一个五年过去后,这
些乐队便一个个走远了。
80年代出现了水鬼、世界党、肥女唱歌、杰克·弗罗斯特、桑蒂尔、水牛汤姆、迪
伦们,他们都参与了一场叫“新迷幻”的运动。虽然这个名字多少属于商业用语,
但沉浮其间的乐队多多少少都表现出扎根民谣的迹象。通过他们的音乐实践,民谣
传统与60年代的英国迷幻连接起来。民谣在他们手中变得精致化、个人化了,并充
满了后现代艺术的疏离、冷漠气息。
而英国民谣,也在这种流行化的艺术中,成为反映英国民族生活的连贯的河流。当
然,那些基于传统方式的创作者们,如保罗·迈驰利斯、马利·凯姆拜尔、戴夫·
弗兰西斯,则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清新朴素的风格打动每一个人。商业上把这些艺人
概括为新世纪音乐(New Age)。作为新世纪音乐的一部分,英国,或是爱尔兰、加
拿大甚至美国的这类艺术家,都试图保存数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歌谣,那些器乐曲似
乎仍讲述着伊丽莎白时期的牧民生活:宁静乡村,广阔田野,庄严的教堂里传出了
阵阵乐声。
❼ 一年前有个英国小孩唱的歌很红,叫什么
名字就叫做Tell me why 很早的歌曲了 现在已经长大了很帅 我们大学的老师还专门让我们看了他的视频 全名:Declan John Galbraith 生日:1991年12月19日 出生地:英国 成长地:爱尔兰 (Declan是英国人,生在英国的肯特郡,妈妈是爱尔兰人,爸爸是英格兰人。有爱尔兰和英格兰的血统) 家人:爸爸 Alec 妈妈 Siobhan 妹妹 Bernardette 最好的朋友:Joe(堂兄) 最喜欢的足球明星:Alan Shearer 最喜欢的流行歌手:Robbie Williams 最喜欢的游戏:PS2 最喜欢的玩具:遥控车 最喜欢的运动:足球(英式) 最喜欢的歌曲:Danny Boy 最喜欢的学科:数学,科学 喜欢的书籍:《哈利•波特》 喜欢的歌手:Carole King,The Fureys,Christy Moore, Led Zeppelin,Robbie Williams 和Westlife。 不大欣赏的歌手:Britney Spears(布兰妮) 不大擅长的技能:绘画 第一首单曲:Danny Boy DECLAN的详细介绍: Ⅰ、《DECLAN》专辑简介: 在美国的热门音乐史上,曾经有好几位以嘹亮的歌喉崛起、让人印象深刻的少年歌手,例如70年代的Michael Jackson (麦可杰克森)、Donny Osmond (唐尼奥斯蒙),还有在2000年改写“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为史上最年轻冠军歌手的Billy Gilman 。其实,在欧洲方面,也陆续出出现好几位同样杰出的少年歌手,其中又以60年代的Heintje和80年代的Aled Jones最具有代表性。事实上,2002年,就在Billy Gilman风靡全球的时候,英国也出现了另外一位堪称歌唱奇才的少年Declan Galbraith,以下简称DEC),而且他比Billy Gilman更年轻,当时才十岁,不但以他的首张专辑“Declan”轰动欧洲,他缔造了另外一项“吉尼斯世界记录”:当他在贝尔法斯特巡回演唱的时候,主办单位透过电话与网络的连线,让超过八万名儿童,在英国与爱尔兰的每一个角落,陪伴着他一起演唱,成了有史以来全世界规模最庞大的合唱。 被英国媒体推崇为“终生难得一见的歌唱奇才”的DEC,1991年的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的一个小村庄,不过父母都来自爱尔兰。他从小跟着在小酒馆表演爱尔兰传统音乐的祖父,很早就显露出惊人的天赋,才两岁左右,就开始喜欢唱歌了,而且唱得有模有样的。八岁那年,他开始参加当地一些才艺竞赛,在短短十四个月的期间内,拿下了十六个冠军,也引起了唱片界高度的兴趣,没有多久,就得到了唱片合约。他所参与录制的第一张唱片,是一张圣诞歌曲的合辑,其中收录了包括猫王、Elton John和Westlife (西城男孩)等超级巨星的名曲,而他所翻唱的卡通“雪人”(Snowman)主题曲“Walking in the Air”,丝毫不比那些“老前辈”们的差,引起了广大的关注,获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上遍几乎所有电视与电台的节目,成了英国与爱尔兰家喻户晓的名人。当节目主持人问起他平日喜欢些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几乎让人跌破眼镜,因为,除了足球、游泳和电动游戏之外,他所喜爱的音乐,竟然包括了“齐柏林飞船”(Led Zeppelin)和“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而这也就难怪,年纪小小的他,演唱的风格跟曲目都宽广得超越他的年龄了。 为了争取DEC的合约,唱片公司不惜开出一百万英镑的承诺,使得他成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负责养活一家四口。原本担任工人的父亲,特别辞去工作,专职陪伴他四处表演。他曾经在英国女王的庆典音乐会上,跟圣保罗教堂唱诗班一起演唱“Amazing Grace”,而应邀参加艾尔顿前的演唱会,在两百多名观众面前表演,更是他难以忘怀的经验。虽然年方十岁,他对未来已经有了很多的期许,不想老是唱别人的歌,很希望能够拥属于自己的作品。他的杰出表现,赢得曾经谱写“The Last Waltz”等许多经典的名家Barry Mason (贝瑞梅森)赏识,不但担任他的制作人、为他编曲,更亲自为他谱写新歌。2002年十月二十九日,DEC的首张专辑“Declan”发表,立刻造成轰动,除了英国和爱尔兰,包括德国在内,许多欧洲国家也纷纷邀请他前去演唱。他展现了高度的技巧,在专辑中,他甚至以无伴奏清唱的方式,“率领”一支庞大的成年人合唱团,演唱了福音歌曲“Amazing Grace”,令人感动。 在这张专辑中,DEC总共演唱了十四首歌曲,除了原创的作品,还包括翻唱的流行经典,以及传统的民间歌谣,当然,他都带来了清新的诠释。专辑开始,他首先唱出脍炙人口的爱尔兰名曲“Danny Boy”和“Carrickfergus”,稚嫩而嘹亮的歌声,非常的讨人喜欢,也让我们明白,他是个爱尔兰的孩子。接着,他唱出John Lennon的不朽经典“Imagine”,把那份祈求世界和平的心愿,表现得令人动容。这也让我们想起,比他稍早出道的Billy,也有着同样的特质。他们都以有如天使一般纯净的歌声,唱出了孩子们对于美好世界的柔性诉求,比起一些动不动走上街头、口出恶言的青少年,真的是可爱得太多了。而当我们听着DEC的歌声,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三十多年前的麦可杰克森,果然,他紧接着就带来了麦可杰克森当年赢得无数热爱的经典“I'll Be There”,令人无法抗拒。 假如我们仔细留意从过去到现在、曾经获得大众喜爱的少年歌手们,我们就会发现,除了“世界和平”,“友情”与“爱心”也是他们共通的主题。在DEC的这张专辑中,也有这相同的诉求。原创的作品“It All Begins With Love”和“Your Friend”透过比较流行的编曲风格,呼应着这样的主题,前者比较柔美,后者则有着比较明快的节奏,带来了相当舒服的变化。接着,他唱出“贾德氏” (The Judds)母女解散之前最后一张专辑的名曲“Love Can Build a Bridge”,这首由乡村创作歌手Paul Overstreet和“贾德氏”的母亲Naomi Judd联手谱写的作品,生动的告诉我们,爱心可以搭建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跟着出现的“Mama Said”和“Till the Day We Meet Again”,都是原创的作品,也可以说是比较贴近“儿童”的歌曲,透过DEC的演唱,有着恰如其份的表现。在清唱的“Amazing Grace”之后,他带来了“Circles in the Sand”,在流行风味浓重的编曲之下,也相当悦耳。接着,我们听到Robbie Williams跟他昔日的创作搭档Guy Chambers共同谱写的名曲“Angels”,虽然歌词的内容有点“超龄”,DEC却以嘹亮而宽阔的音域,为这首歌带来另外一种不同的感受。据说,就连Simon Cowell听过他的歌唱,也不禁同意,这个小家伙潜力十足,假以时日,必定能够成为超级大明星,而从他现在的成绩来看,他推断是完全正确的。 专辑接近尾声的时候,DEC唱出了另外一首主打的原创作品“Tell Me Why”,在一支大型合唱团的搭配之下,对世间许多的现象提出了致意:为什么大家可以对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视而不见?他要怎么做,才能够变成一个男子汉? 是不是必须通过争强狠斗,才能够证明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难道他的生命必须浪费在一个充满战争的世界吗?有谁可以告诉他,为什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内容,对于一个十岁的小男孩来说,确实又是比较“超龄”的,但我们也无法否认,他的演唱技巧,确实是无懈可击,让我们听过之后,不得不深思与反省。最后,他以重新谱曲的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当作结束,让人回味无穷。 Ⅱ、《THANK YOU》专辑简介: 少年歌手高亢而嘹亮的清纯歌声,总是能够吸引不少厌倦于一般流行歌曲的爱好者。2002年,来自英国的十岁小男孩Declan Galbraith(以下简称DEC)以他的首张专辑“Declan”轰动欧洲,被英国媒体推崇为“终生难得一见的歌唱奇才”,据说就连“流行偶像” (Pop Idol)系列的名人Simon Cowell听过他的歌唱,也不禁同意,这个小家伙潜力十足,假以时日,必定能够成为超级大明星。以他受欢迎的程度,照理说唱片公司应该会趁热打铁,趁着他还没有变声,赶快继续推出他更多的专辑,不过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虽然他在这几年来仍然不断的在欧洲各国公开演唱,他的新专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