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俾斯麦号在被击沉时共中了多少枚炮弹
在沉没前,“俾斯麦”号抵挡住了90发左右英国战列舰主炮炮弹和310发左右其它炮弹的直接命中(只有四发击穿其主装甲带),同时承受了6-8枚各型鱼雷的打击。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于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以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名字命名的俾斯麦级战列舰首舰。该舰舰长241.55米,舰宽36米,最大吃水9.99米,标准排水量41,637吨,满载排水量50,300吨,最高航速30.12节,最大续航力8,500海里。舰上装备8门380毫米主炮,12门105毫米副炮和36门机关炮,是二战时期着名的战列舰之一。
俾斯麦号战列舰于1936年7月开工,1939年2月14日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德国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战列舰。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遭到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起飞的剑鱼攻击机的空袭,遭鱼雷击伤舵机后被英军以优势兵力击沉 。
(1)英国舰队打了多少炮弹扩展阅读:
英海军调集42艘战舰围歼“俾斯麦”号,其中包括2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巡洋舰和5艘战列舰。5月25日,负伤的“俾斯麦”号为了掩护“欧根亲王”号南下执行海上袭击任务,转变航向,朝追击的英舰冲来交战。晚10时,天空乌云笼罩,狂风呼啸。英“胜利”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了9架双翼剑鱼攻击机但投下的9枚鱼雷,仅命中1枚,且未炸到要害部位 。
5月26日凌晨3时,为了切断“俾斯麦”号的去路,英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率战列巡洋舰“声望”号、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和2艘巡洋舰,离开了直布罗陀港。傍晚,“俾斯麦”号被英空军海防队的飞艇发现。狡猾的吕特晏斯做了各种佯攻均未摆脱。“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接到飞艇的报告后,立即起飞了15架“剑鱼”式飞机,在暮色中鱼雷轰炸机对“俾斯麦”号进行轮番攻击。俾斯麦防空火力薄弱在加上火控难以配合防空炮。英军顺利地投中了2枚鱼雷,其中1枚炸毁了右舷的方向舵,“俾斯麦”号失去了控制,已无法逃避英国舰队的尾随攻击 。
1941年5月27日晨,英军的主力追击舰队赶到,包括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与罗德尼号战列舰,于8早晨点左右进入射程,两舰迅速接近,英舰用其16英寸及14英寸主炮轰击俾斯麦号。俾斯麦号由于舵机失灵,航向不定,还击效果不佳。在撤退无望并失去包括八门主炮在内的大部分火炮装备的情况下,德军几乎放弃了抵抗 。
绝望的吕特晏斯在给希特勒的电报中说:“舰已不堪操纵,将战至最后一颗炮弹。”希特勒回电:“战列舰‘俾斯麦’号全体将士们,全德国与你们同在。拿出你们坚决的勇气来,把能做的尽力而为。”最后,该舰在战斗到最后选择了自沉[32]。
10时39分,俾斯麦号终于沉没于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前后,英国皇家海军投入了大量军舰,包括多达8艘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2艘航空母舰,即皇家海军约半数的力量围剿俾斯麦。
最后一战由主力舰队的罗德尼破坏了俾斯麦的全部主炮塔后,与亲王一同抵近至数千米处射击,使俾斯麦完全丧失抵抗能力,最终俾斯麦号战列舰沉入大西洋 。德国海军包括海军上将吕特晏斯在内的2200名官兵全部随舰沉没溺毙而亡。
❷ 脾斯麦号在被击沉时共中了多少枚炮弹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再遭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剑鱼”式鱼雷轰炸机空袭,被3枚鱼雷击中,其中1枚击中舰尾,沉重的结构受到损坏后向下压迫到舵机,导致俾斯麦号的舵角卡死在15度。这使俾斯麦号已无法回避英国舰队的攻击(在海流和风的影响下,俾斯麦只能向北北西方向前进,而这是英军的包围网中央),速度再度降低,而且很难控制航向。
1941年5月27日晨,英军的主力追击舰队赶到,包括英王乔治五世号与罗德尼号战列舰及巡洋舰、驱逐舰,用炮弹、鱼雷轮番对操纵失灵的“俾斯麦”号进行轮番攻击。于八点左右俾斯麦号进入战列舰主炮射程,两舰迅速接近,并用其16英寸及14英寸主炮轰击俾斯麦号。俾斯麦,前后火控站先后被击破,甚至在前20分钟内舰艏的两门主炮就先后报废。事实上,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俾斯麦号一直只攻击罗德尼号,但是14.96英寸炮无法贯穿“BIG SEVEN”中以惊世骇俗防护能力着称的纳尔逊级战列舰罗德尼号。俾斯麦号中弹26枚,加上至少1枚鱼雷。最后的一枚16英寸炮弹是在极近的距离发射的(大约3,000码)。但直到10时25分俾斯麦号仍然没有沉没,甚至引擎尚在运转。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德国人试图自沉军舰以避免被俘获。英国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随后在近距离发射了3枚鱼雷,全部命中。10时36分,俾斯麦号终于沉没于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永不沉没的战舰”沉没了,大西洋海成为它的水下坟墓 。英军指挥官托维上将在战斗后说:“就像一战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样,俾斯麦号进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战斗,抵抗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以至于在她沉没时她的旗帜还在飞扬。”
❸ 在真实二战中,战列舰的舰炮打战列舰命中率多高
其低无比,参考几次战例就清楚了
英国舰队围攻俾斯麦的时候,是打死靶,两膄战列舰发射了大约400发炮弹,命中率不过10%
瓜岛之战,南达克他号出了问题,被日本人猛打,命中率还是不过10%最后时刻,华盛顿号在雷达帮助下,在一万米不到的距离上打了雾岛的死靶,命中率还是只有20%出头一点
莱特湾大海战,美国舰队吊打西村的BB命中率还是不到10%
❹ 英国按舰炮的数量将战舰分成了哪些等级
在17世纪之前,帆船上虽早已安装了火炮,并设置了供射击用的舷窗,但是舷炮的射击仍十分笨拙。当时的火炮是从陆上移到战舰上的,也安装有木轮,因而发射时会产生很强的后坐力。为了制止舰载炮身的后坐,火炮往往被紧紧地固定在船的舱壁上,炮管则通过舷窗伸出船舷外,使得装填弹药十分困难,尤其是在激烈的海战中,装填弹药简直无法进行。
17世纪初期,舰炮射击技术出现了一项重要革新,即用绳子来制止火炮后坐,这使得从炮门起,有很长一段炮身能够留在船舱内,装填炮弹变得简单易行了。
1652~1678年,为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英国同荷兰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海上战争。英国统帅是作战经验和谢练经验极其丰富的将领罗伯特·布莱克,他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舷侧炮战船的作战特点,确立了舰队纵列这一战术思想。年,英国海军颁布了两个在海军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其一是《航行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规定了在航行中保持良好队形、指挥统一、完整的联络方法等重要内容;其二是《战斗中舰队良好从形教范》,第一次作出了组成纵队战斗队形的规定。依据这一规定,作战时将所有舰只以一定的间隔排成千个纵队,战斗时每次只有一艘战舰用舷侧炮向敌舰射击,其余各舰迅速装填弹药。一艘舰射击完毕后,第二艘进行射击,一艘接一艘依次进行。这种队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舷侧炮的威力。与此同时,指挥官可根据作战意图对秩序井然的队形中的舰船实施有效的指挥,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此基础上,英国海军颁布了《舰队队列条令》和《舰队战斗条令》,在海军战术上改变了以往海战中无战斗队形,以单舰格斗、炮击和接舷战为主的混战状况,转而采用纵列编队、首尾相接、抢占敌舰上风、以炮战为主的战斗手段。
正是这一时期,采用纵列队形进行作战的主力舰船被称作为“战列舰”。因为,只有吨位较大、舰炮较多的舰船,才有充分的能力坚持在战斗队列上。那时,英国按舰炮的数量将战舰分成了6个等级:第一级90们炮以上;第二级80门~90门炮;第三级50门~80门炮;第四级38门~50门炮;第五级18门~38门炮;第六级18门炮以下。其中,前三级船在战斗编队中适于作战,因而归人战列舰。第四级为快速帆船或巡航舰,这些快速帆船可以说是巡洋舰的鼻祖,它们一艘只有一层炮甲板,配备50门左右的火炮,这些战船吨位小、火力弱,无力参加大型战斗,主要担负巡逻、警戒、侦察、护卫等任务。
❺ 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无敌”级航空母舰
英国是航空母舰的发祥地,它的航母在二战中有过出色表现。战后英国国力日衰,再也无力建造象美国那样的大型核动力航母,但相信航母实力的皇家海军又不想放弃这个海战法宝,万般无奈之下的皇家海军只好采取了折中之策:用所谓的“全通甲板巡洋舰”来代替传统的舰队型航母,这就是后来的“无敌”级轻型航母,它的出现与“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研制成功不无关系。
该级航母共建三艘:R05“无敌”号,1973年7月开工,1980年7月服役;R06“卓越”号,1976年10月开工,1982年6月服役;R07“皇家方舟”号,1978年12月开工,1985年11月服役。其中,第一艘在维克斯船厂建造,后两艘在斯旺·亨特船厂建造。
“无敌”级全长206.6米,宽27.7米,标准排水量16000吨,满载排水量20300吨,主机为4台“奥林普斯”TM-3B型燃汽轮机(这是世界上首次将燃汽轮机作为航母主机),总功率112000马力,双轴双桨,最大航速28节,18节时续航力7000海里,全舰编制人员1051名,其中舰员685人,航空人员366人。其建成时的标准载机为8架“海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和12架“海王”直升机。
“无敌”级与常规航母一样,其上层建筑集中于右舷侧,里面布置有飞行控制室、各种雷达天线、封闭式主桅和前后两个烟囱。其飞行甲板长168米,宽32米,飞行甲板下面设有7层甲板,中部设有机库和4个机舱。机库高7.6米,占有3层甲板,长度约为舰长的75%,可容纳20架飞机,机库两端各有一部升降机。防空武器为舰首的1座双联装“海标枪”中程舰空导弹发射架。电子设备有:1部1022型对空搜索雷达;1部992或996R对海搜索雷达;2部1006或1007导航雷达;2部909火控雷达(用于“海标枪”);1部2016舰壳声呐。 “无敌”级最大的特点是应用了“滑跃”跑道,这是皇家海军中校道格拉斯·泰勒的创造。所谓滑跃起飞,就是将飞行跑道前端约27米长的一段做成平缓曲面,向舰首上翘,“无敌”号和“卓越”号的上翘角度为7度,“皇家方舟”号为12度。“海鹞”舰载机通过滑跃甲板起飞,在滑跑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可使飞机载重增加20%;载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使滑跑距离减少60%。这一起飞方式后来被各国的轻型航母普遍采用。
“无敌”级在服役之后参加了多次实战行动。1982年“无敌”号参加英阿马岛之战,暴露出预警能力不足的缺陷。战后皇家海军为每艘航母配备了3架“海王”AEW预警直升机,每架直升机配备1部“搜水”雷达,当飞行高度为1500米时,警戒半径为160千米。后来“无敌”号又率先加装了3座美制“密集阵”6管20mm近防系统,但仍感近防能力不足,在此后的大改装中又加装了3座荷兰的“守门员”7管30mm近防炮,并装上了“海蚊”诱饵发射系统和新型的966对海警戒雷达和2016舰壳声呐。1994年2月,“卓越”号完成了相同的改装。1997年,“皇家方舟”号在进行这一轮改装时,又将滑跃跑道上翘角提高到13度。
为了应付冷战后形势的需要,皇家海军正式组建了三军联合快速部署部队,并决定在航母上部署空军的“鹞”式攻击机和陆军直升机。1997年底,皇家空军的“鹞”GR7攻击机正式上舰。1998年1月18日,“无敌”号搭载7架“鹞”GR7攻击机和12架“海鹞”FA2战斗机出航,开始执行混合配置后的首次作战使命--配合美军对伊拉克实行空中打击。
1998年夏,皇家海军2艘航母参加了北约“坚定决心”联合演习。这一次,“卓越”号搭载1个由“鹞”式攻击机和“海鹞”式战斗机组成的混编大队,“无敌”号则搭载1个海陆军混合直升机大队和700名海军陆战队员,从而全面实现了“由海向陆”的作战概念,“无敌”级航母又承担起新的作战使命。
最新一轮改装已经开始。1998年年中,“卓越”号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前甲板延伸工程。其“海标枪”防空导弹被拆去,增加了一块400余平方米的甲板面积,原“海标枪”的弹药库被改装成“鹞”GR7的军械舱,这样,“鹞”式飞机上舰就更加方便了。
世界首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在世界舰船发展史上,战列舰和巡洋舰几乎同时产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昔日,它们曾经显赫一时,主宰着海战的舞台。而作为大舰巨炮的战列巡洋舰(排水量2万吨左右、主炮口径305毫米)诞生于20世纪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是英、德水面舰队的主力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列巡洋舰也曾活跃在海战一线。战列巡洋舰的全盛期还是比较短暂的,它作为一类舰种早已消亡,但它毕竟在舰船史上留下了“辉煌”,使舰艇爱好者对其种种史闻兴趣不减,而该类舰在设计、性能上的特点,也是舰船技术人员值得借鉴的。
世界首艘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的“无敌”号(INVINCIBLE),为时任英国海军总司令(1904~1911年、1914~1915年)沙·约翰·费歇尔的构想。费歇尔热衷于单一大口径炮舰由来已久,在1903年的夏季,他就设想把正常排水量1.59万吨、装备16门254毫米口径主炮、航速21节的战列舰和正常排水量1.59万吨、装备16门234毫米口径主炮、航速25.5节的装甲巡洋舰的主炮口径统一为305毫米。1904年在他就任海军总司令仅二个月,就使这单一口径的巨炮设想在新造的英国“无畏”号战列舰上首先实现。英国海军这一“理想战列舰”的设计蓝图出自意大利着名工程师托里奥·坎奈贝尔蒂上校之手,1906年按照这一蓝图建造的大舰巨炮型“无畏”号战列舰下水,在世界海军装备发展史上成为一座里程碑。“无畏”号战列舰排水量1.79万吨,配置10门305毫米口径巨炮,5具水下鱼雷发射管,水线部分、主炮塔等处敷设有279毫米的装甲,航速21节。
1905年初,在建造“无畏”级战列舰的同时,英国海军舰艇设计委员会以搭载305毫米舰炮的装甲巡洋舰为母型,提出了体现费歇尔的“战斗巡洋舰”思想的战列巡洋舰设计方案。当时,基本设计方案有5个(如表1所示),最终采用的是E方案,并赋予战列巡洋舰以下3方面的主要任务:
1.突破敌方由轻型舰艇组成的警戒屏障进行强行侦察;
2.作为战列舰舰队的前卫和后卫给以主力支援;
3.跟踪追击海战中撤退脱逃的敌舰。
在基本设计方案中,首批战列巡洋舰上相当重视艏、艉火炮的布置。主机选用热效率高、可靠性好的轻型蒸汽轮机,减少了蒸汽锅炉的数量,设备重量比往复式蒸汽机大幅度降低。同时,烟囱由4个合并为3个。输出功率由“无畏”级战列舰的23000轴马力增加到41000轴马力,航速由21节提高到26.5节。首批3艘战列巡洋舰于1906年4月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奥尔西库船厂开工,首舰“无敌”号于1904年下水、1908年3月竣工,后2艘舰分别命名为“不屈”号和“不挠”。当初,此类型舰艇归装甲巡洋舰舰种,在1912年才将此型舰另定名为战列巡洋舰舰种(BattleCruiser),以后,则把“无敌”级誉为世界上第一批战列巡洋舰。
“无敌”级的装备和性能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装备4座双联装305毫米口径主炮炮塔,舰艇中部2座炮塔前后成梯形布置,当一舷的炮不能使用时,另一舷的炮旋转30°就能发挥作用。艏炮的中心高度是9.4米,舯部左右舷炮是8.5米,艉炮6.4米。385千克的炮弹以831米/秒的初速发射,舰炮最大仰角13.5°,最大射程1.5万米(根据弹头形状可达1.72万米)。平时每门炮装载炮弹80发,战时110发。最初炮塔是电动式,因在使用中不方便,1914年3月在朴茨茅斯船厂改为与其他舰艇一样的液压式。没有中间炮和副炮。为了对付鱼雷艇,配置了16门102毫米速射炮,在每座炮塔上各配了2门,在前后上层建筑上各配了4门。另外,在1914~1915年相继拆除了艏艉主炮塔的速射炮(共4门),所以,此后“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的102毫米速射炮实际上是12门。在对空武器上也得到加强,布置了1门76毫米高射炮。
“无敌”号在舷侧水线以下布置了4具450毫米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在舰尾布置了1具,共装载鱼雷14枚。防护甲板材料以“克鲁普”耐磨镍铬渗碳钢为主,水线部分厚度为152毫米,主炮塔基础及周围厚度为178毫米,炮塔防护罩外厚76毫米,前指挥塔周围厚254~178毫米,后指挥塔周围厚152毫米,两指挥塔的防护罩处厚51毫米。作为机器重量增加的补偿,与一般战列舰相比,其装甲显然薄了一些。 初稳心高如按正常排水量状态时的1.2米、满载排水量状态时的1.5米计算的话,以后则随着重量的变化,初稳心高分别为1.1米和1.4米,横摇周期约14秒。
全舰设锅炉舱4个,其中3个位于舯部2号炮塔的前方,另一个在后方。采用亚罗公司的水管式锅炉,压力17.6千克/厘米2,共31台。其中1号锅炉舱7台,其他3个锅炉舱各8台。平时以煤炭作为燃料,特别需要时则在炉膛内的燃煤上喷洒重油进行混合燃烧,没有专用的燃油锅炉。主机是2组“帕森斯”蒸汽轮机,2台高压机驱动外侧的2个推进器,2台低压机驱动内侧平时巡航用的推进器。该舰装载燃煤2997吨、重油738吨,在专烧燃煤时,航速15节时的续航距离为4480海里;煤与重油进行混合燃烧时,航速15节时的续航距离达6020海里以上。海上试航时,当主机功率为46500轴马力,转速达到295转/分时,航速达到26.64节(排水量1.74万吨)。
“无敌”级的船型是重视航海性和居住性的长艏楼型,干舷高度是当时最高的。为了减轻1号烟囱的煤烟对舰桥的影响,1915年又延长了1号烟囱,其他2舰分别在1910年和1911年延长。外观上前后配置了三脚桅,在当时可谓精悍威武。
“无敌”级的荣与悲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和德国海军经过十多年的你追我赶已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当时,英国拥有各种新旧战列舰68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鱼雷艇301艘以及78艘潜艇。德国有各种战列舰40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和鱼雷艇144艘、潜艇28艘。大战爆发时,双方的赌注都押在当时最强大的海上霸王——战列巡洋舰上,结果英国建有9艘,德国只有4艘。
1914年12月8日,以“无敌”级“无敌”号和“不挠”号战列巡洋舰为主的英国舰队与德国舰队在福克兰海进行了炮战,最终使德国冯·斯佩舰队全军覆没。激战中,“无敌”号主炮共发射了513发炮弹,“不挠”号主炮共发射了661发炮弹。击沉2艘德国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时,射程在11000~14600米,分别命中炮弹40发左右。这次海战以英国舰队“无敌”级战列巡洋舰大捷告终。
1916年5月31日,日德兰海大战爆发,英国舰队旗舰“无敌”号自仗火力强、航速快,冲得位置太前,遭到德舰疯狂的炮击。德舰“德·佛林格尔”号战列巡洋舰的一枚穿甲弹引燃“无敌”号的弹药库,激烈的爆炸使“无敌”号及舰上官兵共赴黄泉,葬身海底。世界首艘战列巡洋舰就此走完了它壮烈的一生
❻ 俾斯麦到底被英国舰队打了多少炮弹才沉的 位置在那
1941年5月24日在丹麦海峡遭到英国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拦截。在丹麦海峡海战中,双方交火六分钟后,“俾斯麦”号在15000米的距离上命中了“胡德”号,“胡德”号弹药库发生发生爆炸沉没。随后五分钟“威尔士亲王”号受伤退出战斗,“俾斯麦”号则被“威尔士亲王”号击伤,导致一个锅炉舱进水航速下降为28节,燃油舱漏,水上飞机弹射装置损坏,被迫终止作战行动,驶往法国。英国海军调集主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击沉“俾斯麦”号。当日夜间“胜利”号航空母舰起飞的鱼雷轰炸机攻击了“俾斯麦”号,一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舯部,但爆破威力被其TDS(鱼雷防御系统)完全吸收,没有造成内舱伤害。“俾斯麦”号曾一度甩掉了英国海军的跟踪,但26日重新被发现,遭到英国海军“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起飞"剑鱼"式鱼雷轰炸机攻击。一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艉部,方向舵被卡死,迫使“俾斯麦”号以螺旋桨速差来保持航向,航速降为7节,为英国舰队追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5月27日,“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为首的英国舰队追上了丧失了操控能力的“俾斯麦”号。经过数小时的激战,10时40分,“俾斯麦”号沉没于距法国布勒斯特港以西400海里的水域。在沉没前,“俾斯麦”号抵挡住了90发左右英国战列舰主炮炮弹和310发左右其它炮弹的直接命中(只有四发击穿其主装甲带),同时承受了6-8枚各型鱼雷的打击。再加上自行打开通海阀两小时后沉没。其强大的威力和防护性能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丘吉尔誉为“造舰史上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