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16世纪的圈地运动是怎样的
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是大土地占用者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和侵吞公有地的过程。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主义的基础,消灭封建主义,归根到底是破坏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破坏同它相联系的农民“份地制”(即农民不完全的、有条件的土地占有制)。这个过程在英国是从消灭农民的份地制开始的,圈地运动就是它的典型表现。英国的圈地运动经历了两个高潮,一个发生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另一个发生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15世纪末至16世纪的圈地运动是对农民份地的最初冲击,它构成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这一个多世纪正是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圈地运动用暴力手段剥夺了农民的份地,使其中部分人转化为雇工,发展起来的是资本主义农场制,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个租地农场主阶级。
呢绒业的发展,对羊毛原料的需要不断扩大,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圈地活动活跃的直接原因。呢绒业是英国中世纪兴起最早,并且是最重要的一个手工行业,从14世纪后期起,英国的呢绒业便以急促的步伐迅猛地发展起来。以全国呢绒出口的数量为例:1354年,输出4774.5匹,1509—1523年,平均每年输出84789匹,1524—1533年,平均每年输出91394匹,1534—1539年,平均每年输出102647匹,1540—1547年,平均每年输出122354匹,而在1554年这一年,全部产品估计为呢绒16万匹,克瑟密手织粗呢为25万匹。本国呢绒业的发展,对羊毛原料的需要与日俱增,同时英国羊毛仍然源源不断供应欧洲市场。
Ⅱ 请具体解释一下什么是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的解释:
“圈地运动”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商业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传统工业制昵业的发展.由于制昵业有利可图,导致贵族们大肆圈占农民的土地来养羊,使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这就是圈地运动.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Ⅲ 英国圈地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拜托各位大神
圈地运动是发生在14,15世纪的,当时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占农民的土地,把人们从土地上赶出来,限制他们在土地上应有的权利,严重破坏了农民的利益,把农民赶出来后,那些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就把土地圈养起来,在土地上进行放牧等,这就是圈地运动。你可以上网络搜英国圈地运动,里面有详细解释,包括原因,影响等。希望能帮到你!
Ⅳ 英国圈地运动的内容及影响 谢谢啦~
内容:四种类型:零散土地集中、对公荒地圈占、议会圈地、打破租约圈地
影响: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积累了原始资本,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圈地运动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圈地运动使英国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圈地运动以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他不但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也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有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应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Ⅳ 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怎么回事
1751年至1851年间,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英国在资产阶级统治下出现“圈地运动”加速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加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的工业急速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扩大,为城市人口增加创造了物质条件。
Ⅵ 在英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是什么
什么是“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以下内容将为大家讲述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哦。
十六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促进了英国工商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毛纺织业日益成为英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在英国,由于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对羊毛的需求量大为增加,从而导致羊毛的价格不断上涨。
这就是英国资本主义血腥发家史,上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那些通过圈地运动起家的贵族成了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圈地运动为新贵族增加了土地和货币收入,面农民丧失生产资料,在英国政府血腥立法的迫害下,不得不到手工工场当雇佣工人,受资本家的剥削,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以上讲述的就是“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Ⅶ 什么是圈地运动
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的比喻为“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Ⅷ 圈地运动是什么
最简单及明了的说法就是通过暴力把原本持有土地及资源的个人或团队赶走,然后获取土地持有及管理权,再通过雇佣劳动力的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剥离了网上华人社区一天到晚强调的阶级性及谁抢谁的表面形态,真正深层次的理解应该是持有军队或者资本的一方抢夺普通人的个人资产及生产资源。当然,在世界各地,不同地区都会对这类暴力抢夺行为套上不一样的包装,有的挂上了复兴、有的挂上了改革,更有的挂上了少数人应该让给大部分人利益的口号。其实,抢夺的本质就是违反人类社会秩序的,靠暴力抢夺更多发生在野蛮人社会及原始世界。现今社会,大多讲究等价交换,不管是个人对个人还是团队对个人,都不能通过暴力抢夺占有别人已经持有的东西,否则世界秩序就大乱。不少朋友误解的欧洲圈地运动和国内最开始的土地改革是不是一个性质,其实两者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欧洲圈地运动是个人、团队或者贵族,自发或者非自发的方式抢占他人财产行为,同时参与抢夺的并非政府军行为。但也有人指出,圈地运动其实是政府在背后策划、挑动起来的利益重新分配以及权力固化的阴谋。而国内的土地改革是个人或者团队持有的土地资源,上缴或者充公为全民所有制。当中有民间误解的上缴和充公为执政团队所有制是错误的。土地资源与国有财产,在国内是全民所有制,老百姓才是幕后的大老板,所以称为社会主义。换句直白的话,国家境内的土地,在土地改革后属于每一个公民共同所有,而非哪一个人、团队或者党派所有。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国家和土地的持有者,这就决定了如何行驶业主权力及参与决策,改革后这些成为了重中之重。这个时候,人大代表能代表老百姓意愿的表决权直接引起了大家都想做人大代表的兴趣及欲望。其实真想做,可以留意人大代表是怎样参选的,大家都有机会。过去民间误传的“为阿爷打江山,土地是阿爷的。”其实歪曲了土地改革的本质,这种说法更多是受到圈地运动的理解误导,以为土地整改及充公是为个人或者团队抢夺占有。其实土地改革是把少数人的资源变成大部分人的资源,又怎会变成了某个人或者团队的资源呢?那就真是圈地运动了!所以,为土地改革正名,改革后的土地真是属于所有中国公民的,每个人都应该尽义务维护好自己的土地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支持者和主人,成为晋升到国际第二大经济体这片祖国大地的业主,好好尽业主的职责。业主之间也要和睦共处,与暂时代大家管理及运营资源的执政团队多沟通、多商量。国家发展起来,土地就会增值,我们作为业主就会持有更多的资源和生存条件,何乐而不为?另外,想参与决策的朋友,建议多留意人大代表的公开选拔详情,为自己的土地发展与建设出谋划策及多尽业主义务。
Ⅸ 什么是英国的圈地运动
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那么,圈地运动在英国兴起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呢?
一. 兴起的原因
1. 毛纺制呢业的迅猛发展。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
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急剧扩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养羊业的发展。
3. 英国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在英国,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将其变为牧场。
4. 利润的刺激。英国的封建的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之间的差别极大,使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更为有利可图,从而刺激了圈地运动的发展。
5. 政府支持的结果。政府总的来说是支持圈地运动的。如1593年,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不再反对圈地,从1688年起,政府公开支持圈地。
二. 圈地运动对英国的影响
1.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使农民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
2. 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将其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
3.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
4. 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如圈地运动开始后居住在1万人以上的城镇居民占英国人口的比例从3.1%上升到8.8%。
5.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6.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7. 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
总之,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积累了原始资本,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Ⅹ 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怎么回事
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在欧洲,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时期,英国就已存在大规模圈地运动。
中世纪,在欧洲大陆很多地区都出现过地主圈占土地的现象,如德意志、法国、荷兰、丹麦等国。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时期,英国就已存在大规模圈地运动[2]。
15世纪末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大大发展,羊毛出口和毛纺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
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地主首先开始圈占土地,最初贵族地主只圈占公有土地,后来又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此后一些贵族也加入圈地行列。许多小农的土地被圈占,农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处流浪。
(10)英国圈地运动是什么内容扩展阅读:
圈地运动类型:
第一种:小块零散土地的集中
英国中世纪的时候形成一种敞田制,就是地的肥瘦、远近、干湿都不同,为了公平分配,给你一小块肥的、一小块瘦的、一小块远的、一小块近的……。
于是你有几块小土地,但并不连在一起,而是散落在各个地方,和别人的土地混在一起,这样分散的小块土地,被称为条田。
条田当然不利于个人耕种,所以大家就互相协商对 换或买卖,使土地集中,这样的圈地完全是自发自愿的。
第二种:对公荒地的圈占
首先要知道,古代英国和古代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体制。中国是皇帝一家独大,其他无论地主还是农民都是小的;而英国是地方领主权力大,王权较弱。
那时候的英国,领主占有他管辖区域内的土地,除了各级领主自己经营的土地外,其它土地给农民租种,成为农民的份地。
这两种土地之外还有一些公用地和森林沼泽等荒地,这些公地和荒地法律上当然也是领主的,但实际上是公用或无主的。
当大块的土地紧缺时,大家就打上了这些公地和荒地的主意,领主或佃农都有圈占为己用的行为,在土地不缺的地方。
这种占用也相安无事,但是在一些土地紧缺的地方,就不能随意占了,佃农和领主们就要互相协 议,比如领主要占一块,就给佃农一些补偿。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就这样通过协议、在(王室和领主的)法律框架内圈占了,但也有少数补偿不到位或者不补偿就强占的,引起了暴力冲突。
第三种:议会圈地
君主立宪后,英国的王权和领主权都衰落了,议会成了最高权力机构。于是议会制订了圈地的法律,这个法律就接近现代意义的法律了。
就是想圈地,那么按国家(而不是王室和领主)的法律来。这时候英国才是第一次出现了有政府背景的圈地。但20世纪的研究普遍认为,议会圈地的规模和效用并不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圈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