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民歌叫什么风格

英国民歌叫什么风格

发布时间:2022-12-29 06:02:40

A. 英国民歌

也许正如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整整两个世纪(18和19世纪)英伦缺乏“登堂雅乐
”。然而自然流畅的民歌之声却一直流传下来,直到塞西尔·夏普及助手毛德·卡
皮利斯成为19世纪末最着名的民歌发掘者。由此,这些源目16世纪中叶的牧歌,以
及比牧歌更古老的田园歌曲和中世纪以来宗教音乐的传统,开始进入艾尔加、霍斯
特、沃思.威廉姆斯等英国作曲家的创作视野,英国民歌成为他们手中最自觉和最
擅长使用的音乐素材。音乐史家通常给这些民风浓郁的创作者们一个词;叫古典音
乐的民族乐派。
而夏普也格先前由作曲家帕里和斯坦福组织的英国民歌协会个扩展成了英国民间舞
蹈和歌曲协会;从1900到1910年;塞西尔.夏普和沃思·威廉姆斯分别搜集了上千
首民歌,—其中有些歌曲甚至包括了大约100种以上的不同版本。这两位卓有成效
的民歌搜集者,对各歌曲的发祥地、起源流传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考证,他们试图
通过对民歌的搜集整理说明:民歌何物。的确,他们的工作界定了古代民歌与现代
民谣的承接关系,界定了纯正民谣的范畴。但随着这些作曲家作曲地位的国际化及
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的更新,被“纯净”过的民歌也很快变成“艺术歌曲”了。这其
中的大部分作品渐渐远离大众,除了那些不断被演唱不断被改编的名曲,学院方式
的英伦民歌研究已停滞下来。
英国流行音乐工业的建立是从模仿美国开始的。从三四十年代开始,不断有船员从
大洋彼岸走私唱片到英国。这些稀有的唱片尽皆成为后来60年代英国流行文化的启
蒙物。一些酒吧、咖啡馆里开始出现美国化的小型乐队,它们为民歌进行伴奏,逐
渐取代了此前人们对学院式民歌的期待。在数十年理论研究和市并接纳的双重促进
下,英伦民间音乐极迅速地适应城市需求发展开来,并广泛散布到了各类城市。
来自曼彻斯特乡间的艾文·麦考尔是民间出身的第一代着名民歌手。30年代韧,年
仅15岁的艾文·麦考尔加入了萨尔福特嘹亮者乐团。麦考尔早年从父亲那里学来的
传统曲目,成为乐团一。系列街头露天演出的重头戏,而他自己的创作曲目《肮脏
破旧的小镇》,后来则被都柏林人乐队翻唱。麦考尔的共产主义信仰,令其热衷于
各类政治集会;唱歌的同时,他还导演电影、戏剧,这种创作倾向产生了非常大的
影响,使得后辈民谣歌手大多以关注社会、批判现实为已任。50年代,麦考尔创作
了广播音乐剧《约翰·艾德逊的叙事曲》,因此而被视为英国民谣的卓越先驱,格
外受到民歌界的敬重。麦考尔还与美国民谣学者艾伦·卢马克思合作,联合考察英
美两地民谣,促成肋年代“批评小组”成立。批评小组专事进行民歌分析和民歌演
唱技巧的研究,并创作“歌曲载体”系列节目。不久节目名称革新为“广播叙事曲
”,它们以普通劳动人民的口吻结合新旧民谣播出,彤响了当时的无数年轻人。艾
文·麦考尔的三任妻子琼·利特尔伍德、金·纽拉芙、佩姬.西格及子女哈米什、
柯斯蒂、内尔、卡卢姆,都是传统民歌的知名演绎者。在同一领域,A.L.洛伊德
和“批评小组”成员弗兰奇·阿姆斯特朗,也全力传播纯正民谣。阿姆斯特朗与佩
姬·西格和桑德拉·柯尔一起,录制了专辑《女性嬉戏》,将笔触运于女权和核威
胁,当然,专辑中那些17世纪的古老歌谣显得同样重要。另外,毕业于艺术学院的
彼得·贝拉美与罗伊斯顿·伍德、海瑟尔.伍德合作组成乐队“年轻的传统”,在
苏格兰民谣歌手哈里·考克斯、萨姆·拉那和库柏一家影响下,大量演唱传统曲目
。乐队解散后,彼得.贝拉美独立发展,他根据诗人吉L林的诗所谱写的歌曲,曾
受到社会广泛的欢迎。70年代末期,贝拉美自导民谣歌剧《运输入众多民谣鼓吹者
如尼克·琼斯、琼·泰博、塞西尔·陶尼、A.L.洛伊德、水之子乐队参与了演出
。《运输》唤起了人们对这些纯正民谣歌唱者的美好期待。然而时至90年代,贝拉
美发行新作《扑克牌戏法》后撒手而去,推测认为是自杀。他所留下的空白,一时
之间竞无人可以填补。
经过40和50年代的传播和沉积,60年代英国民谣得以以流行音乐的形式为世界瞩目
。大量乐队如甲壳虫、滚石、动物、奇想、谁人、搜寻者、戴夫·克拉克五人乐队
,远涉重洋征服美利坚,进而征服了整个世界,这即是人们熟知的“英国文化入侵
”。这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英国民谣发展的分水岭,原因不单单是上述乐队
在学习美国黑人布鲁斯期间,对英国民谣成分进行了提炼并将之引入布鲁斯,从而
形成英式摇滚的特有格调;而且,这一事件同时成为那些纯正民谣艺人分化实验的
发端,从而产生了以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多个城市为中心的多元化民谣发展
的格局,运用电声替代纯正民谣原声乐器伴奏,此后成为全球化的趋势。几乎与美
国的鲍勃·迪伦同步,英伦众多团体也纷纷在传统歌谣演唱中将乐器通上电。这些
团体中最为着名的,届“难以置信的弦乐乐队”和“贸易港大会”,这两个团体的
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带动了许多团体和艺人。
“难以置信的弦乐乐队”是将音乐风格建立在苏格兰民谣基础上的多乐器实验场。
1966年,该乐队发表第一张专辑《难以置信的弦乐乐队》运用了大约30种不同地方
的民族乐器,从苏格兰民间的风笛,到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美洲的打击乐,每
一种乐器他们都运用得得心应手。在随后的专辑《洋葱的5000种精神或表层》中,
乐队更加强化多乐器配器的特点,引发了人们对世界范围的民谣概念的讨论,这也
是西方关于世界音乐的最早探讨。1968年,乐队发行双唱片集《绞刑吏的漂亮女儿
》《小小和大大》,尝试创作超长歌曲,《非常稀疏的歌》公认是其中的经典。在
“难以置信的弦乐乐队”影响下,80年代的“集市胜处”乐队及其主唱艾迪·里德
,90年代的戴夫·马修斯乐队,都力图融合爵士、布鲁斯、中东和印度音乐,从一
个奇特的角度进入英国民谣。它们灵动的节奏、美妙的旋律、飘浮不定的嗓音,像
在描述种种甜蜜而苦涩的情感。“难以置信的弦乐乐队”后来又推出过三套专辑,
分别是《变马》,摇滚风味的《遥望》,和电影配乐《U》。其后,乐队成员迈克
·何伦和罗宾·威廉姆森分别推出个人专辑。后期作品因为过分强调融合风格与多
乐器组合,有时反而丧失了部分歌曲的优雅,但这并没有减弱“难以置信的弦乐乐
队”的影响力。
“贸易港大会”乐队是以民谣摇滚风格引起美国唱片制作人重视的。第一张专辑《
贸易港大会》充满激情却缺乏销量,向世人介绍了来自加拿大的杰出歌曲作者——
琼尼·米契尔。随后乐队成员更替,新的专辑带来更传统的民谣感觉。这张叫《我
们在假日里都做些什么》的专辑,包含了一系列的出色歌曲,如《她穿过集市入》
、《书之歌》、《我要保有它》、《相遇于边缘》等。这使乐队摆脱了美国乐队如
杰弗逊飞机乐团的阴影。“贸易港大会”后来衍化为一系列的分支性队伍,都是以
该乐队骨干成员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如钢眼斯潘(1970)、福泽林盖(1970)、阿尔宾
乐队(1972j、酸葡萄(1974)、马休兹南方安慰(1970)、理查和琳达、汤普森们;而
乐队的所有成员,包括领导人桑迪·丹尼、朱莉·大宝,主唱伊安·马修斯、贝司
手阿什利·哈金斯,吉他手理查·汤普森、西蒙·尼科尔,鼓手马丁·兰姆博,人
人都有出色的个人发展。这其中要说谁最耀眼,可能就要数理查·汤普森——这位
保持了30年声名的杰出吉他手了。由“贸易港大会”向外伸展出的团体和个人,无
可争议地成为英国民谣的核心部分,林林总总出版发行了不下一百张专辑唱片,这
些唱片同时成为传统民谣向民谣摇滚过渡发展的佐证。而衍生团体中的一些成员,
如马丁·卡西、彼得·耐特、鲍勃·约翰逊、梯姆·哈特等,也都赢得了极高的声
誉。
英国民谣的核心层里,极为着名的人物,论乐队还有“五角星”,论个人还有比利
·布拉格;五角星的灵魂人物是人称“英国最佳民歌吉他手”的波特·简奇,齐柏
林飞艇的超级吉他手吉米·佩奇,曾公开承认简奇是自己最欣赏的吉他手。五角星
1968年推出首张同名大碟。由于获得一致好评,同年稍后更推出一套双张唱片《甜
甜的孩子》。虽是一张录音室加一张现场的录音,但全部都是新歌,绝无重复作品
的弊病。它现场演奏了爵士乐大师查尔斯·明格斯的名作——《海地战歌》和《再
见派哈特港》,音乐最吸引人处,是原声吉他点缀下主音歌手高昂的演唱,和共鸣
感极强的贝司烘托。因此有评论认为:《甜甜的孩子》乃民谣折衷主义。其实五角
星除简奇和伦本,其他三位成员都来自英国布鲁斯先驱阿历克斯·科纳的布鲁斯联
盟乐队,本来就有非常深厚的布鲁斯和爵士乐根基。之后,五角星于1969推出《光
之篮》,1970年推出《残酷姐妹》(其实是1966年的录音),1972年推出〈〈所罗门
的锡封》——这是乐队水准最高的唱片,他们却于此时宣布分手,直到20年后的
90年代才又重新聚合。比利·布拉格出生在盛产苦行游吟诗人的巴金地区
(Barking),起初参加一个名为里夫·拉菲的车库乐队,但最终选择民谣为其事业
。布拉格像古代游吟诗人那样,在大地上行走、歌唱,所不同的是,木吉他换成了
电吉他。一段时期内,他身背蓄电池,手握电吉他,两个扩音器用钢条像触角般支
起,以此走遍整个英国。布拉格称此为“一人抵抗主义”(One Man Clach)。他以
个人性的义无反顾的行为,孤独地发起对现代工业音乐的冲击。
冷战中的生活,诱发布拉格一系列政治题材作品的诞生。典型作品为《生活是一场
骚乱入对于普通人的生活,布拉格同样显得敏感而细致。他曾写下《对黑发新女士
的问候》一歌,唱:我聚集对你的爱,合着新的纹身,和一些啤酒……
据深圳作者Ned说,布拉格曾到过中国,他有多张唱片采用了红色波普的封面。布
拉格很关注社会主义国家的状况,1987年到过苏联,举办过演唱会。表面上,他给
人左派歌手的印象,事实上,他的音乐是超越政治的,洋溢在他乐声中的是一种浓
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政见;他相信人生来是自由的,
不依赖于任何政体或商业组织,不受任何观点和信念的摆布,他的音乐正是企图还
人类以这个面目。
Ned进一步评论道:布拉格惯于重新演绎一些流传已久、深入人心的经典歌曲。《
国际歌》作为工人运动的圣乐,所蕴合的自由观念和批判精神深得布拉格的喜爱。
在皮特·西格的鼓励下,布拉格在原英译歌词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动,使其更符合
世界大同的普遍理想,更易被传唱。布拉格的声音宽宏质朴,深具号召力,合唱的
跟进显示了对自由一呼百应的波澜壮阔的豪情。布拉格人一直致力于挖掘民歌遗产
,他相信真正表达了人的窘迫处境和光明理想的歌曲虽然简单浅白,但必能深入民
间,传唱千古:而由现代唱片工业的雄厚财力所吹捧出来的明星歌曲,虽然复杂唯
美却只会是黄花短命过眼云烟。布拉格翻唱过很多民歌,并大量取用钢琴、口琴、
木吉他、清唱等形式,较少取用失真吉他这类现代乐器,以保存原曲天然的韵味。
这些民歌或揭露资本主义对人的剥削,或控告战争对生命的杀戮,或传达无产者对
自由、民主、解放的向往,或反映普罗大众对古老美好生活的迫念。对于布拉格来
说,音乐的思想传承功能和文化批判功能远比其娱乐功能更重要,所以他选择了民
歌。在布拉格所翻唱的民歌中,有不少歌曲曾被社会主义者引为战斗音乐,但布拉
格却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者。
1965—1968年形成的英国迷幻音乐,其相当一部分属于民谣的范畴。英国第一个迷
幻歌手多诺文,最早就是一位典型的传统民谣歌手。多诺文来自苏格兰,1965年发
表首张专辑《抓住风》,表现出与鲍勃·迪伦相映照的气质。其后,多诺文改用电
声乐器伴奏,单曲《灿烂超人》和《淡黄》,由吉米·佩奇出任吉他手,细致地描
写了致幻药物的作用,因而招致批评界的批评;但它却影响了吉米·佩奇时期的庭
鸟乐队,使其推出迷幻专辑《小把:戏》,内含以LSD(一种可引起通感的迷幻药)
为名的歌曲。而庭鸟的另一成员吉姆·麦卡蒂也因此发生对民谣改革的热衷,加入
文艺复兴乐团,组织迷幻组合“一起”。多诺文以《詹尼弗。张尼坡》和《那里有
座山》赢得商业上的成功,专辑《奏摇弦琴的男人》受到印度冥想师的启示,带有
童话气质,被迷幻乐迷奉为经典之作。此时,多诺文一心痴迷于嬉皮活动,开了不
少露天的,青年男女席地散坐、听歌吃药、谈情说爱的演唱会,还跑到美国内华达
的沙漠上去修悟禅佛。1968年,多诺文发表限于美国发行的专辑《巴拉巴加盖尔》
由杰夫·贝克任吉他伴奏,由于未在本土发行,唱片在英国没有多少反响。但从
此以后,与多诺文想法一致的艺人越来越多了,冬青乐队,好极了乐队团员格雷厄
姆·纳什,乎克·弗洛伊德主唱希德·巴里特,他们都试图扩展民谣的语汇;极力
将全球的嬉皮文化特征反映在民谣式的作品中。
希德·巴里特60年代早期以吉奥夫幕待箴言乐团的一员,在家乡剑桥小有名气。经
过节奏布鲁斯乐团“尖叫布鲁斯”的洗礼后,巴里特在伦敦坎伯威尔艺术学院组建
了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创作出《阿诺德·雷恩》和《看艾米莉游戏》两首作品。
随后,平克·弗洛伊德的首张专辑《拂晓之门前的吹风笛者》,展现出随机模糊不
定的吉他音色和回馈、滑音及回声的特殊效果,这成为平克·弗洛伊德标志性的音
乐氛围。在整个乎克·弗洛伊德历史上,《拂晓之门前的吹风笛者》是最具有实验
性的一张,个中的尝试扩展了人们新的听觉。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希德·巴里特不
久就去了健康,井永远地离开了平克·弗洛伊镕。复出时推出的专辑《莽撞人的笑
》和《巴里特队显示出罕见的冷淡和克已。这两张专辑再现了阴暗的心理世界,几
乎仅仅由吉他和低吟构成,却深入到个人意识近乎无限的底层,其自闭和内省的程
度,抵达了流行音乐再无法抵达的深渊。毫无疑问,巴里持的专辑,乃是近年英国
民谣中的上上精品。
60年代中后期的英国迷幻乐潮,席卷了全英国几乎所有的知名音乐团体。滚石乐团
的《魔鬼陛卞的乞求〉〉、甲壳虫的白色专辑和《佩珀军士的伤心俱乐部乐队》,
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药物作用下的乐器及人的思绪的超常体验,为70年代的艺
术摇滚乐团提供了经验。其后,交通、E.L.P、克里姆森国王,以及中期的平克
·弗洛伊德,皆毋须再尝试药物,也能创造充满幻觉效果的音乐。通过上古名曲的
改编,艺术摇滚的一部分事实上成为继承英国民谣衣钵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
迷幻的实验,英国民谣更深地同古典乐和二战后开始的电子音乐的实验结合到了一
起。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难发现:迷幻音乐的实质,并不是表面所表现的那样是
“药物音乐”。从音乐形态上看,它非常清楚——是民谣的一种深化形式。它的一
翼是英国民谣与古典音乐的结合,另一翼是英国民谣与印度音乐的结合。这种结合
中产生了最早的、非常接近于氛围音乐(Abient)的因素。古典管弦的恍若隔世,印
度音乐的静态冥想,成就了音乐的超现实的空间;在其间娓妮而谈的民谣,此时呈
现出安详、久远或者自省的气质。
从迷幻摇滚的平克·弗洛伊德,古典摇滚的忧郁布鲁斯,到艺术摇滚的克里姆森国
王,他们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民谣,这点再清楚不过了。E.L.P的第一张专辑
《爱默生、雷克和帕尔默入不就是曾盛传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田园牧歌吗?稍微不同
的是,迷幻音乐的民谣歌唱,此时不再单纯用吉他,它的器乐通常有四层:最近一
层是民谣吉他;稍远是管弦——迷幻音乐家最钟爱的是长笛和弦乐这两种音色,它
们经常带来如真如幻的感觉;再远是印度民间乐器——如锡塔,或如中国雷琴般能
模仿人声的一种拉弦乐器;最远是吉他噪音、电风琴效果——从印度音乐贯串全曲
的和声性的嗡嗡声发展来的、继承了欧洲电子乐实验成果的一种乐音。所谓远和近
,‘不是指乐境上的远和近——虽然有时候它体现了这点——而是指这些音乐语言
与民谣传统的亲绕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60年代的流行音乐家,从来就都是一些民谣的歌手,只是在
世界化的大背景——比如最显着的美国黑人布鲁斯——的影响中,变得杂揉、斑驳
、难以辨认。在迷幻乃至后来的艺术摇滚音乐中,东方民间音乐是第一个推动力—
—从,印度一阿拉伯音乐循环的、绵延的、冥想色彩的和声结构中获得语汇,甚至
从印度教、佛教和东方哲学中获取意念和灵感;但它很快就嫁接到英国人自己的传
统——古典音乐上去了。电子音乐和电声乐器又使这两个东西转化、变型、通过新
实验迅速向未知领域扩展。最早用吉他模仿印度锡塔琴演奏的是乔治。哈里森,从
1964年开始,他将这种音色带入甲壳虫的《我觉得挺好入《挪威木屋入《爱你》等
一系列歌曲中;到《佩珀军士的伤心俱乐部乐队》,印度音乐的冥想和梦幻意境很
多时候已变成电子噪音式的表现。忧郁布鲁斯乐队表现了与之近似的发展历程,其
最鼎盛时期利用国家管弦乐团、东方民间乐器的演奏;后来,乐队自己的噪音吉他
的发展,已能取代管弦音乐和印度、阿拉伯和声的作用;乐队成员专业音乐的出身
,更使他们能自如插入长笛、弦乐重奏等乐器,而这些东西,从根源上看原本就是
和民谣亲近的同源音乐。像忧郁布鲁斯一样,60年代最着名的迷幻乐队和艺术摇滚
乐队,他们都坚持了民谣式的歌唱,同时承受印度音乐的启发,从古典音乐中汲取
营养。超越凡尘、如同仙乐的早期“好极了\和优美开阔、古雅静穆的早期普罗科
·哈罗姆的音乐,就都是用管弦化出东方意境的典型案例。另外,交通、杰斯鲁·
图,都喜欢使用长笛的效果,前者用布鲁斯音乐交合,后者更陷于传统的民谣,同
时加入响亮的模糊的风琴音色。E.L.P喜用电子琴模仿管弦乐,冬青爱好宽阔的
人声和声和乐器回响。在这个民谣的深化、复杂化过程中,除了英国民歌的曲式、
口吻和腔调,我们从器乐上也可以找到共同之处——持续的背景嗡鸣,或回声般的
效果。从这里出发,仿佛长途汽车的起点站,待60年代的最后一个五年过去后,这
些乐队便一个个走远了。
80年代出现了水鬼、世界党、肥女唱歌、杰克·弗罗斯特、桑蒂尔、水牛汤姆、迪
伦们,他们都参与了一场叫“新迷幻”的运动。虽然这个名字多少属于商业用语,
但沉浮其间的乐队多多少少都表现出扎根民谣的迹象。通过他们的音乐实践,民谣
传统与60年代的英国迷幻连接起来。民谣在他们手中变得精致化、个人化了,并充
满了后现代艺术的疏离、冷漠气息。
而英国民谣,也在这种流行化的艺术中,成为反映英国民族生活的连贯的河流。当
然,那些基于传统方式的创作者们,如保罗·迈驰利斯、马利·凯姆拜尔、戴夫·
弗兰西斯,则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清新朴素的风格打动每一个人。商业上把这些艺人
概括为新世纪音乐(New Age)。作为新世纪音乐的一部分,英国,或是爱尔兰、加
拿大甚至美国的这类艺术家,都试图保存数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歌谣,那些器乐曲似
乎仍讲述着伊丽莎白时期的牧民生活:宁静乡村,广阔田野,庄严的教堂里传出了
阵阵乐声。

B. 求世界各国民歌的歌名

(一)、日本民歌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岛国。它与我国隔海相望。日本的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多彩。日本音乐多与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并成为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如谣曲是古典剧“能剧”的一个要素,义太夫调是大阪木偶戏的音乐,常盘津调、清无调是日本歌舞伎的音乐。日本的民歌同日本人民的劳动、日常生活、宗教祭祀和民间的风俗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出日本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日本民歌按体裁可分为10类:田歌、场地歌曲、山歌、海歌、作业歌、路歌、祝贺歌、节日歌、游戏歌、儿歌。`
日本音乐受我国传统音乐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受五声调式的影响,因此日本民歌的显着特点是多运用五声音阶性质的调式。日本民歌的五声调式可分为无半音调式和有半音的五声调式两种。
如无半音调式有:Sg5M=Z
律调式: 5 6 1 2 3 5 民谣调式: 6 1 2 3 5
有半音调式的有:
都节调式: 3 4 6 7 1 3 琉球调式: 1 3 4 5 7 1 作品赏析
《拉网小调》
顾名思义,《拉网小调》是日本渔民的拉网号子。日本周围环海,国土又呈四个大岛和若干小岛,渔业发达。渔民在海上捕鱼是跟大海及风浪搏斗,有捕获鱼群的喜悦,也有许多风险,这种生活使他们性格坚毅豪迈,也对命运把握不定,所以难免又有些迷信色彩。这首歌的实际内容并不多,但生动地体现了海上渔民的生活情景。大量的虚词、语气词、半说半唱的“喊号”表现了拉网时的紧迫节奏。
这首歌在我国也曾广泛传唱,有些歌唱家以此歌作为自己的代表曲目。




(二)、印度尼西亚民歌
在亚洲大陆与澳洲大陆之间,太平洋与印度洋浩瀚辽阔的洋面上,有上万个大小岛屿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那就是美丽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印尼是一多民族的国家,共居住着100多个民族,历史上印度、中国、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过经济、文化的交往,近代又长期成为荷兰的殖民地,由于种种原因,印尼音乐的形态多种多样。在印尼人民的生活中,音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中爪哇发展并流行于全爪哇岛和巴厘岛的一种叫做“佳美兰”的音乐,印尼人民视加美兰音乐为国宝,在世界上(特别在西方国家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佳美兰音乐使用二种音阶。一种叫“斯连德罗”的五声音阶;一种叫“佩洛洛”的七声音阶。印尼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流行于西爪哇的传统歌曲“邓邦”。它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歌曲,表现其特定的内容,如爱情、思乡、道德等,:“邓邦”的节奏缓慢,曲调一般带有伤感孤寂的情调。到了近代,在印尼各地流行着一种叫“克龙宗”的歌曲。它是一种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歌曲形式。16世纪,葡萄牙人因战败而成为荷兰人的俘虏,居住爪哇各地,在他们中间传唱一种叫“法多”的葡萄牙民歌,在印尼人民中流传,并与佳美兰音乐和邓邦歌曲的一些因素融合,从而形成了克龙宗歌曲的风格。着名的《梭罗河》、《椰岛之歌》、《莎丽楠蒂》等就是克龙宗歌曲。>)

作品赏析
《星星索》
星星索是一首印尼苏门答腊中部地区巴达克人的船歌。巴达克的主要分布有苏门答腊中部和北部山区,大多数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围。他们主要从事农业,这里湖水清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巴达克人经常在湖上泛舟歌唱。星星索是划船时随着浆起落节奏而发出声音。


(三)、俄罗斯民歌
俄罗斯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就出现了崇拜偶像的仪事歌曲。这种歌曲与一定的祭祀仪式结合在一起,或是表现婚丧内容,或是欢乐的歌舞,或是哀伤的哭腔,以后又产生了仪式歌曲以外的抒情民歌。俄罗斯民歌在15至16世纪渐完善和定型,并形成 了其独特民族风格。俄罗斯民歌体裁众多,最曲型的是“悠长歌”。这种歌曲的旋律自由宽广,调式交替变更,节拍节奏灵活,单声部和多声部结合。此外还有仪式歌曲、历史歌曲、叙事歌曲、颂歌等。仪式歌曲主要反映人民的生活习俗,如婚礼歌,是由新娘的亲属,女伴们唱的,表示离别之情。像《飞去的燕子》就是这类歌曲。抒情歌曲以反映爱情为内容,旋律优美,并多采用二声部或三声部,或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歌手们可自由选择声部自由组合,并可随时调整,以保持声部的均衡,如《渔夫之歌》。这首歌声部采用富有特色的俄罗斯自然小音阶,低声部采用旋律小音阶,旋律抒情。有名的叙事歌曲有《儿子战死在疆场》、《一个果园绿丛丛》等,常用四声部合唱形式,且有明显地庄严肃穆的色彩。
1、《三套车》
这是一首反映俄罗斯劳动人民贫困生活经历的民歌。我国民歌《脚夫调》、《长江苦》等与之近似,也表现了同样的内容。这首歌调式为和声小调式,4/4拍分节歌形式。歌曲以中庸的速度和忧郁的音调,诉说着人世间的不平。歌曲共有三段歌词,第一段词是以叙述者的口吻唱出的,第二段是乘车人的问话;小伙子你为什么愁,为什么低着你的头?第三段是赶车人道出积郁在心中的苦闷,这一段旋律以变奏的手法冲向高音区,形成全曲的高潮,而后歌曲又重新回到前面的旋律上来,并反复着这一音调而结束全曲,表现出一种悲哀和无奈的叹息。
2、《伏尔加船夫曲》
这首歌曲反映出伏尔加河岸边纤夫的痛苦生活,歌曲的性格沉重,粗犷而富于反抗精神。此曲为4/4拍,调式为自然小调,适合于男低音演唱。俄罗斯杰出的男低音歌唱家夏利亚平对这首歌的艺术处理深入细致,使这首本来只是在民间传唱的歌曲,艺术形象更加完整,他采用极好声音控制力从弱到强再到弱的演唱处理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现出纤夫拖着沉重的货船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的情景,经过夏利亚平的演唱这首歌已流传到世界各地,并成为一首世界名曲。

(四)、英国民歌
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人口的80%是英格兰人,还有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历史上英国和爱尔兰曾居住着凯尔特、朱特、盎格鲁、撤克逊和诺曼等民族,国世纪时法国北部某些地区也曾辖属于英国。爱尔兰独立后,英国与爱尔兰仍有不少微妙联系,因此英国音乐文化较为复杂。英国民歌是七声自然调式,还有很多是五声音阶的调式,曲调具有哀愁伤感的特色。英国的民间乡土音乐还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风俗习惯和基督相结合垢特色,有圣诞颂歌“凯罗尔”和在节日里围着花柱跳舞的摩里斯舞曲。I
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的民间音乐独具特征,以至一直吸引着像海顿、贝多芬、格林卡等许多卓越的音乐家对这些民间音乐的兴趣。在英国、苏格兰的民间音乐中,叙事体裁有着重要意义,苏格兰民间音乐的特点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旋律丰富,节奏明显。爱尔兰民间音乐的调式是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为基础的,其中五声音阶的因素明显突出。爱尔兰民歌中有很多独特的五拍子和拍子节奏,从中可看到古老说唱所留下的痕迹。
作品赏析
《友谊地久天长》
这首民歌是苏格兰民歌中的佳作,由于这个曲子出现在美国40年代影片《魂断蓝桥》里,使这首歌曲在世界范围内已家喻户晓。这首歌还有一个名字叫《一路平安》,人们习惯在和朋友告别时演唱这支歌。这首歌的歌词是由18世纪苏格兰着名的诗人罗伯特•彭斯根据原苏格兰古老民歌《过去的好时光》而写的。歌曲为2/4拍,采用典型的苏格兰五声调式写成。歌曲分为AB两段,前八小节是A段,B段是副歌部分,歌曲结构规整,节奏鲜明,其特点是以附点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婉转,情感丰富,歌词纯朴自然,深切感人,歌曲还通过副段重复的歌词,更加渲染了分别时依恋不舍和分别后思恋之情的气氛,此歌唱出友谊地久天长的主题。这首歌还有三拍子的记谱,电影《魂断蓝桥》中就是以三拍子的圆舞曲出现的。


(五)、意大利民歌
意大利人的性格热情豪放,喜欢歌唱,意大利的音乐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意大利民歌美丽动人,丰富多彩,按地区可分为南部、北部、中部和撒丁地区。南部的民歌特点是曲调清晰,采用小调式,节奏自由,曲调高亢。北部曲调以三和弦的和弦音为主,调式为大调和小调,曲调华丽而富于装饰性,常常有加复调的合唱,节奏型严格,多为分节歌形式。中部地区的民歌曲调华丽,富于装饰,节奏有严格的和自由的两种,撒丁地区的民歌有复杂的多声部结构的四重唱,歌唱以领唱开始,其它声部只唱衬词,歌手嗓音深沉,曲调华丽,多装饰音,近似西班牙和阿拉伯风格。
意大利民歌的种类有:船歌、恋歌、牧歌、叙事歌、情歌、小夜曲、饮酒歌等,意大利民歌流利生动,极富歌唱性和浪漫色彩。



作品赏析
1、《桑塔•露琪亚》
这是一首着名的意大利“船歌”。船歌是一种声乐体裁,在意大利各地都有。《桑塔•露琪亚》是一首由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民族风格创作的歌曲,这首歌采用了3/8拍的节奏,突出了船歌的特点,给人以一种水面上起伏晃动的感觉。歌曲采用了大调式音阶,用分节歌形式写成。这首歌配有伴奏,适合于用吉它伴奏,传说桑塔•露琪亚是一个女神的名字,她是美丽幸福的象征。桑塔•露琪亚是首爱情歌曲,歌曲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和呼唤爱情的主题。这首歌的节奏充满活力,旋律优美婉转,歌调和唱词结合紧密,是一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它受到世界各国听众的喜爱,也是男高音歌者喜欢的曲目之一,可谓“雅俗共赏”。

2、《重归苏莲托》
这支歌不仅是一首着名的意大利民歌,也是男高音歌者最喜欢演唱的独唱曲之一。其实这首歌是由意大利人詹巴第斯塔•德•库尔蒂斯、埃尔内斯托•德•库尔蒂斯兄弟俩创作的,弟弟埃尔内斯托•德•库尔蒂斯曾写了很多拿坡里歌曲,《重归苏莲托》是最着名的一首。
拿坡里是个海滨城市,游览胜地苏莲托距此不远。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山坡上长满果树,每逢秋季,果实里面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许多建筑都建在海边的悬崖峭壁上,景观奇特。苏莲托还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着名诗人塔索的故乡,因此世界上许多名人都到过此处。
《重归苏莲托》这首歌属拿坡里船歌体裁,采用3/4拍节奏,节奏稍慢,歌词清新优雅,这首歌采用了大调式和小调式交替,第一部分从第1至第8小节为E小调,旋律优美柔和,第二部分为E大调,旋律也较明亮开放,从21小节处运用了调式的交替,使旋律的表现力丰富,歌曲的最后部分,结束在E大调上。
3、《我的太阳》
这是意大利19世纪作曲家卡普阿创作的歌曲,最初是在拿坡里民歌节上演出的,具有浓郁的拿坡里民歌风格,歌的旋律优美华丽,情绪奔放热情,加之类似探戈的伴奏音型的烘托,十分迷人,这首歌为2/4拍,大调式音阶,两段体写成,1至16小节为第一段,17至34小节为第二段。歌曲的第一段旋律在中低声区进行,曲调柔和宛转,赞美了辉煌的阳光,格调清晰。第二段的旋律高亢明亮情绪热情激动,与第一段对比强烈,歌中把爱人比喻成太阳,并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情怀。

4、《啊!朋友》
这是一首我国人民十分熟悉的歌曲,由于它出现在南斯拉夫电影《桥》中,有人误认为它是南斯拉夫民歌,实际上它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南斯拉夫电影《桥》描写了第二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游击队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战斗生活的内容,是我国观众十分喜爱的影片,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也在我国广泛传唱。
这首歌为2/4拍,弱起音型的节奏生动富有动力感,准确地反映出游击队机智勇敢,坚定乐观的形象,旋律舒展流利,质朴感人,由于使用了小调性的音阶,音调略带有些伤感的情调。




(六)、南斯拉夫民歌
南斯拉夫民间音乐中最重要的体裁是塞尔维亚即兴诗人的史诗性叙事歌曲。它具有传统的旋律型,音域不宽,塞尔维亚民歌的节奏变化丰富,其特点是旋律中常有增二度音程。调式多为自然大调式,南斯拉夫民歌的种类除古老的叙事歌曲外,还有抒情歌曲、诙谐歌曲、婚礼歌曲、仪式歌曲。单声部和二声部居多。
作品赏析
《深深的海洋》
这是一首十分有名的南斯拉夫民歌。歌曲以3/4拍的节拍特点描绘出浩翰大海的那种晃动和起伏不定的形象,歌曲的旋律委婉抒情,歌曲配置的二声部的低音旋律,抒情流畅,与高音旋律形成三、六度的和声关系,和声效果协和丰厚,突出了这首歌曲的抒情特点。歌曲的词曲结合紧密,在表现爱情歌曲的同类题材的民歌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叙事、倾诉、抒情三者结合很好,较好地反映出这首民歌以情感人的艺术特色。这首歌曲的情绪内在深沉伤感和忧郁,反映出恋爱时的失落。

(七)、美国民歌
美国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所属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州西北部,夏威夷州位于中太平洋北部。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今天,生活在美国的人民是汇集了各大洲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美国也因此有“民族熔炉”之称。因此美国民歌的特点是各式各样、品种繁多,美国民歌的形成和发展同原居住在美国境内的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密切关联,并经过长时期的相互影响、融合而形成了独特的美国风格。在哥伦布发现之块新大陆之前,那里居住着印弟安人。当时印弟安人还处于原始公社的阶段,他们的歌曲主要是劳动、婚丧、作战的内容,用鼓等打击乐器伴奏,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和节奏都很独特。16世纪后,随着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各国的移民也把各自国家的音乐文化带入了美国。其中英国音乐对美国音乐影响最大。移民们常唱起从家乡带来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民歌。在偏僻的肯塔基,田纳西等地区,至今还保留着英国古老的民间歌舞,在与墨西哥接壤的南部,民歌和舞蹈的特点与墨西哥、西班牙的风格近似,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歌曲中明显带有法国民歌的痕迹,1619年当第一批非洲黑奴被贩运到北美,又给美国民歌增加了新的内容,非洲黑人酷爱音乐,善于边劳动边歌唱,非洲黑人音乐动人的曲调和独特的切分节奏,对美国的音乐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美国19世纪杰出的作曲家福斯特热爱并钟情黑人音乐,他运用美国黑人的音调从事创作,并成为最优秀的黑人歌曲作家。他的代表作《老黑奴》、《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故乡》等,不但流行于美国,而且已成为世界名曲。他一生共创作了200余首歌曲,有很多歌曲都吸收了外国民歌的特点,最着名的还有《美丽的梦神》、《金发的珍妮》、《噢,苏姗娜》等。
作品赏析
1、《念故乡》
这首民歌是我国广大音乐爱好者最熟悉的歌曲之一,尤其是它的曲调,最早出现有捷克着名作曲家德沃夏克1893年创作的《自新大陆交响乐》第二乐章里,关于这首民歌,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这首歌是德沃夏克所创作的曲调,由后人填词,其二是说本曲原是美国民歌,德沃夏克是经过整理改编后用于交响乐中。无论怎样,这首歌曲的音乐是非常优美迷人的,从歌曲的名字念故乡便可清楚地说明这是一首思乡歌曲。歌曲是带再现三段体结构,六声大调式音阶,音阶排列为:1、2、3、5、6、7,曲调中省去了第四级“4”音,歌曲以缓慢的、节奏宽广悠长的旋律,细致而深入地刻画出人们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同其它的思乡曲一样,这首歌表现出一种寂寞、孤独的伤感情调。
2、《老人河》
这首歌是美国音乐剧《游揽船》中一首描写美国黑人悲惨生活的歌曲。这首歌曲采用歌谣体写成,每段采用了不同的节奏型,以突出不同段落的性质和情绪。此歌为大调式,2/2拍,歌曲旋律吸收了黑人灵歌的因素,每一段的情绪各不相同。第一段突出了叙事性,情绪压抑;第二段情绪激动,表现出一种愤怒的情绪;第三段和第一段相近;第四段速度徐缓,声区低沉,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第五段是歌曲的高潮,表达出黑人劳动者不甘心忍受白人统治者的奴役而奋起反抗的坚定信心。


(八)、加拿大民歌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半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临北冰洋,面积居世界第二。加拿大本土原居住着印弟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他们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印弟安人的音乐有着古老悠长的历史,民歌有狩猎歌、武士歌、巫医歌、宗教仪式歌、情歌等。歌声为2/4拍,伴奏的鼓声为3/4拍,音阶五声居多,也有六声、七声音阶的。生活在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的民歌主要是狩猎歌、划船歌、妇女劳动歌等,爱斯基摩伯音乐是单声部的,五声音阶式。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因此加拿大的民间音乐既有法国风格的民歌,也有英国风格的民歌,这些歌都是由移民从原来国家带来的,形成了加拿大独具特色的民歌风格。
作品赏析
《红河谷》
这是一首反映爱情题材的歌曲,表达了一位姑娘即将与情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歌曲的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动人,以中速4/4拍的节奏和分节歌的形式,体现出歌曲 的叙事性特点。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一个八度,但旋律却十分悦耳动听,有百听不厌之感。

(九)、埃及民歌
埃及的民歌朴素动人,表现出阿拉伯民间音乐的风格,埃及民歌有劳动歌曲、生活歌曲、悼歌、战争歌曲、仪式歌曲等。19世纪埃及成为英国殖民地,欧洲音乐对埃及亦有很大影响,埃及的军乐也因此十分着名。
作品赏析
《尼罗河畔的歌声》
这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一首埃及民歌,歌曲表现了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埃及人民勤劳乐观的生活和精神风貌。歌曲为2/4拍,两段体结构,大调式音阶,歌曲由四小节前奏为引导,使歌唱部分进入。1至8小节是歌曲第一部分A乐段,A段两小节的过门之后是B乐段(11至18小节),B段重复演唱两遍,第二遍用“啊”字唱出前四小节后面四小节,歌词与前面相同。歌曲结束时加入了一个小的尾声。
这首歌曲共有两段歌词,第一段歌词唱道:“太阳刚刚爬上山冈,尼罗河畔闪金光,家乡美丽的土地上,劳动的人们在歌唱……”。描写了埃及人民在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劳动生活的场面。第二段歌词描写了月光下的夜晚,在椰树下面,人们吹奏起“阿拉戈”,摇着铃鼓,载歌载舞的热闹情景,表现出埃及人爽朗豪放的性格。这首歌曲的节奏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埃及民族特色。


(十)、西班牙民歌
西班牙的民间音乐具有地区特色,由于西班牙所处地理位置是地中海西岸,为欧洲、非洲交通枢纽,历史上除受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影响外,还受到阿位伯文化和吉卜赛文化的影响。因而西班牙的音乐丰富多采。西班牙人民能歌善舞,其中“恰空”、“萨拉班德”、“霍塔”等舞在民间非常流行,这些舞曲体裁还被欧洲艺术音乐所采用。西班牙民歌主要是单声部的,同欧洲其它国家一样,12世纪时民间艺人和游吟歌手是世俗音乐的主要传播者和创作者。西班牙浪漫曲和田园歌是很重要的民歌形式。浪漫曲流行于16——17世纪,多为抒情的和史诗性的,内容多样,常带有哀怨的性质.。田园歌在15——16世纪最为流行,其特点是叙事和抒情性相结合,有时富于东方色彩,表情丰富,力度变化多样,表达出人民对生活和历史事件的内心感受和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西班牙的民间乐器主要是吉它等弹拨乐器,还有打击乐响板和铃鼓等。
作品赏析
《鸽子》
是西班牙着名作曲家塞巴斯蒂安•依拉蒂尔创作的一首歌曲。他写过很多歌曲,大都带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歌色彩。《鸽子》这首歌是依拉蒂尔在古巴的哈瓦那侨居时所作,歌曲采用古巴民间舞蹈哈巴涅拉的节奏。一般采用中速或慢速,2/4拍,哈巴涅拉是19世纪传入并流行于西班牙的一种舞曲,据说依拉蒂尔和法国作曲家比才是好朋友,依拉蒂尔给比才以西班牙音乐的影响,而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着名的哈巴涅拉舞曲《爱情像一只自由鸟》就是直接引用依拉蒂尔的曲调。
《鸽子》为D大调,三段体曲式写成,1至19小节为第一段,20至34小节为第二段,后面的部分为第三段。每段都是由上下两乐句组成。它的句式特点是三段中后句均是前面乐句的完全重复,而每段终止处都是落在调式中的“3”(mi)音上,只是歌曲结束句时旋律音略有变化,最后结束在调式主音上。第一乐段歌曲以弱起节奏进入与三连音和附点音符结合,给人一种动荡不安的感觉,音乐带有伤感的情绪。第二乐段旋律从正拍上进入,三连音音型热烈而激动人心,同后面切分音连接,使情绪就变得明朗奔放,表现了对恋人的一片深情。第三乐段仿佛是对昔日恋人的呼唤:“亲爱的小鸽子呀!请您来到我身旁,我们飞过蓝色的海洋,走向遥远的地方。”这里主人公把恋人比喻成“小鸽子”,非常充分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迫切地想与心上人相见的深厚的感情。这首歌节奏强烈,旋律优美,情绪热情奔放,三连音的运用独具特色,是首带有浪漫气质的优美迷人的歌曲。这首歌不仅流传于西班牙,而且在拉美国家中也广泛流传,我国人民也非常喜爱这支歌。

C. 世界各地的民歌特点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他不但可以经受时代和历史的筛选而长存,更能够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疆域而远播。茫茫世界,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人民的心,却是相呼应的。各民族、国家、地区的优秀民歌,都蕴含着人民的愿望和心声。外国民歌也是如此。对于民歌的概念,在某些国家同我国一样,主要是指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歌曲,但在另一些国家,将个人创作的民间格调的歌曲和个人创作但已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歌曲也称为民歌。

世界各民族的民歌,反映着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由于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民歌又具有各不相同的风格、体裁和形式。世界各族人民的民歌都是在不同时代产生的,所以有古老的农民歌曲,也有近代的市民歌曲和现代民歌。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具有亚洲东方色彩的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国家的民歌及其特色。

1、 朝鲜民歌

朝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国,长期以来,朝鲜人民在他们美丽的国土上,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歌。朝鲜人民喜欢跳舞(长鼓舞是他们非常普及的舞蹈),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节奏多属于三拍子体系,3/8、3/4、6/8等等。当然这三拍子节奏与朝鲜的语言也有关系,朝鲜语言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型。朝鲜民歌的曲调装饰音很多,这也是朝鲜歌曲独特的唱法。它常以滑音、喉音、假音、大小颤音来装饰曲调,使曲调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形成特殊的民族风格。

2、 日本民歌

日本也有许多民歌,日本民谣大多清淡,单纯,发声自然,内容有的抒发爱情,有的描绘风景,有的反映劳动生活,有的反映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由于日本处于大海之中,许多人世世代代以渔业为主,因此渔歌和描写海的民歌比较多,生活和劳动的环境使得日本民歌具有豪放的一面,但也因大海环境的风云变幻常常表现出多愁善感细腻的一面。

3、 印度尼西亚民歌

被称为“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居住着100多个民族,因此他们的民歌也极为丰富。但不论是何种题材的民歌,内容常常和“热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明朗,抒情,飘逸,充满乐观的'情绪。

4、 罗马尼亚民歌

罗马尼亚民歌多种多样,有叙事歌曲,有爱情歌曲,有舞蹈歌曲,也有各种风俗歌曲。抒情性的和舞蹈性的民歌,常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即多段歌词唱着同一个曲调。叙事性的民歌则按照古代歌曲的形式,即多段歌词唱着不同的曲调。

5、 俄罗斯民歌

俄罗斯民歌在世界民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论是题材、形式、风格都非常广泛多样,而且表现力极为丰富。辽阔的国土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豪爽、乐观,长期的战争纷乱又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尊严感,俄罗斯民歌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

歌曲有反映在沙皇残酷统治下人们奋起斗争的革命歌曲;有描绘人民乐观、诙谐性格的游戏歌曲;有表现人民苦难的,音调悠长缓慢带有忧伤情感的抒情歌曲。悠长缓慢的歌曲气息宽广,旋律连绵不断地展开,歌调中的一个音节往往唱一连串的音;而活泼快速的歌曲,则结构整齐清晰,节拍单纯,旋律常常反复多次。

6、 南斯拉夫民歌

南斯拉夫的民歌有着鲜明的特色,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塞尔维亚民歌优美流畅,节奏富于弹性;东南部的民歌具有一些阿拉伯和西西里民歌的特点;而科罗地区民歌除了传统的仪式歌曲外,歌词和曲调都是即兴演唱的。

7、 意大利民歌

意大利民歌以流利生动,富有歌唱性和浪漫色彩着称于世。是世界音乐宝库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意大利语言明亮、圆润,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构成了意大利民歌得到发展的极有利因素。那里的人民热情豪放,善于歌唱。威尼斯的船歌,那坡里的情歌、小夜曲和饮酒歌都十分着名。民歌演唱者常用六弦琴伴奏。旋律一般都比较朴素,没有很多的装饰音,三拍子占多数。“船歌”是一种声乐体裁,指具有歌唱般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型的声乐曲。通常为6/8拍子,中等速度,伴奏中的节奏模仿均匀的船身摆动和摇桨的动作。

8、 美国民歌

美国民歌成分十分复杂。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2亿多人口中,汇集了世界各地域的多种族的民族。在这个民族大熔炉中,其主体部分来自欧洲。所以美国民歌的民族风格就直接受到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法国、匈牙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和印第安人等民歌的影响,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之前,一直居住着印第安人,所谓的美国本土音乐,指的是印第安音乐。印第安音乐常常是单声部的,节奏比曲调更重要,演唱技巧模仿自然声,乐器中各种类型的鼓占主导地位,也用笛、哨等吹奏乐器。由于早期的移民多是因宗教迫害而离开欧洲的清教徒,因此在美国宗教歌曲一直活跃在民俗生活中。宗教民歌有圣诞歌、民间颂歌和黑人的灵歌。

9、 英国民歌

英国的民歌通常具有鲜明的节奏和波状的旋律。英格兰和爱尔兰民歌的节拍是很自由的,五拍子、七拍子常和二拍子、四拍子交织在一起。而苏格兰民歌常用一种强拍上短音符后面跟一个长音符的特殊节奏,称为“苏格兰切分音”。英国民歌常常以爱尔兰民歌和苏格兰民歌为其代表,爱尔兰民歌抒情、典雅,苏格兰民歌以叙事性见长,旋律优美而富于变化。

10、拉丁美洲民歌

拉丁美洲各国民歌的风格,是在双重影响下形成的,一方面是西班牙或葡萄牙民歌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印第安民歌的影响。拉丁美洲的民歌大多节奏鲜明,常常具有探戈、伦巴等舞曲的特点。

11、波兰民歌

波兰民歌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艺术灵感的民族,那里有着很多动人优美的活泼诙谐的民歌。波兰民歌的节奏灵活而多变化,常常带有波兰舞蹈节奏的特点。

12、德国民歌

德国民歌纯朴、严谨,结构齐整,往往以叙事歌曲为主,大多是许多段歌词反复演唱着一个短小的曲调。德国民歌的曲调和形式结构总是非常地简洁而富于概括性,节奏也比较单纯,主要的调式是大音阶,音域一般比较小。德国人民坚定稳重的性格,鲜明地反映在他们的民歌中,没有花巧的装饰,也没有变幻不定的表情,始终表现着充满信心的绅士风度。

13、土耳其民歌

土耳其民歌热情奔放,根据地域的不同,也有许多高原、山野、草原上的民歌。

阅读全文

与英国民歌叫什么风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申请英国留学证明 浏览:546
美国为什么咬死伊朗不放 浏览:479
英国有什么绅士 浏览:172
伊朗总统怎么上台的 浏览:826
意大利点炮手是什么梗 浏览:456
怎么画印度眼睛 浏览:324
伊朗空袭能力怎么样 浏览:763
英国什么时候进入议会制度 浏览:734
中国电信如何装电视 浏览:200
英国莲功放如何配音箱 浏览:657
印尼榴莲怎么取 浏览:23
印度女方出嫁需要给多少钱 浏览:139
新中国改革运动有哪些 浏览:514
印度的航母是长什么样子 浏览:507
英国人为什么不用付钱 浏览:516
意大利歌曲绿树成荫什么调 浏览:63
伊朗什么时候有海军 浏览:39
越南老婆来中国有多少 浏览:483
意大利高中毕业去哪里留学 浏览:239
印尼siap是什么意思 浏览: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