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在香港有多少英国人
你好!前几年根据驻香港英国领事馆人员估计,现时香港约有 25,000 至30,000名英国人。 这几年这个数字变化不大。
⑵ 英国格拉斯哥(Glasgow)的华人比例是多少那里的“中国城”是个什么地方
Glasgow的中国城 和一般的中国城不一样 就是一个很小的地方 有中国餐厅 有住一些中国人这样! 不过在Suchiehall Street上面 往west end的方向走 有很多中国餐厅 一般比较多人去的是China China 有火锅和自助餐 再走远一点有一家叫Penking Court的 很推荐…东西超好吃 不过要会点菜就是了___这边华人很少 大约100人不得了了 一般来说没有歧视啦!英国人很重视礼貌 你只要自己守规矩 没人会讨厌你的!
⑶ 为什么中国城区不能人人住别墅 中国人口密度是142/km²,而英国人口密度是248/km²,人
朋友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是因为中国领土面积比英国领土面积大,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中国人口比英国多出13亿多,但是,中国的领土面积却是英国领土面积的将近40倍,一平均下来,我们的人口密度比英国就小的多了。
但是我国的领土其实很大一部分是不太适合人类居住的,比如,青藏高原有很多高山,西部的很多沙漠等等。还有这跟住别墅没有多大关系,你有钱,你也可以住,主要是中国人比英国人穷太多。
祝你生活愉快。
⑷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外国人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
我是做近代史的,所以还是从近代谈。
研读中国近代史,有一个外国人是无法绕开的,因为他对中国的影响几乎涉及内政、外交等方方面面。
然而,我们的中学和大学历史教材,无不只强调一点:把持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是英国侵略中国的总代表。
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却在“革命史范式”下被浓缩为这么一句,时也?命也?历史书写范式直接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大声呼喊:“脸谱化”的书写可以休矣!
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位将生命最好的年华留在中国的英国人――赫德。
来自大洋彼岸的总税务司
赫德(1835―1911年),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亚尔马郡波塔当,1853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王后学院。
他19岁来华,先在香港接受见习翻译的培训,随即被派往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担任翻译。1859年,他辞去领事馆职务,参加中国海关工作,任广州粤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他取代李泰国成为海关总税务司。从此,他骑在东方巨龙身上尽情施展才华,像蝴蝶飞舞般忽左忽右,一时间让人难以分辨,他究竟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赫德能够年纪轻轻执掌海关总税务司,除了时代为他提供了绝佳机遇以外,与他超乎常人的努力密不可分。赫德是一个兴趣极为广泛,而做事又极为用功的人,早在英国接受教育时,即涉猎语言学、逻辑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这些帮助他被免试派到中国。当他踏上东方这片土地、捧起古色古香书籍的那一刻,他就彻底沦陷,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一名翻译人员来说,能够与中国人沟通,能够阅读、书写基本汉字足矣。然而,赫德并未止步于此。他迷上了中国传统典籍,经史子集几乎无所不读;他对这个古老帝国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水分。这让他不仅跨越了语言的障碍,而且弥合了文化的差异,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中国通”。
接触不久,奕等人就改称“我们的赫德”。
自此,赫德一步步进入大清权力中心!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这是海关主权的丧失!
创造“零腐败”的海关奇迹
1854年,英美法三国借小刀会起义之机,夺取了海关管理权,之后派李泰国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税务司海关――江海新关。1859年,何桂清发札谕,任命李泰国为各个通商口岸海关的总税务司,按照上海模式,分别设立海关。
所以,赫德的海关建设并非从零做起。但是,海关真正走向完善,则是赫德上任之后。他为此付出大量心血,一手打造出全新的海关管理制度。核心只有四个字:垂直管理。
“(把海关)改造成帝国政府的统一集权机构――与通过地方当局对海关控制的松散体系形成鲜明对比――以及在每个开放口岸建立统一的,尽可能一致的海关管理办法。”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一个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执法混乱、贪污盛行、关商勾结、效率低下的破败机构,摇身一变,成为管理规范、执法统一、工作高效、关商和谐、队伍廉洁的机构。号称“零腐败”!(今日高调反腐,似乎可以借鉴哦)
让清廷一众大员乐开花的是,海关税收竟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由每年200万两,上升到2000万两,相当于之前每年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我的天啊!这是超级玛丽吃了蘑菇呀。此后,多少洋务,多少赔款,皆出自海关。
变身清廷洋务新政总顾问
赫德很快成为总理衙门的座上宾,到总理衙门就跟到了自己家一样,这从他的日记中能清楚看到。随着双方交往的不断加深,赫德开始向奕等人频繁地灌输许多理念,最着名的就是那篇《局外旁观论》。
为了能够让总理衙门官员接受,赫德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写作策略,既有威胁之语,又站在中国立场,系统分析当前清廷面临的困境以及自强的方法。写完后,他十分得意,在日记中写道:“可能引起轰动。”没想到的是,奕瞟了一眼后,说:“究系局外议论,且亦非急切能办之事。”根本没当回事。
就在赫德大失所望时,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事情又有了转机,这个人就是英国驻华公使阿礼国。阿礼国以照会形式,向清政府递交了威妥玛写的《新议略论》。在内容主旨上,它与《局外旁观论》几乎如出一辙!两位英国驻华大员竟然说出了一样的话,奕马上就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很快,这两篇文章被抄录给沿江、沿海各督抚研讨,瞬间引爆晚清政坛。褒奖声、谩骂声都铺天盖地而来。赫德对中国时局的分析可谓切中时弊,又夹杂着威胁口吻,这对倾心洋务的地方督抚触动极大。他们一面批评赫德的狼子野心,一面加快了洋务步伐。李鸿章就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遂将正在筹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扩大规模,大量延聘西方技术人员。
换句话说,《局外旁观论》为洋务运动打了一针兴奋剂,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檄文和号角的作用。
总理衙门对于赫德,从最开始的防范,到中间的信任,最后演变为依赖,甚至是过度依赖!
久而久之,赫德俨然成为清廷的总顾问,影响遍及内政各个方面,甚至能够影响封疆大吏的任命,而邮局系统的建立也是他一手促成。
促成晚清第一外交使团
晚清第一个正式外交使团,是世界外交史上最奇葩的使团,因为代表中国出访各国的,是一个名叫蒲安臣的美国人!但是,这个奇葩的使团最后竟然大获成功,成为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的突破口。(具体可参阅《它没有“鸿门宴”的刀光剑影,却如“化骨绵掌”般影响中国一百年》)
这一使团的出现和确定,赫德的意见起到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我们来看《北华捷报》的报道:“这一决定??乍听之下??当时使我们不能相信??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无论发表的如何突然,蒲安臣的任命是经过长期和缜密的考虑的。我们的记者说,‘此事是同赫德商议之后才提出的’。我们相信,这个计划是发自赫德的头脑。”
当然,赫德对清朝外交的影响并非只有这一点,像组织中国参加万国博览会,设立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等等,范围亦十分广泛。
梦断海军“总海防司”
除了海关、内政、外交之外,赫德在军事方面也提出了很多建议。不仅如此,他还涉足军火购置,试图染指北洋海军,谋求总海防司一职,可以说始终觊觎清朝海军。只是,军事问题事关重大,是清廷的底线,并没有让赫德有机可乘。
“无事可中立,有事即为英国人”
纵观赫德近半个世纪的表现,简直就像一个双料间谍,一会是英国代理人,一会又投入清廷怀抱,真心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人物,把他简单说成是侵华代表,或者是清廷雇员,都有失偏颇。
一言以蔽之:只有当中西之间没有矛盾时,他才是清廷雇员,并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中国第一任驻英大使郭嵩焘曾在日记中记载了他和赫德之间的对话,这段对话很能说明问题。
郭嵩焘:“君自问帮中国,抑帮英国?”赫 德:我与此都不敢偏袒。譬如骑马,偏东偏西便坐不住,我只是两边调停。“郭嵩焘:“无事可以中立,有事不能中立,将奈何?”赫 德:“我固是英国人也。”
清廷曾先后授予赫德八大头衔,最高为死后追封的太子太保!由此可见,赫德在清人心目中的地位!
祥说:尽管赫德首先维护西方尤其是英国的利益,但他的种种行为又切切实实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这是无法抹杀的。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外国人,就一棍子打死,这是莽夫的表现。
⑸ 如今中国有多少拥有中国户口的外国人美国人呢英国人呢
我只能告诉你 肯定有外星人存在 宇宙太大 甚至存在好几个宇宙的可能 但是 没有人知道外星人来没来到地球 也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地球上生活 不过发现过外星人尸体 这些都是国家机密 不对外人公布的
⑹ 英国人在19世界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的都是哪些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概是1870—1920年,那个时候鸦片战争爆发,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来到中国的英国人一般都是为英国扩充殖民地的官员和一下来经商的财主。英国的小老百姓在当时也不会来中国,一是没必要来 二是也没那个财力,而且路途遥远并且中国那个时候正在抗战中,很混乱,没什么经商的可能性。而贵族在当时的英国是很受保护的,贵族也不会选择在中国抗战的时候过来。【小老百姓一般也不会过来,但不排被那些财主雇佣而来的可能性】
⑺ 长期居住在中国的英国人,受到中国法律保护吗
对于各国法律,都有属地管辖和属人管辖,在我们国家范围内的所有人员,不区分哪个国家的,都受到我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⑻ 香港外国居民多少,占香港总人口比例
8.6%。
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香港本地人占香港人口比例约91.4%。其他国籍人士主要包括菲律宾(约19.0万,2.6%)、印度尼西亚(约17.0万,2.3%)和印度(约3.3万,0.4%)。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截至2018年底,香港居住人口约748万人,陆地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890人。
发展
香港自2000年开始出现女多男少现象,当时的男女口比例是每1000名女性比967名男性,有关差距于过去数年一直扩阔。2017年,香港男性人口为339.2万,女性人口为399.9万,女性比男性多60余万人。
2017年,香港生育率为1.19,在全球224个地区中排名倒数第四。从2007年到2017年,香港的出生率从10.2‰下降到7.7‰。另一方面,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18年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香港女性平均寿命87岁,男性平均寿命81岁,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均寿命最高的地区。
⑼ 香港有多少英国人
根据驻香港英国领事馆人员估计,现时香港约有 25,000 至30,000名英国人。
http://www.telegraph.co.uk/expat/5722276/The-Britons-who-stayed-behind-and-thrived-in-Hong-Kong.html
⑽ 英国人囗多少
1914年英国殖民地的人口近四亿-------------------------------------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领土已分割“完毕”。1876年以后英、俄、法、德、日的殖民地领土有了极大的扩张,到1914年这六个强国的殖民地增加到六千五百万平方公里,比宗主国的面积差不多大四倍。1914年英国殖民地的人口近四亿、俄国三千三百多万、法国五千五百万、德国一千二百多万、美国九百多万、日本一千九百多万。但是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是不平衡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力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如下:地位 1860年 1880年 1900年第一 英国 美国 美国第二 法国 英国 德国第三 美国 德国 英国第四 德国 法国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