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国都有哪些知名汽车车企为什么这么说呢
尽管英国汽车工业正逐渐衰落,但仍有一些经典品牌,如劳斯莱斯和阿斯顿马丁。大家熟悉的積架和路虎,原本就是英国模式的代表。然而,由于管理不善,这两个品牌已被出售给印度,的塔塔集团,该集团完全控制它们。也许天堂还会再来,原来的“不落帝国”会被印度作为自己的代表模式掌握。这两款车型转移到印度,后,其产品质量,尤其是汽车电子程序,一直为人诟病。
该场地占地254.95亩。建筑主体基于2020米的网格设计,配有钢柱支撑的顶灯,位于周边两米以下,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该建筑也是英国,最大的自然曲面屋顶建筑,占地48.56亩。劳斯莱斯是世界顶级超级豪华车制造商,1906年成立于英国。劳斯莱斯生产的汽车是顶级汽车的杰出代表,以其豪华闻名于世。除了制造汽车,劳斯莱斯还涉足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也是一家优秀的发动机制造商。一些型号的空客飞机使用劳斯莱斯发动机。
⑵ 英国汽车工业特点
对运动性能的追求,强劲的发动机,灵活的操作性,强大的功率,动静皆宜的制动性,厚实的底盘,英国车一向以其绝佳的性能闻名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
⑶ 英国卖掉了大部分汽车品牌仍属于汽车强国,这是如何做到的
作为两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无论品牌还是技术是否创新,英国都配得上这款车的称号。然而,随着英国汽车的频繁收购,很多人开始宣扬英国汽车工业的衰落。但据统计,英国品牌在豪华车市场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大部分英国汽车品牌都被收购了,为什么还是汽车强国?原因很简单。很多英国汽车品牌都是高端车型。
许多汽车品牌都在英国设立了R&D中心,英国的原因当然不是那里的环境。但是,如果要挖掘他们的汽车技术和R&D人员,这种无形资产对车企来说更为珍贵。此外,英国的其他汽车行业技术也很优秀,英国有大量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虽然在汽车品牌上的竞争力远不如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但是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依然很优秀,甚至其他国家的很多豪华车都有英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这足以证明英国的制造业实力是过硬的。没有这么优秀的制造业,英国不可能生产出这么多豪华车。
⑷ 英国汽车工业的行业优势
顶尖的汽车制造水平
英国汽车的制造能力十分强大,从产品的制造范围和所涉及的行业品牌规模便可见一斑。英国汽车的制造范围涵盖了包括轿车、商用车、公交车、客车等多领域,目前英国拥有可进行批量生产的7家轿车制造商、8家商用车制造商、11家公交车客车制造商、逾10家大型高档车兼跑车制造商。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与交易商协会的数据,2013年,英国共生产整车160万辆,相当于每20秒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其中77%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英国的汽车制造水平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顶级制造商。全球20家顶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中的19家,均在英国设有生产基地。而汽车品牌则有包括劳斯莱斯、宾利、積架路虎、福特、阿斯顿马丁、麦克拉伦、奔驰SLR、莲花等在内的公司,都在英国设立了其一级生产基地。未来的三年内,英国政府还将投资500万用于支持英国制造业,进一步提高英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以实现汽车年产量在2017年达到200万辆的目标。
在发动机技术和系统方面,英国汽车产业有着绝对领先的制造能力。作为全球汽车发动机研发和生产的中心,英国的动力总成设计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尤其在发动机设计方面优势显着。2013年,英国总共生产255万台发动机,占整个欧洲发动机生产总量的30%,其中更有62%的发动机出口至100多个国家。发动机领域的生产技术和专业研究知识已经成为英国汽车行业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以宝马、康明斯、福特、積架路虎等为代表的诸多世界汽车品牌均在英国设有主要的发动机研发或生产基地。大批世界领先的发动机制造商汇聚英国,并凭借本土雄厚的技术实力,运用不同专业技术设计出了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先进发动机。全球福特汽车的发动机中有150万台在英国生产,占到福特总发动机生产量的三分之一。本田、丰田和尼桑汽车公司每年合计在英国生产超过60万台发动机。
得天独厚的技术科研资源
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科研人员的储备,为英国汽车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有力保证。长久以来,英国汽车行业一直引导着高效和高水平的创新与发展。英国在一系列汽车技术领域具备的丰富专业知识,可将高潜力的理念构想转化为创新的新型产品。英国平均每年花费近17亿英镑用于包括发动机制造与设计在内的多个前沿汽车技术研发。特别是在动力总成系统和传动技术、燃料电池和蓄电池汽车、可持续发电及其供应等领域,英国始终站在汽车研究的前端。仅发动机系统方面,在过去三年中就已经有3600万英镑被投入于其学术研究中。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已经吸引了包括積架、福特、通用等众多来自全球的汽车制造商在英设立其研发中心。英国诸多大学在科研方面的支持推动了汽车研究中心的设立,众多独立运营的汽车科研咨询公司则为行业注入活力,共同促进着英国汽车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
多领域的市场机会
全球对英国制造的汽车和发动机的日益强劲需求搭建了一个强大的投资回报平台。英国的汽车产量仍然在继续上升,并与大多欧洲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与交易商协会的数据,作为世界第三大汽车销售市场的英国,仅2013年其汽车总销售额就达到600亿英镑。巨大的市场令英国已经成为海外投资商首屈一指的欧盟投资目的地国。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的报告表明,2012/13年,英国吸引了欧洲投资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仅在汽车行业,2012和2013年,英国已经吸引了超过100亿英镑的海外投资。对诸多海外投资者而言,英国更是进军欧洲的门户。对外资高度开放的市场政策让英国自身已然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市场。目前,英国汽车行业本土平台已全部出售给外国投资者。这种充分鼓励竞争的政策与高度自由的市场,为英国在汽车领域吸引了诸多海外投资。
引领世界潮流的赛车运动
赛车行业是英国研发领域中最有说服力的范例。英国汽车产业对汽车性能的不断创新和极致追求,吸引了大批一级方程式赛车车队的青睐。11支一级方程式赛车(简称F1)车队中,有8支车队将其总部设在英国。英国拥有世界最大的赛车产业集群。目前,英国的赛车行业共有4500家企业,仅“赛车谷”,就拥有25000多名世界一流的工程师。超过15所英国大学设置有相关的赛车工程专业和课程,为英国赛车领域奠定了丰富的科研人员储备。而对赛车行业研发投入的资金也远超乎想象。据英国汽车工业委员会统计,在英国赛车行业的这4500家赛车运动工程公司,其30%的营业额会被用于研发。如飞鸟汽车公司(FlybirdAutomotive)曾为2009年的F1赛季研制出动能回收系统,考斯沃斯(Cosworth)公司专注高效能发动机的技术研发,并且拥有前沿工程、制造技术和全套的测试设施。作为英国汽车行业的一个关键领域,赛车运动每年为英国经济创造50亿的价值,并引领了许多后来应用在主流汽车制造的创新。如防锁死刹车系统以及使用轻质材料和碳火技术等。
⑸ 英国的汽车品牌几乎都被收购了,为啥英国还是公认的汽车强国
英国的汽车品牌几乎都被收购了,为啥英国还是公认的汽车强国?
汽车是诞生于工业革命之中的产物,而欧洲又是工业革命的起始点,这也让欧洲诞生了无数的汽车品牌和汽车强国,像是英国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英国的很多汽车品牌都已经被先后收购,比如積架、路虎、名爵、宾利、劳斯莱斯等等,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还能够被称之为是一个汽车强国呢?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当中英国积累下了极其优秀的汽车制造技术,而在英伦大地诞生的汽车品牌更是多如牛毛,然而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英国的汽车品牌却大多已经流离失所,像是積架和路虎已经被印度塔塔收购,名爵和罗孚也已经归属到了上汽,宾利被大众收走了,劳斯莱斯成为了宝马旗下的一个子品牌,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也仍旧是一个汽车强国。
而这也是因为收购不像是我们买菜那样简单,它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可以了。收购是一个详细且复杂的流程,像时很多的收购案例都只是收购了部分的股份和技术,收购方也只是成为了被收购方最大的股东或者是控股人。
而这也就导致了这些汽车厂商的很多技术仍旧把控在了自己的手中,如果收购方想要取得这些技术也是需要费劲千辛万苦的。就拿一个我们熟知的收购案例来举例子,在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时双方就签订了一条明确的协议:吉利不可以窃取沃尔沃的发动机核心技术。所以说收购并不是我们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除此之外,这些品牌在被收购之后,它们的研发中心和总部基本也都仍旧保留在了英国,这也让它的汽车工业技术得到了持续性的发展。正因如此英国的很多汽车品牌虽然已经被卖了出去,但是它们却仍旧在为英国的汽车工业焕发着全新的活力,供给着全新的血液,英国也仍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汽车强国和汽车大国。
在绝大多数时候收购和被收购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被收购方在有了全新的资金注入之后势必也能够迸发出更多的活力,而收购方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好处和分红,取得利益才是收购的根本目的。不知道大家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中互动交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⑹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是哪个国家呢?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是哪个国家呢。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是哪个国家呢?
英国汽车杂志AUTOCAR日前报道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欧盟退居第二。 中国的汽车产量早在2012年就已超过欧盟,2013年达2198.41万辆,远超欧盟的1460万辆。2014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将达2400万辆左右,将超过欧盟1000万辆,相较于2014年全球汽车总销量7550万辆的规模,几乎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其实,不仅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汽车产能都在加速向中国转移。从国内媒体披露的全球汽车品牌布局中国的产能看,到2015年,仅通用、福特、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宝马、标致雪铁龙、菲亚特、丰田、本田、现代、起亚这些欧美亚企业就计划在中国实现汽车产能总计1486万,相当于欧盟往年销量总和。
如果再算上路虎積架和沃尔沃的产能,进入中国的汽车总量还会更大。可见,全球汽车产能向中国偏移势头强劲,直观表现则是合资企业国内四处扩大规模,如一汽大众长春工厂之外又在广东佛山、四川成都建厂;上海大众安亭工厂之外,又在浙江宁波、江苏仪征、新疆乌鲁木齐、湖南长沙组建分厂;北京现代目前也正在筹建第四工厂。
全球汽车产能向中国转移,是因为中国市场需求集中释放,销量及增幅为世界之冠,非常诱人。由此带来的正效应是就业人员大幅增加,汽车行业员工收入明显提升,产能的转移带来技术设备人才资源向中国集中,有助于带动中国汽车行业水准的提升。产能的竞争带来产品的充分竞争,可以让中国消费者获得物美价廉的汽车商品,提升汽车生活品质。燃油需求大量增加也会给石油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带来的利润也很可观,使汽车经济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出现波动、地方政府“卖地财政”失去根本经济依赖之后,成为中国经济暂时的“稳定器”。
但中国汽车发展更富深远意义的目标是建成汽车强国。世界汽车产能向中国集中,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产能也在扩大,预计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将达到3200万辆,到2018年更将突破4000万辆大关。但随着中国汽车产能逐年加剧,利润摊薄,未来的汽车产销将进入惨烈的竞争状态。
而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汽车产业虽大却不强。众多全球品牌汽车巨头与中国合资后,中国组装替代了中国制造,没有自主研发,成了合资外方的附庸,技术上受制于人。别人的技能没学会,自己研发又错过了好时机,创新能力被削弱。
坚持独立研发的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虽然急起直追,用十几年时间取得了国外汽车数十上百年的进步,但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生产研发力量分散,品质提升缓慢,市场认同度低,在世界各大汽车品牌优质产品强势围剿之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连续下滑一周年。
J.D . Pow er亚太公司发布的2014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预计,到2018年,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车质量方面将追平国际品牌。但品质追平之后,想让更多消费者愿意购买自主品牌的市场认可,还需要8-10年时间。而目前正是中国汽车消费增长高峰,8年之后,大面积市场将趋于饱和,即使自主品牌最终赶上,如何消化膨胀的产能?
此外,世界产能转向,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可能面临更大汽车社会问题,比如拥堵、雾霾、道路与停车设施等,汽车行业过度发展的弊端更加凸现;大量汽车产能转移到中国,风险也将接踵而至;一些以汽车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经济结构单一的城市在城市容量和汽车需求饱和、销量不再增长之后,经济增长将面临断崖式下滑等,美国底特律就是前车之鉴。
在经济全球化、国家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汽车合资是必要的。但目前,汽车行业发展应充分利用主导地位明确合作研发项目,确保付出市场最终换来技术,保证汽车行业科学布局可持续发展,在汽车消费需求饱和之前,给自主品牌以喘息之机。在这一问题上,国家需要整体考虑海外投资合作条件。即便是欧美,对一些核心产业的保护比中国更为严格。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稿。在取消钢铁等逾十个行业的外资限制同时,“汽车整车”仍被明确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保持“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政策“红线”。此举十分必要。建议在此基础上,慎重对待即将到期的汽车合资企业的续约问题。
在考虑与国外相互对等的资本开放模式的同时,建议为中国汽车行业留条后路。这关乎中国汽车强弱盛衰。当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也是中国汽车强国的希望。
⑺ 为什么英国卖掉了大部分汽车品牌但仍属于汽车强国
英国许多 汽车 公司的确被他国收购了,但收购不代表这些品牌会消失,即便是这些 汽车 公司被卖给别人了,但这些 汽车 公司仍旧时英国品牌,他们的工厂和技术也仍旧待在英国本土!
首先大家先明白什么是“收购”,一家公司被收购不代表这家公司没有了,它只是换了个老板。在 汽车 领域,大部分情况下新老板是无权注销所收购的品牌,这些要求会在收购协议中会写得清清楚楚。
例如英国的宾利 汽车 由于经营不善,在1997年被德国大众公司收购了,至此它不再是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司,而大众旗下的一家 汽车 公司,其主要利润也归大众公司。
但这并不意味着宾利公司不存了,宾利公司依旧存在,也依然是一家英国 汽车 公司,在运营上是基本独立的,只是所有权转移到了大众旗下。
大众收购宾利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自己在超豪华 汽车 领域的不足,大众所看重的正是宾利纯种的英国血统和品牌价值,说白了,大众就是想买一个超豪华品牌。所以大众是不会取消宾利这个品牌,更不会将宾利的生产线转移到别的国家,否则宾利就不是宾利了,大众公司花费巨资购买宾利也就失去了意义。
并且作为一个国宝级品牌,在大众收购宾利的合同中就明确写道宾利品牌是不能够被注销,总部也不能迁移出英国,否则英国政府是不会同意把宾利卖个德国佬的。
(宾利公司的总部和工厂仍旧还在英国,这还是一家英国公司)
与大众收购宾利一样,大多数 汽车 品牌在被收购时都会跟收购方签订一些协议,保证自己被收购之后仍旧可以保留愿品牌,并独立运作。
例如吉利在收购沃尔沃时就保证沃尔沃在被收购之后的独立性,而且吉利也希望沃尔沃继续维持其瑞典品牌的独立性,沃尔沃依旧是一家瑞典企业。
假如沃尔沃被收购之后变成了一家中国品牌,那其品牌价值就会大大折扣,销量估计也会一落千丈,这是不符合吉利的利益的。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双方的运营完全是分开的,甚至根据双方的收购协议,沃尔沃的技术都不能直接转让给吉利,吉利是通过额外的协议才从沃尔沃拿到一些技术。 (在保证沃尔沃独立运营的前提下,吉利才得以收购沃尔沃)
所以即便是英国大量 汽车 品牌被外国公司收购,但这些品牌的 汽车 仍旧还是英国 汽车 ,例如宾利、劳斯莱斯、積架、路虎、阿斯顿马丁,他们的工厂仍旧时呆在英国。我们今天提起宾利、劳斯莱斯,也依旧认定它们是英国车。
英国 汽车 之所以大量被他国公司收购,并非是因为英国的造车技术不行,恰恰相反的是,英国的造车技术非常高,英国车基本上都是豪华或超豪华 汽车 ,这些 汽车 的发动机、变速箱可都是走的高端路线,没有过人的技术根本搞不定。
英国品牌的衰落主要在于其大多数 汽车 品牌都是豪华或超豪华汽,这些 汽车 非常昂贵,都不是走量的车型。尤其是在遭遇经济下坡时,这些豪华 汽车 的销量也会跟着大幅滑坡,业绩十分惨淡,久而久之就走向了破产的边缘,最后只能卖掉了。这就像是一家餐馆,高端菜是要有的,但主要还是靠低价菜赚钱。
(英国的几个主要 汽车 品牌,即便是MG公司,其原先也是主要生产敞篷跑车,只不过被南京 汽车 集团收购之后才开始走平民化路线,备注一下,南京 汽车 后来又被上汽收购,MG于是到了上汽名下)
所以说没有低端走量的 汽车 品牌做支持,单靠豪华品牌是撑不住的。而且不只是英国,目前大多数豪华品牌和超跑都早就被其他公司收购了。
例如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这三家意大利豪华跑车品牌就都被收购了。只不过只有兰博基尼被德国大众收购,而法拉利、玛莎拉蒂则被同胞菲亚特集团收购。还有法国的布加迪公司,也被大众收购了。
目前除了德国品牌以外,其他国家大多数豪华品牌和超跑日子过得都不咋样,基本上都被收购了。而英国 汽车 大部分都是豪华品牌,这才出现被大量收购的情况。
平心而论,英国的 汽车 工业实力还是非常强悍的,今天的英国依然是一个 汽车 强国。只不过英国人太过高傲,不肯放下身段开发平价车, 而高端车卖不动就只能等着被收购或破产了。
是不是 汽车 强国,与掌握多少个 汽车 品牌没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咱们国内的 汽车 品牌是最多的,但我们是 汽车 强国么? 汽车 工业考验的是基础工业的强大与否,这与有多少个品牌关系不大,基础工业强、想造出好车只是一朝一夕间的事情,英国虽然现如今卖掉了很多品牌,但它强大的基础工业实力还在,所以它想重新打造品牌也是轻而易举的!
有一句俗话叫 只要能造好的轴承、就能造出好车 ,轴承与车是不同的两种东西,但想造好轴承仍然需要基础工业的强大, 汽车 上三大件那个不是工业制品?只要基础工业强大,车子只不过是一个结果!武侠小说大家都看过,基础工业就是内功,而 汽车 、摩托、坦克、舰艇 只是众多的招式而已,想要让招式强大、更加富有杀伤力,就必须要有 深厚的内力 ,这就是基础工业强大的恐怖,就像张无忌、身负九阳神功,内力深厚、学什么都特别快, 江南七怪各类招式最多 ,但由于内力太差(基础工业太差了),所以再好的功夫也发挥不出来!
所以造车拼的是基础工业,车子也好、坦克也罢,这些工业制品、只是针对基础工业是否强大的一份考卷而已,所以一个 汽车 工业强大与否并不是由 品牌多、寡 而决定,而是由深厚的内力、也就是基础工业强大与否来决定,基础工业实力还在,那么想造什么都能造好、那项具体的领域都会强;反之、基础工业不强,即便有一万个 汽车 品牌也没用;我们的确看到英国放弃了大部分整车设计,但并不代表英国放弃了 汽车 产业链,只不过英国在转型,把整车制造这类 低附加值 产业取消,而是向一些高附加值产业迈进!
英国 汽车 工业其实向着 外包服务 迈进,甩掉制造业巨大的负担(工业用人密集、人吃马喂损耗多),比如一个不太为外人所知的企业 里卡多 ,说到里卡多相信知道的朋友不多、但要知道世界上 顶级超跑 的变速箱都是里卡多的定制产品,比如布加迪威龙的变速箱,可不是什么DSG,而是里卡多的定制产品;一款变速箱几乎能买五辆揽胜了,英国卖这个、是不是更挣钱,它甚至不用生产、只要提供设计即可,这才是赚钱赚出了新高度,关键用人少、成本低啊、赚的也就更多,中高级企业卖产品,顶级企业卖设计、卖服务!
除了里卡多,英国的 考斯沃斯 同样强大到没边的程度,这是一家主打 赛车发动机 的企业,考斯沃斯对奥迪的贡献极大,奥迪多款发动机都是由考斯沃斯的专业团队进行的后期调校、改良的,比如当年奥迪4.2l v8机器,配备在s6上只有340匹马力,而考斯沃斯团队在接手之后换上两颗kkk涡轮,立刻将功率提升到450匹以上,这就是考斯沃斯的强大!世界上任何一家车企,想打造顶级发动机、其身后都有考斯沃斯的影子,全世界的顶级赛车、后期的调校都是在英国进行的,只有英国可以提供最顶级的调校团队;除了这些,英国的莲花同样也参与了世界很多品牌、跑车的设计,只有莲花才是最代表英国的 汽车 ,并没有卖掉!
所以您说英国还是不是 汽车 强国?当然、英国还是 汽车 强国,而且强大到没边,只不过英国现在不卖车了,而是被升级到了 卖设计、卖服务、卖定制化产品 的程度,它不好、不强大又怎么能卖定制化产品?连布加迪这样顶级、集所有 科技 于一身的超跑都得用英国变速箱,所以英国 汽车 工业不强、谁强?很多朋友盲目的认为只要牌子多、就是 汽车 强国,实际上这完全是一种误区, 汽车 工业是否强大、看的是所掌握的技术有多 精尖 ,而并非有几个品牌,咱们国内所有自主车企加到一块,所掌握技术也没有里卡多一家多,所以牌子多有什么用?在别的企业还在玩铁、玩制造时,英国悄悄的改为玩画图、玩设计了!
作为两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之一,无论是品牌的诞生,还是技术的创新,英国都无愧 汽车 工业强国的称谓。但随着近年来,英国几乎卖掉了除迈凯伦外的所有 汽车 品牌,难道是英国的 汽车 工业已经开始衰败了?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那些被收购的英国品牌。
1. 劳斯莱斯:1907年成立于英国,除了是世界顶级豪车制造商,还是世界优秀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商,于1998年被德国宝马 汽车 以6800w美元买下名字和标志。
2. 宾利:1919年W.O.宾利打造的英国本土品牌,以豪华和手工打造闻名,1997年被德国大众收购。
3. 阿斯顿马丁:1913年成立的英国豪华跑车品牌,以造型别致、性能卓越等特点着称,1987年被福特收购,2007年又被Prodrive老板大卫·理查兹收购。
4. 積架:曾是英国威廉王子大婚时候的御用座驾,于1989年被美国福特 汽车 收购,2008年福特又把積架连同路虎卖给了印度塔塔集团。
5. 路虎:以强悍、豪华越野车着称的 汽车 品牌,1994年被德国宝马 汽车 接管,2000年又被福特 汽车 收购,2008年连同積架一起被福特 汽车 卖给了印度塔塔集团。
6. MINI:1959年英国BMC推出的 汽车 品牌,后被德国宝马 汽车 收购,但仍然很受大众喜爱的一款小车。
除了以上品牌,还有路斯特、罗孚、MG等,也是带着英国血统的。首先不可否认的就是,英国车企被收购的一大原因是:养不起了。
英国的这些 汽车 品牌,大多是高端豪车市场,毕竟中低端市场已经被大量的日系美系车牢牢占领了,转型只会降低身价,高端市场又有限,所以让更具经济实力的公司收购,不仅能让濒临倒闭的品牌继续存活下去,也能直接换取不少资金。
其次,相比法国人的浪漫,德国人的严谨,英国人更讲究绅士,他们的豪车以品味、典雅着称,因为他们大多采用手工打造(不要跟国内的手工作坊联想到一块哈),有着代代相传的造车工艺和手工形式,保障了 汽车 品质。但随着流水线生产的盛行,这种耗费大量人力、精力的生产方式,很难单独生存。
最后,尽管英国的众多豪车品牌都被收购,但仍然保留着更为重要的资产,即 汽车 技术和研发能力。不少 汽车 品牌都在英国设立了研发中心,难道是看中了那里的环境?当然不,是那里存留的造车工艺和研发人员,这样无形的资产对于一家车企而言更为珍贵。
造车易,研发难,只有不断推陈出新的 汽车 品牌才能存活下去。
英国几乎卖掉了除了迈凯伦之外所有 汽车 品牌的原因,但是不难发现英国大部分车企都是高端品牌。
这个英国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其说他们想造出一台车,不如直接说他们更希望打造一个工艺品出来。品味,价值,豪华,典雅是英国人所追求的。
看看全世界有多少个 汽车 品牌的研发中心设立在英国。不仅仅是英国品牌,就连我们国内的例如吉利、上汽这样的自主品牌,也有研发中心设立在英国。没有超强的研发能力和研发人员,哪个厂家会把研发中心设在那里。
这说明品牌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文化、是代替不了的工匠精神。
英国的 汽车 行业一直都不是在全球最强行列。最强的是德国、美国和日本。在英国 汽车 品牌还没有大甩卖之前的1978年,英国的 汽车 年产量是160万辆,而美国是1287万辆、日本924万辆、西德458万辆、法国408万辆,分别是英国的8倍、5.8倍、2.9倍和2.6倍。可见,英国一直不是全球 汽车 最强行列的国家。 (劳斯莱斯幻影,报价693-815万)
现在,英国大部分 汽车 品牌又被国外收购了,包括積架、路虎、宾利、迈凯轮和阿斯顿马丁、mini、路特斯,等等。但为什么英国卖掉了大部分汽车品牌但仍属于汽车强国?
第一,虽然品牌被他国收购了,但品牌名称以及在英国的生产工厂还在。简单点说,英国的 汽车 品牌只是换了股东,其他都没有变。就比如吉利 汽车 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品牌,只是老板从福特变成了吉利,其他的都没有变,技术、工人、车间都还在。英国也是一样,品牌被德国、印度、美国收购了,但是“舞照跳,马照跑”,一切没变。
第二,除了品牌 汽车 ,英国还有大量 汽车 零部件制造商。虽然英国整车制造商不争气得衰弱了,乃至被他国收购了,导致英国 汽车 行业整体实力衰退,但英国还有大量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他们手中掌握不少先进技术。英国有哪些零部件 汽车 ,包括邓普禄(轮胎制造)、大卫布朗(车身制造)、米拉(底盘调教)、吉凯恩( 汽车 传动)、皮尔金顿( 汽车 玻璃)、TI 汽车 (燃油存储和传送)。
可见,英国的 汽车 行业技术还是相对不错的,只是没有像美德日法那般成功,没能发展出全球畅销的 汽车 品牌,这一点对作为工业发源地的英国来说是十分尴尬的。
英国 汽车 工业水平不能否认足够领先-品牌出售原因不在于产品品质
英系 汽车 有哪些知名品牌?
数得着的英国 汽车 品牌只有这些了,但很有意思的是似乎除了“迈凯伦”以外,剩下的所有品牌都被收购了;而迈凯伦曾经也是倔强的拒绝了戴姆勒奔驰的收购,如果没有坚持的话,英系 汽车 则全线败北。是什么原因造成曾经的 汽车 工业强国英国的失败,又是什么原因仍然让很多人坚持英国是工业强国呢?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打造了全球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制度,其概念简而言之为资产阶级稳定对英国的统治;但是对国王的权利会加以限制,保证议会的核心权利。
此时君主则处于“统而不治”的位置,其实非常详实幕府时代的天皇,说白了就是个傀儡或象征或者摆设。但是传统文化中形成的思想是难以改变的,除非到文明非常昌明的现代;所以幕府将军实际掌控的日本,天皇仍然是日本民众的精神寄托,同样英国的君主仍然保持了贵族的身份。
【资本主义】国家其实是披着文明外衣的封建,不论英国还是美国的统治阶层,目的当然是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私有化;通俗的描述就是得越来越富有,区别为传统封建王朝的是对生命开始敬畏,然而基础还是作为每个个体可以为资产阶级创造价值而已。
马克思曾经这样描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低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君主立宪制又有别于普通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英国的“贵族文化”至今仍然盛行;在早期的各类大宗商品也主要为贵族阶层服务,其中 汽车 是自豪华COUPE(双门马车)后的重要奢侈品。
英国 汽车 没有便宜的哦,参考已经被收购并国产的【MG·名爵】(荣威实际为罗浮·福特抢先收购罗浮品牌导致无奈更名)。今天去看名爵 汽车 会感觉相当一般,期间车型无非是15万的城市SUV,主力车型的性能平平,甚至还有很多模仿欧系 汽车 使用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的选项,这种品牌算什么高端呢?
然而在《大英网络全书》中,MG的单词值得是中文里描述的“跑车”;该品牌曾经是全球范围内跑车阵营中的掌上明珠,也有全球单一品牌规模最大的跑车俱乐部。其实知道南汽收购名爵的阶段,还仍然生产过“MG-TF”这台中置后驱的软顶敞篷跑车,当然真的是吸引了无数年轻人。
至于罗浮则是豪华轿车的代名词,产品定位也是相当高的,可以说一度与美洲虎(積架)出于同一等级。
“劳&宾”两大品牌相信不用赘述了,似乎在任何国家都是富豪的选型;剩余的積架路虎都有过“皇家加长版”选项,阿斯顿马丁是邦德的指定座驾,这还是只是给英国女皇打工的人的选项哦。
至于摩根 汽车 只生产复古豪华 汽车 ,路斯特是高级跑车品牌,只有MINI是真正打造过的普通代步车型;然而英国 汽车 行业整体的衰弱,还是把所有车企都拉向了深渊。
至此应当可以理解英国 汽车 品牌为什么都会被收购了吧! 不能否认这些品牌中的大部分 汽车 ,都具备非常高的工业素质,同时也有相当强的综合品质,然而也都有非常非常高的价格。
英国人口仅为6600多万,其中归拢包堆挑出一些贵族,连“ 中产”都算上又能有几个?所有英系车企都把产品规划面向极少数的贵族,不破产似乎都是没有道理的;所以英国其实只需要 两到三家车企即可,保留高端品牌,留下普通品牌,结果也不会这么难看。然而放不低姿态的文化,决定了真实的最终结果。
说明:欧系 汽车 仍然以英国 汽车 品牌为品质标杆,高性能车型则多以意大利车系为主。
德国 汽车 的成功基于合理的产品定位,以及放眼全球的战略眼光,然而主要品牌的技术水平和品质乏善可陈的。法系 汽车 在美亚市场几乎玩完,水平相比德系 汽车 也好不到拿去。剩下的东欧 汽车 品牌只是昙花一现,北欧品牌则多为美系车企和国产车企收购;所以只讨论车辆品质的话,其实还真的看英国,这就是英国仍旧被认定为 汽车 工业强国的原因。
最后看一看优秀的英系 汽车 吧。
图1:劳斯劳斯
图2:宾利
图3:路斯特
图4:路虎揽胜
图5:積架 汽车
我不认为英国仍然是一个 汽车 强国。我们说美国是一个 科技 强国,因为它不止有IBM这样幕后的巨人,还有苹果、谷歌、亚马逊这样活跃在舞台上的名牌。英国 汽车 确实辉煌过,现在的研发、设计方面也很有实力,但是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品牌吗?
迈凯伦算是英国 汽车 品牌里活得比较好的一个,近几年的迈凯伦P1、12C、720S还算比较出风头,但也仅限于出出风头了。在追求个性、性能的跑车领域,迈凯伦跟法拉利、保时捷相比也没有表现出英国人傲气。
迈凯伦最突出的,反而是这个级别最不被看重的性价比(P1跟法拉利laferrari、保时捷918一起号称三大神车)
迈凯伦的成立于1963年, 历史 比较短,英国还有一家叫做摩根的性能车公司。这是一家百年企业,而且仍然属于英国人。它旗下比较出名的车是啥呢,3 Wheeler,三轮车,我们习惯叫它三蹦子,有的地方叫倒骑驴。
其他的英国车企,大家还能想的起来吗?全铝车身的積架,越野王者路虎,它们几经转手,最后被印度塔塔收购;劳斯劳斯、宾利是最顶级的房车品牌,结果也被卖给了德国人(宝马、大众);mini这样的国民小车,现在也成了宝马的负担……
还有“卖艺不卖身”的罗孚(卖了技术,名字不让用)、莲花(路特斯后来还是卖给了吉利……),卖了一圈又回了英国的阿斯顿马丁,英国哪有什么拿得出手的 汽车 品牌。(不过路特斯的车真是纯粹,五十万的车用这么个内饰也是没谁了,还有当年为了减重,车身大量使用胶水粘合)
当年面对日系车和德系车的冲击,英国对本国 汽车 品牌扶持、保护,结果造成了英国车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现在英国脱欧,英国产品到欧洲市场要多交税,更难以形成竞争力,所以说,英国作为 汽车 强国的 历史 一去不复返了,反而是中国 汽车 要崛起,成为世界 汽车 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劳斯莱斯、宾利、阿斯顿马丁、路虎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却又买不起的 汽车 品牌,如果这些 汽车 品牌追根溯源,它们都流淌着英系车的血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英国的 汽车 品牌,都已经被其它品牌收购。于是有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英国卖掉了大部分汽车品牌但仍属于汽车强国?
1、为什么要卖掉大部分 汽车 品牌?首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英国政府还是英国企业,卖掉本土大部分 汽车 品牌,肯定有利可图,这也是它们出售 汽车 品牌的根本原因。其次,车企之间的收购,只是股东发生了变化而已,其核心技术却不会流失或被收购,核心技术依然属于英国本土或者英国企业。再次,被收购的英国 汽车 品牌,会更容易走出英国本土走向世界,就像被吉利收购的沃尔沃 汽车 品牌,其销量更进一步。
2、英国属于 汽车 强国吗?世界顶级豪车制造商劳斯莱斯、以豪华和手工打造闻名的宾利、性能卓越的豪华跑车品牌阿斯顿马丁等等众多英国 汽车 品牌,其三大件技术特别厉害,比如英国的考斯沃斯发动机、里卡多变速箱、米拉底盘调教、吉凯恩 汽车 传动等等,都是比较顶级的三大件生产厂商。现在的英国及其企业,虽然出售了很多 汽车 品牌,但依靠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在卖附加值更高的设计和服务,所以,英国依旧是名副其实的 汽车 强国。
因为英国是一个非常有设计能力的国家。他们当时了许多车的品牌,许多主流车的设计。但人家没放弃 汽车 行业。应该还有给他们带来更有利益的事情,才放弃这些的吧!
在他们看来,他们自己还有更优秀的公司,更有才的设计人才,才能站住脚的吧!
感谢楼主邀请!首先,英国作为蒸汽时代的开创者工业基础自然不用说。只是世界大战过后才逐渐衰落下去,但是它的工业基础,工业技术的沉淀等等都是一顶一的也是其他新兴国家无法比拟的。虽然英国卖掉了大部分的 汽车 品牌但是技术还是在它手中卖的只是这个品牌的使用权而已并不是技术!所以英国当然也是 汽车 工业强国!
⑻ 哪个国家的汽车比较好
在我国主要汽车进出口国别中,日、美、德依然雄霸前三强,三者合计占我国前3季度汽车进口总量的七成以上。自其它国家进口汽车量出现不同幅度增减,如自意大利进口汽车量增长358.71%,自韩国进口汽车量下降48.99%。前3季度我国前10大汽车进口国如下:
第10名:加拿大
进口量:1.05万辆
进口额:22.38亿元
平均价格:21.27万元/辆
主要进口类型:小客车(95.72%)
加拿大虽然没有自主汽车品牌企业,依然是汽车强国。它的优势集中在汽配行业,着名的跨国汽配巨头麦格纳就是加拿大的企业。加拿大汽配行业生产链广,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好。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以及丰田、日产等日系车都在加拿大建有工厂或设立研发中心。
第9名:法国
进口量:1.09万辆
进口额:7.29亿元
平均价格:7.29万元/辆
主要进口类型:小轿车(98.42%)
法国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是全球汽车行业支柱之一。法国拥有13家汽车制造厂商,既包括本土企业标致-雪铁龙集团和雷诺集团,也包括大众、福特、丰田、宝马、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国外厂商。
第8名:墨西哥
进口量:1.38万辆
进口额:19.13亿元
平均价格:13.85万元/辆
主要进口类型:小轿车(99.19%)
墨西哥是拉美重要的汽车出口国,墨西哥汽车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墨西哥14个州有24家汽车组装生产企业,主要品牌包括: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尼桑、本田、宝马等,生产的车型超过40种。
第7名:斯洛伐克
进口量:2.26万辆
进口额:75.60亿元
平均价格:33.43万元/辆
主要进口类型:越野车(99.73%)
斯洛伐克汽车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工业支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斯洛伐克汽车生产相对集中,且装备和技术水平较高,零部件国产化率高,汽车工业的发展辐射到其他产业,生产的汽车以出口为主,产量较大。
第6名:意大利
进口量:2.72万辆
进口额:100.61亿元
平均价格:36.95万元/
主要进口类型:越野车(62.64%)、小轿车(36.10%)
意大利是全球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每100人拥有汽车62辆,也就是平均一个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意大利汽车设计居世界领先地位,拥有一批世界公认的汽车设计大师。虽然仅有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商:菲亚特集团,但旗下品牌众多,包括菲亚特、蓝旗亚、法拉利、玛莎拉蒂、阿法尔罗密欧等。
第5名:匈牙利
进口量:3.07万辆
进口额:45.48亿元
平均价格:14.8万元/辆
主要进口类型:小轿车(99.99%)
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杰尔是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汽车工业是匈牙利重要的支柱行业之一,汽车及零部件供应商多达700多家。奔驰、奥迪、铃木等在匈牙利投资开展整车生产,生产的汽车多销往国外。
第4名:英国
进口量:8.66万辆
进口额:360.54亿元
平均价格:41.64万元/辆
主要进口类型:越野车(60.65%)、小轿车(33.25%)
从汽车发明的一百多年里,英国汽车一直被认为是代表着汽车工艺的极致以及品位、价值、豪华、典雅等诸多词语在汽车上的完美体现。英国汽车制造能力十分强大,制造范围涵盖了轿车、商用车、公交车、客车等众多领域。
第3名:德国
进口量:18.26万辆
进口额:629.36亿元
平均价格:34.47万元/辆
主要进口类型:小轿车(70.44%)、小客车(14.4%)、越野车(14.12%)
德国是全球工业水平最顶尖的国家之一,尤其在汽车工业方面。德国是现代汽车的发祥地,是生产汽车最悠久的国家。自从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至今,德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20多年的发展历史。
德国汽车品牌众多,三大豪华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全都是德国品牌。宾利、保时捷、兰博基尼等豪华车及跑车品牌也都属于德国。此外,德国汽车品牌还包括斯柯达、西雅特、迈巴赫等汽车品牌。
第2名:美国
进口量:21.04万辆
进口额:668.17亿元
平均价格:31.76万元/辆
主要进口类型:越野车(55.1%)、小客车(27.55%)、小轿车(14.66%)
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普及率居全球首位,每100人平均拥有约80多辆汽车。美国汽车工业的产品主要为乘用车和轻型载货汽车,还有少量重型卡车和客车。美国汽车公司三巨头是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拥有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福特、林肯、道奇、克莱斯勒等众多汽车品牌。
第1名:日本
进口量:25.09万辆
进口额:440.99亿元
平均价格:17.58万元/辆
主要进口类型:越野车(57.02%)、小轿车(23.94%)、小客车(18.73%)
日本汽车工业是日本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其产业链延伸到制造、销售、维护保养、材料等广阔领域。日本汽车工业展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10%。日本涌现出了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富士重工、铃木、三菱等世界级汽车企业,其中丰田、本田、日产汽车销量跻身全球前10名。且丰田公司销量多次稳定全球第一宝座。
⑼ 为什么英国这么小的国家能诞生那么多的汽车品牌
几方面。
第一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基础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比较长。综合国力和历史契机给了英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契机。
第二,英国不是小国家。目前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国土面积在农业时代后作为评价标准已经意义不大了。如果在汽车工业刚刚开始时期算,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有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国土面积。
第三,多品牌是历史演化的过程。现在英国本土独立的量产品牌一个都不剩了。已经被各个国家收了。比如印度收了路虎,中国收了MG罗孚,德国宝马收了劳斯莱斯,大众收了宾利等等。
⑽ 为什么英国把積架路虎都卖给了印度之后,自己依然是汽车强国
这是因为積架路虎这两大汽车品牌的主要生产工厂都继续留在了英国本土,再加上英国拥有非常强大的汽车制作工艺,这也使得英国虽然卖掉了两大汽车品牌,但是国内的汽车工业体系却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冲击,再加上英国本土依然拥有其他的汽车品牌,然而印度却并没有完整的汽车体系,这也使得印度虽然拥有積架和路虎这两大汽车品牌,但依然不能够称为汽车强国。
所以我们希望印度在未来能够把自己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制造出非常出色的汽车,只有这样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打造出自己的顶级汽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