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生七年
Nothing enres but change.
只有变化是永恒。(1)
BBC 拍摄了一部意义非凡的纪录片,《人生七年》。记录了来自英国不同社会阶层的14个孩子从7岁开始的生活;每隔七年,对这些人做回访。这部纪录片开始于1964年,最近的一次拍摄是2012年。
西谚有云:给我一个七岁的孩子,我给你一个成年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岁看大”。
1. 七岁时,一个孩子有什么?
- 天真
- 基本稳定的性格。
- 刚刚展露的兴趣爱好。
- 刚刚开始的对未来的思考。
7岁的查尔斯、安德鲁、约翰来自富裕阶层,在同一所私立学校读书。很明显出自家庭的影响,他们在这个年龄已经开始阅读主流报纸,《金融时报》、《观察家》、《泰晤士报》,了解实事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同时,他们也许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他们大概知道自己会上哪所中学,最终进入牛津剑桥然后成为社会精英。
我们常说Dream Big and Aim high; 人生出发时的勇气与信心无比珍贵。鼓励孩子去尝试,去挑战,珍视与保护他们的勇气与信心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财富与阶层刚刚开始进入孩子的意识;但更重要的是,这是教养与守规则的认知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阶段。爱与溺爱本质的区别就是要教会孩子规则与尊重。无论贫富,父母的努力体现在孩子的举手投足之间。
作为一个熊孩子的妈,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充满挫折的过程。孩子是最公正的监督。你的懒散与放纵,或者勤勉与自律都将在他们的身上放大,让你无处躲藏。教养无法灌输,只能浸润;无法立竿见影,只能水滴穿石。
2. 二十岁之前,教育,爱,与鼓励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尼克来自偏僻的农村, 每天需要走3英里的路去上学。他从小就表达了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后来他考上了牛津大学的物理系,最终成为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
尼尔来自一个中产家庭,从小接受父母严苛的教育;但当他落榜剑桥之后,人生的轨迹急速改变。他无法接受这次挫折,把主要责任归咎于父母偏颇的教育,满心愤懑,愤世嫉俗。他在阿伯丁大学就读一个学期之后,就开始了迷失与流浪。
看完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我的一个很深切的体会是:抚养孩子没有一个标准的对的答案,但却有无数个错的答案。生活中有无数个变量,直到孩子长大,你无法确认哪个变量在他/她的成长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也许是家庭的和睦,也许是老师的鼓励,也许是环境的改变,也许是公私立教育的差异,甚至也许是一次你早已忘记的家庭假期,父母的一次争吵或者呵斥。然而,孩子又好像有一定的纠错功能;在误入歧途时,他们往往又能表现出某种可贵的品质,重回生活应该的轨道。
如果说一定要有什么清晰的总结的话,《人生七年》提示我们的可能是,我们应当鼓励和培养孩子:
- 独立生活的能力
- 独立思考的能力
- 爱的能力和责任感
- 抗挫折的能力
- 对人生的规划与思考的能力
我们好像行进在一条充满陷阱的路上,一切无法预计,也注定跌倒;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安然到达。
3. 二十岁至四十岁 -- 面对生活,
贫富与阶层的差异对人生垂直打击的阶段
三位来自下中层的女孩,杰珂,苏,和林在二十岁的之前都并不觉得自己比富裕阶层的孩子缺少什么。她们觉得自己该有的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人生充满了希望。
然而,越是遇到生活的难,贫富与阶层的差异就越明显。杰珂没有上过大学,19岁的时候已经结婚。有一个儿子。她先后干过几分养家糊口的工作。离婚之后又再婚,从伦敦搬到苏格兰。并且生了两个儿子;然后再次离婚。到56岁的时候,杰珂已经领社会福利14年了。
中国有句老话,家贫百事哀。下层家庭大都缺少抗风险的能力。生活中的问题常常因为捉襟见肘的经济压力而变得不堪承受;夫妻双方忍耐力较低,容易爆发矛盾。而早婚多育,抚养孩子的重担更让矛盾激化。
另一个女孩苏子,来自非常富裕的家庭。十几岁的时候因为父母离异,曾经历了一场风暴般的叛逆。自己辍学之后在巴黎浪迹。二十几岁的时候,她幡然醒悟。遇到了她的律师丈夫,并与父母和解。虽然苏子个人的成长是人生转折的关键,但正因为她的阶层,无论她如何浪迹,始终仍有很多大门为她时刻敞开。而别人未必有那么幸运。
4. 一个渐变的时代
从六零年代到今天,英国没有血雨腥风的战争或巨变,阶级的构成与社会体系也相对稳定,所以可以说是一个渐变的时代。民主,自由,工业进步,信息时代,金融霸权的消退与转移,全球化的冲击,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都对每个人的生活默默地施加着影响。
冲破阶层的壁垒更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育和努力似乎创造了唯一的可能性。
来自富裕阶层,最后成为一名成功律师的安德鲁说:“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富,但是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可以受用终生”。
同样来自富裕阶层的约翰非常反感编导把自己看作是特权的阶层,因而有今天的功成名就。事实上,约翰的父亲在他9岁那年去世,他的母亲不得不进入职场,支付他私立学校的费用。而约翰也是依靠奖学金完成牛津大学的学业。
5. 幸福与努力
阶层不能决定你的幸福感。对每个人而言,妥协与随波逐流都是生活重要的内容。
托尼也来自伦敦东区的普通家庭。他七岁时就梦想着当一名赛马骑师。可是由于缺乏资质,最后不得不放弃,成为了一名出租车司机。虽然他也历尽生活的艰难,婚姻里的争吵与挫折,但最后也养大了孩子们,开心地过着自己的小康生活。
另一个来自下中层的女孩苏,虽然没有接受大学教育,也曾离婚,也曾离开职场抚养孩子,也曾生活窘迫,但她生性达观,努力向上。在大学的行政机构里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收获了爱情。
事实上,无论你来自哪个阶层,都必须付出努力。约翰和查尔斯笑言:你们只看到我们身上特权阶层的标签,但你们没有看到我们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通宵达旦地看书,看到我们在职场上的努力打拼。
也许他们比别人的起点更高,但并不能说他们体面的人生不费吹灰之力。
《人生七年》是一部让人唏嘘的纪录片。看到满脸天真的孩子变成沧桑历尽的老人,不由得慨叹人生短暂,岁月无情。
人生没有公平的出发,却有一样的终结。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努力生活,寻找幸福。
无论你在哪个阶层,在得到时心怀敬畏,在失去时保留勇气;在顺境时能同情,在逆境时不怨恨。所有认真努力的生活都值得我们十二分的敬意。
(1) 来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2) 照片全部来自网络.
Ⅱ 哪位大神有BBC纪录片《人生七年》全7集的中英字幕资源
《人生七年》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dbQy6HCvl1bHLx6ebhC2JQ
《人生七年》(英文原名《7 up》)由保罗·阿尔蒙德与迈克尔·艾普特执导,Bruce Balden 、Jacqueline Bassett 、Symon Basterfield等出演的一部由ITV出品的纪录片。
Ⅲ 求 人生七年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人生七年》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yMHtWS4TmLgDnjdczi2B6w
《人生七年》
导演: 保罗·阿尔蒙德
主演: Douglas Keay / Wilfrid Thomas
类型: 纪录片 / 短片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 拉丁语
上映日期: 1964-05-05(英国)
片长: 39分钟
又名: 人生七载之当我七岁时 / 七岁看老 / 人生七年第一季 / 7 Up!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的轮回从这十四个七岁的孩子真实生活开始,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写满对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人生七年又七年,震撼上演。
1964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首拍此纪录片时,还是只是个助手。此后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积累了丰富的拍摄经验,成为知名导演。
Ⅳ 《人生七年》人物命运(上)
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记录了14个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孩子,从七岁开始拍摄,每隔七年拍一次,从1964年开始,从七岁拍到56岁,跨越半个世纪。
拍摄的目的旨在透过人物的命运记录英国社会的变迁。另外就是想看看人一出生是否命运就已经确定,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阶层是否难以被打破。
逐一看一下每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吧。
先说几个上流社会,或者说精英中产家庭的孩子。三兄弟:John,Andrew 和Charles。每次这三个孩子都是被安排在一起采访(另外有三个女孩也是)。七岁时,三个人都已经开始读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和观察家报这种类型的报纸了。他们的梦想基本上都是上名牌大学,剑桥,读法律,当律师,做法官等。然后基本上一路都是顺风顺水,如愿以偿的上了法学院,开了律师事务所。
Charles虽然没有从事法律工作,但是也 去了BBC工作,当了编辑,标准的白领。不过Charles从21岁开始就不愿意继续拍摄,退出了。此后人生轨迹应该不会有大的波澜。
John 到了晚年对人生还是稍微有些小遗憾,因为他的朋友都混的很不错,有的当了部长,而他并没有能够进入政界,向上一级攀登。
可以说,这三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证明了,富人家庭的孩子的确拥有先发优势,只要稍微努力就能成为社会精英。
接下来说Tony。Tony来自贫穷的伦敦东区。小时候像个猴子,比较皮。翻墙摔个嘴啃泥,爬起来一溜烟跑了。无心学习,早早退学了,第一个理想是去当赛马的骑手。Tony有个优点,想做什么就去做,去尝试,不会瞻前顾后。
14岁果然去学习骑马,如愿当上了骑师。但由于天资有限(Tony身材矮小),并没有闯出什么名堂。最得意的时刻就是跟崇拜的偶像同场竞技,得了第三名。Tony的第二个优点就是善于变通,有自知之明,不犯倔。知道自己骑师这条路行不通,于是果断放弃,立志做一名出租车司机。
说干就干,通过努力,Tony当上了出租车司机。后来有了属于自己的出租车,取了老婆,非常爱他,也很能干,跟Tony夫妻档轮班开出租。两个人通过打拼,过上了殷实的生活。
Tony中年时犯过一次严重的错误,出轨。婚姻出现了一次危机,好在及时改过,妻子也很大度地原谅了他。
Tony中间还尝试做演员,但开出租一直是他的主业。后来也小有成就,甚至去西班牙购置了度假别墅。
另外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在49岁时预言英国经济将在五年内崩溃,没想到一语成戳,几年后真的出现了经济危机。
56岁的Tony儿孙满堂,非常享受这种天伦之乐,对自己的一生也没有什么遗憾。此时时间已经来到2012年,伦敦举办奥运会,Tony重返旧地,曾经的赛狗场(Tony年轻时经常去赛狗场赌狗)变成了奥运场馆。世事变迁,让人感慨。
可以说,Tony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最能代表普通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接下来说说另外一个人物:Neil。Neil的命运可以说是最让人意外和唏嘘的。7岁时,Neil是一个非常阳光开朗的孩子,说话中透露着一股灵气。小时候的理想是能够考上牛津。虽然最终没能如愿,却也考上了另外一所大学。按照常理,Neil应该也会大学毕业找到不错的工作,娶妻生子,过上不错的生活。但接下来Neil的人生轨迹发生了令人费解的转变。
大学上了一学期,Nei便l退学了。21岁采访时,他在伦敦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成了最普通的工人。然而这份工作他没能干长久,到28岁时,Neil成了一名无业的流浪汉,居无定所,靠领政府的救济金生活,境遇非常尴尬。
Neil并不愿谈起从21岁到28岁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令他的人生急转直下。不过他还是透露了自己有精神方面的问题,也去看过心理医生。总体上,Neil还是个比较会说的人,而且想法也不少,但是可能具体到实施,去做的时候总是不如意,所以他索性放弃努力。
Neil并不是贫困家庭出身。他的家庭即使不算是中产阶级至少也不会很差,所以人生走到如此境遇还是很令人费解的。
好在Neil的人生并没有继续糟糕下去。后来他去了一个地方社区工作,算是从政了,并在之后当上了社区的议员,参与社区的诸多事务。也是非常令人欣喜和意外的。
Neil终生未婚,也没谈过什么像样的恋爱,没有子嗣。晚年的他透露自己其实爱好写作,一直保持着写作的习惯,他觉得自己的文字没人理解和欣赏,就像没人理解他的想法一样。
也许Neil的精神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令他始终困顿在自己的世界里,终生不得志,孑然一身。
Ⅳ 人生七年的剧情简介
人生七年,又称7 up,是一部由ITV出品的纪录片,于1964年开始记录14位英国的七岁儿童的生活,到目前为止,该纪录片已经跨越56年(每7年一集)并在ITV和BBC播出。2005年英国第四台将该系列纳入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名单中。
被选中的孩子们代表了当时英国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阶层,并做出了明确的假设,即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预先决定了他们的未来。每隔7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4位参与拍摄的参与者生活中取材。
该系列的目的是按当初7 Up中的“我们把这些孩子们聚到一起,因为我们想在2000年时看看英格兰的一个缩影,2000年时的工人和主管,现在都只有七岁。”
《人生七年1 Seven Up! 1964》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F2xESTTTTAA7IFYZHeoG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