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初期,英国明显处于劣势,为何多次拒绝德国和谈请求呢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人在欧洲大肆侵略,欧洲各国纷纷沦陷,连号称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国也被德国干掉了,最后只剩下英国一家和德国火拼。德国人知道英国人不好对付,因此不管是在敦刻尔克还是伦敦大轰炸,德国人都放了英国人一马,一直试图和英国讲和。但英国人根本不买账,宁可鱼死网破也不愿意和德国合作。那么英国为何不同意德国讲和?
第三,希特勒狂妄的以为法国投降后英国就不敢跟德国打了,会向德国主动求和。没想到遇到丘吉尔这头倔牛,英国被炸成了就是不服软。更让德国没想到美国人竟然也掺合进来,美国大力支持英国,武器弹药、后勤补给源源不断往英国运,所以英国人腰杆才那么硬,非要和德国干到底。
第四,英国世世代代是贵族,而德国只是暴发户。在英国人眼中,德国人就是乡巴佬,英国人打心底看不起德国!所以英国人不愿意向德国人低头,非要和德国死磕。结果英国佬被打下神坛,直到现在都没缓过来。
❷ 二战中英国情况是怎样的
英国在二战的作用体现在:
1、海军对纳粹德国的全面封锁。打击航运线是双方的事,德国在搞狼群战术,英国人的驱逐舰和巡洋舰巡航以及遍布世界的殖民地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封锁网。英国的这项功绩不怎么出名,因为人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德国人都认定开战了还能有远洋航运的话,那上帝肯定是个日尔曼人。
2、地面进攻主力之一。英国陆军的兵力动员尽管不如苏联和美国,但是就兵力来说仍是盟军老四,中国勉强算第三。另外大抢风头的美国陆军82、101空降师不大愿意提及诺曼底登陆时英国同行比他们还多。
3、海军打击纳粹海上力量。
4、英国空军的战略轰炸和前线制空权争夺。英国空军一直是欧洲西线空中主力之一,43年前是唯一。英国空军的战略轰炸集中在夜间轰炸和对德国重要目标的攻击,他们对德国城市的伤害比对工业的伤害高得多,千机轰炸是当时德国市民的梦魇。就轰炸技术而言英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可称二战第一,有许多传奇战例,比如炸沉提尔毕茨(这艘可怜的大舰从诞生到沉没都在被英国空军轰炸);低空投弹用500磅炸弹炸开牢房墙壁好让其中距墙不足5米的犯人从洞里逃跑。
5、物资支援。在谢尔曼之前,苏联人最熟悉的外援坦克是英国货;在P-39之前他们最熟悉的外援战斗机是飓风。
6、保护航运线。盟军的护航任务在43年以前几乎由英国人包办,美国海军只负责威胁较小的大西洋西部。附带的,在运用潜艇方面英国人并不比德国同行差,就战舰受创几率而言德国海军是二战最吃潜艇亏的。
❸ 英国民众对二战怎么看 目前对德国有仇视么
以前给日本人看国内一些仇日言论时,日本人很惊讶:“你们不是战胜国吗?为什么总说得好像自己战败了一样。”我说“因为事实上我们当时就是败得很惨啊。”中国人对日本的耿耿于怀,刨去宣传影响之外,其实最核心的原因不在“日本人多残忍”而在于“胜利是蹭来的”,换句话说就是并没有获得一场属于自己的胜利来释放内心深处的挫败感。虽然英国的胜利也是跟着美国蹭的,但他们一来参与度高,和德军打得有来有往。二来他们把盟军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在对德胜利中释放了绝大部分挫败感。除此之外,德国与英法等国家在二战结束后作为北约及欧盟的构成国合作了近70年,在很多地方都已经一体化了,民间的隔阂自然小。中国和日本二战后就那么不到20年的蜜月期,没法比。
来源:知乎
❹ 二战期间,英国产生了什么精神
6月22日,贝当政府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
在法国被击败之后,英国凭借岛屿多的有利地势,从失败的痛苦和致命的威胁中产生出一种不亚于德国的民族果敢精神。这种精神使普通老百姓都敢于蔑视不可一世的纳粹战争机器,决心同德国法西斯决一死战。
❺ 英国人怎么看待自己国家语言是世界通用的
老子殖民地多。英式管理成套流程和组织体系都得到普遍传播。但自二战至今。德国管理体系也得到很大程度认可。比如交通,医疗,度量衡等都是借用德国的。
❻ 二战时,为什么英国对中国的态度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完全不一样美国还真正地帮过中国,而英国
不是傲慢。而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力不从心的缘故、英国在远东有大量自己的利益。比如当时它还霸占着中国的香港,所以并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同时英国和日本的关系较好。也有很多利益和日本纠结。所以在抗战初期它并不愿真正的大力支持中国。甚至在日本的压力下对中国做过很多小动作。而1939年大战真正开始后虽然出于同盟阵营的缘故转变了立场。但此时又面临着被德国入侵的危险。在远东的舰队也要调回加强本土防御。所以又没有太多能力来支持中国了。
而美国则是要借支持和辅助中国来在亚洲找到一个战略盟友和支撑点、来实现它的亚太战略。挤压英法这些老牌殖民者的势力已取而代之、所以不但在大战开始后支持中国、在之前也是出过力的。
❼ 二战中的胜利者,却在竞选的时候失败,英国人是如何看待丘吉尔的
其实英国人一直都很喜欢丘吉尔的,毕竟是丘吉尔领导着英国赢得了二战的胜利。但是战后的情况,需要一位更实际的能带领他们获取财富的领导人。所以他们就选择了工党的艾德礼。
当时战后经济非常的落后。因为二战的原因,英国饱受摧残。不仅建筑物大量被毁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也在下降。所以这个时候人们迫切需要一位能够领导他们重新恢复经济的首相。
丘吉尔一党对此结果感到非常的失望,他们认为是英国百姓忘记了帝国的英雄。但是事实上,在BBC进行“谁是英国最伟大的人”投票时,丘吉尔还是成为了第1位。
所以英国人民并没有忘记他的功劳。也没有忘记他的成就。
❽ 分享下怎么看待二战结束后的英国
英国在经济上,拿人手短,需要美国援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虽然没有攻入英国本土,却对英国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大轰炸,特别是英国首都伦敦。德国法西斯空军对伦敦进行了总计76昼夜的轰炸,总计伤亡民众4.3万人,损毁建筑物超过10万幢,伦敦与重庆和柏林并称为二战遭受空袭最严重的城市。战后,英国经济接近崩溃,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挽救了英国经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英国32.97亿美元,占总援助额的四分之一。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是英国商品的第一大出口国。拿人手短,英国追随美国,也就不奇怪了。
❾ 英国在一战、二战中的作用,顺便写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战:直接作为欧洲平衡手参与了战局,怂恿法国对德奥宣战,派遣远征军计入法国战场作战!其海军分散在世界各处打击同盟国的海上运输。本土舰队更是之际压制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公海舰队,使德国海军始终处于战略压制状态。由于战列舰阿金库尔号的问题间接迫使土耳其倒向了同盟国,是英国外交政治的败笔。参与从1914年-1918年的全部战局,但是本身也伤亡惨重,“死了一代年轻人”!
二战:类似于一战,同样是为了遏制德意为首的轴心国,在39年初期,陆军和空军一直同法国一样处于静坐战中。到了德国开始全面入侵低地三国和挪威的时候,才有所动作。相较之下,皇家海军倒是行动迅速,在大西洋上到处搜捕德国的远洋袭击舰。40年,法国战败,英国困守英伦三岛。相较之西线的平静,地中海和大西洋倒是打得火热!蒙哥马利成功的逐出了隆美尔的非洲军,皇家海军又击沉了战列舰俾斯麦!而且还对处于水深火热的苏联进行军事援助(PQ船队),虽然只是杯水车薪。到了44年诺曼底登陆,英军的角色已经完全沦为了美军的配角,因为英国人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资上,都无法与美国人抗衡。44年市场花园行动失败,又一次打击了蒙哥马利的战略。45年战争结束,英国已经彻底沦为了美国的小弟。
❿ 二战中的英国社会是怎样的(急!)
简单地说,经济萧条,百废待兴。政治上从属于美国[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如此],在形成的两大阵营当中是资本主义的代表之一。
我们目前学到的只有这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