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培根:谈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需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作品赏析】
社会文明进步,历史奔流不息,是物质丰盛,还是精神充盈? 阅读了培根的《谈读书》,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即读书的意义何在? 古人云:“开卷有益。”那么读书之所以重要,必定有其对个人之精神、社会之进步、人类之增益有大贡献的地方。
陶冶性情,感悟生命。“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的目的在于陶冶性情,增添光彩,获得才干。观之古代先贤,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的读书精神,是一种不以功利为目的的纯粹境界。读书也许不能带来物质上的直接回报,但获得的是心灵的充盈和对人生的体察,熏陶的是健全心性和安身立命的治世情怀。正如白岩松所说:“读书可以体会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不同,在培根那里,读书与经验应相得益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还得靠观察进行体悟,获得书籍之外的对生命的种种认知。
享受阅读,启迪智慧。在培根笔下,读书不仅能引导人们探索学问,还能带给人们以阅读享受、智慧启迪。开卷有益的精神,正体现在阅读的“主动参与性”方面。人们只有发自内心去享受阅读的过程,才能真正做到思想与行动的融洽沟通,并且在这种沟通中真正获得感悟,启迪人生智慧。“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培根认为人的种种缺陷,可以通过阅读来弥补,强调读书能够给人以智慧的启蒙,能够真正完善自我,使智慧得以提升。
精读细品,方法各异。多读书,读好书对个人的精神塑造和人生价值观念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如何读书也是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读书的精读方法,也因人而异。如鲁迅先生读书是极为精深的,同时他又主张不要对自己的阅读范围作过狭的限制。又如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法,即“牛嚼”与“鲸吞”。凡此种种,均因自己独到的读书方法终成一家之言。此外,培根在《谈读书》中还主张读书需根据内容不同,采用“浅尝”“吞食”“咀嚼消化”的方法,不迷信作者,更不寻章摘句、以偏概全,而应推敲细思,敢于质疑。
培根的《谈读书》从读书的动机、方法、意义上都给予了读者很多独特的见解,这不仅是其本人的读书体会,也是值得后世读书人借鉴的精华之作。
‘贰’ 关于“读书”英国的培根是怎么定义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英国)培根
‘叁’ 培根《谈读书》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主要是三个方面:1.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2.阐述读书的方法。3.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肆’ 论读书 培根的中心思想
培根的《论读书》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相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的问题。
《培根论读书》对读书的意义、作用和方法都作了透彻的论述,今天,无论是读书治学还是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想,做到爱读书,会读书,这样才能读好书,才能学好知识。
(4)英国的培根怎么定义读书扩展阅读
在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方面培根有十分精辟的论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读史使人明智,读书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说:“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读书像是修剪移栽。一个没有目标没有重点盲目读书的人,最终只能成为书的奴隶。”
‘伍’ 培根是如何论读书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出处:英国弗兰西斯·培根《培根随笔》中的论读书。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5)英国的培根怎么定义读书扩展阅读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着.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从 《培根随笔集》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
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内容主要是一些议
‘陆’ 培根的论读书 全文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论读书》即《谈读书》,原文如下: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6)英国的培根怎么定义读书扩展阅读:
弗兰西斯·培根的《谈读书》为其所写的着作《随笔》中的一篇文章。《随笔》为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着作,初版于1597年,只包含10篇极短的摘记式文章;经过1612年和1625年两次增补扩充,才收入了短文58篇,然而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却有重要地位。
《谈读书》其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博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2、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作者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