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19世纪英国皇室的人怎么称呼

19世纪英国皇室的人怎么称呼

发布时间:2023-01-08 19:37:00

Ⅰ 英国皇室的称谓有哪些

1. 皇帝 :
2. 国王:
3. 大公:
4. 亲王:
5. 公爵;
6. 侯爵:
7. 伯爵,
8. 子爵,

Ⅱ 英国王室或教廷相关人员的称号

http://ke..com/view/173425.htm英国王室

http://ke..com/view/163051.htm 罗马教廷

罗马教廷
Curia Romana
为了修正公元325年主教大公会议以来所积累的10日的误差,教宗格雷果里下令:把这一年10 月4日以后,一下子将日期跳到15日以便使第二年的春分由3月11日回复到原来的3月21日。在这一页月历上,1—4表示儒略历日期;15-31表示格里历日期,这样,历史上就留下了10天空白!
罗马教廷是天主教会的中央行政机构,协助教宗处理整个教会的事务。教廷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但也采纳国际通用语言。
教廷协助教皇处理政教事务、管理普世天主教会的机构,梵蒂冈城国的政府。简称教廷。罗马教廷从古代罗马主教府发展而来,最初无固定机构。1588年教皇西克斯图五世设立教廷各部门,罗马教廷始告形成。其后教廷体制几经变化。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对罗马教廷体制实行了重大改革。罗马教廷的首脑为教皇,枢机团成员有选举或被选举为教皇的权利,分枢机主教、枢机神父、枢机执事三级,因皆穿红衣,在中国通称红衣主教。狭义上,人们称的教廷仅指天主教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各圣部、各法庭、教廷各秘书处,办事局和理事会以及一些常设委员会,均由教宗授权进行工作。教廷各圣部计有信理部、主教部、圣事礼仪部、神职部、修会及在俗团体部、万民福音传播部、列品部、天主教修院及大学教育部、东方教会部;教廷各法庭计有宗座特赦法庭、高级法庭、最高法庭等。罗马教廷在一些国家派有外交代表,分为大使和公使,另在一些国家派有教皇私人代表,在一些国际组织中派有代表或常驻观察员。罗马教廷出版官报《宗座官报》。
●教宗(教皇, Papa, Pope):
全称为:
罗马主教,基督之代表,众门徒之主之后继者,世界天主教首牧(教宗),西方之宗主教,意大利首席主教(主教长),罗马省大主教及都主教(总主教),梵蒂冈国元首及上帝之众仆人之仆人
Episcopus Romanus, Vicarius Christi, Successor principis apostolorum, Pontifex Maximus, Patriarcha Occidentis, Primatus Italiae, Archiepiscopus ac metropolitanus provinciae ecclesiasticae Romanae, Princeps sui iuris civitatis Vaticanae, Servus Servorum Dei
.
拉丁文的“教宗”papa源自希腊文的πάππας,原意为“父亲”,起初用于对任何司铎或主教亲昵的称呼。在四世纪或五世纪的时候,πάππας在西罗马帝国仍频繁地用于称呼主教,尽管它已经开始逐渐转变成现代的用途,即局限于称呼罗马主教,而在东罗马帝国,尤其是在希腊和俄罗斯,司铎仍然被成为πάππας。天主教会内一直沿用“教宗”的名称,教会外也有翻译为“教皇”、“众仆人的仆人”等。
教宗:按天主教内部的说法,是宗徒伯多禄SANCTI PETRI APOSTOLI(使徒彼得)的继承人。他是全世界罗马天主教徒的首领,代表耶稣基督管理教会,宣传福音。由枢机主教(红衣主教)团选举产生,终身制。
现任教宗本笃十六世(Bendictus XVI)是罗马天主教会第二百六十七任教宗。
教廷是天主教会的中央行政机构,协助教宗处理整个教会的事务。
根据保禄六世Paul XI(保罗六世)于1967年颁布的《治理教会》宪章规定,教廷中的职位五年一任,期满可连任。各部主席枢机(红衣)主教,年满75岁可退休,80岁必须退休。
教宗逝世时,各部门负责人自动辞职,等候新教宗重新委任。各部门负责人都由教宗授予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教宗保留最后决策权。
教廷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但也采纳国际通用语言,这主要是由于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原因。
●国务院:
以教廷国务卿为首,负责领导教廷各部门的工作,协助教皇管理全世界教会事务。
国务卿与“教会公共事务理事会”合作,处理外交事务。
国务卿下设两个小组,一组专门负责为教皇准备和撰写文件,另一组保管教皇的印章。
●教会公共事务理事会:
相当于外交部,负责与各国政府建立关系,以及管理教廷驻外使节等事项。
●枢机院:
由枢机主教(亦称红衣主教)组成,原定70名,1976年扩大为137名。1994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John-Paul II(约翰-保罗二世)又任命了30名枢机主教,现在共有167名成员。在各大洲均有代表。枢机院设有院长、副院长、总务和秘书各一名,加上教廷和地方教会中资深的神职人员若干名。由教宗直接领导,协助教会的行政工作,或做教宗的代表和使节,处理教会事务。
●三个法院:
○最高法院?负责监督所有教会的法院,以维护公正的审判。各地教会法院每年向最高法院汇报一次。案件中的有关人士认为法院的判决不当时,可向最高法院上诉。最高法院有权责令教区法庭重新审理,或由最高法院直接审理。如果对教会的行政制度有意见,也可向最高法院上诉。
教廷的最高法院也是梵蒂冈国的最高法院。
○圣轮法院 同最高法院一样,也是一个上诉法院。它负责审理对违反教会法规的行政处罚所进行的上诉,也处理各圣部之间的争端。教徒认为教区法庭的判决不公正时,也可向圣轮法院提出上诉。但该法院通常所处理的都是婚姻纠纷的案件。
教区法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向圣轮法院咨询。
○圣赦院 不是一个公开的法庭。主要处理与良心有关的问题,如给予申请人宽免、恩准等。
●两个会议:
大公会议和世界主教代表会议均由教皇直接领导和主持。前者公元初即已形成,迄今召开了21次;后者1965年成立,每三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并可召开临时特别会议,主要讨论有关天主教的信仰问题。
●九个圣部:
○信仰理论部(信理部)?其前身为着名的宗教裁判所,1967年保罗六世将之改为此名。负责维护信仰与教义,查禁和制裁任何违反信仰原则及教义教规的言论和刊物。
○主教部 负责各地教区的设立。接受并研究各教区的报告。监督各地的主教会议,同时负责监督“拉丁美洲委员会”和“移民与观光委员会”。
○东方教会部 负责处理有关东方教会内的人事和纪律问题,并与“基督徒合一秘书处”和“非基督徒秘书处”一起,谋求改进同东方教会和其它宗教,特别是伊斯兰教的关系。
○圣事礼仪部 负责推行有关圣事的规定,处理东西方教会的礼仪。
○神职人员部(圣职部) 研究和处理各教区的神职人员的培训和生活等问题。
○修会与世俗修院部?这是两个部门,前者负责处理修会团体的成立或解散,监督修会团体的会规、纪律等;后者负责监督不入修会的在俗神职人员团体的规章制度。
○万民福音传播部?原名传信部。专门负责培养和派遣传教士。布置和开展世界各地教会的传教工作,从经济和精神上给予支持。
○册封圣人部 主管册封圣人的过程和手续,以及保管圣人的遗骸、遗物等。
○公教教育部 监督天主教大学和修道院的组织,包括行政、方针、规章等。
●三个秘书处:
○基督徒合一秘书处 1960年成立,负责协调各基督教会之间的关系,推动基督教各派别的统一。
○非基督徒秘书处 开展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间的联系与对话。
○无信仰者秘书处 研究无神论的背景和思想,寻找共同点,与无信仰者进行对话。
●办事处:
○教廷经济会计处。
○教廷遗产管理处。
○教廷宫廷管理处 负责管理教廷的物业。
○教廷秘书处 负责安排教皇接见访客和出外访问事宜。
○中央统计处 负责收集整理有关教会及神职人员工作的资料。
○教廷慈善事业管理处。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档案管理处。
○人事管理处 负责梵蒂冈内的办事处和其他机构的人事问题。
●委员会:
众多的委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或需要,不时有所变更。既有加强充实的,也有变成联络或资料中心的。它们按照各自的性质,隶属于相应的上级机构。

Ⅲ 19世纪英国贵族仆人怎么称呼

绅士,仆人。
绅士在19世纪是英国贵族阶级的称呼,仆人的称呼没有变化,还是叫仆人。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段的英国贵族家庭中,男管家(butler)是家中仆人的最高职位。

Ⅳ 19世纪英国爵位

在英国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英国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英国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却是在 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
欧洲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
几乎每年除夕,英国皇室都公布一份名单,颁布本年荣获英王或女王封勋授爵或颁赠奖章的人员。英国封爵起源于14世纪中叶。始创于1350年的“嘉德勋衔”至今仍是英国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高的勋位。
英国勋衔可以分三大类:一是皇族勋位(royal orders),赐封予皇族或最高级的贵族(安妮公主之类);二是贵族勋位(noble or family orders),赐予一般贵族(该隐那一级的世袭贵族),三是功绩勋位(orders of merit),赐予有重大贡献的人士(英国宰相,撒切尔女男爵)。
皇族与贵族的勋衔(peerages)共分五大级,其名称与它们的相对女性称谓如下:公爵Duke(Duchess)、侯爵Marquis(Marchioness)、伯爵Earl(Countess)、子爵Viscount(Viscountess)、男爵Baron(Baroness)。但男爵之下还有从男爵(Baronet),是世袭爵位中最低级者。
一般只有皇室的至亲(如英王之兄弟、英王之丈夫等)才可获公爵勋衔。公爵在世时,其长子尊为侯爵,以次类推,平民是与此等爵位无缘的。
凡被皇室认为对该国有重大贡献者皆有被册封功绩勋位的可能,该勋位目前有十种。它们是:
Kin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Gaeter(K.G)
嘉德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Thistle(K.T)
花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ath(C.B)
巴斯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Merit(O.M)
功勋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S.I)
印度之星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St.Migheal and St.George(M.C)
圣迷迦勒及圣乔治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India Empire(I.E)
印度帝国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Royal Victorian Order(V.O)
维多利亚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British Empire(B.E)
大英帝国勋位

Knight Commander of the Honour(C.H)
荣誉友伴勋位爵位

受封人正式称呼一般把Sir置于姓名之前,将代表勋位的大写字母列于名后,如John Smith在获得“嘉德”勋位后,便被称为Sir John Smith,K.G.,简称是Sir Jhon,而不用Sir Smith。有时候,获封爵者没有指定被封哪一种爵位,只称做Knight Bachelor。尊称时,只在姓名后写上K.t(代表Knight)。爵位也有分等级,最高级(第一级)称为Knight Commander,第二级称为Officer,最低级(第三级)称为Companion。
最后注意虽然“爵士”和“武士”都称为Knight,但他们的所指相差很大。
伯爵

简介
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诺曼大公威廉侵入英国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德·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1307年计有9名。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服装
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男爵

简介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乍得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德·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服装
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公爵

简介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着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chy;大公国,Arch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着。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着,也难获此殊荣。
服装
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侯爵简介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服装
在重大场合,侯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子爵

简介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服装
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英国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编辑本段正说英国“贵族”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英国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史实却非如此简单。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另外,在英国“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英国贵族集团的特点

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兰西等国贵族相比较,英国贵族集团的特点之一,是人数较少。长期以来,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是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某要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着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为社会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拥有贵族身份和家产者以及其长系继承人总能轻易得到爱慕者和求婚者。例如兰开斯特王朝的兴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拥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亲布里奇从娘家带来。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孙女,她除拥有兰开斯特公国外,还拥有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
英国5级贵族的定型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
14世纪初,在5级贵族之上的王室贵族中,还出现了一个颇为独特的、专为王储所占有的称号——“威尔士亲王”。该称呼最早为一度统一过全国的威尔士王子利维伦制造出的名号。128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与舰队攻打威尔士,利维伦死于非命。两年后,威尔士合并于英格兰,爱德华在1301年把威尔士亲王之头衔加给不列颠王位的继承者。
在政局动荡、战事连绵的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封建君主为了使各级贵族在骑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业、效忠国王,除了利用贵族爵位科赐臣下之外,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划分为不同等级名分的勋章勋位,奖赏他们的战功政绩。
嘉德勋位

在英格兰,最着名的勋位是创立于14世纪中叶的嘉德勋位(the Order of Garter)。据传,爱德华三世设立这个勋位是为了纪念一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庆祝攻陷加莱城的舞会上,姿态秀美的索尔兹伯里女伯爵落下一只蓝色袜带,被爱德华三世捡起,缠在自己的腿上,旁观者见了哄堂大笑,爱德华斥责他们说:“凡是认为这是坏事的人可耻”。以后这句话成为国王在1348年建立袜带骑士团和颁发勋位的格言,它同蓝色袜带和圣乔治十字架图形一起出现在勋章上,激励武士们在战争——当时主要是百年战争——中蔑视死亡,奋勇厮杀。爱德华本人也是袜带骑士团的成员。他与宠爱的武士围绕圆桌议事,共同进餐,多次主持武士们的比武演技,使已经衰落的骑士精神有所振作。并使嘉德勋位成为以后英国最诱人的贵族勋章。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这些官衔在加洛林时代吞并采邑的过程中也被当成了采邑而继承下来,才慢慢变成爵号的(就像莱茵—巴拉定选侯自己是行宫伯爵但还是皇帝的骥厩总管。勃兰登堡侯爵还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样,他们的官衔也成了采邑只是拥有的人太少而没能成为爵号而已)。所以很多拥有领地但没有官衔的贵族,就以领地为头衔。中间加中缀词。翻译过来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门包括日后君临半个欧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这些没封号的家族里的。

Ⅳ 我想知道英国皇室家族女成员的称谓

女王陛下
爱丁堡公爵殿下(王夫)
王储(威尔士亲王)和康沃尔公爵夫人(女王长子及妻子)
威廉王子殿下(王储长子)
哈里王子殿下(王储次子)
约克公爵殿下(女王次子)
比阿特丽斯公主殿下(约克公爵长女)
尤金妮公主殿下(约克公爵次女)
埃塞克斯伯爵夫妇殿下(女王幼子及妻子)
路易丝温莎小姐(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女)
长公主殿下(女王之女)
格罗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的迈克王子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亚历山德拉公主,尊敬的Ogilvy夫人(女王堂妹)
Recently deceased members of the family are:
最近逝世的王室成员:
格罗斯特公爵夫人爱丽斯王妃殿下(女王的婶婶)
伊丽莎白太后陛下(女王母亲)
玛格丽特公主殿下,斯诺顿伯爵夫人(女王之妹)
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王储前妻)
List of extended members
外围王室成员名单:
皮特·菲利普斯,扎拉·菲利普斯(长公主子女)
林利子爵(玛格丽特公主之子),子爵夫人,子爵之子女
莎拉·夏托夫人(玛格丽特公主之女),其夫,其子女
阿尔斯特伯爵夫妇(格罗斯特公爵之儿子儿媳)
达维娜·温莎小姐,罗丝·温莎小姐(格罗斯特公爵之女)
圣安德鲁伯爵夫妇(肯特公爵儿子儿媳)及其子女
海伦·泰勒夫人(肯特公爵之女),其夫,其子女
詹姆斯·奥吉维夫妇(亚历山德拉公主的儿子儿媳)及其子女(亚历山大·查尔斯和弗罗拉·亚历山德拉)
尼古拉斯·温莎勋爵(肯特公爵幼子)
玛丽娜·莫瓦特夫人(亚历山德拉公主之女)及其子女(与前夫所生的克里斯蒂安·亚历山大和泽诺斯卡·梅依)
海伍德伯爵(乔治五世女儿,长公主玛丽之子),他的第二个妻子,及其子女
杰拉尔德·兰利 (海伍德伯爵之弟)之遗孀及其子女
法夫公爵(爱德华七世之曾孙)及其子女
萨尔托恩(Saltoun)夫人(维多利亚女王第三子,亚瑟王子(Prince Arthur, Connaught)康诺特公爵之孙Alexander Ramsay of Mar遗孀及其子女
缅甸的蒙巴顿女伯爵(第一任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斯·蒙巴顿的长女,爱丁堡公爵的表妹),其丈夫及子女
汉诺威王子夫妇(乔治三世的曾曾曾曾孙)。虽然他们和现在英国王室关系很远,但他们是乔治五世以前,汉诺威王室仅有的嫡系传人。他们宣称自己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子王妃,但这一称号并未得到英国王室承认。
这些人并无王室头衔,也不帮女王执行王室公务,也不从王室内库中支取薪资。但女王会邀请他们参加非官方的仪式,也会参加一些官方的仪式,如女王生日时的阅兵礼,女王的金禧纪念,王室成员的葬礼等。
在世的王室成员前配偶列表:
约克公爵夫人莎拉(约克公爵前妻)
马克·菲利普斯(安妮公主前夫)
斯诺顿伯爵(玛格丽特公主前夫

Ⅵ 欧洲皇室贵族的称呼都有哪些

爵位是欧洲封建君主国内分封贵族的等级制度。它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在近代的一些国家中仍然继续沿用。一般以占有土地的多少来确定分封爵衔之高低,主要可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五等。

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这个爵名的由来有三:一是欧洲氏族社会解体时期,日耳曼部落的军事首长;二是古代罗马部落的军事首长;三是古罗马时代的边省将领,后指地方军政长官,其拉丁文原意为"统帅"。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王权的日益强化,公爵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在英国,公爵最初是由十四世纪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分封的,被封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员。十五世纪后才打破这惯例,少数非王室人员也被封为公爵。

侯爵: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查理大帝在位时它是指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相当于藩侯,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变成了独立的大封建领主。封建王权加强后,侯爵成为公爵与伯爵之间的爵衔,其地位与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纪后,才确认侯爵的地位在伯上之上。

伯爵:在罗马帝国时,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有时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强化后,伯爵可割据一方,成为世袭的大封建领主。后来,其地位渐次低落,介于侯爵与子爵之间,为贵族的第三等级。在英国,伯爵之衔历史最久,在一二三七年黑王子爱德华被封为公爵之前,它是英国最高的爵位。这一爵名,来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丹麦。

子爵:子爵原系法兰克王国的国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国王查理曼于八世纪时封的,后来传到欧洲其他大陆国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纪才传入英国,博蒙德·约翰于一四四○年第一个被封为英国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男爵:男爵是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级。在十一至十二世纪时,它是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在英语中,男爵(Baron)一词,是诺曼人在征服欧洲大陆时引进来的,本义为"只不过是普通的人",后来演变为"强有力的人"。当时,英国的那些直接从国王那儿得到土地的大佃主,概可称为男爵,但这并非由国王分封。到了一三八七年理查二世约翰·比彻姆为男爵后,男爵才成为英国贵族的正式爵位。

在上述的这五个贵族爵位中,又根据其能否传给后代,分为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两类。世袭贵族死后可由长子继承,终身贵族仅限本人活着时担任,死后其子不能承袭。

英国的封号授予分成七级,分为贵族(peerage)与平民两大部分。而除了英国王室以外,贵族分为五等;因为中国周朝的诸侯亦分为五等,所以中文就直接对应翻译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与男爵;另外还有两种封号:准男爵(Baronet)与骑士(Knight),他们属于平民,而非贵族;

Ⅶ 在英国公爵世袭吗用殿下还是阁下称呼

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某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着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为社会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拥有贵族身份和家产者以及其长系继承人总能轻易得到爱慕者和求婚者。一般称呼公爵为殿下。

希望能够帮到您!

Ⅷ 英国人如何称呼自己的国王

国王加冕全称:大不列颠以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它领地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的捍卫者伊利莎白二世。

Ⅸ 英国皇家的称谓

皇帝:本国的最高统治者。

王储:皇帝的继承人。

王子:皇帝的儿子。

大公爵;地位次于皇帝(相当于总理) 。

亲王:与皇室有直接附属关系的。

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

侯爵: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

伯爵: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

子爵: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

男爵: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

勋爵:贵族的最低一级。

准男爵:Baronet属于平民,而非贵族。

骑士:Knight属于平民,而非贵族

阅读全文

与19世纪英国皇室的人怎么称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军团叫什么 浏览:10
怎么看待伊朗袭击伊朗 浏览:423
崇左和越南哪里交界 浏览:438
伊朗人平时吃什么 浏览:580
意大利在什么时候帮助过中国 浏览:25
英语单词印度怎么写 浏览:673
尼泊尔与印度哪个更穷 浏览:996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数是多少 浏览:998
琼海市里哪里有越南鞋批发 浏览:783
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朗的将军 浏览:943
印尼黄檀家具怎么样 浏览:285
印尼什么节日会放炮 浏览:942
在越南怎么可以玩微信 浏览:461
越南国土如何管理 浏览:462
为什么中国没有雇佣兵 浏览:739
印度青年药房怎么买药 浏览:633
如何自己去越南打工 浏览:53
中国第二个经济体在哪个省 浏览:677
伊朗为什么造不了战斗机 浏览:830
意大利有哪些运动项目 浏览: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