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国的皇室是怎么回事
英国皇室起源及国王列表
起源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
金雀花王朝
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到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时代,因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揭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并屡败数倍于己的法国骑士军团。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理查二世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废黜,金雀花王朝被兰开斯特王朝取代。实际上亨利四世也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是受封为兰开斯特公爵的王子冈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废后问题,同罗马教皇决裂,在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英格兰国王从此成为“国教的领袖”,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使英格兰顺利度过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没有后嗣,都铎王朝结束,她的表侄孙(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国王统治,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断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手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温莎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⑵ 为什么历史上一些欧洲国家称为皇家(Royal)
1、罗马皇帝(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为一描述从罗马共和国时期以后的帝国时期,即罗马帝国的国家元首和行政首长的职位头衔。当时是使用“西泽·奥古斯都”这个称谓,因为这个名称曾为罗马帝国第一代皇帝屋大维使用过,表示圣上、至尊、神圣等的意思;屋大维死后,马上被列入神的行列并被神格化。其借名西泽和他的称号奥古斯都也成了未来400多年罗马统治者的永久性称号。
2、西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其中西罗马帝国还有凯撒(副皇帝)的称号,这一历史时期为286年—324年,具体制度为奥古斯都(皇帝)和凯撒(副皇帝)共同存在,奥古斯都死后凯撒继承皇位其东西部各有两帝同时存在,所以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四帝共治
3、东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的延续,它存在千年之久,395年—1453年,93任皇帝,其皇帝的正式称号也是奥古斯都。
以上三国的皇帝并不是其正式称号只能算是中文翻译为皇帝,其正式称号为奥古斯都也就是Royal State
后来先后出现神圣罗马帝国(962年—1806年)、查理曼帝国(法兰克王国约486年—843年,800年查理称帝,建立帝国,843年帝国分裂)等称号应该都是奥古斯都,而法兰西帝国、德意志帝国等近代帝国君主的正式称号就是皇帝了。
皇家就是皇室家族、国家是帝国才能有皇家,此外欧洲最多的是王室,比如着名的英国王室至今仍具有极大影响力。
⑶ 英国是王国,家族为什么称皇家
翻译问题吧,royal
咱们翻译成
皇室的,王室的,没有做严格区分
⑷ 英国为什么还有王室他们是什么制度欧洲还有哪些国家有王室王室拥有哪些权利呢
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产阶级的力量没有强大到彻底推翻封建统治的程度,只有与旧势力妥协。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期间发生了王朝复辟,1688年资产阶级联合地主阶级发动光荣革命,驱逐查理二世,迎接荷兰的玛丽和威廉为国王,次年(1689年),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进行约束。此后议会的权力越来越大,而王室基本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所以王室得以保留。
英国的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度。
欧洲的王室除了英国外还有: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
英国王室的权利有:国王或者女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
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国王只是礼仪性的!内阁的首长叫首相。
(4)英国为什么叫皇室扩展阅读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王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
虽然英王的确拥有实质性权力例如解散议会、宣战、警告权等(与日本天皇没有实质性权力的区别)。但英国国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统治者和三军总司令,他的权力早已在1689年《权利法案》让予政府的实际领导人首相和议会(现时都是通过民选产生)。
首相可就重大事项与国王磋商,国王可以行使建议权、警告权,但决定权由议会和首相做出,不过最终也要在国王的同意权下认可生效。
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的,即王位应先由现任君主的长子继承,然后才依次序轮到其他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但是根据法律,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Act of Settlement)规定,王位应该传给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
而且继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一些人认为该规定与英国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视的条款有冲突。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开场合都大多宣称自己是圣公会成员。
此外该法案还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上,与会英联邦各国首脑同意更改1701年《王位继承法》,王室成员无论男女都将能拥有同等继承权,
不过这只会对查尔斯王子的后代产生影响,并不改变已有的王位继承顺序。同时,英国君主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的禁令也被废除,但君主本人还必须是新教徒。
⑸ 包括英国,为什么翻译是国王、女王、王子,却又成皇室 皇家,那咋不翻译成皇帝 女皇 皇子,为什么这样
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理念不同,比如应该只有女王或者国王,王子,没有皇帝或者皇子的概念,所以翻译时会根据本国文化理念翻译。
⑹ 英国王室和皇室有什么关系王室是什么皇室是什么
英国王室和皇室是没有区别的,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发挥作用,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国王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由世袭产生。首相是英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通过民选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成员虽然没有严格的法律或者正式的定义,并且不同的名单会有不同的成员,不过拥有国王/女王陛下(HM)或者王子/公主殿下头衔(HRH)的一般都被视为王室成员
女王陛下
爱丁堡公爵殿下(菲利普亲王)(王夫)
王储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 女王长子)
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王妃)
剑桥公爵夫妇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威尔士亲王长子及妻子)
哈里王子殿下(王储次子)
约克公爵殿下(女王次子)
比阿特丽斯公主殿下(约克公爵长女)
尤金妮公主殿下(约克公爵次女)
埃塞克斯伯爵夫妇殿下(女王幼子及妻子)
路易丝温莎小姐(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女)
瑟林子爵(埃塞克斯伯爵夫妇之子)
长公主殿下(女王之女)
格罗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公爵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的迈克王子夫妇(女王堂弟及妻子)
亚历山德拉公主,尊敬的Ogilvy夫人(女王堂妹)
⑺ 英国为什么老是自称皇家,还老是炫富
在现代汉语中,“皇家”已经成为了英语“royal”一词的标准翻译,但中文里所说的“皇家”,其含义与royal实在大相径庭。在中国,皇权专制传统异常强大,“皇家”意味着君主的绝对权力,象征着“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罗网。
在历史上,有些组织“皇家化”是因为受到了国王的资助,如1539年英王亨利八世解散天主教会后,多家原属教会的学校失去财源,只得由英王逐一特批经费,于是就纷纷变成了“皇家学校”;有些是跟国王关系近,如1660年成立的某研究团体,因其创始人之一罗伯特·莫雷是查理二世的朝臣,结果团体得以更名为“伦敦皇家学会”;有些冠名则是为了表彰功绩,如“第42或皇家高地步兵团”,就是因为在1758年7月对法军的战事中立下了战功。
⑻ “英国皇室”、“英国王室”哪种说法是正确的“王室”、“皇室”区别在哪要求答案论证严谨。
伊丽纱白一世离现代太远就不仔细介绍了。总的来说她是十四世纪中后期执政的女皇同时也是都泽王朝最着名的女皇。是玛利一世(有名的残忍,有中鸡尾酒因此得名)的后代。
现代的皇室叫“温纱王朝”。
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爱德华七世次子。约克公爵。长兄阿尔伯特去世后被宣布为王位继承人。在位期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爱尔兰独立。在一战中因为德国是其敌国,所以将王室的姓氏改为温莎)
2爱德华八世(1894-1972)(联合王国国王1936)(同曾经两次离婚的辛普森夫人的关系被披露后,于1936年12月退位,法国定居)
3乔治六世(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乔治五世次子。约克公爵。他是最后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后一位爱尔兰国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领国王(1947-1949))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在位1952年2月6日-)(1947年和希腊王子菲利普·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松德堡-格吕克斯堡亲王结婚。菲利普王子在归化英国国籍的时候选取母系姓氏蒙巴顿(德国巴登堡家族)为姓。现有三子一女:长子威尔士亲王查尔斯,长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约克公爵安德鲁,三子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
“皇”和“王”的区别只在汉语里才有,“皇”要比“王”高一级,在“皇”出现之前(秦始皇,三皇五帝的皇和后来的还不一样),一直用“王”的。后来只有天子称“皇”,诸侯和外夷一律称“王”。
至于英国,英语里就没有什么“皇”,“王”之分的,那只是个翻译的问题而已,翻译者不一定很清楚“皇”“王”的差异,所以混翻的意思都一样、都对!在清朝的干隆年间时候译为“英王”,原因已经说过,外夷逊我一等,不能用皇。
⑼ 英国的王室是怎么回事怎么在英国地位那么高,比总统还牛吗
英国王室过去是全世界包括英国殖民地在内的全英国的最高统治者,享有一切至高无上的权力,就如同中国的皇帝一样是九五之尊,是不可随意侵犯的人上人。此时的英国是全世界的第一强国,是实行君主制的国家。
现在在英国,国王或女王并无实质性的权力,是英国的象征罢了,虽说英国首相的任免是要到国王或女王那去报道的,但那只是走个过场,真正能做决定的是英国的议院。英国掌权的是首相,那里是君主立宪制(和日本一样),所以没有总统。
(9)英国为什么叫皇室扩展阅读:
英国王室的着名人物
1、安妮女王
安妮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是罗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国在文学和艺术装潢方面达到了繁荣时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坚实而闪光的印记。但她个人生活却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
2、乔治一世
乔治一世的即位为英国王室注入了德国血统。这位新君主只能说一点儿英语,只把一部分时间放在他的王国上。尽管这是一个愚钝的、不讨人喜欢的外国人,尽管詹姆斯二世的儿子和孙子一直都在觊觎王位,但是法律将王冠牢牢地戴在了乔治一世的头上,直至1727年。
3、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着英国汉诺威王朝结束了,由她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维多利亚女王的出现并没有切断英国王室与德国的联系。
事实上恰恰相反,她的母亲、家庭老师以及作为监护人的舅父莱奥波德都是德国人,都来自德国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认为她是那个家族的成员之一。
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维多利亚和表弟、来自德国柯堡家族的王子阿尔伯特结了婚。她与丈夫感情深厚,并因此大举支持近亲结婚,导致后来王室血友病的发生。
4、乔治六世
乔治六世被家人称作“伯蒂”(Bertie),在登基前则被公众称为“艾伯特王子”。他是乔治五世(原为约克公爵)和玛丽王后(原为玛丽公爵夫人)的第二个儿子。1920年他成为约克公爵、因弗内斯伯爵和基拉尼男爵。
5、戴安娜王妃
关于王室对于戴安娜王妃的看法,可以参见电影《女王》主演:海伦·米伦,在大量真实影像和高超演技,表现了女王的内心世界,本片对于了解英国王室有较大帮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