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29年经济危机英国是如何应对的
英国在面对二战前的经济危机时情况相对德国日本缓和一些。原因有二,一是此前英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状态,剩余资本主要投放到国外;二是英国在危机后加强了贸易保护,使英国工业的相对市场份额有所扩大。从1929年的最高点到1932年的最低点,英国工业生产仅下降了32%,远低于美国。但主要工业部门也受严重冲击,钢产量下降46%,生铁产量下降53%,纺织品生产下降三分之二,煤产量下降五分之一。在1932年英国对农业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前,英国农业受危机影响严重。对外贸易也大幅下降,出口值从1929年到1931年第3季度降低了30%,对外贸易的逆差从1930年的3.9亿英镑增加到1931年的4.1亿英镑,与此同时,投资利润回流却从4.1亿英镑减至3亿英镑,英国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危机促使英国最终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也促使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大幅度贬值。前者保护了英国的国内市场,后者增强了英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两者的合力使英国成为大萧条的相对受益者。
Ⅱ 1929年英国面对经济危机继续走资产阶级民主道路而不是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是什么
以英国为例:
1.英国由于有广大的殖民地,所以本身市场空间比较大,可以利用殖民地来转嫁经济危机。
2.英国因为殖民地广大的缘故,国内民族成分比较复杂,经过长年的融合,这个民族的宽容性比较强,法西斯主义对于民族仇恨的宣扬在这个国家变得很弱。
3.由于英国的贵族基本比较积极地参与经济活动,实际上当时英国的大部分大资本家属于贵族成员,这就导致相对于德国意大利等过而言,拥有资本但是缺乏地位的大资本家集群不存在。(这也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是不完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4.英国王室的形象和在国民中的影响力比较正面和强大,对形势的控制力较强。通过政变颠覆英国是件比较难的事情。
5.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英国是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国内并不像德国意大利一样出现对一战战后条约那种强烈的怨恨情绪,所以法西斯十分难煽动起来。
至于美国,跟英国同样是一战的胜利者,同时罗斯福新政比较好的解决了经济危机的问题,所以法西斯主义虽然也小流行,但是始终不成气候。
法国差不多同理。
Ⅲ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英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为克服危机,英国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危机期间,56个国家先后宣布货币贬值,世界贸易萎缩,总额减少2/3。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与1929年相比,
英国下降20%,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933年失业人口英国400万。措施: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令英镑贬值30%
Ⅳ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英法如何应对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在20年代相对疲软的经济表明其没有遭遇产能过剩这一问题。英国银行和证券交易所没有遭到如住宅建设所遭受的重创,虽然传统工业如煤炭、纺织品、造船业的失业率很高,但新兴工业经济相对繁荣。英国废除了自由贸易政策,并于1931年实行贸易保护关税。随着收入减少,正统金融对策呼吁政府削减开支,因此,救济金被削减。尽管遭受了失业之苦,但在英国,极端主义政治理念只获得了相对较少的支持。
法国直到1932年才明显感觉到大萧条的影响,且最终成为受害最大的国家之一。一直到1936年,由于政治分歧而分裂的法国政府仍死死坚持正统的经济政策,并没有试图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帮助经济复苏。1936年,莱昂·布鲁姆领导中间偏左联盟和人民阵线完成了上调工资的新政风格计划,工会认可的集体谈判,制定了一周四十小时的工作时间和带薪假期,公共支出上涨,法郎贬值等使法国产品在全球市场更有竞争力的一系列举措。然而布鲁姆的新政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这个政治和社会都已分裂的国家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都没能从大萧条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Ⅳ 英国美国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危机得举措
有两种做法
一种就是沿用古典经济学派的路子,减税、降低利率,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发挥本能进行竞争,优胜劣汰,时间比较长一些,但企业会逐步恢复,重振市场
缺点是时间长,痛苦大;优点是不会诱发大规模通货膨胀
典型代表就是二战前,处于世界经济危机中的英、法
第二种做法就是运用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强调政府的调控
典型代表就是当时的美国,罗斯福的新政
说白了就是政府出面,开动印钞机印票子,票子投向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建设都是需要大量人力和机械的,相关厂商正好开门做生意。连带下游的钢铁、机械行业也起来了,用工需求大增,经济好转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西方国家可用的手法就是通过货币贬值,进行通货膨胀的输出
Ⅵ 英国史上所有的经济危机包括现在的
1、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8—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 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2、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 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3、经济危机 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4、经济危机 1847年—1850年
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
繁荣期 1851年—1854年 1855年—1856年
5、经济危机 1857年—1858年
1857年12 月英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货却增加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都大规模停工、减产,物价急剧回落。美国的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
6、经济危机 1867年—1868年
事实上,早在1864年,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40%,造船业也在1864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并开始收缩。英印贸易逆差在1864年高达3200万英镑,黄金外流严重,1867年春,英国棉花纺织工业生产缩减20%-25%,丝织品输出减少23%。
毛纺织业出口1868年比1866年下降30%。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的重工业。1867年铁路建设比 1866年下降30%。1866年中,苏格兰地区137座炼铁炉大半停止生产。造船业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达40%。
Ⅶ 面对经济危机,英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多项措施刺激经济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2008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一项200亿英镑经济刺激计划,买入多家银行股份,为银行提供担保以缓解信贷紧缩。去年10月至今年3月5日期间,英格兰银行连续6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从5.0%降至0.5%,创英国央行自1694年创立以来新低。随后,又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年4月宣布将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向市场注资750亿英镑。5月7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再向市场注入500亿英镑资金,使其“定量宽松” 货币政策规模扩大到1250亿英镑。
在今年4月22日公布的2009至2010年度财政预算案中,英国政府提出通过削减公共开支和提高税收来恢复财政收支平衡,使得2009年英国政府公共部门借款为1750亿英镑,占GDP的12.4%,这份财政预算案为今后几年英国财政政策定下了基调。该预算案还预测2009年英国经济可能出现 3.5%的负增长,而明年将有1.25%的增长。
尽管英国经济仍处于衰退阶段,但也出现一些积极迹象:金融市场利好消息不断,英国股市FTSE-100指数持续走高,整体市值有所增加;英镑对美元汇率涨至5个月来新高;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就业指数都有上升迹象;英国房地产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上升,创200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据英国零售业协会的数据,自今年2月开始英国零售业销售额大幅回升;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的预测认为,虽然英国经济在2009年将萎缩4.3%,但在2010年则增长 0.9%。
整体复苏尚需时日虽然目前英国经济出现一些积极迹象,但是否表明英国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开始奏效,经济已经走出谷底并开始复苏?英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伊恩?斯图尔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年前我们谈论经济危机时主要是担心整个金融体系会不会崩溃的问题,现在则是关注经济何时复苏,这就表明经济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英国经济经过连续4个季度的衰退后,GDP的增长方面现在应已到达谷底。目前经济发展呈现一些好的迹象,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趋向稳定和借贷方面相对改善,我们公司的调查显示,在过去3个月内,英国融资市场开始好转,更多银行愿意向企业提供贷款,这对英国经济复苏非常有利。”
伊恩认为,从全球过去120年间发生过的经济危机看,每次经济危机通常都会有持续2年至3年的经济下滑并损失5%至10%的GDP增长。而此次的经济危机,虽然目前看GDP增长已进入谷底,但经济真正复苏还需要一段时间,且复苏道路上存在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为:由金融危机为主因引发的经济危机绝大多数时候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大的衰退;大多数国家经济基础变弱会使衰退更加严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三分之二的金融损失还没全部反映出来;偿还债务和重建储蓄需要一定时间;不要对债券市场过分乐观;经济衰退停止并不等于经济开始复苏。伊恩估计,英国经济可能会在今年年底走出谷底并从明年开始有所增长,但经济复苏的步伐不会太快且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英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业务部合伙人金凌云(Lawrence Jin)也认为,英国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对英国经济复苏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主要是对解决信贷紧缩问题产生积极影响,使借贷紧张情形开始缓解,这对英国经济复苏会有很大帮助,但他也称经济整体复苏尚需时日。
Ⅷ 英国国力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这期间发了哪些事情
英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一个有着特殊影响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一殖民帝国,英国称霸长达一个多世纪,鼎盛时期的英国占据了世界陆地面积和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着世界贸易的22%,垄断着世界的金融和海上航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老大。英国如此强盛,势力如此庞大,但在二战结束后出现断崖式衰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在全球势力急剧收缩,从世界霸主变成了二流国家,逐渐沦为美国的小跟班。那么为何二战后英国衰落的如此快?
第三,二战后,世界独立浪潮兴起,世界殖民体系崩溃。英国人已经无法维持其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势力,英国也没有必要再捍卫自己全球第一的位置,他们把社会发展和资源整合放在了第一位。现在的英国福利制度不是全球最高的,但却是最好的最完善的,这和二战后英国的政策转向有关。二战后英国人一脚踢开了主战的丘吉尔,丘吉尔连会都没开完就被赶下了台,这是一种政治和思想极其成熟的表现,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表现。英国人虽然放弃了世界霸主地位,但换来了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否则那些慧眼如炬的商业巨子为何要卖了资产都往英国跑?尽管英国的霸主地位不在,但英国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国的文化和英国的制度以及英国人的很多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英语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国际语言,英国人仍然领导着英联邦。
Ⅸ 二战后英美俄走什么道路
英国: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有利的位置,贸易发达,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制呢业(羊毛加工业:英当时民族工业),羊毛需求量大增,出现圈地运动(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中的扩展过程,变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市场等),产生了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都铎王朝时期推行重商主义,对外争夺海上霸权。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1640年—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新议会的召开: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要求),内战,建立共和国,护国主制,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说明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是曲折的,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标志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89年议会颁布《权议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终是在工业革命后)。
18中期打败法国,夺取法国许多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海上霸权地位(第一军事强国,市场最广)。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工业革命完成(标志是机器制造业),19世纪中期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第一经济大国),伦敦为世界金融中心。是以英国为中心世界政治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有广阔殖民地(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垄断程度比美、德要低,相对消极采用新科技,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工业产值被美、德赶超为第三位,丧失了工业垄断地位。同德国在殖民地问题矛盾尖锐(一战前欧洲主要矛盾),同法、俄成为协约国,参加一战,成为战胜国,但也受到打击,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带着继续扩张殖民地的野心参加巴黎和会并成为操纵者之一,夺取了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联合法、日打破美妄图控制国联来称霸世界的野心,同法国控制国联(依然是政治大国)。参加华盛顿会议同美打破日本独占中国局面。但根据《五国条约》美国造舰吨位同英国相同,获得了与英相等的制海权,自18世纪以来海上霸权地位被打破。也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二战前为维护既得利益,对法西斯侵略推行绥靖政策(首相为张伯伦),二战中参加反法西斯战争(首相为丘吉尔),大事有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参加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进攻德国,参加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四次国际会议。
二战后由于战争打击,殖民体系崩溃,虽然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综合国力远落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唯美马首是瞻,在经济上依赖美国马歇尔计划,金融中心完全由伦敦转到纽约,沦为一个二流资本主义国家,参加北约,50年代—7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参加欧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