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对英国开战
1940年4~6月,德军横扫北欧和西欧,迫使英军撤出欧洲大陆。从此,德国控制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六国,与英国隔海相望。英国面临德军直接入侵的严重威胁。
但是,英国政府并没有屈服。法国投降后,英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本国的防御能力。1940年6月24日,丘吉尔致电加拿大首相麦肯齐•金,表示不与希特勒进行任何和平谈判。6月底,丘吉尔拒绝了罗马教皇和瑞典国王关于德英和解的建议。对于希特勒7月19日的“和平呼吁”,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于7月22日,通过广播断然予以拒绝。
德国的“和平呼吁”遭到英国拒绝后,希特勒转而准备诉诸武力。
② 德国上下都不看好“海狮计划”,为什么还要实施
1940年7月,面对强硬的英国,德国决定实施“海狮计划”。按照计划,25万德国陆军乘坐驳船、拖船和运输船,在英国南部320公里的海岸线,进行抢滩作业;占领英国后,将所有17至45岁的男子拘禁起来,运往欧洲大陆。
该计划一出台,在德军内部立刻出现“赞成”和反对两种声音。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反对声是最大的一个,在他看来,渡海和渡河作战根本就是两回事,面对波涛汹涌、长约40公里的英吉利海峡,另有英国皇家海军严阵以待,渡海战役必败。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③ 二战时希特勒何时命令德军实施“海狮“渡海登陆作战的
1940年6月初,希特勒认为德军在西线胜利在握,从而将视线重新转向东方——同布尔什维主义算账。然而,同他的期望相反,英国并未步法国的后尘向德国屈服。为消除入侵苏联的后顾之忧,自6月中旬,德国开始对英国进行“和平试探”。然而,英国断然拒绝德国自以为“宽宏大度”的和解建议,粉碎了它试图不战而胜的痴心妄想。为了尽快从西线脱身,以便挥师东进入侵苏联,希特勒便考虑诉诸武力,于7月16日签发第16号指令,命令德军准备对英国实施代号为“海狮”的渡海登陆作战。
④ 说一说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要同时进攻英国和苏联两个强国
因为英国在美国的帮助下固若金汤,而当时的苏联在进项大清洗运动毫无站前准备,所以德国出兵苏联是可以肯定的,而击败英国,凭借德国的海军实力根本无法完成,靠空军的打击也会付出相当大代价,而在德国眼中,苏联其实就是一个表面强大而实际弱小的大个子。苏联在经过大清洗后,军事实力一度颓废,在芬兰与苏联的战争中,苏联军队损失近百万军队。要知道芬兰仅仅是一个人口只有三百多万的国家,而苏联却是一个拥有近两亿人口的国家。并且苏联通过数个五年计划,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强国。然而苏联面对芬兰这么弱小的国家还是惨败了,何况如日中天的德国,所以德国觉得打苏联完全没有问题。
⑤ 二战中,德国针对英国的“海狮计划”是怎么进行的
德国人对英国的第一次猛烈袭击是从7月10日开始的,人们通常把这一天作为空战开始的日子。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16号令,即所谓的“海狮计划”。命令准备工作应在8月中旬完成,其作战目的是“清除英国本土作为对德作战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时,全部予以占领”。
在德国人的进攻中,有3个相互重叠连接的阶段。第1阶段从7月10日到8月18日,对英国护航舰队和南部港口进行轰炸,并引出英国空军,试图把它消耗光,从而取得制空权;这是渡海登陆的先决条件。因此,德国空军在这一阶段里的空袭行动日益频繁。但英国皇家空军只出动了部分战斗机应战。这样虽然使港口和船只受了一些损失,有4艘驱逐舰和18艘商船被击沉,但是保存了空军实力,也使敌人付出了惨重代价。英国空军丧失了148架飞机,而德国空军有296架飞机被击落,135架飞机受伤。
由于天气恶劣,空战在8月19日到23日停止了5天。8月24日开始的第2阶段中,德国空军首先打算摧毁英国空军的地面通讯指挥中心扇形站。从8月24日到9月6日期间,德国空军平均每天出动1000多架飞机,使英国南部的5个前沿机场遭到严重破坏,7个扇形站中的6个几乎被彻底摧毁;446架飞机被击落或受伤;103名飞行员遇难,128名飞行员受重伤,占当时全部飞行员的1/4。丘吉尔为此“感到十分焦虑”。就在英国空军遭受严重损失难以支撑局面的关键时刻,戈林犯了第2个也是更严重的战术错误,9月7日,德国空军转而大规模夜袭伦敦。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空战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英国空军得以缓过气来,这次战术改变给希特勒和戈林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9月7日这天,德国空军投入了625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对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轮番轰炸。
从8月24日起,伦敦在连续85个夜晚中有82个夜晚遭到空袭。从9月7日至11月3日,平均每天晚上有200架德国飞机轰炸伦敦,对伦敦的轰炸不间断地持续了57天。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作为报复,英国空军也轰炸了柏林。由于距离较远,轰炸柏林的规模较小,德国人的伤亡和损失都不严重,但对德军士气和老百姓心理的影响则是非常巨大的。
11月份,空战进入第3阶段。德国人又一次改变了他们空袭的主要目标,试图摧毁英国工业生产中心。这一行动是从14日轰炸考文垂开始的,但持续的时间不那么长,也没能实现他们的目的。英国飞机的产量不仅没有下降,在1940年中,还以其9224架对8070架的比数,超过了德国人。
由于英国人民在丘吉尔为首的政府领导下,精诚团结,万众一心,英勇顽强,决死抗战,使希特勒入侵英伦三岛的计划彻底破产。9月19日,希特勒决定无限期地推迟“海狮”计划;10月12日正式宣布把入侵推迟到第2年春天;1941年7月,希特勒再次把入侵推迟到1942年春天。到了1942年2月13日,在雷德尔海军上将的劝告下,希特勒终于同意彻底放弃了“海狮”计划。不列颠之战以英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⑥ 二战期间为什么德国始终过不了英吉利海峡打到英国去”
1因为邱杰尔在出任英国首相以后,表达了自己战争到底的决心。且同年,英国开始全国总动员。
2不列颠空战并未打垮英国的士气,反而是英国公民热情高涨。
3希特勒考虑登陆战的第一天就会损失一万人。(看诺曼底登陆也知道这种仗很难打)
4希特勒将战争重心转移到了苏联。
5希特勒认为在消灭布尔什维克(苏联)后,德国可以轻松的打败英国。(这种想法很疯狂)
6德国海军以潜艇海战为主,力量弱,不具备大型登陆的能力。
德国想夺取的,但由于战略错误,没有消灭英国空军,所以没法控制制空权。
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看之前的几个战役,首先是不列颠空战。不列颠空战的失利才是真正的原因,早在之前德国就制定了海狮计划,核心就是登陆英国,设置还改装了一批3号坦克,但事与愿违,不列颠空战失利导致德国失去制空权,而德国认为制空权是基础,在没有制空权的基础下,无法完成闪击战,所以被迫放弃了这个计划。
后来在1944年晚期45年早期,德军战俘曾计划集体越狱(当时他们被关押在英国,被关押在英国的囚犯接近10万人)甚至希特勒也调集了军队准备在越狱后接应他们,然后控制英国全境,可惜这个计划被一个德国囚犯泄密,越狱当天,盟军加强了守备,调集了重兵,囚犯感到事情不对,这才结束了这件事,后来盟军一直加强对战俘的监管。这则事例源于《看世界》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查阅
英吉利海峡还是比较麻烦的啦,就像我们的台湾海峡,中间隔了海,人家就很好防御了,进攻方自然就多了很多麻烦。比方说渡海就增加了陆军海军方面的压力,到了希特勒的时候,为了确保海军和陆军能够渡海,制空权又成了问题。这是我的一点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德军并不是不想占领英国,关键是没有那个实力,仅仅空中轰炸伦敦就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
拉芒什海峡
拉芒什海峡(英语:English Channel,法文:la Manche,布列塔尼语:Mor Breizh,威尔士语:Mor Udd
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德国要对英国作出挑衅行为
众所周知,一战导火索是塞尔维亚人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夫妇,于是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但是,塞尔维亚与俄国、法国、英国、等国是盟友(协约国),当时俄国最先投入战争,西方那时候还有浓重的骑士精神,在这种精神的诱导下,法国不情愿地参战了。英国也是同样,再加上当时德国的军力十分强大,协约国必须团结起来再能共同生存,恰好当时德国想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于是英国以保持比利时中立国地位的名义向德国施压,在德国断然拒绝后,英国正式向德国宣战,同时登陆欧洲大陆,在西线与法国形成英法联军。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英国女王与德国国王威廉二世是亲戚,威廉二世桀骜不驯,处处向英国挑衅,甚至大力发展海军挑战英国引以为豪的海上霸主地位,因此,英国参战对英国来说不失为一个遏制德国发展的好机会。
不是德国向应高挑衅 是最高位的两个人
⑧ 德国为什么不直接渡海进攻英国,而不搞空袭
希特勒本来就是这么做的。
海狮计划,就是针对英国的。
但是,本土作战的英国皇家空军的实力非常强,又有早期雷达预警,虽然数量不及德国空军,但在雷达的引导下,英国空军总能取得胜利。
由于德国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不是一个档次的,所以,不能取得制空权就去进行登陆作战,不亚于送死。
所以,直到最后,希特勒放弃了入侵英国本土的作战计划。
⑨ 二战中,德国对英国进行海上作战提出了哪些方案
1938年下半年,德国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大将根据希特勒的旨意,指示所属人员,研究在海上对英国作战的可能性。1938年底~1939年初,他先后向希特勒提出两个海军建设方案:一个是将重点放在潜艇和装甲舰上,以便同英国的航运作斗争;另一个是建设一支规模不大,但却具有巨大突击力量、能够同英国海军和航运作斗争的舰队。结果,希特勒宣称在1946年前不需要海军来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所以采用了第二个方案。很显然,德国针对英国依赖海上运输的弱点,要在战争一开始就破坏其航运。
⑩ 二战希特勒200万大军,为何始终拿不下英国
在1940年期间,德国军队占领了多数西欧国家。包括法国这一欧洲强国也向德国投降了。法国投降之后,西沟国家就只剩下英国这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苦苦支撑,面对希特勒的大军,英国政府起初也是束手无策。
希特勒想的比较简单,因为英国本身就是一个岛国,要是有大陆架跟英伦三岛相接,德国的机械化兵团早就踏平英国了。如果想要进攻英国,要么进行渡海作战,要么就实行大规模的伞兵突袭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没有重点发展海军部队,海军是德国的短板,所以德国想要发动渡海作战基本上不可能,于是德国只能进行伞兵投送作战。但英国的防空能力比较强大,想要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空投进英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每次德国发起伞兵作战,存活下来的士兵数量本身就所剩无几,而英国也不是吃素的,迅速调集部队将这些入侵者包围,德国士兵由于缺少后援往往无法取得战果,最终被剿灭。
之后德国决定切断英国补给线,但美国海军为英国商船护航,当时美国尚未宣战,德国也不愿意得罪美国,于是希特勒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