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华人的移民史
中国人到外国侨居,传说开始于商朝时代,中国商朝遗民萁子曾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诸侯国。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了中西交通,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每年都有使者和人民的来往,多则几百人,少则百多人。中国自汉朝已开辟与东南亚和印度、伊斯兰卡的海上交通。由于开展海外贸易,中国商人、水手开始向东南亚进发,其中一部分人定居下来,成为了第一代海外移民。
唐朝时期,中国人移居国外逐渐增多,许多外国人称海外华人为“唐人”,华侨回国也称回“唐山”。到了公元10世纪以后的宋、元时代,我国沿海居民因受连年兵乱的影响,尤其是福建、广东受元军的残酷摧残,纷纷逃往海外避难谋生。 中国人大量移居东南亚始于明朝。郑和下西洋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上远征,郑和率领200艘船舰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的在南洋各地访问。从1405年—1433年的28年间,郑和7次下西洋,率船队远航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及红海沿岸港口。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之前,从中国移居到东南亚的华人主要是在通商贸易的需要上移民海外。至16世纪,特别是17世纪西方国家相继侵入东南亚各地以后,随着东南亚各国逐步沦为殖民地,中国人主要作为劳动力而移居东南亚,跟随已定居海外的亲友赴东南亚学习做生意或从事劳工。
在十九世纪,是欧洲殖民主义在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也是世界大移民潮的开始。当时有很多欧美的殖民者缺乏资金聘请劳工,同时在康雍乾年间的福建与广东却是个相对和平的时期,民间一般都富有。惟嘉庆以后,大清的可耕地开始严重不足、官吏日益腐败、官民染上鸦片瘾等,此时民间有了过剩的劳工,同时欧美各国开始强盛,因此满清被迫同意让平民远赴海外当欧美殖民地的劳工。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民间发生饥荒的次数增加,贫穷程度已难以形容,到处有穷人和乞丐,上百万的广东和福建人为了改善生活,都兴起赴外当劳工的意向。很多福建人选择在东南亚与他们在明朝时期已定居海外的前辈学习和工作,广东人也有不少;广东省的台山有最多人移居海外。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土客冲突时期,有些人被卖到秘鲁、巴拿马、墨西哥、古巴一带。 海外华人主要生活于当地为相对多数民族的新加坡及在当地为相对少数民族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与越南。这些地区的海外华人主要是在十六到十九世纪福建省与广东省,以及后来的海南省。而从十世纪到十五世纪的移民主要是前往马六甲与东南亚。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地域分布也在发生着变化,其显着特征是由集中渐趋分散,即由高度集中于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向亚洲以外地区 ,尤其是欧、美、澳地区逐渐分散。
首先海外华人资本不是一个整体,它是驻在各国民族资本的一部分。海外华侨华人大量聚居在东南亚各国,海外华商的资本和企业在东南亚国家也比较集中。1995年8月中旬,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发表了一份长达350页的海外华人经济网络研究报告,称逾七成的东南亚上市公司由海外华商的资本控制。略同时期,日本东京的富士通研究所调查了亚洲5个主要国家的上市公司,发现其资产额中的绝大部分为华人所有。
除了上市公司的资产统计之外,分布在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经济细胞主要是成千上万的中小型商贸企业,它们为当地社会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就业机会。
近20年来海外华人资本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国家,也有相当的发展。来自东南亚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华人资本,大规模地向澳大利亚输入,对那里的经济增长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有一些研究和报道,涉及全球华人资本或资产的总量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和美国俄亥俄大学海外华人问题中心等估计,当时中国境外海外华人的资产约在1.2万亿至2万亿美元之间;据2000年9月台湾的报纸报道,一项关于海外华人状况的研究估计当时海外华人的一年总所得约有2.65万亿至3.09亿美元,其资产总额可达2.5万亿美元。 有研究者分析,海外华人资本由两大类组成。
第一类是华人在当地积累起来的资本。早期移居各国的华人并没有携带任何资本,他们中的一些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劳动,甚至经历几代人的努力,才得以积累今日的资产。因此,他们的资本积累过程与所在国家民族资本的积累过程是一致的。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东南亚各国原来的华侨已经陆续成为所在国的公民,他们的资本自然成为该国民族资本的一部分。
第二类华人资本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内一些企业家,包括香港、澳门的华人企业家,在海外开始有少量的投资。60年代以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中国企业家在海外的投资额大量增加。这些华人的投资是一种资本输出。它们在投资接受国内,很自然地被看作外国资本,而不是该国的民族资本。但是,其在海外建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是在投资接受国注册的,它们的生产总值同样被计入投资接受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它们以各种形式与投资接受国内民族资本相结合。所以,这一部分华人资本也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单纯博士认为,海外华人政治上效忠于当地社会,经济上是当地主流经济中的一个有民族特色的补充部分,并可利用民族纽带进行全球经济合作。通过华人资本属性的分析,更加深入地研究各国的华裔公民在该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世界各民族和睦共处与经济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② 华裔移民在英国的历史
英国华裔移民的变迁
早期中国海员和后来的港澳移民,在英伦先后以洗衣店和餐馆业起家,如今新一代移民则投身专业领域,展现华裔因应环境变化的生命韧力。
英国华裔不甘在最近的口蹄疫事件中背黑锅而走上街头表达不满,要求政府正视听、纠正英传媒不实的报道;发出属于当地少数族群的声音。回顾华裔移民由当初漂泊到落地生根,乃至发展出自己的天地;再从几个重点华端口的起落和发展形态,可以看出新旧移民的面貌与生活方式之异同,展现了华裔因应时代转变,不断调整的坚韧生命力。
英国早期移民来自中国广东四邑。十九世纪中,中国海员被卖到英国,当时利物浦(Liverpool)是世上最繁华的海港之一,因此他们都在该港上岸,稍有积蓄的华人海员开设洗衣店;至一九二零年,当地华人洗衣店已有近一百家。利物浦因而有全欧最古老的华端口,经历百年的沧桑变迁。
当时移民法使这些华侨无法申请配偶赴英,他们为取得永久居留权,只能与当地妓女或爱尔兰籍女子结婚。利市四邑会馆前任会长郑均尧表示,四邑人在利市历史悠久,是移民中的主流,香港新界人反而较少,与英国其他地区不同。二战后,中国海员定居利物浦渐多,但七十年代起利市的海港地位日衰,华端口亦失去往日的光采。
利物浦华商会副会长黄荣富是利物浦典型的华侨。他目前三代同堂,其父黄光锐属早期中国移民,其母张美桃已年过古希黄今年五十一岁,年幼时住在四邑开平,其后移居香港,十二岁时只身到利物浦求学,七十年代上大学就读商科时,全家到英国团聚。其妻黄玉娟也来自香港,其父亲为海员,一家早年到利物浦。
黄荣富大学毕业后曾从事餐馆业,与同辈投入的行业相似;八十年代在利物浦成立鸿图超市,提供中国杂货。但黄荣富与一般香港移民不同的是,他拥有硕士学位,并努力跳出餐饮业的窠臼。黄踏入中年后,将事业多元化发展,如成立富豪投资公司。九十年代他协助利物浦成立华端口商会,并任职利市华人社区联络员;他还协助年轻一代进军新科技行业。黄九四年获太平绅士勋衔,至今仍是业余裁判官。
作为利物浦市政府与华人社区之间的联络员,他致力于振兴已衰落的华端口,向欧盟争取兴建牌楼的经费。一番努力后,他终于在去年成功达成目标,中国城的牌楼如今已矗立于唐人街。
黄荣富有两女一子,长女瑞瑶在伦敦公立医院当医学物理治疗师,次女瑞燕在帝国大学读书,其子仁俊读中学,他们都属英国长大的第三代,只听懂广东话但不能书写中文,是典型的英国土生华人。
其实老一辈移民的知识水平较低,英语亦不灵光,他们对社会漠不关心;以香港为家,以中国为效忠对象,难以融入当地。他们办的活动往往获中国驻英大使馆支持。但在英国出生的新一代,早已自视为英国人,香港及中国不过是模糊的概念。他们努力摆脱餐馆业的窠臼,投身专业领域。
利物浦的华侨属老一代,他们安于现状,在当地人心中是有钱一族。利物浦的发展已届夕阳时分,新移民对这个贫穷城市的兴趣不大。
伦敦的华人人口多,但居住点分散,其中不少是海外雇员及学生,流动性颇大。二战前,本有个在东伦敦船坞区(Dockland)的华端口,当中的华侨与利物浦的一样,都是中国船员。他们与洋女通婚,并开设洗衣店或餐馆维生,但三十年代在洗衣机发明后,洗衣店逐渐被淘汰。
二战后,东伦敦古老华端口惨被战火摧毁,当地华人转向西区发展,六十年代发展起伦敦西区(Westend)的华端口。据老华侨追述,目前的唐人街是苏豪(Soho)红灯区的一部分,以前流莺处处,开始只有几家小型中国餐馆。
西区华端口是繁华的黄金地带,伦敦唐人街位处旅游及购物区的战略要点,游人终年不绝。六十年代,香港新界仍是贫穷的农村,村民谋生不易,加上当时香港原居民自动获得英国居留权,不必申请任何签证可自由进出;农民遂带着积蓄赴伦敦闯天下,成了中餐业的生力军。
与古意森森的首都风貌不同的中部城市米顿坚(MiltonKeynes),近年也成为香港新移民的钟情之地。它离开伦敦市中心约四十五分钟火车车程,市镇设计现代化,新型屋村都是独立式楼房。
这个号称“小香港”的新兴市镇,九七年前后吸引许多提早退休的公务员,尤其是被港英政府解散的警队政治部人员。有些新发展区更因前政治部密探聚居,而被戏称为“特务村”。据估计,人口二十万的米顿坚有八千多名香港移民,约占人口百分之五。此地新移民多属有钱阶级,拥名车豪宅,引起当地人嫉妒。公务员落脚小香港米顿坚
米顿坚能吸引大批公务员,主要是有些退休警员转当房地产代理后,鼓其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同僚,以米顿坚为落脚之地,令“小香港”之名传扬开来。不过,米顿坚有大量就业机会也是另一个吸引因素。
熟悉当地华人社区者表示,这批前公务员及警察只寄情于“麻将”,生活单调且生活圈子狭窄,未能融入当地社会,有些初来者甚至陷入郁郁寡欢之境。有些因受不了而回流香港,但大部分仍定居下来,以子女教育为重要考虑因素。这些新移民拿着大笔退休金到英国,购买物业后仍有钱做些餐馆及外卖店小生意。
与香港隔邻的澳门九九年底回归中国后,似乎未见任何移民潮。不过事实上,很多澳门出生的华人及土生葡裔人都持欧盟护照,可自由出入欧盟十五国,移民条件比港人优越;于是澳门移民不停向外流。
澳门人若有意移民,又以欧洲为目标的话,首选并非葡萄牙而是英国。这可能与他们大多懂英语有关,而且英国的工作机会较高,只要不计较职位高低,总可找到一份工作糊口。英格兰中部的北安普顿(Northampton)由于楼价较便宜,吸引了大批澳门华裔。北安普顿是一个人口约二十万的小城镇。澳门赌业发展蓬勃,这些新移民到英国后,容易在当地的大小赌场谋生,尤其是赌桌上的“荷官”。
近几年来,大量福建非法移民抵英,使华人社区出现新面貌。伦敦华端口近年常集结大群不修边幅的华裔在唐人街闲荡,引起警方注意。他们为求生存,不介意当厨房小工、领取过于微薄的工资。
有人认为,在可见的未来,福建移民将取代香港的新界人,成为英国华人社区的主流;而当新一代移民在各领域大展拳脚之际,相信二十一世纪的英国华人社区必有一番崭新的面貌。
出国之窗
③ 英国移民历史和移民问题是怎么样的
近年来, 英国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发展使人们重新开始注意英国的移民问题。这主要集中在日益增加的寻求避难者和非法移民身上, 因为英国目前是欧洲各国中申请政治避难人数最多的国家, 同时又是在欧洲大量非法移民的主要目的国。本文试图通过对英国移民历史的回顾, 对英国的移民现状及其影响、移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英国政府近年来采取的主要移民措施作初步分析。
④ 英国移民新政策2022
生物指纹识别卡:过去,假如在英国地区申请办理各类英国移民投资签证的续期办理手续,签证申请办理完成后,申请人得到的不会是一张纸版的黏贴在护照上的签证,反而是一张BiometricResidentPermits(生物信息卡),卡上印着用户名字、出世日期、签证类型、签证合理日期等信息。
从2022年3月起,但凡在英国海外申请办理超出6个月签证的申请人,仍将得到一张纸版签证,可是新的签证现行政策要求,签证一旦起效,申请人会接到一封确认书和一个容许在英国停留30天的临时性签证。
到达英国以后,10天内到特定的邮政局领到“BID(BiometricIdentityDocument生物指纹验证卡)”,贷款逾期不取卡的,签证可能废止,这也是2022年移民投资英国的标准中澳填补的。英文考试只认雅-思三一
⑤ 历史上英国什么时候开始接收移民
二战结束后,从欧洲各地的集中营里解放出大量的犹太难民。西方各国不愿接收这些难民,因此,英国政府对巴勒斯坦的移民控制受到了各方的巨大压力。美国不断地要求增加犹太人的移民配额,而这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双方都在通过暴力手段对英国当局施压,阿方要求控制移民,犹太一方则要求放宽移民。阿拉伯人对犹太定居点实施恐怖袭击,而犹太人炸路断桥,暗杀英国官员,以阻止英国当局对非法犹太移民的追捕。最终,英国政府决定甩掉巴勒斯坦这个烫手的山芋。1947年4月,英国政府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解决,并宣布一年后结束委托统治,撤回所有驻军。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大通过了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的特别管理。但是,阿拉伯一方拒绝接受联合国决议,原因是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人口的2/3强,却只得到43%的贫瘠土地;而犹太国的人口仅占1/3,却得到了57%的沿海肥沃土地。1948年5月15日,犹太临时政府单方面宣布成立以色列国(而没有采用“犹太国”做国名),次年2月立宪会议召开,通过一部临时宪法,宣布国家为民主共和国。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Arab League)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Transjordan)(后改称约旦)拒绝承认以色列,并且对以色列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⑥ 英国移民时间
英国移民时间为3个月。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办理移民的时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英国移民整个办理完的时间仅为3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这样可以节省了自己办理的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⑦ 英国移民新政策是什么
你好,此次的变更在整体上继续遵循了英国收紧移民政策的大趋势,比如Tier 2普通工作签证持有者转永居的最低年薪标准正式被提高到3.5万英镑,该规定将于2016年4月6日正式实施,此后该年薪标准还将逐年递增。
但与此同时,新的移民政策也通过增加Tier 2稀缺工作名单上的职位等,放宽了包括数码技术在内的部分领域招收海外人才的签证条件。
英国最新的移民政策变更将对华人工作人士、中资企业、华人雇主以及留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陕西迈恩移民资深移民专家现在就给大家解读一下最新的英国移民政策。
Tier 2申永居薪资门槛提高 薪酬计算小心细节
最新的移民政策中规定,从2016年4月6日开始,Tier 2普通工作签证人士在英居住满5年后申请永居时,年薪需至少达到3.5万英镑,该年薪门槛未来还会逐年增加。那么,面对相关变化, Tier 2普通工作签证人士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呢?
这个最低工资门槛,首先指的是在2016年4月6日及之后,Tier 2普通工签人士在申请永居时,税前年薪至少达到3.5万英镑。与此同时,在这五年里,申请人的年薪都需要符合SOC Code上规定的该职位的薪酬标准。
关于3.5万英镑的最低年薪要求,尽管内政部于11月19日最新公布的Tier 2转永居指引中只要求申请者提供申请前一个月的最新工资单,但由于新规于2016年4月6日才正式生效,尚没有先例可以参照,届时在实际的申请审批中,是否只需要申请者提供一个月的工资单还有待观察。申请永居的工签人士往往被要求附上多达6个月的工资单。为稳妥起见,在申请者薪酬五年均符合SOC Code的同时,应尽早让申请者的年薪水平达到3.5万英镑以上,而不要在最后一个月才达到3.5万英镑的薪酬标准,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此外,现在很多华人Tier 2普通工签的持有者的薪酬不仅难以达到3.5万英镑的标准,甚至在前四年也并未满足SOC Code薪酬标准,“年薪门槛提高后,的确将让Tier 2普通工作签证持有者申请永居的难度变大。”
据侨欧海外最新了解,该年薪门槛未来还将会逐年提高:
-2016年4月6日或以后的申请者要满足3.5万英镑的税前年薪要求;
-2018年4月6日及以后将要求3.55万英磅的税前年薪;
-2019年4月6日及以后将达3.58万英镑税前年薪,而2020年4月6日及以后则预计将达到3.62万英镑的税前年薪要求。
这里特别提醒申请人,在申请时需注意月薪和时薪支付的区别:如果是月薪,当然是按月工资单计算,但如果是时薪,每周却最多只能计算48 小时,比如每周工作60小时,每小时薪资为£12的人,他的年薪为£29952(12*48*52),而并非£37440(12*60*52)。这么一算,该申请者将无法达到申请永居的薪资标准。
Tier 2 停薪留职不得超过四周 休假或请假会受影响吗?
根据新的签证政策,Tier 2工作签证持有者在每一个自然年份中都不能停薪离职超过四周,这个具体怎样计算呢?这对持工签者的休假或者请假是否有一定影响?
持Tier2工签者的正常休假是不受影响的,并且产假、陪产假或长期病假等都不会计入这四周时间,即使在这段时间出现停薪的情况。而 所谓的‘停薪离职超过四周’是指除以上正常情况以外的非正常停薪离职,因此对于有实际工作的Tier2工签者的影响并不大。
Tier 2 稀缺工作名单新增工种 难惠及大部分华人
在此次的英国移民政策变更中,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方面是普通类工作签证(Tier 2 General)的稀缺工作职位名单上,新增了数码技术领域的四个工作职位,即产品经理(Proct Manager)、数据研究员(Data Scientist)、高级开发者(Senior Developer)和网络安全专家(Cyber Security Specialist),而在医疗领域内,护士也被列入稀缺工作职位。
进入此稀缺工作职位名单工种的申请者,在申请Tier 2工作签证时可免除人才市场调查,同时在申请永居时无其他普通工作签证种类的相关年薪要求,这被视为是今年移民政策变更中最大的亮点之一。
那么此次在稀缺工作职位新增的职位,对来自中国的签证申请者、留学生和华人群体有何影响呢?这次移民政策变更新增的四个稀缺工作岗位包括数码技术领域的产品经理、数据专家、高级开发人员以及网络安全专家, 这将会惠及在英国学习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留学生,利于他们留英工作发展。
这次数码技术领域签证政策的利好变更,符合英国将伦敦及英国打造为欧洲科技中心的长期计划,这将有利于数码科技领域人才在英国发展,对于有招收非欧盟数码科技人才需求的企业,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但与此同时,就当前的华人群体的一般职业分布来看,正在或计划在数码科技领域工作的并非大多数,而华人大量从事的餐饮等行业的“厨师”职位并未成功被纳入稀缺工作职位名单,因此该项变更只是惠及了部分华人,而并非华人群体主流。
Tier 1企业家签证审核程序增多,须在小处下功夫
今年的移民变更似乎对Tier 1企业家签证增加了多项审核程序,这意味着Tier 1企业家签证的申请者将需要在更多细节上下足功夫,这是否会增加其申请难度呢?
UKVI对于20万英镑企业家移民的真实性审查从来都是非常严格的。自从新规颁布以来,绝大部分投资者都需要进行面试。这代表着 想申请企业家移民的投资者必须对自己的创业项目有全面的了解。同时,这个项目还应该是独特的,可实际操作的,同时对社会具有积极效应的项目。 英国对于真 实的,对社会有积极效应的投资还是欢迎的。
⑧ 多少周岁才可以申请移民英国 怎样去英国呢
英国投资居留是所有投资移民国家中最具竞争力的项目,条件要求简单、速度快是最大的特点。满18周岁就可以独立申请,主申请人在英国居住保证全家身份有效,投资形式灵活非常灵活。申请人可以选择一次性投资19万英镑及证明拥有200万英镑资产,或者投资全额105万英镑,无需提供资产证明,5年返本付息。
参考资料: http://england.immigrant.360yimin.com/
⑨ 华人移民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924年的移民条约(限制不同阶级的中国人向美国移民)在美华人受到了各行各业的排斥,苦难中的中国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凌辱。但是即便是这样,中国人并没有选择放弃回国而是在美国形成了一片专属于中国人的社区而自力更生——这便是唐人街的由来。
因为最近在做有关美籍华人历史方面的活动,所以这次特地做了一次研究,分享给大家。在美华人对美国的影响及艰辛历程
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发现了金矿,在广东的生意人恰看到了此时的商机纷纷从珠江三角洲历经数个月的漂泊到达旧金山金门大桥下(其中包括一部分商人和占绝大部分的平困劳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美的唐人街里多说粤语的原因。据美国人口委员会统计,第一批大约325华人先后在1848年左右到达美国,随后由于1868年清朝与美国签署的博林干姆条约,开放了对外移民的措施,到1890年共有30万人左右到达美国。他们去美国的目的一开始很简单,就是在美国赚钱然后再返回中国把钱带回来,养家糊口用。
1863年,挖金潮暂时告一段落,绝大部分中国人为了留在美国住比在中国要好的生活而寻找工作。但是由于他们100人中,99个人是男性而且一点外语也不会并且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只能被限制于当劳动力,干体力活。很多人选择去修铁路,因为我们中国人很勤劳,仅仅花了5年时间(1863-1868)修了美国最有名的两大铁路—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邦太平洋铁路,从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到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为美国工业时期的发展奠定巨大的基础)。
同时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农业也受到了在美华人的巨大影响。中国因为是有浓厚的农业历史的国家,很多华人很自然地当上了大庄园里的农民,他们教会美国人如何更有效果地播种以及收货麦子和米之类的经济农作物,在美国内战时期为美国南方取得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根据当时加利福尼亚的法案,白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规定中国人不能拥有任何田地,农场的权利,造成之后很多中国人对美国人感到愤怒厌烦的原因。
在往后到美国内战后,1870年左右,一些中国人为了躲避在中国内的战乱逃往向往到美国居住同时也有部分人还是继续选择去美国挖金矿,这也是最后一批寻金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在金矿归属权上与白人产生了歧义,产生了很多次集体罢工和工人联盟闹事的情况,白人于是就开始剥削中国人。在中国劳工每个月只能6美元的头上收取3美元的税,有些不肯交税的人因为不懂英语而被遭到枪决,以及华人在美仅能享有的少量政治权利也同样被遭到侮辱。从此,在美华人走上了一系列的屈辱史,但同时我们中国人不惧怕危险,勤劳坚守的品格被铭记,也由此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⑩ 华人移民的历史从何时开始,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历史上的华人移民主要是去往东南亚和美国。
1、明末时期移民东南亚。明末战乱导致大量移民东南亚,到清朝末年达到高潮。到1905年,海外华侨总数已达700万人。直至近代几次革命低潮时期,都有逃避政治迫害的中国人移居东南亚。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95%以上。这与自然、人文因素极有关系。闽、粤两省海岸曲折,人民与海相习,这是内地老百姓不能相比的;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路近费省。据统计,印尼两亿人口中,约一千万是华人;马来西亚两千五百万人口,华人约六百万;泰国六千五百万人口,华人约二千万,占了将近三分之一;新加坡三百多万人,华人多达90%,是海外华人占所在国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国家。
2、1868年美国和清政府签订《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蒲安臣条约》),第五条款规定华人愿常住美国或入籍,皆须听其自由不得禁阻。这为美国来华招揽大量华工开方便之门。1851年,加州已有2.5万名华人,1870年全美就增加到6.3万人,全在西海岸。1880年有6000人抵美,1881年这个数字就增加了1倍,1882年增加了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