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同为大国,为何英国可以灭亡莫卧儿帝国,却不能灭亡清王朝
英国能灭亡莫卧儿帝国,却不能灭亡大清,是因为我大清英明神武,比莫卧儿要强一百倍。
印度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国家,历史上大多数时候处于分裂之中。近代莫卧儿王朝也不过占领了印度大部分地区。周边依旧邦国林立。西方殖民者趁机在印度沿海地区占领了许多殖民地,作为进一步入侵的桥头堡。
由此可见,印度被英国吞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权,邦国林立,被英国各个击破;二是大批将领被英国收买倒戈;三是自古就缺乏统一的国家观念,被征服是家常便饭。就算这样,英国也花了近一个世纪才把印度全部征服。
这样反过来看大清朝。大清的实力比印度整体要强自不必说。相对印度的分裂,大清国一直是统一的帝国,而且是中央集权制度,朝廷能充分调动全国各地的力量共同对敌;其二大清的将领有愚昧的,也有怯懦的,但整体来说,没几个是叛国求荣的。很多人能够为国家战斗到底。这个和印度将领的动辄倒戈形成鲜明对比。其三是大清属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从古来有华夏为尊的文化传统,也不会轻易屈从于英国人的征服。
因为这三点,英国人无力吞并整个中国,只能采用军事+外交手段来捞取好处。
❷ 为何英国可以灭亡莫卧儿帝国,却不能灭亡清王朝
清王朝当时的人们也是一致对外的。而且当时的皇帝都是自己是上手的,当时人口也比较少,一旦控制不行,汉人也会造反,大清的江山也没有办法保存下来,所以当时也设立了军机处和什么大学士,但是他们也没有发出命令的权力,只是咨询的,地位虽然地位高,但是没有实权,印度宗教民族也是比较复杂的,印度的民族共有160多种,印度人也团结信仰问题,也是各种不一样习俗,当时英国也是给他们印度的子弹涂了各种印度民族的信仰所以他们信仰也不能被泄露所以他们真正的团结对外虽然结果很快被镇压了。
❸ 为什么大清帝国会败给英国从中你有什么认识
我认为的原因包括文化差距、政治制度、统治阶级盲目自大、腐朽没落。
强大的明朝也曾经扬帆远航,到达的也都是非常落后的东南亚、中东、东非地区。而且也去了不止一次,但从未进行过入侵、掠夺,(不是舰队没有武装,曾剿灭了一个很强大的海盗集团就是证据)这是文化上的因素。中国文化不愿意也不屑于掠夺,而且总是拿自己的“赏赐”别人,(别人领不领情是另一回事)
其中腐朽没落的因素最大,为什么从福建一路侵袭,侵略者都没讨到什么便宜,惟独到了北京附近的天津,侵略者的船就“坚”了;炮就“利”了。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抵抗的意识和决心。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和达官贵人这时候已经完全腐化,除了逛窑子和抽大烟,什么都不会。不战败那才叫怪事。
证据可以从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来证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武器弹药快消耗完了,居然从大清的武器仓库得到补给。(子弹能装进枪里,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次武器装备已经不落后了)
❹ 同为大国,为何英国可以灭亡莫卧儿帝国,却不能灭亡清王朝
关于此问题,笔者认为只需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就比较好理解这个问题了:
一、英国人“以印度人打印度人”最终步步蚕食灭掉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帝国开创者巴布尔
最后,鉴于当时的交通运输和后勤补给条件,如果英国不顾国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非要强行灭掉清朝,势必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再说了,这不还有其他的列强在盯着清朝这块大肥肉嘛,你想独吞?试问其他列强会袖手旁观吗?所以转而让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实现了“以华治花”的目的,这一点成为了日后各国列强的共同对华思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不是厚颜无耻地说了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一副奴才嘴脸,不正是英国等西方列强最想要的吗?
日后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也曾清楚地说过:“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❺ 清朝远远落后于同时期英国根本原因
清朝的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清朝的前期应该说是好的,成功的,而中后期则是不思进取和腐朽的。
从狭义上说,由于中国文化本质上的问题,中国这片大地上根本没有现代科学所能扎根的土壤。数学,这门现代科学的根基学科,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上,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良性的发展。即使是中国文化最辉煌的唐朝,其数学领域的成就也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大马士革。这一点上,其实也不能怨任何人,更不能怀疑中国人的数学天赋,在更久远的秦汉时代,中国也有过一些优秀的数学家。但是,这种情况只出现于数学计算还比较简单的久远年代。繁琐的中国繁体字严重影响了数学发展的速度,一个用阿拉伯数字和希腊文字母可以简单表达的公式,在中国就可能要写上长长的一段话。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数学计算日趋复杂,中国的优秀数学家也就越来越少。可以这么说,从唐朝开始,到清朝末年,这1300年里中国就根本没出过一个真实意义上的数学家。而在欧洲,从欧基里德,阿基米德,到帕斯卡,高斯,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数学天才。
再拿到广义上,一些人都说在中国的清朝初期(确切的说是干隆末期)欧洲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中国确在闭关锁国,于是认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源。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工业革命的爆发,是由于欧洲涌现出的一代代科学先烈的积累。中国人几千年封建社会里,没有一本能够阐明对现代科学有决定意义的逻辑思维体系的书,而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在其的《几何原本》里描绘了科学系统的逻辑思维体系,这本书几乎影响了后来包括牛顿在内的所有科学家。伽利略在十六世纪就创立了以做实验的来证明科学理论的科学实验法。古藤堡在15世纪就开办了现代印刷工厂,任何新科学、新技术一经发明,新式的印刷机器便能很快的让其传便欧洲。而在中国,由于中国繁体字的繁琐,活字印刷根本就无法发挥作用,一部出从写完到发行,仍需要几年的时间,科学文化传播的速度相差太大了。
其实中国汉字的印刷和出版问题,一直就捆扰着中国人。即使在20世纪,笨重的咬字机和印刷工厂庞大的排字工人数目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发展。这个问题一直到1992年电脑排版出现才彻底得到解决。
需要看到,1644年清朝建立的年代,欧洲的虽然没有一个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1640年开始革命,但到了1688年才获得阶段性胜利。尼德蓝虽然1566年爆发革命,但也打了100多年仗才完成革命),生产力也比不过清朝,但是,科学技术已经完成了量变的积累,现代科学已经呼之欲出。而当时的中国,虽然在表面上生产力和国民总产值还很高,但这只是建立在中国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上,中国人的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在刚刚过去的一千年几乎没有改变过;科学技术,特别是理工方面的技术,也几乎没有进展过。中国这样的情况怎么能要求康熙,干隆去搞工业革命??
是的,明朝统治者确实引进了一些几何公式,但那有怎么样??在西方,那些公式是欧几里德在2000年前就已经证明的。而且,明朝统治者的对外方略,几乎毁了中华民族。
为什么中国和日本,在17世纪后期几乎同时开始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当时世界航海业的发达,东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宗教渗透日益显着,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其统治者都开始感受到宗教侵略的压力。
物质上的侵略战争只是摧毁一个国家的物质资源,而精神上的侵略则能让一个民族彻底衰亡。明朝统治者实际上在做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他们无差别的引进西方文化,使得天主教在中国畅通无阻的流传,而且当时又正值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我们知道每当国家动荡、战乱四起的年代,就是宗教信仰扎根流传的最佳时机。道教,佛教都是如此。在康熙时期,天主教会在中国已经建立了300多座教堂,受洗礼的中国人不下30万。基督教并不同于佛教,也不同于派生于天主教东正教的景教,他具有非常严密的体制和统一的领导,谁都知道教皇在欧洲的地位几乎凌驾于国王之上,能与之平起平做的国王,如亨利八世、红胡子非特列之流寥寥无几,其积进程度绝非佛教可比。欧洲的文化侵略在其经过之处比比皆是。非洲曾经有着辉煌的文化,但是当殖民者来到后,非洲的本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现在的非洲80%的人都信了天主教或基督教,大部分的本土文化都已经被破坏,科学家只能从古老的传说里去发掘非洲的古文化。玛雅人和印加人有着辉煌的古代文化,但是当欧洲的传教士们来到美洲,他们就开始了肆无忌惮的破坏,玛雅的图书馆里曾经藏有几千卷记录玛雅历史和文明的藏书,但是欧洲的传教士们将其付之一炬。现在,那些南美洲印第安人的子孙们只能通过那些巨大的金字塔和古代的雕刻来瞻仰和回忆,他们那些曾经辉煌的祖先们。对于当时还是封建统治的中国来说,殖民者的侵略是迟早的事,但是,应该感到庆幸的是,在罗马教皇对中国教民下达的放弃中国人本来的礼仪风俗的教令时,康熙皇帝一再的反对,最后忍无可忍的康熙皇帝,杀掉了罗马教皇派来传达教令的传教士。而到了雍正的时代,迫于耶酥会庞大教徒人数的压力,雍正皇帝强行关闭教堂,解散了教会。
康熙皇帝和日本的德川秀忠,德川家光父子在17世纪末,几乎同时开始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康熙逮捕了不顾自己命令,图谋不轨的传教士。在日本德川家光也将欧洲的传教士在码头上处死,而后两国都开始了长达200年的闭关锁国,这是历史的必然,清朝如此,日本也是如此。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真正的面对了先进资本主义的进攻,当与资本主义有了几十年的切身接触
之后,当我们确实有能力,有知识基础,去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时候,日本统治者,无论之前的幕府守旧派,还是之后的明智天皇,都是在继续抵制文化入侵的基础上不遗余力的引进和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而此时的清朝统治者确依然保持着顽固和保守的排外思想。此时的请政府,只能用腐朽和不思进取来形容。
❻ 同为大国,为何英国可以灭亡莫卧儿帝国,却不能灭亡清王朝
英国为什么能灭亡莫卧儿帝国,却不能灭亡清帝国?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不过最根本的原因是相对于莫卧儿帝国,清帝国内部要团结的多,这使得英国人无力真正征服中国。
莫卧儿帝国的裂痕
莫卧儿帝国更确切的译名应该是蒙古帝国,它是由中亚的突厥化蒙古人后裔入侵印度所建立的一个帝国。而突厥化蒙古人最鲜明的一个特征就是信仰伊斯兰教。所以莫卧儿帝国对印度的统治自始至终其实一直面临一个非常不协调的问题,就是宗教冲突。
而两次鸦片战争,虽然给敌军造成的伤亡很小,但即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克北京之后,除了战前就已经存在的太平天国和捻军之外,没有任何响应其入侵的势力,清朝的统治仍然没有任何被动摇的迹象。而太平天国对列强的反对态度甚至比清朝更坚决,所以英国或者任何一个其它列强自始至终没法在中国采取征服印度时所采用的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手段。
而在没法实现中国分裂的情况下,当时尽管中国相对于列强极度落后,但仍然没有任何列强能够吞下体量如此之大的国家。所以在清朝灭亡之后,当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之后,才出现了日本试图完全征服中国的尝试,因为只有在中国分裂的时候,其它国家才能看到征服中国的可能。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对于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来说,从古至今,统一都是这里的人们可以依靠的最强大的力量,没有之一。印度因为分裂而彻底沦为殖民地,而中国因为统一而保全了独立。最后在分裂时期虽然也曾面临被灭国的危险,但中国人又在最关键的时刻迅速实现了统一,各方放弃内部争端,一致抗日,最终还是确保了国家的生存。
❼ 十九世纪的英国为何能打败大清帝国
1.工业革命,工业对农业的绝对优势。
2中国康乾盛世刚过,处于历史下降期,英国处于历史上升期 。换言之,假若十九世纪的战争发生在康熙时期,胜负未定。
3严格意义上来说英国从未单独打赢中国,中国当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济、人力均处于世界领先。所谓的胜利就是割让租借一些领土,通商等,在现在来看我认为那是趋势。(中英双方竭力避免全面战争,英国没有能力打全面战争)
4中国当时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个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除了破坏无任何作用,十次太平天国运动不顶一个洋务运动。
5统治者目光短浅,看不到世界大势。
6英国已经形成近代民族国家,而中国依然未能形成。
❽ 英国可以灭亡莫卧儿帝国,为什么不能灭亡清王朝呢
19世纪中期以后,虽然说印度和中国都为东方的大国,但是命运却截然不一样,印度在1849年被英国完全吞并,成为了其殖民地,而中国虽然开启了其不断遭受列强凌辱的历史,但单单一个英国是绝对不可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完全是痴人说梦,以蛇吞象。即便是半个世纪以后,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都自己承认: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智力统治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
19世纪中期,英国虽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实力甩开中国一大截,但此时大清王朝刚由盛转衰,衰落的过程是缓慢的,中央集权尚很强大,英国人很难采取如它对付莫卧儿帝国那样的方式来控制中国。英国只有几千万人,兵力有限,这时候已经成为了日不落帝国,摊子铺得太大,想吞没占地100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4亿人口的大中国,谈何容易。印度虽然也是东方文明古国,但其在历史上多次被他国所吞没,国民很快被征服国的文化所同化。简单点儿说,印度在历史上被亡国灭种不是一次两次,反抗意识和能力比中国差太远。中国传承了5000年的历史文化从未中断,威武不能屈的儒家思想,深入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列强想要使中华儿女彻底投降认输非常困难,历史上只有少数的几个少数民族灭掉了中原政权,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反过来都被中原文化所同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只要文化在,他国是灭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