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航空是什么联盟
寰宇一家的成员航空还包括卡塔尔、香港国泰航空、美国航空和芬兰航空等。
英国航空(British Airways)是英国最大的航空公司,主要基地为伦敦的希斯罗机场和盖特威机场,在伦敦的城市机场也有少量欧洲和美国航线。
英国航空的常旅客计划为British Aiways Executive Club(简称BAEC),其里程货币为Avios,与Avios.com和西班牙航空相同。
除寰宇一家外,英航的合作伙伴还有Aer lingus(爱尔兰航空,与英航都属于IAE),Flybe,阿拉斯加航空和意大利的Meridiana航空。
(1)英国每年旅客有多少扩展阅读:
英国航空公司发展理念:
英国航空公司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国际航空公司之一,每年接载约3600万名国际旅客。由于行业性质,其对于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的影响,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
英国航空公司清楚地明白行业会给自然环境和社区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一直抱着坦诚的态度正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行动,不断努力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开发创新科技解决环境挑战,为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遗余力。
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航空公司在促进全球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及旅游等各行业发展的同时,1992年率先对外公布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进程,第一家每年公布其环境报告,至今已连续坚持了16年。
英国航空公司业务概况:
英国航空公司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知名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之一。英航秉承提供优质服务的传统而享誉盛名。
Ⅱ 每年到美国的英国旅客有多少
只能提供 2016年英国到美国旅游的人数 :
商务与旅游 - 4,930,,593
留学与交换生 - 57,454
临时工作人员与家庭 - 168,495
外交人员 - 37,816
其他 - 22,334
总人数 - 5,216,692
Ⅲ 英国牛津为什么拟采取措施限游客数量
据外媒报道,近两年来,英国牛津市居民对旅客太多的投诉猛增。市政府人士称,牛津的游客人数逼近临界点,市内几乎每日都拥挤不堪。市议会认为,迫不得已时,需考虑限制旅游车停泊地点、划定“禁旅区”。
目前,自由民主党的方案已提上讨论日程,将在11月稍后时间付议。
咱们国家大力发展旅游,牛津限制游客数量,思路不一样。
Ⅳ 英国的交通问题
英国的交通十分发达,铁路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空中航线通往世界重要城市,海运航线可达五大洲主要港口。1947年政府将整个铁路和主要公路设施收归国有。 本世纪80年代,英国铁路全长1.77万公里,各种机车、客车、车辆16.28万辆,铁路覆盖全国。1991年铁路客运里程3331.6万公里,居世界第十一位。
到80年代初,英国全国公路网总长36.14万公里。其中2593公里是高速公路。英国人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私人小轿车,其次才是各类长途公共汽车。公路货运的重要性日益增大,以吨位计占全国总货运量的85%。 英国的航空事业很发达。国际航线可往返世界上68个国家和地区。有145个终点站,国际航线达58万公里,此外,还有定期班机飞行本土26个城市,每周航班达1000多架次。希恩罗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机场,每年通过该机场出进伦敦的乘客达2800万人次,每3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落。大约有70多家航空公司使用这一机场。从伦敦向外有8条主干航线通往英国的主要城市,每条主干线每年运送的旅客都在10万人以上。 海运是英国的生命线。英国有伦敦、利物浦、朴斯茅斯、多佛、布赖顿、南安普敦、伊斯特本等天然海港。英国与欧洲大陆海上联系主要靠英吉利海峡的轮渡。海峡上有几条短程航线,分别通往法、比、荷3国,共有60艘渡船来往穿梭。 为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加强海陆联系,英法两国自1987年开始动工在海底建设长达50公里的英吉利海峡隧道。1994年,这项浩大的隧道工程终于完工,把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岸人民几百年来的梦想。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被誉为20 世纪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条水下通道,而且是一个庞大的铁路穿梭运输系统:三条平行的隧道穿过海床下的泥灰岩,其中两条主隧道用于列车行驶,另一条用于隧道服务。长期以来,美英法等国在海峡沿岸修建了星罗棋布的海、空军事基地,以确保海峡的控制权。进入21世纪,英吉利-多佛尔海峡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西欧国家力保的战略要域,也是驻欧美军以及北约国家军队实施全球部署、全球到达的海上要道
Ⅳ 英国航空公司有哪些竞争策略
全球第一家公布环境报告的航空公司
英国航空公司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国际航空公司之一,每年接载约3600万名国际旅客。由于行业性质,其对于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的影响,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英国航空公司清楚地明白行业会给自然环境和社区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一直抱着坦诚的态度正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行动,不断努力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开发创新科技解决环境挑战,为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遗余力。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航空公司在促进全球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及旅游等各行业发展的同时,1992年率先对外公布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进程,第一家每年公布其环境报告,至今已连续坚持了16年。 全球首家设定燃油利用率减少排放
公司通过持续努力提高燃油使用效率,以减少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公司的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提高燃油利用率30%,并且到2025年,实现燃油利用率比2005年更进一步提高25%。选用环保机型降低排放和噪音。英国航空公司最近又宣布订购12架空中客车公司的A380型和24架波音公司的787型飞机,并拥有增购7架空中客车A380和18架波音787的选择权。在每个座位计算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方面,A380比747-400低17%,而787比767低30%;在氧化氮释放方面,A380比747-400低10%,787比767低46%。同时公司也致力于寻求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术。 2008年7月,英国航空公司和劳斯莱斯共同宣布开展一项科学测试项目,对航空业内可替代性燃料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调查。该研究将着力于为目前行业标准的航空煤油找到实际可行的替代性燃料,并将实际上大量减飞机的碳排放。
率先推出碳抵消计划资助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英国航空公司率先推出碳抵消计划,并且是首家让旅客参与抵消碳排放的公司,通过资助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以平衡飞行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同时,公司还为其客户参与该计划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只需登录ba. com,在预订航班时就能同时购买其抵消碳排放。通过该计划,旅客可以通过自身的善举对环境和社区带来积极的改善。目前该计划在中国资助了两个项目:甘肃省晓河水力发电站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达力斯风力发电站。英国航空公司的碳排放抵消计划还用于在巴西建设水力发电站,支持巴西在阻止森林被砍伐方面的努力。同时加强对飞机无碳排放的研究等各方面,例如支持由剑桥大学牵头的一个项目,其主旨是力争在2012年时为航空业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奠定雄厚的科学基础。
回收和循环利用强化废弃物管理
英国航空公司的目标是要用治本的方法减少废弃物,如果未能做到,则设法全部或部分循环利用。公司致力于回收利用任何剩余废弃物,以减少对最终填埋处理的依赖。希思罗机场和盖特威克机场每乘客的废弃物量年改进率为6%,目前英国航空公司在这两个机场的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为28%。公司采取了大量回收利用的措施。例如公司签订了一项全球家具管理协议,鼓励公司办公室家具的回收和循环使用,此外公司不断寻觅可回收材料,英国所有的英国航空办公室的打印机已经使用了可回收利用纸张,这使公司在环保方面不仅成为回收利用者,同时也是环保产品的采购者。公司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定期监测水消耗量,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英国航空公司成功地将其枢纽希思罗机场和盖特威克机场的用水量减少了2.5%。
社区关系项目携手世界共创绿色 从1984年开始,英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社区关系项目,为世界各地社区及环保项目提供帮助,比如用于购买必要的设施,支持教育项目及支持可持续性旅游等,不仅保护环境,同时令当地社区从中受益。目前,该项目在全球已资助了130个社区公益及环保组织。
“超越顾客期待”树立绿色航空领飞地位
通过持续努力,英国航空公司从1990年以来提高燃油利用率达28%,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6000万吨,相当于公司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倍。此外,英国航空公司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为期5年的英国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制度,在英国实现减排23%的温室气体。“必须超越顾客的期待”,是英国航空公司始终如一的品牌理念。这个理念贯穿在该公司每一项服务措施上,并与目前全球对环保的要求一脉相承。其在绿色航空领域的每一项努力,将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关注客户终生价值结合在了一起,以此树立并延伸了服务标准,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2007年,英国航空公司摘取第25届OAG年度最佳航空公司桂冠。“OAG年度最佳航空公司”奖是为了表彰全球航空运输业的业绩最佳者,以及公认的业内最高标准服务者而设立的。在2008年度OAG评选中,英国航空又被世界各地旅客选为“最佳横渡大西洋航班航空公司”和“最佳公务舱”。
由于英国航空在Harmond-sworth Moor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的成就,公司成为获得“最具威望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化基准奖”和“公民信任绿旗奖”的4家企业之一,这个奖项是英国对公园及绿色空间保护管理的国家级荣誉。
Ⅵ 英国旅行社巨头破产,数十万游客滞留海外,这家旅行社为何惨遭破产
2019年9月23日,英国最老的旅行品牌托马斯库克宣布破产,而这一悲剧也使得全球60多万旅客滞留,为此英国政府还实施“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和平时期撤侨行动”,也即“马特洪恩行动”。
显然,他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托马斯库克未能成功取得金融救助,但是单是这个还是不足以让一个大公司破产的。这其中也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地缘政治动荡、沉重的债务、互联网经济的增长以及热浪来袭,共同终结了托马斯库克的黄金时代。
Ⅶ 关于英国的信息
分类: 教育/科学 >> 升学入学 >> 考研
问题描述:
可以使他当地的民俗、语言分布、地理位置等,越多越好!!!谢谢!!
解析:
英国
【自然地理】 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占大不列颠岛的大部分。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威尔士面积有2万余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势崎岖。威尔士境内有1/4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及天然保护区。
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面积共为7.8万平方公里。全境均属山岳地带 只有中部较为低平。
北爱尔兰面积1.4万平方公里,隔爱尔兰海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北爱尔兰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最热天(7月)平均气温为13~17℃,最冷天(1 月)平均气温为4~7℃。英格兰地势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区雨量较大,最高可达4000毫米。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料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 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大石阵
【社会·人口与民族】 英国现有人口主要由英格兰人(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威尔士人、苏格兰和爱尔兰人组成。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9人,但全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的80% 住在城市。
英国人口分为4个民族,即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 在本世纪,有些人从欧洲大陆来到英国。其中犹太人在欧洲大陆移民中占绝大多数。近几年,有些西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也到英国寻求新的生活。还有少数美国人、澳大利亚人、中国人、越南人到英国定居。
【社会·语言与宗教】 英语是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用语。据估计,世界上以英语为国语的人约占3亿。
英国居民大多数信基督教。一些英国人还信奉罗马天主教、 *** 教、佛教、印度教、锡克族、犹太教等。
白金汉宫
【社会·民风民俗】 英国人一向注意服装的得体与美观。男要肩平,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裤线笔挺。即要突出健美的线条,还要掩盖身体的缺陷。
在某些特定的正式场合,英国人还保留不少传统服装。法院正式开庭时,法官仍然头戴假发,身穿黑袍。教堂做礼拜时,牧师要穿上长袍。每届国会开幕,女王前往致词时,更是头戴珠光闪烁的王冠,随行的王宫女侍都身着白色的长裙礼服;王宫卫士身穿鲜红的短外衣、黄扣黄束腰,头戴高筒黑皮帽。伦敦塔楼的卫士黑帽、黑衣、上绣红色王冠及红色边线。近卫骑兵是黑衣、白马裤、黑长靴、白手套,头戴银盔,上面飘着高高的红穗。
【经济】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但是英国仍然是西方七大经济强国之一。1991年英国人均国民总产值为17445元。 英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源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70年代,英国经济曾出现持续的高就业。1970年以后,情况变了。1973~1975和1979~1981年这两次经济危机都很严重。英国经济已经陷进滞胀的困境之中。1990年英国的失业率为6%。从本世纪初到80年代英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不高,70年代后经济增长率比 60年代和50年代还低。而1990年的英国经济增长率竟然下降为0.5%,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
大本钟
【经济·农业】 英国大农业生产仍然以家庭为基础,只有少数农户雇用全日制农工。在北爱尔兰,全部农村都是自食其力的农民,没有出租的土地。英国 *** 对农业一直实行补贴政策。英国农业产值在国内总产值中仅占2%,固定资本投资率为总投资率的 2.1%,农业就业量为总民用就业量的2.6%,可见,农业在英国经济中并不占重要地位。
从1964到1986,英国的农作物和家畜产品的单位产量都有了相当的提高。每公顷小麦的产量由4.05吨增加到6.95吨,每公顷马铃薯的产量由24吨增加到34.76 吨,每头牛的产奶量由3565升增加到4952升,每只鸡的产蛋量由202个增加到256 个。
【经济·工业】 英国是古老的工业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工业发展缓慢。在工业生产中,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发展迅速。
在北海油田大约有169个公司获得特许证,6家大公司的生产份额大约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近200年中,煤是主要的能源。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煤在英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江河日下,生产规模日益缩小。尽管英国采煤业不断衰落,但仍然是英国重要的工业部门。
钢铁曾经是英国最有生气的部门,从1973年以后,钢铁也开始走下坡路。钢铁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要比全部制造业的平均生产规模大4.5倍。产量、销售量和就业量的80%,集中在5家最大的公司。英国钢铁公司是英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是 1967年由13个大钢铁公司合并成的国营企业,每年粗钢生产能力是2400万吨,仅次于美国的钢铁公司。
举世闻名的牛津大学
汽车工业仍然是英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已成为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英国每年还得从外国进口大量汽车,以满足本国居民的需要。从70年代到80年代,英国一些主要汽车公司都亏损经营。
几十年来,建筑业也不断衰退。1973~1985年,英国的国内总产值增长了 16%,而同期建筑业的产值则下降了15%。建筑业技术进步比较慢,仍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手工体力劳动仍然是大量的。
【经济·交通运输】 英国的交通十分发达,铁路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空中航线通往世界重要城市,海运航线可达五大洲主要港口。1947年 *** 将整个铁路和主要公路设施收归国有。
本世纪80年代,英国铁路全长1.77万公里,各种机车、客车、车辆16.28万辆,铁路覆盖全国。1991年铁路客运里程3331.6万公里,居世界第十一位。
到80年代初,英国全国公路网总长36.14万公里。其中2593公里是高速公路。英国人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私人小轿车,其次才是各类长途公共汽车。公路货运的重要性日益增大,以吨位计占全国总货运量的85%。
英国的航空事业很发达。国际航线可往返世界上68个国家和地区。有145个终点站,国际航线达58万公里,此外,还有定期班机飞行本土26个城市,每周航班达1000多架次。希恩罗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机场,每年通过该机场出进伦敦的乘客达2800万人次,每3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落。大约有70多家航空公司使用这一机场。从伦敦向外有8条主干航线通往英国的主要城市,每条主干线每年运送的旅客都在10万人以上。
海运是英国的生命线。英国有伦敦、利物浦、朴斯茅斯、多佛、布赖顿、南安普敦、伊斯特本等天然海港。英国与欧洲大陆海上联系主要靠英吉利海峡的轮渡。海峡上有几条短程航线,分别通往法、比、荷3国,共有60艘渡船来往穿梭。
圣保罗大教堂
【经济·财政金融】 英国 *** 对公司赚取的利润也要征税,这种税收叫公司利润税,标准的公司利润率是35%。销售税和关税是以物征税。 *** 对物征税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
英国的金融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组成。中央银行是英格兰银行。凡是从事金融业的商业银行和其它机构都必须得到英格兰银行的认可,或者有英格兰银行发放的特许证,否则,不能从事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都必须经常向英格兰银行提供其有关业务的资料,也都必须执行英格兰银行向它们下达的指令。
零售银行也是英国金融机构的一种。它是负责向企业和个人提供零售业务的银行。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主要零售银行有4大家。
承兑公司是英国很久以前建立的金融机构。它的主要业务活动就是承兑商业票据,批发银行的商业活动,在短期货币市场上经营数额较大货币。承兑公司有时作为发行公司,代替一些公司向公众发行股票。此外,伦敦是欧洲货币市场的中心,外国银行都在伦敦设立分支机构,彼此为争夺新国际银行业务份额竞争。伦敦城内的外国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远远超过英国国内的同业银行市场上的贷放额。
生命保险公司和老年退休金也可以算作金融中介机构。这两个机构都从储蓄者手中吸收资金后贷给借款者。到1984年底,生命保险公司所积累的资金高达1128.51 亿英磅。这笔巨额资金主要投资于公司股票、英国 *** 债券、土地开发和国外资产上。
英国的资本市场是买卖股票、优先股票和债券的市场,有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之分。初级市场就是发行新证券的市场,次级市场是买卖已经发行的证券的市场。英国资本市场的交易规模相当大。国有公司和海外借款者平均每年筹集的新资金达 39.25亿英磅;英格兰银行平均每年为 *** 卖债券达92.07亿英镑;交易所的营业额平均每年达3500亿英镑,每个工作日达14亿英镑。1991年通货膨胀率4.1%。
【经济·对外贸易】 英国是一个对外高度开放的国家,每年的进出口额在其国内总产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英国每年大约有26%的食品和原料要从外国进口,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较大。主要出口物品是机器、半工业品和工业品。1991年出口商品值1883亿美元,亏损141.22亿美元。
【城市】 伦敦 首都。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最大海港和首要工业城市。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世界十大都市之一。
伦敦市城外的12个市区,称内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称外伦敦。伦敦城加上内外伦敦,合称大伦敦市。伦敦城面积1.6平方公里,大伦敦面积则达1580平方公里。
伦敦的交通很发达,是英国的铁路中心,十几条铁路干线从这里伸向大不列颠岛上各主要城镇。伦敦也是全国公路网的中心。伦敦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港口和航运市场,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航运、造船和租船公司,都在这里设有代表机构。伦敦的西郊有一座欧洲客运量最大的国际机场——希恩罗机场。
伦敦是座多古迹名胜的城市,这里有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首相府)、议会大厦、大本钟、“伦敦城”、大英博物馆、蜡人馆、圣保罗教堂、威斯敏特教堂、格林威治、“东伦敦”、“西伦敦”、“中国城”。海德公园和马克思城。
朴次茅斯 英国南部中段沿海重要商港和最老的海军基地之一,扼英吉利海峡的朴次茅斯湾湾口。朴次茅斯建于12世纪,19世纪中叶成为重要海军基地,而且是军港、渔港、商港三者兼而有之。
伯明翰 是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17世纪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工业城市,并享有“世界车间”之美称。伯明翰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的火车站附近是英国工业展览会的所在地。老城车站是伯明翰市的中心。这里商店集中,道路狭窄,人流不息,因而禁止车辆通行。伯明翰市区只有少数的高楼大厦,大部建筑都是二层楼房,显得古朴无华。伯明翰的四周,有无数大工厂。它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5。
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 在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内,是英国中部地区工商业、金融和文化中心。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故乡。从20世纪初,曼彻斯特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纺织工业衰退了,机械、电子、化学、炼油、食品加工、玻璃塑料等工业发展起来。曼彻斯特市中心的商业区相当繁华,阿登商业中心是最大商店。从曼彻斯特商业中心往西南步行30多分钟就到了曼彻斯特的贫民区,这里是欧洲最大的贫民窟。曼彻斯特也是一座文化城市,是英国新闻业的第二中心,英国北部地区的广播和电视总部都设在这里。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恩格斯曾在此居住多年。
利物浦 在英格兰西海岸默西河口,英国的大工业中心和第二大商港,有人口 47万(1983年)。港口的海堤全长11公里,1年的货物吞吐量达3000万吨。利物浦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有许多有名的观光胜地。利物浦北部爱尔兰海岸上有几个风景优美的海滨休养地,其中最大的是布莱克普尔。布莱克普尔的灯景是利物浦的一大景观。沿岸长长的海堤,马路的两边和天空布满了彩灯。灯形千奇百怪。
【旅游】 “大本”钟 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的北面,耸立着高高的钟楼,镶有大钟,名为“大本”。每隔一小时,大钟根据格林威治时间发出沉重而铿锵的响声,在数英里之外也能听到钟声的回荡。
1859年,大钟由当时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大钟共重21吨,铸造时耗资2.7万英镑。
“大本”钟被视为伦敦的象征,凡到伦敦观光的人,无不想到钟楼周围,站在议会桥上欣赏伦敦这个独具一格的建筑。
伦敦塔 伦敦塔始建于1078年。它在历史上既作过王宫,也作过法院,后来又是一所监狱。伦敦塔占地7.2公顷,周围用巨石筑成一道厚实的城墙。城墙上有许多炮台、箭楼,四周是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从1107年,诺曼征服伦敦后,伦敦塔成了国王行辕总署和兵营。从1140年到17世纪该塔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的主要住处。英国暴君詹姆斯一世在塔内被处死之后,伦敦塔就成了监禁犯人的牢狱和刑场。
伦敦塔现在已经成了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塔内有个珍宝馆,观众可以看到英国历代国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金银珠宝。伦敦古堡中还有一些身体肥胖称为“渡乌” 的大乌鸦,有专人饲养。伦敦塔有千年的历史,堪称伦敦最悠久的古迹,游客每年达200万人。在出入口处游人可以看到两名身着古老的都铎王朝制服的禁卫,这些 “古老卫士”们,成了游客欣赏和摄影的对象。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敦中心,闹区的格雷·拉塞尔大街北侧。它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罗马柱式建立,气魄雄伟、十分壮观。这里珍藏的文物和图书资
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年,6年后正式开放,原来主要收藏图书,其后兼收历史文物和各国古代艺术品。
埃及馆是博物馆中最大的陈列室之一。陈列数量达7万多件。在希腊、罗马馆有公元5世纪雅典女神的祀庙和古罗马历代皇帝的半身雕像。在西亚艺术馆,陈列有历名悠久的波斯文物和3700多年前巴比伦时代国王汉穆拉比赐于贵族的两块地界碑。最引人注目的是东方艺术馆,这里除中亚、南亚和日本的文物外,大部分是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品,为数达2万多件。
大英博物馆的藏书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有大量的英国和世界的经典文献、书籍、手稿、档案,不少是仅存的珍本。除英文外,还有 *** 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地文、蒙文和中文等许多种文字的书籍。仅中国书刊就有6万多种。
历史上许多学者、名流、政治活动家都曾在大英图书馆博览群书,进行研究和写作。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移居伦敦后,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巨着《资本论》。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纪号称“笃信者”的英王爱德华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大门处有一对塔楼。教堂自建以来,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或女王加冕礼典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英国历代国王死后,大部分葬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许多名人死后,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英国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荣誉的宝塔尖”。现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难得的“历史博物馆”。
马克思墓地 1956年3月14日,英国工人和各国 *** 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在公墓东北角略宽敞的地方,墓用花岗石修建,呈方柱,高8英尺,碑顶安放4英尺高的马克思铜铸头像。墓碑正面上刻着金光闪闪的大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方镌有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格林威治,东西半球
起始线(本初子午线)
格林威治 格林威治位于伦敦东南的泰晤士河畔,这里有昔日的皇家天文台、国家航海博物馆、皇家海军学院以及风景秀丽的公园。格林威治久负盛名,近100 年来,各国出版的地图都以经过伦敦格林威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经度的起点,也是“世界时区”的起点,并用它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本国时间。站在格林威治了望台上眺望,泰晤士河岸的绚丽风光一目了然,伦敦的景致也一览无余。
中国城 “中国城”地处伦敦的索霍地区,伦敦最繁华的牛津街和摄政街在此交错,英国人把这块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称为“中国城”,又曰“唐人街”。“中国城”即无高层建筑,也没有豪华的大公司,几乎所有建筑都比较矮,在“中国城”除少数是外国人经营的商店和酒吧间外,几乎是华人的天下。漫步“中国城”,一间间用汉字书写的商号目不暇接。“中国城”的餐馆林立,粗略计算至
大文豪莎士比亚
少不下100余家。“中国城”的华人,大部分来自香港、东南亚,也有少数是从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去的。每逢新春佳节,“中国城”张灯结彩,男女老幼穿上新装,互相道贺“恭喜发财”,男女青年舞龙耍狮,表演中国杂技,一片欢腾景象,吸引不少当地居民和外来观光者。
莎士比亚故乡 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故乡是艾玛河畔斯特拉斯福。人口仅2 万,但游客每年达150万人次。人们来此的主要目的是要看一看莎士比亚诞生、工作、生活和安息的地方。莎士比亚的故居坐落在亨利街,它是一幢典型的都铎式的两层木房,古雅庄重。房子的右侧是“莎士比亚中心”,这所现代化的大厦既是图书馆也是档案馆,由美国及加拿大私人捐款建成。莎士比亚婚后住的房子叫“安妮·赫舍薇的茅舍”,房内布置仍尽量仿照当年模样。莎士比亚热爱自己的家乡,死后就葬在圣三一教堂。
参考:epicbook/history/english
Ⅷ 为什么在世界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中,伦敦比纽约高出 2000 万人次之多
关于这个问题,我查了非常粗略的几个数据,有这么一些粗浅的结论:大纽约人口数比大伦敦略多,大约是1900万vs1500万(维基网络数据)。2012年纽约所有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是1.12亿,而伦敦所有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是1.35亿,伦敦的确多出2000万来。纽约机场旅客仍以美国国内人口为主,是国际旅客的近两倍。但伦敦机场以国际旅客为主,占比超过九成,英国国内旅客只占一成弱。我推测,外国旅客进入美国,有很多入口,纽约只是其中之一,而外国旅客进入英国,伦敦几乎是唯一的入口。纽约吞吐旅客中,来自纽约市的比例很高,伦敦的没查到,但从国内旅客数量只占一成来看,本市旅客肯定更低。通过纽约转机的旅客占总旅客数的四分之一,而伦敦的转机旅客占三分之一。综上,纽约机场当然也是非常国际化的,但它在美国的地位不像伦敦在英国拥有那么强的“独占性”,比如亚特兰大是更好的国内中转站,东海岸也有其他城市的机场承接国际流量,所以相比之下是更多地在服务本地和近州居民,而伦敦机场服务英国全国人民,更兼是国际旅客进出英国和欧洲的门户,所以旅客吞吐量略占上风。
Ⅸ 英国的交通问题
交通在英国公共汽车很贵,但服务质量是见仁见智。这里最大的特色是车站没有站名,给外来者带来很大不便,每新到一地都要请求司机到达目的地时提醒。有时司机忘了就可能错过。在车站等车时要时刻留意车来的方向,一旦自己要乘的车来了时要招手拦截,车子才会为你停下。上车时要把钱预备好,向司机买票。车上的条件很好,座椅都很柔软,冬天还有暖气。因为乘车的人很少,一般都有座位。最前面的两三排车窗上贴着一张纸,要求这些位子为残疾人老年人等保留。而且无论谁,都主动坐在里面靠窗的位子,外面过道永远留给后来的人。虽然空座很多,但没有任何人在空座上放提包等东西。
如果你想长途旅行,火车和长途客车都很方便,但火车的价格相差很大,提前一个星期预订和当天买当天走,价格将有天壤之别。举个例子,从我所在的西北英格兰到伦敦,火车三小时路程,提前一个星期预订往返票为24镑,如果赶上有折扣时不超过20镑就能买到,但如果买那种当天的不固定日期的开放票,要100多镑。还有什么经济票,商务票等,价格落差很大。不同的火车公司也不同。坐长客虽然时间要长点,但票价便宜,颇受欢迎。大客车很舒服,车身先进,在高速上能跑100公里每小时。英国高速公路是不收费的,但相当发达,覆盖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