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英国人只吃肉就能长到2米多不是说肉里面只有蛋白质中国只吃肉只长到1米7!
这主要是基因的原因,你说的都是后天的,影响不足
⑵ 英国的饮食文化
要了解一种文化,饮食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英国本土的餐饮比较注重营养,并不注重烹调方式,巧克力和薯条仍然是他们的最爱,在做许多食物的时候,他们都爱添加一些巧克力,而薯条的消费更是惊人,每星期全英国能消耗五百多万公斤的薯条。
餐餐吃啥
英国人的饮食很丰富,除了本国的饮食以外,还有许多的外国餐馆。饭店的饭好吃,但价格比较贵,所以大部分的英国人还是在家吃传统的英国饮食。
传统的早餐被称为Full English或者The Full English Fry-up ,一般有鸡蛋、猪排(bacon)、火腿(sausages)、煎面包(fried bread)、烤豆(baked beans)和蘑菇(mushrooms)(如图所示),另加一杯咖啡。现在除了饭店或餐馆还供应这样的早餐以外,多数人只是吃一碗麦片粥(a bowl of cereal),一片面包(a slice of toast),喝点橘子汁(orange juice)或一杯咖啡(冬天的时候,有很多人会用热的稀饭代替麦片粥或咖啡)。另外,英国人鸡蛋的吃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水煮荷包蛋 (poached),煮蛋(boiled), 搅碎了的鸡蛋(scrambled),但他们不吃蒸蛋(steamed).
典型的英式晚餐一般由肉和两种蔬菜组成,调料就是煮肉时的肉汤(gravy)。英国的畜牧业很发达,牛肉(beef)和羊肉(mutton,lamb)较多,价格也比较便宜,但猪肉很少;由于他们的气候不适合作物的生长,所以蔬菜通常比较贵,很多蔬菜和粮食都需要进口,当地土生的蔬菜主要有薯仔、胡萝卜、豆类(peas)、卷心菜(cabbages)和洋葱,消费量也非常大。实际上现在英国人的晚餐也有很大的变化,有一种说法就是,现在已经没有多少英国人吃英国饭了。据最近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的晚餐吃印度的咖喱(curry);现在,米饭和意大利面条也被称为“英式晚餐”,但他们的米饭是蒸的而不是煮的,比我们的夹生饭还要生,一粒粒都可以数过来,很难吃。
礼拜天的正餐一般在中午,称为Sunday lunch, 一般是一片烤肉(roast meat)----可以是牛羊肉,也可以是鸡肉或猪 肉,约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另外再加上两种蔬菜(如图所示),但口味需要自己调,因为除了烤肉是加盐的,另外还有一些高汤(gravy)以外,其它都是不加盐的,蔬菜就是用水煮熟了而已。
他们吃肉时都比较讲究,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不同的肉配不同的酱(sauce),牛肉配辣根酱(horseradish sauce),猪肉配甜苹果酱(sweet apple sauce),小羊肉(lamb)配薄荷酱(mint sauce)。
喝点啥
英国是饮茶大国,平均每天要喝掉1.65亿杯的茶,每年要进口14.4万吨的茶叶。他们喝的茶一般都很浓的红茶,通常是在每个人的茶杯中添加一匙茶叶,然后再在茶壶中加一匙,喝的时候还喜欢再加点奶。源于他们对茶的偏爱,在英语中有好多跟茶有关的词汇,例如,如果喜欢某物,可以说,“It’s my cup of tea.” 不喜欢的话就是“It’s not my cup of tea。” 还有tea time, tea party, tea break, high tea, cream tea等。如果有人问你: “Do you like a cuppa?”, 实际上就是问你要不要喝杯茶;另外,主动提出给别人从茶壶中倒茶的表达方式也很有意思,“Let me be mother”或 “Shall I be mother?”,跟是否想当妈妈没有一点关系。
跟茶能够旗鼓相当的饮料就是咖啡了,通常有black coffee和white coffee之分,区别就在于加不加奶。酒精饮料主要有啤酒和白酒,其中最有名的啤酒(ale)是bitter(苦啤酒),颜色较深,酒劲比lager(度数较小的啤酒)大一点。白酒比较有名气的是苏格兰威士忌(Scottish whisky)等。无论年轻还是年长,酒吧几乎是每个英国人必去的地方,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酒吧的里面往往比较暗,灯光昏黄,个别有情调的小酒吧还会用蜡烛代替电灯;吧台有一溜不同的饮料开关,侍者大部分都会微笑着问你要点哪种饮料,当然消费量最大的还是啤酒。
特色饮食
英国人发明了三明治(sandwiches),另外还有一些特色饮食,这里抛砖引玉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做一介绍。
约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英国大部分的布丁 都是作为餐后甜点的甜食,但Yorkshire pudding 却是主菜中的开端,本身由面粉、鸡蛋、奶等原料发酵后在烤炉中烤熟,用来配蔬菜和高汤。
炸鱼和薯仔条(Fish and chips)。英国最传统的快餐。鱼主要有鳕鱼(cod), 黑线鳕(haddock), 鲽鱼(plaice),挂糊后再炸熟,配上同样炸好的薯仔条,调料一般需要自己加,口味很好,但比较油腻。早期就用报纸包着卖,现在换上了干净的包装。在英国北部,有人还把它配着mushy peas(一种磨碎了的加工好的豆子)吃。
窝在洞里的蟾蜍(Toad in the hole)。名字这么好笑,但实际上就是用yorkshire pudding 装着的香肠,另外配着蔬菜和高汤吃。
牧羊人派(Sheperd’spie)。做法就是把搅碎了的牛肉,蔬菜,蘑菇汤等搅合在一起,然后把煮熟后的薯仔捏碎洒在上面,最后加一层奶酪进烤箱烤,奶酪完全融化后就好了。
农夫的午餐(A ploughman’s lunch)。现在主要是餐馆中提供的冷餐,主料是面包、奶酪、泡菜,另加半个苹果,一段芹菜和甜菜等。
斑点迪克/狗(Spotted Dick/ Dog)。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甜点布丁, 即加了葡萄干或醋栗的点心。斑点指的是其中的干果。
⑶ 西方人吃肉有什么习惯
欧美人以牛肉为主的肉食习惯,与种族特性、气候环境、生活习惯有关。
熏肉 吃法很简单,吃带肥肉的熏肉要使用刀和叉,如果熏肉很脆,则先用叉子将肉叉碎,再用手拿着吃。
⑷ 英国王室成员普遍比较长寿,他们有什么保持健康的秘诀吗
长寿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奢求的,但是如果说长寿又能保持靓丽,那简直就是鱼与熊掌兼得,然而现代还是有人做到了,那就是英国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今已经92岁的她依然活跃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你一定很好奇为何她在长寿的同时,为何还能保持如此的思维能力吧。今天就围绕英国女王讲讲长寿到底有哪些秘诀。
这就是一个作为伟大女性的长寿秘诀,当然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虽然不能够拥有相同的待遇,但是从中也可以借鉴下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定期进行体检以及重视现有症状。
⑸ 英国菜难吃到排行世界第一,那英国人身体为什么还那么棒
有个说法是,最糟的人生莫过于:娶的美国太太,拿中国的工资,住印度的房子,雇英国的厨子!英国菜的难吃,曾几何时叫嚣尘上,被人们称作是黑暗料理王国。
不过话说回来,英国菜实际上只能说是单调乏味,除了仰望星空派之类,诡异的菜色很少,至于英国人的身体好,跟他们吃不吃英国菜没有太多关系。
黑暗料理,也没那么可怕当年的日不落早就已经日落西山,不过现在的英国还是非常发达,其经济发展程度与民众的生活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各方面的保障也相对完善。
包括英国在内,多数西方国家的食物都以高蛋白的肉类、乳制品为主,其身体发育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好的,不过传统英国饮食极其油腻,并不算对健康有利。
不管是综合身体素质还是平均寿命,英国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饮食对于身体的影响虽然非常重要,但并非唯一的影响要素,更主要的还是生活习惯与医疗水平。
作为一个高福利的发达国家,英国人的生活品质相对较高,各方面的保障体系也比较完善,英国人自然有更多的时间与能力去保持维护健康,身体素质自然会好。
⑹ 英美饮食文化差异
英国人爱吃肉,如牛肉(beef),羊肉(mutton),鸡肉(chicken),野味等。每餐都吃水果, 进餐时喝酒,他们爱喝啤酒(beer)、葡萄酒(wine)和烈性酒。英国人口味喜清淡、鲜嫩、焦香,量少而精,不爱吃带粘汁和辣味的菜。爱吃烤面包,冬天喜欢布丁(pudding)、浓汤(soup)、火腿(ham)、新鲜蔬菜、水果等。
英国人爱喝牛奶,也喜欢喝茶,并把此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有人竟到了面包可以不吃,茶却不可不喝的程度。他们最喜欢喝中国的“祁门红茶(black tea)”,但他们喝茶的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喝茶比较定时,有上午茶和下午茶之分,不喝清茶,而是先在杯中放牛奶,然后冲茶,有的还放糖。
美国人的主菜通常是肉、鱼或鸡。一顿饭一般只有一种主菜。由于美国人生活节奏较快,所以快餐(fast food)相当受欢迎,到处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快餐店。快餐包装在纸盒、塑料袋里,热饮料装在带有封盖的塑料杯里。有的快餐店还将快餐送入汽车,顾客不必下车就可以买到。
汉堡包和热狗也许是最着名的美国食物。“热狗”就是红肠面包,可以在小吃店和街角的热狗摊上买到。在美国的餐馆里,菜单(menu)上都有汉堡包,伴之以牛排(steaks),炸鸡(fried chicken)和海味(seafood),还有法国炸食和脆嫩的凉拌菜(salad)。正餐的最后一道菜是甜点心(dessert),有苹果饼(apple pie),奶酪饼(cheese cake),巧克力,冰淇淋,冰淇淋圣代(sundae)等。
在美国,咖啡(coffee)和茶是美国人的主要饮料。牛奶也很畅销。他们常喝的饮料是可口可乐(Coca-Cola)和百事可乐(Pepsi Cola)。可乐饮料含咖啡因,使人兴奋提神。有的人喜欢喝酒,他们喜欢喝葡萄酒(wine)、威士忌(whisky)和鸡尾酒(cocktail)
⑺ 一些关于英国饮食文化的资料
1、苦啤酒
苦啤酒是英国最具代表性的啤酒,起源于18世纪,起初作为英国传统麦芽酒的替代品,最大的特点是酒精度数低,以窖藏温度供应,仅需几日便可发酵。
2、维多利亚海绵蛋糕
英国社会有一个久负盛名的传统——下午茶会。维多利亚海绵蛋糕,是英国下午茶点的经典必备。它因维多利亚女王最喜爱海绵蛋糕的吃法(一层奶油一层果酱)而得名。
3、下午茶
下午茶是餐饮方式之一,用餐时间介乎午餐和晚餐之间,可以追溯到英国17世纪时期,绵延至今,渐变成现代人休闲习惯。由于下午茶并不是每天的正餐,所以不是每天都会有下午茶。
近代的下午茶发展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下午茶(afternoon tea),一边吃着西式糕点一边喝茶。其在中国逐渐流行,随着各地餐饮文化的融合,悄然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
4、烹饪方式
一般较喜爱的烹饪方式有:烩、烧烤、煎和油炸。
对肉类、海鲜、野味的烹调均有独到的方式;对牛肉类有特别的偏好,如烧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时不仅附上时令的蔬菜、烤薯仔,还会在牛排上加少许芥末酱;在佐料的使用上喜好奶油及酒类;在香料上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鲜香料。
5、哈吉斯
哈吉斯是一道菜肴名称,用羊胃、羊心、羊肺、羊肝等制作而成,被称为苏格兰“国菜”,一般认为是受到了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1787年创作的 Address to a Haggis一诗的影响。
目前最早有关哈革斯的记录出现于在英格兰兰开夏郡西北部发现的一本食谱《Liber Cure Cocorum》,大概可以追溯到1430年左右。
⑻ 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和中国的区别很大吗
英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方式和国内很不同。人们生活节奏比较慢,早上商店到了10点多才开门,晚上5点就关了,周末开得更晚关得更早。到6点除了路上奔驰的小车外,就看不到什么行人了。夜晚更是安静得出奇。但是市中心的Pub确实热闹非凡。这里一些小的便利店,关门都很早。大型超市离学校又比较远,我们一周去一次,把一个礼拜的食物全采购齐全。回国后才能深切感受到国内物质生活极为丰富。
真正英国本土的食物挺难吃的,薯仔泥、薯条、煮薯仔、烤薯仔,除了薯仔还是薯仔。那里薯仔品种繁多,不过在我眼里没什么区别。最着名的fish & chip也不过如此。意大利、中国、泰国、印度食物在英国非常流行。由于气候原因,英国畜牧业非常发达,但是蔬菜和水果要靠进口,所以都卖得非常贵,品种也比国内少很多。刚到的时候,我只吃最便宜的鸡肉和胡萝卜。由于生活拮据,平时一日三餐我都自己做,打工后生活改善了不少,偶尔也会到餐馆享受一下异国风味。英国许多大城市都有中国超市,里面中国调料、干货和一些蔬菜都非常丰富,价格当然也不菲。我们有时会去买些一般超市里买不到的中国食物,如老干妈啊,豆腐啊,面条啊什么的。久而久之,我们都掌握了许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下午5点左右和晚上9点左右,超市都会处理许多快到期的蔬菜和肉类,价格非常便宜,我们一进超市就直奔打折区。老外的标准很严格,其实在我们看来,那些食物还是挺新鲜的。尽管吃得比较节省,但是到英国几个月后,我的体重还是迅速增长了20多斤。所有的人都说女孩子在英国长胖是定律,看来我也难以幸免了。虽说英国的食物不太爱吃,但是那里的甜点、冰淇淋却是令女孩子无法抗拒的。价格比国内便宜不说,口感更是国内比不上的。在国外呆久了,黄油、cheese也成了我的最爱,难怪胖得不行。很奇怪,回国后体重又恢复到从前。
我们平日里上完课后就去图书馆,要么就回家,没有什么逛的,生活很简单,所以喜欢在厨房里做些好吃的,厨艺也大有长进。中国学生间经常聚餐,饭后就神侃。大家都来自祖国各个地方,天南地北,大家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学校里有很多帮助学生的机构。对我帮助非常大的是Charity Centre。这个是教会组织,负责人是一对老夫妇,Cliff和Sherry,他们都是基督徒,待人极为真诚,并且热情地帮助每一位外国学生。中心里很温馨,环境干净舒适,微波炉、咖啡都免费给学生提供。休息的时候我们经常来这里坐坐,和Cliff聊天。开学的时候,他们召开了一个国际学生欢迎会,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活动,期间认识了Gayle,一个很好的美国女人,40多岁了,哲学系的博士。中心每年都会安排一到两个外国学生到定点的英国家庭。我非常幸运申请上了,他们是住在半山的一个中产家庭,对我非常热情,经常接我到他们家吃晚饭,很正式的那种。到了万圣节、圣诞节,他们也会邀请我们去他们家感受西方节日的气氛。男主人Robert是个中国迷,他们喜欢中国,并且在中国旅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历史也有很深的了解。我也送了他许多中国纪念品。我也定期到Cliff那里学习圣经。虽然我不信仰基督教,但是这确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很好途径。Cliff会给我们讲很多故事,讨论一些人生的看法。
英国虽小,但是人口少,显得地大。我们学生的住宿条件都非常好,每人都有独立的房间,还有为夫妇设计的大房,只是客厅、厨房、厕所和洗浴间共用。我住过的两个宿舍一个是别墅,一个是百年的旅馆改建。2层楼的别墅只住5个学生,大客厅,大花园。老旅馆很古朴,里面一直流传着鬼怪的传说,但据说都是好鬼,还有白衣骑士呢,一段时间弄得我们怪紧张的,我对面的台湾夫妇给了我一张盘若波罗蜜多心经,要贴在墙上,说是可以避邪的。
⑼ 为什么吃猪肉的德国人比吃牛肉的英国人法国人长得高
德国人均肉食消费排在世界前列 牛肉消费也是非常多的 像醋焖牛肉 德式生拌牛肉 德式酱牛肉 煎大牛排 牛肉香肠 多了去了 只是吃猪肉偏多些 至于身高 有饮食也有遗传的关系
⑽ 英国的习俗文化都是什么呢
英国人生活中的礼节
Hello 大家好!我是Lucy。欢迎再次来到英国皇家文化及礼仪学校。也许你正在学习英语,也许你考虑去英国旅行,又或者准备去英国念书?除了学好英语,了解一些英国人生活中的习惯和小禁忌,一定会帮助你更好更快的理解和融入当地生活。可能你想说,我知道啊,英国人不喜欢13这个数字,不要问别人年龄或者收入,英国人喜欢谈天气。今天我们要说几个跟“运气”有关,被英国人叫做superstitions“迷信”,但又广泛使用着的生活小习惯。
英国常常下雨,所以雨伞必不可少。我们国内的习惯,是将用过的雨伞撑开晾干再收起来,那英国人是不是也这样呢。真的不是。因为他们相信,“bad luck will "rain" on you if you open an umbrella indoors”。屋子里撑伞会带来坏运气。但如果你问他为什么?很可能他也不知道。这有两个有趣说法,一种是说雨伞会挡住太阳,这样对太阳神是大不敬,自然会被诅咒。(哦,说到太阳神我Ps一下,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太阳神庙,英国的巨石阵就是其中之一,一望无际的平原丘陵一些巨石拔地而起,神秘而壮观,强烈推荐你去看看)书归正传,还有一种解释更可爱,英国人相信每个人家里都住着一个小精灵,house guardian spirit, 保护房子里的一切,保护屋主免受风雨。当你在房间内撑开伞,小精灵会以为你不满意他所做的,不希望他继续保护你,这样小精灵就会离家出走,那你的运气恐怕就是暴风骤雨了。
哦对了,英国的小精灵不只住在家里,还在木头里。
中国人在说了大话后,比如“我一年都没感冒了”,就会马上说“呸呸呸”或者说“坏的不灵好的灵”。在英国如果有人说完这些大话,却会马上先敲两下桌子,嘴里嘟囔:“Touch wood!” 或者“knock on wood”她们认为如果不敲木头,好运马上就会消失,坏运马上就要找上门来。原来英国人相信树木里面住着善良的好精灵。敲木头的声音可以拜托好精灵阻止恶魔听到自己刚刚说出口的好运,从而防止厄运的到来。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很多英国人会对木头做的家具情有独衷,因为随处可以touch wood啊。
在国内有句俗语:“喜鹊喳喳叫,必有喜事到”。英国人看到Magpie也会和运气联想到一起,如果是好运,他们会Salute,但如果是坏运,捂嘴,touch wood。是好事还是坏事,要看一共有多少只喜鹊。英语有个说法,
One for sorrow, (看见一只喜鹊会带来悲伤和坏运气)
Two for mirth, (看见两只喜鹊会带来快乐和欢笑)
Three for wedding,(看见三只喜鹊会带来婚庆和欢声笑语)
Four for birth,(看见四只喜鹊会带来新生的婴儿)
Five for silver, (看见五只喜鹊会捡到银子)
six for gold。 (看到六只喜鹊会捡到金子)
推算下去,Seven 应该for diamond吧?总之,只要不是一只就是好运,越多越好。
复习下, do not open your umbrella indoors, knock on wood to avoid bad luck , salute to 2 or more magpies.
除了这些,打碎镜子、看到黑猫、四叶草等等都和运气有关,还有生活中的各种小习惯,如果你对这些感兴趣,UKpedia公众号恭候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