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的物价比起前几年如何
工业产品,轻纺 变化不大
农产品 飙升 食品类的最低价格在超市中 3年至少上涨3倍
想当年 7P一罐的黄桃罐头 9P 1.5kg的面粉 都一去不复返了 02年真是比中国还便宜---尤其是面包
Ⅱ 18~19世纪,当时英国工业化的影响是
英国是当今世界上最早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在时间上比美、法、德、意等发达国家提前了100年左右,比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提前了200多年。这种绝对先行国地位使英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工农关系的处理上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加上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保护主义、倡导自由竞争的政治学和经济学传统,英国于工业化完成后在对农业的保护上反而比其他发达国家要晚一些,从而走出了一条从通过“财产剥夺——贸易条件恶化”模式积累工业化资金,到适度农业保护的较为独特的工农关系变动的道路;也为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从农业剥夺向农业保护的转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从工农业关系上看,英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40年代:“圈地运动”及其对工业化的初始推动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圈地运动”实现对农民的财产剥夺和强制性农场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剩余的能力,迫使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从而开始了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圈地运动”历经了大约4个世纪,但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18世纪中期产业革命以后。其结果主要有二:
首先是扩大了农场的规模,提高了农业的相对和绝对剩余水平。根据1851年的调查,英格兰和威尔士农场总面积为2470万英亩,其中经营面积在100~500英亩以及500亩以上的大农场约占78.2%,经营面积在50~100英亩的中等农场约占13%,经营面积在5~50英亩的小农场仅占8.6%。同时,即使是小农场,在经营方式上也完全不同于产业革命以前的小农经济。农场规模的扩大,为具有不可分特征的农业机械技术的广泛采用提供了可能。在机械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化肥和良种技术也开始推广,并进行了耕作制度的改革。这就使得当时英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剩余水平大大提高。在从1650~1800年的150年间,英国的小麦单产水平平均提高了77%,而仅在19世纪上半叶就提高了79%,其中19世纪50年代比30年代小麦产量提高了大约50%。1790年以后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逐渐加快,1790~1815年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0.2%,1816~1846年为0.3%。一个农业劳动力在1700年时只能养活1.7人,而到1800年时就能够养活2.5人了。可见,“圈地运动”实际上是通过土地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大带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农业剩余供给水平大大提高。18世纪中叶之前,英国的谷物几乎每年都有出口。
其次,迫使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工业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小自耕农丧失了土地所有权和在公有土地上的放牧权,为当时日益增长着的城市机器大工业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英国当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迅速降低。170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0%,1801年降到36%,1821年降到32%,1851年降到16%。1801年,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市只有105座,到了工业革命结束以后的1851年猛增到265座。这时,英国已经出现了象伦敦、曼彻斯特等人口上百万和数十万人的大城市。1801~1851年间,英国城市居民占全体居民的比重由32%上升到50.1%。
可见,“圈地运动”从两个方面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一是强制性集中土地,提高了农业剩余水平;二是为城市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为土地集中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剩余水平的提高又为劳动力的非农化创造了物质基础。
二、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贸易条件恶化及其效应
19世纪40年代以前,英国的议会和政府基本由大地主、大商人和金融贵族控制着,他们为了本阶级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多次颁布谷物条例,实行关税保护,限制和禁止国外廉价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进口。谷物条例在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的同时,也为高速发展的工业产业带来了一系列障碍。主要是:谷物价格过高,在工人的日常支出中食物费用占一半以上;工资的高低取决于面包的价格,从而造成了谷物价格和工人工资轮番上涨的现象,导致了工业产品中工资成本过高;食品和原料价格过高造成工业资本家的利润逐渐下降。从而,对农业生产的保护在19世纪上半叶反而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了降低谷物价格,降低工业品成本,扩大工业品市场,增加工业利润,工业资本家和城市消费者联合起来与大地主进行斗争。终于在1846年,通过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方式废除了谷物条例,放开农产品市场,实行自由贸易。此后,两大产业的比较利益逐渐向工业转移。1840年,英国农产品对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指数为112%,废除了谷物条例后,1850年即下降为90%,1900年下降到80%。其中,种植业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更快。与1840年相比,1850年种植业产品对工业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20个百分点,到了19世纪末期,种植业产品的市场价格只及1840年的57%。可见,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农业的贸易条件明显地恶化了。这种状况又通过城市和农村的“推”、“拉”两种力量,使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加快。1851年,英国城市居民的比重为50.1%,1881年达到67.9%,1901年达到了78.0%。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最终在工业对农业的超强度剥夺中大大地向前迈进了。
农业贸易条件恶化在极大地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从农村和城市两个方面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
1、农业的衰退。1846年谷物条例废除后,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农业便逐步走向衰退。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谷物的海运成本急剧下降,美国和广大殖民地国家的廉价农产品源源涌入英国市场,使大量农业经营者破产,农业衰退益发严重。在这一时期,英国主要作物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急剧减少。1870~1900年,小麦播种面积由141.6万公顷减少到58.9万公顷,产量从30.7万公担下降到14.8万公担,粮食自给率由1870年的79%下降到1900年的39.6%。农业的衰退迫使英国工业的发展日益依赖于国外农业的支持,这也是导致农业劳动力在此期间快速转移的重要原因。
2、在市场和利益的驱动下,乡镇人口向城市进行了大规模转移,使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大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在经济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的情况下,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已经就业的工人也经常面临着失业的危险;贫民窟在各大城市的中心大量存在,居住条件恶劣,许多人住在不透空气、没有光线的地下室里;由于农业衰退,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剧了穷人的贫困。城市中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无产者,其生活还不如原来的自耕农。无业人口的大量增加还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恶化,以及犯罪现象的剧增。
可见,对农业的过分剥夺,在高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不仅造成农业的衰退,也在城市中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降低了城市化的质量,对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20世纪30年代以后: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持与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
由于自由贸易政策对农业造成的持久性衰退,美国和西欧的大部分国家自20世纪初起就开始实行一定程度的农业保护政策,但英国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开始这一转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粮食进口受阻,国内粮食供给发生困难,英国不得不实行配给制,转而加强对农业的干预和扶持。主要政策有:奖励垦荒,对开恳荒地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扩大耕地面积;在政策上鼓励农机、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产业的发展,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于二战以后迅速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对于各出口国用出口补贴的办法廉价倾销其过剩的农产品现象,英国等欧洲进口国采用提高关税以及非关税的手段对国内农产品生产者进行保护,这就大大提高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建立健全了国家农业生产管理机构,对农业生产进行监督和管理;大力发展农业合作企业和流通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按照欧盟的统一政策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补贴等。上述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是显着的,其标志之一就是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供给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善,80年代以后甚至一度出现了过剩现象;标志之二就是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中等规模农户的收入水平超过了城市中的一般产业工人;标志之三是农村物质生活条件的显着改善,乡村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从而改善了乡村落后的历史面貌,逐渐同城市接近起来,社会学家把这一过程称为“乡村城市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中使用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少,1978年英国农业劳动力仅有65万人;1991年进一步减少到27万人,只占全部劳动力的1.3%,此后便稳定下来。而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在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50年代以后,其发展速度超过了第二产业,从而成为吸收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领域。城市中就业结构的改善使失业人数大为减少,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大为改观。随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城市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渐得到了治理。城市产业逐渐向乡村渗透,城乡联系更加密切,80年代以后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现象。
Ⅲ 中国对英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如何
中国和英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上,在过去的10多年时间里,一直呈现逐步增长的势头,且增速较快。贸易差额上,中国连续十多年对英国农产品贸易保持着贸易顺差的局势;但最近这几年的顺差金额不断下降。从具体的贸易产品种类来说,中国对英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鲜冷冻鱼,畜产品以及蔬菜等,这三类产品的出口额接近中国对英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中国从英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酒精类产品,生猪产品和乳制品等三大类,这三大类进口的商品也接近英国进口总额的一半。可以说,中英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呈现了不断增长和不断增加的形势,但目前规模还有限,并非主要农产品贸易国。
未来中英农产品贸易相互合作的空间足且潜力大,具有发展的后劲。第一,英国脱欧之后与欧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联度可能会下降,英国需要更多的贸易伙伴来填补国内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扩大中英之间的合作空间。第二,中英之间的农产品相互补充,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而且随着中欧班列的发展,以及物流运输能力的提升,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会进一步扩大。第三,英国新一届的政府变更之后,会迎来新的英国贸易布局,中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并且也有着富有竞争力的农产品,未来可以开拓更大的空间,也可以进一步开拓中英之间在农产品领域的合作,推动中英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Ⅳ 英国能实现所有农产品自给吗
应该是能的,毕竟英国人少地多,可以满足的
Ⅳ 英国农民的土地是怎么获得的
花钱买的。英国土地是可以进行购买的,因此该国农民是通过花钱买的获得的。英国农民是贵族式农民,英国人工很贵,来说,英国农场主都是自己经营者农场,在英国境内相比来讲,食品以及相关农产品的价格并不高。
Ⅵ 因货车司机短缺,英国一奶农被迫倒掉4万升牛奶,奶农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引言:在疫情爆发之后,很多许多人都没有想过的问题陆续出现了,而且还出现了比较的极端,比如说在英国因为货车司机短缺,英国的一些奶农所生产的牛奶没有办法运运输出去,然后英国的一个奶农在过去的两个月里面被迫倒掉了4万升牛奶,那么这样的行为对于奶农造成了怎样的损失呢?
实际上现在的一个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的奶农表示等到冬天的时候,那个时候由于英国东西还是比较冷的,所以说他们货车司机的开车速度就会变得更慢,到时候还会造成更大的影响。所以在英国已经全面放开疫情封锁的情况之下,如果说货车司机的问题还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就会导致一方面奶农的牛奶没有办法运送出去,一方面消费者又获得不到足够多的牛奶,到时候估计会让人更加头疼。
Ⅶ 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今年来大幅上涨,对哪些行业深有影响
海通期货农产品组长孔令琦向红星资本局分析称,年初至今,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CBOT美豆、美玉米期货合约涨至近10年来的高点,触及逾14年以来的高点。国内盘面表现来看,玉米、小麦期货创上市以来的新高,豆粕期货攀升至历史新高。
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也会传导至中下游。红星资本局在采访中发现,年内大豆油价格明显上涨,挤压粮油企业的利润,增加餐饮企业的成本;棕榈油价格居高不下,方便面开始提价;豆粕价格的变化,也影响着以豆粕作为饲料主要蛋白来源的养殖企业的利润。,此时农产品价格就会下降;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利益,国家又出台了指导价格,但由于指导价格的保护程度不高,农产品生产会出现减产或者徘徊局面,也就是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倒退或停滞现象。
Ⅷ 请教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与英国乡村市场状况
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与英国乡村市场
李朝玮
中世纪时期的英格兰无疑仅就西欧来说还都算不上是先进的地区,然而到了近代英国不仅率先发展起较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甚至还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究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我们不妨就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与英国农村市场的发展分别加以考察,看看这其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
一、 英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变化状况
在探讨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家庭经济状况之前,我们不妨先将这个时段划分为13世纪末、14世纪初和15、16世纪这两个阶段进行一下比较研究,或许通过对这两个前后时段的比较我们更能看清楚农民收入的变化状况。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英国13世纪百户区档的研究分析得到半块份地即半维尔盖特的土地是大13世纪末大多数中等农户的标准1。而大量材料也表明在13世纪一维尔盖特大致为30英亩2,即15英亩为大多数农民家庭的土地数。而通过其他的大量数据我们可以看到15世纪中期以后一直到16世纪大多数农民的土地都增加到了20英亩以上。土地的增多无疑会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而事实情况也正是如此,我们以1299年克利夫庄园中一名持有半维尔盖特土地的农民亨利?本尼特(Henry Benet)的状况为例,3 我们所得到的材料是在除去种子、食品消耗量与交给磨房的那部分谷物后,他仍剩下3夸特2蒲式耳的谷物,而当时混合谷物的价格大致为4先令/跨特,由此他的农产品收入就为13先令。尽管有地区产量、地区差价的差异,但中等农民的情况应是基本趋同的。14世纪危机过后4,给人总的印象是1400-1650年的欧洲农业生产明显好转,515、16世纪农民的农产品收入则要多出许多,以1475年克利夫庄园的中等农户威廉?纽曼为例,这时他一年的农产品收入要达到1英镑17先令4便士。6畜牧业也在这两个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绵羊存栏数目的增加以及其他牲畜数的增多,13世纪末羊毛、奶酪、猪肉及家禽等收入加在一起不过50多先令,而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英国羊毛出口激增等原因,中等农户仅羊毛收入就可达4英镑左右7。而农副产品及农民打工的收入也大为增加。占农户主体的中等农民家庭一年总的收入可以由13世纪末的3英镑一下子增加到15、16的10英镑,即便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农民中的大多数实际收入普遍增加是肯定的。
二、 农民家庭的支出、消费与农村市场
农民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农民家庭经济状况好转的一个方面,而在另一个方面中世纪晚期非经济性支出的减少也越来越有利于农民家庭。马克思说过:“农民必要劳动之上的余额的有无和多少,取决于封建地租的多少。” 13世纪半维尔盖特农户的地租大致为6-7先令。8但对于大多数农民特别是维兰农民来说最大的负担也是最多的支出则是各种额外的费用??诸如土地继承捐、死手捐、结婚捐、塔利税和法庭罚金等等9,而这些捐税既无定额也不定时,完全依照领主的意愿,比如某些地区的土地继承金高达2-20英镑,换句话说,农民家庭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都要搭进去。所以考虑到爱德华三世时期高额的军队税,农民家庭一年不要说投入市场进行消费,便是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证。而14世纪之后由于庄园制下农奴制的解体不仅地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上述捐税也随着身份的上升而逐步削减甚至取消了。
租税支出的减少肯定使得大多数的农户家庭有了更多的赢余现金去市场上购买生活与生产用品,甚至可以为市场交换而去生产。17世纪早期的一个农场主乔瑟林他自己明白无误的指出他的农业生产不是为了自家的使用,而是要到市场上兑换现金去购买其他商品。10上述情况其实早在15、16世纪便已出现。商品市场甚至是土地市场异常的活跃,在考恩庄园1549年111个土地持有人到了1589年还仅右31人仍持有土地,其余的都将土地出售换取了现金。麦克法兰斯认为15世纪末的英国农民都拥有相当数量的较为平均的财富。11不管怎么说,农民手头有大量赢余货币是可以肯定的。
货币的赢余也带来了消费需求的上升。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自从1350年之后农民的服装变得越来越“时尚”。1213世纪时还是奢侈品的蔬菜这时已然通过市场成了农民餐桌上的美味。13而纺织品、奶酪、酒类等也都是市场上交易的商品。1500-1640年间英格兰固定的集市大致有752个,由此可见当时市场消费的繁荣情况。14 法学家兼作家约翰.福蒂斯丘爵士在15世纪70年代形容英格兰的平民百姓是“各基督教乃至异教国家中…衣食最丰盛之人。除了衣食的花费外,他们还有财力置办新的器具,以致于铜器与锡烛台往往供不应求。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确实是在改善,…。”
可见,中世纪晚期占人口多数的中等农民的货币赢余的增加,对于英国消费需求的加大和市场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减轻农民税收和提高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有可能更充分的投入市场、参与消费,最终拉动商品经济的活跃于繁荣,这正是英国得以在转型期后最早发展起市场经济的关键,同样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Ⅸ 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情况
英国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5.9%
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在英国生孩子,从入院到出院不用花一英镑,伙食费都由政府买单,出院时,政府还给买好了婴儿车。
英国大学阶段以前的教育均免费,大学阶段也有90%的大学生可获得政府津贴。所以,对低收入家庭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是一路免费的。
英国的社会福利覆盖所有在英国居住的人。一名在英国的难民,他在英国享受很舒适的福利住房,居住面积约80平方米(与另一人合住),洗衣机、电冰箱、煤气灶、电视机等家电应有尽有,想要什么生活用品,跟福利官说一下,也会免费获得,床单、毛毯定期免费换洗。英国政府每周给他发生活费,第一周是90多英镑(1英镑约合10.5人民币元),从第二周起,每周35英镑。他照样享受与英国国民同等标准的免费医疗,他不会英语,看病时由政府出钱为他聘请翻译。
Ⅹ 为什么韩国 英国,是农产品进口占国内消费比例高的国家
很多发达国家都是这样,因为国土面积小,人口少,所以进口价值低的农产品,出口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比如汽车,电子等,这样国家才能一直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出口的国家,肯定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你卖一车苹果,肯定没有人家卖一辆汽车赚的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