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国使用大量童工的后果
英国的工厂法是限制工厂劳动时间并实行其它劳动保护措施的强制性法规。工厂法中有关童工的规定,对童工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资本家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他们大量使用廉价的童工,并使童工的劳动时间长达10~14小时以上,严重摧残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工人阶级的长期斗争下,1819~1867年英国议会被迫通过的一些工厂法,条文的重点之一是再次提出限制童工的劳动时间。1833年的工厂法规定,禁止雇用 9岁以下的儿童做工,并把 9~13岁童工每天的劳动时间限制为8 小时。1844年后的工厂法把13岁以下儿童的劳动时间降至 6小时半。劳动时间的减少,为工厂儿童争得了受教育的可能性。
工厂法中列有教育条款。1833年的工厂法规定,所有13岁以下在纺织工厂劳动的儿童每天要受 2小时的义务教育,厂主如雇用没有厂医的年龄证明书和教师的入学证明书的儿童,就得受罚。儿童每个星期一早晨要提交入学证明书,证明他在上周的6天中每天入学至少2小时。由于国教会与非国教会派对工厂学校的争夺,1844年的工厂法删去了有关宗教教学的内容,规定 8~13岁的童工每周必须在校学习6个半天或3个整天,否则雇主不得使用儿童劳动。1867年起,工厂法从纺织厂扩大到其他工厂普遍实施。英国工厂法的教育条款,整个说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它规定参加工厂劳动的儿童必须受初等教育,这对于工人阶级还是比较有利的。
英国议会虽然通过了工厂法,但没有确保实施工厂法的有效措施,因而工厂法教育条款规定的义务教育大部分徒有其名。工厂主使用种种方法回避和反对这个法规。厂办学校设备简陋,缺乏书籍和教具,雇用的教师往往水平很差。有的甚至把儿童的入学时间分散,随便凑够学时了事。工厂主只要儿童每周能交出有教师签字的入学证明书就完事,因此,工厂法不可能解决普及教育问题。直到《1870年初等教育法》通过以后,普及初等教育才得以在英国逐步实现
B. 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使用童工劳动的主要特点
童工价廉且易于管理。
1、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简化了劳动工序,节省了人的体力,使儿童劳动成为可能。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劳动主要靠体力和熟练的技术来完成。应用机器后,对劳动者的体力和熟练技术要求不再那么严格,特别是在纺织业部门中,无论是方或者是织,主要是接断头。做这种工作并不需要什么力气,但却要求手指灵活。因此,女人与小孩子做这种工作较之成年男子更合适。
2、一般说来,童工到工厂做工多数都是以学徒身份去的。工厂主只给童工吃住就可以了。至于那些不住在工厂里的童工,就给他们很少的工资。
在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上许多地方的许多儿童,如同成人一般地从事各种劳务,如农场之劳作等;而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期,工厂与矿场亦曾大量地使用、剥削童工,直到后来英国政府制定《工厂法》等相关法令,才使英国童工之剥削与使用逐渐得到制止。
英国是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因此,英国工业革命不仅对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以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 英国工人斗争采取的方式,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
方式:政治性的斗争,此时的工人运动绝大多数采取暴力的方式
原因:这是由于工人毫无政治权利造成的。他们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悲惨处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享受作为公民应该具有的权利,在没有选举权的情况下,就不可能有自己的代表进入国会,在立法机构中无人替工人说话。所以斗争的政治性一般都很明显。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刚刚替代手工劳动.从手工工场向工厂制的过渡在迅速地进行着。但是,经济状况演变的过程毕竟不会出现“一刀切”现象,新旧交替、处处可见传统痕迹的情况是必然的,而且十分普遍。这其中就包含着资产阶级的剥削方式和惯用的手段。那时他们基本上沿用了以剥削绝对剩余价值为主的做法,即采用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压低工资、雇佣童工女工、使用工头监督工人等等暴虐的手段。从经济学上来说,这就是用人为的办法强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谓必要劳动时间,就是收回投入、保住成本所需的时间。余下的就是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的财富都属于剩余价值,也就是资产阶级剥削到的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人的生活状况非常悲惨。收入极低、食不果腹,居住条件更是令人无法忍受。工人胸中积下了非常强烈的不满与愤恨。
经济方面的这一情景.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政治上的状况。一方面,当时资产阶级还没有科学管理企业的观念,仍以强制命令的办法指挥生产和管制工人。反映到政治上,他们就更倾向于保留君主制,只是在万不得已的非常形势下才接受共和制.而且在时间上都很短促。也就是说,民主管理的意识并不很强,倒是对压制性的传统政策更加习惯些。另外,工业革命中崛起的工业资产阶级一时还不能取得优势地位,除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之外,在各国执掌政权的主要还是金融资产阶级以及土地贵族。这些人全然无意而且反对在上层建筑领域里进行民主改革。这一切就决定了当时人权的状况很不如人意。既然连工业资产阶级都还处在受压制的地位.工人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极端低下,自然更加深了工人胸中的愤怒。他们必定要为争取政治权利而坚决斗争。显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经济发展的实际程度,决定了那时的社会与政治状况,从而也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处境,以及由此引出的工人的心情。
D. 英国皇家海军的崛起,原因竟是使用“童工”吗
英国皇家海军最早可以追溯到10世纪以前,英国国父阿尔弗雷德大帝第一次组织起海上力量来抗击北欧的维京人海盗,从这时起到13世纪英国的海军主要用作防御力量,1340年起运送步兵开始海上作战。
凭借这些优势,英国最终成为了世界第一帝国,直到二战,原来的殖民地小弟取代自己
E.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特点及其影响
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工场手工业”一词译自马克思所称Manufaktur,1932年瞿秋白译为“工厂手工业”,?1945年商务版《德华大词典》同。1953、1961年版郭大力等译《资本论》作“手工制造业”。后马列着作编译局译作“工场手工业”。本文中,“工场手工业”指其经济性质,具体组织依习惯,如绸厂、布厂、磨坊、油坊、机房、铁作、木器作等;类称用“手工厂”。
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于毛纺织业。毛纺织业兴起之初,其生产组织在城市是行会作坊,在农村是家庭手工业。农村中没有行会的控制,手工业者的分化比较迅速。商人以各种方式控制分散的生产者,简单协作很快过渡到手工工场。早在15世纪,分散的手工工场就在英国农村出现了。由商人先到市场上购买羊毛,交给各家纺工纺成毛线,他再收取毛线,分给各家织工织成毛呢,收取成品出售,付给纺工、织工以工资。这时生产分散进行,纺工织工多为农家妇女,她们还保有自己的一点生产资料,资本家的资金还不十分雄厚,没有集中的厂房设备。当时,北方约克郡的广大农村,这种手工工场很普遍。
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创造了新的生产力,同时也成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方法。以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最初是自发形成的。但是,“一旦它得到一定的巩固和扩展,它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和系统的形式。”这是因为,一方面,工场手工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劳动组织,“发展了新的、社会的劳动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工场手工业分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独特创造,是依靠工人的畸形化来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了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因而它“只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即靠牺牲工人来加强资本……自行增殖的一种特殊方法”。马克思精辟地概括了工场手工业分工的两重作用:“一方面,它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进步和必要的发展因素,另一方面,它又是文明的、精巧的剥削手段。” 工场手工业作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手段,这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时就在实际上被承认了。“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才产生的,它只是从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观点来考察社会分工,把社会分工看成是用同量劳动生产更多商品,从而使商品便宜和加速资本积累的手段。”也就是说,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分工时,着重于量和交换价值。与此相反,色诺芬、柏拉图等“古典古代的着作家只注重质和使用价
一)工场手工业对资本增殖价值的局限性 工场手工业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他的基础是手工劳动,对发展资本主义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充分实现它“所特有的倾向遇到了多方面的障碍。”这是因为:第一,工场手工业虽然把工人分为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但它的技术基础还是手工业劳动,还需要使用大批的熟练工人,非熟练工人使用的数量仍然十分有限。这就是说,资本家感到他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仍然比较高。第二,工场手工业虽然使有些操作倾向于使用女工和童工,但总的说来,这种倾向由于习惯和男工的反抗而遭到破坏。这就是说,被剥削的工人的范围还受到限制。第三,虽然工场手工业降低了工人的教育费用,从而降低了劳动力价值,但“较难的局部劳动仍然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甚至在这种学习时间已成为多余的地方,工人还竭力要把它保留下来。”这就是说,在剥削的程度上也受到某种客观上的限制。第四,由于手工熟练依然是工场手工业的基础,工人还未完全附属于机器,还未完全隶属于资本,所以资本家不得不经常同工人的不服从行为作斗争。这就是说,资本对劳动还未建立起绝对的统治地位。 (二)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发展的必然性 “工场手工业既不能掌握全部社会生产,也不能根本改造它”。因为它还是以手工劳动的狭隘的技术为基础的。这种狭隘的技术基础是代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当新的生产力还未出现并普遍发展时,生产关系要想得到充分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工场手工业本身的狭隘的技术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和它自身创造出来的生产需要发生矛盾。”资本主义要从工场手工业阶段再向前发展,必须进行技术革命。只有在新的技术基础上,才能大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出现了生产劳动工具的工场,生产出许多不同种的劳动工具。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把不同的工具连结起来,逐渐就产生了机器,这就使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机器克服了上述矛盾,但又引起新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对抗发展到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