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国军事武器介绍
作为老牌的军事强国,虽然在二战后有过长期的萎靡不振,但如今的英军依然是一支另全世界都不敢小视的武装力量。
主要统计
面积24.3万平方千米。人口5888.2万人(1999年,其中13~17岁男190.5万人,女181.8万人;18~22岁男179.5万人,女171.1万人;23~32岁男409.6万人,女392.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8900亿英镑,约合1.4亿美元,人均22300美元(1999年)。国防费228亿英镑,合345亿美元(2000年国防预算)。原煤约4000万吨(1998年),原油22.02亿吨(1998年),天然气13800亿立方米(1998年),发电量334.454亿度(1995年),谷物2267万吨(1998年)。商船(载重100吨以上)1631艘,总载重量435.5万吨(1998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机场57个,客运量1248.47亿人千米、货运量38.32亿吨千米(1998年)。
国防政策
继续依靠北约集体防务力量作为巩固安全的基础;保持强大的常规部队;保持核威慑力量;突出强调质量建军和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重点提高英军处理各种危机、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努力维护英在欧洲及海外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利益,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维护英国的战略利益。
军事战略
英国在冷战后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确定“应变抉择”的军事战略。其核心是:以北约集体防务为支柱,以核威慑为后盾,重点提高部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加强军队的质量。具体情况如下:陆军近年的规模虽然在逐渐缩小,但更加重视改善军队的装备,着重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海军的军事战略由“前沿防御”向“机动防御”发展,并着重提高海军处理各种危机和应付突发事件机动、应变”的能力,其作战任务转向独立自主或盟国联合对付涉及国家利益的地区可能发生的危机,能够在远离本土地区迅速调遣、展开部队。空军的主要任务将不是击退整个领空不同方向的密集打击,而是在多个危机发生地区调遣和机动作战。在指导思想上,强调依靠北约确保欧洲和英国的安全。在防务安排上,积极参加北约集体防务和欧洲的维和行动。在军事部署上,减少驻德国部队。在军队建设上,强调走“少而精”的质量建军的道路。
国防体制
女王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长在必要时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也是军事最高司令部,负责具体贯彻和执行首相和“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的指示和决议,并负责制定政策,预算和三军的作战指挥。武装力量由正规军与预备役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首相通过国防部和国防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战时则组成战时内阁,指挥作战。
领导人物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即位、1953年加冕)是英国武装力量名义上的最高统师。国防大臣杰弗•胡恩(1999年10月上任)。国防参谋长查尔斯•古斯瑞上将(1997年4月上任)。陆军参谋长麦克尔•沃克上将(2000年4月上任)。海军参谋长迈克尔•博伊斯上将(1998年10月上任)。空军参谋长彼德•斯夸尔上将(2000年4月上任)。
武装力量
兵力现役部队21.245万人
陆军
11.395万人(其中女兵6380人)。编有1个地面部队司令部,3个军区,3个师部,1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师,1个空中攻击旅,14个步兵旅群。
坦克:“挑战者Ⅱ”192辆“挑战者”410辆,“酋长”14辆,“蝎”式轻型坦克11辆。
装甲侦察车:“短弯刀”332辆,“佩刀”138辆,“狐狸”11辆。装甲输送车:AFV-432型748辆,“斯巴达人”FV-130型529辆,“萨克森”609辆,“萨拉逊”2辆。
牵引炮:105毫米214门,155毫米44门。
自行炮:155毫米AS-90型179门。
迫击炮:81毫米543门。
反坦克导弹:“米兰”755具,“陶式”60具。
地空导弹:“星光”147部,“标枪”374部,“轻剑”105部。
攻击直升机:269架。
海军
4.377万人(其中女兵3330名)。编有1个舰队,5个分舰队,8个海军基地。
航母:“常胜”级反潜航母3艘。
战略攻击潜艇:4艘。
战术攻击潜艇:“特拉法尔加”级7艘,“快速”级5艘。
驱逐舰:“伯明翰”级11艘。
护卫舰:“康沃尔”级4艘,“大刀”级2艘,“诺福克”级14艘。
巡逻艇:23艘。扫雷艇:21艘。
两栖登陆舰:6艘。各型支援舰:24艘。
海军航空兵 6740人(其中女兵330名)。装备作战飞机34架,武装直升机120架。
海军陆战队 6740人。装备有“米兰”反坦克导弹,“标枪”、“吹管”地空导弹,直升机9架。各型登陆舰艇24艘。
空军
5.473万人(其中女兵5350名)。编有5个飞行大队、45个中队:5个战斗轰炸机中队、5个对地攻击中队、6个歼击机中队、4个侦察机中队、3个海上反潜巡逻机中队、2个电子预警机中队、1个电子对抗/情报搜集中队、3个空中加油机中队、4个运输机中队、1个联络通信中队、9个直升机中队,2个搜索与救援中队。作战飞机429架。
战斗机:“旋风GR-4/4A”型63架,“旋风GR-1/1A/lB”型58架,F-3型93架,“美洲虎”53架,“鹞”64架(GR-7型53架、T-10型11架),“隼”125架(另储存16架),“堪培拉”7架,“猎人”26架,“哨兵”E-3D型7架,“三星”9架,VC-10型21架,“大力士”C-130型51架。
直升机:173架。
各种教练机共约268架。
战略力量
1900人。战略导弹核潜艇4艘,每艘携带16枚“三叉戟”135型弹道导弹和48个核弹头。
预备役部队
30.285万人
部署
陆军主要部署在德国和英国境内。海军重点部署在英吉利海峡沿岸一线及直布罗陀海峡。空军集中在德国和英国。有主要海、空军基地约40个。
兵役制度
实行志愿兵役制,土兵的服役期为3、6、9、12、15年不等。各级军官最高服役年限:元帅和上将为60岁、中将59岁、少将57岁、准将至少校55岁;尉官从授予军衔起,16年内不能晋升至少校军衔的就必须退役。此外,英军的预备役分为两种:一种为正规预备役;另一种为志愿与辅助预备役。
军衔
分8等19级:元帅1级(只在战时授予),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1级,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准尉2级(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兵3级(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驻外兵力
海外驻军约6.7万人,主要分布在德国(2.061万人)塞浦路斯(3200人)、直布罗陀(330人)、福克兰群岛(1650人)、尼泊尔(90人)、文莱(约1050人)等国家和地区。在30个国家派有军事顾问455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波黑2700人,塞浦路斯312人、刚果6人、东帝汶4人、格鲁吉亚7人、伊拉克/科威科311人、沙特阿拉伯569人、意大利350人、塞拉里昂18人、土耳其160人,南斯拉夫科索沃3500人。
外国驻军
美国驻军11340人(陆军450人海军1220人、空军9500人,其他170人);北约北欧盟军海军司令部和东大西洋司令部。(
② 二战德国为何不敢闪击英国
二战时期德国几乎横扫整个欧洲,仅用六个星期就打败了当时号称拥有欧洲最强大陆军的法国。而且在苏德战争初期打的苏军叫苦不迭。在敦刻尔克将几十万英法联军合围。
德国当时是要立志征服欧洲甚至世界的,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做好与英法交战的准备。之所以没有像闪击波兰那样闪击英国,主要原因是当时条件不允许。
众所周知,英国与欧洲大陆是不连接的,中间隔着大西洋。德国当时陆军虽然不可一世,但是要想闪击英国,就必须跨过大西洋。这就需要拥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作为支援,然而这是极端困难的。因为当时英国的海军、空军实力都不在德国之下,我们知道,德国制定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直到二战结束都没真正实施过。德国其实并非不敢闪击英国,只是不具备那个条件。而德国对英国发起大不列颠空战就充分说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