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殖民军一共多少人

英国殖民军一共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3-03-24 05:55:44

❶ 英国阿富汗战争的经过

第一次英阿战争发生于1839年。19世纪30年代,阿富汗经旷日持久的封建割据和内战,终于由多斯特·穆罕默德统一了全国。这时,已控制了大半个印度的英殖民者为把阿拉入其军事同盟,不断对阿进行间谍活动。沙俄也加紧对阿渗透,并骗取了阿统治者的信任,使阿倒向了沙俄。英随即以“俄国威胁”为幌子,加紧进行战争准备,决心出兵阿富汗,推翻阿亲俄政府,扶植傀儡政权。
1839年4月,英军3万多人经长途跋涉,先后到达奎达,而后越过霍贾克山口侵入阿富汗西南部;英军另一路强行穿越开伯尔山口,配合英军主力作战。阿军仅有1.5万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远不及英军。英军很快就攻占了坎大哈和加兹尼,兵临喀布尔城下。多斯特·穆罕默德向俄求援遭拒,只好逃到布哈拉避难,英国随在喀布尔建立傀儡政权。为回击英国侵略军,阿富汗人民揭竿而起,展开抗英游击战争。各地游击队依托有利地形,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袭击英军哨所,切断敌交通补给线,收复重要城镇。英军在阿游击队沉重打击下,士气低落,惶惶不可终日。
1841年11月2日,喀布尔爆发起义,各地游击队举行联合反攻,怒不可遏的喀布尔市民手执各种原始武器冲向预定目标。起义军英勇作战,势不可当,当晚就占领了喀布尔全城。第二天起义军向城外的英军据点进攻,英殖民军惊呼“阿富汗全国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对我们了”。战至9日,起义军攻占了喀布尔至巴拉·喜萨尔要塞间的全部据点,后又击毙英国公使麦克诺顿,英军被迫同意从喀布尔撤军。英军残部及随行人员和家属1.6万人在向贾拉拉巴德撤退沿途,多次遭到起义军的伏击,最后只有一名身负重伤的军医跑回贾拉拉巴德,报告了英军全军覆没的消息。此后,抗英武装又包围了贾拉拉巴德和坎大哈,收复了加兹尼,英傀儡政权彻底垮台。
英殖民者不甘心失败,增调援军,首先解了贾拉拉巴德和坎大哈之围,尔后从东、南两个方向大举进攻喀布尔。1842年9月,阿军经浴血奋战,终因力量悬殊,主动撤离了喀布尔。英军重占喀布尔后烧杀抢掠,疯狂报复。但阿人民并没有屈服,抗英斗争更加高涨。英军唯恐再遭惨败,在救出人质后,慌忙于10月12日撤回印度。历时三年半的第一次英阿战争,使英殖民者损失了3万余人,耗资1.5亿英镑,结果以阿富汗人民大获全胜而告终。以后30多年英国殖民者未敢再向阿富汗发动侵略战争。 1879—1881年英殖民者又进行了第二次侵阿战争。19世纪70年代,英俄两国在阿富汗南北两翼不断进行侵略扩张,将边界向前推进直接与阿领土接壤,对阿构成新的直接威胁。
阿为寻求庇护,接受了沙俄提出的包括出兵援阿等条款的条约草案,拒绝了英国使团来访。英殖民当局不能容忍阿与俄结盟,便以使团遭拒为借口出兵侵阿。1878年11月,英殖民军3.5万人分3路入侵阿富汗。阿统治者一心指望俄国援助,采取不抵抗政策,有意将5万人的军队分散在全国各地,企图让英军深入国境,迫使沙俄实现出兵援助的诺言。由于阿实行这一指导思想,使得阿军防守十分薄弱。南路殖民军向坎大哈推进,一路未遇抵抗,于1879年1月8日轻取该城;
中路殖民军在派瓦尔山口受阻,后迂回阿军侧后迫其后撤;北路殖民军在开伯尔山口遭阿军炮火猛烈轰击前进受阻,但当夜阿军奉命撤退,殖民军顺利占领了贾拉拉巴德。阿大片国土沦丧,请求俄国出兵。但沙俄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愿在阿与英国摊牌,因而拒绝出兵。阿成为英国的附属国。
《甘达马克条约》的签订激起阿国内一片义愤。9月8日,喀布尔爆发人民起义,愤怒的士兵和群众包围殖民者官邸,杀死了英国总督。喀布尔的人民起义点燃了全国抗英烈火,许多部族纷纷组织抗英游击队。在喀布尔市郊,不少农村妇女拿着铁锨、斧头、马刀参加抗英军作战,使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10月12日,殖民军再度占领喀布尔,对爱国者和广大市民进行疯狂的报复。各地抗英武装以加兹尼为基地,对喀布尔形成包围,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并挫败了殖民军对加兹尼的进攻,给敌以重创。1880年7月27日,抗英军2.5万人在坎大哈附近与殖民军一个旅遭遇,打响了着名的迈万德会战。抗英军在兵力火力上均占优势,战斗开始后,抗英军首先以炮火压制敌两翼的炮兵和骑兵,掩护步兵前进。尔后步、骑兵紧密配合,乘势发起猛攻,打得殖民军溃不成军,只是援军赶到才免遭全歼。抗英军乘胜向坎大哈进军,喀布尔殖民军也被10万起义军包围,英殖民当局调来大量增援部队才把抗英军镇压下去。在阿人民的英勇抗击下,英殖民军到处挨打,四处碰壁,被迫同阿富汗统治者签订妥协性协定,同意阿内政自主,但外交受英控制。1881年4月,殖民军放弃了侵占阿富汗的打算,全部撤出阿富汗。 1919年爆发了第三次英阿战争。19世纪末,阿富汗国内安定,经济复苏,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牵制了英国很大力量;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国际国内形势对阿摆脱英国外交控制,争取彻底独立十分有利。1919年2月,阿改革派代表人物控制政权后,宣布阿富汗独立,不承认任何外国特权,并采取联苏抗英的政策。英殖民者拒不放弃它在阿享有的特权,在阿边境集结兵力,准备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英军袭击开伯尔山口阿边防军,接着,英国侵略军3.4万人分为三路入侵阿富汗,主力在北线经开伯尔山口向贾拉拉巴德方向进攻,一部在南线向防守薄弱的坎大哈出击,另一部在科哈特地区取守势。阿军4万人分三路在开伯尔、加兹尼和坎大哈迎击敌人。英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还拥有少量装甲车和作战飞机;而阿军训练很差,装备落后,刀、剑是主要兵器,为数不多的枪炮不但陈旧,而且弹药不足,英军在兵力兵器上占有绝对优势。尽管如此,阿富汗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战,士气高昂,作战英勇,并得到了印阿边境少数民族起义军的大力支援,扭转了被动局面。开伯尔方向阿军以3个步兵营攻占了敌巴格要塞,抢占了朗迪科塔尔要塞周围有利地形,但未乘敌兵力空虚之机攻下要塞,坐失战机。英军增援部队迅即赶到,在英国皇家空军的支援下,夺回了巴格要塞,阿军且战且退。英军又集中轰炸了贾拉拉巴德和喀布尔,引起阿军和市民恐慌。英军正准备向贾拉拉巴德进攻时,得知阿军在中路主动出击,被迫分兵增援。
加兹尼方向阿军行动迅速,进至边境重镇马敦,居高临下,迫敌后撤。随即抄小路直插塔尔城下,直接威胁敌设在科哈特的大本营,打乱了英军部署。阿军以炮火猛轰塔尔城,但由于步炮协同不利,未能攻下该城。英援军赶到后,阿军为保存实力,主动撤出战斗。南线阿军取守势,在优势之敌进攻面前,顽强坚守,给敌以重大杀伤,迫其停止进攻。

❷ 外国古代战争故事:祖鲁战争

祖鲁战争指19世纪30~80年代南非祖鲁人为反抗荷兰后裔布尔人和英国殖民者的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祖鲁人是南非土着居民南班图人的一支,居住在南非的纳塔尔、斯威士兰和莫桑比克的一些地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恰卡建立了祖鲁王国,英国人称其为 祖鲁帝国或祖鲁兰。1828年,丁干(1797~1840)上台执政,继承了恰卡的事业,恢复和发展了生产,保持了祖鲁国家的统一。正是在他的领导下,祖 鲁人进行了反对布尔殖民主义者的战争。

1838年2月6日,为了惩罚布尔人通过欺骗手段夺取祖鲁人土地的做法,丁干下令将70多名布尔人逮捕处死。随后,祖鲁军队四处搜索、袭击已居住在纳塔尔西部的布尔人,大约有300多名布尔人被杀死。

3月,海边纳塔尔港的英国殖民者派兵支援布尔人。很快,丁干的弟弟姆潘达率军打败了英国援军。与此同时,布尔人的两支援军也先后被祖鲁人打败。布尔人遭到殖民远征以来最严重的损失,实力减少十分之一,领导层出现分裂,布尔人四处逃散。

在取得对布尔人的初战胜利后,丁干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过早地偃旗息鼓,为布尔人卷土重来提供了机会。1838年11月20日,比勒陀利乌斯率领一支由 464人、57辆牛车、2门火炮组成的援军从开普殖民地赶来援助。12月15日,这支队伍在恩康姆河套上摆下了作战阵式——牛车阵。丁干面对强敌犹豫不 决,错过了布尔人最害怕的夜袭时机,直到16日凌晨才开始对布尔人的牛车阵发起攻击。这是30年代祖鲁战争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恩康姆一战,祖鲁人损失惨 重,伤亡3000多人,鲜血染红了恩康姆河。

此后,因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祖鲁人连遭失败。1839年1月,双方签订“和平协议”,丁 干被迫将图格拉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布尔人,并嫌老余交付数千头牲畜和若干吨象牙作为战争“赔款”。然而,他们又勾结、收买丁干的弟弟姆潘达,答应帮助他夺取 王位并承认他为祖鲁国王。2月,姆潘达成为祖鲁国王,把从图格拉河以北直到黑乌姆福齐河之间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布尔殖民者,祖鲁王国只剩下纳塔尔最北部的土 地。1843年,布尔人的共和国便被英国殖民者吞并。祖鲁人抗击布尔殖民者的斗争——19世纪30年代的祖鲁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19世纪50年代,祖鲁王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姆潘达之子克特奇瓦约反对卑躬屈膝的卖国政策,立志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获得祖鲁人的拥戴和支持。10月的一次战斗,克特奇瓦约击败以翁布齐拉为首的投降派,执掌国政。

1878年12月,英国驻南非最高全权代表B·弗里尔向克特奇瓦约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军队,准许英国总督进驻南非并有权监督祖鲁人的行动。与此同 时,还在边界上部署6个营的精锐部队。遭到克特含租奇瓦约断然拒绝后,英国殖民者于1879年1月11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

切尔姆斯福德勋爵率领1.3万人的英国殖民军渡过图格拉河,向祖鲁王国大举进攻。1月22日,双方在伊桑德尔瓦纳山展开激战。祖鲁战士打死打伤英军1600余人,己方伤亡3000人,缴获步枪1000多支、子弹50万发,并且收复了大片失地。

克特奇瓦约在胜利后,幻想通过谈判谋求和平,但英国拒绝任何谈判,将军队增至2万人,配备火炮36门,决心为自己的失败进行更大的报复行动。6月1日祖 鲁人挫败了英军的进攻,并打死了拿破仑三世的儿子路易。7月4日的乌隆迪村一战决定了战争的结局。祖鲁军队当场战死3000人。这时,英军出动全部骑兵, 向祖鲁军队发起冲锋。祖鲁军队遭到惨败。

这次决战失败后,祖鲁王国一蹶不振。英国占领后把它划分为13个小酋长国“分而治之”,最后于1887年正式并入纳塔尔殖民地。

祖鲁人为反抗两个殖民主芹滚义者的侵略进行了半个世纪的英勇斗争,最后以失败告终。

❸ 英国皇家廓尔喀部队是怎样建立的

1971年,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迁来一支海外作战部队,他们把香港作为新的驻地,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部队才撤回到英国本土,一部分士兵被香港保安公司招聘为保镖。这就是英国着名的廓尔喀部队。

廓尔喀士兵是英国从位于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山国尼泊尔招募的雇佣兵,成员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标准亚洲人,廓尔喀部队被列为英军的特种部队。

严格的甄选

廓尔喀士兵最初来自尼泊尔加德满都以西的廓尔喀村,由于村子十分贫穷,每年都有青年男子从尼泊尔各地来到西部城市博克拉的英国廓尔喀士兵招募中心申请当兵。应召的尼泊尔青年都是17~22岁的男子,最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经过严格的选拔,几千人中只有200多人能幸运成为英国职业军队中的一员。对于廓尔喀人来说,参军从戎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赚取数量可观的金钱,还是一件令人荣耀、为家族增光的事情,很多人将加入英军看作是一生的转折点。

进行选拔时,首先由英军派出的征兵代理人到山间乡村寻找强悍的候选者。第一轮被选中的青年将进入下一阶段选拔,称为“山选”。在这一轮筛选中,身体和智力测试更加全面,淘汰也更加残酷。在参加“山选”的大约6000名男青年中,只有789人能参加为期一周的最后测试。最后测试在尼泊尔西部城市博克拉的英国廓尔喀士兵招募中心举行。在这789人中,最终胜出的230人将加入英国廓尔喀部队。要加入的廓尔喀士兵在加入英军前都有一个效忠仪式,他们发誓将永远忠于英国的君主,承诺听从英国指挥官的命令并英勇杀敌。在加入英军的头3年里,廓尔喀士兵是不能回家探亲的,他们与英军有15年的服役合同,通常都会服役5年以上,情况好的甚至会超过32年。一直到50岁才退役。廓尔喀士兵年薪8500美元,尽管英国政府付给廓尔喀士兵的军饷很低,但在尼泊尔人眼中仍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编制装备

廓尔喀步枪营在和平时期保持707人的规模,在战时增加到740人,比英国本土的步兵营人数(约625人)稍多。步枪营包括3个步枪连,即HQ连、支援连、火力支援连。3个连分别命名为A、B、C连,每个连包括3个排和HQ连。A、B连的其中一个排都有5个“米兰”导弹发射手,C连的第3排包括整个营的突击手。步枪排包括3个班和HQ排,每个班8人,包括排长、巡官、无线操作手、51毫米迫击炮操作手、两个步兵。每个班中的6名步兵配备SA80突击步枪,其他两位操作轻型支援武器,都发射5.56毫米枪弹。每个排的一个班都有1名7.62毫米通用机枪射击手。

每当有突发事件和紧急任务,或是任务区环境恶劣、情况复杂,需要派出一支作风优良、意志顽强、敢打硬仗的部队时,廓尔喀部队总是成为英国陆军的首选。据称,英国卸任首相布莱尔向来对神勇的廓尔喀部队青睐有加。廓尔喀人的作战信条是:“与其懦弱地活着,不如勇敢地死去。”

战争中磨砺

“廓尔喀”(Gurkha)取自于尼泊尔公国廓卡哈(Gorkha)的名字,尼泊尔公国廓卡哈在18世纪中期征服和统治了大部分的尼泊尔国土。该名字也用于公国廓卡哈的士兵。“廓尔喀”的英文Gurkha也几经改变,如Goorkha、Gorkha等。1814年,尼泊尔王国的廓尔喀士兵奇袭了克什米尔和不丹。尼泊尔的扩张与当时驻印度的英国殖民军发生了利益纷争,当时的英国占领了印度的东北部。于是,英国借口边防哨所遭到袭击,调集21000名大军对尼泊尔发起全面进攻,与16000名士兵组成的尼泊尔军队发生了血腥的武装冲突。然而,英军在作战中吃尽了由廓尔喀人组成的尼泊尔军队的苦头,双方于1815年签订了《瑟高利和约》。廓尔喀士兵视死如归、英勇善战的精神得到了英国人的赞扬,于是英军梦想将廓尔喀人招至麾下。后来,双方经过和谈,英国取得了招募廓尔喀士兵的权利。由尼泊尔军队士兵组成的英国廓尔喀部队第1、2、3、4步枪营在1815年4月24日成立了。自此,廓尔喀人在英军服役至今。

在为英军服役的岁月里,廓尔喀人参加了几乎所有与英国或印度有关的冲突。廓尔喀真正地与英军一起作战是在1857年的印度叛乱中,他们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表现出对英军的无比忠诚。1857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廓尔喀士兵分别在缅甸、马来亚、中国的西藏等地、阿富汗、索马里岛、印度东北及西北边境、塞浦路斯等为英军作战。在此期间,英军中的廓尔喀士兵不断增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超过20万名廓尔喀士兵在法国、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巴勒斯坦、埃及、希腊萨洛尼卡等地与英军并肩作战。在此期间,廓尔喀士兵被英国女王授予两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是廓尔喀士兵第一次被授予如此高的荣誉。而且,当时还成立了第11步枪营,其他的营也各增加了两个连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1.2万名廓尔喀士兵在40个作战营,他们随英军在叙利亚、意大利、希腊、马来亚、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地作战。其间,7544名廓尔喀士兵失去了生命,2.3万人致伤残。在东南亚茂密的丛林里,至今流传着廓尔喀士兵神不知鬼不觉摸到日军哨兵前,用弯刀割断他们的鞋带、大胆戏弄日军的故事。这一时期,廓尔喀士兵被授予10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1947年印度独立后,廓尔喀士兵继续留在英军中,经过与印度、尼泊尔的谈判,英军保留第2、6、7、10作战营,其余的留在印度陆军。自从马来亚危机开始(1957年马来亚独立),直到1960年,大约有5个廓尔喀作战营在马来亚的丛林里作战。1962年,廓尔喀士兵移师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在1962—1966年印尼的“敌对”战斗中,所有的英军廓尔喀战士参加了作战,表现出色,并被授予最后—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两场冲突中,廓尔喀士兵证明他们是丛林战的主人。

1967—1972年间,廓尔喀第17步兵分部的人员从14000人减少到8000人,驻地也由马来西亚迁到中国香港。在香港,廓尔喀部队称为廓尔喀野战部队,负责边防的巡逻和安全检查。1974年,第1步枪营、第10王子步枪营被部署到塞浦路斯,以抵御土耳其的入侵。1982年的马岛战争,廓尔喀部队千里奔袭,参加了圣卡洛斯湾的登陆战和英军最后对斯坦利港的进攻。据说,当阿根廷军队得知英军部队中有廓尔喀士兵后,竟不战自退,望风而逃。虽然这种说法不免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廓尔喀士兵的敬畏之意。廓尔喀部队还参与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

廓尔喀部队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此在越南、刚果、卢旺达和黎巴嫩、科索沃、东帝汶等国家与敌人战斗。现在,英国皇家廓尔喀还在阿富汗执行任务,在打击塔利班残余势力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据报道,2006年6月4日,廓尔喀步枪第1营和空降兵军团第3营士兵在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瑙扎德镇以西地区与塔利班武装展开激战,战斗持续6小时,场面非常惨烈。英军打死分别躲藏在7~8个掩体内的塔利班武装人员约100人。目前,在英国女王的卫队中,我们也能见到廓尔塔士兵英武的身姿。

接近实战的训练

廓尔喀士兵接受训练的时间是普通英军的3倍,他们首先要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很多廓尔喀士兵的文化水平很低。由于从小就生活在大山里,诸如游泳这样的技能都要从头学起。经过现代化的军事训练,他们掌握了各种作战技能,并形成了顽强凶悍的作战风格。廓尔喀士兵最为擅长的是山地战和丛林战,他们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生存能力。

下面是英国皇家廓尔喀步枪第1营的士兵在位于肯尼亚的嘎丝如丛林进行战斗训练的场景。

英国皇家廓尔喀步枪第1营的士兵在丛林中行进,周围俨然日落西山。实际上,这种黄昏的气氛是由千年丛林造成的,即便在中午时分也是如此。在浓密的丛林中行走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潮湿、闷热使人呼吸困难,士兵身上的负重对人更是一种折磨。他们跨过山林中无数条小河,走过一个个山峰,虽然没有下雨,却汗流浃背,衣服湿漉漉地黏在身上。在丛林中行进,任何的声响都会产生回声,在很远的距离便可听到,士兵们不得不仔细辨别每一种声响,以免落入敌人的陷阱。

廓尔喀步枪第1营A连的8人小组纵队行进,其中“查利”火力4人小组在前面,“三角洲”4人小组在后面,中间相隔10~15米。他们默默数着脚步,不时用随身携带的指南针辨别方向。“查利”火力4人小组前面的两名是侦察兵,分别携带L85A1突击步枪,士兵间的距离为3~5米。后面是小组组长和轻机枪手(配备轻型支援武器)。走在“三角洲”火力4人小组前面的是两名步枪手,后面是两名配备突击步枪的枪手,走在最后面的是第二轻机枪手。

在英国陆军训练联络小组肯尼亚分部的支持下,英国陆军每年在肯尼亚进行3次“伟大诱惑”演习。位于赤道附近的肯尼亚集中了不同的气候、海拔、纬度和地形,丛林、沙漠、高山、河流等在150千米的方圆范围内都有,为英国陆军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训练环境,这里是英军最大的训练基地。

英军轻型步兵在肯尼亚的训练开始于1963年12月,当地的肯尼亚人为步兵战斗小组和皇家空勤团的训练提供服务。因此,英国政府始终与肯尼亚政府和民间组织保持紧密的联系。

❹ 20世纪初,欧洲列强做了什么

20世纪初,欧洲列强基本上把非洲大陆瓜分殆尽。非洲人也不甘心就这么受奴役,不管是北非的阿拉伯人、柏柏尔人还是南部的黑人,都不断揭竿而起,和殖民军玩命。有的地方断断续续抵抗到20世纪30年代。到了1914年,一场大规模战争席卷而来,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对峙厮杀,世界八大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德俄美日奥意)悉数卷入其中。

1904—1907年,德国殖民者在西南非洲残酷地掠夺黑人,引发了赫雷罗人和纳马人的起义。德军给予残酷镇压,对赫雷罗人发布"绝杀令",将8万赫雷罗型咐人杀得只剩2万。1905—1907年,东非地区发生马及马及起义,德军枪杀了2万多人,5万人死于饥荒。起义虽被镇压,却也迫使德国殖民者采用较为柔和的政策,减少对黑人的压榨,用教会学校作为怀柔工具进行柔化殖民。

这些巨无霸对掐,主要战场在欧洲,非洲受到的波及较少。这也难怪。从德国本土到非洲大陆千里迢迢,既不方便调兵,也不方便提供弹药而且又有英国的海军阻拦。真要在非洲开打,那就是自己找不痛快。所以德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非洲投入什么兵力。敌人的劣势就是我们的优势。德国不敢在非洲打,英国、法国就偏要在非洲打。

此后,沃尔贝克继续用游击战对付英军。他频频派遣十几人的精悍小分队渗透到英国殖民地,炸铁路、劫火车、端炮楼……英国殖民军面对这些游击队防不胜防,派去的护路军队就有近万人。为了消灭这支可恶的德国黑人游击队,英军大举征兵:东边来的印度兵,西边来的西非土着人部队,南边来的南非部队……武器弹药则是英国本土供应。

大军云集东非,要把德国佬一网打尽。而沃尔贝克呢,他得不到德国多少支持,就自力更生,招募的兵都是坦桑尼亚本地黑人,武器弹药呢,手中有啥凑合着用啥,其余就主要靠缴获英军的补充,真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虽然他的兵力连敌人十分之一都不到,但他队伍里的本地土着人,显然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更熟悉地形,而且补充起来也方便。

打了一年多,英军拿沃尔贝克没辙,就从南非把布尔人将军斯姆茨调来。斯姆茨当年在布尔战争中也是叫英国人吃尽苦头的,他对于游击战自有见解。这位猛将上任后,果然大有起色,以优势兵力步步紧逼,在1916年8月攻占了德属东非的核心地区。

面对来势汹汹之敌,沃尔贝克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去和英军主力碰撞,而是步步后退,所到之处坚壁清野。大队英军人生地不熟,随着步步深入坦桑尼亚,很快就断了粮。待到英军因为饥饿和疾病元气大伤时,德军再乘隙绕到英军背后,反过来占了英军的根据地。

到1917年,英国人策动全面围剿。除了附近殖民地的英军之外,刚果的比利时军队和莫桑比克的葡萄牙军队也参加进来,从四面八方围攻德属东非。面对潮水般的协约国军队,沃尔贝克有条不紊,将部队化整为零,在丛林中穿来穿去,多次跳出协约国军队的包围圈,然后在他们屁股后面踢一脚。不过这种战术也有个问题,弹药补给渐渐跟不上了。

德军连番苦战,也损失了不少兵力。到1917年底,整个东非都被协约国军队占领。他们正要松一口气,可是沃尔贝克呢,难道死在丛林了?这时传来消息:沃尔贝克又跳出包围圈,居然千里跃进,把葡萄牙的莫桑比克占了,从那里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

❺ 英国最强时期有多少军队

提起二战时期的英军,人们往往会嗤之以鼻。人们普遍认为英军是盟军中的酱油角色,尤其是英国陆军,弱的不能看,比国军和法军强不到哪去。

1.事实上,二战时期的英国陆军非常强,抛开三流殖民军在东南亚被日本暴打的特殊案例,英军在二战中打的可圈可点。在苏德战争前,欧洲和北非的硬仗基本都是英军打的。德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顶级的陆军,又有意大利帮助,但英军虽然输多胜少,但仍然将德国堵在欧洲,将意大利军队差点赶进地中海。仅仅这一点,就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做到的。

2.即使在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尽管英国鞭长莫及,被日本偷袭得手,但英军腾出手后很快压着日军打,英帕尔战役打的日本魂飞魄散,巴布亚半岛战役打的日军怀疑人生,英军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陆军之一,而非什么水货。

英国鼎盛时期拥有520万军队,大部分是高技术含量的海军和空军,陆军装备也非常精良,机械化程度和战斗力丝毫不比美军差。

英国军队的“主教”自行榴弹炮,是一款性能非常不错的自行火炮。

装备精良的英国炮兵。

英军大规模装备的萤火虫中型主战坦克。该坦克曾击毙大名鼎鼎的德军“钢铁死神”魏特曼。当时驾驶着007号“虎”式的魏特曼坦克遭到了英军萤火虫坦克和英国轰炸机的围攻。

英国钢铁情人“瓦伦丁”轻型坦克。

正在装弹的英军萤火虫坦克。

英军喷火坦克。

英军装备的“克伦威尔”式巡洋坦克。别看和德国虎王打吃力,但被德国虐惨了的英国坦克手在亚洲硬是打出了虎王的感觉。



3.二战时期的英国陆军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比美军都不差,比德国军队还要强一些。二战中实现了陆军机械化的只有美军和英军。

二战中英国军队是一支由本土和自治领、殖民地杂烩的混合部队,其中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团出了名的能打,和德国人硬碰硬丝毫不落下风,在太平洋打的日本怀疑人生。

二战加拿大生产的卡车,加拿大是二战时期世界第七大工业国,是英国的后期基地。

4.

英国军队伙食非常好,伙食水平低于美军但远在德国和苏联之上,面包、牛肉、各种新鲜蔬菜都有,还有烟草和葡萄酒供应。

英军注重团队精神,求生意识强烈!一对一英国军队不容易取胜,但团体作战英军可真不弱,能和德军单挑怎么会弱。二战中英军是唯一和美军一样,对德国打出1.2:1战绩的国家,远高于苏联的5:1。

❻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各自派了多少兵

大家都知道,公元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沙俄、日、意、奥匈八国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保卫列强驻华使馆的名义,派兵进攻满清。这就是历史上的八国联军侵华,这场战争的结果彻底撕破了满清政府最后的遮羞布,暴露其卖国苟安的无耻嘴脸。

八国联军中的日军

抛开沙俄在战争后期偷偷派往东北的17万军队外,八国联军共派了5万多人的侵略军,其中有近2万的侵略军是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军。而满清政府出动了8万正规军,数十万的义和团,数倍于敌的兵力,结果却一战而溃,沦为列国笑柄。

❼ 问一句二战英国有多少兵力,来自哪里

总体数量明确而具体的数字不好查
当可以分开算,大致为以下几个部分:本土军和殖民军以及联邦军,本土军是二线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殖民军还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外作战的正规军,另外就是各殖民的地方军如英印军非洲各地的驻军及征召当地人组成的部队,联邦军就是主要指加拿大和澳新联军以及南非,这是比较明确可查的例如北非战场和诺曼底登陆后的加拿大军团。再为你提供几个战场的资料,仅供参考。
北非战场:为了对抗隆美尔军团3个师的德军,英军先后投入16个师和10个旅,包括第英军1,2,7,10装甲师,第2,44,50,51,70步兵师,印度第4,5,10师。还有南非第1,2师,新西兰第2师(第4,5,6,8旅),澳大利亚第6,9师,这是在北非所出现的所有英军番号。
远东方面:1942年初英国在远东的兵力只有第1缅甸师,师长是英国的斯科特Scott少将。这个师是1941年4月才组建的,士兵训练不足,武器装备低劣,而且缅甸士兵对英国殖民者有敌意,士气低落。另一个师是从印度调来的第17英印师,开战以后才仓促运到,师长是科文Cowan少将。除了这两个师之外,还有刚刚运到的英国第7装甲旅。指挥驻缅英军的是赫顿Hutton中将。1943年以后战争形势好转盟军重新调整缅甸战场的指挥结构:韦维尔上将转任印度总督,奥金莱克上将出任印度总司令。从此时起,印度总司令不再负责缅甸战场对日作战。作战事务归新设立的盟军东南亚战区,海军上将,英王乔治六世的表弟,德国血统的蒙巴顿勋爵出任战区最高司令,下设第11集团军群,实际是战区地面部队司令部, 司令官吉法德中将。集团军群主力是由东方集团军改编而成的英国第14集团军,另一支部队是史迪威指挥的中国驻印军(孙立人和廖耀湘的新1军新6军)。斯利姆的14集团军下辖斯康斯中将的第4军(驻防中段的英帕尔地区),和克里斯蒂森中将 的第15军(驻防南段的若开地区)英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岛屿的部署:英军几千、澳军6个步兵团+2个机抢团+辅助部队共计18500人,其余为印度兵。 再说下新加坡的情况
英国在新加坡部署有印度军第12旅,其中包括两营的英军,印军第九师一旅驻防于吉兰丹哥打巴鲁(Kota Bahru)另一旅驻防于彭亨关丹。这两旅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北马的东海岸。 印军第十一师驻扎在吉打和霹雳等地,主要的任务为防守暹马边境及北马的西海岸。 上述两师印军合成为一个军团,叫做印军第叁军团,在喜士(Sir L. M. Heath)中将指挥之下澳洲军第八师驻防于柔佛,东至兴楼(Endau)西至麻坡(Muar),包括丰盛港(Mersing)等地。英军当局觉得敌军在丰盛港登陆的可能性极大。在新加坡岛上驻有重炮队,高射炮队,也有若干英印的步兵。 此外还有以英人为军官的马来军一团,和以马来人为军官的柔佛军一团指挥官森门士(Keith Simmons)少将英军投降前不久还有18师运到了新加坡。
其余太生僻繁杂了只能以后靠你自己慢慢考证了或是大家多交流

❽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哪一年哪八个国家哪个国家领头儿

八国联军侵华是1900年,这一年是清朝光绪二十六年。

八个国家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联军第一任司令官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第二任是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

日军是八国联军的主力,共派出的第五师团2万人,俄军1.3万人,英国1.2万人(大部分是印度人,部分澳大利亚军队),法国3000人(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的殖民军),美国3000人(来自菲律宾的殖民军),德国1000人,奥匈帝国500人,意大利80人。

注意印度、澳洲,当时不是独立国家

❾ 请告诉我欧洲殖民的历史

从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把柏柏尔人用作奴隶(在葡萄牙本土),西班牙人从1502年起开始把非洲黑人运入美洲。

对奴隶贸易的需求促使两国以及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西非洲沿海建设了许多商站,贩卖奴隶、象牙、黄金和辣椒(“天堂的种子”),时称科特迪瓦(今科特迪瓦),另一个名称是种子海岸。

但是由于西非的海岸难以接近,再加上当地气候不适合欧洲人,因此在此后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对非洲的殖民烂举只限于少数滨海据点。从欧洲国家对这些殖民地的命名——黄金海岸、科特迪瓦、奴隶海岸——可以看出,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属于资源掠夺型殖民地。

(9)英国殖民军一共多少人扩展阅读:

殖民地的“破坏性使命”主要表现在对告隐殖民地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破坏上,但由于宗主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各个殖民地的历史情况、殖民对象、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集团的不同,因此殖民地所受的影响在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别。

由于殖民,西属美洲殖民地和英属印度殖民地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和破坏是巨大的。但在热带非洲,除占极少面积(法属西非为8%,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的经济作物种植地区外,殖民地的绝大多数地区都保持了原饥友碧始的农业社会结构。

❿ 几十名英国人几挺机枪是怎么干掉成千上万的非洲祖鲁人

呵呵,这就是叫选择性忽视
当时的确,英国殖民军只有50多个人,带了4艇马克沁
但他们还有大约1000名土着士兵随行,而且地形相对有利,祖鲁人只能从正面进攻
成了机枪的靶子

阅读全文

与英国殖民军一共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宗教是什么宗教 浏览:748
哪里有印度产的强生疫苗 浏览:534
印尼火山什么时候能登顶 浏览:942
伊朗误击飞机大约需要赔多少钱 浏览:979
印度普通人是怎么做饭的 浏览:895
印度和中巴什么关系 浏览:534
印尼8月20日是什么节 浏览:99
印尼婆罗洲哪里好玩 浏览:667
越南疫情放假到什么时候 浏览:608
我最喜欢吃意大利面英文怎么读 浏览:845
越南什么银行最多 浏览:860
1840英国有多少蒸汽机 浏览:952
英国威士忌怎么区分 浏览:312
英国有什么it系统 浏览:365
中国现有新冠确诊病例多少例 浏览:116
越南皮革鞋多少钱 浏览:445
idtpp是印尼的什么地方 浏览:504
意大利是什么级别 浏览:495
印尼巴淡岛属于什么气候 浏览:116
越南语和英语什么关系 浏览: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