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为何丢失了那么多的殖民地
其实答案很简单——二战之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已经不配享有那么多殖民地了。
英国衰落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两次世界大战,但从根本上讲,是其由于科技落后导致的国际落后,被德国、苏联、美国等国反超。
英国的历史,可以说是成也殖民地,败也殖民地。
在18、19世纪,英国攫取了广阔的殖民地,分到了全球殖民蛋糕中最大的一块。而英国殖民地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让英国得以低价获得原材料,高价倾销工业品,用全球的殖民地供养英国人的生活。
但是这种殖民经济的模式由于赚钱太容易,让英国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动力。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大多数的发明都出自于美国、德国这些没有什么殖民地的国家,英国只能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
美国、德国靠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工业产值先后超过英国。
后来的事情我们知道了,一战中,德国重创了英法老牌殖民帝国,也让美国迅速崛起。但一战之后,殖民体系尚未崩溃,英法实力仍存,只不过是失去了霸权地位而已。
真正要命的,是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老牌帝国法国直接让希特勒四十六天给灭了,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国在苦苦支撑。如果没有英吉利海峡,英国这一口气也差点没倒过来。
二战中,伦敦被德国炸的面目全非,英国为了反击法西斯,组织了超过六百万人的军队,花光了国家所有的黄金储备,还欠下了美国巨额的外债。英国艰难到什么程度呢?二战后期,享受了上百年舒服日子的英国人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这种制度持续到五十年代才结束。
二战后,英国虽然赢得了战争,但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利益。整个世界已经面目全非,德国毁灭了,日本毁灭了,法国几乎毁灭,。而美国和苏联成长为庞然大物,连新中国的解放军都敢在长江上炮击英国军舰。那个英国人打个喷嚏全世界都感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时候,面对着全世界此起彼伏的独立运动,英国又怎么能镇压的住呢?
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
1956年时,埃及虽然已经独立,但是作为老牌宗主国的英国,依然不愿意放弃在埃及的利益。恰逢此年埃及领袖纳赛尔在苏联的支持下要收回苏伊士运河,英国首相艾登斡旋未果,纳赛尔派遣埃及军队武装控制了属于英法的苏伊士运河,并在苏联的支持下驱逐了英法水手,独立控制了运河交通。
这就是明抢了,英法就是再怂,也不能容忍这种事情。于是英法联合了以色列,在1956年10月29日发动了对埃及的武装进攻。
这场战争中,英法和以色列的军队节节胜利,埃及不断败退。可是一路凯歌的英法军队,居然在仅仅八天之后,就匆匆结束了这场战争,全部撤回了!
为什么?因为美国和苏联强势施压,英法的仗,打不下去了。
苏伊士运河事件的结局,更加让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看到了希望——老牌殖民帝国已经完蛋,现在是美国苏联说了算,而美国苏联支持独立运动。
所以英国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挽救自己的殖民体系了。
在世界民族独立的大潮之下,各国纷纷独立。
英国为了保留最后的体面,搞出了一个叫“英联邦”的东西——各国拥有独立主权,但是在英联邦中还是尽量于英国在外交和经济事务中步调一致。
可是英国的国际影响力根本不足以维持一个几十个国家的英联邦,现在的英联邦,最大的意义就是它会组织一个英联邦运动会,是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性综合赛事。
不过把殖民体系的崩溃完全归结于英国的衰弱,也是不全面的。
二战后的英法意识到,殖民地在二战后已经不是财富,而是负担了。
拿印度来说,印度已经不再是那个靠一个“东印度公司”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茶叶香料的印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印度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而资源攫取却越来越难,还要应付印度内部复杂的教派、地方派之间的矛盾。这些都让英国疲于维持,需要花大量的金钱来维持在印度的统治。
而经贸的发展,让英国意识到了继续剥削的可能,英国可以不需要统治就获得原材料,也可以不需要殖民就向原殖民地搞倾销。
换句话说,没有殖民体系,工业国一样通过贸易剪农业国的羊毛!
所以英国的殖民地帝国崩溃了,英国人也没有太过伤心。反倒是香港回归的时候,英国人痛感失去了东方明珠,不过英国人也还是清醒的意识到——中国人可不是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如果捂着香港不还,后果可比当年苏伊士危机严重的多啊!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感觉回答的可以,望点赞采纳,谢谢。
⑵ 二战后,英国作为战胜国,为何还会丢掉那么多的殖民地
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号称日不落,就是因为殖民地众多,到处都有米字旗,24小时中都有米字旗悬挂在太阳底下,因为占得先机,19世纪成为领土最多的国家,但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殖民地开始摆脱宗主国的控制。
英国之所以丧失这么的土地,就是因为后来科技无法跟上,武力继续维护自己的地位,新型大国的力量摧毁冲散了日不落,最后一句话,二战后,殖民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法回到曾经,殖民地脱离英国是迟早的事情,在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下,英国的岛国文化核心也没办法包容这么大的帝国。
总结
歪史"认为,英国本土缺乏大陆文化,作为岛国的英国在海洋时代可以傲视群雄,但是陆地势力再平衡之后,英国本身的能量是没办法维护他的,大航海时代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被后来重新平衡的陆地秩序冲散,这时候英国没有调整思路,自然没办法维护自己的地位。
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为什么丢失了那么多的殖民地
其实问题有点不准确,也算不上丢失吧,英联邦还在,至少名义上英国还是英联邦共主。
一个强盛的帝国衰落,瓦解是必然的。所以要问英国为什么丢失那么多的殖民地,还不如将问题置换一下,英国怎么就衰落成那个样子致使它无力管理那么多的殖民地?
强盛时扩张,衰落时分崩离析,古今中外,概莫如此。而一个大帝国,破落以后,能够重新崛起的,可以说除了华夏以外,绝无仅有。而解体后,还能通过英联邦这样的组织延续影响力,传承者也是美国这样脱胎于自身殖民地的同文同种的国家,跟自己又有着非同一般的紧密关系,日不落帝国其实也是绝无仅有了。
英国人其实做得非常好了,至少在文化上,完成了英语的一统天下,其他如民主理念等,都得到了推广。最终解体,只能说盛极必衰,挑战来得太猛烈了。
对于英帝国最大的打击自然是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虽然都赢了,但这种规模的大战,结果通常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打击敌人的同时,自身也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结果就是让第三者摘了桃子。
当然,对英国来说,最终摘桃子的是美国,是英国殖民者的后代,而且一直和英国保持着特殊的关系,完全可以说,美国就是日不落帝国的延续,所以这种皇冠的转移,英国人还是可以接受的,总比受异教徒统治要好得多。
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为何丢失了那么多的殖民地
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丢失了很多殖民地,主要原因有三点——雅尔塔会议的结果,美苏争霸的结果,英国地位下降的原因!
英国的地位在下降。
应该这样说,自从二战结束以来,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他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其中包括亚洲的殖民地,也包括非洲殖民地,还包括欧洲的殖民地。而美国的殖民地基本上全部都已经独立出去,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最大的超级强国美国。因此在二战之后的雅尔塔会议中,英国已经没有主导的地位,只能任由苏联和美国摆布!中国能够充当的角色就是一个陪衬!因此英国是雅尔塔会议之后最大的输家!理所当然的,英国的许多殖民地便落入了俄罗斯和美国之手,甚至英国的一小部分殖民地还被日本瓜分!
⑸ 为何英国在二战后几乎放弃了所有海外殖民地
因为二战发生以后,英国的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陷入了衰退,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再对这些殖民地控制下去了,而且当时各地的民族意识渐渐开始加强,每个地方的独立浪潮也是一波一波的,英国如果不让他们独立的话,最后拖垮的也是自己国家的经济,所以英国这么做也是没办法了。
所以这个时候英国人知道,如果不让这些殖民地独立,那么英国必然要付出严重的代价,比如说让国家经济拖累越来越厉害,所以英国在当时这种情况,已经无法维持对这么多的殖民地统治,只能选择放弃这些海外殖民地,不然自己本国的经济也要被殖民地给拖垮了,而且这些殖民地的反抗还非常的强烈,就连美国和苏联也在支持各地独立,英国这个时候也是没办法了。⑹ 英国人殖民了那么多国家为什么最终还是只剩下自己的国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自身受到重创已经没有那个实力在将军力分布在全球的广大山哪缓殖民地。
二战后许多国家都开始逗模在本国和外国的帮助下开始大规模的独立运动再加上当时联合国成立以美国为主大各大国不希望在看到英国独自占据那么多的地方实行垄断经济所以都给英国施加压力逼迫缓衫英国放弃各个殖民地开放世界贸易。
⑺ 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为何印度人并不反感英国人呢
第一、英国帮助印度完成了主权统。在英国人来之前,印度一直处于一个四分五裂的状况,英国殖民时期,却通过政治和军事统一了印度半岛,而独立后的印度则继承了大部分领土。 第二、英国帮助印度完成了语言统一 ,英国殖民时期,英国人通过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方式,帮助印度半岛完成了语言文字的统一。 第三、英国的统治相对较为开明,英国虽然实行殖民统治,但他们推行的却是重商主义,殖民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赚钱。因此,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虽然谈不上友好,但也绝对谈不上残暴,甚至比莫卧儿帝国还要宽容。
⑻ 英国曾在全世界都有殖民地,为何殖民地人民都不仇视英国
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开始于1868年,鼎盛时期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国的殖民地,之所以现在这些独立后的殖民地和英国没有过多的仇恨,是因为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德意志帝国、比利时等这些殖民国不同,这些国家采取的是“直接统治”,而英国的政策与之相反,采取的是“间接统治”方式。
⑼ 印度以前是英国殖民地,现在却不反感英国人是什么原因
世界殖民史上,英国进行殖民扩张历史一直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从16世纪开始,英国之所以能保持数百年之久的世界第一强国地位,与其殖民扩张有直接的关系。而在英国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中,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以其丰富的资源、人口和无与伦比的收益,在英国的殖民体系中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为了彻底占据印度,英国人花费了上百年的时间,难以数计的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如此大的精力,英国人当然不是为了给印度人献爱心、送温暖。相反,赤裸的利益诉求,才是英国人的目的。自然,英国曾经在印度的殖民侵略和统治,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去了巨大灾难。
其次,从社会结构来看,英国殖民者给印度奇特的种姓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印度最着名的,除了各种奇葩大阅兵、挂票,大概就是持续数千年之久的种姓制度了。印度社会所存在的种姓制度,是人类文明史上极为严厉而复杂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它覆盖渗透了印度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的方方面面,在这种制度之下,各种姓之间界限分明,他们永生永世不得变更,不得通婚,导致印度被局限于中世纪社会结构之中。
随着英国殖民者统治的不断推进,印度传统制度受到严峻挑战,由于一些新型职业的诞生,印度人开始逐步脱离种姓制度,以及从前的各种宗教规定,他们在职业的支撑下变得自由独立。纵然种姓制度在印度没有被彻底消灭,可是英国殖民者到来,确实动摇了种姓制度。
再次,从文化角度而言,英国人的统治为印度人带来了新思想潮流。印度传统文化与印度宗教紧密联系,导致了百姓思想上的僵化,尤其是印度女性,一直活在印度传统文化的禁锢之中。随着英国式教育引进印度,终于有一部分印度人开始觉醒。他饥岩们相信科学精神,具有理性批判能力,甚至懂得举起民族主义旗帜。
正是由于这批人的觉醒,印度人才会逐渐对英国殖民统治政策感到不满,最终赶走了英国殖民者。综合以上几个方面,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建立一个新的西方式社会创造了许多必要条件,这才是印度人不反感英国人的根本所在。
最后,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印度在英国人殖民之前,其实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字,南亚次大陆在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也从未真正的统一过。也就是说,在英国人到来南亚次大陆梁咐之前,印度只是个地理名词,而不是国家的名字。
虽然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由于宗教等诸多原因,当地的居民的确有着较为相似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但是,这块儿得天独厚的次大陆中却从未有过真正的统一。迄今为止,印度国内存在的数以百计的民族和语言,正是这种历史遗留的产物。
而按照印度人的一贯尿性,如果没有英国人打的过来,印度人的种姓制度只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也永远不可能有统一的那一天。因此,从客观角度上说,虽然英国人的到来带来了战争和压榨,但是,英国人也因此将印度从一个地理名词变为国家名字。
印度人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之中,逐步有了共同的民族和国家意识,才最终形成了如今印度这个国家的概念。因此可以说,印度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印度,之所以能够成为南亚一霸,乃至于在世界上拥有不小影响力的大国,都与英国人的侵略有直接关系。印度人因此对英国人不反感甚至感激,也就并不奇怪了。
而且,一个民族和国家有怎样的想法,与其思维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印度人的思维是十分奇特的。中国人讲究的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印度人不但有着种姓制度,就连独立的方式都很奇葩,印度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更是令无数中国人大跌眼镜。也因此,思维完全迥异于中国人的印度人有此想法,虽然中国人依然难以完全理解,但也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⑽ 二战时英国为什么放弃殖民地变成世界第一大国的机会
近代史中的英国很多人都知道,一提出大英帝国就自然想到“日不落帝国”,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号,就是当年英国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这也是大英帝国但年称霸全球的基础。
英国殖民地指的是从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开始于1868年,鼎盛时期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国的殖民地。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
通常讲广义的殖民地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器,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殖民地获得独立,旧的世界殖民系统不复存在。也是英国衰落的原因。
此时有人想过为什么当年英国不把自己的殖民地变成自己的国土,那样英国不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了吗?当年的大英帝国是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性帝国,在20世纪初的鼎盛时期,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千米(本土面积仅仅二十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可见这样的国家绝对是超级大国。
英国与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等国家不一样,殖民地都是属于贸易性殖民而不是掠夺性殖民。简单来说就是把殖民地当作原材料采购地和工业产品倾销地,而不是像西班牙那样掠夺式地剥削当地资源。所以大英帝国全是半个商业帝国,并不是以扩张领土为第一目的。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而英国恰恰是从这个商业利益出发建立的自己殖民地。
再者,二战时为了得到美国的支持,放弃了与殖民地之间的最惠国待遇(美帝狮子大开口),间接地肢解了大英帝国的贸易地位,使得英国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与金钱来维持庞大的领土(失去了最惠国待遇庞大的殖民地也失去了意义),失去经济支持的大英帝国,殖民地成为领土更是没有能力维持了。
此外还有就是,对于英国这样的民主国家来说,把殖民地变成本土的组成部分,那就意味着殖民地居民从法律上应该享有与英国公民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投票选举和自由迁徙的权利,这对于英国政府来说显然是不划算的,英国人对此也不会赞同,而且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在交通和通讯并不便捷的时代,把它们纳入到本国版图也是不现实的,那样的话英国议会恐怕开一次会都不容易,因为代表没有到齐。而作为殖民地处置既可以从中获取利益,又不必承担很大的义务。
与俄国对比,英国的情况就更明了,对于俄国这样的专制帝国来说,确实是把殖民地纳入本国版图,许多人都以为俄国没有殖民地,其实俄国占据的殖民地并不亚于西方列强,只不过由于这些殖民地都与本土接壤,所以都被纳入到帝国版图内。由于俄国的专制体制,本国公民也没有多少权利,所以殖民地居民自然也享受不到什么权利,纳入进来成本很低。
正是这样的原因,大英帝国最后放弃了殖民地,像英国这样的法国,其它国家也面临英国同样的问题,最后也都放弃了殖民地,如果当年不放弃殖民地,可能今天的欧洲强国与殖民地平分财富,估计欧洲也成为很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