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的苏格兰在闹独立
上世纪90年代初,苏格兰民族党开始提出各种独立口号。苏格兰民族党前党魁唐纳德·德瓦尔曾说:“我们每10年更新一次目标,直到获得独立为止。”1993年,苏格兰民族党首次提出了独立口号。7年后,该党又提出了“2007年,苏格兰民族主义将成天堂”的目标,试图在2007年,也就是苏格兰与英格兰结成联邦300周年之际,实现苏格兰的独立。在2009年11月,萨蒙德提出的“2017年独立”,则是该党的最新独立目标。
布莱尔上台后,开始了一项针对苏格兰和威尔士新政策———“放权”改革,逐步加强这两个地方自治权。
1999年,英国政府决定恢复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地方议会。当年5月7日,苏格兰地方议会选举结果揭晓,主张苏格兰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成为苏格兰第二大党。此后,苏格兰议会取代了原来内阁中苏格兰事务大臣的地位,英国中央政府对苏格兰的控制越来越弱。
地方议会组建之后,英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有联邦国家的性质。英国中央政府负责苏格兰的国防、外交等领域,苏格兰地方政府则负责部分苏格兰地方性事务。今年5月北爱尔兰将参照苏格兰的模式组建新的地方政府。
对于布莱尔的“放权”改革,有人评价说,这一改革并没有解决苏格兰与中央政府之间的问题,反而使苏格兰人寻求自治的胃口越来越大。
未来中国要留意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动向!
目前的香港除了国防和外交外,其他的方面都是高度自治的!
㈡ 苏格兰人的历史
苏格兰境内平原分布较少,主要以丘陵为主,因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苏格兰人又被称为英国的“山地民族”。苏格兰的总面积比英格兰的一半还要多,但人口仅522万,约为英格兰人口的10.4%,而且这些人口大都集中在首府爱丁堡、格拉斯哥、阿伯丁和邓迪销梁等城市,而不少丘陵和山区几乎是荒无人烟。
占英国人口总数肢谈约1/12的苏格兰人,是英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一员。然而,在英国历史上,直到l603年以前,苏格兰仍然是一个与英格兰接壤的独立王国,并经常与英格兰发生战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苏格兰人,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民族。
现代苏格兰人的祖先,主要是公元前l000年左右从欧洲大陆迁徙而来的皮克特人和后来逃到不列颠的克尔特人,还有一部分是欧洲的日耳曼人。皮克特人,克尔特人和日历斗碰耳曼人经过长期的融合,终于形成了苏格兰民族的主体。
㈢ 英国人是什么民族
英国人主要民族:英格兰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英国人口达6513万,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英格兰东南部,其中英格兰人占83.9%;苏格兰人占8.4%;其他还有威尔士人占4.8%、北爱尔兰人占2.9%。
英国人大多是高加索人种,俗称白色人种。因纬度较高,肤色苍白,身高较高,眼睛大,眼睛颜色浅,面部有立体感,嘴唇薄,毛发旺盛。
英国文化
英国名义上没有官方语,实际上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英格兰以外地区有其他官方语言,例如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世界各地移民到英国的人也讲自己的家乡语言,如孟加拉语、汉语、印地语、旁遮普语和乌尔都语。英国是印度以外印地语使用者最多的地方。
英国人一般较喜爱的烹饪方式有:烩、烧烤、煎和油炸。对肉类、海鲜、野味的烹调均有独到的方式;对牛肉类有特别的偏好,如烧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时不仅附上时令的蔬菜、烤薯仔,还会在牛排上加少许芥末酱;在佐料的使用上喜好奶油及酒类;在香料上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鲜香料。
㈣ 英伦三岛英国人占比是多少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英国人口达6679.68万,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英格兰东南部。其中英格兰人占83.9%;苏格兰人占8.4%;其他还有威尔士人占4.8%、北爱尔兰人占2.9%。
英国名义上没有官方语,实际上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英格兰以外地区有其他官方语言,例如威尔士语(威尔士人口的26%使用)、苏格兰盖尔语(6万人使用)等。
苏格兰人和北爱尔兰人的祖先是凯尔特搜指态人,说的是来自凯尔特世源文明的古老语言,这种语言至今在苏格兰都是官方语言。公元843年,苏格兰地区的一个国王完成了各个苏格兰部落的统一大业,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苏格兰王国。那时候,盎格鲁·撒克逊人还在不列颠岛的南部地区。
大部分英格兰人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英格兰”(England)一词即“盎格兰”的谐音,意思是盎格鲁人(Angels)的土地(Land),英语(English)就是盎格鲁人的语言的意思。
盎格鲁、撒克逊是逗罩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分支,原居北欧日德兰半岛、丹麦诸岛和德国西北沿海一带。
㈤ 英国第一次国会改革的过程是怎样
19世纪的最后40年,英国正进行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在工业革命中诞生的工业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把书本上的放任主义付诸于实践。1783年底,小皮特上台执政时,正是资产阶级经济理论飞跃发展的时期。皮特是深受亚当?斯密《国富论》影响、坚信自由贸易的英国第一位政治家。他所推行的降低关税、与他国缔结商约、增加国家贸易额等自由贸易政策赢得了工业界的支持。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推行有利于土地贵族的政策。1815年颁布的《谷物法》严重地损害了工业家的利益。以坎宁、赫斯基森为代表的托利党革新派主张对资产阶级做出让步,提出按比例降低小麦价格的主张,遭到威灵顿等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结果是坎宁过早地去世、赫斯基森及其追随者被赶出了政府;皮特所开创的经济改革被传统的政治势力扼杀了。事实证明,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英国经济改革继续深入进行的必要条件。强大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进而要求与自己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政治统治权。
20年代前后,一度沉寂的激进派运动重新活跃。科贝特的《政治纪事报》把工人群众从卢德运动引向议会改革的斗争。汉普顿俱乐部成为工人讨论议会改革的场所。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1830年1月25日成立的银行家托马斯?阿特伍德所领导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把争取议会改革作为自己活动的主要目标。
1830年10月,托利党内阁垮台,辉格党领袖格雷组阁。格雷在下院改革派的支持下,组织起一个“和平、减政和改革”的新内阁。内阁的阁员主要是温和的辉格党人和托利党革新派,包括大法官布劳汉勋爵、财政大臣奥尔索普子爵、陆军财务主任罗素勋爵和掌玺大臣达勒姆勋爵。格雷内阁在改革问题上并不想走得太远,其主要目的是借助改革适当满足资产阶级的要求,以扩大辉格党的社会基础,削弱托利党液中保守派的政治势力。改革招致以威灵顿为代表的托利党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威灵顿是对拿破仑战争中的重要将领,土地贵族利益的忠实维护者。改革法案几度提出,几经否决。最初提交给下院讨论时,只获得1票的多数。政府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结果改革派在下院占多数。第二次改革法案在下院顺利通过,但是上院以41票的多数否决。消息传出群情激愤。资产阶级提出“和平、体面和有效”的斗争方式,向政府递交请愿书、抗议书。工人掀起了大规模的示威和暴动。伯明翰土人参加者有10万之众。布里斯托尔的工人群众捣毁了市政厅、议会、监狱、税所等要害机构。伦敦的示威群众头缠白色围巾以象征男子的普选权。内阁于1831年12月提出了第三个法案,又遭上院否决。格雷于1832年5月8日提出辞职。国王拟请威灵顿组阁,招致全国的反抗浪潮,形成了“5月危机”。14日,曼彻斯特产业工人和工厂主在彼得广场召开10万人大会,表示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要相互支持。同一天,下院通过了不接受托利党内阁提出的任何方案的决议,从而扼杀了由托利党解决危机的可能性。为了阻止威灵顿的上台,资产阶级还提出了“取黄金,阻公爵”的号召,用向英格兰银行挤兑黄金的办法,使经济陷于瘫痪。在内外夹攻下,国王被迫召回格雷,并保证必要时增封上院的贵族。法案终于在1832年6月4日在上院以106票对22票的压倒多数所通过。7日由国王批准生效。
改摹法的正式名称是《英格兰和威尔士人民代表修正案》。全文共82条,12张附表。
法案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席。这是英国议会选举制度中腐败现象最严重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改革法取消了56个人口不满2,000人的“衰败选区”及其选派的销塌111名议员名额;人口在2000到4000之间的30个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名额;另有韦?麦尔和麦考比.勒吉斯联合选区的议员名额由4名减至2名。空出来的143个席位,分配给人口增多而又无议会代表权的大中工亏埋圆业城市和议席不足的郡。曼彻斯特、伯明翰等22个新兴工业城市第一次取得了向议会各选派2名代表的权利,另有21个城市各分得1个议员名额。65个议席增补给郡选区,尤其是北部的一些郡选区。这既适应西北和北部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了这一地区的政治势力,也是对托利党的妥协。另外的13个议席空额分给苏格兰8名、爱尔兰5名。改革后的下院仍是658个议席,其中:英格兰和威尔士占499席,苏格兰54席,爱尔兰105席。
改革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选民财产资格的确定。新选举法规定:在城市选区,除有条件地保留某些古老选举权利外,凡“在其居住地……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账房、商店或其他房屋……年值在10镑以上”的均拥有选民资格。在郡选区,凡“执有任何公簿而获得土地或产业之产权,或依除自由产权外之任何其他租佃方式而获得,……其净值年不少于10镑的”;凡“任何土地或产业……之租赁人或代理人,其原定租期在60年以上……其净收入……年在50镑以上的”;凡“任何土地或租地之佃户,确实按时交租,年在50镑以上的”均拥有选民资格。改革后整个联合王国的选民由原来的478,000人增加到814,000人。
这次改革就其具体成果而言虽然是极为有限的。但是由于调整了选区,制定了以财产为基础的选举权资格,从而向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打开了通往政权的大门。被贵族寡头势力垄断了几百年的政治堡垒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它成为工业资产阶级与贵族寡头势力进行斗争的新起点。
㈥ 关于中世纪的苏格兰的资料谢谢
国家政要:国家元首: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政府首脑:工党领袖戈登.布朗
国花:玫瑰花
国鸟:红胸鸽
国石:钻石
科学节:1831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
科学周:1994年开始,在每年的3月举办
时差: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本初子午线的所在时区为零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名胜:白金汉宫、大本钟、格林尼治天文台、伦敦塔桥、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英吉利海峡隧道、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特福、巨石阵、巨人道等
民俗:讲究衣着得体和美观。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法院开庭、教堂做礼拜、国会开幕英王致词时等,主乎洞衫持人或致词人均穿传统服装。
自然地理: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共同组成的岛国,还包括一些英国海外领地。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 ,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36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爱尔兰的讷湖(396平方公里)面积居全国之首。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多雨雾,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全国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员关系: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朝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朝。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颤雹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岁腔'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简史: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 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为了避免政治联姻伤害国家利益,女王终生未婚,孤独地走完了一生,却留下了一个国力日盛、处于上升态势中的英国。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悲伤、恐惧、兴奋、茫然这些互相矛盾的表情,挂在他们的脸上。在难以控制的焦灼中,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 1763年,通过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才将挡在自己面前的法国和紧跟法国的西班牙暂时搬开。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着名的着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815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英国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故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议案拥有否决权;英国也是欧盟成员国和北约创始会员国之一。
简史: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 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为了避免政治联姻伤害国家利益,女王终生未婚,孤独地走完了一生,却留下了一个国力日盛、处于上升态势中的英国。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悲伤、恐惧、兴奋、茫然这些互相矛盾的表情,挂在他们的脸上。在难以控制的焦灼中,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 1763年,通过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才将挡在自己面前的法国和紧跟法国的西班牙暂时搬开。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着名的着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815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英国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故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议案拥有否决权;英国也是欧盟成员国和北约创始会员国之一。
政治:英国的宪法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是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苏格兰另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下院也叫平民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 唐宁街10号 北爱和平路漫漫
㈦ 法国和英格兰关系如何
无论从种族和历史上说,苏格兰和英格兰都不是一回事。苏格兰人的祖先和爱尔兰人一样是凯尔特人,说的是来自凯尔特文明的古老语言,这种语言至今在苏格兰都是官方语言。公元843年,苏格兰地区的一个国王完成了各个苏格兰部落的统一大业,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苏格兰王国。那时候,盎格鲁·撒克逊人还在不列颠岛的南部地区打野猪。
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结合,起始于1603年。当时英伦半岛正因为新教与天主教教廷决裂。接受新教信仰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因为怕继承人的问题引起宫廷斗争,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丈夫,终身未嫁。临死前她将王位传给年幼的詹姆斯。詹姆斯的母亲玛丽是名义上野举的苏格兰国王,她不愿意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放弃天主教信仰,随后由于卷入了刺杀伊丽莎白枣芹一世的阴谋而被处死。这样年幼的詹姆斯同时成为苏格兰和英格兰两个国家共同的国王。苏格兰称其为詹姆斯六世,英格兰则称其为詹姆斯一世。苏格兰和英格兰两个王国国合并成为共主邦联。但是,苏格兰依然保留自己的议会、司法系统与政府。对于欧洲大陆来说,这依然是两个国家。
詹姆斯一世时代,因为他的血统而统一的英伦三岛实际上并不存在统一的社会条件,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处于族群、文化与宗教的高度分裂与对立下:苏格兰的贵族长老议会与英格兰国会为了彼此的政治优越冲突不断,都试图支配对方并改变对方之政体国体,而爱尔兰对罗马天主教庭的高度虔诚也使其与英格兰主流的国教会、新教思想水火不容。这些内部矛盾在詹姆斯一世之子查理任内以血腥的内战(清教徒革命)作了最糟糕的结清。所以,尽管在1606、1667和1689年英联邦议会都曾提出正式合并法案,但都没有成功。
但是在18世纪一开始,颂岩碧形势发生了转机。1700年,安妮女王最后一个孩子夭折。这意味着,一旦安妮女王驾崩,苏格兰和英格兰王国就没有了共同的元首。两个国家的婚姻将结束。不过,此时苏格兰在巴拿马的殖民计划彻底失败导致国库亏空,英格兰王国又卡着苏格兰对外贸易的脖子。而英格兰担心已经新教化的苏格兰选一个天主教国王,成为欧洲大陆天主教势力的前沿阵地。要知道,爱尔兰对教皇的无上忠诚已经让英格兰贵族心惊肉跳了。苏格兰的新教贵族们一样对处死过300多新教教徒的血腥玛丽女王记忆犹新。
于是,两国个贵族们决心维护和延续这场婚姻。从1701年起,双方连续签订了若干协议,并最终于1707年完成了婚礼。该年5月1日,联合法案通过,苏格兰正式与英格兰合并为一个国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合并前原本的苏格兰议会就已于3月26日时解散,与英格兰议会合并为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地区的管理工作全都移交到位于伦敦的单一国会来执行,该地的权益则透过国会里部分席次由苏格兰人担当来实行,只保留一些立法方面的相关机构分开处理。
从此,800多年的苏格兰王国和威廉·华莱士的故事成了“上一代人”的传说。
事实上,如果合并当初,苏格兰举行全民公决的话,这个婚礼就办不成了。当时的苏格兰议会得到了许多反对合并的请愿书,到处都是抗议游行。当时贵族留下的文献显示差不多四分之三的国民不支持合并。就在合并仪式签字的当天,有个人跑到爱丁堡圣伊莱斯大教堂敲钟,敲钟的调子是一首苏格兰歌曲“为什么在婚礼这天我如此难过。”
但是,合并以后苏格兰在1730年到1800年之间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代。这个时代的苏格兰拥有政治学家休谟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由于苏格兰和法国在地理位置和宗教上的关系。法国的启蒙运动思潮最先从苏格兰传入英伦半岛。伏尔泰说过,英格兰的启蒙思想都来自苏格兰。
英国20世纪着名的历史学者波拉德也曾在其着作《英格兰史》中提到,英国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扩张全是在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之后进行的。这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典型。
因此,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结合虽然并不情愿,但却非常成功。
苏格兰议会的重建
现代苏格兰独立运动起于20世纪20年代。1921年,苏格兰国家联盟在伦敦成立。到1928年,苏格兰国家党成立。其创始人麦克迪儿米德是一位用苏格兰语写作的诗人。但是第二次大战使这一分裂活动成为泡影。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现了北海油田后,苏格兰人才真正有了底气,而且越是靠近北海的苏格兰人底气也越足,对传统文化的保持也越在意。在全球闹石油危机的年代,苏格兰民族党的议员高喊“这是苏格兰的石油”,得到了苏格兰人的同情与支持。因为全世界所有产油区的老百姓都确信一个道理——石油的利润都被“外国佬”抢走了。
在1974年,主张苏格兰独立的苏格兰国家党破天荒地在英国国会拿到7个席位。在当年的另一次大选中再次获得11个席位。当时,工党为了吸引苏格兰的选票,策划推动了就苏格兰恢复地区议会的全民公决,结果惨败。随后,反对苏格兰独立的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苏格兰独立运动受挫。
在80年代保守党政府提出一个妥协方案,既允许苏格兰拥有地区国会,但是中央政府保留取消该国会的权力。这一方案遭到苏格兰国家党的极端独立分子反对,但是被大多数苏格兰地区的政党接受。在1997年,英国就苏格兰地区国会议案举行全民公决,75%的投票者接受妥协方案。随后1998年时,英国政府公布了苏格兰法案,确定恢复消失了接近三百年的苏格兰国会。新的苏格兰国会将会拥有大部分内部事务的治理权,再加上局部税率调整空间,国会新址选择在苏格兰首府、也是过去苏格兰王国的首都--爱丁堡市区内的圣林区。同时,苏格兰还允许通行苏格兰英镑。
苏格兰的国家元首是现任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她是苏格兰王詹姆斯六世(1603年之后改称詹姆斯一世)的直属后裔,对于苏格兰王权的正统性无庸置疑。
然而,关于伊丽莎白女王的头衔,部分苏格兰人的解读却与英格兰人有所出入,其原因在于所谓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位时,英格兰与苏格兰尚未结合成同一个国家,因此对于苏格兰人而言,现任的女王是他们第一个伊丽莎白女王,因此应该以一世称呼而非二世。关于这称谓的争议苏格兰法庭已经作出正式判决,应该统一使用伊丽莎白二世的称呼。
事实上,这一方案得到支持的原因在于,尽管苏格兰人普遍同情独立,但其中有大量非苏格兰裔的新移民,他们并非苏格兰种族主义者,对于建立极端的,完全独立的民族国家没有兴趣。同时,苏格兰的学者也承认苏格兰民族的文化传统在苏格兰地区已经非常衰弱。1991年的一项统计表明,在苏格兰使用苏格兰传统语言——盖尔语的不足66000人,占苏格兰人口的1.35%。因此,尽管早期苏格兰的民族精英期望独立以恢复苏格兰民族认同和传统文化,现实效果却并不如意。
三百年之痒已成现实?
11月26日,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许多英国人认为,英国应该分裂,英格兰和苏格兰应成为独立的国家。
调查显示,52%的苏格兰人支持苏格兰完全独立,59%的英格兰人也希望苏格兰走开。60%的英格兰选民抱怨苏格兰人均占有的公共开支过高。不仅希望与苏格兰说再见,48%的英格兰人还希望与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分家,完全独立。
对此,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接班人、财政大臣布朗11月25日在工党苏格兰会议上发表讲话,要捍卫国家的统一。他表示:“我们应该永远不让民族主义分子欺骗人民相信能够分裂联合王国。看看我们之间的家庭纽带、经济联系、共享的价值观,人们就会明白:合则强,分则弱。”英国保守党领导人卡梅伦也表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联合对大家都有利,我们在一起比我们分开更为强大。卡梅伦称:“政治家增多只能增加开支。”英国自由民主党领导人坎贝尔呼吁对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议员在英国议会的权利进行冷静理性的辩论,防止做出草率的决定。
《纵横》国别研究的英国研究员曾飙表示,调查结果对出身苏格兰的财相布朗很不利。长期以来,他一直被视为布莱尔的接班人。曾飙表示,近年来,英国政坛似乎正在兴起一股抵制“苏格兰化”的暗流。因为越来越多苏格兰背景的政治家在伦敦占据了权力核心,这让英格兰选民颇有怨言。
但是对于苏格兰国家党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在2003年5月的苏格兰议会换届选举中,苏格兰工党获得34%的支持,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而苏格兰国家党的支持率不到24%,为第二大党。直到2006年9月,各项媒体调查显示,工党的支持率均高于国家党。但是2006年10月以后,国家党的支持率一直赶超工党。在11月27日的调查显示表明,国家党的支持率达到34%,而工党在29%。
由于苏格兰另外两个传统党派苏格兰绿党和苏格兰社会党都已经宣布不参加明年5月份的换届选举。他们所掌控的选票中,有相当一部分选票将分散到国家党和工党身上。苏格兰国家党党魁萨尔蒙德已经放出话来,只要明年选举中,国家党获胜,就一定会在上台100天内向苏格兰国会提交苏格兰独立的议案,举行全民公决。这位51岁的老经济学家从70年代就开始在英国国会为苏格兰独立奔走,他将可能从一个英国小党的领袖成为苏格兰国的新总理。
那时候,最恨他的人恰恰不是英格兰人,而是另外一个本可能成为下任大不列颠联合王国首相的苏格兰人——布朗。
苏格兰的人口是500多万,联合王国的人口是5500万
㈧ 英国议会和苏格兰议会的关系
类山慎似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但是事实上又不全是,英国没有英格兰议会,却有苏格兰议会,威尔士议会,由于英国的绝大伍凳多数人都是英格兰人,所以可以说是少数民逗橘敬族单列吧。
㈨ 英国议会...
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当时的背景是:在英国下议院全体658位议员当中,有467席是市镇代议士,186席是郡区代议士,以及5席大学代表。工业革命以后,英国人口大量由传统聚居的东南地区北移,使得一些如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新兴工业城市崛起,人口大量增加。但英国下议院1688年后再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一些衰败选区(Rotten Boroughs),仅有数户居住、无人居住甚至在地理上消失的地方(如Dunwich己陆沉于北海)竟拥有在下议院市镇代议士;反之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代议士代表。而且议席代表市民数亦失衡,康沃尔在议会有44席,而苏格兰有45席,但苏格兰人口却有康沃尔8倍之多。除议会议席分配失衡外,议员的民意代表性也不充分,在英格兰及爱尔兰只有百分之五的成年男性有选举权,苏格兰200万人口中更仅有3000人有选举权。而且选举方式上采取公开投票法,选民无法对自己的投票取向保密,很多时候屈服于有势力人士的威迫利诱,被迫投票给他们。
在1832年的改革中,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英文名称:Reform Act 1832),是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法案。该议案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独占的状态,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二是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掌权的仍然是贵族;选举资格的限制也仅仅从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身份歧视变为财产歧视,工人和贫困农民等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仍然在受歧视之列。但是,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向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盘踞了几百年的地盘进攻。改变了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有两个议员的26个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因此,工业资产阶级无疑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迫使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让出部分权力。这样,中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强大的地位,成为有权的阶级。在此后数十年间,虽代表土地贵族的议员在下院仍占优势,但一切决定都不得不考虑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达成妥协,结成同盟,共同统治英国。
1832年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
三、1867年议会改革
1867年议会改革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寡头统治,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改良。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英国选举制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民主现象仍然很突出。人民群众多数仍然没有选举权,“衰败选区”仅仅缩小了数目,仍然存在部分工业资产阶级也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法案规定:重新调整选区,取消4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别增加1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1个议席;25个议席分给兰开夏、约克等郡;1个给予伦敦大学;2个给予苏格兰大学;其余5个给予苏格兰各郡。进一步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在城市中凡缴纳贫困救济金的房主和年缴纳10英镑以上房租和居住期不少于1年的房客享有选举权;乡村居民凡每年有5英镑以上收入的土地所有者和年付12英镑地租的佃户均享有选举权。这次改革,使选举人数由135万增加到250万。英国在议会君主制民主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1867年改革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资产阶级从此具有主宰地位,进一步消除了英国议会制度中的积弊和腐败之风,彻底打破了以前贵族在议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二是由于选民扩大,政党要站住脚,必须成为群众习惯的党,极大地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使争取选民成为政党活动的核心。三是保守党已转变为代表资产阶级的党。四是工人暂时被笼络,但从长远来看,也给工人政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㈩ 英国的主要人种是什么
英国人种中,最主要的还是白种人。
至于民族,有日耳曼人、萨克逊人、盎格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