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清朝中国政治制度与英国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句话:英国已是君主立宪(内阁制)民主制度;中国还是帝王世袭专制制度。
⑵ 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君主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又有何不同
一、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处于清朝统治时期,此时的清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典型的专伏散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二、道光帝与英国国王的不同在于:
道光帝是独裁专制;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英国国王是国家名义上的元首,是个“虚位君主”,没有实际权利,发动战争要经过议会同意。
以下两则材料便是有力的证明:
材料一: 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旅厅陵。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对262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议决案。
材料二 : 1840年义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款、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以为是拆戚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
上述材料中道光帝没有掌握全面、充分的情况,根据个人判断作出了决策。而英国议会就正反两种意见进行充分辩论,通过投票根据多数意见做出决策。所以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人治与法治。
⑶ 清朝中国政治制度与英国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社碰绝察会性质不同,中国是封宏派建社会,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英国原先也是笑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后成为君主立宪国家
⑷ 鸦片战争后清朝对英政策
投降、卖国、忍让政策。
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便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自1800年起,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道光皇帝意识到鸦片输入明源将造成军队瓦解、财源枯竭,便于1838年12月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州查禁鸦片。
1840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到达中国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1841年1月27日,大角、沙角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甚为恼怒,当即决定对英宣战。他任命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和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调集各省军队1.7万人开赴广东。于是,广东的谈判渗尘停顿下激喊态来,中英双方又进入战争状态。
1842年8月耆英、伊里布等赶到南京议和。在英国侵略军的胁迫下,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订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百年屈辱史开始。
⑸ 概括17、18世纪中英两国政治制度上的相似之处,并指出清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看看这个时期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内阁制庆键形成中、政党政治形成中;中国——经历初期的混合制度(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的结合)、君主专权加强(军机处)、中央集权强化。相似之处:1、国家政治逐渐稳定;拦差拍2、初期王权都受到了限制,英国一直被限制,中国后来加强;3、形式上都是王权统治。清朝政治制度的特点:1、初期政权混合;2、君权不断强化,达到顶峰;3、中央集简羡权强化,便将管理制度化。
⑹ 清朝雍正时期英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
⑺ 为什么大清帝国会败给英国从中你有什么认识
我认为的原因包括文化差距、政治制度、统治阶级盲目自大、腐朽没落。
强大的明朝也曾经扬帆远航,到达的也都是非常落后的东南亚、中东、东非地区。而且也去了不止一次,但从未进行过入侵、掠夺,(不是舰队没有武装,曾剿灭了一个很强大的海盗集团就是证据)这是文化上的因素。中国文化不愿意也不屑于掠夺,而且总是拿自己的“赏赐”别人,(别人领不领情是另一回事)
其中腐朽没落的因素最大,为什么从福建一路侵袭,侵略者都没讨到什么便宜,惟独到了北京附近的天津,侵略者的船就“坚”了;炮就“利”了。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抵抗的意识和决心。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和达官贵人这时候已经完全腐化,除了逛窑子和抽大烟,什么都不会。不战败那才叫怪事。
证据可以从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来证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武器弹药快消耗完了,居然从大清的武器仓库得到补给。(子弹能装进枪里,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次武器装备已经不落后了)
⑻ 英国为何能打败清朝只因它的社会生产效率比清朝高了一个档次
清朝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就逐渐被列强欺压,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那时逗枝清朝的生产模式和英国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有着显着的差别。正是因为英国社会生产形态发生了显着改变,而清朝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农耕文明,结果清朝以惨败结束。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英国派遣的军队兵力上显着不如清朝,但是却仍旧打败了清军。一方面这是英国军队战斗力更强的体现,另一方面战争参战方之间的比拼实际上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英国这时期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其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在当时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虽然一些资料显示那时清朝的GDP远超英国,但这也只是让英国有了获取更多财富的机会。战争打的不是单一的经济实力也不是单一的军事实力,而是参战方社会的生产效率。某一方能轿乎够以更高效的生产模式维持经济实力,那么在战争中就能取得更大的优势。更高效的生产意味着能够快速弥补战争消耗,这样在一场持久战中就能消耗对方的实力,从而在关键时候打败对方。
第一次鸦片战争看似是一个新的文明打败了一个旧文明,实际上这正体现出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时,大清仍旧实行闭关锁国。它之所以这么做跟统治者仍停留在过去的思想有直接联系,统治者的思想腐朽还进行愚民统治,使得整个国家没有机会接受更先进的文化。这样的政权能稳定统治只适合于生产力落后的时期,如果没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在这样的统治中只会越来越落后于世界,到最后只有被更多国家欺压的份。清朝打不赢这场战争可能也跟百姓不再支持这一政权有联系,在那样的专制统治环境下,即使有有识之士想引进西方先进文化,也会遭到朝廷的打压。
它在长期的统治中已经适应了原来旧的社会模式,新的变化自然不会受到其认可。因为这场战争的失败,清朝越发陷入被动地步,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都把它作为利益攫取对象。可以说从这场战争它失败开始,其灭亡的命运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在那之后过了那么多年它才被推翻,这进一步体现出了其统治下百姓思想的愚昧落后。
对于一个生产模式落后的国家而言,被动挨打似乎是必然的结局。相较于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而言,清朝不仅各方面还停留在过去那种水平,其发展也更加倾向于停滞不前。一个政权如果不能保持其制度的先进性,那么在新的观念的冲击下,其所赖以维持统治的根基也将被动摇,而这自然不是统治者所想看到的。因此清朝也极力保持其制度的封闭性,禁止平民百姓了解西方先进知识。这进一步加大了清朝和西方列强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
经过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打开了国门,新的先进知识的流入使得越来越多中国人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时代变迁的过程中,清朝的统治也越发难以维持。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清朝因为长期没有经历过战争,军队实力也越发变差。而它并未察觉到这种变化,当英国战舰对清军展开进攻,双方的实力差距对比就很显然了。依靠冷兵器支持战斗力的军队难以和热兵器的英国军队对抗,加上统治者害怕英国军队威胁其统治,在没有和英军真正比拼实力的情况下就选择了投降。
这样纵使清朝的国力还没衰弱到不可抵挡的程度,也终究没有抵抗英国军队的进攻。直接和英军对抗,可能清军损失会更多。但英军毕竟人数有限,难以真正和清朝打持久战。在没有凭借真正实力挑战对手之前,就选择认输,这样的做法正体现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可能清朝被打败也是必然的,一个落后的国家如果继续维持封闭统治,显然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没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的战败,也就没有后来的一系列变革。在封建制度已山帆敏经难以再适应的状况下,外来入侵者的强行入侵间接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制度。因此从实际意义上来看,这次战争及结果都有其必然的因素。
不过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这样的一场战争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虽然说是输了可以说是输的很惨,甚至于被迫割地赔款,可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战争让大清开始了一场革命。虽然说最后的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维新之后留下的各种制度和设施还在继续发挥着作用。我觉得这一场战争最大的意义不是大清的腐朽彻底的暴露出来,而是在于这样的一场战争彻底的将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打醒了,从这一刻开始中国进入到了长时间的革命时期。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场战争的原因吧,可能看起来大家都觉得这不就是一场先进国家对于落后国家的教育吗?其实并不是,想一下当时的英国社会发展到了哪里,而大清又发展到了哪里。社会生产效率的不一样导致生产水平的差距,这就进一步扩大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英国为什么要发动战争,真的就是为了大清哪一点可怜的财富吗?其实他们看中的是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当时确实已经是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并不能完全的取代人的力量,再说轮资源的丰富程度好像中国还没有怕过谁吧。是不是经过我这样简单地分析一下,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当时英国要发动战争,也解决了为什么大清打不过英国的原因呢?你们觉得这一次战役的最大意义在哪里呢?
(图文来自网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⑼ 我国清朝和同一时期的英国相比政治制度有何不同
康熙帝(1661~1722在位),中国(大清):封建君主专制 ;英国:1661~1688年,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早期,封建君主专制;1689~1714年,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陵瞎,因为经历了“光荣革命”(1688),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14年后,英国进入了汉诺威王朝,同样行君主立宪制。结论:中国封建专制达到空前的地步,皇权空前的膨胀,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生产了的发侍汪滚展,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维,社会停滞不前,逆历史发展之流。英国老余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权,长治久安的有利环境,是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