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国足球历史
现代足球
传说在11世纪,英格兰与丹麦之间有过一场战争,战争结束 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丹麦入侵者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这个头骨,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在中世纪的英国,足球以成为许多年轻人所热衷的一项活动。 他们在狭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经常将皮球踢到街边人家的窗子 上。于是英国国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从12世纪到16世纪,英国国王先后四次发布过“足球禁令”。不过,由于足球运动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国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规则,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从此,现代足球运动日益发展。 在19世纪末,足球运动在西欧国家已相当普及。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就将足球列为比赛项目之一,结果丹麦队以9:0 战胜希腊队,成为奥运会足球比赛的第一个冠军。
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并推选法国人盖兰为第一任国际足联主席。
目前,欧洲与南美洲被公认为足球水平最高的两大洲,主要的足球强国都集中在这两个洲,也因此各自形成了两大足球流派。欧洲足球流派技术简练实用,注重配合,个人素质上力量强,速度快,作风硬朗,以德国、意大利、法国、荷兰、葡萄牙等为代表。南美洲足球流派则讲究个人技术,注重短传配合和个人突破,以巴西、阿根廷等为代表。
Ⅱ 1863年-1866年,霍乱造成多少人死亡
1863年-1866年,霍乱死亡人数之多令人寒悚。例如:俄国彼得堡地区1866年即病死9万人,1870年俄国欧洲部分和亚洲西伯利亚共37个地区合计死33万人。在欧洲,奥匈帝国战争期间,捷克东南部流行霍乱死亡8万人;匈牙利本国于1866年病死3万人,1871~1872年又病死1.9万人;德国北部地区1866年病死11.5万人,1871~1872又病死3.3万人;1866年瑞典病死450万人;荷兰病死2万人;比利时病死3万人;英国伦敦市病死5597人,爱尔兰病死2501,苏格兰病死1170人;意大利的萨丁尼亚岛病死1.3万人;法国巴黎市1865年病死约10万人。在非洲,当法军入侵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后,将霍乱由法国传入该地造成流行,至1867年使阿尔及利亚病死8万人;同时1865年又有商队由摩洛哥将霍乱传入法属西非洲,使赞比亚首都5000人口中死去1700人;东非桑给巴尔岛1869年病死7万人。在美国的纽约市1866年病死2000人,新奥尔良州病死1200人,全美国各地共病死约5万人,西印度群岛各国1865~1866年共病死1.2万人,南美各国病死人数也很多。
Ⅲ 英国足球史
英国(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中世纪时在英国就出现了类似今天这种足球活动。到19世纪初,足球运动在英国已经相当普及。由于需要对足球比赛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1863年10月26日,有关人士在伦敦女王大街的弗雷马森酒店聚会,讨论并同意成立足球协会,会上除宣布足协正式成立外,还制定和通过了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它是现代足球竞赛规则的雏形。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足球的诞生。
随着英格兰足协地位的日益巩固,在全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在1871年7月20日出现了举行挑战杯赛的建议。这个建议是足协秘书长查尔斯.阿尔科克提出来的,他希望通过组织挑战杯赛,吸引协会所有会员都来参赛,促进彼此间的交流。1871年10月16日,这一提议获批准。
令英格兰人引以为荣的不单是他们创办了首个足球协会,而且第一场国际比赛也是由他们组织的,那是在1872年11月30日进行的英格兰代表队和苏格兰代表队的比赛。英格兰足总的成立带动了欧洲和拉美一些国家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国陆续成立了足球协会,于是推动了国际足联和欧洲足联的成立。可见,英格兰也就无可争议的被称做为现代足球运动的鼻祖。
1882年12月6日英联邦的四个足协的代表在曼彻斯特,通过了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后来几年里,又对规则进行了多次的修改。1881年前后,开始了职业足球的倾向,英格兰足协于1885年6月20日承认职业足球的合法地位。但在职业化问题上,英足协曾和国际足联发生过尖锐的矛盾冲突。英联邦的四个足协分别从1920年至1924年、1928年至1946年两次退出国际足联,不参加国际足联的任何活动。直到1958年,双方才达成公识。同年,英格兰成立了职业足球运动员协会。
1862年,英格兰第一个足球俱乐部诺丁汉郡成立,从此,英格兰各足球俱乐部陆续成立。到1870年,英格兰有39个足球俱乐部,到1881年,英格兰有128个足球组织。今天,共有160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其中40个俱乐部的历史在100年以上。
1871年创立的足协挑战杯赛是第一个全英格兰的比赛。该比赛采用连续淘汰制,比赛双方在预先抽签决定的一方场地进行一场比赛定胜负。英格兰历史上第一场足协挑战杯赛的决赛是在1872年进行的。从1872年至2000年共举行了119届,由于足总杯赛不单由甲级队参加,凡英格兰所有球队均可参加,因此频频暴冷,许多强队被弱队战胜,所以被称为"暴冷的温床"。今天,英格兰足球仍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当中。
为了扩大足球的影响,英格兰足协在1888年3月22日做出决定,创办全国性的甲级联赛。首届联赛参赛队共12支。最后,普雷斯顿队夺取了首届联赛的冠军,并在第二年成功卫冕。1892年,英格兰足协开始举行乙级联赛;1920年,出现了丙级联赛;1958年,又增加了丁级联赛。至此,英格兰足球联赛初具规模,分甲、乙、丙、丁四个级别,实行升降级制度。英格兰足球联赛是世界上诞生最早,也是赛制最完善的全国性统一联赛,后来,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借鉴这一联赛体制。1992年,英格兰足球协会为适应日益发展的足球运动,在甲级联赛基础上创办了超级联赛,原乙、丙、丁级联赛相应提升一级。首届超级联赛冠军被实力强劲的曼联队夺得。
现在,联赛的升降级制度大致为:
比赛队伍共有20队,以双循环得分制作赛(双循环:2队球队分别以主场及作客身份对赛2次。
得分计算:每场赛事胜方得3分,负方无分,和局2队各得1分。)最后以积分多寡排名次序,若积分相同则以得失球差及总入球数等来区别排名。
另外,超级联赛榜尾3队为降班队伍;由英格冠军联赛3队球队升上超级联赛竞逐;英冠冠军及亚军直接升上超级联赛,余下第三名至第六名的4队球队会采取两回合主客场淘汰制的英格兰冠军联赛升班附加赛,由第三名对第六名,第四名对第五名,经抽签决定哪队首先作主场,最后2支胜方队伍会在中立球场进行一场比赛,胜方可获升级。
足总杯:
英格兰足总杯(简称足总杯)是由英格兰足球协会命名并主办的一项男子足球杯赛。
英格兰足总杯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足球比赛,英格兰各级足球俱乐部进行一对一的淘汰赛,在足总杯的比赛中经常有低级别俱乐部淘汰高级别俱乐部的冷门出现。
比赛形式
英格兰足总杯没有设立种子球队,对阵和主客场完全由抽签决定。如果比赛打平则双方交换主客场重赛,如果再次平局则进行加时赛和点球决胜。
每年八月英格兰足球总会属下的所有拥有基本设施的非联赛俱乐部开始进行淘汰性质的预赛。2004/2005赛季660个俱乐部参与了足总杯的赛事,打破了1921/22赛季656只参赛球队的纪录。额外预赛之后是预赛,四轮资格赛和六轮正式比赛,最后是半决赛和决赛。所有联赛俱乐部和参与过足总锦标(FA Trophy)或足总瓶(FA Vase)并目前在被认为“可以接受”的赛事中参赛的非联赛俱乐部都被允许参与英格兰足总杯的比赛,所有参赛俱乐部都要有合适和安全的球场。
高级别的非联赛和联赛俱乐部被允许跳过足总杯开始的一些轮次。例如英冠联赛和英格兰超级联赛的俱乐部被允许直接参加第三轮的正式比赛。
传统上足总杯的决赛地设在伦敦的温布莱球场,由于温布莱球场的重建从2001年开始足总杯的决赛地改在卡尔迪夫的千禧球场。预计足总杯决赛将于2006年5月16日重新回到温布莱球场举行。2005年的的两场半决赛都在千禧球场举行,预计2006年的半决赛也将设在千禧球场,2006年以后的半决赛将会在新的温布莱球场举行。足总杯的决赛一般在五月底举行。
夺得足总杯冠军的球队可以获得参加次年欧洲联盟杯第一轮的资格。如果该球队因为联赛排名获得欧洲冠军联赛参赛的资格则足总杯的亚军将取代冠军获得欧洲联盟杯的参赛资格,如果亚军也拥有欧洲冠军联赛参赛资格,那么这个|欧洲联盟杯的参赛名额将根据英格兰超级联赛排名给其他球队。
足总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赛事,凡是在英足总注册的球队均可以报名参加,英超球队一般从第3轮开始参加比赛,比赛赛制为1对1单场淘汰赛,打平进行重赛。传统上决赛安排在全英最富盛名的温布利大球场进行,由于2001年对该球场进行重建,最近几年的决赛都安排在加的夫千年球场进行。
联赛杯:
英格兰联赛杯,标准地称呼应该叫作英格兰足球联盟杯,是英格兰所有92个俱乐部之间不分级别的比赛。这一杯赛由足球联盟成立于1962年,目的是为了让各个俱乐部在联赛之外,拥有一个以淘汰赛制为基础的比赛,以挑战英格兰足总掌管的足总杯赛,因为在当时足总杯在球迷心中的地位要远远高于联赛。成立于1886年的足球联盟本来掌管着英格兰所有92个职业俱乐部的各级联赛,但1992年甲级联赛的20支球队叛变成立与之平行的超级联盟后,它旗下的俱乐部只剩下72个。既然掌管的俱乐部水平不是最高的,说话的分量自然也大不如以前,而想要让英超前几名的俱乐部参加联赛杯,自然要看别人的脸色。联赛杯的地位本来就位居英超(92年以前是英甲)和足总杯之后,对曼联和阿森纳这些英超顶尖的俱乐部来说,联赛杯只是锻炼替补队员的比赛。当然对于这些俱乐部来说,漠视联赛杯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们除了参加联赛、足总杯赛、联赛杯外,还要参加利润丰厚的欧洲冠军杯或者是联盟杯赛,如果成绩很好一路杀下去,如夺取三项冠军的利物浦队一样,一个赛季9个月的比赛可达到近70场,一周的比赛近两场,而球员都不是铁打的。联赛杯的没落还有足球联盟自己的原因,为了吸引赞助商,足球联盟把联赛杯的名字卖来卖去,先是成了牛奶杯,后来成了可口可乐杯,前几年卖给了啤酒商,因此最近几年的联赛杯的名字变成了沃丁顿(啤酒)杯。初到英国,你会对这个杯赛感到莫名其妙,杯名的变化更使这项有40年历史的传统赛事在球迷中丧失了号召力。对联赛杯持支持态度的俱乐部也不少,他们的心态主要分两种:一是如纽卡斯尔、热刺和阿斯顿维拉这些英超中游的俱乐部,他们长期没有实力夺取联赛冠军,可以在曼联等俱乐部不重视的情况下,夺取联赛杯冠军以鼓舞士气,同时也把它作为获得参加欧洲联盟杯赛资格的第二条道路。二是英超之外的其它三个联赛的俱乐部,可以利用联赛杯获得与强队交手的机会,借光上上电视和报纸,上个赛季水晶宫队在与利物浦队交手之际,平常对水晶宫队不理不睬的主流媒体对该队大炒了一番,天空电视台还对这场比赛进行了直播,水晶宫队既可以获得电视转播收入,又扩大了影响。另外,如果小俱乐部不小心爆出冷门,对球迷来说是天大的喜事,而大俱乐部对这种比赛的失败也不会感到过度伤心,各得其所。当然最为重视的还是第二种俱乐部,因为英超俱乐部必须把更多的精力集总到联赛上,否则一旦因为参加联赛杯队员受伤影响了状态,最后弄个降级,即使夺取联赛杯冠军也只是丢了西瓜拣来芝麻,得不偿失。其实现在讨大牌俱乐部厌的除联赛杯外还有足总杯,可以参加这项世界上最古老赛事的除92个职业俱乐部外,还有近400支业余球队。可想而知,曼联如果不小心与打入正赛的业余球队抽到一起,该是怎样的想法?不过,总体来看正是有联赛杯和足总杯这样的“鸡肋”,才使小球队每年有与大球队交手的机会,使他们看到一些希望,有些盼头,要不然,“穷人”的日子更难过了。
社区盾杯:
由应届英超联赛冠军与足总杯冠军竞逐,比赛以一场决胜负的形式进行,若在法定时间内打成平手则需加时,加时仍未能分出胜负则以互射十二码决胜负,比赛场地位于威尔斯的胡利安.卡迪(卡迪)夫千禧球场。
Ⅳ 现代足球诞生于哪一年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 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
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 》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 .枚乘传》均有记载。
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国际足联现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
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 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 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
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足球运动逐步从欧 美传入世界各国,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更为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球场,投身到 这一富有刺激性和畅快感的运动中去,以至于一度将足球运动开展得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 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率先为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皇后大街 弗里马森旅馆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 英格兰足球协会。会上除了宣布英格兰足协正 式成立之外,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第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
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的培冲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而,人们公认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国际足球联合会的成立
英格兰足协的成立带动了欧洲和拉美一些 国家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1872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协会间的比赛,1890的奥地利开始举办足球锦标赛,1889的荷兰和阿根廷出现了若干个足球组织,1900的西 班牙巴塞罗那成立了“女泰罗尼亚”足球协会。这些发展,为创建国际性的足球组织创造了 条件。
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球协会联合会(简 称国际足联,英文缩写为FIFA)在法国巴黎圣奥诺雷街229号法国体育运动,协会联盟驻地的后楼正式成立,法国等7个国家的代表和代理人在有关文件配启上签了字。
1904年5月23日,国际足联召开了第1届全 体代表大会,法国的罗伯特.盖林被推选为第一任主席。1905年4月14日,英格兰足协加入国际足球联合会。
国际足球联合会的创建,标志着足球作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登上了世界体坛。国际判亩足联是世界足球运动的最高权力机构,总部设在瑞士苏黎士希茨希11号国际足联大厦。
国际足联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足球运动的发展,发展各足球协会之间的友好联系。
国际足联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代表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足联主席由代表大会选出,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
国际足联下设执行委员会(负责国际足联的行 政管理)、世界杯组委会、业余委员会、裁判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医务委员会、新闻出版委员会、纪律委员会、法律事务委员会、世界青年锦标赛、秘书处。
秘书长是国际足联的主要领导人,他的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既要在各国家足协间、洲足联间、各组织和工作委员会之间起联系的纽带作用,又要对执委会负责,每两年呈递一份活动报告,具体实施执委会的决议。
国际足联主席是国际足联的最高领导人,由代表大会选出,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第一任国际足联主席(1904.5.23 -1906.6.4)是法国人罗伯 特.盖林,他积极倡导、创建了国际足联。第二任主席(1906.6.4 - 1918.10.24)是英国人的丹尼尔.伯利.伍尔福尔,他为足球竞赛规则的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第三任主席(1921.4.1-1954.10 .24)是法国人米尔斯.雷米特,他创办、组织了是 届世界杯足球赛,并在1954年离职后被任命为足联第一任名誉主席。第四任主席(1954.7.21-1955. 10.7)是比利时的罗尔多夫.威廉.塞尔德拉耶尔, 遗憾的是刚上任一年就因病去逝。第五任主席(19 56.6.9-1961.3.25)是英国人亚瑟.德鲁里。第六任主席(1961.9.28 - 1974.6.11)是英国人斯坦 利.劳斯爵士,他在足联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奇迹般 地作出了巨大成绩。第七任主席(1974.6.11 - 1998.6.08)是国际足联现任主席巴西的阿维兰热博士,他 国际足联第一位非欧洲籍的主席。第八任主席(1998.6.08至今)是国际足联现任主席瑞士人约瑟夫-布拉特(简介)。
中国的足球运动
现代足球运动的传入和开展
现代足球运动传入我国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初是由英国人带入香港,190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国现代足球运动的第一个组织——南华足球会1910年至1948年,旧中国举行的7届全国运动会,足球均被出为正式比赛项目。1913年至1934年间,我国共参加过10届远东运动会,获得8 次足 球比赛的冠军。1931年我国加入国际足球联合会,1936年和1948年我国足球队还参加了第8届、第14 届奥运会的足球比赛(未取得名次)。
现代足球运动传入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十年间,无论从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和运动技术水平来看,都处在一个发展缓慢的较低水平上。
新中国的足球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6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甲、乙级联赛制度,并规定了升降级办法,同时实行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制。此外,还举办了全国足球 锦标赛、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等。
十年动乱给我国足球运动以严重破坏。从1978年开始恢复全国甲乙级联赛双循环升降级制度,并建立了全国成年队联赛、青年队联赛的各级较稳 定而系统的竞赛制度。
1982年和1986年,中国足球队参加了第12届、第13届世界杯足球赛的预选赛。此外,参加了第23届、24届、25届奥运会的足球预选赛,并参加了 第24届奥运会足球决赛阶段的比赛。
十年来我国足球水平总是不尽如人意,实现足球强国的愿望是要走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英国虽然不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但却是把这项运动发展得很好的国家。初期的足球游戏并没有所谓球例、场地和人数的限制,所以经常出现粗暴或打斗的行为,因而往往被视为一种粗野的运动。英皇爱德华二世甚至于1314年下令全国禁止足球运动,直至1603年,英皇詹姆斯一世才再度批准这项活动。1840年,足球运动被引进校园,但各院校采用的比赛方法却不尽相同,直到1848年,剑桥大学才印行十条“剑桥大学足球规例”。自此,足球运动也开始在不同的阶层蓬勃起来。
1863年,英国足球总会正式成立,并开始出现足球联赛,足球运动亦转趋职业化。第一届足总杯比赛在1871年举行。在随后的几年间,足球的规例及装备亦因应比赛的需要而更改。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足球运动迅速发展至其它国家。究其原因,不免是拜商旅及英国的殖民地政策所赐。由于足球运动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国际足球协会亦于1904年成立,推广国际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1908年,足球正式被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中。国际足协亦于1930年主办第一届世界杯赛事,冠军最后由乌拉圭夺得。
古代足球运动的萌芽与发展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 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
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 》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 .枚乘传》均有记载。
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国际足联现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
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 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 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
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足球运动逐步从欧 美传入世界各国,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更为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球场,投身到 这一富有刺激性和畅快感的运动中去,以至于一度将足球运动开展得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 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率先为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皇后大街 弗里马森旅馆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 英格兰足球协会。会上除了宣布英格兰足协正 式成立之外,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第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
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而,人们公认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国际足球联合会的成立
英格兰足协的成立带动了欧洲和拉美一些 国家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1872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协会间的比赛,1890的奥地利开始举办足球锦标赛,1889的荷兰和阿根廷出现了若干个足球组织,1900的西 班牙巴塞罗那成立了“女泰罗尼亚”足球协会。这些发展,为创建国际性的足球组织创造了 条件。
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球协会联合会(简 称国际足联,英文缩写为FIFA)在法国巴黎圣奥诺雷街229号法国体育运动,协会联盟驻地的后楼正式成立,法国等7个国家的代表和代理人在有关文件上签了字。
1904年5月23日,国际足联召开了第1届全 体代表大会,法国的罗伯特.盖林被推选为第一任主席。1905年4月14日,英格兰足协加入国际足球联合会。
国际足球联合会的创建,标志着足球作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登上了世界体坛。国际足联是世界足球运动的最高权力机构,总部设在瑞士苏黎士希茨希11号国际足联大厦。
国际足联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足球运动的发展,发展各足球协会之间的友好联系。
国际足联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代表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足联主席由代表大会选出,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
国际足联下设执行委员会(负责国际足联的行 政管理)、世界杯组委会、业余委员会、裁判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医务委员会、新闻出版委员会、纪律委员会、法律事务委员会、世界青年锦标赛、秘书处。
秘书长是国际足联的主要领导人,他的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既要在各国家足协间、洲足联间、各组织和工作委员会之间起联系的纽带作用,又要对执委会负责,每两年呈递一份活动报告,具体实施执委会的决议。
国际足联主席是国际足联的最高领导人,由代表大会选出,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第一任国际足联主席(1904.5.23 -1906.6.4)是法国人罗伯 特.盖林,他积极倡导、创建了国际足联。第二任主席(1906.6.4 - 1918.10.24)是英国人的丹尼尔.伯利.伍尔福尔,他为足球竞赛规则的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第三任主席(1921.4.1-1954.10 .24)是法国人米尔斯.雷米特,他创办、组织了是 届世界杯足球赛,并在1954年离职后被任命为足联第一任名誉主席。第四任主席(1954.7.21-1955. 10.7)是比利时的罗尔多夫.威廉.塞尔德拉耶尔, 遗憾的是刚上任一年就因病去逝。第五任主席(19 56.6.9-1961.3.25)是英国人亚瑟.德鲁里。第六任主席(1961.9.28 - 1974.6.11)是英国人斯坦 利.劳斯爵士,他在足联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奇迹般 地作出了巨大成绩。第七任主席(1974.6.11 - 1998.6.08)是国际足联现任主席巴西的阿维兰热博士,他 国际足联第一位非欧洲籍的主席。第八任主席(1998.6.08至今)是国际足联现任主席瑞士人约瑟夫-布拉特(简介)。
Ⅳ 英国历史时间轴是什么
英国历史时间轴是:
1、罗马占领
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第一次率军入侵不列颠。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Claudius)率军征服不列颠。
2、盎格鲁撒克逊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与丹麦统治时期:公元449年~1066年。
公元5世纪-9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移民不列颠带来古英语不列颠南部改称英格兰开始七国时代。
公元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皈依基督教。
公元829年:埃格伯特开始威塞克斯王朝(Wessex,西萨克逊)。
公元876年:阿尔弗烈德大帝在埃丁顿之战中击败丹麦维京海盗。
公元832~860:肯尼斯·麦克阿尔平统一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
公元1014年:“北海帝国”丹麦克努特大帝兼任英格兰国王。
3、诺曼底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
公元1086年:发布《末日审判书》。
4、金雀花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公元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由封建贵族提出的《大宪章》。
公元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
公元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公元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
公元1387~1394:乔叟写作《坎特伯累故事集》。
5、兰卡斯特
公元1413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
公元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玫瑰战争。
约克王朝1461~1485。
公元1477年:威廉·卡克斯顿出版印刷第一本书。
6、都铎王朝
公元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公元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公元1529-1536年:英国宗教改革立新教圣公会为国教。
公元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创伊丽莎白时代。
公元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公元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7、斯图亚特
公元1603年: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公元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公元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公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
公元1652-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英国取胜。
公元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公元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战败。
公元1672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签和约恢复战前状态。
公元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公元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公元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公元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公元1688-1697年:大同盟战争。
公元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公元1701-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公元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议会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
8、汉诺威
公元1720年:南海泡沫破裂。
公元1721~1742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公元1740-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公元1754年至1763年:七年战争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美国加拿大印度的控制权。
公元1757年:普拉西战役,克莱武入侵印度孟加拉。
公元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法”规定英国直接统治印度。
公元1760~1830年:工业革命。
公元1761年:乔治三世从私人手中买下白金汉宫。
公元1770年: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并宣布英王乔治三世对其享有主权。
公元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公元1793年到1815年:七次反法同盟及拿破仑战争。
公元1795年:英国出兵占领南非福尔斯湾。
公元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
公元1805年:纳尔逊将军特拉法尔加海战。
公元1812-1815年:英美战争。
公元1814年: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公元1815年:威灵顿公爵滑铁卢战役。
公元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公元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而修建大本钟;下加拿大叛乱。
公元1837~1901年:维多利亚时代日不落帝国。
公元1840年:《威坦哲条约》,新西兰建立。
公元1840-1842年:鸦片战争。
公元1851年:路透社由德国亚琛迁往英国伦敦。
公元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
公元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公元1863年:第一份正式足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创立标志现代足球的诞生。
公元1867年:红河叛乱。
公元1886年:伦敦塔桥修建完成。
公元1896年:北岩勋爵创立《每日邮报》。
公元1899年-1902年:第二次布尔战争。
9、温莎王朝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公元1921年:爱尔兰独立战争。
公元1922年:BBC成立。
公元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公元1931年:澳大利亚成为独立国家,加拿大获得独立。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公元1947年:印巴分治。
公元1948年:伦敦奥运会。
公元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公元1961年:南非独立。
公元1966年:英格兰举办足球世界杯并获得冠军。
公元1970年-1980年:北海油田开始产油。
公元2012年:伦敦奥运会。
Ⅵ 1863年英国伦敦通车采用什么牵引
1863年英国伦敦通车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辆地铁开始驶入伦敦的法灵顿地铁站,伦敦的地铁正式开始运行,法灵顿地铁站是当时地铁的终点站。容易积水,因为它本身就建在一条河的河床之上。弗利特河也称舰队河,是伦敦最大的地下河。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在150多年后的今天,一旦遇到大雨,这个地铁站仍容易进水。
蒸汽车头开进了地下,大约40名官员乘坐在没有顶棚的木制车厢里对地铁进行了第一次巡游。据说地铁开张当天就有4万名乘客特意赶来尝鲜,这个场面也被记录在了贝克街壁画上。
重要意义
那时候地铁在人们眼中是一种极其新鲜的交通工具,后来成为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到1880年之时,当地政府进行统计,这条大都会地铁每年的乘客数量在四千万左右,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便利。这条世界上最早的地铁连接的是帕丁顿与法灵顿街两个地区,但是当时修建的地铁与如今的地铁还有所差异。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获得成功开始,尝到地铁甜头的伦敦人就开始考虑修建第二条地铁了。同一年,工程师约翰福勒提出伦敦地铁建设应该从直线向环线发展。四年以后,环线地铁投入建设1884年完工。
Ⅶ 160年前,一位英国侵略者的芝罘登州见闻
1863年,英国陆军中校,皇家工程师乔治·巴蒂·费希尔(George Battye Fisher)出版了一本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回忆录《在华服役三年私人记录》(Personal Narrative of Three Years’ Service in China),书中记录了自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到1860年8月攻占天津,将近三年时间里,作者以工程师身份亲历战争的经历,以及沿途见闻,主要根据日记整理而成,是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史料。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记录了在芝罘和登州上岸后的见闻,并配有两幅插图。 1859年6月,英法联军在攻打大沽口惨败之后,费希尔等人曾于7月14日到21日乘船到芝罘和登州两地,主要目的是采购补充给养,书中对于芝罘风土人情有不少文字介绍,对于在登州的概况和经历也费了些笔墨。 芝罘:远处看到的武器实际是画在墙上的 1859年7月14日,费希尔等人到达芝罘,发现港内停泊有包括英属在内的几艘商业船只,其中英国的商船主要从事鸦片贸易。上岸之后,费希尔发现,那是一个贸易之地,没有一个士兵的踪影,只有远处岩石上有一个哨所,走近一看,空无一人,远处看到的长矛等武器,实际上都是画在墙上的。 从附近山上看芝罘 图片由作者提供 海边的小镇很小,大约是边长600码(将近550米)的方形,显得与港口的重要性不大相称。这里的货物没有存储在镇上,而是马上被运到乡下。镇上的房屋修造得比较讲究,一般都是用石头垒成,也有用青砖的,屋顶覆盖瓦或海草。镇上到处是骡子和马,是往内地运输的主要工具,一般把货物放在麻袋里,再把麻袋放在马鞍驮架上。镇上很多人家的房前都放有饲养骡马的石头槽,有点儿类似于西班牙小旅馆的特色。 镇上售卖的水果和蔬菜种类丰富,有苹果、梨、桃子、杏子、李子、石榴等,还有不少没成熟的葡萄。李子味道不错,梨看上去很不错,但是很硬,只能煮着吃,杏子和桃子味道比较差。蔬菜种类繁多,几乎应有尽有,除了作为英国人最主要的蔬菜的薯仔。费希尔等英国人想买几头公牛,但是当地人说这些牛只够耕种用,不能卖。当地人卖给他们几只羊,每只羊价格在一个半或者两个轮孙英国贸易银元。家禽十只一元,鸡蛋一百个一元。骡子三十元一头。 费希尔说,芝罘的港湾非常适合船只停泊,当时气候也非常不错,不过听在这里度过冬天的英国人说,冬天北风来的时候非常冷,最低到了华氏12度(相当于摄氏零下11度多),并且自岸边往海里40码(36米多)的海水都结冰了。费希尔见到一个铁匠在用煤锻造,就问煤从哪里来,铁匠说是从乡下的山里,但是在这里煤只用于做铁匠活,在冬天也不生火取暖,只是穿更多的衣服。费希尔观察到,这里多数的房屋靠烧土炕取暖。 在离芝罘半英里外,有一个奇特的古老市镇。这里以前曾有城墙环绕,但是现在几乎没留下什么痕迹,除了四座孤零零的城门。这里的景象让费希逗搏尔推测,最初海水可能是蔓延到老镇的附近,后来随着海水退去,新镇因商业的需要而兴起。 一天,费希尔一行人登上附近的山,经过几个果树环绕的小村落。靠近海边的土地平坦而干燥,不是很肥沃,但是开垦率很高,种满了玉米、豌豆和其它豆类。在海边,他观察到一些潜水打捞贝类的当地人被太阳晒得肤色接近黑色。他觉得难以置信,一方面有的人接近黑人的肤色,而另一方面,那些在店铺里和不出门的人的脸色白得像一块生面团。 登州:英国人持枪强买了几只羊 费希尔等人的船只于7月18日上午九点离开芝罘,当天下午五点到达登州府海港落锚停泊。费希尔说,登州府包括两座城墙围起腊指链来的城镇,一座离海岸约有半英里,最长的城墙与海岸线平行。另一座城的短城墙临海,向内地延伸。两座城镇形成一个L型,只是中间被溪流分隔开来,没有连接在一起。一个港湾与外城连接,有一个很窄的码头,便于船只避风和装卸货物。抛锚之处是开放的,但是有一些遮蔽保护。从建在悬崖上的寺庙上可以俯瞰港湾盆地和城镇的大部分。(作者注:从费希尔的描述看,临海的城镇应该指的是现在的蓬莱阁及周围建筑,离开海岸的城镇才是真正的登州城,而那个停泊船只的港湾,应该就是水城。) 从海上看登州府 图片由作者提供 费希尔一行五人,包括船长、医生和翻译Adkins(作者注:中文名雅妥玛,曾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谈判和条约签订,1867-1870年任英国驻华使馆汉文参赞)和一个中国仆人上了岸。由于找不到城门,发现城墙有坍塌损坏,容易攀登,于是五人就爬上了城墙,沿马道行进。与在芝罘的友好经历不同,五人很快被一群人围住,推推搡搡,不让再往前走。双方差点儿就争吵起来,费希尔说,英方一行尽量保持冷静,解释说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礼节性拜访登州知府,并希望买几头牛和羊,并且指出,一行人没带武器,不会伤害他们。但是这些解释都没有用,人群越聚越多,继续推推搡搡。报警的锣响起来了,英国人看到其他城墙上有士兵举着旗子跑来跑去。费希尔等人被告知知府住在内城,并且把进城的城门指给他们看。 费希尔等人决定去拜访知府,于是下了马道,走向城门,身后跟着几个好奇的当地人。进城之后,穿过几条街道,城里的人的表情很不友好,于是几个人停下来商量,继续前行是否太粗鲁。当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去拜访知府太晚了,而且有可能城门关闭,回不到船上,如果继续前行,回去之前就天黑了。而且他们也不清楚,经过大沽之战后,知府大人对他们的态度会如何。而且费希尔的仆人混在当地人群中,听到他们在讨论,在接到如何处置英国人的命令之前是否将他们扣押。综合考虑之后,英国人决定让仆人代向知府致意,并告知明天上午再去拜访。于是费希尔几个人快速离开,回到船上。 第二天上午,英国人写了一封信,表明购买牲畜的意愿,并抱怨昨天受到的不友好的对待。翻译雅妥玛去送信,但是上岸后被一群人呵斥阻止,不让人给带信。雅妥玛认为他们不敢承担不送信的责任,于是把信扔向人群,返回船上。 当天下午,费希尔与船上四五位工程师等人上岸,腰里都别着手枪,藏在衣服里面。他们从城市稍微偏西一点距离上岸,爬到一座能够俯瞰整座城市的小山(作者注:有可能是现在的田横山)。当地的乡村看上去不错,但跟芝罘同样存在缺水的问题。几乎所有水系都干涸了。外城是一个小窄长条,内城比较大,大致周长四英里(大约6.4公里)。内城有四座城门,有一些大的衙门或者庙宇,一些非常不错的树木。城内还有一座三四层的高塔,有些坍塌损坏,正在进行维修。北部的城墙高度大约接近35英尺(10.5米),整体状况不错。令费希尔惊讶的是,没看到任何交通工具,只见到几匹吃草的马,而在芝罘周围的路上经常能看到成群的驮运货物的骡马。 几个人正在担心买不到几头牛,突然发现大约40只羊被赶着飞快向城内跑去。英国人赶紧追赶,从中截断羊群,最后在半山腰的山洞里发现一些羊。 英国人很庆幸这里离城比较远,城里人看不见。为了防止牧羊人的同伴回城里报警,他们还派一个哨兵在高处了望,一旦有危险赶紧报告。费希尔说,他们很安静地跟牧羊人商量价格,但是牧羊人很固执,不管出多少钱,一只也不卖。这时候与费希尔同行的屠夫,一半由于饥饿,一半由于习惯,把其中一只肥羊摔倒在地,同行的英国人也觉得确实需要新鲜的羊肉,就让屠夫又挑选了五只肥羊。牧羊人还是在静默 *** ,既不说话,也不帮英国人把羊运上船。英国人准备把羊一只只运上船,在这个过程中,同行的一个英国人的手枪掉在地上,牧羊人看了一眼,不说一句话,默默地帮忙把羊运到了船上。英国人把牧羊人带上船,给了16元,价格比在芝罘时贵了不少。 这时候英国人发现知府大人派人送来一封信,问要几头牛,英国人要八头,知府大人打发人送来三头,说没办法再多了。英国人又等了一天,但没有更多的收获。 费希尔说,跟当地人的有些交流非常原始,英国人一般派人乘小船上岸传递信息,但并不是每次都有翻译随行。当地人愿意交流时,如果他们没带写好的信,他们会用火石在一块平的石头或者石板上写上字,然后让人带上船。费希尔认为,除了那次强买羊,英国人的举止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当地人慢慢地表现得比最初英国人到达时更有礼貌。 7月22日,英国船只到达庙岛群岛的砣矶岛。同年九月初,英国人在返回上海时,又在登州府和芝罘上岸。费希尔称,在登州府时发现当地人变得非常友好,那里的葡萄既便宜又好吃。在芝罘,英国人买了些糖和面粉,然后于9月14日到达上海。 文 / 邹新明 原文发表于《烟台晚报烟台街》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Ⅷ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1800到现在
公元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
公元1805年:纳尔逊将军特拉法尔加海战
公元1812-1815年:英美战争
公元1814年: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公元1815年:威灵顿公爵滑铁卢战役
公元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公元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
而修建大本钟;下加拿大叛乱
公元1837~1901年:维多利亚时代日不落帝国
公元1840年:《威坦哲条约》,新西兰建立
公元1840-1842年:鸦片战争
公元1851年:路透社由德国亚琛迁往英国伦敦
公元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
公元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公元1863年:第一份正式足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创立
标志现代足球的诞生
公元1867年:红河叛乱
公元1886年:伦敦塔桥修建完成
公元1896年:北岩勋爵创立《每日邮报》
公元1899年-1902年:第二次布尔战争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公元1921年:爱尔兰独立战争
公元1922年:BBC成立
公元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公元1931年:澳大利亚成为独立国家,加拿大获得独立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公元1947年:印巴分治
公元1948年:伦敦奥运会
公元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公元1961年:南非独立
公元1966年:英格兰举办足球世界杯并获得冠军
公元1970年-1980年:北海油田开始产油
公元2012年:伦敦奥运会
Ⅸ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并于6月3日-6月25日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
(9)英国1863年发生什么扩展阅读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Ⅹ 英国重大案件发生时间
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是1888年8月7日到11月9日间,于伦敦东区的白教堂(Whitechapel)一带以残忍手法连续杀害至少五名妓女的兇手代称。犯案期间,兇手多次写信至相关单位挑衅,却始终未落入法网。其大胆的犯案手法,又经媒体一再渲染而引起当时英国社会的恐慌。至今他依然是欧美文化中最恶名昭彰的杀手之一。
虽然犯案期间距今已达百年之久,研究该案的书籍与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但因缺乏证据,兇手是谁却是各说其词、毫无交集,因而使案情更加扑朔迷离。可是开膛手杰克的身影却透过媒体、摇滚乐、玩具等物品不断出现在今日的大众文化之中。
◆犯案过程
开膛手的犯案地点集中在伦敦东区(East End of London)白教堂(Whitechapel)附近。这里在当时是着名的移民集散地,远从俄罗斯和东欧来的数万移民定居在此。由于收入微薄,此处早已成为贫穷与犯罪的温床,街头上流落着无家可归的流氓与拉客的娼妓。虽然苏格兰场于1829年就建立全市巡逻网,但薄弱的警力仍难以负担每晚有数万妓女出没的东区治安。
白教堂连续凶杀案
疑似兇手寄发的第一份讯息"Dear Boss"1888年8月7日一具女尸被发现陈尸东区的白教堂,死者是中年妓女玛莎·塔布连(Martha Tabram),身中三十九刀,其中九刀划过咽喉。同年8月31日凌晨三点四十五分,另一位妓女玛莉·安·尼古拉斯(Mary Ann Nichols)被发现死在白教堂附近的屯货区(Bucks Row)里,时年43岁。她不但脸部被殴成瘀伤,部分门齿脱落,颈部还被割了两刀。但最残忍的是腹部被剖开,肠子被拖出来,女阴也遭利刃严重戳刺。
由于该教堂附近甚少发生凶杀案,这两件案子和之前的几件杀人案件受到社会大众的注目,有些媒体甚至以“白教堂连续凶杀案”(the Whitechapel murders)称之,认为是同一名兇手所为。这样绘声绘影的描述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于是警方在此投入更多的便衣警探巡逻,当地居民也组织巡逻队维持治安。如此使人们相信此类案件将不会重演。
开膛手杰克
没想到8天后,也就是9月8日凌晨五点四十五分,一位居住在汉伯宁街(Hanbury Street)29号的老车夫于其廉价出租公寓的后方篱笆里发现一具女尸,死者是47岁的妓女安妮·查普曼(Annie Chapman)。她与前位死者同样被割开喉咙,并惨遭剖腹,肠子被甩到她的右肩上,部分子宫和腹部的肉被兇手割走。其颈部有明显的勒痕,据说死前曾呼救,但未引起注意。由于这是兇手第一次在住宅附近犯案,时间还是接近清晨的5点以前,却未发出任何引人注意的声响,此案成为日后人称开膛手的兇手所犯下最着名的案件。
9月27日,中央新闻社(Central News Agency)收到一封用红墨水书写,并盖有指纹的信,署名“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信中以戏谑的态度表明自己就是杀死妓女的兇手,并声称被逮捕前还会继续杀害更多妓女。由于这封信以“亲爱的老板”(Dear Boss)起头,日后便以此称呼兇手寄发的第一封信。
9月30日凌晨一点,一名马车夫于住家附近发现伊丽莎白·史泰德(Elizabeth Stride)的尸体。不同于前两位牺牲者,这位44岁的瑞典裔妓女虽被割喉,但未遭剖腹,而是死于左颈部动脉失血过多。由于犯罪手法不同,有人怀疑此案的兇手与前两起开肠剖腹的兇案并无直接关系。
就在大批警力赶到伊丽莎白·史泰德陈尸处时,凌晨一点四十五分左右,46岁的妓女凯萨琳·艾道斯(Catherine Eddowes)被发现横尸在主教广场(Mitre Square)上。除了同样被割喉剖腹,肠子甩到右胸外,她还被夺去部分子宫和肾脏。由于巡罗的员警声称一点半时这里并无异状,因而研判死者是在一点半至一点四十五分之间被杀害,并被剖开腹部。兇手行兇手法之俐落,让多数人认为他可能是专业的外科医生。
凌晨三点,一位搜寻可疑嫌犯的警员在高斯顿街(Goulston Street)附近发现件沾满血的衣物,经过鉴定是凯萨琳·艾道斯身穿围裙的一部分。而在衣物掉落的附近高墙上,发现疑似兇手用粉笔写下的一行文字:“犹太人不是甘于被怨恨的民族!”("The Juwes are not The men That Will be Blamed for nothing.",但另有刑警记得是"The Juwes are The men That Will not be Blamed for nothing.")。之后警察督察长汤玛斯·阿诺德(Thomas Arnold )到现场巡视并观看这句留言,因担心该墙上涂鸦天亮后被路人看到,反而激起反犹太主义者的情绪,当场下令擦去。
最后一位受害者
隔天,也就是10月1日,中央新闻社又收到一封明信片,内文同样以红墨水写成。信里,写信者自称是“调皮的杰克”(saucy Jacky),并提到他打算“隔天再干两件事”——一般认为就是9月30日凌晨伊丽莎白·史泰德和凯萨琳·艾道斯这两起命案。另外,写信者提到打算割下死者的耳朵寄给警方,这与凯萨琳·艾道斯遗体外耳损毁的情形类似。最后,写信者同样留下“开膛手杰克”的属名。而日后便以写信者自称的“调皮的杰克”("Saucy Jacky")称呼该信件。
10月15日,一封寄给白教堂一带的居民自发组成的白教堂警戒委员会(Whitechapel Vigilance Committee)信再度引起大家的注意。信里附半颗肾脏,并以黑色墨水书写。写信者声称“来自地狱”,并说这颗肾脏取自“某个女人”(一般认为就是凯萨琳·艾道斯)身上,其中半颗被他煎熟吃掉。不同于前面两封信,这封信没有任何署名,日后人们便以开头的“来自地狱”("From Hell")为此信命名。比起前两封信,一般认为此信由兇手亲自书写的可能性最大。
11月9日一位多塞街(Dorset Street)上的房东托他助手到玛莉·珍·凯莉(Mary Jane Kelly)的房间收六个星期未缴的房租,却从窗口发现这位25岁的年轻妓女惨死在床上:她全身赤裸,颈部有勒痕,胸部和腹部被剖开,脸部的耳鼻和乳房也被割掉,据信被兇手拿到旁边的壁炉烤熟吃掉(但有人认为是被兇手割下带走)。一位邻居宣称昨晚,即11月8日晚上八点半时仍看到凯莉活着(不过她对凯莉的长相描述不完全正确),另外有邻居声称当天凌晨四点左右有听到一声凄惨的女性尖叫声。但可以确定的是,尸体发现的前一天晚上10点,凯莉曾出现在酒吧里。
玛莉·珍·凯莉命案后,开膛手杰克似乎消声匿迹:伦敦未再出现类似的命案手法,媒体对命案的兴趣也逐渐褪去。但警方动员大批人力却迟迟无法侦破案件,饱受包括维多利亚女王在内的英国各界人士批评,进而导致警界高层的异动。1892年,警方宣布停止侦办白教堂连续凶杀案。
◆开膛手书信
综观整个开膛手犯案期间,警方和报业收到千百封关于案情的信件。有些信出自全心全意提供讯息协助捉拿兇手的人士之手,但其中绝大多数被认为对案情毫无帮助而被忽略。
也许这数以百计的信中,较吸引人的是那些宣称兇手亲笔写的信件。这些信中绝大部分被当作骗局。许多专家指出这些信里“没有任何一封”是真的,但其中却很可能包含兇手真迹。经过近代和现在的权威人士验证,有三封信最引人注目:
·《“亲爱的老板”信》:日期是写9月25日,邮戳日期是9月27日,收件者是中央新闻社(Central News Agency),9月29日被送往苏格兰场。刚开始这封信被认为是个骗局,但当爱道斯的遗体被发现有只耳朵部分被割掉时,信中被应证的“割走女士们的耳朵”("clip the ladys ears off")引起人们的注意。警方于10月1日公布这封信,希望有人能认得信里的笔迹,但徒劳无功。“开膛手杰克”之名第一次出现在这封信中,并在信件被公布后获得世界级的恶名,大部分的胡闹信件都模仿该信的笔调。连续凶杀案结束后,警方宣称该信是一名当地记者的骗局。
·《“调皮的杰克”明信片》:邮戳日期是1888年10月1日,收件者是中央新闻社(Central News Agency),内文笔迹类似《亲爱的老板信》。信中提到两位受害者 (即史泰德和艾道斯)将死在彼此附近:“此时的两件事”("double event this time.")。有争议的是这封信在凶杀案公布前就寄出了,而且不像是具有此类犯罪知识的怪人所写,虽然它在案发前24小时更早以前就被加上邮戳,且后面相当长的细节为当地居民与记者所知晓。之后警署宣称已确认该信是由特定记者所写,而这位记者也是《亲爱的老板信》的撰写者。
·《“来自地狱”信》:又被称作《卢斯科信》(Lusk letter)邮戳日期是10月15日,白教堂警戒委员会的乔治·卢斯科(George Lusk)于1888年10月16日收到。卢斯科打开信件附送的小盒子时,发现里面有半颗肾脏,不久将其保存在“酒之灵魂”(乙醇)的医生说这是人类的肾脏。艾道斯其中一颗肾脏被兇手取走,而这位医生认为寄给卢斯科的肾脏“貌似凯撒林·艾道斯被取走的那颗”,虽然他的发现十分不可靠[1]。该信的作者宣称已经“煎熟并吃掉”另外半颗肾脏。关于这颗肾脏的说法不太一致:有人坚称这是艾道斯的,但其他人认为这只是个“恐怖的恶作剧,而且仅仅如此。”
有些地方会列出另一封信,即日期是写1888年9月17日,被认为是第一封使用开膛手杰克这名号的讯息。专家们相信这是封20世纪才被放入警方档案,距离开膛手犯案时代已十分久远的的现代赝品。他们察觉到这封信既无警印鉴以核对收件日期,也没有早期调查员检查过其是否是潜在证据。另外没有任一当时的警察档案曾提过该信,而且部分看过的人宣称这封信是用圆珠笔书写,而这要到开膛手杰克犯案后50多年后才被发明。
◆受害者
已确定的受害者都是中下阶层的妓女,且除了玛莉·珍·凯莉外,皆年趋中年却无固定居。受害者都在隐密或半隐密的地方被杀,死前大多呈现酒醉状态。死者的遗体显示受害者喉咙被割开,死后腹部往往被剖开,部分受害者甚至外阴被兇手切下。现在很多人相信受害者开始就被扼死,以防她们求救。一些尸体的内脏被取出,而根据尸体上的伤口,兇器被认为是如手术刀般锐利的刀,因此推断兇手有相当程度的外科和医学技巧,其职业可能是医生或屠夫。
▲玛莉·安·尼古拉斯
闺名玛莉·安·沃克,绰号“波莉”。1845年8月26日出生,1888年8月31日星期五被杀。
▲安妮·查普曼
闺名爱莉莎·安·史密斯,绰号“黑安妮”。1841年9月出生,1888年9月8日星期六被杀。
▲伊丽莎白·史泰德
闺名伊丽莎白·古斯塔斯多特,绰号“长丽兹”。1843年11月27日生于瑞典,1888年10月30日星期六被杀。
▲凯撒琳·艾道斯
曾化名“凯特·康微”和“玛莉·安·凯莉”,皆出自于以习惯法婚姻结为连理的丈夫汤玛斯·康微和约翰·凯利。1842年4月14日出生,1888年9月30日星期日被杀。
▲玛莉·珍·凯莉
到巴黎旅行后自称“玛莉·珍娜特·凯莉”,绰号“姜”。据称1863年生于爱尔兰蒙斯特的利麦立克或利麦立克郡一带,1888年11月9日星期五被杀。
可能的受害者
当时其他遭到类似手法攻击或杀害的受害者们罗列于下表中。这些受害者的资料十分有限,其中包括:
▲“费小仙”("Fairy Fay")
这是1887年12月26日一起无名凶杀案的死者绰号。死因被认定是“一根尖头柱贯穿她的腹部”,一般认为“费小仙”是媒体一项与艾玛·史密斯兇案(见下方)有关的乌龙产物:他们把艾玛的朋友在艾玛遭受攻击后,提到艾玛在兇案前一年耶诞节也受到攻击一事误认为另外一桩兇案。“费小仙”一词直到艾玛·史密斯兇案后多年才出现,且似乎出自着名歌曲《波莉多利都朵》(Polly Wolly Doodle)的歌词:“好好享受吧,我的费小仙”(Fare thee well my fairy fay),现在并无任何证据显示有这位受害者确实存在。在兇案发生地的纪录里也显示当时附近没有位女性姓“费”。
▲安妮·密尔沃(Annie Millwood)
大约生于1850年,据闻是1888年2月25日一次攻击事件的受害者,这次攻击造成她“腿部与下半身有多处刺伤”而住院治疗。之后她顺利出院却于1888年3月31日去世,死因很可能是某种自然因素。
▲艾达·威尔森(Ada Wilson)
据闻是1888年3月28日一次攻击事件的受害者。她的颈部连中两刀,但却劫后余生。
▲艾玛·伊丽莎白·史密斯(Emma Elizabeth Smith)
大约生于1843年。1888年4月3日她遭到攻击,一把钝器贯入其阴道,造成会阴破裂。受到攻击后她设法带伤走回自己的租屋,回去后朋友们送她到医院,在此她告诉警方其遭到两三人围攻,其中一人未成年。之后陷入昏迷,直到1888年4月5日去世。
▲玛莎·塔布连(Martha Tabram)
闺名玛莎·怀特,有时本名因拼错写成玛莎·塔布兰(Martha Tabran)。生于1849年5月10日,1888年8月7日被杀,身中三十九刀。基于某些不完整的理由,如缺乏犯案证据和行兇动机、地理和时间上近乎接近以及标准的攻击方式,塔布连最常被认为是开膛手刀下另一位受害人,但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犯罪手法(穿刺,而非勒毙或割喉)。不过现在大家也接受兇手会改变犯罪手法,甚至戏剧性的变化。
▲“白厅之谜”("The Whitehall Mystery")
这词指的是1888年10月2日白厅街(Whitehall)上新伦敦警察队总部大楼地下室发现的无头女尸。原本属于这具尸体的一只手臂在泰晤士河畔的皮米里科(Pimlico)被发现,另外一条腿被肢解后埋在尸体发现处底下,剩下的一手一脚则未找到,而死者的身分始终无法辨识。
▲安妮·法尔(Annie Farmer)
生于1848年,据闻是1888年11月21日一起攻击事件的受害者。这次攻击中她颈部被割开,鲜血直流以致差点丧命。幸好伤口不深,而这显然是因兇器为钝刀。警方怀疑这伤口纯为自残,故不久停止侦办这宗案件。
▲萝丝·米雷(Rose Mylett)
真名可能是凯撒琳·米雷,但又名伊丽莎白·“酒鬼丽兹”·戴维斯、“秀丽”艾莉丝或“克拉拉”。生于1862年,死于1888年11月20日。据闻她被“紧紧缠在脖子上的绳索”勒死,虽然有些调查员相信她是烂醉如泥时不小心被自己穿着的衣领勒住而窒息。
▲伊丽莎白·杰克生(Elizabeth Jackson)
一名妓女,1889年5月31日至6月25日其部分遗体自泰晤士河中陆续打捞出来。据闻这些尸块是根据她失踪前已有的伤痕辨识出来,显然她死于凶杀案。
▲艾丽丝·麦坎锡(Alice McKenzie)
绰号“陶烟管”艾丽丝,并使用化名艾丽丝·布莱恩做为。她大约生于1849年并死于1888年7月17日。据闻死因是“颈动脉断裂”但身上被发现另有数起小处瘀伤。
▲“宾奇街兇案”("The Pinchin Street Murder")
这是指1889年9月10日被发现的无头尸,除了双手未被割断外,其情况类似“白厅之谜”。一份当时无法确认的推测认为尸体的确切身分是莉迪亚·哈特(Lydia Hart),即一名失踪妓女。“宾奇街兇案”和“白厅之谜”常被认为是同一连环杀手所为,“他”因而被称为“无头尸杀手”或“无头尸兇手”。然而开膛手杰克与“无头尸杀手”是否为同一人或毫无关联的两者(但很可能在同一地区活动)已成为长久以来开膛手研究者争辩不休的话题。另外,伊丽莎白·杰克生也被认为可能是“无头尸杀手”刀下的另一位受害者。
▲法兰西丝·寇尔(Frances Coles)
又名法兰西丝·寇尔曼、法兰西丝·哈金斯或绰号“橘发尼尔”。生于1865年,死于1891年2月13日。她后脑杓上的小块伤口显示曾被狠狠摔在地面,且喉咙被割开。然而遗体上找不到其他肢解痕迹。
▲凯莉·布朗(Carrie Brown)
绰号“莎士比亚”,乃出自她酒醉时背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习惯。大约1835年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的曼哈顿,1891年4月24日遇害。她被衣料闷死且随后被利刀肢解。其遗体上发现外阴部有大撕裂伤,背部和腿部有轻微的割痕。虽然她的卵巢在床上被找到,但没有任何器官被夺走,这是否为兇手故布疑阵则不得而知。当时,这宗兇案被拿来和白教堂凶杀案做比较,但伦敦警方坚决否定两者的关联性。
某些开膛手研究者援引伤残男童的案例,认为他们也可能是开膛手犯案的对象,因为当时几封宣称是兇手寄给警方的信中曾不断威胁将杀害幼童。
◆嫌疑犯
虽然开膛手杰克引起世人注目,但直到目前为止,并无明确的证据指出兇手是特定的几个人物。相反的,随着时间日渐久远,研究者渐增,被大家认定的嫌疑犯越来越多,且身分遍及当时伦敦的各个阶层;反倒是传统上被认为嫌疑最重的几个嫌犯,于更多资料发堀后逐渐被还清白。在此,将列举出较具知名度的嫌疑犯。
下列是警方认为很可能是开膛手杰克的嫌疑犯(但请注意并没有证据可供认定他们就是):
▲马塔古·约翰·杜立德(Montague John Druitt)
(1857年8月15日 — 1888年12月1日)
取得律师身分后,他自1881年至1888年11月21日起长期担任某间私立学校老师以彰其职。另外,他也是有名的运动家和业余板球员。由于不明的原因,1888年11月19日最后一次现身于一所位于布莱克希斯(Blackheath)的学校,两天后宣告失踪。1888年12月31日他的遗体被发现漂浮在泰晤士河上,检查结果显示其尸骇由于口袋放入大石块,曾沉入河底数星期之久,警方因此推断他于沮丧的情况下投河自尽。由于他失踪与死亡的时间距离第五起凶杀案不远,且他死后凶杀案不再发生,让当时许多调查员认为他就是开膛手。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凯莉兇案与他死亡之间,他曾在法庭上担任合法代理人,且根据法庭纪录,还曾为了座位的问题争论许久。某些人认为这反驳了杜立德在凯莉案后精神崩溃的说法,而在麦维·麦克那登爵士(Sir Melville Macnaghten)的备忘录,也就是最早认为杜立德有嫌疑的文件里,这位律师被误认为一位医生,由此进一步推论,福德瑞克·艾柏瑞(Frederick Abberline)侦探怀疑杜立德涉有重嫌。
▲塞维林·安东尼诺维奇·克拉索威斯基(Severin Antoniovich Klosowski)
化名乔治·查普曼,但与受害者安妮·查普曼无任何关系。他生于波兰克拉索威斯基,但来到英国后取名查普曼。当时他住在伦敦,是个有暴力倾向的男人,或许懂些医学知识,后来因毒杀三名女子的确切罪行处以绞刑。他曾一度是福德瑞克·艾柏瑞认为最有可能是兇手的嫌疑犯(参见乔治·查普曼(杀手))。
▲阿朗·柯明斯基(Aaron Kosminski)
(1864或1865年 — 1919年)
伦敦犹太人社群成员,1891年2月曾送入精神疗养院治疗。他被麦维·麦克那登警长备忘录列入嫌疑犯之一,理由是他有许多疑点,如长的像主教广场附近“伦敦巡警看到的那名男子”(这个说法仅见于该文件中,有些研究者认为麦克那登真正的意思是指伦敦警方的目击证人约瑟夫·劳温岱,然而其他人却想到另种解释:并未有权威性的资料显示那晚有任何人出现在广场附近。)助理长官罗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与唐纳·斯文森探长(Donald Swanson)的评述都宣称“只有眼力好的人才看的到兇手。”(虽然有多种说法,但这可能是指目击证人以色列·史瓦兹)。然而,他们宣称因为证人不愿意提供不利于犹太人的证据,因此不可能起诉。斯文森在他报告版本的边注里提到,那个男人就是柯明斯基,并补充说他兄弟的家就在白教堂伦敦警局旁,而其被双手反绑送入精神病院里,不久便死了。最后两个关于柯明斯基的细节不太正确,因为他活到1919年。他的精神错乱症状有幻听、担心被其他人吃掉的恐惧和拒绝梳洗。在院里他被描述成没有伤害能力的人物,虽然有一次他对着院里的服务员挥动一张椅子。近年来多数研究者认为他会被列入嫌犯名单里,兇案当时的反犹太主义情节影响大于其症状与案情的关联性。
▲麦可·奥斯卓(Michael Ostrog)
(1833年 — 1904年?)
职业骗子,曾化名和易容过。他被一位新加入调查的警官列为嫌疑犯,时间是1889年,也就是“真作五案”的受害人遇害隔年,但研究者找不到证据指出他犯过比偷窃和诈骗更严重的案子。事实上,纪录显示开膛手犯案期间他正在法国监狱里服刑,而这似乎成为一项难以动摇的不在场证明。他生前最后一次被提及是在1904年。
▲约翰·皮札(John Pizer)
(1850年 — 1897年)
皮札是住在白教堂附近的波兰裔犹太人,从事制鞋业,警员隡金特•威廉•辛格(Sergeant William Thick)将曾其带回侦讯。辛格显然相信皮扎认识“毛皮围裙”,即一名以袭击妓女着称的当地男子,白教堂连续凶杀案刚发生时,许多居民曾相信“毛皮围裙”就是兇手。但他的嫌疑终究被撇清,原因是一次观看伦敦码头大火中,一群警官谈论起这一系列凶杀案时,皮札宣称辛格早认识他好几年了,言下之意是他被辛格逮捕乃出于恶意且缺乏证据。
▲法兰西斯·塔布莱特“医生”("Dr." Francis Tumblety)
(大约1833年 — 1903年)
似乎是未受教育或自学的美国人,他靠装成专业医师跑遍全美国和加拿大,偶尔远赴欧洲干同样的勾当。自认到是位女性贬抑者,他常把死亡与其病患连在一块,虽然不确定此为有意或无意之举。1888年法兰西斯人在英格兰,11月7日被逮捕,理由是“被控有下流猥亵的行为”,显然针对其对同性恋性行为的喜好。11月16日他被保释出狱。等待受审期间,他反而在11月24日逃到乡下准备前往法国。有人认为他出狱后能及时犯下玛莉·珍·凯莉凶杀案(11月9日)而随后即遭到逮补。由于在美国犯下多起恶名昭彰的诈骗,他被逮捕的消息让某些人认为他就是开膛手。他究竟是名杀手,或只是名受不当怀疑的怪人仍有争论。塔布莱特被认为有嫌疑,是在兇案发生多年以后某位伦敦警察寄给一名记者的一封信里所提到,但没人知道这位警员有直接参与开膛手一案的调查工作。而主张苏格兰场于1888年派遣一名警官前往美国,试图将塔布莱特带回来与罪案有关的说法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仍是个争议。
其他可能的嫌疑犯
还有一些被当时的记者等人点名为潜在的白教堂凶杀案嫌疑犯(但请注意并没有证据可供认定他们就是),其中几位着名人选是:
▲威廉·亨利·伯利(William Henry Bury)
(1859年 — 1889年)
自伦敦迁居苏格兰后不久,他于1889年2月10日勒死发妻爱伦·艾利奥(Ellen Elliot),而她曾是名妓女。在她死后不久,又在其腹部施与几道伤口。有些人相信,这几道伤口十分类似玛莎·塔布连与玛莉·安·尼古拉斯遗体上的痕迹。柏利向当地警方自首后便被列为嫌犯之一,虽然他宣称并未涉及其他任何案件。不久之后他在苏格兰丹地(Dundee)被处以绞刑,罪名是他自己承认的谋杀妻子。
▲汤玛斯·尼尔·克利医生(Dr. Thomas Neill Cream)
(1850年5月 — 1892年11月16日)
一位暗地里专门从事堕胎的医生。生于苏格兰,于伦敦接受教育,在加拿大开业且之后转往美国伊利诺州的芝加哥。1881年他被发现要为他几位病人中毒,其中男女皆有,负起责任。起初,这起事件没有他杀的嫌疑,但克利自己却要求调查这些尸体,显然这是个引起他兴趣的尝试。之后他被关在位于久利特(Joliet)的伊利诺州州立监狱,1891年7月31日被释放出狱,理由是品行良好。到伦敦展开新生活后,他再度被控谋杀并遭到逮补,1892年11月16日处以绞刑。根据某些来源所述,他死前最后几个字是说:“我是杰克....。”("I am Jack...")此话被诠释为意指开膛手杰克,但也可能被蒙头罩消音过。专家们根据参与处刑警官们没提到这宣称曾妨碍招供的理由,主张这个插曲也许本身没啥意义的可能性大于此为后来捏造的故事。据闻开膛手犯案之时,他正在监狱里服刑。然而有些着作认为在被正式释放前他能贿赂警官而离开监狱,或留下一个替身在他所住的牢房里,但这两种说法都没法获得权威资料佐证。(参见汤玛斯·尼尔·克利)
▲弗雷德瑞克·贝瑞·汀尼(Frederick Bailey Deeming)
(1842年7月30日? — 1892年3月23日)
一名当时住在澳洲雪梨的水手,有位妻子和四个小孩。由被视为一名英国公民,1887年12月15日他被控破产而前往位在英格兰的法庭。虽然最后被判处40天徒刑,但显然他在1887年12月29日就被释放,并试图与妻小一块逃到南非开普敦躲避债主。抵达不久他便因诈欺被当地警方盯上,于是又把妻小送到英格兰,而自己前往新建立的约翰尼斯堡,从此他似乎消失了:没有可靠的资料记载1888年3月到1889年10月兇案发生期间他的行踪下落。他再度现身是在英格兰的京士顿赫尔(Kingston upon Hull),在此他叫做哈利·劳森(Harry Lawson),即他众多化名的其中一个。成功转入职业骗徒生涯后,他显然试图与分居的妻子破镜重圆。1891年7月,他们俩同孩子搬到雨山(Rainhill)的租屋,但这段重归旧好于1891年8月11日他趁妻小睡觉时割断他们喉咙后嘎然终止。由于在他是以单身汉的身分引介到当地,并声称其家人是来拜访他的姊姊与侄辈,所以很轻易解释他们的失踪。之后他向他房东女儿爱咪·马瑟斯(Emily Mathers)求婚,并于1891年9月22日结婚。1891年11月2日这对新婚夫妇搭船离开英格兰南安普敦,1891年12月15日抵达澳洲维多利亚州。1891年12月24日他杀了爱咪,把她埋在租屋底下,随即离去。爱咪的遗体不久被发现,并引起当地侦查与寻找在英国其他尸体的行动,这也导致他于1892年3月11日被逮补,并于审判中判处绞刑,而当时的澳洲舆论认为他就是开膛手。据说他熟识开膛手被害人凯撒琳·艾道斯,并与她保持通信,但这个说法仍无法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