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英帝国的帝国法理哪来的
大英帝国(英语:British Empire),由英国的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地及其他由受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组成,被国际社会及历史学界视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大英帝国是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1][2]
一般认为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使其经济、军力、科技、文化迅猛发展。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手里夺取整个加拿大,标志着英国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1815年击败拿破仑·波拿巴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后,主导国际事务达一个世纪之久,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不列颠治卜中乱世”。
1914年英国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其胜利后的1921年,根据巴黎和会夺取德国的前殖民地,领土面积达到3400万平方公里,覆盖了世界陆地的四分之一,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国家,领土遍布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在大英帝国的领土上永远有太阳照射之地,所以有“日不落帝国”之称。
大英型档帝国在20世纪初达到鼎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领土扩张到极限。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战争中国力的巨大损耗显现副作用,而另外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培简迅速崛起,瓜分了英国既有利益,加上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大英帝国逐渐解体,并最后转型为当今的英联邦
Ⅱ 文明6海洋霸主养成指南
文明6的地图里有陆地有海洋,陆地和海洋都可以征服其他文明,陆地的玩法很多,但是海洋的打法却不多,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文明6海洋霸主养成指南,希望对广大文明6玩家有所帮助。
文明系列的海军我个人感觉相比陆军一直都要强势。
首先,在水面上单位的移动速度比陆地单位快很多,一方面是其基础数值更高,例如勇士的移动速度为2,但是由于地形限制导致经常只能每回合移动一格,而桨帆船则能在水面上将其3点移动力完全发挥出来。
在初期点出单位下水后就能建立长距离的补给线,沿着海岸线快速建立殖民体系。
在人类历史中,罗马人曾经依靠在当时颇为先进的造船业保证了军团的长距离补给,最终将地中海变成了“罗马人的小澡盆”。
其次,海军军事单位的战斗力也很强大,虽然在文明网络的数值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海军远程单位护卫舰和陆军近战单位火枪手的战斗力都是55,但是在实战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前者对后者有毁灭性攻击效果,在攻击沿海城市方面海军也更为优秀。
因为在海洋上一般海军能快速展开形成攻城阵型,远比陆地上的攻城器的缓慢移动靠谱的多。此外,陆军下水后变的脆弱不堪,所以当玩家控制了海洋,也就意味着控制了海外殖民地的所有权,被封锁的玩家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重要科技
远古时代部分,重要的科技是【航海术】和【占星术】。
航海术的尤里卡为在海边修建一座城市,一般开局运气不是太差找海边拍下城市就有。
占星术的尤里卡为发现一座自然奇观,这就需要侦察兵的努力了。
古典时代部分,后续科技为【造船术】和【天文导航】。
造船术的尤里卡为拥有两艘桨帆船,初期造完船后能迅速获得。
天文导航的尤里卡为改良两处海洋资源,这意味着你至少需要一个工人,以及所梁御控制的区域有鲸鱼,螃蟹这类水上资源。
中世纪科技没什么需要重点提的,基本就是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科技做准备。在这一时期,该流派基本成型。
文艺复兴时期则是这个流派最为关键的时期,【制图学】,【横帆装置】,【批量生产】都位于这个时代。
制图学的尤里卡为建造两个港口。
横帆装置的尤里卡为用火枪手击杀一个单位,这个尤里卡其实比较困难,因为火药学的科技树其实是另一个体系,为了最快速度出护卫舰,这个尤里卡一般会跳过硬研发。
批量生产的尤里卡为修建一座伐木场,中世纪点出机械科技后就可以制造了。批量生产的前置科技为教育,教育为学徒+数学,学徒和数学都需要制陶-写作-货币这一线科技。
批量生产的奇迹威尼斯军械库为核心黑科技组件,该奇迹需要一个临近工业区的水面才能建造,完成后每生产一个海军单位就赠送一个海军单位。
地理
首先肯定是要靠海,你不靠海建城会损失多个关键尤里卡。其次,因为优先点海洋科技,所以地块产出肯定也是由海洋来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的。
其次,在选择建城的时候,尽量选择能链接不同海洋区块的地图,因为在游戏中,你的海洋顷岩单位可以进入沿海城市里,所以当地理位置形成“水-城-水”这样的结构的时候,船只就能跨越城市进入另一片水域,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绕路的麻烦,也能让追击的敌人被成功阻击。
在这些高价值位置被占领后,剩下需要占领的位置就是地图上那些重点水路控制区域,比如某片水域的入口处。
地图范例
以真实地球这一张地图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好几个比较关键的点。
高价值点包括可以用于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链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地中海之门直布罗陀海峡,红海之门曼德海峡。
次一级但依然很有价值的是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和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再次一级价值的是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在真实的世界中是相当重要的商路,但是在游戏中因为相关地块狭窄不适合发展,所以只能当作一个远东的军事补给点和要塞来使用,战略价值在游戏中并不如前者,类似的还有日本,阿拉斯加等地。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苏伊士运河这一点。因为在大部分游戏中,只有这一处位置肯定能在开局便获得。如果选取真实地理出生,那么埃及毫无疑问能在开局便占领此处。
直布罗陀海峡也可能被一些在欧洲出生的玩家快速占领。真实地理出生的英国玩家可以马上占领英吉利海峡,但是这块海域在游戏中重要性不是很高。
巴拿马运河只是靠近美洲玩家的出生点,但由于附近布满丛林地形,又存在可能的野蛮人,初期殖民此处的可能性不是很高,同曼德海峡一样,是次一级殖民地。而且巴拿马运河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在它附近有一个城邦,如果城邦控制了该点,就无法打通大西洋和太平洋,这意味着玩家需要烧一座城雀渣御邦了。
以埃及为例,开局后快速占领苏伊士运河,一方面把守住了非洲大门,使得其他玩家在没有航海科技的前提下无法进入非洲。这个地形也相当易守难攻,这意味着那些喜欢早期出一堆战车或者勇士的战狂玩家难以攻下亚历山大。
开局落城后起侦察兵,南下直冲乞力马扎罗山拿出占星术尤里卡。补一个工人准备下海修海上资源,然后补一个移民,完成航海术科技后开始补两艘桨帆船。
在出了一队移民后迅速殖民了下埃及,同后来建造的军事基地一起扼守住了曼德海峡。这种地形一方面让海军可以在边境线上形成一道防线来阻止任何来袭的敌人,另一方面会让来犯的敌人的海军陷入被集火的位置。
在这图里,亚历山大港的军事要塞被设置在了面朝地中海的一面,这是为了应对北方罗马的压力。但是假如压力不大的话,也可以放置在红海沿岸增强防御。
直布罗陀海峡用一座城市和一个军营夹角式防御,运气不错的是,巴拿马运河还没有被占领,所以在点出远洋技术后也顺利控制巴拿马。
至此,几个关键点被控制后,只要不出现操作失误,让海上力量出现损失(比如西班牙无畏舰队灭亡那种事),那么基本就是已经把一局拿下了。
相比于陆地文明,在真实地图上选择走海洋统治的路线,也蛮启发人的,虽然不可能完全重现,不过在一些缩影中,起码我算是明白了,西班牙、葡萄牙、带嘤帝国的海军当年为什么能那么霸道了。。。。
Ⅲ 蒙古帝国和大英帝国哪个大
大英帝国大。蒙古帝国的面积是三千万平方公里,大英帝国的面积是三千四百万平方公里。
1、蒙古帝国
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上游的大忽里勒台被推举为大可汗,标志着大蒙古国的诞生。
铁木真及其子孙在对外征战中,开拓了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国土横跨亚欧大陆,极盛国土面积达三千余万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亚北部),是连续面积最大的帝国。
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袭做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出自“黄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国为宗主。
2、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英语:BritishEmpire),由其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国及其他由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组成,被国际社会及历史学界视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
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手里夺取整个加拿大,标志着英国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1815年击败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后,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主导国际事务达一个世纪之久,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不列颠治世”。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大英帝国与新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矛盾无法调和,1914年英国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一战结束后的1922年,根据巴黎和会夺取德国殖民地而达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覆盖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了世界历史上跨度最广的国家。
由于帝国的领土、属土遍及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的说法,所以被形容为继西班牙帝国之后的第二个“日不落帝国”。
(3)英国海洋霸主现在怎么样了扩展阅读:
人类历史数千年,出现过无数的帝国王朝,组成了人袭禅族类历史发展的轮廓,几千年来,也曾出现过亚历山大,罗马,大汉等版图巨大的帝国。
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金朝、西辽、花剌子模沙朝等国。
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了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东北、华北、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在内的广大地域,面积近3300万平方公里,但蒙古帝国存在时间较短,边界划分不明确,所以这个版图面积一直是保守数值。
日不落帝国其表面意义就是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耀在其领土上,表示了帝国的广阔的领土和强盛富饶。1588年大英帝国在英吉利海峡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第二个号称日不落帝国,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
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
其范围内统治拍弊了5亿人民,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大洋洲、东亚、东南亚以及乌干达、肯尼亚等非洲大片地区和岛屿,总面积近3400万平方公里,占了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近四分之一,整个帝国24个时区均有分布,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帝国在建立帝国时是赤裸裸的掠夺行为,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对如今的美国,加拿大,等其以前的殖民地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英国对世界的影响推向了极点。
这种影响,既有政治和军事上的,也有经济和文化上的:既有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也有精神和价值观念。这种影响,有的是伴随英国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而去,或多或少地带有强制性,更多的则是其他民族和国家对英国模式的效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英帝国
网络——蒙古帝国
Ⅳ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期带领学生观看了《大国崛起》,学生们感触颇深。德国可以算是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世界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而步入近代的步伐又远远晚于英法美等国;也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是如何快速地追上,并且超越了曾经称霸19世纪的英国?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德国又是如何从两次战后一片废墟中崛起的?这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强则国强,国强则少年荣。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国民生活幸福的坚强后盾。国家强大了,在国际上说话才有力量,才能够保护她的国民。如何使我们国家更加强大,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在古代我们也曾经发达过,也曾以繁荣而闻名于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国民值得思考并付诸于行动的问题。
通过看纪录片可知,德国在封建社会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经济上的发展。俾斯麦用铁和血的手段实现了统一,说明了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必须的实力,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必须加强军事力量。德国统一以后很快就发展起来,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有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有位名人早就说过普法战争中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课堂中就决定了。历史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重视教育而落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教育建设就是人才建设,人才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有国才有家。个人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软实力。
坐落于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英国,一个小小的岛国,是什么让她拥有今天如此崇高的世界地位?是名族精神的凝聚,是名族力量的苏醒,同样也离不开统治者的管理。
在英国经济不稳的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潜力,明智的向海上扩充势力,以充盈国库。而面对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声讨时,沉着的打退他们的舰队,并赶走了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从此谱写英国的海上历史。在面对和贵族们的关系时,看清了国家的局势,严格遵守大宪章的条例,和贵族们处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伊丽莎白去世之后,英国陷入了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终于在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强大的道路。
在看了这个之后,我初步的了解了管理的重要性。从国家到企业、工厂、学校再到家家户户,管理都扮演这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真确的管理方针,可以使家庭和美,事业有成,国家昌盛,而管理上铅闹宽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成为堤坝上的蚁穴。拉丁美洲有这样一种说法:所谓发展中国家,并非是指其他方面落后,而是指管理上的落后。 在英国崛起之时,中国人仍在实行着封建君主制度,落后的制度,落后的管理方针,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影响了现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管理是人生必须学的一门科学,它将带领我们走进更加缤纷的世界。
《大国崛起》试图通过讲述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过程来告诉其他国家,一个国家的崛起要靠自身的力量,它的发展壮大要符合自己的国情。如荷兰,地处西北欧,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依靠有力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荷兰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的一半股份;他们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着世界。荷兰的崛起与壮大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弯困地理优势,寻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当今世界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荷兰的崛起经验,找出自己国家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探索出符合自己的发展槐亮道路。就拿中国来说,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的绝大多数,这是中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地方,同时,这也可以成为中的一个优势,中国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化,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业产品,向其他国家出口。
另外,《大国崛起》的最后一集《大道行思》启迪世界,依靠战争、霸权的崛起之路是错误的,一个国家的崛起应该遵循和平的原则,在崛起中求和平,在和平中发展壮大。
上党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大国崛起》英国那一集。
它描述了自18世纪后,英国如何从一个弱小岛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日不落帝国”的历程。它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大英帝国的兴衰成败。这些历史史实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对其他世界强国的近代历史的了解与学习尤为重要。我们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去借鉴那些成功的历史。学习欧洲强国的历史,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对于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显得额外重要。
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大英帝国迅速崛起?我发掘出一系列关键性字眼:开放、自由、科学、技术革命、教育、民主革命。正是因为英国相对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空间。正是由于开放的心态,英国人拥抱海洋成为一代海洋霸主。正是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革新,瓦特的蒸汽机推动着英国走向崛起。
站在今天我们反观历史,反思我们的过去。造成中国近代历史悲剧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我们不够开放,我们关起门来沾沾自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历史虽然已经尘封,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血的教训。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新一代党和国家的接班人,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使命,以史为镜,用自己的双手去建造伟大祖国崛起的明天。让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指引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完成前人们未完成的历史任务,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你是否会和我有同样的思考:为什么不断会有一个又一个国家骤然兴盛,成为所向无敌的霸主?为什么历史上的强国却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而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我国从中究竟应领悟到什么经验或教训?
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大国崛起》正是带领我们探索他国的历史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用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分析自身的发展状况,去己之槽粕、取他国之精华,让我国在未来世界的发展局面中占据着有利的地位。
时间回到21世纪的新时代,面对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去完善国家自身、社会组织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相信这也定是发展中国家所要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又一个改变崛起困境的战略方向。
一直以来,我国致力于民族的复兴,并不是向现有的国际体系及其秩序挑战,而近30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融入国际体系的开放政策。由我看来:当前国家赖以存在的资本扩张与聚集有逻辑带来的问题更为隐蔽,同时也更为重要,它对于中国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基础性。
;Ⅳ 英国尼斯湖畔发现蛇颈龙,蛇颈龙复活了!
根据现在科学界以及考古界对蛇颈龙的了解,我们认为,蛇颈龙是一种生活在三叠纪时代的巨大动物,并且在白垩纪时代由于某些原因灭绝了,蛇颈龙在三叠纪时代的时候形成,在侏罗纪时代的时候遍布了世界海洋区域,根据对蛇颈龙的化石研究表明,蛇颈龙的体型非常巨大,应该是当时海洋中的霸主,在海洋中是难逢对手的动物,但是现代的一些神秘事件却指向了蛇颈龙,从某些方面证明了蛇颈龙依然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比如说着名的尼斯湖水怪,就是最为着名的关于蛇颈碧凳龙的猜测事件,还有在上个世纪发现的各类尸体,从某些角度来看和蛇颈龙非常相似,那么蛇颈龙是否真的还一直生活在地球上呢,蛇颈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本文就为大家来解密一下。
蛇颈龙是什么
蛇颈龙的外形像一条蛇穿过一个乌龟壳:头小,颈长,躯干像乌龟,尾巴短。头虽然偏小,但口很大,口内长有很多细长的锥形牙齿,捕鱼为生。许多种类的身体非常庞大,长达11~15米,个别种类达18米。四肢特化为适于划水的肉质鳍脚,使蛇颈龙既能在水中往来自如,又能爬上岸来休息或产卵繁殖后代。蛇颈龙类可根据它们颈部的长短分为长颈型蛇颈龙和短颈型蛇颈龙两类。
在白垩纪末期,蛇颈龙渐渐退出海洋霸主的位置,与恐龙走向灭绝之路,而体积庞大、更为凶猛的沧龙成为了海洋中强大的掠食者。蛇颈龙之所以适应海底觅食习性,是由于海洋世界中蛇颈龙不再是唯一的霸主,沧龙有着强有力的牙齿,能够大肆撕咬其他游水鱼类,在与沧龙的猎食竞赛中,蛇颈龙仍保留着猎食游水鱼类的习性,但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法则下,迫使蛇颈龙渐渐改变了猎食策略,适应了如何利用灵活修长的脖颈在海底寻找软体、贝壳类食物。
蛇颈龙分类
在蛇颈龙生活的中生代,陆地上的统治者是恐龙。鉴于外观上脖子长的特征,以及同属爬行类,人们很容易将蛇颈龙同恐龙混为一谈。那么,它们是同类吗?
实际上,蛇颈龙和恐龙是完全不同的生物。以着名的食肉恐龙霸王龙和角龙为例,它们的后肢是从腰部垂直向下立于地面的,蛇颈龙、鳄等则不同,它们的后肢不运慧渗是垂直向下,而是向身体两侧伸展。再者,两者的脚足形态差距也比较大,恐龙的脚足有脚趾和脚爪,蛇颈龙的脚足则与海豚脚足相似。
另外,从物种分类看,蛇颈龙从颈根部到头部的长度比尾巴还要长,而恐龙脖子的长度与尾巴的长度几乎相同。按照严格的物种分类方法分析,虽然同属爬行动物,鳄类、龟鳖类与恐龙有近缘关系,而蛇颈龙与恐龙则没有亲缘关系。所以,蛇颈龙与恐龙是不同的生物。
蛇颈龙的天敌
一项新的化石分析显示,在一具蛇颈龙化石中残留有大量的古鲨鱼牙齿,数量超过80颗。有古生物学家据此提出了“蛇颈龙的天敌是鲨鱼”的推论。但一些古生物学家并不赞同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古鲨鱼的牙齿很可能是一群古鲨鱼围攻一只濒死的蛇颈龙时脱落在蛇颈龙身上的。要知道,在蛇颈龙生活时代,它们是海洋里体形最大的动物,很难想象鲨鱼甘冒受伤的风险去袭击个头比自己大得多的健壮的蛇颈龙。
如旁脊果说蛇颈龙有天敌,那很可能是号称“史前海洋三大霸主”之一的沧龙。沧龙是距今约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出现的海洋中最为凶猛的爬行动物。它们是在蛇颈龙独霸海洋后期出现的,并逐步取代了蛇颈龙的“龙头老大”地位。沧龙的头骨很长,向内弯曲的牙齿长而尖利,一般身长为5~9米。在理论上,凶猛的沧龙确实能对蛇颈龙构成威胁,但相关的化石证据至今并未找到。此外,沧龙与蛇颈龙是一起灭绝的,因此两者和平共存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蛇颈龙尸体被日本发现
在1977年的4月25日,这一天日本渔船“瑞洋丸”号在纽西兰外海捕获一只巨大的怪物尸体,长长的脖子和前所未见的骨骸构造让大家惊呼连连,但船长为了不影响渔获,不久后即下令船员把腐臭的尸体丢回海底。
但是在怪物的尸体被丢进海底前,船上的部长矢野道彦用相机拍下了怪物的身影,并留下一些尸体残骸与测量纪录带回日本研究,结果在日本引起一波海怪热潮直到现在,关于怪物的真实身份仍然众说纷纭。
目前关于这头怪物的说法主要集中在三种生物身上,一是史前蛇颈龙,一种是姥鲨,或者为某种神秘海怪。
对于第一种说法,在创造研究社的资料中赞成尸体是蛇颈龙的科学家们,主要是从肉体蛋白质做为研究方向,他们认为虽然尸体的角质纤维和世界第二大鲨鱼“姥鲨”相同,但是含量十分的少,所以跟姥鲨的关联性应该不高。
再者,CRS的资料指出,依据现场捕获尸体渔民的说法,他们一致认为尸体只有上鳍没有背鳍,所以科学家们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蛇颈龙。
但是对于第二种说法姥鲨则是支持的科学家占了多数,姥鲨是世界上的第二大鲨鱼,体型可以达到10米以上,分部地区也很广,而捕获的怪物尸体是在纽西兰区域,这也是姥鲨的活动范围之一。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中心(NCSE)研究后发现蛇颈龙最少有13节颈椎,但怪物尸体只有6到7节的颈椎;蛇颈龙的胸骨大而扁,不太可能像原信照片中的尸体一样可以弯曲。
此外,根据之前发现的蛇颈龙化石显示,蛇颈龙的上颌骨以及牙齿应该还保留着,但是姥鲨因为牙齿十分微小,常常会被忽略,而捕获的怪物尸体上也只剩上颌骨没有牙齿,加上其他总胺基酸,角质纤维等检测结果,这份报告认为不可能是蛇颈龙,尸体是姥鲨的可能性最大。
蛇颈龙的猜测
从尼维斯山向东北到茵沃内斯市附近延伸着一条名驰寰宇的苏格兰大峡谷,谷中有一连串细长而深的湖,从西南向东北的依次是:洛奇湖,奥斯湖,尼斯湖。本来,这三个湖是互不相连的,而且只有尼斯湖的水通过尼斯河向东北注入默里湾,而洛奇湖和奥斯湖都不通大海。但由于这三个湖处于同一峡谷中的同一条线上,当地人利用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开凿了一条名叫喀里多尼亚的运河(全长96.6公里)把这三个湖连结起来,沟通了大西洋一侧的洛恩湾与北海一侧的默里湾,成为苏格兰北部重要的水路交通线。
三个湖中以尼斯湖最大最深,它深约213-293米,长约39公里,平均宽度为1.6公里(最宽处约2.8公里)。尼斯湖是淡水湖,终年不冻。适宜于生物饮用,因此,湖中鱼虾众多,水鸟翔集。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怪兽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名鼎鼎的尼斯湖水怪就出现在这里,还有其它的洛奇湖水怪,奥斯湖水怪,实际上三者是同一个谜。
自古至今,有不少学者对“尼斯湖水怪之谜”一直持怀疑甚至完全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尼斯湖根本就没有什么怪兽,而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造成的错觉。有的则认为很可能是在尼斯湖底有一些具有浮力的浆沫石,这些浆沫石在一定的条件下浮上水面随波飘荡。当人们站在湖岸边时,远远望去,由于视觉的错误,往往把奇形怪状的浆沫石误认为是怪兽。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或是觉得实用或有趣的话,请分享给更多人看看吧!
Ⅵ 日不落帝国的落幕!从鼎盛到衰落,英国海军留下了怎样的悲喜剧
美国海军史学家、“海权论”的倡导者马汉,在研究了大英帝国的海军征战史之后总结道:“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这是对于英国皇家海军发展史的精辟概括。
英国历史学者本·威尔逊的《深蓝帝国:英国海军的兴衰》一书,按照编年的顺序,讲述了猜信英国海军从8世纪到21世纪初的发展史,展现了英国从处于欧洲边缘地位的三流海洋国家,崛起为全球性海洋霸主和贸易帝国的壮阔历程。
01
从“皇家海军”到“国家海军”
威尔逊在书中清晰地勾勒出了大英帝国这个“深蓝帝国”的崛起历程。所谓“深蓝帝国”姿兆答,指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在其鼎盛时期,依靠强大的远洋投射能力和制海霸权而缔造的全球性帝国。
威尔逊指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英国只是孤悬海上、临近欧洲大陆的一座贫穷、边缘化的岛屿。欧洲其他强国把持着海上航道,英格兰、苏格兰水手要想参与竞争、学会航海技术,只能靠抢夺,国王甚至无力守卫海岸线,饱受维京海盗和西班牙、法国等陆上强权的欺凌、侵袭。直到17世纪中期,英国才建立了强大的海军。17世纪晚期,英国逐渐崛起为重要的全球性贸易国家,认识到捍卫公海是颇具价值的事情。
皇家海军在17-18世纪的壮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革命之一,改变了英国的命运。在长期的大国争霸中,皇家海军逐渐控制了世界主要大洋的制海权。西班牙在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失败后,逐渐让出大西洋上的制海权;荷兰在三次英荷战争中虽在海上与英国打成平手,但在法国陆军的压迫下,其海军逐渐衰弱,丧失了同英国在大洋上一较高下的资本;法国虽长期与英国抗衡,但自从特拉法尔加海战战败后,再也没有能力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直到美国的全球性海权崛起,其霸主地位才真正被取代。
随着皇家海军的发展壮大,英国民众热诚地支持海军。威尔逊在书中引述了威廉·科贝特对于皇家海军的赞美和认同。科贝特写到,童年时看到停泊在斯皮特黑德海峡里的不列颠舰队时,“我满心都是自豪之情:船上的水手是我的同胞,舰队属于整个祖国,我也自然参与其中,与有荣焉”。
当时的英国人迷恋海军,一个原因是与船舰的时代象征有关。20世纪以前,战舰是人类智慧能够创造出来的最先进的成果。它们构造精密,光彩照人,是当时最优美的武器。皇家海军雇佣了大量艺术家来描绘战舰和战事:战舰熠熠生辉,海战壮丽雄伟,战争的残酷与海上生活的艰难困苦则被屏蔽不见,从贵族到平民,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对皇家海军的狂热迷恋之中。以战舰和海战为主题的绘画,使以皇家海军为核心的不列颠民族文化逐渐形成,海军船舰成为国家威严和自信的象征。
同时,建造战船和维持海军,需要耗费大量财力。皇家海军的船舰均为国家财产,所有国民均有分担,说“与有荣焉”并不为过。毕竟,这些船舰的花销都来自国民。英国公众和科贝特一样,感到自己与皇家海军有着联系和渊源。威尔逊认为,这是国家高明的政治手腕——佐以浪漫情怀和爱国大义调制的鸡尾酒,让国民/纳税人吞下了海军巨额军备开销的苦药丸。
02
“世界警察”:皇家海军的禁奴中队
1815年7月15日,拿破仑登上皇家海军“柏勒洛丰”号,向英国投降。英国开始建立前所未有的海上霸权,并逐渐把自己当迹慧成了自由的塑造者和维护者。英国于1807年通过废止奴隶制的法案,结束了自己干了几百年的贩奴生意,转而投身到在全球废止奴隶贸易的行动中,拿着真刀真枪、花着真金白银,做起了“世界警察”。1810年,英国与葡萄牙签署了禁止奴隶贸易的协议,随后又与西班牙、法国、荷兰、瑞典等签订了禁奴条约。1815年后,维护条约、推行禁令的皇家海军禁奴中队成立。
200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纪录片《大国崛起》,讲述了英国海上霸权的形成过程。图为剧照。
禁奴是繁重、费钱、艰难且危险的任务。禁奴中队必须巡逻3000英里的海岸线;抓到贩奴者后,中队面临着复杂的法律义务,要将其交到由不列颠法官和贩奴者本国法官组成的法庭上审判,然后才能没收贩奴船;大部分在英国强迫下禁奴的国家三心二意,并不热心执行禁奴承诺;法官可能被收买;皇家海军的指挥官还时刻面临着因引发外交争端或破坏等罪名而被起诉的危险;另外,依据条约,皇家海军只能搜查、拦截搭载奴隶的船舰,而贩奴者为逃避法律制裁,会把奴隶扔下船以毁灭证据。
皇家海军的禁奴战争漫长、拖沓,且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当时,每年约有6万人遭绑架,被卖为奴。而禁奴中队只能解救很少的一部分。1829年解救了5350人;1810年至1849年间,皇家海军释放了11.6万名奴隶。而在这一时期,有将近100万人或是死于运输途中,或是在奴役中度过余生。
但是,尽管面临着这些困难,皇家海军并未放弃这项任务。威尔逊称许到,禁奴战争是皇家海军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之一。正是由于皇家海军的坚持,为一场无法取胜的战斗奋战多年,最终迫使其他国家积极执行禁令。19世纪中叶,国际奴隶贸易的罪魁祸首是巴西。1845年,首相皮尔通过法案,允许不列颠战舰拦截、搜查巴西船只,两国形同开战。到1853年,巴西几乎不再有奴隶进口贸易。1862年,林肯允许皇家海军叫停并搜查美国船舰。哈瓦那的最后一处美洲奴隶市场,也在英国的施压下于1869年关闭。
03
霸权凋零与海洋自由权利
“一战”期间,皇家海军仍然维持着全球海洋霸主的战略地位,牢牢掌握着制海权。“二战”期间,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尽管实力强大,但在盟国动员、组织的庞大舰队中,它仅占一小部分。“二战”之后,随着美国霸权的全面崛起、英国综合国力的下降,皇家海军的全球影响力逐渐式微,“深蓝帝国”不得不接受美利坚的全球领导地位。
1956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皇家海军虽然大举兴兵,准备讨伐纳赛尔,却在美苏的压力下放弃军事行动,英国的世界大国幻象彻底破灭。随着国力衰退,皇家海军的预算一再削减,实力不断收缩,英国逐渐放弃了其世界性角色,满足于在北约的框架下充当小型的专业海军力量。
时至21世纪,英国海军力量进一步萎缩。2012年6月,庆祝伊丽莎白登基60周年的大 *** 中,仅有1000多艘小艇。1897年,在庆祝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时,皇家海军的队列包括21艘战列舰、53艘巡洋舰。两相对比,判若云泥。
威尔逊强调,21世纪的皇家海军,不再是一支旨在出海战斗的蓝水海军,而是致力于成为灵活应对国际性事件的快速反应力量,作为两栖远征力量向外投射国家实力,维持世界秩序。尽管军力严重萎缩,但英国海上实力的鼎盛程度仍然超过以往,其海上安全态势也稳若磐石。运载英国货物的航船可以在海上安全航行;皇家海军的战力仍可以辐射全球,可以无所畏惧也不受报复地介入他国冲突。在北约的防卫框架下,其本土海域甚至不需要战舰——在波斯湾战争和利比亚冲突期间,皇家海军将主力部署到海外,丝毫不用担心本土安全。威尔逊总结说,如今英国皇家海军旨在保卫本土安全,而不再是追求霸权。
通观威尔逊此着,文献信实,资料丰富,叙事清晰,情节生动,是颇具可读性的通俗历史着作。威尔逊被认为是最优秀的英国年轻历史学者之一。此着虽然原始研究不多,但体现了英国新一代海军史学者较新的观点和成果,对于皇家海军的胜利和挫折均秉笔直书,避免了“满纸神话”的海军传奇;全书跨度长达13个世纪(8-21世纪),叙事详略得宜,有条不紊;结论开放,引人深思。
另外,威尔逊对于皇家海军发展历程中的结构性、制度性因素,着墨较少,对于读者全面理解大国海权的演变历程,或有窒碍。比如,在欧美诸强争霸海洋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于“海洋自由”权利的追索。从葡萄牙、西班牙在发现新航道之后“平分全球”,试图垄断海上贸易、海上航道和新发现的殖民地,到英国的赛尔登提出相对的“海洋自由”,直到欧美诸强通过海战条约等方式否定私掠、海盗行为,逐步完善海洋自由权利,这是海洋大国的权力政治及人类海洋自由的制度理想互相角力的历史过程。
了解这一历史背景,或许有助于普通读者更好地理解世界大洋上所发生的一幕幕海战、封锁、私掠、海盗、登临截停及公海盘查等形形 *** 的海洋争霸的悲喜剧。
皇家(9)英国(35)海军(7)
Ⅶ 曾是海洋霸主的西班牙为何海战会被英国打败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西班牙开始了其海上霸权时代。西班牙利用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无敌舰队”。它横渡大海,向其他西方国家宣布其霸权。然而,在庞大无敌舰队的掩护下,英国继续在海上抢劫西班牙。无数由英国政府支持的海盗对西班牙的舰队进行抢劫。
在军心不稳、指挥员不称职的情况下,无敌舰队在进攻时遭遇了强风和巨浪。据史料记载,无敌舰队起航后不久,遭遇大西洋风暴,造成重大损失,士兵们到达战场时筋疲力尽。与英国军队开战后,士兵们由于精疲力尽而无法作战。战争结束后不久,他们无法抵抗英国海军的攻击,因此西多尼亚公爵不得不下令撤军。
Ⅷ 蛇颈龙就是尼斯湖水怪 已灭绝史前海洋霸主复活(2)
科学家在一些蛇颈龙的胃中有数量不等的磨光鹅卵石,这种磨光鹅卵石被称为胃石,它们可能为了使自己在水中游动而吞下石头来增加体重。蛇颈龙体内蠢尺胃石的主要作用可能是帮助消化,正是这种鹅卵石在胃州李中将难以消化的贝壳磨碎促进蛇颈龙的食物消化,长时间之后鹅卵石也被磨得十分光滑。
三、尼斯湖水怪蛇颈龙
现册档迟今有地下暗河的湖泊或海洋多有未知大型生物诸如海蛇之类出现,一些科学家认为近代目击事件中的“海怪”可能是蛇颈龙。1933年,尼斯湖旁兴建公路,自此目击湖怪的报告明显上升。其中2000年有12次,2002年有4次,坊间普遍认为蛇颈龙没有灭绝潜藏在尼斯湖中。
2009年英国考古学家取得重大突破,在侏罗纪海岸的石灰石岩中发现了类似尼斯湖怪的生物化石。考古学家花费数月时间把数十块骨骼化石拼装起来,试图还原这只长约3.6米的蛇颈龙。这种海洋两栖动物长有细细的长脖颈和细长尾巴,四个巨大的阔鳍,像剃刀一样锋利的牙齿,以捕食其他海洋动物为生。
尽管只是发掘出蛇颈龙的骨头碎片,但是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它的面貌。专家们仔细研究了这种古生物的骨骼,惊奇地发现一种食肉恐龙对“湖怪”的尸体进行了咬啮,因为其骨骼上留下了恐龙的齿印。经过进一步发掘,共找到了150块椎骨和部分头骨和颚骨,颚骨上还留有一颗牙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