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人为什么很仇恨俄罗斯人
英国人仇恨俄罗斯人的原因是:
主要是文化背景的差异。从意识形态上来讲,英国人历来有一种高傲的贵族血统自居,曾经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让英国人有骄傲的资本。而俄国人的强大相比起来可能被英国人不屑。
㈡ 为什么西方国家都讨厌俄罗斯
1、由于俄罗斯和美国结仇时间太长。仇家太多。
美苏冷战期间,美国有大量的敌视苏联的人群,这些人一般都是位高权重,而且至今没死,把与俄罗斯敌对的精神一直延续下来。这些人在美国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例如大小布什父子等。而美国欧洲一直在俄罗斯挑事,例如顿巴斯战争、叙利亚内战、南奥塞斯等。俄罗斯基本上是退无可退了。
还有很多时候,欧美被东欧拉着站到对抗俄罗斯的前沿。东欧(例如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跟俄罗斯有仇,但是德国跟俄罗斯关系很好。但是一旦制裁,都跟着倒霉!
2、俄罗斯长期脱离世界分工体系之外,换句话说,他跟美国欧洲没有多少贸易往来,俄罗斯的经济是与石油相关的,石油涨,俄罗斯经济好过,石油跌,俄罗斯经济不好过(所以有人戏称俄罗斯就是大号的沙特)!而并非中国这样,如果美国制裁中国(贸易战),美国自己也吃亏,因为他们民众都是用的中国产的电器,向中国出口农产品、天然气。所以,美国一旦不买中国产品,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3、俄罗斯和俄罗斯民族就是这样的,宁可没吃没穿,也不能让人觉得自己弱小。
4、俄罗斯太大了。人口太多了,欧洲最多人口也就是德国的8000万。如果中国13亿人,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搬到俄罗斯的位置,欧洲一样会讨厌中国的。没有人会喜欢自己家门口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就如中国也不会喜欢美国搬到中国附近。
㈢ 为什么英国会为了一个间谍同俄罗斯闹翻
由英国突然爆发出来的这个毒杀“双面间谍”事件,使得整个国际上颇感意外。英国的外交行为使得外界大惑不解,认为英国人有点小题大做,一般国家之间发生间谍案件,并不是新鲜事。特别是英国与俄罗斯两国历来关系素来不好,双方领导人除了在国际场合,很少有互相来往访问。去年底英国 外交大臣约翰逊,是在相隔了足有5年多的时间,才去访问了俄罗斯。
这是2012年以来的第一次访问,在正常国家关系中是非常少见的。 英俄两国不和睦由来已久,可以说除了在二战中两国有过合作之外,大多数时期里英俄分属两个对立阵营。 但是尽管由于两国关系有历史上的原因,两国关系一直比较紧张有时甚至是严重对立。但并不能说3月12日英国突然因为毒杀“双面间谍”事件,针对俄罗斯发出外交上的最后通牒是正常的,还是非常令人意外的。这不像是正常的外交行为,英国的这个外交动作有点过大。
紧接着英国又因俄罗斯没有在规定的24小时之内,给予答复英国宣布驱逐23名俄罗斯外交官员。并且英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俄罗斯毒杀间谍的恶劣行为。英国的这一招接着一招,令世人有点还来不及反应。因为所谓的俄罗斯毒杀间谍斯克里帕尔事件,美法德三个国家在第一时间表示,完全支持英国的举动,并且强烈谴责俄罗斯的行为。
㈣ 为什么欧洲诸国畏俄如猛虎,而亲近美尤其东欧国家呢
俄罗斯被称为战斗民族,俄罗斯人性格彪焊,在处理邻国矛盾纠纷时,很少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动不动三句话不来就斥诸武力,惹得周边国既害怕又不满。没办法就投到美国的怀抱~以寻求保护。悟空问答开展这个讨论有许多现实意义!〇〇想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也时有发生,而大都是周边国家占我们的岛礁或领土:印度占领土,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占我们的岛礁,为什么我们一忍再忍?我们不是怕他们!
㈤ 俄罗斯和英国的关系
对于英国而言,最尴尬的国情莫过于:秦桧都有仨朋友,而英国却没有。作为国际社会的“共享宿敌”,英国和中俄德法等国都常年保持着敌对关系,是很多国家都咬牙切齿的存在。
而在这些国家中,俄罗斯对英国的仇恨尤其“热烈”,是名副其实的“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话说虽然凛冬将至,但东南亚却依然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在柬埔寨承办了“一届更比两届强”的东盟第40届和第41届峰会后,印度尼西亚举办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又紧随其后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七国集团”、“金砖五国”、7个重要经济体及欧盟组成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二十国集团几乎囊括了世界所有强国,其人口多达40亿,GDP总量更是占到了全世界的90%,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而因为所有大国都位列其中,所以英国和它的宿敌们自然免不了在峰会上狭路相逢。对此,已经“登基”达21天的苏纳克,虽然理论上早已过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年纪,却总想着再接再厉,冒着睡觉尿床的风险在20国集团峰会上继续煽风点火,具体来说就是纠集自己的狐朋狗友们一拥而上地“圈踢”俄罗斯,让俄罗斯在热闹的峰会中体会到形单影只的孤寂。
作为美国昔日的大爷今日的大孙子,苏纳克政府深知美俄势不两立,想要给美国排忧解难,不让拜登劳心费力,英国必须前赴后继,让美国看到英国马前卒的强悍实力。
事实证明,英国的努力,美国大爷都看在眼里,心里早已忍不住要给英国数不清的口头奖励。但安抚了苏纳克以后,拜登转身就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同框”,让英国的努力前功尽弃。
面对美国和俄罗斯的“逢场作戏”,英国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不过它没有检讨自己,也没有和美国置气,反而认定俄罗斯使用了阴谋诡计,于是与俄罗斯更加势不两立。
那么,很多人就奇了怪了,世界这么大?为何非要和俄罗斯过不去?难道俄罗斯偷喝了你们家的威士忌?
这似乎是一个说来话长的问题,但在静夜史看来,英国之所以总是和俄罗斯过不去,根本原因在于以下三个原因,即:
1、海权陆权的天然对立
英国与俄罗斯的最大区别在于:英国是海权国家,而俄罗斯是陆权国家。
不同的国情,导致的是南辕北辙的发展路线。在输掉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上的所有势力范围,彻底成为名副其实的岛国。
相比于大陆国家,岛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四面环水。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海洋不仅是保护岛国的天然屏障,更提供了比土地更丰富的资源。
对于英国而言,虽然浅浅的英吉利海峡根本挡不住罗马人及日耳曼人的入侵,事实上作为今日英国人主体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就是日耳曼人的分支。
但相比于其它欧洲大陆国家,英吉利海峡很多时候是难以逾越的天堑,甚至拿破仑帝国和纳粹德国都无法逾越,这让英国大部分时间里,无需像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一样,为国土安全“无年不战”。
而腾出来的精力,则可以“猥琐发育”,比如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及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其面积达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殖民地,成为如假包换的“日不落帝国”。
空前广阔的“国土”,不仅令英国具备了国际视野,更在得失方面表现得相当“豁达”,比如英联邦的解散,与美国关系的换位,这在客观上保存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比之下,俄罗斯作为陆权国家,因为东欧平原深居内陆且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所以当俄罗斯在1480年挣脱金帐汗国统治自立门户,就开始了疯狂的领土扩张。
因为继承了蒙古“噬土成性”的基因,所以俄罗斯的领土扩张一旦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在领土面积足够国土安全需要之后,俄罗斯又在彼得大帝遗嘱的指引下,开始了“走向四大洋”的前赴后继,领土在400多年时间里猛增400多倍,从东欧平原一隅的小国一跃成为地跨亚欧美三大洲的大帝国。
由于领土的扩张伴随的是对周边国家和民族的生吞活剥,所以除了被消灭的国家和民族,幸存的周边国家无不对沙俄深恶痛绝。
理论上说,英国这个海权帝国和俄罗斯这个陆权帝国应该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但问题是,历史上的英国作为超级大国,想要的是称霸全世界。而沙俄志在“走向四大洋”,大行其道的“大俄罗斯”主义又试图凌驾于所有国家和民族之上,所以英俄狭路相逢是历史的必然。
除了殖民扩张时,两国在北美洲和中亚分别遭遇,最终分别以沙俄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和阿富汗被迫在沙俄和英属印度间保持“中立”结束。英俄两国也在其它方向展开了惨烈厮杀,比如1853年英国纠集法国等欧洲国家围殴沙俄,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盟并在1904年支持日本挑战沙俄,将沙俄逐出东北,迫使其臭名昭着的“黄俄罗斯”计划彻底破产。
可以说,因为同样有着称霸全球的目的,所以英国与俄罗斯天然对立。
时至今日,虽然英国殖民地早已丧失殆尽,俄罗斯也经历了苏联解体的猛烈冲击,但“老子当年”的共同记忆,让两国总能情不自禁地扭打在一起。
2、离岸平衡的现实考虑
英国深知,英吉利海峡虽然能阻挡拿破仑和希特勒,但却无法回避欧洲大陆各国对英伦三岛虎视眈眈的眼神。所以在几百年的日子里,英国除了纵横五大洲四大洋疯狂扩张殖民地,就是充分发扬“离岸平衡手,大陆搅屎棍”的精神,让欧洲大陆各国彼此“内耗”,然后当治疗它们内耗的“二舅”。简称调停。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英国从来没有所谓的底线,唯一的要求就是谁强揍谁,不分对手是谁。
而很遗憾,沙俄就是个很强大的存在。相比于法国普鲁士等欧洲国家,沙俄最大的特点就是领土面积特别广阔。
得益于陆权国家的区位,沙俄的殖民地与本土紧密相连,再加上沙俄自古以来“留地不留人”的殖民政策,以及苏联在二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历史机遇,俄罗斯得以在英国等西方国家殖民体系分崩离析时,基本保留了殖民体系的主体。
虽然俄罗斯的领土大部分都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但沙俄却始终以欧洲国家自居。从沙俄与瑞典展开大北方战争开始,俄罗斯就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一路向西”,并深度参与欧洲事务,尤其是消灭拿破仑帝国捍卫欧洲的传统秩序。
因为拿破仑帝国极盛一时,所以在组建一次次的反法同盟时,早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不惜与农奴制为支撑的沙俄并肩作战。
不仅如此,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因为德国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的极盛一时,英国与俄罗斯又先后选择了勠力同心。
但英国做梦也没有想到,当年克里米亚战争的酣畅淋漓,会让一败涂地的沙俄开始了废除农奴制并发展资本主义的努力;想不到日俄战争的暴击,客观上加剧了沙俄社会的矛盾并导致沙俄帝国在一战期间分崩离析;更想不到苏联。在经历了苏德战争的残酷洗礼,以及美英联军的大力支持后,会在短短数年时间里脱胎换骨,并在二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并与美国并驾齐驱。
所以当俄罗斯鹤立鸡群,完全打破了欧洲大陆的所谓均势时,就注定成了英国的一生之敌。
3、国际环境的身不由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后果之一,就是让作为昔日国际政治舞台中心的欧洲彻底被边缘化,不得不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艰难求存。
为避免被美苏撕扯到衣不蔽体,法德两国在收了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红利,并不得不团结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约”周围后,决心放下历史恩怨走向合体,并联袂领导西欧一体化的复兴大计。
对此,英国表示不屑一顾并坚信跟着美国有肉吃。但奈何美国最喜欢敲打小弟尤其是越亲近却不见外,所以战后的英国被美国算计得完全没了脾气,不得不在1973年低三下四地加入了欧共体。
而这样的“权宜之计”也注定了英国不可能成为西欧一体化的主力。所以当1991年苏联解体,国际关系发生剧烈变化,尤其是欧盟和美国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英国在美国挑逗下与欧盟“割袍断义”并最终与欧盟分道扬镳也就不足为奇。
而当英国脱欧,也就失去了所有的退路,不得不为了美国的利益至死不渝。而美国不仅看不惯俄罗斯,更看不惯欧盟,所以脱欧后的日子里,英国除了应对国内纷繁芜杂的事务尤其是首相的走马轮换,更要“对付欧盟”和“对抗俄罗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可以说,美国和俄罗斯哥俩好可以,哪怕同床共枕也没事,但作为美国“亲狗腿子”的英国不行,反俄反欧盟的立场一定要坚定。所以无论是破坏克里米亚大桥还是在北溪管道上使坏,英国都已经放下了所有“矜持”,誓要和俄罗斯打得地覆天翻。
可以说,英国与俄罗斯的不共戴天绝非偶然,而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种难解难分的矛盾,也在导致两败俱伤的同时,更让英国的衰落一发不可收拾。
㈥ 英国人为什么很仇恨俄罗斯人
这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因素(共同点)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无论是当年的拿破仑法国还是后来的希特勒德国,它们都是以谋求欧洲(大陆)霸权为第一要务的。即:陆上第一,海外其次。而无论是它们当中的前者还是后者的当政时期,俄国(苏联)都是那时幅员最为辽阔的欧洲国家。如果能够征服它,既能得到不可计数的现实利益,又将是法、德陆上霸权政策的“决定性胜利”。另一方面:再回头看英国。英国自身是个岛国,再加上它自从击败了西班牙,并且从那之后取代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之后,一直奉行的和追求的都是“海上霸权”。而既然要在海上称霸,就必须建立一支世界第一的海军。换句话说,无论是法国的拿破仑时代,还是后来德国的希特勒执政时期,它们的海军都是无法与英国抗衡的。这也从一个侧面严重制约了它们想要征服英国的野心,提高了征服英国的难度。因此,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德在没有征服英国的前提下,就匆忙去进攻俄国了。呵呵!~~
㈦ 西方人排挤俄罗斯人,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苏联开始了长达多年的“冷战”,“冷战”最终以“苏联孙模解体”西方国家胜利的结局告终。
苏联解体后,俄国天真的以为西方国家会接纳自己,频频对西方国家示好,甚至还想加入“北约”。
现实是残酷的,西方国家并没有同意俄国加入北约,反而对俄国围追堵截,北约东扩、经济制裁、各方面抵制俄国。
那么,为什么西方国家这么排斥俄国呢?
一、历史原因。俄国的骨子里有疯狂扩张领土的基因。
苏联解体后,俄国对西方国家的威胁大大降低,一些西欧国家开始不老实了,对“北约”并不买账,要求成立自己的欧洲军。
这无疑损害了美国对欧洲军事力量的掌控权,美国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所以,即使是苏联解体后,美国依旧对俄国围追堵截,让俄国始终处在西方国家对立面,成为西方国家的“假想敌”,这样就让“北约”更加牢固,也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总结:俄国在苏联解体后实力大不如前,但是依旧被西方国家排斥,主要是因为历史上俄国的“扩张天性”、俄罗斯依旧强大、宗教原因。最重要的是,美国需要俄罗斯这个“假想敌”,让“北约”更加牢固,维护美国在欧洲的权益。
㈧ 是利益还是仇恨:拿破仑、希特勒为什么都要打俄国
在俄国的历史上,不断和各个国家争斗,最着名的就是拿破仑和希特勒对俄国的进攻。为什么相隔百年的两个不同国家的统治者都要攻打俄国呢? 这二人攻打俄国有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欧洲国家对于俄罗斯普遍是歧视,认为俄罗斯代表了野蛮和专制,俄罗斯的扩张也就代表了野蛮与专制的扩张!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拿破仑和希特勒都知道俄罗斯在搞一些小动作! 拿破仑针对英国搞大陆封锁,而俄罗斯拒绝了拿破仑的这些要求,导致拿破仑想进攻俄罗斯,完成对于英国的大陆封锁计划。 希特勒也是如此!通过德国间谍的活动以及德国人对于苏联军事力量布置的了解,希特勒已经分析出来当时的苏联想对德国发动突然袭击,将希特勒德国已经在欧洲夺取的土地一口吞下!这也让二人开始准备对俄战争。 而拿破仑和希特勒进攻俄罗斯的很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比较弱!咱们细看拿破仑和希特勒进攻俄罗斯的情况就能看出一点来!如果俄罗斯的军队在那个时期没有避开拿破仑的锋芒采用焦土政策的话,俄罗斯的军队估计会在一次大决战中被法国的军队击败!而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也是在一两个月之内就把苏联战前积累的大部分的军事工业和军队全部消灭! 下面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下,具体到二人的个人因素去分析一下他们攻打俄国的原因。 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仑之所以要打俄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拿破仑 【1】追求更大的荣誉 自小就被同僚所讥笑的拿破仑非常渴望出人头地。这点在他父亲卡洛波拿巴的抱怨中可以听得出:“ ”他阴沉的性格、独立又专断的作风,真令我倍感无奈。”以土伦战役起家到开创法兰西第一帝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拿破仑指挥着法军在一场场战役中不断获取胜利。在喜悦的同时,他对荣誉的渴望也与日俱增。似乎欧洲所有的伟大人物都有“ ”荣誉强迫症”,例如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屋大维、查理曼、腓特烈二世等,拿破仑也不例外。在公元1809年的瓦格拉姆战役中,拿破仑成功击败第五次反法同盟,攻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迫使哈布斯堡王朝签下了苛刻的《维也纳和约》。此时的法兰西帝国达到极盛,欧洲版图里唯独俄国没有臣服于皇帝脚下(英国已经签订了《亚眠条约》,保证不会干涉欧洲事务)。帝国元帅达武曾这样劝谏拿破仑:“ ”我的陛下,您和您的军队已经荣耀至极了,接下来该考虑卧室里的事情了!”然而拿破仑却说道:“ ”阿克琉斯没有给世人遗忘的机会,我也一样。”果不其然,1812年5月,70万法国远征军悍然入侵俄国,短暂的和平转眼即逝。 【2】俄国对“ ”大陆封锁令”的反对 “ ”大陆封锁令”是拿破仑在1806年至1814年为削弱英国实力,从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封锁令要求所有隶属于法国的王国,与英国不准发生贸易关系,而且要断绝一般来往,同时对法国统治下的欧洲的英国侨民,一律宣布为战俘;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全部没收。 在《维也纳合约》签署以后,拿破仑曾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这次会面是愉快的,两人甚至以兄弟孝宽相称,而亚历山大也许诺会帮助法国削弱英国,法国则承认俄国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只不过,承诺这种东西往往很不可靠,亚历山大一世不久便食言了,私底下偷偷地与英国开展贸易,走私船频繁进出伦敦港。这种事情自然难逃法国间谍的耳目,拿破仑非常愤怒,本来就想征服俄国的他当然不会错失这个机会,于是便发起侵俄战争。 【3】一统欧洲的梦想 拿破仑在皇家炮兵学院念书时,曾大量地阅读书籍。在这些书籍里,除了基本的炮兵知识、几何数学,各种名人传记自然也时很吸引人的。在这些名人里,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和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深刻地影响了青年时代的拿巧厅亮破仑,肃穆的军队、灵巧的战术、伟大的名将、辽阔的国土,这些断在拿破仑脑海里徘徊。自公元1800年马伦哥战役后,一直到拿破仑入侵俄国。拿破仑的一切行动应该都在昭示着一个主题,那就是一统伏孙欧洲,建立起强大的法兰西帝国。那么证据在哪里?有两个,一个是法军部队的鹰旗,另一个是拿破仑以皇帝自称。这都是古罗马帝国的遗产。人们常说“ ”心中是佛,看谁都是佛”,拿破仑这些举动自然不言而喻了。 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奥地利裔德国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希特勒 在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的外交官里宾特洛普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当时两国元首都一致表态,会加深彼此间的合作,苏联也一直运往德国大量的石油、钢铁、煤炭以及粮食,德国的火车也频繁地往来于苏联各地。但是不到两年之后的 1941年6月22日凌晨,数百万德军突然兵分三路侵入苏联国内,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战役就此打响。 希特勒攻打苏联的原因应该有如下几点: 【1】对战争资源的掠夺 正所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大的后勤补给是维持军队战斗力的根本。我们知道在二战时期,机械化作战已然成为了主流,而希特勒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要更多的资源来帮助他建设德意志第三帝国。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德军进攻苏军的路线就可以看出: 一、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出发,经德文斯克、奥斯特洛夫,穿越苏联中西部(今白俄罗斯)地区占领或摧毁列宁格勒,这些地方是苏联轻工业和信仰的关键区域; 二、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自华沙以东出发,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不用说啦!重工业的集中地; 三、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攻往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在卢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攻下基辅,再向顿巴斯进攻,接着攻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到伏尔加河以及石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 三条路线无一例外都是有目的的,在占领苏联国土的同时,又掠夺了战争资源,希特勒的野心昭然若揭。 【2】民粹主义的愤懑 希特勒是着名的法西斯主义者,更是一位民粹主义者。早年的希特勒在林茨市上学时,就表现出对奥匈帝国的鄙视和强烈的憎恨。他认为,多民族的奥匈帝国是对德意志的耻辱,日耳曼民族应该打击犹太人、斯拉夫人、波兰人和布尔什维克党人,建立属于自己的伟大国家。这种思想伴随了希特勒的一生。苏联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自然令希特勒倍感不爽。另一方面,斯大林上台以来大力的发展重工业,推行”斯大林经济模式”,使得苏军的战斗力直线飙升,甚至在成功占领波兰东部后,又相继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以及罗马利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可维纳地区,严重威胁到罗马利亚境内的普洛耶什蒂和巴克乌油田(德军石油的供应大本营)。苏联是德国称霸路上巨大的隐患,因此希特勒是必须进攻苏联的。 【3】维持“ ”命令经济”的需要 客观地说,远在西欧德国的命令经济对于当时的经济复苏也是成功的。希特勒在成功就任纳粹德国的元首后,便随之签署了一份秘密手令,即四年计划,通过经济统制、完善法规、兴建大规模民用与军事工程、扶助外贸投资、压缩银根并强化金融创新、推行义务农业劳动制度等措施,使德国在1933——1939年奇迹般恢复了经济繁荣,每一位德国百姓都能够买得起一辆“ ”甲壳虫汽车”,这在当时是非常令人吃惊的事情,而希特勒也通过这次成功,换取了德国全部人民的拥护。 然而事实总是残酷的,随着二战的推移,大批德国青壮年被迫提前入伍,间接导致德国国内的劳动力出现短缺。劳动力的流失意味着生产力的下降,生产力下降势必会导致物价攀升,人民的生活也会受到波及。希特勒正是担忧即将出现的经济崩溃会对自己的统治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借助侵略苏联的机会,在掠夺资源的同时,趁机网罗大批战俘和占领区民众,把他们充入到德国各地的生产工作中,以此来维持命令经济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