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坦克工厂什么时候衰落的

英国坦克工厂什么时候衰落的

发布时间:2023-04-24 08:56:46

A. 英国制造业是怎样衰落的

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着: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美国人特斯拉的两相交流发电机。

另一项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

我们再看看以上三点发明诞生的国家,就会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没有英国啥事了,美国和德国成为引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角。世界制造中心本来应该不是美国就是德国的事情了,但是因为一战和二战的原因,实际一直真正取代英国的制造大国就是美国,德国虽然在工业享誉盛名,但始终没有坐上真正的老大。

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但是似乎已经没有制造业什么事情了,很奇怪,现在即使网络词条也改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并备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这次革命中,即使美国的舆论、国家政策和资本都抛弃了制造业,转而追捧高新科技企业。美国的下蛋的鸡从底特律变成了硅谷,将不挣钱的制造业移出美国其实是符合美国整体利益的。同时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似乎也转移到了日本的名下,依旧很奇怪,德国依旧是老二。二战对于德国的打击远高于对日本的打击,无论是人口的丧失,机器设备被苏联的没收,还是东西德国的分治。当然,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和二战这三件事情使得原本很强壮的英国越来越衰落。

而德国因为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弄潮儿,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一次比一次败得惨,但是在排名上居然做到牢牢地占据着压死英国的地位,并超过法国。可见科学技术的正能量比战争失败的负能量还要大(和日本崛起一样不能忽视美国的帮助)。

当然,现在是中国取代日本德国,在数量上成为制造业大国的阶段。我们都知道着名的克虏伯大炮,这个工厂的钢铁冶炼技术就是该厂老板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亲自当间谍从英国同行那里骗来的。今天的中国大约属于美国或者德国在制造业数量超越英国,但是在质量上正在努力学习的阶段。

B. 老牌强国英国,为什么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全面衰落

英国则在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世界霸主地位之后,就一直处于一流国家的队列里面,就算是在二战中损失巨大,也慢慢的恢复了过来,英国从来没有衰落,只是时代的主角并不是它,而被掩盖住了光辉。

二战是对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最致命的一次打击,二战几乎使得整个欧洲国家倒退了20年。英国也没好到那里去。国内大片土地被炸成了废墟,为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直接导致了二战之后的英国再也不复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大量的殖民地宣布独立,而英国却无可奈何。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英国来说,是一种相对的落后,其本质还是在进步,只是没有新生资本主义国家快速。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英国来说,则是一种退步,是真正意义上的退步。殖民地独立,经济系统瘫痪,国内百废待兴。

‍‍

C. 英国是发明坦克的国家,为何如今在军队中极少装备坦克了

因为英国的军费不够了。

但是,我没想到世界上拥有最多武装部队的国家如此失望,以至于今天甚至不可能建造一辆坦克。英国现役装备的主战坦克是挑战,完美继承了英国的重型防护风格,因此与德国坦克系列相比,性价比并不高。这种武器自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称赞,国内销售不能仅靠国内需求来实现,但是随着英国军方开支的紧缩,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建造核潜艇。长期没有更新其坦克装备的军队已经关闭了坦克制造工厂。发明坦克的国家无法制造坦克,这有点讽刺。

D. 问一下哈尔科夫坦克工厂的历史

苏联刚刚成立时,根本没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当然谈不上坦克制造了,国内工业企业至多只能偶尔完成一些修理工作。但是,在外国干涉下风雨飘摇的红色政权又迫切装备战斗车辆来加强红军的战斗力。1924年5月6日,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这是苏联国家坦克制造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个系统中,成立了一个分管坦克设计和制造的部门,它在1926-1929年间被称为Ordnance Arsenal Trust总设计局(GKB OAT)。
[编辑本段]开端
这个设计局的任务就是研制履带战斗车辆并协助工厂建立生产线,使图纸成为实际的产品。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和设备,GKB OAT的早期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成效。尽管如此,GKB OAT仍与国内几家实力比较雄厚的机械制造厂合作(其中包括哈尔科夫机车厂——Kharkiv Locomotive Plant),组织技术力量和生产设备,建立坦克生产企业,为国产坦克的诞生做着准备。哈尔科夫机车厂在1923年设计并制造了共产主义(Kommunar)履带拖拉机,该厂拥有生产履带车辆的生产设备和一定的经验,这为建立坦克生产线奠定了良好基础。 苏联关于正式研制和生产坦克的官方文件最早出自1927年12月1日动员委员会的决议,当时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1928年1月7日发布了第1159/128号文件,文件规定“……应当立即考虑在哈尔科夫地区建立坦克和拖拉机生产线……”(哈尔科夫地区档案馆,93号档案文件、第5页)。根据这些决议,1927年12月,当时的哈尔科夫机车厂挑选了几位拖拉机设计师组成了坦克设计小组(Tank Design Team),由一位年轻的机械工程师伊万·N·亚历克先科领导。这个设计小组最初的任务是与GKB OAT密切合作设计一种坦克,项目代号1-12-32,同时向工厂提供设计图纸并参与建立坦克生产线的筹备工作。随着设计工作范围的扩大,1928年初,哈尔科夫机车厂获准扩大设计小组的规模,再招入8名设计师。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的雏形就此建立起来。
[编辑本段]快速坦克时代
1928年秋天,哈州前渣尔科夫机车厂赢得了制造一辆快速坦克的原型车(1-12-32项目)。这辆快速坦克原型车就是T-12坦克。T-12坦克是一种双炮塔坦克——主炮塔上方有1个小型的机枪塔,可独立旋转。主炮塔装有1门45毫米火炮,火炮两侧的球状机枪座上各安装1挺7.62毫米机枪。坦克安装了一台苏联研制的M-6发动机。参加设计工作的包括GKB OAT的自行车辆部主管——V·I·扎斯拉夫斯基教授——他后来成为苏联红军机械和摩托化军官学校(Military Academy of Mechanisation and Motorisation of RKKA,今天的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学院)的坦克部主任。航空发动机设计师,后来的苏联科学院院士A·A·米库林则设计了坦克的动悔局力系统。 哈册悄尔科夫机车厂在制造T-12坦克之前只制造过拖拉机,所有生产坦克必需的特种制造设备他们都没有,工人们也没有制造坦克的经验,但尽管条件艰苦且缺乏经验,T-12原型车的制造工作仍然进展很快。1929年底,T-12坦克原型车下线,1930年1月开始工厂测试,2月,官方测试正式开始。 由于T-12坦克原型车的车重超出了方案设计时的要求(实际车重20吨,超标4吨),并且在结构和机械方面也有不少问题。坦克设计小组不得不在紧迫的时间下参考测试结果进行重新设计。这个推倒重来的方案实质上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坦克重量和单位压力被降低;而发动机输出功率和坦克速度都得到了提高;坦克前部驾驶舱左侧安装了第4挺机枪,并设置了机枪手座位(由此,坦克的火力分成了三层,这是坦克发展史上的创新)。新的坦克设计方案被命名为T-24坦克。 T-24坦克是由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Kharkiv Komintern Locomotive Plant,前哈尔科夫机车厂)坦克设计小组独立研制的第一型战斗车辆。T-24坦克在1931年开始生产,同年,25辆T-24坦克开下生产线。这也宣告除了列宁格勒布尔什维克工厂的坦克生产线外,另一个坦克生产中心在苏联南部现出雏形——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那时,工厂已经专门建里了一个特别T2车间,用以生产坦克,而1927年组建的坦克设计小组已经成为新成立的由伊万·N·亚历克先科领导的T2K坦克设计局的核心,参与设计、制造和测试T-12和T-24坦克的工程师们也加入进来。下面这些人是苏联坦克工业的先驱,我们有必要记住他们的名字:伊万·N·亚历克先科、L·L·阿尔费罗夫、A·S·邦达连科、P·N·哥里永、E·T·季卡洛夫、V·I·多罗申科、V·T·基里连科、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N·G·波利雅可夫、M·I·塔尔西诺夫。S·N·马霍宁负责工厂的全盘生产工作。 考虑到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在此前的坦克设计和制造中已经获得了一些经验,1930年,他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为苏联红军陆军部队研制一型快速坦克。为了保证快速坦克的研制工作并改善管理状况,苏联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管理局(Administration of Mechanisation and Motorisation of the Red Army)派出了经验丰富的军事工程师N·M·托斯金前往T2K坦克设计局,领导研制工作。 BT快速坦克(俄语中快速坦克的字头缩写)的研制工作很快超出了计划的限制,而发展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它的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研制一种新型坦克而是制定一个全新的完整的车辆规划。其核心内容是研制一种轮履两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常规公路机动使用轮式机动,越野时改为履带)。所有与BT坦克有关的工作都由N·M·托斯金统一负责。第一辆原型车被命名为OBT(实验型快速坦克),在1931年9月底制造完成。经过测试后,设计局又对实验车型做了修改,定型后的坦克被称为BT-2型快速坦克。1931年11月7日,第一批3辆BT坦克参加了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 随着快速坦克研制工作的完成,托斯金被召回红军机械和摩托化军官学校继续他的教学工作。1931年12月6日,A·O·费尔索夫被总参谋部派往T2K坦克设计局。他的到来也标志着提高BT-2性能,也即研制BT-2坦克后续车型BT-5的工作正式展开。研制工作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用国产M-5航空发动机(由米库林领导设计)取代进口的自由发动机(Liberty)。除此之外,BT-5坦克还将安装威力更大的45毫米火炮,替换BT-2上的37毫米炮。BT-5坦克还为车长装备了71-TKI无线电台,并在炮塔上安装扶手状天线。1932-1933年,设计工作的重点转向装甲防护方面,准备用焊接装甲板制造车体和炮塔,淘汰了铆接工艺。这种带有焊接车体和炮塔的改进型BT-2坦克被命名为BT-4坦克。 BT系列坦克的进一步改进工作被不断推进着,T2K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在1935年研制出了更新的后续车型——BT-7坦克。该型坦克安装了性能更先进的M-17T航空发动机,并对传动系统做了大的改进。其中一些坦克还安装了高射机枪。1935,在BT-2坦克基础上还改进研制了一种安装1门76.2毫米火炮的原型车。它被称为“炮兵坦克”(artillery tank),用于为进攻坦克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编辑本段]扩张时期
1936年下半年,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被命名为183工厂。数字命名方法也被引入了工厂内部,T2K坦克设计局更名为KB-190设计局(KB是设计局的俄文字头缩写)。1936年12月28日,米哈依尔·I·科什金代替了费尔索夫成为设计局局长,后者遭到了清洗,其罪名是领导设计了一个糟糕的变速箱,尽管数量众多的变速箱故障都是由操作不当引起的。 米哈依尔·I·科什金领导对BT-7坦克进行了改进,安装了由183工厂自行研制的新型V-2柴油机。它也成为世界上第一辆安装柴油发动机的坦克。183工厂将这辆改进型的BT-7坦克命名为A-8型坦克,在交付苏联红军时,正式军用编号改为BT-7M。少量BT-7M坦克安装了大口径的76.2毫米主炮,并加强了装甲防护,成为BT-7A型坦克。 在制造BT系列坦克的同时,183工厂也制造了少量T-35五炮塔坦克,该型坦克由列宁格勒基洛夫实验工厂(Kirov Experimental Plant)的KB-35设计局研制(局长I·S·别尔)。 1937年10月,苏联红军汽车与装甲车管理局(Automotive and Armoured Vehicle Administration)要求183工厂研制一种全新的快速轮履两用坦克。为了完成这个重要的设计任务,米哈依尔·I·科什金从KB-190和KB-35设计局挑选了部分工程师,组织了一个小型设计局——KB-24。其21名成员包括:米哈依尔·I·科什金、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A·A·莫洛施塔诺夫、M·I·塔尔希诺夫、V·G·马丘辛、P·P·瓦西里耶夫、S·M·布拉金斯基、雅·I·巴朗、M·I·科托夫、尤·S·米罗诺夫、V·S·卡连京、V·E·莫依先科、A·I·斯帕依勒、P·S·先图林、N·S·科罗琴科、E·S·鲁宾诺维奇、M·M·鲁里耶、G·P·福缅科、A·I·阿斯塔霍娃、A·I·古杰耶娃、L·A·布莱施密特。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组建的KB-24设计局完成了A-20轮履两用坦克的设计工作。A-20坦克是严格按照红军汽车与装甲车管理局的要求来设计的,它与BT-7M最大的不同是采用了全新的外形。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它开风气之先的采用了倾斜装甲板,这种防护运用原则很快为各国所接受,至今仍在影响着各国主战坦克的设计。 由于A-20坦克在性能上与BT-7M相比提高的程度并不算大,因此,设计局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设计T-32坦克上。它与以往设计的快速坦克最重要的不同是放弃了轮履两用的行走系统而采用了单一的履带式行走系统。放弃轮履两用式行走装置的原因有2点,其一是简化坦克设计,便于战时的大规模制造;其二则是可将行走系统节省出来的重量用于加强装甲防护。T-32坦克还安装了威力更大的76毫米火炮。 1938年8月,在最高军事委员会上(Supreme Military Council),讨论了苏联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的生产任务,科什金设法获得了制造A-20轮履两用坦克、T-32坦克原型车的许可。1939年中,T-20和T-32坦克原型车先后完成并交付苏联红军测试。测试委员会认为“这两种坦克在性能和技术指标上都超越了以前设计的坦克”,但委员会认为这两种坦克仍然不够好,还没有达到值得推荐成为制式装备的程度。 1939年爆发的苏芬战争成为T-20和T-32坦克的第二阶段测试的实验场。实战清楚无误的表明,只有全履带式的坦克才能满足在恶劣地形(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上的战术机动性要求,这也进一步宣判了轮履两用式行走装置的“死刑”。此外,实战表明,T-32还需要增强其战斗力,尤其是在装甲防护方面。 留给设计局升级改进T-32坦克、加强其装甲防护和火力的时间非常有限,但设计局成功完成了这两方面的改进。改进后的原型车被命名为T-34坦克,此后不久便成为苏联红军在到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主战兵器。 由于T-32坦克设计定型尚有大量细节修订工作没有完成,同时研制T-34坦克的工程量很大,也因为T-35多炮塔坦克项目的正式下马,1939年,3个坦克工厂各自的设计局(KB-24、KB-190和KB-35)合并为一个设计局——KB-520设计局。米哈依尔·I·科什金被任命为联合设计局的总工程师,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成为设计局局长和副工程师,库切连科则担任副局长。
[编辑本段]乌拉尔的战争岁月
1940年1月,T-34中型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完成,而早在1939年12月19日,它就已经被苏联政府认可为为陆军制式中型坦克。在随后的测试中,T-34的优越性能被一一证实。1940年3月,在科什金亲自领导下,2辆T-34坦克在哈尔科夫和莫斯科之间完成了一次往返长途行军测试。在长途行军中,T-34坦克的机械系统表现出很高的可靠性。 T-34系列坦克的批量生产在1940年6月开始,到年底共有115辆T-34中型坦克下线。1940年6月,苏联政府决定在国内其他几家大型坦克生产企业也建立T-34坦克生产线,同时开工,以使陆军部队能尽早的装备这种优秀的坦克。决议做出后,KB-520设计局立即将大量技术图纸和文件送达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Stalingrad Tractor Plant)和索尔莫沃造船厂(Sormovo Shipbuilding Plant)。 T-34坦克的量产是183厂的设计师和工人们长达三年的努力工作的尾声,就在黎明的曙光已经展现的时候,因为积劳成疾,米哈依尔·I·科什金于1940年9月26日与世长辞。科什金的早逝是苏联坦克设计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学生和挚友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接任了KB-520坦克设计局总工程师的职务。 1940年底,尽管T-34坦克的许多必要的最后细节的修订工作尚未完成,KB-520设计局就已经铺开了T-34坦克的改进设计工作。改进重点集中在炮塔和车体的装甲防护方面;用扭杆悬挂系统代替了原来的弹簧和带有内部减震器的负重轮;增加了燃油携带量、备弹数量等。改进型T-34坦克被命名为T-34M。T-34M坦克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很快便准备齐全,随时可以送达工厂制造原型车,日丹诺夫冶金工厂(Zhdanov Metallurgical Plant)甚至已经为T-34M坦克原型车制造出了5套装甲钢板,并将其交付给了183工厂。但在1941年初,T-34M坦克的制造工作实际上已经完全停顿下来,原因是各坦克制造厂的生产任务太沉重,T-34坦克的大批量生产使得生产线上没有T-34M坦克的空间。 1941年,KB-520设计局的规模扩大到了106人,分为12个设计小组,由总工程师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和他的两位副手N·A·库切连科和A·V·科列斯尼科夫领导。 1941年9月12日,由于前线战事吃紧,整个苏联的欧洲部分都面临着德军的威胁。根据苏联政府的第667/SGKO号决议,183厂领导尤·E·马克萨列夫发布命令:逐步降低产量,将工厂和设备尽最大可能分批疏散到内地。183工厂在命令发布后的一周,1941年9月19日进行了第一次疏散,目的地是下塔吉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乌拉尔汽车厂。这次疏散带走了KB-520坦克设计局的几乎所有设计师、技术文件、设计图纸和绝大多数有用的设备。撤退到下塔吉尔的183工厂与当地的乌拉尔汽车厂合并成立了新的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原183工厂在战前采用的部门编号方式被保留下来,KB-520坦克设计局的名称不变,总工程师仍然是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 1941年12月,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生产的第一辆T-34坦克下线,来年4月,工厂的坦克产量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战时的物资紧缺以及许多生产原材料、零部件的工厂被破坏或是落入德军手中,使得坦克生产变的十分困难。橡胶短缺、钢材短缺、电气设备短缺,除了德国人的威胁,几乎什么都缺。为了维持工厂的正常生产,为红军输送更多的T-34坦克,KB-520设计局尽了最大的努力节省每一吨橡胶、钢材、装甲钢、电线和一切珍贵的生产物资。T-34坦克的几乎所有部件都被做了修改以适应这种战时的艰苦环境。设计师们用铸铁件代替了铜部件、用焊接代替了铆钉。这些努力的结果是坦克零部件减少了765个,生产程序被极大简化,生产速度加快、成本降低。这对T-34坦克在战时条件的大规模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简化设计使红军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T-34坦克,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危机中的战局。 尽管在T-34坦克的生产和改进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在1942年下半年,在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的坚持下,设计局开始了对下一代新型坦克的先期概念研究,新项目被命名为T-43。这个项目建立在183工厂早在疏散前就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的T-34M坦克设计方案上。设 计局设想的T-43项目应该具备如下特征:5档变速箱;安装在主炮塔上方的车长指挥塔;车体外形简洁便于焊接工艺的大规模使用;增加燃料携带量;扭杆悬挂等。坦克的设计进展之迅速即使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也相当惊人,到1943年第三季度前,第一辆T-43坦克原型车就已经完成。但T-43坦克再也没有在原型车基础上向前迈进一步,根本性的原因还是在于T-43坦克的性能与T-34相比并没有重大的进步,虽然它在设计上做了很多改变。 1942年底,KB-520设计局在开发T-43坦克(实际就是T-34坦克的全面升级版)的同时,还同步进行了另一种全新坦克的概念研究。按照设想,该型坦克将有3种不同的变型车,分别安装122毫米、100毫米和85毫米炮。除了武器装备外,这种新型坦克(后来被命名为T-44坦克)与T-34坦克的不同之处还包括:采用新的发动机布置方式,缩小动力舱的体积;炮塔座圈位置后移,缩短车身长度;车身高度降低了30厘米;增强了车体前方装甲防护——增加车体前倾斜装甲板厚度、将驾驶员舱口从车体前装甲移至车体顶部;采用扭杆悬挂系统;取消了无线电操作手/机枪手编制,改用3人乘员组以增加坦克携弹量。 T-44坦克的设计工作在1943年底完成。第一辆原型车在1944年上半年完成。测试清楚的表明,由于许多结构上的原因,T-44坦克根本无法容纳122毫米或100毫米的大口径坦克炮。因此,进一步的研制工作被迫停止。 整个1943年,KB-520设计局真正取得了实质性结果的是T-34/85坦克的设计定型。1943年,德国陆军得到了全新的坦克——虎式和豹式。它们都拥有的更厚的装甲,足以抵御T-34坦克的76毫米火炮。苏联迫切需要能应对虎和豹的新型坦克。KB-520设计局的工程师们立刻投入到日以继夜的工作中,德军新式坦克在战场上的技术优势像鞭子一样在后面抽打着他们。国防委员会也对新坦克的研制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帮助,研制任务在很短的时间里不断进展并最终获得了成功。1943年年底,新的大威力85毫米炮被安装到T-34坦克上,这使T-34坦克几乎拥有和德国新型坦克相同的火力。车长指挥塔也出现在主炮塔上,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善了坦克乘员组的目视观测能力。这种改进后的坦克被命名为T-34/85坦克,1943年12月15日正式被苏军采用。1944年3月,第一辆T-34/85原型车在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下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在1944年里仍然在世界各地燃烧,但苏德前线的局势已经发生明显的改观。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除了继续大批量生产T-34/85坦克外,还继续测试他们的T-44坦克,T-44坦克安装上T-34/85的85毫米坦克炮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修正,测试工作在年底完成,一种全新的中型坦克宣告诞生。1945年6月,T-44坦克的量产在第75工厂(苏联政府决定在收复的哈尔科夫原183工厂基础上建立T-44坦克生产线,为了与下塔吉尔地区的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厂相区别,重建的工厂被命名为75工厂)全面铺开。第一批T-44坦克在1945年8月被装船运往远东,参加对日作战。 战争末期,KB-520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在协助生产T-34/85和T-44坦克的同时,开始研究更先进的坦克,在新型坦克的研制过程中,设计师们详细研究了苏军在二战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设计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坦克火力;提高装甲防护水平;使坦克具备较强涉水能力。 1945年第一季度,2辆新坦克样车完成,被命名为T-54中型坦克,测试工作在同年进行。到1946年初,设计局完成了最后的细节修定工作,解决了在试制和测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100毫米坦克炮、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3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62毫米同轴机枪。铸造炮塔前装甲厚190毫米,车体前倾斜装甲板厚100毫米。加强火力和装甲防护导致车重上升,为了不影响坦克机动性,T-54坦克安装了一台大马力柴油发动机(V-54)。 1947年,T-54坦克在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厂投入量产,1948年在哈尔科夫75工厂也开始量产T-54坦克。 在4年战争岁月里,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领导的KB-520坦克设计局成功疏散到下塔吉尔地区,不仅保存了对苏联至关重要的坦克生产实力,还研制出一系列优秀的坦克——T-34/85、T-44和T-54,并为下塔吉尔地区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坦克生产和研制中心。

E. 20世纪30年代末,英国的坦克制造业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英国作为坦克的发祥地,有军事理论家、军事史学家富勒等一大批鼓吹集中使用坦克的军官,尽管他们的理论没有被当局采纳,但他们的机械化战争思想却对坦克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使英国人比较看重坦克的机动性能。于是英国人按照陆军分为步兵和骑兵的传统观念,同时受到坦克出生于海军的影响,别出心裁地将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也称为骑兵坦克)。前者突出装甲防护,后者则突出机动性。

F. 英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为什么衰落

英国衰落的根源是没有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了英国的科技和经济。随着殖民地带来的财富不断增加,英国的财阀不再重视科技的发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到统一后的德国。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1894年,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英国被美国赶超。不久又被德国赶超,30年代又被苏联赶超。

国土因素:

本土面积太小是英国的最大劣势。国土面积小,就缺乏相应的自力更生能力。无法供养太多人口,提供太多资源。英国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依赖海外30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也意味着英国的国运时刻面临其他大国的挑战。

人口因素:

英国只有几千万的人口,想要管理面人口达4亿的广阔殖民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人口少,英国对殖民地只能采取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这并不是一种很牢固的管理模式。

地缘因素: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孤悬海外。由于英吉利海峡的阻隔,在欧洲大陆几乎没有领土扩张的空间。

英吉利海峡为英国提供了绝佳保护的同时,也使得英国与众不同。





G. 英国国力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这期间发了哪些事情

英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一个有着特殊影响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一殖民帝国,英国称霸长达一个多世纪,鼎盛时期的英国占据了世界陆地面积和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着世界贸易的22%,垄断着世界的金融和海上航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老大。英国如此强盛,势力如此庞大,但在二战结束后出现断崖式衰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在全球势力急剧收缩,从世界霸主变成了二流国家,逐渐沦为美国的小跟班。那么为何二战后英国衰落的如此快?

第三,二战后,世界独立浪潮兴起,世界殖民体系崩溃。英国人已经无法维持其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势力,英国也没有必要再捍卫自己全球第一的位置,他们把社会发展和资源整合放在了第一位。现在的英国福利制度不是全球最高的,但却是最好的最完善的,这和二战后英国的政策转向有关。二战后英国人一脚踢开了主战的丘吉尔,丘吉尔连会都没开完就被赶下了台,这是一种政治和思想极其成熟的表现,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表现。英国人虽然放弃了世界霸主地位,但换来了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否则那些慧眼如炬的商业巨子为何要卖了资产都往英国跑?尽管英国的霸主地位不在,但英国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国的文化和英国的制度以及英国人的很多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英语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国际语言,英国人仍然领导着英联邦。

H. 英国哪年开始衰落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英国开始走向衰落,特别是在二战期间,德国几乎摧毁了英国本土的一切,英国为了战胜德国,不惜和美国大量借债。等到二战结束,英国已经是千疮百孔,一片废墟。而印度的独立更是让英国失去了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可以说,一战是英国衰退的开始,而二战则是英国彻底地离开了历史的舞台。

I. 英国什么时候衰落的

1960年以后,随着德意志第一帝国,日本帝国以及美国的崛起英国在世界的绝对霸主地位就受到了动摇。在19世纪末德美日意等国海军实力大升,特别是德国凭借着欧洲第一的经济实力与英国展开了海军的军备竞赛。一战英国虽然战胜但是欠下巨债,同时美国凭借着《九国公约》等新条约开始与英国分廷抗礼。二战时期英国在德国及日本的进攻下损失大量战舰飞机,还损失了东南亚的殖民地,英国的地位就大幅下降了。后来随着铁幕降下以及英国在中东和印尼与美国的暗斗失败英国就逐渐成为美国的附庸。
鸦片战争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扭转中英之间的贸易逆差,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时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领导人:第一次英女王维多利亚,第二次英女王维多利亚和法皇拿破仑三世

J. 从曾经的钢铁军团到二战弱鸡,英国坦克发展出现了啥问题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坦克投入实战的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坦克的国家。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发命坦克的国家,却在二战中,变成了坦克使用的弱鸡。其实纵观英国坦克的发展,我们能够得到的唯一解释就是保守,甚至在一开始还是海军大臣丘吉尔对坦克感兴趣。而研制的目的也是制作出陆地巡洋舰。而陆军高层从头到尾,对于坦克都不是那么感冒,他们始终认为,战争就是应该依靠火炮齐射和士兵的冲锋。

而且这两种坦克无论是遇到哪种德军坦克都非常棘手,巡洋坦克装甲薄,只要被命中一炮,就悲剧了一车坦克乘员。虽然巡洋坦克对标的是中型坦克,但是由于英国发动机供应不上,导致很长时间内,巡洋坦克的装甲都不大于40毫米。和苏军的T-34相比,真的就成为辣鸡了。毕竟T-34在面对德军的4号时,还是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的。直到德军将4号换装了75毫米炮,双方才打成平手。而回到步兵坦克,虽然对标的是重型坦克,但是上面的火炮却无法击穿别人的装甲,只能被动挨打。遇到4号还能抗一下。遇到了虎式和豹式那就只能任凭别人手撕了。

阅读全文

与英国坦克工厂什么时候衰落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什么时候开始有货币 浏览:70
印度神仙索是什么样子的 浏览:848
越南的海鲜有哪些品种 浏览:557
中国辣椒地理在哪里 浏览:224
印尼国产车多少钱 浏览:528
印尼巴士汽车怎么样 浏览:275
中国的京瓷有哪些代表作品 浏览:883
为什么英国四支球队不能联合 浏览:173
印尼燕窝产地哪里最好 浏览:368
印度玩家怎么挣钱 浏览:307
印度卖甘蔗汁多少钱 浏览:393
中国人如何改善口感 浏览:741
印度平时放的调料有什么 浏览:511
意大利炮和榴弹炮哪个厉害 浏览:224
文艺复兴时候意大利叫什么 浏览:437
意大利拉菲为什么便宜 浏览:495
意大利什么时候开放合适 浏览:202
长城哪里到哪里中国地图 浏览:282
越南怎么签证中国 浏览:5
40万盾印尼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