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能否介绍一下英国军队的历史
英军历史
在英国伦敦的军事博物馆中,也许国家陆军博物馆是较为简陋和不起眼的一个。
它位于伦敦切尔西区皇家医院路的一侧,由一座两层楼的方形建筑构成,加上地下室共有三层展厅,博物馆的标志是门口摆放的2门二战期间英国陆军用过的M1野战炮。博物馆的小册子称,“在这里,你可看到英国士兵战时和平时感人的故事,了解英国陆军士兵从15世纪到今天的生活和战备情况,国家陆军博物馆是英国陆军自己的博物馆,也是英国惟一的一家全面介绍英国陆军的博物馆。”
“长弓”之胜
博物馆中讲述的故事从1415年开始。当时,英伦三岛摆脱内部纷争,国王的眼光在盯向海洋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欧洲大陆,走出岛国成为英王的最大心愿。是年,英王亨利五世率6000官军在法国北部加来一个名叫阿格尼科特的地方大败法国25000大军,英军从此频繁越过海峡,参与欧洲大陆的战事。
据英国人的理解,国王亨利五世能以少胜多的原因在于其军队采用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博物馆解说道,新式武器装备,即“长弓”是国王军队获胜的关键。“长弓”是冷兵器时代英国一大发明,样子有点像中国的长矛,但要比中国的长矛长而重。作战时,英军把“长弓”绑扎在一起,以战马为依托,形成一排排利刃,直刺敌军方阵。这样做不但能打乱对手的进攻队形,而且还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早在决意征战欧洲前,英国国王就决定,男孩6岁起便要学习使用这种兵器,等他们长到20岁左右,便可以成为熟练的“长弓手”。一经实战,这一武器和与之配合的战术一起对保证英军打败大陆对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人也这样认为,每一次战争都不会是前一次的重复,只有创造性地利用手中武器装备,不拘于以往,才能不断取得战争的胜利。
“龙虾背”
国家陆军博物馆比较吸引人的展室是500年来英国陆军的军服展、18世纪英国陆军官兵生活展和滑铁卢之战。早期的英国陆军士兵身着红色的军服。博物馆解释说:“在当时的条件下,红色是一种方便且便宜的染料。混战中,红色又很易识别……伊丽沙白时代,伦敦地区的陆军官兵便开始穿着红色军服。1645年,英国‘新型步兵’把红色作为军服的基本颜色。到17世纪末期,红色军服成为英国陆军的主色调军服。‘红外套’成为英国陆军官兵的绰号。”且由于很像煮熟的龙虾,英语有一句“龙虾背”(LOBSTER BACK)的俚语。今天,提起“龙虾背”,英国人都会告诉你,这是指他们的子弟兵。英国陆军官兵穿了大约2个世纪的红色军服,到1845年拿破仑战争期间,红色军服仍为英国陆军士兵所用。
站在红色军服面前,你可以闭目畅想,脑海顿时呈现一幅撼人心胆的场面:一场冷兵器的较量在欧洲某一原野上拉开。远远望去,身着红军服的英军官兵犹如一簇簇红红的火苗时隐时现闪动着,红军服以马队为先导,以方阵队形向敌人的方向涌动,战马和步兵扬起的沙场尘埃掩映不住阳光下的刀光剑影,嘶呜的战马和面无表情的将士等着敌人近些,再近些,接下来便是一场昏天黑地的肉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战中,红色告诉战友自己的位置,相互应策着,共同血战敌手。
随着火药的广泛使用,尽管方阵和肉搏仍是陆战的主要方式,但双方交战的距离被火枪或火炮的距离拉开。到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陆军的红色军服渐渐地显现出其不足,敌人完全可在远距离上发现那簇簇红色的目标,红色军服成为敌人火枪打击的活靶标。另外由于英国陆军士兵出战国外的日子越来越多,如在炎热的非洲,一味要求穿红色军服不能适应作战区域的环境需要。到19世纪后期,英国陆军士兵军服发生新的演变,红色军服逐渐为黑、灰、白、蓝等颜色军服替代。到1900年布匿战争期间(英军征服南非部落之战),英国陆军正规部队已全部放弃红色军服,而改浅色,特别是白色军服为主。
但对一个讲古的民族来说,直到今天,英国也没完全淘汰红色军服。去过英国的人都会去女王居住的白金汉宫前看换岗仪式。除天气不好,一般情况下每隔一天的上午11点左右都有这种仪式,从军乐队到卫兵,上岗和下岗的士兵都穿着几个世纪前他们前辈穿过的红色军服,他们或步行或骑高头大马整齐列队,从离白金汉宫不远处的卫兵营队来此。到了白金汉宫前,换岗的卫兵又是踢腿又是跺脚,又是奏乐又是吆喝,好不忙乎。奇特的打扮把人们带回几个世纪前,红军服仍试图向围观者说,英国曾是个老牌帝国。但时过境迁,此时已非彼时的英国,红色军服在白金汉宫前演义着英国几经盛衰的故事。
在白金汉宫附近的卫兵博物馆中,我与看门人,当年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卡车司机,谈起红色军服的故事。他说,考究的红色军服还必须配上由带毛黑熊皮做的高帽子,早年时候,带毛黑熊皮全从俄国进口,以显示皇家的华贵和尊严,但今天真正用俄国黑熊皮做的卫兵帽子已不多见。老人说,他这里有一顶,已传几代人,驻在附近的卫兵每次来这里都要带着试试。当得知我是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军人时,老人欣然拿出熊皮帽子,给本人带上。帽子里面有些油腻,外面毛发也有不少脱落,肯定是试戴的人很多。为了不扫老人的兴,我带上了那毛绒绒的大帽子,感觉并没想象的那样重,且很暖和。合影之后,老人又拉住我长谈。他说:“我知道中国,知道中国军人进驻了香港,你们的军服也很漂亮,我希望有一天能亲眼看一看中国,看一看你们漂亮的军服。”
早期的英国陆军生活
看过陆军军服的演变史,我又按顺序进入英国陆军生活展室。
18世纪的英国士兵可没今天英国士兵那样清闲和舒服。当时,官兵很少有人享受足够的医疗保障和津贴。士兵每日的津贴费为8个D(一个弃用的英国货币单位,每D相当3便士,100便士等于1英磅),其中6个D用于吃住,余下的钱除养家糊口外还要自己购买军服和其他必要装备。18世纪士兵的食物主要是煮牛肉和面色,每日军队只供应两餐。为省钱,许多官兵都不在军营中住,而在营外找房子。由于待遇不高,官兵结婚的不多,即使结了婚,英军也不允以承认。只有少数官兵能带着家眷一起生活。当时,英军中也有部分妇女,但她们并不算军人,倒像今天的文职雇员,她们的工作主要是做饭和洗衣。
进入19世纪,英国陆军官兵的待遇也没多大改善。1800年,1名骑兵上校(团长)的日薪是23先令(已弃用英币单位,介于英磅和便士之间),尉官日薪是14先令,列兵是1先令3个D。步兵上校(团长)日薪为13先令11个D,尉官为9先令,列兵为1先令。而当时英国的物价并不便宜。一位士兵1808年的一份帐单上写道:1瓶廉价的酒1.5个D,一双皮鞋6先令,留小姐过夜费5英磅5先令。英国作家塞穆尔·约翰逊写道:“我认为,和社会上同一阶层人,如劳工比,英军士兵的生活要苦得多。”尽管如此,英国军队的纪律仍极为严格,如果违纪,如醉酒者将受到上司的鞭笞。
“招兵买马”三百年
团曾是英国步兵的基本建制单位,一般由1名校级军官任团长,团的名字也以团长的名字命名。随着英陆军规模的扩大,出现重名现象。1751年,英军决定在团的前面加阿拉伯数字。1782年,英国步兵团又开始以所在郡命名,如当时的英国步兵第29团被命名为伍斯特郡团。
步兵团的组建由皇家授权,被授权者必须要有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一经皇家同意,政府会为官兵提供薪金和武器装备,被授权者则负责士兵的招募、管理和训练。这是完全商业化的募兵程序,首先双方要解决钱的问题,政府与募兵者双方按契约合同以给钱的多少来确定招兵的数量,而募兵者与被招募者则根据给钱的多少来决定服役期的长短。这种募兵制度给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募兵成了他们发财的好交易。他们往往虚报招兵数量,向政府领取空饷,终饱私襄。
今天,英国全志愿兵役制度更突出了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不同的是,英国国防部替代了中间商,英军招募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相同的是,无论是在车站,还是在影院,你仍可见英国各军种宣传当兵如何之好的招兵买马广告。
18、19世纪,并不是每个英国人都想当兵,有时兵源很难找到。征募者便把招兵买马的时间放在冬季,冬季农活不多,城市也出现失业高峰,尽管待遇很低,但为糊口,许多人还不得不当兵去,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人除了浑身力气一无所有。
大多数情况下,征兵者对新兵有条件要求。但条件有时形同虚设,平时英军就招不满,战时就更加困难。无奈,招募者只好放宽条件,一些老弱病残者也穿上了军服。战争爆发后,为补充兵员,政府还让罪犯参军。罪犯可用参军的方式赎罪,并由此获得“自由”。这使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二战中,美军曾征用过“身怀绝技”的小偷小摸与德国人作战。笔者猜想:美国这样做也许受英军当年征兵的启发。为募新兵,募兵者想尽办法,过份地夸下当兵如何优越的海口,结果许多人当兵后才发现现实并不非如此,发放的津贴七扣八扣等到了自己行手上已是所剩无几。
浓彩重墨滑铁卢
博物馆浓彩重墨的展厅是滑铁卢会战。17世纪,英国在世界上崛起,开始与欧洲大陆的帝国发生冲突,对手之一就是法国。1815年6月18日发生在布鲁塞尔以南滑铁卢地区的英普联军与法军进行的会战成为英国登上欧洲霸业的转折点。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英普联军伤亡2万多人。法军战败,拿破仑于6月22日退位。此次会战后,欧洲10年时间没再发生重大战事,英军从1815年的23万人削减到1828年的10万人。
对这场会战,陆军博物馆充分利用光电模拟和录相设备,较全面地介绍了穿红军服的英军如何在威灵顿将军的指挥下大破拿破仑方阵。英国首相丘吉尔对英国这段历史做过论述:“……150年前,纳尔逊、皮特和威尔逊击败过拿破仑……在这些世界战争里面,我们或者保持着欧洲的领导角色,或者孤军奋战。”可以这样说,英国陆军的主角在这些联合行动或孤军奋战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传述英国陆军的故事
走出博物馆,门口一块不大的石头吸引住我。住足细看,上面雕刻着一位英国陆军战士的话:“当你回家的时候,请把我们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告诉他们,为了你们的明天,我们失去了今天。”英国式的浪漫反映出战士对未来的企盼,为了大英国帝国和它臣民的明天,战士付出了一切。
就在完成这篇小稿时,我在问自己:对英国战争和军事博物馆的系列参观是不是要把英国士兵的故事告诉身边的人?回答是肯定的。
潘莹斌
② 英国皇家卫队有战斗力吗
英国皇家卫队有战斗力吗
英国皇家卫队有战斗力吗,英国皇家卫队的士兵从英国各地的陆军中选拔而出,他们有着非常严格的身高体重要求,以保证队伍的“整齐划一”,英国皇家卫队有战斗力吗。
作为英国王室私人部队,英国皇室的御林军,英国皇家卫队与英国王室保持着特殊的关系。他们是世界上仅存的几支专为君主效力的近卫军了,一直保持着几百年不变的传统、不变的服饰、不变的礼仪、不变的作风。那么这支有着古老文化传承的部队,其战斗力在英国军队中到底如何?是什么战斗级别的?
我们知道在英国皇家卫队中,皇室的成员是皇家卫队各团的团长和荣誉上校。现任皇家卫队总司令是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飞利浦亲王。英国女王和将继承王位的查尔斯王子和王室的其他成员,经常定期探望卫队各部队,参加各团的典礼和纪念会,并像一家人一样同这些军人及其家属相处。另外英国陆军由于历史原因,英国皇室一直没有给予英国陆军皇家称号,只有英国皇家海军、英国皇家空军。而名义上同样是属于英国陆军的近卫军,却有皇家称号,可见其和英国王室的关系密不可分。
英国皇家卫队不仅担负了英国皇家和英国政界要人住宅的警卫任务,而且还参加了很多次英国进行的战争,并在很多重要会战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大多数英国人眼里,皇家卫队是英国优秀传统的象征,同时它也是英国君主立宪制长治久安的象征。
现在的皇家卫队总人数1万2千人,其中4000驻扎在伦敦,保卫白金汉宫。其他人被分派到各处重要地点,对于英伦三岛来说,总共才20多万军队,陆军13万,10分之一就是皇家卫队。平时常见的仪仗队骑兵步兵的人数2000人不到。在伦敦,最容易看到皇家卫队的地方就是白金汉宫门前。每天上午11点30分到中午12点,举行卫兵换岗仪式。
皇室卫队是英国精锐部队,武器先进,纪律严明,忠于职守,皇室卫队的口令第一条就是不计伤亡的执行国王命令,通常只有皇家卫队才能首先装备最新的作战装备和武器,英军最新武器会首先装备皇家卫队,然后才能轮到其他部队。可见英国皇家卫队是英军陆军中的精锐中的精锐。
实际上在战斗中往往作为精锐力量使用在关键的地方,参见马岛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皇室卫队的表现。威廉王子也参加了伊拉克战争捞得政治资本。
英国陆军皇家近卫师团现隶下有五个近卫步兵团,两个近卫骑兵团和一个预备团。皇家卫队属英国陆军系列,分为骑兵和步兵两部分。骑兵约有1500人,共分3个团,分别是“国王近卫团”、“国王蓝色团”和王宫仪仗骑兵团;步兵约5000人,编为1个步兵师,下属8个步兵营。除此之外,在皇家装甲坦克部队中有4个皇家卫队团。其近卫步兵团的着装永远是那不变的猩红色紧身短上衣,以及那顶高高的熊皮帽,这也是英国皇家卫队最大的特色。
第一近卫团建立过光辉的战绩,曾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击败了拿破仑的掷弹近卫军,从此戴上了纪念战争胜利的熊皮帽,来彰显自己的作战能力比拿破仑军队强。
英国士兵1815年首次戴上熊皮帽,它们被设计为1800年代与法军作战的重要装备,很难相信,这是威吓法国人的。事实上,拿破仓的帝国卫队也穿着它们。
伦敦的皇家评论员理乍得·菲茨威廉姆斯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步兵看起来更高,因此也更可怕。”
制作成本
一头甚至两头黑熊的`皮
遭到抗议
2008年3月11日,PETA动物保护组织表示,在欧盟及许多美洲国家,捕杀北美黑熊是被明令禁止的。并呼吁皇家士兵改掉这个传统,直到2011年,他们才不再用黑熊皮帽子,而以人造皮草代替。
英国皇家卫队的士兵从英国各地的陆军中选拔而出,他们有着严格的身高体重要求,以保证队伍的“整齐划一”,他们被安排到英国皇家仪仗队的军营中受训。除了常规训练外,还要学会骑术以及各类火炮。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耐热能力也要很强,因为他们必须一年四季都头戴重约1公斤的厚重熊皮帽。头戴熊皮帽已有200年的历史,他们象征着英国强盛的军力。而身着厚重铠甲也要求他们必须有极强的耐重能力。听说士兵们空闲的时候会去练高温瑜伽来提高自己的耐热能力。此前,英国皇家卫队的成员多次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
还有一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就是英国皇家士兵有很多因为承受不了长时间负重的站立后晕倒,但是无一不是笔直的倒下!!!事实的真相就是:
晕倒都是有“军规”的——“Faint to attention”(晕倒也要保持立正姿势)。
英国每次举行大型典礼之前士兵们都被下了命令:就算要晕倒,也不允许东倒西歪地倒在旁边,而且步枪坚决不能掉了,真正的勇士是能够夹紧步枪正面笔直倒下的,即使这可能会伤到鼻子,牙齿也可能保不住了。而背部着地晕倒的士兵则会遭到鄙视。
黑色熊皮帽象征着英国强盛的军力,英国皇家卫队戴黑色熊皮帽的传统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一直以来都没有改变这个传统。 戴黑色熊皮帽的士兵都是英国军队中最精英的部队,精英部队成立的历史已经有上百年,黑色熊皮帽是他们的一个象征。
其实最先戴黑色熊皮帽的并不是英国士兵,而是法国士兵。 那时候法国士兵为了能够让士兵们的个子看起来会更高,所以选择佩戴黑色熊皮帽,看起来非常有威慑力。不过在后来经历了滑铁卢战役,英国的士兵也开始戴黑色熊皮帽,以彰显军队的实力要比拿破仑军队更强。
英国国防部每一年购买黑色熊皮帽五十顶,但是制作黑色熊皮帽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每制作一顶黑色熊皮帽就需要射杀一只熊。后来因为这种做法太过于残忍,受到许多环保人士的抗议,英国尝试采用化纤熊皮帽来代替黑色熊皮帽。但是因为化纤制作的帽子完全不透气,佩戴起来感觉非常难受,所以最后又换回了黑色熊皮帽。
但我认为其实黑色熊皮帽戴起来也很难受,戴起来又热又重的。 虽然这个传统已经保留了很多年,但现在时代在发展,完全没有必要一直保留这种传统。并且这样对于熊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如今都在提倡保护野生动物,因此英国的这种做法受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③ 白金汉宫门口的门卫叫什么来着好像叫黑什么,忘记了 求助 急用!!
白金汉宫为英国皇室居住之亏猛族地。
1863年,成为英国历代君主的寝宫,集办公与居家功能于一身。
皇宫正上方飘扬着英国皇帝旗帜,则表示女王仍在宫中销弊;如果没有的话,那就代表女王外出。如今女王的重要国事活动,如召见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都在该宫举行。此外,来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
白金汉宫的拥有者是伊莉莎白二世,她生于1926年,是乔治六世的长女。
王宫由身着礼服的皇家卫队守卫。
英国皇家卫队,是英军陆军中的精锐部队。通常只有皇家卫队才能首先装备最新的作战装备和武器,英军最新武器会首先装备皇家卫队,然后才能轮到其他部队。英国皇家卫队的着装永远是那不变的猩红色紧知派身短上衣,以及那顶高高的熊皮帽。
皇家卫队每天上午11点30分到中午12点,在白金汉宫门口举行卫兵换岗仪式。
④ 英国女王卫队士兵推倒儿童,并在身体上直接跨过,你怎么看
伦敦塔附近一名儿童被一女王卫队士兵撞倒在地。视频画面显示,女王卫队士兵先是大声呵斥儿童“让开”,但由于孩子没有及时避开,随后被行进的士兵撞倒在地,士兵还从他身上跨过,径自离去。英国国防部一名发言人表示,事件发生后,这名士兵检查了孩子,并确认孩子一切都好。
事后仔细检查了孩子,确认孩子没有受伤,无疑是一项很有爱心的举动,完美诠释了英国男人的绅士风度……好了,我的良心告诉我实在是夸不下去了。一言以蔽之,人民军队为人民,皇家卫队卫皇家。
我们的军人与民同乐是这样子的,见了的人都是心中一股暖流,而且很幸福。当我们的孩子可以靠近子弟兵并为辛苦的他们戴上一朵大红花时,兵哥哥的心里是暖的是欣慰的,孩子的心里是充满敬意和崇拜的。
而皇家的‘与民同乐’是这样的,大吼大叫真的是小儿科了,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滚是常有的事儿,请注意,不要误以为这是温暖的拥抱在一起,恰恰相反,这是英国皇家与英国百姓互殴到如胶似漆了……
英国从日不落已经变成如今的腐国了,旅游文化其实也是国家收入的一方面,英国皇家卫队之所以这么有喜感,或许也是当地旅游的特色项目,我也并不想过度解读了。
如果英国皇家卫兵执勤的路线是不可挡路的,那么上面我提到的那个画面中坐着轮椅的老太太至少也会被推走,但他们没有,而是选择提前转弯从缝隙中换岗。说明这里面还是有点猫腻的。
如今‘腐国’的皇室为了省钱连飞机酒店都很拮据,英国人工是很贵的,紧急预案是搞不起来的,况且英国的皇室与非洲的酋长不同,英国皇室本就是一种‘品牌公司’了,各种花销预算都列入了特别行列,有些地方能省则省,所以没有紧急措施与特殊人员去维护各种各样的状况,遇到拦路和冲击卫队的情况就只能靠卫队自行发挥想办法了。
况且网红这种文化也是从国外输入到我们国内的,在国外的二货网红真的不比国内少,想借住与卫队发生肢体冲突然后被揍一顿再关上几天的不在少数,因为这样可以用一个视频赚到几个月都赚不到的工资。
有时候老外的恶作剧与刻意的黑色幽默确实超乎我们的想象。
虽然每个国家的文化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我是十分确定的,就是不能用我们看待我们子弟兵的温情去看待国外的军人,不是所有军队都是人民子弟兵。
谨此文章也表达一下我对祖国人民子弟兵的敬意。
⑤ 英国每年都要举行阅兵和卫兵换岗这两大仪式。你知道原因吗
阅兵叫trooping the colour,是为了庆祝女王的官方生日。换岗其实每天都有的。
⑥ 英格兰的传统文化习俗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呢称。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薯仔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
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饰图案和商品装潢。他们认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认为是自我吹嘘和炫耀。忌讳“13”这个数字。还忌讳“3”这个数字,忌讳用同一根火柴给第3个人点烟。和英国人坐着谈话忌讳两腿张得过宽,更不能跷起二郎腿。如果站着谈话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讳当着他们的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认为这是嘲笑人的举止。忌讳送人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
⑦ 英国每年都要举行阅兵和卫兵换岗这两大仪式。你知道原因吗
应该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所遗留下来的传统,因为要代表英国王室。
⑧ 那些保护英国女王的卫兵,都是些什么人
英国保卫女王的士兵,是白金汉宫和温莎城堡,不可缺的亮点。卫兵们戴着高高的黑色熊皮帽子,本身就是一大亮点,红色的军服,黑色的裤子,女王士兵独特的造型,尤其是皇家卫队换岗仪式,每年都吸引不少的游客前来观赏,毕竟是女王士兵独有的,在别的地方是看不到的。
近年来成了一大亮点,不少的游客,也进行参观拍照,但是千万不要进入警戒区,也不要挡住行进的路线,曾经有一个女游客,跨过警戒线,挡在卫兵前面,卫兵旁若无人,只轻轻一推,这位游客,一个趔趄,飞奔向前,差点摔倒在地。士兵继续前进,好象什么都没发生。所以在参观时,千万不要阻碍士兵的视线,也不要挡道,否则的话,将会遭遇卫兵粗暴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