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国有哪些现役洲际导弹陆基海基
英国的核力量为4艘前卫级战略核潜艇,该级艇装备了16枚洛克希德三叉戟2D5型潜射弹道核导弹,该型导弹为三级固体燃料推进的导弹,星体惯性制导,射程为12000千米,为北极星A3-TK导弹的2.4倍,使艇的战备巡逻海域扩大至5500万平方海里,提高16.3倍。每枚导弹可携带8个威力为150kt TNT当量的分导式多弹头,每艘艇的弹头数为128个,总威力为19200kt TNT当量
B. RBS-15Mk3导弹有哪些优点
在实施RBS-15Mk2导弹计划期间,萨伯?博福斯公司开展了新一代RBS-15Mk3反舰导弹的研制工作,主要是为参加英国舰对舰制导武器(SSGW)导弹计划的竞标做准备。但后来因种种原因,SSGW计划下马,1999年9月,萨伯?博福斯公司与德国博登湖仪器技术(BGT)公司签订协议,为德国海军新建的K-130级轻型护卫舰和F-125型护卫舰研制反舰导弹,并且BGT公司也加入该导弹开发计划,使新一代RBS-15导弹的研制得以展开。RBS-15Mk1导弹过去只出口到北欧少数几个国家,其原因主要是瑞典奉行中立国的国策,对武器出口限制较多。
而现在,瑞典已调整政策,努力推动RBS-15导弹出口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萨伯?博福斯公司在瑞典国防军费缩减的情况下,以新技术对RBS-15导弹实施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全面提高导弹性能开拓国际市场,即研制RBS-15Mk3导弹。由于最初SSGW的招标书规定射程为150~300千米,服役寿命为35年,攻击目标为4000吨级水面舰艇,同时具有打击快艇的能力。因此萨伯?博福斯公司对RBS-15Mk2导弹实施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整体提高了导弹性能,称为RBS-15Mk3导弹。其主要改进措施如下:
(1)将导弹发动机换装为可变推力的TRI60-2-20/25型涡喷发动机,降低油耗。另一方面,改进弹内结构,增大油箱体积,使用高效的JP-10燃料,使得射程超过200千米。
(2)导引头选择Ku波段高端(16~18GHz)、使用大孔径天线和短时大功率单脉冲技亏此唯术,提高制导雷达距离和角度分辨率,使其具有良好目标分辨和捕捉能力;增加对目标特征识别功能,可在目标群扒尺中判断选择攻击目标;具有以多种搜索区域图方式对目标进行搜索功能,可实现对目标隐蔽搜索;采用高带宽频率捷变、高输出功率(仅末端攻击时)等先进对抗技术,能够在复杂电子干扰条件下识别假目标,选择攻击目标。
(3)通过采用全数字驾驶仪、新型惯导和海浪自适应无线电高度表,加装GPS导航设备,提高战术机动能力,使导弹可按照预定的航向点机动飞行。在齐射导弹时,通过协调对每枚导弹预定的航向点,可使其沿不同方向对目标实施饱和攻击。在末段攻击时导弹采用掠海飞行,视海况可下降到1~2米的高度掠海飞行,并可进行非预测的逃逸机动,提高敌方对导弹末段拦截的难度。如导弹因受干扰而脱靶,或因其他原因而未能导向所选择的目标,可按预编程对同一目标(从另一攻击方向)再次攻击,或攻击第二个目标。
(4)为能够有效对付多种目标,战斗部进行重新设计,采用了钝感预制破片杀伤战斗部,其前端有一贯穿盘,用于穿透硬目标。
(5)进一步加大弹体雷达吸波材料的比例,修改导引头天线形状,减小导弹正面的雷达反射面积。英国的GEC-阿尔肖姆公司为RBS-15Mk3导弹设计了一种轻型椭圆桶发射装置,降低了发射装置的雷达反射截面积。
(6)采用具有作战任务规划能力的新型火控系统(MEPS),以图形方式广泛支持操作员实施导弹攻击辅助决策,操作员能够人工设置导弹攻击预设参数,主要包括齐射时每枚导弹的弹道飞行参数,制导参数和为规避近程软硬武器的杀伤威胁装定的末段飞行航线规避机动参数等。参数设定完成后,系统将给出一个完整的导弹攻击作战规划,操作员也可对其进行调整。系统可同时支持对8枚导弹进行作战规划,并可与各种作战指挥系统连接,协调从不同平台齐射导弹对目标实施饱和攻击,其作战规划可传输给上级销培指挥所。
Mk3型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满足欧洲强国海军远海作战要求,即实现导弹远程化、精确制导和抗干扰能力,同时继承近海作战优势。主要特色为:总体性能优越RBS-15导弹在设计之初采用了鸭式布局和涡喷发动机的结构,使得其总体布局较先进,奠定了今后发展的潜力,虽然Mk3型需要增大射程,在总体布局并未做较大变化情况下,通过使用高性能燃料和增大燃料储存量等措施,就可实现200千米射程。体现了RBS-15导弹设计的前瞻性和优越的总体性能。
增加生存能力,能够有效对抗软破坏和硬杀伤。由于反舰导弹在未来海战中受到电子干扰和反导武器的对抗越来越明显,各国也越发重视反舰导弹抗干扰和突防性能,萨伯?博福斯公司根据未来作战需要,除了使Mk3导弹具有了较好的隐身性能外,还特别注重其抗电子干扰能力,它的新型导引头能够在复杂电子干扰条件下识别出假目标,确定目标大小及威胁等级,决定搜索区类型和大小,并从复杂背景和多个目标中选择出需要打击的目标,提高了导弹的突防与生存能力。适应近海作战环境,符合本国防务特点随着未来海战的重心由公海向沿海甚至沿岸转移,海军需要既可以对付海上威胁,又可以对付环境复杂的近海地形的小型舰艇,甚至可以对付港口中的舰艇。
萨伯?博福斯公司在Mk3研制中不仅注重开发满足国际市场要求,而且更加注重满足本国防务要求,即具有良好的近岸岛屿作战环境下的适应能力。Mk3型采用了先进的任务计划系统、预编程弹道和地形匹配技术等使导弹能够躲避岛屿或海岸上其他障碍,攻击敌船队中的潜在目标。另外,可以利用岛屿和海岸的地形、地物作为导弹隐蔽飞行掩护体,避开可能被发现、拦截的危险区,在敌意料不到的方位上突然出现,达成最大打击突然性。
作战任务规划能力强。为了提高导弹在时间与空间作战的协调性,萨伯?博福斯公司为Mk3型研制了作战规划系统,在齐射时,可以由作战规划系统分配不同进攻方向,并根据情况预设每枚导弹到达目标区的时间,多枚从不同平台上发射的导弹可同时对目标实施全方位攻击,使敌末端防御系统达到饱和无法防御。全寿命周期费用低因萨伯公司在航空领域具有较强设计能力,使得在RBS-15导弹总体布局上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在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其导弹总体布局没有发生大变化,这样大大减少了新型号研制中的总体设计、飞行试验经费,也加快了研制周期。三种型号具有良好通用性,经费投入少,为部队使用和维护提供了极大方便。
萨伯?博福斯公司与BGT公司研制的Mk3型导弹,主要将装备德国新建的K-130级轻型护卫舰,2005年9月1日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德国国防部计划购买30枚RBS-15Mk3导弹装备其海军的K-130轻型护卫舰。合同价值6803万欧元(8395万美元),2007年,向德国交付首批的两枚导弹,2008年交付5枚,2009年交付23枚。波兰向德国订购的MEKO-A100型621级轻型护卫舰将装备Mk3导弹,另外2004年“奥肯”级导弹快艇也换装了Mk3型。芬兰海军于2001年与萨伯?博福斯公司签订协议准备将Mk1升级为Mk3。2002年初智利“三叉戟”护卫舰准备选购Mk3导弹,但由于财政预算问题,未能选择Mk3导弹。
C. 勇士轰炸机的服役事件
因为当时喷气式轰炸机对皇家空军来说还是新鲜事物,所以在“勇士”正式服役之前,皇家空军在盖登空军基地专门成立了第 232 换装部队(OCU)。第一个装备“勇士”的作战中队——第1 38 中队也是在盖登完成换装,后来才转到威特林空军基地。1955 年 7 月,第 138 中队形成战斗力。此后,“勇士”又先后装备了皇家空军第 543、214、207、49、148 和 7 中队。
1956 年 10 月 11 日,第 49 中队的一架“勇士”B Mk.1(机号 WZ366)在澳大利亚马拉林加靶场上空投下了一枚 3,000 吨当量的“蓝色多瑙河”核弹,核弹在约 230 米高度成功起爆,英国核武器的第一次空投试验宣告成功,“勇士”也因此被载入史册。
第二年 3 月,第 49 中队的 4 架“勇士”被派往太平洋上的圣诞岛,参加试验氢弹的“挂钩行动”。5 月 15 日,XD818 号机在圣诞岛上空投下了英国第一枚空投氢弹“小绿色花岗岩”,这次试验只取得了部分成功,氢弹虽然成功起爆,当量却只有原先预期值的三分之一。
1958 年,“大绿色花岗岩”试验成功,当量达到了 300 万吨。至此,英国终于拥有了在冷战中期“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中的重要一环——可携带核弹的战略轰炸机。 50年代时,英国认识到苏空军的战斗机超音速性能不断提高,地空导弹拦截能力不断增加会给英国的轰炸机部队造成重大损失,从而削弱威胁效果。
在1954年后,根据OR1132“ 远距离轰炸计划”,英国Avro公司制造出“蓝钢”超音速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可以使V型轰炸机在距离100海里处攻击目标。这样就远离当时苏联最先进的地空导弹。
与美国设计有所不同的是,“蓝钢”导弹由液体火箭提供动力。弹身较不寻常,直径很大,这是为了方便搭载英国自行设计的热核弹头,不过该型导弹随后可以搭载体积更小的“红雪”弹头。
“蓝钢”导弹采用阿姆斯特朗西德利宏声公司的MK.101两个燃烧室发动机,可以提供6000磅的巡航推力和24000磅冲刺动力。“蓝钢”导弹能以1.5马赫速度飞行,以3马赫的速度攻击。该发动机的燃料为煤油氧化剂。试验飞行在俄米拉进行,目前皇家空军库克角仍展示着1枚该型导弹的弹身。
“蓝钢”导弹在1963年装备部队,1970年退役,英国共制造了48枚。英国皇家空军还取消了冲压力喷气发动机增程型导弹和低空导弹。“蓝钢”与同时代的美国的导弹有着显着的区别,美空军导弹射程更长,不过速度更慢,更容易为地空导弹拦截。
“蓝钢”导弹成为苏联拉杜加设计局Kh-22“风暴”/SA-4“厨房”导弹的设计概念模型。冷战初期的美英研制的和部署的巡航导弹为其提供强大的核威胁力量,这种力量一直保持,直至苏联防空系统能够发现和拦截高空飞行的超音速巡航导弹。
“勇士”是“3V 轰炸机”中最早参加实战的,虽然投下的只是常规炸弹。
1956 年 10 月底,第 138、148、207 和 214 中队从马耳他岛上的卢卡空军基地出发,参加了英、法、以联合入侵埃及的“火枪手行动”(即苏伊士运河战争),但“勇士”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在没有遭遇空中抵抗的情况下,它们一共投下了 942 吨炸弹,对埃及的七个机场进行了轰炸,结果却只对其中三个造成了严重破坏。这或许跟飞行员们缺乏经验有关,但“勇士”再也没机会在实战中证明自己。 1962 年以后,随着苏联防空体系的改进以及“火神”和“胜利者”的相继服役,“勇士”逐渐退出战略轰炸领域,除了继续充当战略侦察机和空中加油机外,开始更多地承担起低空战术轰炸任务。当时并没有人想到,宽戚“勇士”会因此而陷入落寞。
1964 年 8 月 6 日,第 232 换装部队的 WP217 号机正在进行日常训练,机组突然发现飞机反应异常,随后警告四起。紧急降落后,人们惊讶地看到,右侧机翼的后桁出现了严重的裂缝,整个机翼已经明显下垂。在对所有“勇士”的翼桁进行检查后发现,大多数都出现了严重的结构疲劳。于是所有的低空飞行任务都被取消,罩巧猛其它物桥任务也受到了严格限制。
在“胜利者”和“火神”已经在役的情况下,皇家空军认为没有必要再为维修“勇士”花费大笔资金。1964 年 12 月,“勇士”被全部停飞,各部队很快被相继解散。功勋卓着的第 49 中队在 1965 年 1 月最后一个告别“勇士” 。
D. 英国“海鸥”空对舰导弹结构和性能有什么特点
该弹采用与mm38相同的正例程气动外形布局,4片固定式前缘后掠、后缘前掠的梯形大弹翼位于弹体中部稍者锋首后处,4片全动式小切梢后斜三角形舵面位于弹体尾部,弹翼和舵面处于同一平面。弹体头部呈尖锥形,其后为圆柱形,外部有4根长边条,作为4片弹翼的安装支座。导弹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从前到后分为5个舱段:导引头舱,仪表舱,战斗部舱,发动机舱,舵机舱。
导引头舱内装与mm38相同的、由法国达索电子公司研制的adac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用于导弹的末制导。该导引头长840毫米、直径344毫米、重32千克,作用距离超过12千米。仪表舱内装惯导系统,用于导弹的中段制导。该舱内装垂直陀螺、3个加速度首数计、航向陀螺、ahv-7雷达高度表和制导计算机等。战斗部舱内装cpi半穿甲爆破战斗部,直径344毫米、壳厚20毫米、重160千克、装药42千克,能穿透12毫米厚舰艇甲板,在其内部爆炸。战斗部采用机械、惯性和气压三级保险,引信有触发引信和近炸引信,后者由导引头发出指令。自炸装置位于弹体尾部舱内。
发动机舱内装由法国火炸药公司研制的1台长喷管固体火箭主发动机和1台双喷管固体火箭环形助推器,前后串联,共用1个整体外壳。主发动机壳体与浇注的药柱之间有隔热层,另外还有药柱包覆层,助推器壳体与浇注的药柱之间也有隔热层。主发动机/助推器的重量分别为170和80千克,总冲34000和17500dns,推力240和7400dn,工作时间150和2.5秒。
最大射程:42~56千米(am38)、50~70千米(am39)。使用高度:50~10000米。弹重:357千克(am38)、670千克(am39)。弹长:5.20米(am38)、4.69米(am39)。弹径:350毫米。翼展:1100毫米。
制导系统:中段惯导加末段主动雷达制导。引信:触发引信和近炸引信。战斗部:半穿甲爆破。动力装置: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加1台固基橘体火箭助推器。
E. 拜求英国导弹发展的历史
英国从自主研发到现在基本是“拿来主义”。
英国弹道导弹技术,早前一直研制,只是后来把弹道导弹全部转移到潜艇上,作为核反击的力量。主要原因是英国面积狭小,避免狭小的本土受到对方的核打击。英国目前在役的弹道导弹只有从美国购买的潜射三叉戟II一种。当然不是因为英国没有能力研发,只是研发成本太高,并且美国和英国的盟友地位也只有英国买得到三叉戟导弹。
反舰导弹方面,英国也是“拿来主义。没有自己开发的重型反舰导弹,只有和法国联合研制的AS系列(包含反舰型)和大鸥轻型反舰导弹系列,重型反舰导弹用的是美国的鱼叉。
防空导弹方面,英国有自己的发展。开发出了轻剑,还开发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单兵地空导弹“星光”,“海标枪”等。目前英国主力战舰采用的是“紫苑”中程防空导弹,欧洲联合开发的。
F. 英国先进进程空空导弹的先进性表现在什么方面
“先进近程空空导弹”采用的制导控制体制是捷联式惯性导航中制导加末段红外成像制导。由一个捷联式挠性陀螺系统执行导弹的初始段导航,当导弹在飞到距目标的距离为红外成像导引头的探测距离时,捷联式挠性陀螺系统所执行的任务就完成,由导引头接替工作。陀螺系统或导引头发出的指令传输给燃气舵偏转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根据该指令去偏转燃气舵,实现推力矢量控制、纠正导弹飞行航线,达到拦击目标的任务。
该导弹可接在“响尾蛇”或“魔术”空空导弹的发射架上,这样既扩大了导弹的适用范围,又节省了研制费用。
“先进近程空空导弹”是一种先进的导弹,它的先进性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采用了捷联惯导的中制导技术,另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采用了红外成像导引头。采用中制导技术可增大导弹的发射距离,达到保证载机安全、增大杀伤目标的目的。采用了红外成像导引头之后,能对目标实施全向攻击,导弹重量轻、机动过载大,最小射程小,可同时发射多核导弹去攻击多个目标,使用操作简单,导弹可发射后不管并具备较强的发现、鉴别、锁定目标的能力,能选择合适的命中点,有较强的抗自然干扰、人为干扰的能力。它被西方公认为第4代空空导弹,是最新一代空空导弹。
外制导是导弹制导体制中的一种,它是指导弹中的导引头接收从目标辐射出来的或从目标反射出来的红外波段的光能量,并将此能量转变成电信号或目标的图像,然后再经过信号处理或图像处理,计算确定目标相对于导引头视轴的角偏差,根据这角偏差产生用于控制导弹飞行方向的制导信号,由控制系统根据此信号操纵舵矾、翼面,将导弹导向所要攻击的目标。红外制导也有主动、半主动、被动制导等种类。在导弹上应用的红外辐射波段有三个:1~3微米,3~5微米,8~22微米。这三个波段被称为“大气窗口”。目前主要应用的是3~5微米和8~12微米这两个波段。
此外,还有一种主被动组合制导相结合的复合制导,即主动式毫米波雷达制导加被动式红外制导。它不完全属于红外制导范畴。
红外制导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点源制导,另一类为红外成像制导。红外制导的发展已有近50年的历史,从点源发展到成像,现在还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红外制导主要用于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和地空导弹,约有70余种导弹采用红外制导。
红外点源制导是把目标看成是一个热点源,导弹上的红外导引头搜索、镇定、跟踪目标的最热部分。在导引头的像平面上放置一个光学调制盘,通过调制盘调制入射的辐射能量,由于目标的辐射能量与背景的辐射能量不同,所以能调制出目标的辐射能量,达到区分目标即捕捉目标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由导引头中的红外探测元件敏感到目标点源、井产生电信号。所以,探测元件是红外导引头中最关键的元件。第一代红外导弹的导引头上采用的探测元件是不致冷的硫化铅,它的缺点是作用距离近,导弹只能对目标进行尾追攻击,因为目标排气流的热量最高,探测元件只能探测高的热源。第二代采用了能致冷的锑化铟元件,无论从抗干扰能力及作用距离都大大提高,并且使导引头有更大的视角和跟踪加速度,攻击角可达270度。
点源制导的优点是设备简单,体积小,价格低,其角分辨率比雷达高1~2个数量级,比可见光有更强的穿透雾、霾的能力,缺点是不能全天候工作,不能全向攻击,抗干扰能力差。点源制导正在被成像制导取代。
从原理上讲,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有热辐射,不同温度物体的热辐射效率不同。红外成像制导系统所要探测的目标,其发射的热辐射效率大大高出天空背景的热辐射效率。因此,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可以根据目标和背景之间不同的热辐射效率,利用红外探测器描绘出一幅如同电视图像一样清晰可见的温差图像,从而实现对目标的识别、捕捉、钡定、跟踪。
红外成像制导是通过红外导引头的摄像部件摄取被分成有限象素的两维图像,经过数字转换为数字图像,然后利用图形识别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背景抑制,目标图像增强、目标提取和识别特征工作,自动跟踪目标,同时制导导弹攻击目标。红外成像制导的导引头能对目标实现边搜索边跟踪。它的工作波段一般选择在中波3~5微米和长波8~12微米的红外波段上。
红外成像制导的成像方式有2种,一种是光机扫描成像,另一种是凝视成像。先进近程空空导弹”采用的是凝视成像,其导引头主要由2部分组成:红外成像探测器和信号处理器。红外凝视成像探测器好像人的眼睛一样,由位于前部的远焦系统将探测器视场内的全景聚焦到一个焦平面阵列上,阵列上的每个探测元仅凝视景物的一小部分。红外焦平面阵列是在一个面积很小的微电子电路芯片上制造成千上万个微型红外探测象元。焦平面阵列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探测背景的温差为干分之几度的目标。对来自阵列的热数据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数字处理,结果可以得到目标信息和威胁程度的顺序排列。“先进近程空空导弹”的探测器采用一个凝视焦平面阵列,其材料为蹄镉汞,为两维阵列1024元制导探测象元。这些探测象元都集成在一块娃片上,硅片的另一面是同等数量的红外电荷耦合器件。
阵列的总瞬时视场很大,抓注目标就不会再丢失;另外,它采用电扫描法扫描场景,所以对于作大机动飞行的目标也能跟踪,不存在跟踪角速度问题,从而提高了格斗性能,使导弹成为一种真正先进的格斗型导弹。通俗一点说,该导弹能追捕做各种机动飞行的目标。因为探测器探测的是探测目标与背景的热对比而不是光强,所以灵敏度很高,探测距离超过5千米。还因为它还能探测目标蒙皮的热辐射,所以使导弹能全向对目标实施攻击。特别是成像制导显出的是目标图像,因此可以有选择地引导导弹去攻击目标某一特定点,这种导引的精度极高。因而,不久将来能做到导弹完全依靠它直接命中目标、靠导弹本身动能去摧毁目标。“先进近程空空导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制导精度,达到进一步缩小战斗部、乃至完全取消战斗部的目的。
红外成像导引头的第二个主要部件是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是指信号处理器对来自探测器阵列的视频信号进行实时分析、目标识别、目标跟踪和制导。通常需要每秒钟处理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象元数据。因此,要求信号处理器具有信息存贮容量大,计算速度高,误码率低等特点,还要求体积小、重量轻。信号处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处理、视频信号处理和目标位置数据处理。预处理就是把阵列传来的信号输入滤波器中,达到图像增强、背景抑制的目的。视频信号处理就是提取目标特征和决策分类。最后一步就是确认出目标并给出控制指令。信号处理器是由高速集成电路和高速微处理计算机组成的。
G. 英国天空闪光空空导弹的成功给英国带来了什么
“天空闪光”的研制成功使英国的中距空空导弹从一无所有一下站到了世界最前沿。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第3代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与1980年才服役的AIM-7F比较,在抗电子干扰能力、制导精度、对低空目标的杀伤概率等关键性能上占优势,机动性相当,只在电子组件的可靠性、最大射程方面略逊,并且不能采用间断连续波制导。在采用“天空闪光”的导引头技术之后,1982年试服役、1985年投入大批生产AIM-7M的关键性能才真正全面超越了“天空闪光”。
在近距格斗导弹发展史上,英国霍克?西德利公司的“红头”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1965年进入皇家空海军服役,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格斗弹之一,也是20世纪70年代皇家空海军战机的标准格斗弹。该导弹采用致冷的锑化铟导引头、重达31千克的连续杆战斗部、可自动确定最佳引爆点的红外近炸引信、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模块化舱段结构和大量晶体管印刷电路。
相比之下,“响尾蛇”系列中1972年服役的AIM-9H才开始大量采用固态电子器件和适合高空使用的连续杆战斗部、1978年服役的AIM-9L才采用致冷锑化铟导引头,分别比“红头”晚了7年、13年。不过“红头”采用超前技术也在体积、重量上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它的尺寸是3,270222910毫米,重达150千克;而AIM-9L的尺寸只有2,870127640毫米,重约87千克。
技术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瑞典国防物资管理局开始独立研究为“天空闪光”采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发展“主动天空闪光”。主要研究工作由萨伯动力公司承担,而英宇航则被选为次承包商。瑞典希望用这种导弹装备JAS-39“鹰狮”,因为当时美国的AIM-120虽然已经接近完成研制,但可能不会很快出口,即使出口售价也会相当昂贵,瑞典希望能有一种新型中距空空导弹的低成本选择方案;另一方面两国也想在新型中距空空导弹的竞争中分一杯羹,按英宇航的估计,“主动天空闪光”可能会有约4,500枚的市场。萨伯动力同时还提出了“敏捷型主动天空闪光”方案,设想采用无翼布局和“尾控”技术。
采用“尾控”技术的ASRAAM。作为英国最新研制的近距空空导弹,尽管它无法再现当年“红头”的荣耀,但仍然是AIM-9X目前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EF2000上它将配合“艾德”头盔显示器工作,与“联合头盔指示系统”+AIM-9X的组合恐怕难分伯仲。不过在竞争澳大利亚的近距空空导弹合同时,AIM-9X的承包商雷锡恩公司曾攻击ASRAAM不能有效对付1,600~2,400米以内的目标。
H. 世界上最先进的肩扛式防空导弹是什么详细的谈谈性能
美国的毒刺导弹改进型号吧,命中率很高,在阿富汗战场大显神威,不过缺点是威力小,曾经一架苏联的SU24中了2发都还跑了回去(从此苏联爱上了皮糙肉厚的SU24),而且伊拉克战场也打下不少飞机。以下是性能参数:
发射筒长 1830毫米
导弹长 1524毫米
弹径 70毫米
翼展 90毫米
射程 300~5000 米
射高 10~3000 米
最大飞行速度 660米/秒
动力装置 2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战斗部 爆破杀伤式高爆炸药
单发毁歼概率 75%
弹重 10.13千克
战斗部重 1千克
发射筒重 3.5千克
战斗全重 15.65千克
制导方式 光学跟踪、被动红外寻的
发射组人数 2人
另外的还有这款导弹,瑞典的RBS-70,号称“小孩子也能在5分钟打下飞机”
弹昌睁 长 1.32米 弹 径 0.106米
翼 展 0.32米 射 程 5公里
射 高 3公里 导弹全重 15公斤
战斗部/重 破片杀伤/1.1公斤 飞行速度 m1.6
制导方式 激光驾束 反应时间 4.5秒
动力装置 1主航发动扰租机+固体火箭助推器
命中概率 80% 发射方式 单兵肩射
我国的红樱9目前数据不明,另外法国的西北风,英国的标枪也都是不错的武器。命中率都很高,但都有通病缓迅兆:杀伤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