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内画艺术大师都有谁
1880-1930
北京名家(京派):周谈运碰乐元丁二仲 马少宣(回族) 闫雨田 叶仲三 毕荣九
1930-1960
北京名家(京派):叶仲三 叶晓峰 叶菶棋
山东名家(鲁派):毕荣九(1900年后于山东) 张文堂 薛京万
广东名家(粤派):吴松龄
1960-1980
北京名家(京派):叶晓峰 叶菶棋 王习三(1967年后于河北衡水)刘守本 叶淑英 丁桂玲
山东名家(鲁派):张文堂 薛京悄袜万 李克昌 陈东顺 王继泉 张广忠
广东名家(粤派):吴松龄 赖乙宁
河北名家(冀派):王习三
1980-2000
北京名家(京派):刘守本 叶淑英 丁桂玲
山东名家(鲁派):张广庆
广东名家(粤派):赖乙宁
河北名家(冀派):衡水:王习三 张天山(1988年后于西安)
石家庄:王千 董雪
西安名家(秦派):张天山
2000-至今 大师级(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2015年春季会刊资料)
北京名家(京派):刘守本
山东名家(鲁派):张广庆
广东名家(粤派):赖乙宁
河北名家(冀派):王习三
西安名家(秦派):张天山
以上都是内画艺术大师。
内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现代内画艺术源于京派,分为京、冀、鲁、粤、秦五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含谈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内画,又称内画鼻烟壶,是中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与高度透明玻璃的炼制、掏膛技术的成功是分不开的。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B. 峻青的资料!
峻青,1923年生,山东海阳和拿人,做过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及民运工作,报纸的新闻编辑,前线随军记者。1948年春随军南下中原,任中南人民广播电台编委兼新闻科长。1952年调华东文联,为专业作家。1954年后,历任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代理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等职。1981年创办并主编《文学报》。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大地文学艺术进修学院名誉院长。主要文学作品有《峻青文集》六卷,长篇小说《海培棚姿啸》(上下卷),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胶东记事》、《海燕》、《最后的报告》、《怒涛》。散文集《欧行书简》、《秋声赋》、《雄关赋》、《沧海赋》配绝、《三峡赋》等,文学理论有《峻青谈创作》。其绘画作品主要国画,曾多次在海内外展出。
C. 激流三部曲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爷:他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要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高老太爷冷酷的同时,也流露出长辈慈祥的一面,年夜饭的微笑,临终前的忏悔,对觉民婚姻的最终成全等,既表现了他面对强大新生力量的幻灭感,没落感,也表现了亲情未泯的一面。
高老太太:未出场、已死
陈姨太:老太爷的姨太太,很矫情,还很喜欢把自己擦的很香。
女佣钱嫂 大老爷高克文:高老太爷的大儿子。
前大太太周氏:觉新、觉民、觉慧、淑蓉、淑华、五小姐(名字不详)的母亲。
大太太周氏:前大太太的远房堂妹,是觉新等人的继母。原是一个爱耍脾气、任性、活泼的女孩,嫁入高家后因为在高家的形式变得谦和,温婉。对觉新等人客气关心。
大少爷高觉新:他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虽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子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使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导致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与梅相爱却奉父亲之命娶了瑞珏,婚后还算幸福,但梅后来的回归给他带来无限内疚与痛苦,而梅也因此不久病逝。办高老太爷的丧事时,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把即将临盆的瑞珏赶到郊外生产。瑞珏难产而死,觉新因习俗礼教无法见她最后一面,在悲痛之下转而支持觉慧离开这个破碎的家。后来喜欢上表妹蕙,却无法救他。儿子云儿海臣也死去,他越来越心灰意冷。《秋》中表弟枚、堂妹淑贞的死与其他种种事情使他对生活越来越没信心,但是最后他娶了翠环,并且在高家拆了之后开始新生活。
大少奶奶李瑞珏:她封建迷信的殉葬者。典型的贤妻良母,为自己所爱的男人付出一切,最后难产而死。她善解人意,在觉慧被禁足时给他解闷;知道觉新与梅芬的事情很好的处理了觉新与梅芬的关系。
大孙少爷高海臣、二孙少爷云儿:皆为瑞珏所生。
二少爷高觉民:他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迅大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了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觉慧走后加入利群周报社,也成了一个激进派。
三少爷高觉慧: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喜欢丫头鸣凤,但最终因鸣凤不忍被嫁给冯乐山做小投湖自尽和自己那“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理想破灭,随后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到了上海后加入了共产党。
大小姐高淑蓉:未出场、已病死。
三小姐高淑华:高家三小姐,歼备长房的女儿。心直口快、爱说爱笑,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在四太太王氏和陈姨太眼中是很不好对付的人。也有天真的一面。不过总是无意间说出伤人的话。喜欢拿觉民与琴打趣。同时也经常和亲哥哥觉民、堂弟弟觉英拌嘴皮子。同时她也有做姐姐的责任感,对觉英顽劣的性氏昌毁子很不满,时常斥责他。在《秋》一书中受琴的鼓舞进了学堂。
五小姐:未出场、已死 黄妈:一个很好的老人,对觉新等人感情很深,是个寄饭的女佣。
何嫂:长房女佣。
张嫂:长房女佣。
鸣凤:一个很漂亮的婢女。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痛心疾首而又无力反抗的力量禁锢着她的感情,她与觉慧爱恋,她的自由,她的一切对幸福生活的希望,她不能自主,她得受人摆布。“人与奴”“爱与卑”在这个少女的心中这两对矛盾越来越尖锐,交锋越来越激烈。她的死是被压迫阶级对压迫阶级的强烈反抗。她到底用是清白之躯捍卫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她用自己年轻优美的生命向专横残酷的封建等级制度提出最严厉的抗议!鸣凤的死加速了高家衰落,尤其在高家垒筑的封建仕宦的脆弱而又顽固高墙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唤醒了高家第一个叛逆者——觉慧。
绮霞:鸣凤死后代替鸣凤,是个寄饭的丫头。性格单纯善良。
苏福、袁成:长房跑堂。 三老爷高克明:一个大律师,也曾经是个日本留学生。年轻时是个活跃、浪漫的美男子,后来变成了一个道貌岸然的老爷。为人正直,但是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思想迂腐。后来女儿淑英出逃后有了悔悟,但是因为儿子的顽劣、兄弟的败家最后病死。他一心想撑住高家,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高家的衰亡,只能对兄弟们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太太张氏:年轻时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与克明真心相爱。对于儿女她很关心,因为淑英的事情跟克明吵了很多架。对丈夫克明比较顺从。
二小姐高淑英:高家二小姐,三房的女儿。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原本是一个跟淑华一样心直口快,爱说爱笑的女孩儿,因为近年来发生的事情(如嫂嫂瑞珏的死,爷爷的死),尤其是要嫁给陈克家的二儿子陈文治的事情,使她变得多愁善感、慢条斯理。对于要嫁给陈文治的事情,她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她刚开始很消极,觉得只能认命。但是在表姐琴,堂哥哥觉民觉慧的鼓舞以及新杂志的熏陶下,尤其是表姐蕙的惨死终于有了逃出家庭的决心。最后在剑云、琴、觉民、觉慧、觉新的帮助下逃到了上海,得到了觉慧很好的照顾,逃离了悲惨的命运。
四少爷高觉英:一个顽皮的孩子,不爱读书,却特别爱玩。典型的败家子形象。好色、好玩、下流,令胞姐淑英堂姐淑华等人对其很反感。后来高家分裂后进了学校读书,要稍微好点。
七少爷高觉人 婉儿:淑英的婢女,比较开朗。鸣凤死后代替鸣凤嫁给冯乐山做小。在冯家天天被折磨,但是她忍了下来。后来生了一个儿子。
翠环:婉儿嫁了后代替婉儿服饰淑英。长相很漂亮。她性格善良,为淑英的事情也有做过努力。她后来喜欢上觉新并嫁给了觉新。
汤嫂、王嫂、刘升、袁奶妈、文德 四老爷高克安: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也是个败家子。抽鸦片烟、孝没戴满就把小旦请到家、偷丫头的做过。在家吝啬,在外却花钱如水。
四太太王氏:一个心机很重的女人。教唆五太太沈书玉跟长房作对。与陈姨太是死对头,但是因陈姨太以“抱孙儿”把觉世抱走(同时陈姨太的财产与王氏挂钩)就与陈姨太好了起来并且因此与沈书玉决裂。
五少爷高觉群:也是一个贪玩的孩子,同时与胞妹淑芬、胞弟觉世是被宠坏的孩子。整天跟觉英一起玩耍。
六少爷高觉世:与觉群差不多。
六小姐高淑芬、七小姐高淑芳、八少爷觉先 杨奶妈:经常与克安干见不得人的事情,并且经常仗着四太太四老爷喜欢她恃宠而骄。
倩儿:四房的丫头,最后病死(四太太不管她的病)
李嫂、秦嵩 五老爷高克定:典型的败家子,气死高老太爷又与克安逼死了克明。没头脑,卖东西经常不知道吃亏。女儿死了还不关心。根本不配做父亲。
五太太沈书玉:脑子很笨,还很好哄。受了气只知道拿女儿出气,女儿死后才知道后悔。最后搬回了娘家。
姨太太喜儿:原是沈书玉的丫头,后来被克定收房。
四小姐高淑贞:一个性情懦弱的女孩,被母亲强逼缠脚。母亲沈书玉有气就往她身上撒,在一次又一次的打骂后跳了井。对表姐琴极其依赖。
九少爷觉非 周老太太:一个很好的老人。对孙子孙女百般关心。她事事让着儿子周伯涛,结果孙女蕙、孙子枚先后因周伯涛害死。她对周伯涛很有意见,尤其是蕙死后多次不给周伯涛面子。同时她的身体也被周伯涛气得一天不如一天。
大老爷周伯涛:一个很顽固愚昧 的人,因为不肯丢面子先是把蕙嫁入郑家使蕙被郑家折磨致死、又坚持枚没什么病使枚最后病死。还借口枚死后枚少奶生了女儿家里无男丁就把婢女翠凤收房。
大太太陈氏、二老爷(未出场、已死)、二太太徐氏、周氏(出嫁到高家做了觉新等人的继母)
大小姐蕙:一个极其美丽的女子。觉新觉民继母的哥哥周伯涛的女儿,按照辈分是觉新等人的表姐妹。一个端庄稳重、小心谨慎、多愁善感的女子。父亲周伯涛为了面子硬要把她嫁给郑家孙少爷郑国光。郑国光的人品不好,长相也不好,这些事她的父母都知道,可是周伯涛硬要把她嫁过去。她在郑家成天受气,终日在悲伤中度过。淑英等人虽然为她不平,却无可奈何。他爱上了表哥觉新,觉新也喜欢上了她,却没法救他。在悲伤中,她病死在了医院。她的死成为觉新的伤痛。
二小姐芸:周家二太太徐氏的女儿,是一个天真的女孩。爱笑,有两个酒窝。因为蕙的事情对周伯涛很不满。
枚少爷:周伯涛的儿子,性情极其孤僻、懦弱,对父亲唯命是从。最后因肺病而死。
枚少奶冯文英:原本要嫁给觉民,因为觉民逃婚所以没有嫁出去。后来嫁给了枚,与枚感情很好,却在不久后成了寡妇(枚因为肺病而死)。脾气很大,曾经气的周老太太要出家。生了女儿后脾气改了不少,与芸关系很好。 张太太:琴的母亲,对女儿很关心。是高老太爷的女儿,还是克明的姐姐。
琴:大名是张蕴华。是高家兄弟姐妹的表姐妹,一个新女子。自幼丧父,母亲顺着她的想法把她送进了学堂。性格成熟稳重、活泼、勇敢正义,但也有女性懦弱的一面。在高家姐妹中颇有影响力,鼓动淑英为自己的命运抗争。是利群周报社的成员。与表哥觉民相爱。后来嫁给觉民。 钱太太
钱梅芬: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是觉新的青梅竹马。与觉新相爱。梅在父母包办之下,嫁给省城外的一个姓赵的人家,可惜结婚不到一年她的丈夫死了。婆婆对她不好,只好回娘家来。回省城以后,她和觉新虽然尽是避免接触,但是她和觉新之间的感情却始终不能泯灭。梅有流不尽的泪水,只好在忧郁、苦闷、悲伤之中渐渐消瘦、憔悴,最后含冤死去。
梅芬的弟弟
钱家下人:王永 黄存仁(觉慧、觉民的同学)
张惠如(觉慧、觉民的同学)
张还如(惠如的弟弟)
觉慧(后来去了上海)
觉民
琴
许倩如(琴的同学,后来去了广州)
吴京士
何若君
汪雍
陈迟
程鉴冰(琴的低一级同学,后来嫁给黄存仁)
方继舜 冯乐山:孔教会的会长,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同时又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冯家老爷,曾用阴险手段打官司打来一大笔钱。六十多岁还要讨小老婆。
冯老太太:冯乐山的夫人,经常欺负婉儿,连老太爷都怕他。名堂多,还很爱美。
陈文治:陈家二少爷,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郑国光:郑家少爷,性情古怪,是蕙的丈夫,很讨人厌。经常欺负蕙,父母折磨蕙他都不安慰蕙。却在周伯涛面前很顺从。
陈剑云:高家远亲,自幼死了父母,被伯父养大。性情悲观,认为前途无望。喜欢琴又喜欢淑英。有着肺病。这个一直跟着觉民他们唤觉新“大哥”的总是一副病态的青年,他跟觉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有一些相像之处。他称自己是“一具活尸”,他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悲观、绝望,只有看到自己钟情的姑娘时,他的脸上才焕发出一点血色、一些热情。但他的情感是十分含蓄的,《家》中他喜欢琴,却不敢让她知道。《春》中他钟情于淑英,他迫切地想为淑英做些什么,于是在淑英逃婚的事情上,他十分坚决地对淑英说道:“倘使有一天你需要人帮忙,有一个人愿意为你的缘故牺牲一切。”最后他果真做到了,他主动提出护送淑英到上海,便一路照顾淑英,直到他在上海去世。在淑英给琴的信中,淑英道出了剑云对琴的心意。
D. 内画壶的内画壶的流派
北京叶派内画创始人叶仲三大师,生于光绪元年1875年,卒于1945年。
堂号“杏林堂叶”。他与内画高手周乐园,马少宣,丁二仲被称为“京派内画四大名家”。叶仲三的作品来源主要是晚清和民国初年社会上所流行的一些画册,如《古今名人画谱》、《飞影阁》等。
人物题材的画主要取自《三国志》、《聊斋》、《红楼梦》等书中的插图,色彩鲜艳而有情节。他创作的题材广泛,花鸟、山水、人物、草虫、博古等无所不能。他画的聊斋故事活灵活现,红楼人物栩栩如生,被称为“内画人物一绝”。叶仲三在1945年离世后,他的长子蓁祯、次子蓁禧、三子蓁祺,以及叶蓁祺之女叶淑英,继承并发展了叶派内画艺术。叶淑英大师是当今叶派内画唯一一位嫡传人。此后叶派内画又先后吸收王习三,刘守本,丁桂玲等为外姓弟子,王习三还在河北衡水创立了冀派内画,为发展叶派内画做出了很大贡献。
爱好内画鼻烟壶的收藏家,恐怕没人不知道叶淑英的名字。她有这样高的知名度,不但因为她是京城叶派内画鼻祖叶仲三的孙女,叶莑祺的女儿。而且还因为她是迄今还在从事内画鼻烟壶工作的,唯一的叶家后人,叶派唯一嫡传人。 叶淑英生于1939年12月4日,排行老三。她从小受父亲叶莑祺和伯父叶晓峰的影响,酷爱绘画,1957年9月2日,她在政府有关部门动员下离学,当时她刚读完初一,便随父亲一直在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内画工作。 此后1958年叶氏家族收王习三为第一个外姓弟子,1960年收丁桂玲,刘守本为外姓弟子。王习三和丁桂玲,刘守本 都从叶晓峰,叶莑祺,叶淑英父女那里得到不少叶派真传。 叶淑英早期内画以人物与荷塘金鱼等叶派作品为主,后来的题材便以花鸟为主。此外也画草虫等其他题材。她的花鸟画技法和风格与古月轩中同一题材极其相似,这与她画叶派古月轩有密切关系。在她近40年的艺术生涯中,曾传授众多外姓弟子,冀派创始人王习三就出自叶派门下,可见她为内画事业的发扬光大做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
刘守本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荣誉会员,刘守本出生于1943年,自幼喜爱美术。1960年刘守本从师于内?画大师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菶祺二位老艺手历友人学习。从师学艺后,以画传统人物画为主,兼工动物、山水、肖像等。在继承传统京派内画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刘守本逐渐创立了新的京派内画艺术风格,即用壶考究、题材广泛、画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色泽古朴。20世纪90年代后,在“京城文化”的影响下,刘守本又创作了大量反映皇家及京城市井生活题材的作品,广受国内外藏家喜爱。 鲁派内画壶根植于琉璃艺术发展,发端于中国琉璃之乡――山东淄博。清朝光绪年间,李公平被选进宫廷,称作御匠。自清朝咸丰以来,博山的刻花鼻烟壶驰名中外。代表人物是李克昌。
李克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42年9月生于山东博山,1957年拜山东内画鼻祖毕荣九后人毕恒元为启蒙老师,1960年入博山内画技校从师毕荣九弟子张文堂、薛景万学习,1960年在博山市美术琉璃厂工作,他改进了老师薛景万烂毕先生发明的内画毛笔为“管式”制作法,使中国内画形成了现代风格;发明了套层内画法(俗称立体法)和油画法内画。1985年,内画油画法作品火焚咸阳获得全国工艺作品展最佳创作奖,1988年获中国轻工部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89年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主任,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任山东淄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技术副所长、1996年退休后客居澳大利亚西澳伯斯市继续从事艺术创作。2007年担任澳大利亚东方文化艺术协会荣誉会长,2008年11月在杭州举行的世界手工艺大会暨世界手工艺发展国际论坛上荣获了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的亚太地区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代表作有《毕槐红楼梦》、《聊斋股市》、《清明上河图》等一系列内画壶作品。作品《观潮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冀派内画艺术源于京城叶派内画,是王习三先生学习了京城叶派叶晓峰,叶莑祺两位叶派传承人的技艺后创立的。王习三先生,所使用的工具是金属杆钩小毛笔,颜料为中国画颜料和油画颜料以及丙烯颜料等。
冀派内画的艺术特点是风格多样、布局巧妙、立意深远、造型准确、精皴细染、、色彩典雅,不仅有以国画色为主的国画类型画种,而且还有国画色和油画色结合的表现手法,摹拟多类型多画种的各种画面效果。体现在画种方面有:国画、书法、油画、版画、装饰画等,题材方面有:人物、山水、动物、花鸟鱼虫、肖像、静物、风景等。
王习三,原名王端成,生于1938年,河北阜城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级美术师,九三学社衡水市委名誉主委。1958年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拜师学习内画鼻烟壶艺术。1958年至1966年在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学艺后调北京工艺美术厂搞内画创作,现任衡水市内画艺术院院长。 一丁,原名聂磊,字瑞之,号桃城居士, 1974年生,妙壶斋主人。现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自幼秉承家学,在父亲指导下习文练字,打下了扎实的传统书画功底。曾多次到西安碑林和孔庙碑林观摩临习,书艺大进。其内画初曾求教于王习三大师等,后拜在叶派内画一代宗师叶仲三嫡孙叶淑英大师门下,成为叶派内画传人。
其壶内书法在内画史上是继清代马少宣之后崛起的又一位实力派书家,“真、草、隶、篆”无一不精,他的内书小楷《千字文》每个字大小只有一毫米左右,难度极大,被称为“内书之最”,一丁被同行和收藏界誉为 “中国当代内书第一人”,并牢牢占据着当代内画大师的一席之地和内书界的领军地位。主要作品有《心经》《兰亭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朱子家训》等。 内画在海内外被誉为“鬼斧神工”、“中国一绝”,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内画的创作
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艺,它区别于外画的是:首先作画顺序相反,内壁反着书画,外壁才能是正顺
序;其次壶口小限制书画的操作,内壁绘画时不容易看到笔的位置。所以内画不但要有扎实的外
画基础,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为内画创作的不易,故而当一件精
品呈现出时,才俞显珍贵。当在晶莹剔透的内画壶里,看到一丁(聂磊)清雅流动,圆润古
朴的书法作品,是那么的富有神韵,宛若新鲜的生命汁液在莹润的壶壁上流淌,感动之情便油然
而生。审视愈久,愈感觉他的书法中有着“清风出袖”、“揽月入怀”的生命意蕴,实在令人难
以置信如此高超的艺术竟出自一个儒雅书生之手,后生可畏,诚哉斯言!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始于商代,成熟于东周,两晋和隋唐时书家辈出,达到巅峰。宋、元
、明书法继以晋唐法度,不断创新。清代书家,崇尚北碑之学,也熔凝出新的风格。一丁能在毫
厘之大的壶内作书,又能够做到笔法不苟,点画清晰,还能在结体、布局方面别出心裁,独树一
帜,而卓然自成一家,实属当代书法艺术之奇迹。 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才
能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个中国画家来说,不懂书法意味着艺术前途是黑暗的。自决定从事内画
艺术之初,一丁就立志要把内书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天地。
自幼酷爱书法的一丁,从小便随父亲练习书法,他的父亲在当地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书家,在家
父严格的教导下开始从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练起,逐渐延伸到永字八法,欧阳询36
法,黄自元92法。他在临摹学习过程中,不避寒暑,心摹手追,日日临池,坚持不懈,不敢有半
点马虎,努力体悟楷书的精微与奥妙,从中领会欧体楷书笔法结构的真谛。即使在吃饭和上厕所
间隙也不忘练悬腕悬肘,平时吃饭时把拿筷子都当做练习的机会。在此期间,他遍学欧阳询的《
化度寺碑》、《皇甫君碑》以及《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在长期的练习中,一
丁体悟到:书法以用笔为上,形者次之。 一丁大师获奖作品
楷书贵在静中求动,点画向背,纵横有象。如果说金文天真烂漫,浑然天成,还有之取法乎自然
具象得话,那么,楷书更是取法乎自然得抽象和规范。为此,在学书之余,他的师法对象也不仅
限于欧阳询一家,而是广集诸家。他还学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得其空灵飘逸,高情远韵。学
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以得其高古的庙堂之气,学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得其秀劲灵动
,醇厚自然之风。在进行内书创作时,一丁对写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进行认真揣摩,努力掌握
运笔的奥妙,力求运笔要圆润、挺拔,而避讳状如算子。在下笔时努力用好中锋,起笔处或尖而
收笔处则圆。考虑到内画鼻烟壶的造型,一丁在创作中认识到,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就会生
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
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
上,如是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同时,他又深知,字外功的重要。
他从学习哲学、古诗词、散文、音律、舞蹈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照观书法,以揣摩和体会其中所蕴
涵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才情。为此,他的一笔一画中深见其书法富有技巧和修养,看似信手写来,
轻松优雅,实则是学养丰锤炼所得。经过近十年的艰苦磨砺,一丁终于将中国欧体字的间架结构
惟妙惟肖的书于壶中,结构整齐而不板滞,紧密而不局促,用笔看似横平竖直,然略有倾斜,起
、收笔干净利落,撇、捺圆润饱满。字字求生动,行行有活字。如虎踞龙盘之态,如苍鹰将展未
展,如鸟之伧忙回首,刚健秀美,完全把内书艺术在鼻烟壶里完全体现了出来,把这种高难度,
高技巧的艺术发挥到了极限,继清代内画名家马少宣之后把内书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其内书作品骨力清奇,秀雅圆润,是继清代马少宣之后,崛起的第二位实力派内书大家,被誉为
“内书一绝”,“中国当代内书第一人”。在外书取得一定成就之后,聂磊又转向鼻烟壶内书这
块独特的书法领域。在清代,一代内画名家马少宣曾经在鼻烟壶内书写诗篇并配上图画。老一辈
内画家虽然功力深厚,但书写出来的字受书写工具(竹笔)的限制,状如算子,显得僵硬,呆板
,缺少变化、毫无生气,像馆阁体。现在由于书写工具的改进,聂磊经过近十年的磨砺和探索,
终于完全把毛笔书写的浓淡干湿、轻重缓急的特性在鼻烟壶里完全体现了出来,把这种高难度,
高技巧的内书艺术发挥到了极限,继马少宣之后把内书艺术推向了巅峰。 近年来,其书写的内书《千字文》大小仅有1毫米,难度之大,至今仍无人能企及,堪称内书之最
,是现存内书作品中的稀世珍品。其他内书作品有《兰亭序》,《心经》,《岳阳楼记》,《百
家姓》,《千字文》等,曾被称赞为“鬼斧神工,内书奇人”。其中内书小楷《千字文》获2007
年“习三杯”内画大奖赛银奖。其草书《芙蓉楼送辛渐》获“草圣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作品
被载入其他作品还被载入《中国书画藏典》、《国际书法家全集》、《中国艺术家精品大典》等
典集。并刊入《中华热土》、《人民画报》等报刊。其传略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
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本人被授予“二十一世纪中国知名书画艺术家”、“当代
中国华人书画艺术家”、“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价值艺术家”、“中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坚人物”
等荣誉称号。在海内外收藏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众多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江山代有人才出。内画如今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联和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
艺品徽章”认证,历史赋予内画这一伟大的民族艺术既要继承而又必须发展的使命,有继承才有
发展,发展了就是最好的继承。一丁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志存高远,功苦同铸、德艺双修,不断
进行着内书艺术的探索!相信属于他的内书艺术天地会更加广阔。 1996年作品在首届“北京旅游书画大赛”荣获一等奖 1997年作品被载入《中国书画藏典》
1998年作品被载入《中国书画家全集》
2001年被河北省轻工业厅评为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家
2003年作品被载入《中国艺术家精品大典》
2004年作品在首届“中国画·画家乡”全国书画大赛荣获二等奖
2007年草书《芙蓉楼送辛渐》获“草圣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并被组委会永久收藏。
2007书法作品被载入《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代表作典库》
2007年内书小楷《千字文》获“习三杯”内画大奖赛银奖。
2007年书法作品被“普阳杯·和谐中国”全国书画大赛组委会永久收藏
2008年被授予“中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坚人物”等荣誉称号 2009年被授予“百名作品最具有
收藏价值艺术家”
2010年内书《心经》获“习三杯”内画大奖赛铜奖。
2010年15件作品被载入《中国内画鼻烟壶》
2011年其事迹被衡水市委宣传部载入《衡水文化概览》
2011年20件作品参展 “上海内画鼻烟壶精品展”
2011年6件作品入选《冀派内画图典》
2011年8件作品入选《内画艺术》
2011年8件作品参展《大方无隅》当代内画艺术展
2012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2年作品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2年内书作品《百家姓》荣获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
2012年作品参加衡湖秋月*冀派内画艺术精品展
2012年作品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铜奖
2012年作品《陋室铭》荣获首届上海“中福杯”中国鼻烟壶名家精品展铜奖
2012年作品《千字文》荣获第十五届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金奖
E. 峻青的资料
峻青(1922—1991),原名孙俊卿,中国当尘消代着名作家。生于1922年。山东省海派拍知阳县西楼子村人。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地方抗日民主政府从事教育和群众工作。1941年写了第一篇作品。1944年后。任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敌后武工队小队长。1948年春,随军南下,作中原新华记者。后调《中原日报》、中南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52年,调中南文贺岁艺界联合会从事专业创作。后调上海,任作协上海分会代理党组书记。1957年任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1960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怒涛》;长篇小说《海啸》;散文集《秋色赋》、《欧行书简》。
F. 您好,李淑英(完结篇)
三、患病的淑英
淑英进城后,离开熟悉的土壤,身体变差。1997年,当时我们娣妹都未成家,她不幸罹患乳腺癌,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我们六神无主,可怜巴巴地看着她。她没有哭天喊地,没有怨天尤人。当我半夜起来上厕所时,看见淑英坐在黑暗中,一动不动。
我赶紧跑过去,抱着她,说我们不能没有她,我们都还没有长大,我要淑英看着我结婚,看着我生子,源尺帮我带小孩子。
淑英配合治疗,医生告知她的手术方案,让她选择一侧全切还是局切时,她勇敢地选择了全切。
手术后,淑英经历了痛苦的化疗、放疗,既使在最难熬的时候,头发掉光,吃啥吐啥,在病床上翻来覆去地煎熬,我都没有看见淑英掉过眼泪。淑英是个多么坚强勇敢的人啊!
经过精心治疗,淑英逐渐恢复了健康。她参加了我的婚礼,亲手第一个抱过我的孩子。后来听我老公说,当医生告诉他们,孩子脐绕颈三圈,母女有危险时,淑英流着泪恳求医生全力施救,大人小孩都要保住。我的亲爱的淑英妈妈呀!
四、豁达的淑英
在淑英为我们兄妹三个带孩子时,楼下的邻居说,经常从我家传出一大一小两个快乐的歌声,讲故事的亲切儿语,做游戏的朗朗笑语。楼下的邻居也经常说,从来没有见过那个人生雹游高这么大的病,还这么开心,心劲儿还这么大的老太太。
淑英在我们小两口吵架时,会在我老公的面前数说我的不是;会在我不在的时候,耐心劝解我老公,掰清是非曲直;而不是我们一吵架,她就护短,火上浇油。当我埋怨她不向着我时,淑英会说:“各人教育各人的孩子,要人前夸夫,背后训子。”淑英没有念过太多的书,不会讲大道理,却有着自己的生活智慧。
在我为给公公婆婆多少钱纠结时,淑英我会对我说:“钱是为人服务的,多给婆婆一些,不要计较太多。我有工资,不用给我钱。”淑英不是不需要钱,她知道家庭和睦比钱更重要,与婆家处好关系,更利于小家的幸福和美。
淑英没有念过太多的书,却有这样的见识,现在想想,我也会为自己的狭隘羞愧。谢谢您,我的没有上过多少学的妈妈!
都说婆媳关系难处,可我看到我嫂子时常把淑英照顾得比我好,淑英平常吃一口吃的,都要牵挂我嫂子,我好生羡慕。
当然喽,淑英也不是没有缺点。逢年过节、周末聚在一起,我们有时嫌弃她做的饭难吃,淑英从不生气,常常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小时候都是吃风长大的!”每当这时,小侄儿就说:“奶奶做的饭最好吃,比我妈妈做的好,我最爱吃!”淑英就会给我们一个傲娇的眼神杀。
今年过年,我们调侃她的名字不洋气,没有焕英好听,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淑英自豪地说:“你们的名字好听,我起的!”妥妥地一个王婆卖瓜的老妈妈。
哦,忘了告诉你们,我妈妈的名字叫李淑英,今磨悄年七十多岁了,与李焕英只差一个字。虽然差了一个字,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好妈妈,是我的人生楷模,人生榜样,值得我爱戴、学习一辈子。
淑英,我爱您!下辈子还要做我们的妈妈啊。
G. 童年的回忆是哪位画家的大作A、王俭 B、萧淑英 C、齐白石 D、张大千
古代国画家
宋辽金
巨然、李唐、苏 轼、李公麟、米芾、米友仁、王诜、张择端、范宽、赵佶、马远、夏圭、完颜璟
元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赵孟頫、王冕、柯九思
明胡颤代
戴进、谢缙、周臣、沈周滚做旁、文征明、唐寅、仇英、陈淳、张宏、徐渭、王宠、张瑞图、吴彬、丁云鹏、陈洪绶
清代
傅山、石涛、王铎、王时敏、朱耷、郑燮、邹喆、龚贤、金农、黄慎、吴昌硕、任熊
近当代国画家
近.当代着名国画家(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不分年龄): 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黄宾虹大橡、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林散之、吴冠中、李可染、吴作人、傅抱石、溥儒、白雪石、高剑父、弘一、瞿学鸿、吴湖帆、林风眠、李振凯[2]、丰子恺、范曾、陆俨少、关山月、王镛 等
H. 内画的内书第一人一丁大师
一丁,原名聂磊,字瑞之,号桃城居士,妙壶斋主人,1974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内画工艺美术大师。自幼秉承家学,在父亲指导下习文练字,打下了扎实的传统书画功底。曾多次到西安碑林和孔庙碑林观摩临习,书艺大进。其内画最初曾得到王习三等内画大师指点,后拜在京城叶派内画鼻祖叶仲三嫡孙叶淑英大师门下。其壶内书法在内画史上是继清代马少宣之后崛起的又一位实力派内书家,被誉为“当代马少宣”。“真、草、隶、篆”无一不精,他的内书小楷《千字文》每个字大小只有一毫米左右,难度极大,被称为“内书之最”,一丁被同行和收藏界誉为“当代内书第一人”,并牢牢占据着当代内画大师的一席之地和内书领域的领军地位。其主要作品有《心经》《兰亭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朱子家训》《道德经》等。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一级美术师 内画在海内外被誉为“鬼斧神工”、“中国一绝”,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内画的创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艺,它区别于外画的是:首先作画顺序相反,内壁反着书画,外壁才能是正顺序;其次壶口小限制书画的操作,内贺返前壁绘画时不容易看到笔的位置。所以内画不但要有扎实的外画基础,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为内画创作的不易,故而当一件精品呈现出时,才俞显珍贵。
当在晶莹剔透的水晶鼻烟壶里,看到一丁(聂磊)清雅流动,圆润古朴的书法作品,是那么的富有神韵,宛若新鲜的生命汁液在莹润的壶壁上流淌,感动之情便油然而生。审视愈久,愈感觉他的书法中有着“清风出袖”、“揽月入怀”的生命意蕴,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如此高超的艺术竟出自一个儒雅书生之手,后生可畏,诚哉斯言!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始于商代,成熟于东周,两晋和隋唐时书家辈出,达到巅峰。宋、元、明书法继以晋唐法度,不断创新。清代书家,崇尚北碑之学,也熔凝出新的风格。一丁能在毫厘之大的壶内作书,又能够做到笔世顷法不苟,禅清点画清晰,还能在结体、布局方面别出心裁,独树一帜,而卓然自成一家,实属当代书法艺术之奇迹。
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才能算一件完整的作品,对一个中国画家来说,不懂书法意味着艺术前途是黑暗的。自决定从事内画艺术之初,一丁就立志要把内书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天地。
自幼酷爱书法的一丁,从小便随父亲练习书法,他的父亲在当地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书家,在家父严格的教导下开始从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练起,逐渐延伸到永字八法,欧阳询36法,黄自元92法。他在临摹学习过程中,不避寒暑,心摹手追,日日临池,坚持不懈,不敢有半点马虎,努力体悟楷书的精微与奥妙,从中领会欧体楷书笔法结构的真谛。即使在吃饭和上厕所间隙也不忘练悬腕悬肘,平时吃饭时把拿筷子都当做练习的机会。在此期间,他遍学欧阳询的《化度寺碑》、《皇甫君碑》以及《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
在长期的练习中,一丁体悟到:书法以用笔为上,形者次之。楷书贵在静中求动,点画向背,纵横有象。如果说金文天真烂漫,浑然天成,还有之取法乎自然具象得话,那么,楷书更是取法乎自然得抽象和规范。为此,在学书之余,他的师法对象也不仅限于欧阳询一家,而是广集诸家。他还学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得其空灵飘逸,高情远韵。学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以得其高古的庙堂之气,学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得其秀劲灵动,醇厚自然之风。
在进行内书创作时,一丁对写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进行认真揣摩,努力掌握运笔的奥妙,力求运笔要圆润、挺拔,而避讳状如算子。在下笔时努力用好中锋,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考虑到内画鼻烟壶的造型,一丁在创作中认识到,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就会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
一丁在练字的同时又深知字外功的重要。他从学习哲学、古诗词、散文、音律、舞蹈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照观书法,以揣摩和体会其中所蕴涵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才情。为此,他的一笔一画中深见其书法富有技巧和修养,看似信手写来,轻松优雅,实则是学养丰锤炼所得。
一丁经过近十年的艰苦磨砺,终于将中国欧体字的间架结构惟妙惟肖的书于壶中,结构整齐而不板滞,紧密而不局促,用笔看似横平竖直,然略有倾斜,起、收笔干净利落,撇、捺圆润饱满。字字求生动,行行有活字。如虎踞龙盘之态,如苍鹰将展未展,如鸟之伧忙回首,刚健秀美,完全把内书艺术在鼻烟壶里完全体现了出来,把这种高难度,高技巧的艺术发挥到了极限,继清代内画名家马少宣之后把内书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1996年作品在首届“北京旅游书画大赛”荣获一等奖
1997年作品被载入《中国书画藏典》
1998年作品被载入《中国书画家全集》
2001年被河北省轻工业厅评为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家
2003年作品被载入《中国艺术家精品大典》
2004年作品在首届“中国画·画家乡”全国书画大赛荣获二等奖
2007年草书《芙蓉楼送辛渐》获“草圣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并被组委会永久收藏。
2007书法作品被载入《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代表作典库》
2007年内书小楷《千字文》获“习三杯”内画大奖赛银奖。
2007年书法作品被“普阳杯·和谐中国”全国书画大赛组委会永久收藏
2008年被授予“中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坚人物”等荣誉称号
2009年被授予“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价值艺术家”
2010年内书《心经》获“习三杯”内画大奖赛铜奖。
2010年15件作品被载入《中国内画鼻烟壶》
2011年其事迹被衡水市委宣传部载入《衡水文化概览》
2011年20件作品参展“上海内画鼻烟壶精品展”
2011年6件作品入选《冀派内画图典》
2011年8件作品入选《内画艺术》
2011年8件作品参展《大方无隅》当代内画艺术展
2012年由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12年作品《般若心经》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2年作品《百家姓》荣获第47届国家级“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
2012年作品参加衡湖秋月*冀派内画艺术精品展
2012年作品《兰亭序》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铜奖
2012年作品《陋室铭》荣获首届上海“中福杯”中国鼻烟壶名家精品展铜奖
2012年作品《千字文》荣获第十五届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金奖
2013年作品《岳阳楼记》荣获第48届国家级“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铜奖 印石,原名张长栋,字远睿,闲逸轩主人。1972年出生于河北衡水,现居住衡水市桃城区。
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协会会员,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院。自幼钟情水墨丹青,通过大量临摹古画打下了坚实的国画功底,深得国画大家赵小海悉心传教。数次深入太行山区,创作了大量的太行风情的作品;并拜内画大师王习三弟子康占营为师,悉心钻研内画艺术二十余年,大胆运用国画笔墨于内画作品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冀派内画实力派代表人物。其作品既有体现其扎实传统功力的“清明上河图”系列套壶,也有现代生活气息浓郁的写生创作作品“太行人家”,“山乡斜阳”等等。
曾应邀赴新马泰及港台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现场表演内画艺术,均获成功。在首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现场展示内画艺术,得到国内外收藏大家的广泛赞誉。 2005年被中国美术学会吸收为会员。
2011年被河北省轻工业厅授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11年作品《松荫高士图》荣获(上海)中国鼻烟壶精品展“中福杯”银奖。
2012年在“湖南工艺美术学院奖”中获得内画艺术类优秀奖。
2013年在第一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 ”中获得特等奖。
2014年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