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着名作家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的生平简介
黄逸梵(1896-1957),女,出生于1896年,原名黄素琼,着名作家张爱玲的母亲。她深受五四新潮的影响,上世纪20年代出国留洋,学过油画,跟徐悲鸿、蒋碧微等都熟识,沐浴欧风美雨,她是一个新派的女性。1957年9月,在英国伦敦去世,享年61岁。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黄逸梵亦是门庭显赫,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通常称军门黄翼升。在李鸿章淮军初建、开赴上海时,黄翼升所统带的五千水师也归李鸿章节制,是他的副手。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奉命镇压捻军,在对东捻的战斗中,黄翼升的水师驻守运河一线,阻拦了东捻的向西突围,又为清 *** 立下了功劳,功封男爵爵位。黄家在南京也留下了房产,在莫愁路上的朱状元巷14号,被称为军门提督府,明代本是朱状元府的一部分,黄翼升到南京任职后,曾将西侧厅改建为生祠,以炫耀其战功。皇帝命人查办此事时,李鸿章曾为其庇护。
1894年张爱玲简介,黄翼升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他只有一个儿子黄宗炎(另二子早夭),早年中举,黄翼升为他捐了道台,承袭爵位后,便赴广西出任盐道。这位和滑将门之子,婚后一直未有子嗣,赴任前,家中便从长沙家乡买了一个农村女子给他做妾,有身孕后,将其留在南京。黄宗炎去广西赴任,不到一年便染瘴气而亡故,仅活了三十岁。黄宗炎死后,全家人都关注着姨太太的临产,1896年生下了一女一男的双胞胎。女孩子便是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又名黄逸梵,男孩就是张爱玲的舅舅黄定柱。
嫁于豪门
张志沂(张爱玲父)娶的是清末首任长江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广西盐发道黄宗炎的女儿黄素琼。后来觉得名字不够浪漫,出洋时自己就改为黄逸梵。张志沂和黄素琼22岁结婚的,当时结婚时是人人称羡为的"金童玉女",门当户对,才貌般配。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她虽然生身豪门,但由于是小妾所生,父母又早逝张爱玲简介,因此童年并不幸福。婚后的黄逸梵与张志沂每日都是争吵,争吵,日益升级的争吵,终至不可调和。致使黄逸梵多次出走国外,到后来一生漂泊在国外,最后终于客死国外,成为我们中国第一代"出走的娜拉"。
作为张志沂的妻子,接受了新思想的她自然无法容忍丈夫吸食鸦片、嫖妓、娶姨太太,更看不惯他无所作为,最终两人的婚姻破裂,黄逸梵本人孤苦地死在异国他乡。家族的日趋衰败,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燃御离异,自然给女儿张爱玲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以后曾多次体现在她的作品里,对她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刘继兴认为,在张爱玲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中,既流唤段腊着浓浓的中国传统的血液,也吹着新鲜的来自西洋的风。传统和现代、守旧和改革、旧式与新式,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共生与交织中,造就了张爱玲日后惊艳的文字与绮丽的风格。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修养
逸梵是美的,敏感优雅,身材窈窕,体态轻盈,高鼻深目,簿嘴唇,有一点像外国人,也有点像拉丁民族,黄家是明朝时从广东搬到湖南来的,可能有南洋混合血统,头发不大黑,肤色也不白,并且周身散发着一种罗曼蒂克的气质,佻脱灵动。并且更多地承袭了湖南人的勇敢,她自己也总是说湖南人勇敢。黄素琼的脾气也像外国人,虽然缠着一双小脚,却推崇西式教育。黄素琼尽管出身在这传统官宦世家,思想上却因为清末民初民主自由气氛的渲染而极为开化,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她不甘于深闺宅院里传统妇女的生存方式,渴望能与一个志同道合、民主新潮的伴侣,共同营建完全不同于祖辈的新世界,还拜了师傅学油画,跟徐悲鸿、蒋碧薇这些个社会名流都很熟识。
晚年漂泊
黄逸梵的养母(大夫人)1922年在上海去世以后,黄逸梵就同孪生的弟弟黄定柱把祖上的财产全部分了。(除了丰厚的陪嫁,加上这次分的遗产,我想黄逸梵自己支配的财产一定不少吧。)弟弟黄定柱要了房产地产,而黄逸梵则分了些古董。每次回国再出国,就带走一两箱古董。黄逸梵也尝试着独立,总是要借着卖些古董来做点生意,看看能否翻身。可是一辈子都没有成功。然而我们看出黄逸梵尽管崇尚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那么新的独立也一定存在在她的思维里。最终,黄逸梵也没有从她所那么痛恨的古老传统里解脱出来,也更无法违背她的出身,她的一生的活计还是依靠祖先留下来的那点古董--卖了一辈子的古董。(出国一次带走一部分古董作为生计)。
每卖去一箱古董,黄逸梵都是十分自责而悲哀的,因为对于一个满脑子的新女性,新女权主义者居然没有别的办法过活。她那么地厌恶她的丈夫张志沂,可是却同她的丈夫一样地坐吃山空,和她的丈夫一样靠吃遗产为生的豪门子弟,他们两个,都避不开自己的出身。即使黄逸梵她去了国外,远渡重洋,那一切她痛恨的事物仍然存在于她的血液之中,到老,到死,永远也不肯放过他。
黄逸梵不是个逆来顺受的人,她向丈夫要求自己的权力--要求一个正常的家庭、不想要丈夫的公子脾气、不想要一个抽大烟的丈夫。张志沂断然拒绝。于是黄逸梵心里时时刻刻地都在盼望着能有机会寻找着自己梦想和憧憬的自由天地。1924年,张志沂的妹妹张茂渊要出国留学了,黄逸梵借口小姑子出国留学需要监护人为由,便偕同出洋。那一年,黄逸梵已28岁,留下两个孩子,一个四岁女儿张爱玲,一个三岁的儿子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从这一天起,黄逸梵逐渐地失去自己的家、失去了自己的儿女,而且这个空白一生都没有得到填补。她这一去,开始了她一生的漂泊......
对于黄逸梵来说,缠足之辱大概是一生中最疼痛的记忆,所以她很喜欢到处飞。一双金莲,走遍千山万水,仿佛是在向命运挑战,向命运宣战......相对于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女人来说,黄逸梵是一个独立坚强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要求,在经济上也有着自己的独立地位,(黄逸梵有着一份丰厚的陪嫁,一直由自己掌握着。)通常婚姻是改变女子人生的最重要举措,然而她的婚姻又是这样的失败。但她不向命运低头,向她的命运开始了艰难的宣战....
逝世
1957年8月,张爱玲得到了母亲黄逸梵病重的消息。此时的张爱玲,自顾不暇,哪有力量去照顾母亲,最让她尴尬的是甚至连买一张去伦敦的机票的钱都没有。一个月后,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在伦敦去世,享年61岁。
㈡ 张爱玲的晚年生活,究竟是怎样渡过的
张爱玲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是特别的凄惨,其实张爱玲的爱情都是非常的坎坷。张爱玲是一位着名的作家,她写的书也是特别的透彻,但是对于张爱玲的生活,让很多人觉得是可怜的。张爱玲的家庭也不是特别的幸福。
张爱玲的一生是非常的清凉。张爱玲的出生让很多人羡慕,但是在之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父母亲的失业让张爱玲的家庭有的很重的压力。而且张爱玲的第一段婚姻是失败的,这一段婚姻当中,张爱玲的丈夫比她大了十几岁。而且还是离婚跟张爱玲结婚,张爱玲觉得这一段婚姻是特别的幸福,但是换来的却是丈夫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轨。在之后,张爱玲选择了离婚。这一段婚姻也给张爱玲带来了沉重的悲痛。
所以说,作为女人,一定要懂得珍惜自己的婚姻,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㈢ 张爱玲的家庭背景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字廷众)、母黄素琼(字逸梵)。
张爱玲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今泰兴路),原籍河北丰润,原名张煐。1921年12月11日,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出生。1922年张爱玲随父亲迁居浙江温州。父任职金浦路铁路局英文秘书。1924年,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张茂渊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1928年,父亲辞去职务,由天津搬回上海,母亲和姑姑也由英国返回上海。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着。1930年入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张瑛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母亲与姑姑搬出宝隆花园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张爱玲仍然随父亲生活。
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随白俄罗斯练习钢琴。1932年,母亲去往法国,张爱玲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1933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1934年父亲再婚,后母为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并迁回麦根路别墅。张爱玲写《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发表。1936年,母亲携美国男友返回上海,张爱玲在《凤藻》上发表散文《秋雨》。1937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校刊《国光》半月刊发表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评张若谨小说《若馨评》。在《凤藻》发表《论卡通画之前途》。后与后母因一点小事发生口角,被父亲责打,并拘禁半年。1938年年初,张爱玲趁夜逃到母亲家(详见张爱玲自传散文《私语》)。同年张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1939年,张爱玲与母亲,姑姑迁居静安寺路赫德路口爱丁堡公寓(今常德公寓)5楼51室。因战乱持伦敦大学成绩单入读香港大学文科,认识终生挚友炎樱。[2]1940年,张爱玲的散文《我的天才梦》参加《西风》三周年纪念征文,获第十三名荣誉奖,并获学校两项奖学金。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港大也因此停课,母亲的男友死在新加坡战火。
㈣ 张爱玲生母:贵族之后,晚年沦为工厂女工,凄凉逝前求见女儿遭拒
“问题少女”张爱玲,当然不是生来就“索隐行怪”的。她后来的出格与不幸,可直接推导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她一生领受到的最大创痛,大约有二:其一,是“前夫哥”胡兰成的始乱终弃;其二,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与父母的关系糟糕到了极点,尤其是母亲黄逸梵的伤害,有生之年都无法痊愈。
我们知道,张爱玲对父母, 情感 上是有微差的:对其父张志沂,是直接看不起,晚年平添了许多怜悯;但对其母张志沂,她幼时带有崇拜与仰视之心,成年之后谈及则多有恨意。有研究者就说,她最在意母亲的看法,偏偏这个女人伤她最深,实际远超父亲与前夫。
可以说,张爱玲的寡冷的性格养成,最大程度上得拜张母所赐。她成年之后,对人对事对世界,那种渗入骨髓的疏离感与不信任感,也完全可视为极缺父母关爱的异常表现。弗洛伊德宣称,“童年阴影”是一个人所有问题的根源,张爱玲应当适应这一理论。咱看看豆瓣那个拥有10多万成员的小组——“父母皆祸害”的轰战式“控诉”,有谁敢说有关原生家庭的心理溯源,尽是“失败人士的无端找茬”?
有人说,世道乱、家庭畸形、身边人多是极品,尤其是与亲母撕心裂肺又错综复杂地纠葛的异常环境,方造就了一代才女张爱玲,我是很认同的。
以现在观念看,张爱玲的生身父母,就是一对不负责任、自私冷漠到令人心寒的组合,甚至奇葩到有点恐怖的程度。张爱玲姐弟生长其间,是既可怜又深受其害。
这是什么样的父母呢?老爹张志沂,旧时代落魄公子哥、经典纨绔子弟,这位李鸿章外孙、大名士张佩伦之子,少年时代也妥妥文青一枚,通古书、读胡适、精英文,而后就沉迷于嫖悉正赌抽,荒废腐朽直到去世。他讲派头、爱排场、抽鸦片、打吗啡、逛窑子,衣食堪忧也不屑出去找工作,就靠祖产坐吃山空。荒唐时候,他一心想将妓女娶进门,只因闺女一点忤逆就可以将之毒打软禁半年,差点使之一命呼呜。张子静回忆说,姐姐张爱玲靠老女佣救援出逃后,终身不愿再见其父一面。
其母黄逸梵呢,豪门姨太太所生,奉命嫁进张家后,就明陆银对夫家深恶痛绝,生下俩娃就远走高飞不闻不问,只管自己锦衣玉食鬼混,动辄骂亲闺女是猪,带她过马路时眼里都是一副厌恶表情,女儿念书花了一点钱都要掂斤播两觉得吃亏。贵族出身的黄逸梵,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新女性,她切齿痛恨自身婚姻,似连亲生小孩都嫌恶起来了。
如此父母,与其说是至亲,不如说是前世孽缘。不幸托生在此家庭,你教身为子女的,如何能无忧无虑做一个“傻白甜”?偏偏张爱玲又是极端聪慧、极端敏感之人,连幼年时代佣人的玩笑话都能没齿不忘,想她一生真是背负了太多太多“负能量”,又无处排解。
她的小说,几乎都渗着一股阴暗霉烂的味道,令读者冷到骨子里,源头确实可以追溯至此吧!
说起其生母黄逸梵,论出身也是高贵显要之家。有读者说她是“高仿版张爱玲”,这话固然颠倒错谬,可类比的也并不太离谱。
黄逸梵其祖父黄翼升,乃晚清长江七省水师提督,是从一品官职、李鸿章水师副手,相当于现今大军区级主官,妥妥封疆大吏。其父黄宗炎袭爵并出任广西桂平梧盐法道。这是一个标准的钟鸣鼎食官宦之家。想她一个1896出生的女人,竟然精英文、擅钢琴、通油画、懂雕塑,坐抽水马桶都要拎本老舍,着实不是一般家庭出来的。《对照记》里的张爱玲,曾很为母亲傲娇,说她“一双小脚踏过半个世纪一个大洋”,只是“不幸早生了30年”。
确实,将门二代黄逸梵,泼辣、果敢,有着湘人不服输好强的脾性,且自小接受新式教育,是深受林译《茶花女》影响的新女性。她一生最大悲剧,是在22岁那年,被家人以“门当户对、亲上加亲”的理由,包办出嫁给老气横秋遗老气质的张志沂,悲剧命运至此拉开序幕。张爱玲名作《茉莉香片》里,那个从未爱过丈夫、自甘堕落连带儿子被折磨到身心俱残的悲剧女子冯碧落,有理由认为这是以黄逸梵为原型的。
黄逸梵自入夫家,就争吵不断,只是无可奈何。婚后第4年,她终于迎来曙光:那一年,其养母病逝沪上,留下大量财产,弟弟黄定柱继承房地产,而她则要了几箱价值不菲的古董。手中有钱支撑后,她腰杆顿时挺硬,不愿屈居檐下。她做了两项决定:其一,是以给小姑子张茂渊当监护激宴人为由,抛下子女随同出国——尽管《小团圆》暗示姑嫂有暧昧之情;其二,便是在彻底绝望之后,毅然提出离婚。据说,她是民国首位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
这位裹小脚的中国旧时代女人,从此足迹踏遍了欧洲大陆。而张爱玲才4岁,目送母亲远离手足无措,但是没有哭。她后来回忆说,“家里没有我母亲这个人,因为她很早就不在那里了”。对于母亲的遗弃,她其实一生都没有责怪,也不觉得是错的。她不仅理解,而且终生都很欣赏其“清绝”二字,这只怕也是她一生仿效之事。
在少年时,她对母亲是仰望的,母亲给她梳得头散了都不忍心去碰。在母亲面前,她一直自觉是一只丑小鸭。之所以决裂,是数年后再相处时的事了。
黄张这对母女,都是奇女子,都个性十足,都异常勇敢,也都很毛刺。但两人的性情差异又是如此明显:一个极为自我,不懂如何为人母;一个极度敏感,只言片语都要思量反刍,朝夕共处时纷争随起几乎是必然的。
2009年2月,张爱玲晚年自传体小说《小团团》“被出版”,里面藏有大量惊世骇俗的隐私,尤其是母女间关系的生猛叙述,参照《对照记》一读,能让读者明白很多疑团。有人说《小团团》只是小说不足为据,此说实“于理则有于情则无”。因为大家都明白,《小团圆》是应夏志清“写自传”的提议而就的,除了文体躯壳是小说式的,内容却几乎完全写实。
《小团圆》不仅所有人事若合符节,连极小细节都一一对应、字字落实。比如说有个伯父家的二哥哥的少奶奶听力有问题,确凿可据;比如写及祖母有首诗,也是原封原样的;比如,我们所不解的,张爱玲过去对亲弟张子静是很爱护的,为何以在成人后如此冷漠,看了《小团圆》才明白,原来张子静曾对外写信羞辱姐姐“有玷门第”,她从此心存芥蒂,大概也绝望于这个家族无一人可靠吧!
从《小团圆》及张爱玲其它文字可知,张爱玲母女的 情感 纠葛,主要集中在黄逸梵第二次旅欧归来(时张爱玲16岁)、与港大读书期间。张爱玲的不满,主要有三:第一,寻寻觅觅得不到关爱。黄逸梵一心要将闺女培养成为“名媛”,学琴、做饭、学画、礼节,可张爱玲在这些方面一无所能,黄逸梵失望至极一度想把她嫁掉,说过“我可以嫁掉你,你还是处女”这样的刻薄话;
第二,黄逸梵出言无忌动辄斥骂,“差不多天天骂”,给张爱玲带去很多伤害。诸如“你这是干甚么?猪!”、“你这样子还想出去在 社会 上做人”等等羞辱话,随时脱口而出。而张爱玲那时还在上学,在经济上需仰仗母亲,不得已逆来顺受隐忍,“继续微笑装听不见”。她后来回忆,曾痛苦到就想跃楼而下,“让地面重重地摔她一个嘴巴子”。
第三点,也是最终让母女决裂的导火索,还是在钱财上,引张的话就是“一点一点毁了我的爱”。黄逸梵长期无职无业,又周游世界,出入名流场,到处交外国男朋友,出手阔绰全赖娘家那箱古董及一些股份,对女儿的拖累是有计较的——黄那时有个外国男朋友,本计划一起去国外生活,就因女儿才被迫留在国内。她时常念叨女儿的到来,让她费了很多钱,也让张爱玲心理上倍感“磨难”。
张爱玲至死都无法忘怀的是,她为了省钱蜷缩于校宿舍,暑假也没路费回家,其母却住香港最贵的浅水湾饭店;她在港大读书期间,窘迫到连根自来水笔都没有,好不容易得到800元奖学金,满心欢喜拿给母亲看,却被母亲偷走,一个晚上全输光了。“800元事件”,也成了母女决裂的导火索。
到了后来,她在上海写作成名,经济日渐宽裕,屡屡提及要还母亲的养育钱,不欠这份恩情。胡兰成听说后,给了她一笔钱(后来胡逃难,张爱玲给了一大笔钱,也可视为“还钱”,是钱情两讫)她马上做成两根金条掷还母亲。据说,黄逸梵接到金条时,泪流满面至为哀戚,说“就算我不过是个待你好过的人,你也不必对我这样!”
此后余生,她们再也没见过面。也许正是这个时候,她对亲情是彻底绝望的了。在寻亲的路上,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落,至此完全关上了自己的心门。
这对母女之间,可谓在相互折磨。张爱玲认定其母不喜欢她,但她可能不知道的是,黄逸梵最记挂的人始终是她这个女儿。
黄逸梵作为母亲,确实是很自私,也是不合格的。她和小姑子一样,对张家所有男性家属都深恶痛绝,连带着连亲儿张子静,都漠视到完全不存在似的。1948年她彻底离开大陆,走前也不懒得与儿子道个别,只拣了几颗碎宝石差张爱玲转交,从此一去不复返,真够绝的。但她对张爱玲,其实有很多心血倾注、许多寄望,只是深埋心中不懂表达,言行方式又不当,最后闹得黄泉不复见,实非本愿。
她一直希望按照西方“全人”的理念去教育女儿,可又脾气暴躁,动辄发脾气;对本是判给丈夫的女儿(让儿子回去),并不拒绝,花费很多钱财让她进贵族学校,请英国家教上门辅导,并一直为她将来的留学做着长远规划;她很着急地要给自己找个归宿,好留点遗产供给张爱玲;甚至,张爱玲生病期间,黄逸梵似为了给她请医看病,情愿与医生发生关系。
为了照顾张爱玲,她也与真爱失之交臂,随着那位英国男友死于1941年的炮火,她实际也失去了全部憧憬;她望女成凤挑剔苛刻,最不希望女儿步她后尘没有稳定经济来源,总以理性眼光考量在女儿身上的“投资”是否值得,而这一切无不深深刺痛敏感又叛逆的青年张爱玲。而这些事情,张爱玲作为局中人,未必有我们看得清。这也是悲剧的来源。
黄逸梵的晚年状态,与她女儿一样,外界所知甚少。但是通过她身边二三友人的回忆,以及司马新等学者的挖掘,也是大体能拼接出来概况的。
老去的黄逸梵,深陷于穷、病、孤苦之中。现年90高龄的海外名学者王赓武教授,由于父母与黄逸梵是密友,1950年代在伦敦期间,曾与黄逸梵有过接触,也深知她处境。在他印象中,黄是一位“瘦瘦小小,不怎么高大”的老太太,日子过得很穷很苦,连一瓶麻油都需要友人资助。
确实,此时的黄逸梵,在伦敦无亲无故,娘家带出的那箱古董早已变卖差不多了,面临山穷水尽地步。但是,60多岁的她,仍自食其力,也“必须自力更生,手一停,房租、三餐就没着落了”。她主要在一小工厂做劳工,“打工维生,不但不觉卑微,还有一腔义无反顾的热血”,只是“做工多是一点不对立刻就不做,另换一家”,个性依然。她每周挣七英镑,可扣除房租与伙食,所剩无几。这位中国名门之后,“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的母亲,晚年最大的梦想是开一家咖啡馆。但她衣食不继,哪有这资金呢?
黄逸梵最落魄的时候,也没有找女儿求助过——尽管那时的张爱玲,也是自身难保,为了点微薄稿费每夜赶稿“眼睛痛到流血”。直到1957年,黄逸梵病重,自知大限将至,终于写信给张爱玲,渴求见最后一面。但张爱玲不知是没钱买机票,还是不愿面对,仍然拒绝了,只给寄了100美元。一个月后,黄逸梵在独孤中凄凉告别人世。
贫穷至极的黄逸梵,去世前还是给女儿留下了一个箱子,里面叠放着一张女儿幼时照片,以及一些古董。黄逸梵不舍得用掉,用尽全力最后保全了这些“遗产”,作为一丝弥补。司马新《张爱玲与赖雅》这本书说过,面对这份“不啻天下掉下来的馅饼”,赖雅高兴地戏称为“宝藏”,对于手头拮据这对夫妇而言,无疑大解燃眉之急。黄逸梵到底留下了多少东西外人无从知晓,只清楚直到1967年赖雅去世,“宝藏”才被发掘变卖差不多了。
当听闻母亲的噩耗时,当亲手接过这个箱子时,张爱玲到底是何心情,我们也一无所知。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她们母女彼此都很渴望和解,却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我们还知道的是,张爱玲1944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传奇》时,曾特意将封面做成了蓝色。只因为,她晓得并深深记住,母亲喜欢孔雀蓝。
2020.11.2.晚于湖畔
㈤ 张爱玲生母黄逸梵:贵族出身,环游世界,晚年却孤苦沦为工厂女工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那个嚷嚷着"出名要趁早"的才女张爱玲,在文坛上呼风唤雨,在生活中却满目苍夷。读者惊叹于她在文学上面地特立独行、风格迥异,在茶余饭后却也难免提起她的八卦绯闻。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她和胡兰成的爱恨纠葛以及与赖雅的忘年之恋。
每一段感情,张爱玲都如同飞蛾扑火,倾尽所有的去经营,她的不计较回报,归根结底来自于童年缺失的关爱。
都说女子在感情中强势,多半源于父爱没能到位,张爱玲与其父亲的关系确实剑拔弩张,可她和母亲的关系也不见的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水深火热。
她的生母黄逸梵,从一代贵族小姐,晚年沦为工厂女工,生活拮据又清寒,在凄凉临终之前想要和张爱玲见上一面,却被女儿无情拒绝!
黄逸梵是做了怎样十恶不赦的事情才能如此不遭女儿待见呢?
我想,并不是黄逸梵有多么的恶,而是黄逸梵与张爱玲想象中的母亲截然不同, 现实和远景的巨大冲击力,使得张爱玲对生母因爱生恨!
黄逸梵,她的名字常常伴着张爱玲或者儿子张子静的名字出现,是一个背后的配角,默默无名的抚养者,但其实, 黄逸梵的生活,远比一个母亲的身份更加有趣和丰富。
她被誉为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经典语句的开山鼻祖,是裹着三寸金莲也要去瑞士阿尔卑斯滑雪的新潮女性,也是实打实的名门闺秀、将家子女。
1896年,黄塌键逸梵出生,她的祖父黄翼升曾是李鸿章的副手,功封男爵爵位,父亲黄宗炎则是一代盐商,家底深厚。
她虽然是姨太太所生,但却是黄家的嫡女,只有一个同母同胞的弟弟共同继承财产,所以黄逸梵的生活那是要风有风,要雨得雨。
黄家是传统的官宦世家,可黄逸梵却是深受五四新潮得新派女性,清末民初的时候,民主自由得气氛渲染开化,黄逸梵力求洞拍时髦,不甘于做深闺宅院的旧 社会 妇女。
她热爱学习,追求各种新世界的东西,比如她会专门请师傅学油画、会说一口流利正宗的洋文,可以踩着高跟鞋涂着红蔻丹逛百货商店,也能和徐悲鸿、蒋碧薇等人搓麻将……
黄逸梵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室与交际圈,也有着令人仰慕的性格与风姿。
黄家的祖上杂合了些南洋血统,黄逸梵的长相就颇具外国人的特征,五官深邃、体态轻盈、浑身散发着罗曼蒂克的气质。
并且黄逸梵本身也热衷打扮,时常都是旗袍加身,梳着最流行的爱司头,红唇卷发团颤巧,举手投足风情万种,这样的女子谁能不多看几眼?
正因为黄逸梵的妖艳妩媚,她也深知自己的魅力所在,所以当她与格格不入的张志沂的婚姻注定惨淡收场。
1918年,黄逸梵二十二岁,由大夫人说亲,她就要嫁给李鸿章的外孙张志沂,这门婚事既是门当户对的天作之合,也是亲上加亲的强强联合。
但其实,天生浪漫又特别的黄逸梵,从心里是一百个瞧不起张志沂的。
虽说张志沂也是豪门出身、顶着贵族名号,可黄逸梵嫁过去那一年,张家早就在穷途末路的边缘试探,拿得出手的恐怕就是祖上留着的漆木家具以及典藏的四书五经。
倒是黄逸梵,拥有娘家赠予的丰厚嫁妆,让她吃喝不愁,继续享受奢侈生活。
别看张家整日坐吃山空,张志沂本人丝毫没有意识到家族没落的危机,仍旧秉着自己浮华公子哥的架子,不是喝花酒就是吸大烟。
这样的丈夫,不可能是黄逸梵所期待的样子。
而真正令黄逸梵心灰意冷,对这段婚姻大失所望的还属张志沂屡教不改,出手阔绰养姨太太、不知悔改的抽鸦片!
于是1924年,黄逸梵找到一个理由,她要以监护人的身份配小姑子张茂渊出国留洋远走高飞了。当年,她的女儿张爱玲四岁,儿子张子静三岁。
可能有人要问,既然选择摆脱家庭、远走高飞,为何不带走自己的孩子?
当时,黄家的大夫人去世,黄逸梵和弟弟黄定柱瓜分了祖上的遗产,黄定柱拿走了房产地产,黄逸梵则分了两箱古董珠宝。
拿着这样一笔巨大财富的她,一心想要满世界的游玩,满足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带着两个孩子岂不是拖累?
更何况,黄逸梵对张志沂的厌恶早就根深蒂固,连带着她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也多了些漠然的情绪,尤其是长相像极了父亲的张子静。
所以,当年二十八岁的黄逸梵挥一挥手就潇洒地走了。
在漂亮新潮的母亲与顽固不化的父亲之间,张爱玲更偏向哪一方不言而喻。曾经张爱玲还多次回忆起和黄逸梵少有的温馨画面。
黄逸梵在弹琴唱歌,她和弟弟则在母亲的狼皮被褥上肆意打滚,母亲那些富丽漂亮的珠宝首饰也一度让张爱玲羡慕不已。
黄逸梵走后,张志沂娶了继母孙用蕃,这是张爱玲噩梦的开始,也是她性情大变的分水岭。
孙用蕃初嫁进张家就给了张爱玲一个"下马威",把自己的一箱子旧衣服送给张爱玲当作见面礼!
这样的礼物张爱玲可是无福消受,自小她就是张家的长女,不说吃穿用度奢靡,那也不至于穿别人的旧衣裳! 孙用蕃此举,张爱玲不免多想她是调侃和看不起自己。
并且,孙用蕃成了这个家的当家主母之后管控欲十分强烈,勒令下人把黄逸梵所有物件扔出去,要清空黄逸梵曾留下的任何一点痕迹。
孙用蕃的强势让刚刚远离母亲的张爱玲十分被动,她这是绝了自己思恋母亲的后路啊!
在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摩擦之中,张爱玲对继母孙用蕃的看法越来越极端,还嫌恶地称其为"恶继母",往后张爱玲的作品中也能看出她的态度。
尤其是两年之后,黄逸梵的突然回国,使得孙用蕃感觉地位受到威胁,怒气无处发泄,竟然狠狠的给了张爱玲一巴掌。
这一掌打在张爱玲脸上火辣辣地疼,打碎了她对孙用蕃仅有的情谊,也打碎了她对张家的所有幻想。
黄逸梵此行回来是想通了一件事,把张爱玲丢在这样压抑的一个家里迟早会毁了,她不希望张爱玲成为下一个自己。
于是黄逸梵来到张家与张志沂谈判,要求让张爱玲接受新式教育,老套的私塾先生根本不顶用了。
可张志沂死活不同意,一方面他也十分看重张爱玲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另一方面是他不想花重金送张爱玲去女子学校念书。
最终黄逸梵做出妥协,由她出钱供张爱玲念书,但她的生活条件也不容乐观,所以儿子张子静仍全权让张志沂管教。
此时的黄逸梵,那两箱古董珠宝肯定是没有完全挥霍一空的,但她就是不愿意供给张家传宗接代的儿子!
要说黄逸梵的突然回归,张爱玲的心中肯定是欢喜极了的,这意味着不久之后她便能逃离继母织就的痛苦牢笼。
但实际上,黄逸梵从法国回来后,生活水平大不如前,以往能够大手大脚不计较支出,如今却是要计算着存款过日子,张爱玲的学费无疑是个负担。
她一边逼迫自己承担起一个母亲的责任,要将张爱玲培养成才,一边却又嫌弃张爱玲拖累自己,是个不小的麻烦。
这样两相矛盾的看法,使得黄逸梵对张爱玲忽冷忽热,令张爱玲没有十足的安全感。
她的弟弟张子静曾经也想让母亲黄逸梵资助自己学习,可黄逸梵十分冷漠绝情,想也没想便回绝了,她说: 我只能负担一个人的教育,现在这个名额被你姐姐占据了,你走吧!
母亲的回绝令张子静伤心不已,也绝望死心,不管是在张家还是在母亲这里,他张子静似乎都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得不到多余的关爱。
他没有姐姐的才华横溢,也没有姐姐的特立独行,反倒遗传了张志沂的懦弱和悲观,也难怪黄逸梵离世时没有给他留一丝一毫的遗产。
张子静羡慕着姐姐张爱玲的好运,却不知道张爱玲面临的是双重折磨。
黄逸梵个性要强,曾经的她是让各家大小姐都羞愧的存在,如今在教育自己的女儿时,也力求让张爱玲成为最出众的那一个。
张爱玲着名的人生标签:出名要趁早,恐怕也是受母亲黄逸梵的启发。
人无完人,在文学上面拔得头筹的张爱玲在生活上却没有任何优势,她也因此多遭母亲黄逸梵的嫌弃和鄙夷,留下不小的心灵创伤。
曾经黄逸梵约上自己的三五好友来家中喝茶,张爱玲眼尖地发现桌子的凳子少了一个,于是主动地去搬来一张。
然而当时的张爱玲力气不大,家中的凳子又都是实木的,十分沉重,张爱玲一个不慎,就把黄逸梵十分喜爱的那张地毯给划破了。
黄逸梵是个有脾气的收藏家,对自己心爱的那些玩意十分宝贝,就连女儿张爱玲弄坏了地毯也不是姑息,当着朋友的面就大骂了张爱玲是"猪"。
张爱玲正值青春期,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委屈,尤其是这样的话还是从自己打心底里依赖的母亲口中说出。张爱玲大哭地跑出家门,很长一段时间才整理好自己的情绪。
还有一次张爱玲感染了风寒,高烧不止,看病吃药几轮之后也不见好,黄逸梵要日夜守着张爱玲,又要耗费不小的一笔医疗费,日子久了,黄逸梵也是烦躁不堪。
一日,黄逸梵竟然对着床上病弱的张爱玲说到: 我宁愿你死掉,也不愿意你这样日日不见好,拖累我的生活。
这句话也不知道是黄逸梵的气话还是她的真心话,可不管怎样,这已经伤到了张爱玲的心,她对自己和蔼可亲的母亲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
十八岁那年,张爱玲与张家的矛盾突发,她顶撞了继母孙用蕃,父亲张志沂却不听解释的偏袒孙用蕃,不问青红皂白就掌掴了张爱玲并罚她禁闭思过。
张爱玲从此和张家断绝来往,搬来和母亲黄逸梵同住。
对于母亲的敏感和多疑,张爱玲已经掌握了个大概,她明白黄逸梵的矛盾心理,也明白黄逸梵对自己的栽培心意。
所以在学业上面,张爱玲用功读书、力争第一,以求母亲宽慰。后来她能够成为屈指可数的文坛女作家,黄逸梵的鞭策功不可没。
从知道黄逸梵觉得自己是一种拖累之后,张爱玲和黄逸梵之间就有了不可忽视的芥蒂,张爱玲也开始若有若无的疏远黄逸梵。
在香港大学读书期间,张爱玲宁愿自己徒步走过大半个城区,也不愿意开口向母亲要钱,她的生活费也多是来自自己的稿费或者奖学金。
可就算如此,也没有完全打消黄逸梵给张爱玲带去的心灵撞击。
大学的时候,张爱玲得到一笔800元的奖学金,她知道那时候的黄逸梵生活不算宽裕,于是将这笔钱拿给母亲分担生活。
可没有想到,黄逸梵根本不相信这是张爱玲的奖学金,甚至多疑地闯进张爱玲的浴室,检查这笔钱是否"来路不明"。
这样的做法和肮脏的猜测让张爱玲彻底对母亲失望,而这笔刚刚拿出手的800元钱也很快被黄逸梵在赌桌上挥霍一空。
毕业以后,张爱玲和黄逸梵的交际逐渐减少,两人见面的次数也不多。但张爱玲的心中一直对黄逸梵的嫌弃耿耿于怀,她一门心思想要凑钱还清母亲对自己的所有花销。
当年她的作品不温不火,恰时候胡兰成出现在她的生命中,给予了张爱玲前所未有的关怀和宠爱。
对于和胡兰成的这段感情,可以用张爱玲的一句话来形容 :爱一个人可以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正是因为张爱玲对那份关爱的缺失,使得张爱玲在与胡兰成的感情相处中始终位于弱势的一方,多次原谅胡兰成的出轨,心灰意冷后才决定放弃。
但胡兰成也给张爱玲提供了一个生命的转机,在张爱玲没钱偿还母亲的时候,胡兰成恰时给了她一笔不菲的财产,张爱玲当即把这笔钱打成两根金条。
约见黄逸梵来餐厅叙旧,随即把金条给了黄逸梵,意味着从此两个人不再相欠。
后来张爱玲大火,和胡兰成分手之际给了胡兰成昂贵的分手费,大约也是在感恩当年胡兰成对窘迫的自己出手相助吧!
餐厅一别之后,张爱玲和黄逸梵居然再也没有相见。
黄逸梵去了国外寻找自己的生活,足迹踏遍大半个世界,但也因为长年的漂泊让黄逸梵倍感孤独。
她随身携带的行囊,也就是当年仅剩的一点珠宝首饰,以及一张张爱玲的照片,以供解相思之苦。
黄逸梵是个有本领的女性,却不懂得如何用这些本领换取酬劳,这方面她或许和前夫张志沂还有一些相似之处。
她原本想要靠变卖古董投资,让自己东山再起,但几次做生意都以失败告终,无奈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只靠这些家产生活。
晚年时期,黄逸梵一个人在伦敦定居,她不是没有找过新的男友,但因为年轻的时候忙于照顾张爱玲,和异国的情人不得已分开,从此便再也没有寻得称心如意的另一半。
在伦敦,六十岁的黄逸梵已经山穷水尽,还有几件没有变卖的古董,她希望能留做遗产给张爱玲。
她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也没有体面高薪的工作,只能在一家小工厂里面自力更生。
幸亏黄逸梵是个想得开阔的女子,她曾经说: 打工维生,不但不觉得卑微,还有一腔义无反顾的热血。
她骨子里的浪漫气质,让她晚年唯一的理想就是能在伦敦开一家咖啡厅,享受人来人往的热闹。
可惜,黄逸梵并没有那个资金来支持自己实现梦想。她和女儿张爱玲多年没有见面联系,得知张爱玲的消息都得依靠小姑子张茂渊的渠道。
1957年,张爱玲陷入财产危机,她的稿费不多,还需要没日没夜的通宵写稿应对出版社,"眼睛痛到出血"是她的真实写照。
也是在那一年,黄逸梵病重,大限将至。在临终之前,见一面张爱玲是她唯一的遗愿。黄逸梵写信寄给张爱玲,希望张爱玲能来伦敦一叙。
但张爱玲一口回绝了。
后来外界纷纷猜测,张爱玲不愿意见黄逸梵无非两个原因,第一是没钱购买飞往伦敦的机票,第二是打心底里没有原谅黄逸梵。
总而言之,黄逸梵的最后一面张爱玲没有见上,黄逸梵最终在异国他乡孤苦伶仃的去世了,享年六十一岁。
但后来张爱玲又对于当年的选择十分后悔,人到晚年的她明白了当初黄逸梵的不容易,也明白了被现实打击得千疮百孔的黄逸梵有自己的苦衷。
回想她自己这一辈子又何尝不是黄逸梵的翻版呢?没有足够的母爱与父爱,没有温馨的家庭,明明一身才华向往美好却最终被感情欺骗,满目苍夷!
曾经的张爱玲对黄逸梵抱着最大的幻想,渴望黄逸梵能回来弥补自己缺失的关爱,可黄逸梵给她带来的除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还有最现实的人情冷暖。
张爱玲晚年,意识开始糊涂起来,最常听她嘴里念叨的就是一句话: 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妈妈,等我死了,就去跟她谢罪。
不管是因爱生恨,还是积怨已久,张爱玲和黄逸梵这对母子都是 历史 上少见的。明明都是出类拔萃的才女,却各有各的悲催与不幸。
㈥ 为何说张爱玲母亲的人生比张爱玲更加传奇
提到张爱玲,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除了她的才华之外,还有就是她的家庭。张爱玲出自名门,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而且还娶了李鸿章的长女李菊藕。
而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也是一位传奇女子,她敢爱敢恨,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张爱玲和她在这点上有着相似之处。
说到张爱玲的亲人,很多人都只知道她的祖父张佩纶和父亲张廷重,但我们往往忽略掉了她的生母黄素琼,世人对她的了解也是比较少的。
对于黄素琼来说,从第一次跟随小姑子出国留学,她就已经逐渐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儿女,她这一去,开始了她一生的在外漂泊。
当然,她也是一个新派女性,她独立坚强,对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要求,在经济上也有着自己的独立地位。但她的婚姻却很失败,也给女儿造就了无法磨灭的伤害和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