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名词解释:英国的双轨制
英国的双轨制:英国的教育自中世纪以来就形成了双轨制,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道专门为资产阶级的子女设立的,自上而下地,从大学到初中,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则是为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
现代的英国,中等学校仍然沿袭着双轨制,学校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所谓的公立学校,包括综合学校、现代中学和文法学校。
资本主义国家的两轨就像火车轨道一样互不相通,互不衔接。除非非常优秀或者受到资助,否则劳动人民的子女是无法接受大学教育的。
(1)英国贫民子弟如何上学扩展阅读:
西欧双轨学制代表以英国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
这种学制显然不利于教育普及。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特权阶层的削弱,较高的学术性一轨已逐渐向劳动人民子女开放,但普通劳动者子女入学的仍然不多,原因在于这类学校学费昂贵,非劳动人民子女所能承受。
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因免费或接受资助而得以入学。但这种学制的学术性一轨的学术水平较高,像牛津、剑桥大学等就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
② 中国平民可以进英国伊顿公学么
中国平民可以进英国伊顿公学。
私立小学的优秀学生是主要生源。私立小学与伊顿一样,也是条件好、学费昂贵,中产阶级家庭少有问津。
其次是公立小学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有意培养,校方也会给予报考私立中学的建议。
海外学生也能报考伊顿。伊顿公学曾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的首选,从印度王子到阿拉伯王子,人人一口“伊顿”口音,见了面不谈国事,先称兄道弟弄清楚对方在校的年头辈分,以及住在伊顿的宿舍楼和房间号,关系就拉近了许多。伊顿现在虽然有王子头衔、后面跟着仆人的人物少见了,但出身大有来历者仍不乏其人。美国的富豪、亚洲的赌王,都把孩子送到伊顿公学。
英国伊顿公学入学条件:
1、学位考量:
学生如果是专科毕业生的话,想要到英国去就读本科或者是硕士,就需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若没有学位证书或不是相关专业的,要经学院认可后,读一年的硕士预科,再读正式的硕士学位。具有学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可按自己所学的专业申请相应的硕士学位课程。
2、语言能力:
语言要求在托福550分左右的。英语水平较差,无法进行交流的学生可能会被拒绝入境,也就是拒绝签证。所以要进一步切实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3、专业表现:
申请入学条件因素不仅在准备申请学校时不仅仅要证明你的成绩,还要传达出对专业独特的见解,表现出对专业的热情。如英国留学生要申请报读政治专业,在申请大学时,就必须要展示出从下就对政治的关注和热爱,参加过什么样的活动。
③ 19世纪后半期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及改革是如何形成的
19世纪后半期,英国中等教育发展的一项主题在于公学改革。为更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学改革,克拉雷顿委员会接受国会之托在1861—1864年对九大公学进行调查。1864年该委员会发表调查报告,就公学弊端提出改进措施。改革后公学的课程内容有所扩充,管理机构也有所变革。
1864—1868年,汤顿学校委员会对英国900余所捐办文法学校实施调查,并在1868年提交的调查报告中提出设立三类中等学校的建议:第一类中学实施古典教育,面向贵族与大资产阶级子弟设立,开展大学预备教育;第二类中学主要开设现代语、数学及自然科学课程,面向中产阶级子弟设立,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商业、医学、法律等行业专门人才;第三类中学专为中下层平民子弟设立,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一般性职业人才。由于当时英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是普及初等教育,汤顿学校委员会的建议未被采纳。
步入20世纪后,中学与小学的衔接以及向更多的人提供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成为英国中等教育发展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关于小学与中学的衔接,哈多报告把“儿童11足岁之后的教育统称为中等教育”,并建议把中等学校分为四种类型:文法中学、两类现代中学(包括在选择性中心小学基础上建立的现代中学和在非选择性中心小学基础上建立的现代中学两种形式)、附设于公立小学的高级班。1938年,《斯宾斯报告》则提出在此基础上增加“技术中学”。这些建议虽未能在当时变为现实,但开设多种类型中等学校的主张事实上得到1944年《巴特勒教育法》的认可。这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便形成公立中学(文法中学、技术中学与现代中学)与公学并举的发展形势。多种类型中学的出现为更多的人接受不同形式的中等教育提供了可能,1938年约64%的适龄儿童进入中等学校学习。
④ 英国的伊顿公学,入学需要什么条件
英国伊顿公学入学条件:
1、学位考量:
学生如果是专科毕业生的话,想要到英国去就读本科或者是硕士,就需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若没有学位证书或不是相关专业的,要经学院认可后,读一年的硕士预科,再读正式的硕士学位。具有学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可按自己所学的专业申请相应的硕士学位课程。
2、语言能力:
语言要求在托福550分左右的。英语水平较差,无法进行交流的学生可能会被拒绝入境,也就是拒绝签证。所以要进一步切实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3、专业表现:
申请入学条件因素不仅在准备申请学校时不仅仅要证明你的成绩,还要传达出对专业独特的见解,表现出对专业的热情。如英国留学生要申请报读政治专业,在申请大学时,就必须要展示出从下就对政治的关注和热爱,参加过什么样的活动。还有就是要看留学生的社交沟通能力和影响力。
(4)英国贫民子弟如何上学扩展阅读:
外界评价:
谈及校友政界成就,伊顿校友帕拉什·戴夫将部分归功于学校给予学生的自由度:“受鼓励追求任何你可能拥有的梦想。” 按照戴夫说法,伊顿不像外人眼中那样刻板、陈腐,它允许学生“持些异议,某种程度上鼓励这样做。那对任何一个想得到领导者角色的人而言非常有用”。
《伊顿人的价值》一书作者尼克·弗雷泽说,伊顿相当多社团、运动俱乐部和其他活动由学生自己管理,从而让学生为今后投身政治作好充分准备。“男孩子们通过竞选得到要职。因此,从很小开始,你变得精于施展魅力、拉选票、处事圆滑,”弗雷泽说。
英国《谈天说地》杂志的迪吉·赫德利—登特见过不少“伊顿人”,认为伊顿具有独特能力,让学生自信由内而发,不会看起来傲慢或自负(这一点或许和其对学生绅士风度的培养有关)。
⑤ 英国教育模式是怎样的
英国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1998/1999财政年度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较好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源地。英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一大批较好的高等学府,为英国和世界培养出许多杰出科学家和政治家等。
截至2014年8月,英国有大学138所,包括世界着名的英国最顶尖大学联盟“罗素大学集团”(The Russell Group),其中最闻名于世的两所大学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此外还有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布里斯托大学、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英国约克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卡斯尔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杜伦大学。另外还有其他诸多着名大学,如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
⑥ 英国中等教育的目的以及它的成就,越详细越好
二、中等教育 文法中学 学制5-7年。前五年为基础阶段,后两年为分科阶段(第六学级)。现在,在这类学校就读的学生占全部学生总数的3%左右。它们继承了英国传统的学术性教育,培养学生升入大学是其主要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演讲才能,并经常组织辩论会。每所文法中学都有管弦乐队,经常组织高质量的演出。此外,还有诸如自然科学俱乐部、自然爱好者学会、集邮和棋弈俱乐部等各种学生组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综合中学 所谓综合中学就是把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综合在—起的学校。读完初级学校的11岁儿童均可进入这种学校。7年一贯制综合中学在校生年龄为11-18岁。课程设置一般是前三年开设必修课,第四年和第五年开始开设选修课。其具体科目设置与五六种专业课程的现代中学没有多大区别。其教学很多只是把原来三种中学的教学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分为学术组、技术组和现代中学组,每一组的具体课程不同。所以,选择性教育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这类中学的学生人数超过了总数的90%。 中间学校 所谓中间学校就是介于小学和中学之间的一种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阶段。中间学校的类型很多,从学生的年龄阶段来说,有8-12岁、8-13岁、9-13岁、9-14岁、10-14岁等形式,其中8-12岁和9-13岁的中间学校为最多。中间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主要取决于它是被视为小学还是中学。但无论属于中学还是小学,中间学校都必须开设一门外语。 公学 虽然名称与美国公立学校(PublicSchool)完全一样,但是公学是英国中等教育体系中特有的一种私立学校。公学历史悠久,最早的公学成立于400多年以前。经过400多年的历史演变,公学已经成为名誉、地位和光明前程的代名词。公学的出现是英国中等教育史上的大事。它是英国精神和绅士风度的代名词,其一系列的传统被作为一种社会精神保留了下来,对英国中等教育乃至整个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公学最初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免费招收贫寒学生。到19世纪中期,公学的社会等级性已经相当明显。原来平民子弟与贵族子弟共享教育的局面,由于贵族的不满而遭到了破坏。贵族阶层认为,贫民子弟因将成为庄稼汉和工匠,无须受学术性教育,只有将来成为绅士的贵族子弟才有必要接受学术性教育。随后,公学的公费生迅速被自费寄宿生和走读生所取代,公学很快也就发展成只有社会上层子弟才上得起的贵族化学校,并逐渐形成了着名的“九大公学”,即温切斯特公学、伊顿公学、圣保罗公学、什鲁斯伯里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拉格比公学、商业缝纫公学、哈罗公学和切尔特豪斯公学。其中,伊顿公学最负盛名。 1965年政府任命了一个公学委员会,明确规定只有校长联合会、公学董事会协会或女子学校董事会协会成员的独立学校才能称之为公学。由于公学属私立性质,所以有关他们的数字一般不列入官方统计。一般认为目前有英国公学200多所。公学在学年龄一般为13-18岁,修业5年。招收预备学校毕业生,考试严格。现在,英国大约每13个学龄儿童中就有一个在公学学习(确切比例为7%)。公学教育费用昂贵,1991年公学寄宿生年学费上升到10,000-12,000英镑,走读生年学费上升到7.000-9,000英镑。一般百姓一年的收入尚不足缴纳公学一年的学费。 公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传统。它在教育中不仅强调古典文化和现代科学的学习,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格。公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极其注意学生的品德训练和自我约束力锻炼,重视宗教教育。目前,大多数公学都设古典、现代语和数学三科。培养学生升大学,特别是牛津、剑桥两大学是公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很久以来,尽管公学学生人数不多,但它们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特殊关系。19世纪末的一些调查结果表明,牛津和剑桥大学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来自伊顿、哈罗、拉格比、温彻斯特等主要公学,从而使牛津和剑桥大学成了公学教育的自然延伸。 英国公学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为英国社会造就从军界、政界、报业界到银行界、宗教界各重要行业的领袖人才。接受公学教育已成为获得绝大多数政界、文官职业以及教会和自由专业的主要职位的一项重要条件。例如,创办于1571年的哈罗公学,除丘吉尔外,英国首相张伯伦等都曾在这里求学。建立于1440年的伊顿公学更是名人辈出,文人如雪莱、菲尔丁、奥维尔、赫胥黎,从这里走出的首相有18位之多。上层社会人士的子弟通过公学占据了绝大部分高级社会地位,又通过同学会或校友会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从而严密把持着英国的上流社会。 第六学级 “第六学级”是英国所特有的一个教育术语,即中学阶段的最后两年,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它不仅是前几个年级教育的自然延续,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多数综合中学设立了第六学级。此外,还有专门实施第六学级教育的“第六学级学院”和兼施继续教育的“第三级学院”。学生主要学习古典语文(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外国语(主要是法语)和数学三门课程,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现在也开设了一些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技术课程和少量职业课程,而且一些高等教育的内容也下放到了这个阶段,如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地质学、考古学、工程学等。这可能是为什么英国大学学制一般仅为3年,而英国的大学水平并不低的部分原因。学生在学完第六学级的课程后,参加“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考试合格即取得升入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的资格。 十六岁以后教育 中学生在十六岁完成强制性义务教育以后,就可以合法地离开学校,开始工作。不过,大多数学生会以预科学生的身份进入预科学院或者延续教育学院,在那里学习中学高级水平考试课程或者同等水平课程。外国学生一般在这个阶段来英国接受教育,如学习中学高级水平考试课程,为在英国学习延续课程或上大学做准备。 十八岁以后教育 预科生一般在十八岁时完成中学教育。然后,大部分学生继续攻读延续教育课程或攻读高等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