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如何看英国人的阶级观

如何看英国人的阶级观

发布时间:2023-06-04 23:59:26

Ⅰ 从历史文化角度看英国文化特征是怎么样的

文化作为国家历史的载体,体现民族特征,彰显本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英国国家主流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由贵族阶级主导的,骑士精神和贵族精神发展而来的绅士精神合体。绅士精神不仅影响上流社会,对于平民百姓和英国民族性格的塑造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Ⅱ 在英国,怎么才能分辨一个人是不是上流社会的

据说现在在英国分辨一个人是不是上流社会,的确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实在是太快。过去的贵族拥有土地,拥有现金流,就可以过上优越的生活。但很显然,当代的社会潮流,金钱观,以及消费观完全冲击了贵族阶层。可能有的人世袭还有良田,但是财富远远赶不到现在的新科技诞生出来的富人。



进入上流社会是要有圈子的。如果你不在那个圈子之内,最好不要做非分的想法。就算是有这样一个上流社会的圈子,现在在金钱的浪潮下,大约也每天不安于金钱的减少,无法维持优雅的状态。

如果你实在想看上流社会,你就看一看唐顿庄园,或者当今王室。至少那种体面比较连贯。虽然你根本进去不了。

Ⅲ 英国的等级观念及制度形成原因

贵族与平民的划分,一直是英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特点。号称“人人生而平等”的英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法定的贵族国家。英国的等级观念及制度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协调和维护国家内部的关系及利益,更有效地管理国家,社会及组织。

早在1688年,乔治王朝就把英国社会分为26种等级。后来,这种社会等级逐渐发展成上层、中层和下层(三种等级。这三个阶层也可以为称为贵族绅士阶层、市民阶层 和劳动人民阶层。不同阶层的人去不同的学校,受不同的教育,从事不同的行业,他们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晰。

英国的主体民族的正式称呼是“盎格鲁-撒克逊族”,但这仅限于英格兰地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还包括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三个地区,这三个地区人的民族,现在称之为“苏格兰族”、“爱尔兰族”、“威尔士族”。

这三个民族的祖先在古代还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凯尔特人”。英国历史是从罗马帝国开始的,汉宣帝五凤四年,罗马将军凯撒渡海进入不列颠岛,将这个岛屿变成帝国的西北省份,从此英国人有了自己文明史。

凯撒在不列颠遇到一些当地的土着人,这些部落的来源不明,是否是一个民族也不确定。不过黑头发的罗马人没有功夫理会更多的细节,凯撒给他们起了个拉丁语的名字:“凯尔特人”,在凯撒的战地日记里,凯尔特人最典型的体貌特征,就是他们标志性的红头发。

罗马帝国晚期国运衰落,老家大致在现在德国境内的“日耳曼人”冲入罗马帝国境内,肢解了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日耳曼族的小国家,史称“日耳曼人大迁移”。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族”,就是这场大迁移的结果。

简单的说,现代英国人有两大族源: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前者是征服者,后者是被征服者。两个族群的差别是可以从体貌特征上看出来的。因此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典型特征,就是头发是金黄色的,或者说头发颜色越浅的,就越是“纯种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英国最早的文明史始于罗马帝国,欧洲各国都已罗马文明为自豪,就像战国中的齐楚燕秦吴越各国都以“周礼”为尊、以自已有姬周血统(至少是母系)为荣一样。

(3)如何看英国人的阶级观扩展阅读

英国女王作为贵族之首,她既不是民主竞选的,也不是推选或者指定的,而是依照血统原则继承的。女王之下,还有大大小小的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教会贵族、法律贵族等共一千多人。

这一千多人组成的贵族院(上院),和剩下几千万人选举出来的平民院(下院),理论上是平级的,二者加上国王,共同构成英国政治的中枢——英国国会。历史上,上院曾经拥有比下院多得多的权力。即使在贵族制度高度式微的今天,上院也仍然是英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到2009年,英国才历史上第一次成立了“英国最高法院”,此前上院一直是英国的最高上诉司法机构,也就是说,最高司法权一直在贵族手中。贵族精神对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民间对贵族精神的追求,比上流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平民不介意血统是否混杂,而贵族们则坚持近亲结婚。贵族认为,优秀的人群如果世代坚持近亲结婚,其后代就会特别优秀,或者说,对于优秀的人群来说,近亲结婚有利于这个人群长期保持优势。这就是英国王室即使因为遗传的血友病屡次减丁,也坚持只和其他王室通婚的原因。

子女的头发的颜色是由父母决定的,金发和金发生金发,红发和红发生红发,金发和红发多混杂几代,颜色就不那么纯粹了,就成了普通英国人的褐色头发。在英美主流文化中,坚持人种、出身方面的“歧视”或曰“区别对待”是一个基本的思维方式。

Ⅳ 在英国 不同阶级的人有什么不同 主要从价值观,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上说(详细点,有加分)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英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探析

摘要: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英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在内容上既包括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自由、平等、博爱、理性、民主、法制、人权和个人主义的共同精神内核,以及传统的绅士文化要素,又吸收了当代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在实施方式上,既保留了本科生导师制、宗教教育等传统方法,又注重追求价值观教育实施方式的多样化,力求通过二元超越的融合模式,塑造既适应时代要求,又有英国特色的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全球化

[基金项目]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项目批准号:08SZ1011)。

一、英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其文化意蕴

(一)变迁中的遗产: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精神内核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文化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铸就了西方文明的传统,它给欧洲带来了科学精神、自由、平等、理性和民主的人本思想,其丰富的内容中孕育了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等诸多学科的始基,其民主制度成了欧洲后世民主的典范和楷模,许多重要的政治概念如公民、政治生活、政府、政治家和政治学等便创始于此。“希腊人教欧人爱好真理与自由,罗马人教欧人如何组织,爱好国家”。[1]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了希腊,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罗马人在吸收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并且为了满足帝国统治的需要,制定了完备的“罗马法”,这不但是罗马文化精神的代表,而且也是西方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和观念的渊源。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帝国的政权虽然不复存在,但帝国时期形成的基督教在人们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却没有动摇,并深刻影响着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基督教伦理让人们相信自己的劳动成果来自上帝的恩惠,因此人们应该以感恩的心辛勤劳动并回报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此外,基督教所宣扬的对世界和人类普遍的爱,也直接导致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博爱”思想。[2]

14世纪至16世纪,西方世界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个人的价值被重新发掘,个人主义思想兴起。宗教改革后,罗马教廷的权威被打破,个人主义又披上了民族的外衣,促成了民族主义思想的崛起。随后,西方世界在共同经历了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运动后,文化变迁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又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相结合,最终铸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自由、平等、博爱、理性、民主、法制、人权和个人主义的共同精神内核。

(二)保守中的自由:具有英国特色的绅士文化

英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既具有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共同特质,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内容——绅士文化。绅士文化的形成与英国人的具有保守性和妥协性的民族性是分不开的。英国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关系时崇尚一种社会化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与法国式的理性建构主义的个人主义不同,它并没有将人的理性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而是以有限理性为理论基础,承认社会传统对人的制约和指导作用,因此,英国社会往往较为保守和传统,崇尚渐进式的社会改良,[3]而不是法国式的激烈社会革命。

受这种社会化的个人主义的影响,英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绅士文化,并成为其在文化价值观上的高度概括。绅士文化是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结合了中世纪的贵族精神和资产阶级价值观两方面的特点。这种文化起先只局限在统治阶级的圈子,后来则通过其辐射作用逐渐渗透到其他社会阶层,[4]并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绅士文化强调人们要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重视用文学、艺术、哲学等陶冶人们的情操,要求人们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彬彬有礼的举止,并且注重追求理性。[5]这种价值观一方面注重人们的自由独立和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则要求人们尊重文化传统和政府权威,强调履行社会责任和行事的沉稳,所体现的价值观追求的是一种保守中的自由。

(三)全球化中的抉择:当代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

全球化的洪流滚滚而来,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其中。在这一背景下,许多价值观已不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种文化的专利,而是世界人民共享的话题。面对当代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不断增多的现实,英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在体现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英国民族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积极发掘和融入如公平正义、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等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各民族交往的加剧、英国民族成分的日益复杂和社会多元文化主义的蓬勃发展,大学也纷纷意识到在价值观教育中高扬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是避免文化歧视之嫌的理想选择,因此具有普适性的现代元素日益扩大在主流价值观教育中的影响力,俨然成为“主流”之中的“一流”。

二、英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实施

(一)专业课程中的主流价值观教育

英国大学专业课程的门类众多,不同的专业课程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渗透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发挥主流价值观教育的作用。以牛津大学全球健康科学专业的科学硕士学位课程(MSc in Global Health Science)为例,该课程要求学生从事一年的全日制学习,旨在培养国际健康组织和政府健康部门的领导者。[6]该课程由四个必修课程模块和两个高级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必修课课程模块包括:全球健康的挑战、健康政策和公共健康、流行病学原理、全球健康的统计学概念。[7]在这四个课程模块中,“健康政策和公共健康”课程在价值观教育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它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公共健康的主要原理,还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的价值观、伦理学和文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掌握在医疗保健领域人们所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关注和处理全球正义的问题。[8]

在选修课程方面,该专业为学生开设的高级选修模块有:热带药物、免疫学、健康经济学、国际发展与健康、母婴健康、国际研究伦理学。其中,“健康经济学”课程和“国际发展与健康”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主要渗透了社会公平的问题,[9]而“国际研究伦理”课程则向学生传授人们所认同的研究伦理观,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研究是合乎伦理的。可见,该专业的课程由于专业性质的原因主要向学生宣扬的是社会公平、全球正义等当代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但也不可避免地在相应的课程中推广主要为英国人所认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观等。

(二)导师指导活动中的主流价值观教育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并逐渐扩展到英国其他大学,是英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项特色。这种制度是一种以导师的个别教学和指导为特征的教育制度,不但有效地保证了大学本科生教育质量的卓越,还充分体现了英国以绅士文化为基础的人文主义教学传统。导师对学生指导的范围不但包括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还包括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这种引导在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独立人格,在方法上注重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在教育环境上注重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10]可以说,本科生导师制充分体现了绅士文化的精髓,它让师生在一种如乡间绅士聚会般宁静、闲适的环境中,通过导师与学生个性化的交流与对话,陶冶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启迪学生的智慧。这种教育方式不但在教育内容上更容易促使学生认同英国的主流价值观,而且这种指导活动的形式和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文化浸泡中加强自己的内在涵养,形成绅士风度,内化人们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

(三)学生社团活动中的主流价值观教育

英国的各个大学都存在着许多学生社团,这些社团类型多样,涉及艺术、文化、专业学科、政治、体育等各个方面,它们经常围绕本社团的宗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其中的一些活动,深化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解,加强对主流文化的认同。

以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为例,该大学共有各类学生社团194个,涵盖了政治、文化、学习、休闲等各个领域,[11]它们所组织的活动五花八门、类型多样,许多活动也同时是对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良好途径。例如,欧洲协会(European Society)就是一个旨在提高学生对欧洲文化认识的文化社团。该社团经常通过组织学生到欧洲各地去旅游、开展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举办联欢会和晚会等形式深化学生对文化价值观的认识;[12]全球发展行动协会(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s)是一个主要关注全球发展问题的学生团体,该团体经常与其他相关团体合作组织一些论坛或讲习班,让学生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探讨当代的和平、人道主义、可持续发展等国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话题,使学生对当代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有更好的了解。[13]

(四)宗教教育中的主流价值观教育

英国有着浓厚的宗教传统,大学长期处于基督教的影响之下。在当代,宗教课程和活动虽然已不再是大学中的必修内容,但大学依然注重利用宗教教育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融入宗教当中,增强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英国大学的校园里除了有各种宗教性的学生社团可以对学生发挥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大学还利用《2006年平等法》中有关非歧视的规定,为学生提供宗教设施、教育和培训,以满足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需求,并借助这种教育和服务活动向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许多大学在学校里安排了牧师等宗教人员,为学生提供宗教建议和宗教教育,并为学校政策的制定提供咨询服务。例如,英国的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为学生安排了一个全职的宗教事务协调人,和许多代表了基督教各教派的志愿宗教顾问。这些志愿宗教顾问有大约一半是由学校的教授或教学人员担任的,其余的则是由城市中的宗教团体派遣的。

此外,许多大学还设置了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祈祷室等宗教设施,并特别注重学生的祈祷等宗教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促进作用。例如,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在校园里和图书馆建立了各教派公用或专用的教堂和宗教活动室,并在这些宗教场所为学生提供牧师服务,由他们为学生提供宗教建议和指导。[14]

可见,英国大学对宗教教育还是相当重视的,甚至在国家法律和政策文件中也会要求高校安排特定的宗教教育,并将其作为大学有义务为学生提供的一种服务。英国大学中的宗教教育不仅是要服务于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也是要借助这种形式给现世的主流价值和道德标准披上神圣的外衣,增强学生对其合理性的认识,从而达到使学生加强对国家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内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目的。

(五)管理活动中的主流价值观教育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并在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宪政制度——以议会为核心的议会制,通过议会来制定法律,逐渐形成了健全的司法审判程序和机制。可以说,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政治传统在英国是根深蒂固的,现今,这种传统已扩散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及高等教育领域的管理活动中,这不但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的民主和公正,而且对宣扬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有重要作用。

在英国大学学校层面或各院系层面的管理活动中,各种政策的制定往往都会吸收学生的民主参与,以使政策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观点和意愿。例如,英国为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落实社会平等的理念,在2006年12月推出了一部《残疾人平等责任法》(Disability Equality Scheme),要求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在内的共公部门制定“残疾人平等计划”,规划本机构保障残疾人利益的措施。该法规定,高等教育机构在制定“残疾人平等计划”时必须吸收残疾学生的参与,并要说明该校在制定该计划时吸收残疾学生参与的机制和方式。此外,在其他管理活动中,如建立常规评价程序、开发和评审课程、改进学校教育设施和环境时,都要保证残疾学生的参与,以体现教育决策的民主。[15]

除了注重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民主参与,英国大学还注重借鉴法律程序来处理学校内有关学生的诉讼案件,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许多学校都制定了审理学生诉讼案件的正式程序,以及学校受理学生诉讼案件的时间和程式。在审理诉讼的案件时,学校需要召集一个陪审团,由其提供或收集相关专业知识。诉讼过程要求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或证据,并允许学生为自己请学生顾问以便寻求建议。陪审团成员在作出判决时必须公正无私,并要遵循案例法的原则,即与学校以往的相似案件相一致。此外有些学校还引入了第三方协调监督机制,如调解制度或检察官制度,[16]以促进诉讼案件的解决,并维护其公正性。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教育管理制度和活动虽然并非正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直接目的是保证教育领导和管理的民主与公正,但它确实起到了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教育作用,使学生通过参与这些程序和工作,形成民主法制观念,从而充分体现了教育领域管理育人的理念。

三、英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特征

(一)绅士文化之魂的坚守

绅士文化是英国最具特色的文化传统,绅士文化融合了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和封建时代的贵族精神,直接体现着这种文化的绅士教育曾一度在大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绅士教育强调培养自由独立、彬彬有礼的人,注重人与人心灵之间的交流与影响,以及营造高雅宁静的文化氛围陶冶人的思想与情操。英国大学的许多教育传统都是绅士教育的产物,如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本科生导师制就是直接从绅士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它不但可以有效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而且还有利于在潜移默化熏陶中形成学生有绅士风度的文化气质。

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社会上各种后现代思潮的出现,大学中的绅士教育传统遭到了强烈的冲击,[17]表现在知识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降低,[18]本科生导师制的地位下降,导师为应付科研任务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缩短。但是,绅士文化作为英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其影响力虽然有所下降,但却坚守着自己的灵魂,大学依然注重营造宁静典雅的教育氛围和聘请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教师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且通过导师制以及其他各种途径教育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掌握履行社会责任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修养和风度。

(二)宗教教育的守望

英国是一个宗教传统浓厚的国家,基督教教义在社会的价值领域一直占据着一统天下的地位,大学长期处于宗教的控制之下。在19世纪之前,英国大学是进行宗教教育的重要堡垒,教师是官方宗教的传声筒,宗教课程和宗教仪式是学生必须修习的内容,而且学生毕业时必须签署效忠王室及其宗教信仰的保证书才能获得学位。[19]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宗教思想虽然逐渐退出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舞台,但大学依然注重将宗教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英国大学并不仅仅是出于保护学生信仰自由的考虑,允许学生组织宗教社团和开展宗教活动,而是由国家出面制定相关法律,打着“非歧视”的旗号,主动在学校设置宗教人员和宗教设施,为学生提供宗教教育、培训、服务和信息资源,并将提供这种服务看成大学必须履行的义务,将宗教教育视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心理和精神健康,乃至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可见,在英国大学主流价值教育过程中,大学对宗教教育的利用更加重视,并且在宗教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方面扮演着更加积极的角色。

(三)多元文化主义的勃兴

英国是一个漂移海外的孤岛,岛上居民最初虽然也来自欧洲的不要同地区,但他们在长期的具有较大封闭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具有英国特色的文化。然而,自20世纪中期以来,大量移民涌入英国,移民潮的出现打破了英国文化的同质性,为英国社会的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主流文化”的界限日渐模糊,多元文化主义勃然兴起。多元文化主义强调,无论是何种文化,其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因此大学在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时只把一种文化界定为主流,把其他文化归为非主流似乎不会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因此,多元文化主义在校园中大行其道,无论是各种课程中,还是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中,抑或是学校的教育设施和管理制度中都注重引导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思考和认同,并注重使学校教育满足来自多元文化背景学生的需要,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文化在多元背景下的转变和发展。

(四)当代普适性价值观的高扬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当代具有国际性的普适价值观在英国大学主流价值观教育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放眼英国的大学教育,无论是各种专业课程,还是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创新精神、和平、可持续发展等世界议题所占的比重都越来越大了,这导致英国大学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在内容和实施方面似有与其他国家趋同化的趋势。

然而,大学对普适性价值观的推崇并不意味着大学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价值观的贬抑,而是将它们以更隐性的方式广泛融入学校的各种课程、活动和管理制度中,使之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此外,在教育过程中对任何一个问题的思考和处理都不可能是价值无涉的,全球话题必然可能具有普适性,但以何种方式去理解它则必然会打上资本主义英国的烙印。可见,如果说宗教教教育是给英国资产阶级所推崇的价值观披上宗教的神圣外衣,则普适性价值观的教育则是给他们的价值观戴上普适性的光环,以提高其合法性,促进学生对它们的认同。

四、结论与启示

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既铸就了英国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特色,又为英国社会、文化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遗产。在当代社会,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世界各地的文化在融合中不断产形成趋同化的特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作为西方重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传统与现代的相遇为英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演绎了新的故事,它正化身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场域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影响着英国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和国家民族的未来。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英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遵循了其传统上妥协性的发展模式,将其文化传统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与随着全球化浪潮而来的普适性价值观结合起来,既赋予传统以新的文化要素,又在现代价值观面前保留了传统价值观的核心精神,在二元超越中寻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主流价值观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面,英国大学既保留了本科生导师制、宗教教育等传统方法,又注重追求价值观教育实施方式的多样化,将其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以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思想。

Ⅳ 普通英国人是怎么看待英国的贵族制度的呢

年轻的英国人觉得英国王室是累赘,什么贡献都没有为国家做到,就这样吃白饭,浪费纳税人的钱,但是大部分公民还是支持的。


加上有媒体对英国需不需英国王室,结果还是可喜的,大部分公民还是选择需要,要知道统计出来公民对英国王室满意度高达90%,都认为英国需要君主,短时间是不可能会废除的。也就是说明英国王室还是很得民心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英国人的阶级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杭州到英国航班有多少 浏览:35
从香港到英国多少钱 浏览:69
印度的黄金饰品多少钱 浏览:145
中国女排什么时间表 浏览:141
伊朗怎么催韩国还债的 浏览:304
意大利蜂东北怎么过冬 浏览:140
意大利的什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浏览:847
中国人的籍贯是什么 浏览:496
防城港过越南的关口叫什么 浏览:547
印度语没有怎么表达 浏览:492
意大利国现在是什么季节 浏览:442
近代中国主要政治力量是如何探索救国道路的 浏览:176
英国世锦赛门票多少钱 浏览:115
五十万伊朗币换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34
越南留学哪个专业最好 浏览:611
英国体检本地要怎么预约 浏览:833
意大利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疫情的 浏览:468
如何咨询人工服务中国移动 浏览:969
梅州到印尼多少钱 浏览:942
美国中国哪个市场好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