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国是通过什么手段建立起日不落帝国的他为什么号称日不落帝国
利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到处建立殖民地,鼎盛时期全球几大洲都有他的殖民地,由于殖民地遍布全球,在不同殖民地不同时间里都能见到太阳,所以称为日不落帝国。
⑵ 简述英国是如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
资产阶级获得政权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广阔的殖民地,从而获得原料与市场。加上资本主义制度推进了英国工业发展与商业繁荣,从而带来军事力量上的强大,尤其体现在海军力量上,所以英国拥有北美、亚洲、澳洲等广阔的殖民地,因为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无论何处都有着明亮的太阳,英国自此自称为“日不落”帝国。
⑶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称号,是怎么样建立的呢
一、海盗起步
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的第一步就是发展海盗事业,而这要从伊丽莎白时代说起。在这一时期,英国逐渐向近代门槛迈进,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迫切需要发展海外贸易和对外扩张。
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工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使当时的人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在市场中获取最大利润,此时,工业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萌芽开始产生。
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资本主义者就开始向欧亚大陆掠夺工业原料场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印度半岛成为了英国主要的殖民重点。同时在非洲地区,英国也加紧了殖民控制,这一时期,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间,它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了工业资本掠夺殖民地的时期。
⑷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称号,是怎么样建立的
英国在全球各地都建立起了殖民地,不管太阳到了哪边都能照到英国的地盘,所以就有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
⑸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
“日不落帝国”曾在历史上长期成为英国的代名词,这是因为英国在18世纪后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在此之前,世界殖民强国分别是16世纪的西班牙、17世纪的荷兰,英国是在一一打败它们之后才坐上头号交椅的。 对西班牙的胜利发生在英国都铎王朝的末代君主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期。此时,新航路的中心已经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令人羡慕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优越地位。提倡重商主义的伊丽莎白一世,利用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鼓励海外扩张。在国际上想尽一切办法创造良好环境,拆散法、西同盟,军事上积极改造海军,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建立海上霸权。17世纪初,英国政府特许成立了一些大的殖民贸易公司,进行海外殖民活动。其中,东印度公司和伦敦公司分别在印度和北美一带进行殖民活动。英国在印度抢占了许多据点,并不断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而17世纪,世界上最强的殖民国家却是荷兰。为此,在1652-1674年英国先后发动了三次对荷兰的战争。在这期间,以工业资本闻名的英国能给战争以最直接、有效的支援,而以商业资本为主的荷兰,处处依赖进口,终不免衰落的命运。荷兰被迫接受了英国的《航海条例》,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中介地位被排挤,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18世纪,英国在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面临的主要对手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和封建专制的法国,既争霸于欧洲,也因双方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扩张而激烈冲突。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封建专制制度的优势转化为英国在实力上相对于法国的优势。18世纪中期,英国在双方一系列战争中的最后、最大一次战争——七年战争中,终于战胜法国,英国得以侵占印度的大片领土,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等地,再也无力与英国抗衡。从此,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英国在殖民争霸过程中的一系列胜利,鲜明地体现出英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而赢得的历史机遇,而殖民掠夺又给英国带来巨额财富及丰富的原料、广阔的市场,“商业上的霸权,造成工业上的优势”,殖民霸主地位的树立为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头号强国奠定了基础。
⑹ 英国是如何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世界霸权的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 确立君主立宪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国 社会经济实力增强发动英荷战争 英法战争
⑺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是什么
1海运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在世界上最先进行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2 英国由于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3由于英国海运业迅速发展最最核心的,女王当时也参与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份,直接攫取了海上运输贸易霸权,建立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正处于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英国处于大西洋航线的中心线上,海运便利,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利益受到保障,盛行圈地运动,进入了现代社会,实行较开明的经济政策,为当时英国手工业提供物质基础
首次是本土实力的强大,然后就开始进行殖民扩张,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尔爾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计算所有领地的时差,就会发现,没有那个时间段全大英帝国的民众是完全处于天黑(日落)状态的,【总有人处于白天,也总有人处于黑夜】。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⑻ 英国贸易的兴起 英国是怎么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采用的政策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
成倍增加。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这样一来,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而破产,沦为流浪人。国王从1530年起颁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于新贵族和资本家。海外掠夺和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16世纪以后,英国陆续组织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码头官吏、海关人员、海军官兵,甚至地方高级官吏,都勾结海盗。海盗J.霍金斯贩运黑人致富,F.德雷克则在伊丽莎白一世赞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并于1577~1580年间进行了震惊欧洲的环球航行。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权上迈出第一步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王权空前强化。旧贵族在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保持和平,以利于发展经济。亨利七世利用这些条件,实行绝对专制统治。他解散封建贵族的家臣,设“星室法庭”,惩治不驯顺的贵族。亨利八世时正式成立枢密院,听命于国王,地方上的治安法官则受枢密院监督。专制王权的统治首先依靠新贵族,多从他们中间选任治安法官;其次是依靠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大商人和银行家等。都铎王朝一贯执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奖励工商业和航海业,以增强国力。1527年,亨利八世国王要求离婚遭教皇拒绝,由此触发同罗马教廷的公开冲突。从1529年起,他指使议会通过一系列法令,割断英国教会对教廷的宗属关系,禁止英国教会向教皇缴纳贡赋;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令》,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之首,有权任命教职和解释教义,英国教会遂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英国国教就此确立。宗教改革客观上符合建立民族国家的愿望,得到多数臣民的支持。亨利八世还大量没收寺院财产,把没收的土地投入市场拍卖。这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之一。
⑼ 日不落帝国形成的全过程
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刘 军
大英帝国是随着英国人的海外殖民扩张而出现的。英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年,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但英国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出现在18世纪以后。移民离开故土有各种原因:摆脱政治和宗教迫害,获得自己的土地,找到工作和更好的生活机遇。由于工业革命,英国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人口过剩。从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年间,约有2000多万人从英国移居海外,其中1300万人移居美国,400万人移居加拿大,150万人去了澳洲,其余人流向世界的其他地方,英国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最大的输出人口的移民国家。殖民地不仅对英国而且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学者认为,殖民地是英国资本主义起源的前提条件之一。如《大分流》的作者就将殖民地缓解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煤的开采作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两大原因。
当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时,英国获得的份额最大。在一战爆发之前的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已达3350平方公里,统辖3.9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这相当于英国本土的137倍,本国人口的8倍多,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英帝国在形成过程中,既有对当地土着人的镇压,也有与其他殖民国家的争夺。这一过程对英国社会发展、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和政治地理的发展演变,均有着重大影响。英帝国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上,在19世纪中,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的60%,铁产量占世界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当时航行于各大洋中的商船有1/3以上飘扬着米字旗,乃至整个19世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作“英国世纪”。然而,20世纪见证了英帝国的衰落,尽管它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描述了他在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随着美国和苏联的崛起,以及二战后民族独立潮流的影响,英帝国逐渐瓦解,至1960年代,作为殖民体系的英帝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主要由昔日前英国殖民地国家构成的英联邦还有着相当的国际影响。
如何认识和评价大英帝国的历史作用,是世界近现代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个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之一是英帝国在殖民地发展中的作用,是招致了贫穷还是促进了发展,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众多学者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历史是复杂的,大英帝国的历史作用是多元的。现有研究成果表明,要对大英帝国的历史作用作出整体性评价是不可能的,指望在一本书中找出明确答案更是不现实的。《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没有试图做这样的尝试,而是努力全面、整体地展示这段历史,为读者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一个平台。该书主要的11位作者都是英美澳的史学家,这使全书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描述。更难得的是这些作者充分吸收的西方二战以来新史学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在书的内容和形式的安排上均有独到之处。
首先,这里的大英帝国史全然没有以往政治史的痕迹,尤其是西方中心观念受到了明显的约束。如作者认为,“大英帝国的历史就是研究英国人与其他人民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英国人对这些人的‘影响’”。相互作用理论承认,在西方殖民统治之前,当地人民已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在英国势力参与其历史发展后,他们续写自己的历史,其中包括反抗压迫和发展本土文化的历史。这是作者尊重历史的表现。事实上,英帝国内部没有统一管理机构,没有统一的殖民统治模式,除几个以英国移民为主要居民的前殖民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和地区保持了较多的英国文化特点,其余殖民地的情况千差万别,本地文化特点至今仍很明显。这种特点在各地的凝聚西方与当地传统风格的建筑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由于突破了单纯政治史的狭隘局限,该书所含内容极其丰富。大英帝国史并非简单的文明传播史,或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压迫剥削史。西方文化与前殖民地文化的接触是全方位的,作者也试图从各个角度看待这一现象,从各种殖民统治形式、贸易往来、文化冲突、人口流动、城镇建筑、绘画艺术、体育娱乐、种族主义、民族融合、妇女生活,到英语和其它西方文化传播与帝国归属感,等等。如作者细心地注意到,竞技体育也是培养民族意识的温床,“澳大利亚表现自己的民族意识不是在为独立而战的战场上,而是在为自尊而搏的板球比赛中。对新西兰人来说,独立意识是通过英式橄榄球比赛来表现的”。
最值得称道的是,全书差不多每页都有一幅插图,或绘画、地图或照片,像一扇扇打开的历史之窗,使原本就通俗的文字叙述更加生动,通过增强读者的视觉感受力,更充分地刺激他们的思维活动。大英帝国为英国的民族意识和艺术生活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漫步伦敦街头会看到很多人物雕塑,其中大多是为帝国在海外开疆拓土的将领。这些帝国英雄的高大形象也保留在英国历史题材的油画中。书中收录了一幅描述戈登将军在苏丹喀土穆面对死亡大义凛然的画,作者在解说词中写道,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戈登被杀时远没有这般壮烈的情景,是艺术家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纯粹神话般的描绘。画中的戈登将军就是在我国历史教材中记载的,曾在中国率领“常胜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那个戈登。
本书完全可以作为当代西方新史学的一种典范来看待,实际上,这是政治史与社会史、妇女史、文化史、国际关系史、经济史、移民史等领域的有机融合。
⑽ 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崛起的过程是怎样的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开始挑战欧洲头号强国路易十四法国的霸权,连续投入两场遏制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战争,即九年战争(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之后,英国在保证欧洲大陆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时,主要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当1740年前后欧洲大陆局势再度出现动荡之时,英国返回欧洲再次抵制复兴的法国称霸大陆的野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中,英国与西班牙以及与法国之间的战事都爆发于欧洲战事开始之前,由此产生的结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欧洲,扩展到全世界。
英国不仅通过七年战争维持了欧洲大陆均势格局的稳定,还再度摧毁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夺取了法国在北美大陆和印度的几乎所有殖民地。
工业革命之后让英国成为经济强权,1815年彻底打赢第二次百年战争后,英国又开始自称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全盛时期,1938年英国及其殖民地人口达4.5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英帝国完成最后一次的大规模海外扩张。英国经国际联盟的批准对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进行委任统治。
而前德国殖民地-坦噶尼喀、喀麦隆部分地区、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纳米比亚)和新几内亚也被划入英帝国的版图(其实西南非洲被归由南非管理,而新几内亚则由澳大利亚统治)。
不过一战之后英国在莱因兰和二战之后在西德的占领区就不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