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英国如何培养贵族

英国如何培养贵族

发布时间:2023-06-18 14:41:22

1. 英国的贵族由来

贵族起源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千多年前,以军事贵族的面目出现。为国王效力,履行军职,财富主要是地产,继承遗产要缴纳捐税。600年间,战乱不断,国王依战功赏赐给将士土地,而国王自己,通常也被视为“牛”一点的贵族。 开始叫“哥塞特”,后来叫“塞恩”,词语含义是为他人服务,地位的高低,由被服务的对象决定。彼时,很多自由农变为农奴。约6世纪起,贵族群体中注入宗教成份。
撒克逊人,是传说中的亚瑟王的手下败将。在《Wives and Daughters》中,汉姆雷老爷,很为自己是到英格兰最早的撒克逊人而骄傲。其实,之前,英格兰是凯尔特人的天地,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是来自日耳曼的入侵者,经过长达3个世纪的征服与混合,几个民族融为一个民族,才有了今天的英格兰人。 ‘
刻尔(农民)与哥塞特之间的基本区别,是着名的《伊尼法典》中关于偿命金的规定,后者通常是前者的6倍。勤劳且家运亨通的刻尔,就有可能成为哥塞特。大约10世纪,Ealdorman这个词,开始专指大贵族,渐渐具备了伯爵、方伯、亲王等涵义,意即地方统治者。
教会执事这一专职,可能出现在800年前后。早在6-7世纪,不列颠就形成了世俗贵族与宗教贵族关存的体制。教会贵族与英格兰君主的联系相当密切,从属关系比较确定。他们,既能布道,又能挥舞宝剑。 贤人会议成员,能参与重大决策,有司法权。 直到11世纪前期,大贵族伯爵与普通中下贵族塞恩的等级差别才终于明朗化。 封建贵族制的确立(诺曼时期) 英法两国的封建制,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英: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类似于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法: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社会语言开始分化——上层阶级说法语,下层民众讲英语。重要的文件,多用拉丁文和法文。直到1259年,亨利三世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发表文件,英语才逐渐地在上层政治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1086年,征服者威廉(诺曼底公爵),弄出一本《土地调查清册》,把许多自由或半自由的农民,划成了维兰(农奴),因此,这本清册,被英国人民称为“末日审判书”。
14世纪的英国骑士
贵族因婚嫁而获得领地时,需向国王缴纳数量可观的转让费。 立宪的细胞,在诺曼登陆百年后就开始显现,以国王与贵族的对立为表象。 骑士教育,重武轻文。经常进行比武大会,常有伤亡。得胜的骑士,有权亲吻一位可爱的女士。所谓骑士精神,即贵族精神。早晨一本正经地弥撒,中午酗酒闹事,下午洗劫教堂,晚上调戏妇女。 在战场上,骑士很少杀骑士,死的都是平民步兵。十字军东征的路上,骑士和北欧海盗没啥区别。骑士精神化作替私人复仇的战斗。 骑士精神的副产品是“英雄爱美人”。12世纪起,一个妇人,在丈夫之外要有个情人,否则,就会被视为缺少魅力。 1075年,大会议规定,禁止7代之内有血缘关系的人婚配,禁止与配偶的4代之内的血亲成婚。不过,1215年,教廷便将此做了修改,7代改成4代,因为,门当户对,太不容易了。兴盛与衰落(12世纪末-15世纪) 1399年-1485年间的每次改朝换代,都由大贵族发起,都以一具国王的尸体奠基,而为此受牵连、危及身家性命、失爵丢官的贵族更多。英国的君主,事实上是选出来的,而非世袭。 1215年6月,伦敦25名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着名的“贵族纲领”《大宪章》。《大宪章》共有61项条款,大部分都列明一些有利于贵族的权利。例如,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过往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等。“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法则,从此被人铭记。 1265年的“西门议会”,成为未来下院乃至议会制度的重要起来。1325年,英国议会历经百年终于形成。1376年,骑士代表彼得·马克,成为首任议长。15世纪60-70年代,贵族院正式称为上院,平民院正式称为下院。 15世纪后期,英国贵族制逐渐成形,最终定制。即公侯伯子男,另外,还有从男爵和骑士,勋爵是奖励性称呼。1301年开始,威尔士亲王成为不列颠王国的继承者的名号。 黑死病,成为封建农奴制的杀手。 玫瑰战争。1455年,以红玫瑰为标记的兰开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为标记的约克家族,多次刀兵相见。持续30年,直至红玫瑰得胜,都铎王朝建立。衰落和变异
贵族城堡
(1485-1688年) 大贵族挥霍得入不敷出,乡绅阶层开始崛起。 灰、黑逐渐被视为“上色”。长期影响着本国民众,至今未变。 长子作为家庭姓氏、家产和爵位的优先继承人,地位格外重要。长子早夭,则由长孙继承。若无,则次子、幼子循序渐递。不动产一般只传一人,其他财产女儿或可继承。重视家庭礼节,重夫权父权,但贵族妇女有较多自由。 因涉及到财产或爵位等问题,婚恋不自由,基本上是国王或父辈定。宗教信仰也会影响到爱情与婚姻。贵族的非长子的儿子,不容易成婚,而且,在特殊的财产继承制下,很可能变成穷光蛋。《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姐妹,就是没有不动产继承权的人。 世俗贵族,文化素质低下。倒是次子、幼子,被送进剑桥、牛津;上流社会,还有一批文化名媛。 伊顿公学建于13世纪。学费很高。游学开始流行,贵族子弟去意法学习语言、文学、艺术、礼仪,经过200多年的潜移默化,前朝的佩剑骑士终于成为通晓文墨的绅士。嘿嘿。几位知名女作家,都生活在绅士后的时代。 “贵族时代”(1688年-19世纪中叶) 英国贵族的特点是具有政治独立性、民主意识和绅士风度。 托利党,Tory,英国政党。产生于17世纪末。19世纪中叶演变为英国保守党。“托利”一词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在1679年议会讨论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权继承王位时, 赞成的人则被政敌称为“托利”。托利党人参加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1760年,逐渐成为执政党。到19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保守党。辉格党,Whig,是它的对立面,名称可能是Whiggamores(意为“好斗的苏格兰长老会派教徒”)一词的缩语。辉格党得益于1688年“光荣革命”带来的政治变化。
贵族家庭
光荣革命,是英国一场和宗教有关的非暴力宫廷政变,发生在1688年到1689年。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绌。在废绌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亦即位成为威廉三世。因为这场革命未有流血,故史称光荣革命。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贵族含义发生变化。真正意义上的英国贵族,一直最少,但稳定性在欧洲首屈一指,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稳定的贵族体制。 1707年,苏格兰合并于不列颠,1800年,爱尔兰合并于不列颠。 资产阶级革命后,在英国,几乎无贵族不富。看了一下统计表,《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也就是大地产者中的中等。几乎所有的大地产,都是靠旧的继承制保留下来的。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从农业革命开始的。贵族们发展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托马斯·科克培养优质绵羊而闻名1837年被封为伯爵。
上院的权利不表现在上院而表现在下院。 拜伦曾任上院议员,雪莱出身于从男爵家庭。 英国贵族不像法国贵族那样喜欢群聚和沙龙,而是喜欢庄园。“每个人的房舍,都是他们的城堡。” 威斯敏斯特公爵的发家史(现英国首富)。1703年,他的先祖才成为男爵,1874年,便爬到了公爵的位置。 1722年,乔治三世提出,议会通过了《王室婚姻法》。18世纪末-19世纪初,贵族离婚率4%,平民离婚率万分之一。所以,贵族们的婚姻生活还是相当不安定的。真正的衰落(19世纪后期至今) 1872年,产生无记名投票法。 1876年,出版《英格兰的贵族》,不久,再版,更名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大地产者》。它,是1000年来第一本说明土地占有的不合理情况的专门着作。 1894年开始征收遗产税,致使大地主们雪上加霜。资产阶级进入贵族,爵位换财富,财富换爵位。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中产阶级新贵。一战、二战中,死伤诸多贵族,甚至有老贵族断了血脉。这,与他们受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帝国主义教育有关。 大贵族的地产锐减。 温斯顿·丘吉尔不愿意自己伟大的名字被陌生的称号取代,只接受了嘉德勋章。 哈罗德·麦克米伦也曾拒绝封爵。当然,最后,他还是要了世袭伯爵的称号。英国贵族存在的时间,超过10个世纪,可是,直到1998年英国议会改革,世袭贵族才算寿终正寝。他们是“世界史上少有的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作出适当退却的阶级”。“英国之所以在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方面取得成功,避免了革命的震荡,赢得了社会的平稳发展,英国贵族的远见、勇气和妥协精神是不可抹杀的

2. 英国贵族身份怎样取得

在欧洲贵族身份一般都是通过战争中取得战功封爵的,在中世纪的欧洲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骑士而骑士就是一种贵族身份象征着一种权力和显贵。还有一大部分本身就是皇族的亲戚,作为皇亲国戚自然有封爵咯。由于爵位可以世袭下去,很多人是一生下来就是贵族了,拥有祖辈的田地和财产。所以英国的贵族身份的取得是因为有过战功、或者其他功绩都可以封爵,这死第一种;第二种是皇亲国戚血统的问题;第三、世袭下来没有亲戚。

3. 英国公学如何培养绅士、打造精英

1693年,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明确提出“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的观点。绅士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在英国人看来姿袭,“绅士”有着特定的内涵。首先,绅士是人才,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他们“善于处理自己的事务”。其次,绅士要有民族责任感,青年绅士要使“自己成为国内着名的和有益于国家的一个人物”,而“尽心竭力地为祖国服务,乃是每一个人不可不尽的义务”。第三,在经济上,绅士要尽力增强英国的经济实力,以奠定不列颠帝国的基业。第四,在对外活动方面,绅士要勇敢地去扩展英国在海外的势力。为此,洛克认为,为适应社会需要,绅士应该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个方面的品质。洛克所宣扬的绅士文化彻头彻尾地表现了他的功利主义思想,这种功利主义思想长期地、深刻地影响着英国的缓镇国家意识形态,从而深刻地影响着英国的学校教育。洛克所提出的培养绅士的教育目的及其教育措施,不仅对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改造传统的旧教育、创办新教育指明了方向,而且他所倡导的注重体育,要求绅士具有德行和优雅的风度的思想,长期地影响了英国的教育实践。 洛克的这种观点一直保持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教育培养绅士的任务是由公学来完成,并且完成得相当出色。迄今为止,英国53任首相中有20位毕业于伊顿公学,伊顿公学还培养了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大诗人雪莱和经济学家凯恩斯,以及各界社会精英,因而被誉为“精英的摇篮”。英国十四、十五世纪建立起来的九大公学至今仍旧完好地保存下来并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并且在政府注册的公学已经发展到五百多所。

英国公学是如何培养绅士、打造精英的呢?

一、严格管理制度,养成绅士的良好习惯

英国公学,并非由政府出资兴办,完全是私立学校,学费高昂,入学门槛也很高,就读公学,不仅要有“财”,更要有“才”。学生起点高,从13岁入学到18岁毕业,学制5年。英国公学以严格的管理制度着称,良好的校风和优良的传统代代相传,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认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只是造就精英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扰册粗唯一条件,真正能够把学生培养为“绅士”,成为有内涵的精英人才,依靠的一定是教学内容,也即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涵式发展。

二、重视古典文学,丰富绅士的文化底蕴

公学重视古典教育由来已久。英国公学的课程历来崇尚古典学科,学生要求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学习古代历史文化,以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这个传统一直保存至今。这与英国王室贵族及重要学术机构重视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在15世纪初期,头脑敏锐的贵族绅士,附庸风雅,夸耀新学,例如英国西南部的格洛斯特公爵哈姆弗利便是其中一例,他们倡导人文学术,除了罗致本国学术人才之外,还从意大利招聘人文主义者,翻译古代经典着作,引进文艺复兴精神,且以重金资助人文主义的学术研究,渐渐地,绅士和文化修养便结合起来了。

此后,牛津、剑桥大学掀起人文主义学术之风,一些学者在公爵的资助下成为着名的人文主义学术研究者,其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影响英国的学校教育。

同时,人文主义者的活动还受到封建王朝中开明人士的支持。英王亨利八世就很重视文教工作,特聘西班牙学者比韦斯和尼德兰学者伊拉斯谟来到英国讲学,并赞助设立文法学校。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对抗,由王室控制大学,支持林纳克在牛津大学设立人文学科。1540年,剑桥大学成立“三一学院”。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于公元1558年即位,尤其提倡古典学术。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后,礼聘其师人文主义学者阿斯堪为御前秘书,对他言听计从。女王对古典学术很是欣赏,奖励教育事业更胜过其父。国王重视人文学科,对全社会的学术倾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公学从一开始就重视人文学科,重视古典文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学校增加了数理及语言学科的教学,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学习一门现代外语。

目前,英国公学的学校课程除了传统的“英国语言”和“英国文学”之外,都设置有“古典”课程。例如,伊顿公学2010年夏季的GCS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古典”课程就有拉丁语、古典文化和希腊古典三门学科,GCE A2(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即大学预科)的“古典”课程包括古代历史、拉丁语和希腊古典三门学科。哈罗公学现行的“古典”课程包括古代历史、古典文化、拉丁语和希腊语四门学科。

温切斯特公学长期以来坚持开设古典学术课程,这一优良传统从未间断过,今天仍然开设有拉丁文和希腊文教学,目的在于既要保持传统语言学的严密性,同时又要提供激励和容易学会的课程,希望借助这些课程激发学生对古老的过去有毕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学校把学生分成初级班、高级班、超常班三种班级进行教学。

初级班 最初三年,所有的男孩都必须学习拉丁文,多数学生参加IGCSE和GCSE考试。每一年都有大约30名初学者参加学习。IGCSE和GCSE课程涉及到罗马文学原着的一小部分内容。试题通过理解和翻译练习来测试语言学技巧的发展。一些男孩也会对罗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在初级班,有30多名男孩选择希腊文,学校满足两类学生的需要,一类是以前学过希腊文的学生,一类是以前从未学过希腊文的学生。GCSE的希腊文考试涉及的内容与拉丁文差不多。在拉丁文和希腊文教学中,可以提供两年的学习大纲,第三年为开设过渡课程,到第三年末,他们通常要应付AS语言模态考试。

高级班 学校提供剑桥大学拉丁文和希腊文的预科课程。教学目标是尽可能在古典文学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教育,每一种语言选择两三本着作进行研究,参考来自希腊和罗马过去的话题,每个话题都要设置一般的历史背景。该部门还定期派送男孩去牛津、剑桥大学及其他主要大学攻读古典学科学位。

超常班 温切斯特拥有丰富的古典学科奖品:每年男生要参加各种竞赛,高级班学生在拉丁语作文和演讲竞赛中,获得戈达德奖学金、女王的金牌和银牌,以及罗斯荷马奖荣誉。初级班学生在拉丁文翻译和阅读方面也获得过莫尔斯奖牌。

古典社团每年都要举行几次活动。例如,他们会邀请其他学校和大学的学者来学校讲座,就男孩们感兴趣的一系列古典话题发表演讲,学生们也会定期访问剧院和博物馆,去希腊或意大利旅行。

学生通过一系列古典课程的学习,学习并运用拉丁文和希腊文,了解并掌握古代历史文化知识,阅读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着作,继承古代文明和传统,接受古代历史文明的熏陶,涵养古典人文气质,以此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加强文化修养,使他们的言谈举止优雅,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三、重视学术课程,培养有学问的绅士

按照洛克的定义,“绅士”的四大品质之一就是“有学问”。不学无术者算不上绅士。

要保证公学的孩子们“有学问”,首先必须把好入学考试关。英国公学的招生考试相当严格,以保证所收学生的高水平高素质,入校以后,非常重视对他们的学术课程教学。公学不受“国家课程”的统摄和限制,其学术标准远远高于国家课程规定的最低基准,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公学的课程比普通中学的课程要深得多,涉及的内容范围也更加广泛。公学为学生开设的学术课程门类齐全,几乎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温切斯特公学开设的学术课程有:艺术、艺术史、生物学、化学、古典、设计与技术、经济学、英语、地理、历史、数学、外语、物理、科学、音乐、技术等十六门之多。在公学的最后两年,学校将为学生提供剑桥大学预科的所有课程的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为申请名牌大学做好入学前的学术准备。

公学的学生现在也要参加英国中学的GCS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和A-LEVEL考试(升入英国名牌大学的主要途径),成绩几乎都很优秀,在各类中学排行榜上排名靠前(数据见附表)。例如,2010年夏季,伊顿公学总共有258名学生参加GCSE考试,其中201人参加拉丁文考试,获得A*和A分别为145人和44人,占总数的百分比为72.1%和21.9%,58人参加希腊文考试,获得A*和A分别为53人和4人,点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91.4%和6.9%;258人全部参加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学科考试,在英语语言考试中,获得A*和A分别为224人和33人,百分比分别为86.8%和12.8%,在英语文学考试中,获得A*和A分别为243人和15人,百分比分别为94.2%和5.8%。2010年夏季,伊顿公学参加GCE A2考试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也相当好,例如,古代历史获得A以上的百分比为92.3%,希腊古典获得A以上的百分比为100%,拉丁语获得A以上的百分比为96. 7%,英语文学获得A以上的百分比为86.2%。

伊顿公学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呢?归结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拥有优秀生源。伊顿的学生都要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才能进校就读。第二,拥有高质量的教师。伊顿的教师很多是博士、专家,其中不乏牛津、剑桥毕业的伊顿校友。当然,伊顿选择的教师首先必须热爱学生,其次热衷于教学。第三,拥有独特的教材。伊顿也用为中学统考编写的教材,但他们只用一半时间就完成教学任务。余下的一半时间,由系主任自己选择增添其他教材。每年9月开学时,各系主任已制订好独特而细致的教学计划,发给每个老师和学生,学生还可以在计划之外再选学更多的知识。因此,伊顿学生除了参加国家统考外,还要参加“伊顿考核”,每年12月进行。这项考试比中学统考要难得多。伊顿学生几乎都能通过中学统考,却不能保证人人都能通过“伊顿考核”。如果不幸几次没有通过伊顿考核,孩子就必须转学了。所以,伊顿人至今还把“伊顿考核”称为trials(审判)。同时,伊顿考核在校内决定着下一学期的分班,在升学时,如剑桥国王学院等,会更看重伊顿考核所表现出来的学生素质。第四,采取“分班制”教学法。伊顿公学每周有35节课,每节课40分钟,能够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考入伊顿的学生基本都是尖子,但不等于每个学生的天分、特长、爱好完全相同,“分班制”可以避免成群教育的粗略。学校从每个学生考入伊顿的第一个成绩起,在英语、数学、法文等每一学科下分别分出等级(班),一般14级,较小的学科相应减少。它与笼统的快慢班不同,一个学生不是被笼统地归在快或慢的班里,而是每一科在不同的班级里。如进入第一班的学生,即证明他在该科目上已经有了超强的天分和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机会。而14班则相反,证明学生在该项目上天赋和能力较弱,缺乏自学能力,老师就要加倍细致、耐心,有时要一对一地个别辅导。伊顿学生各有千秋,你是“数学天才”,我是“文学博士”,他有“音乐专长”,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好地造就杰出人才。

四、重视非学术课程,培养责任感和意志力

英国公学最大的成功不只在于它让学生取得了优异的学术成绩,也不只在于它所培养的学生几乎百分百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更不只在于它有多少百分比的学生能够进入牛津、剑桥这类名牌大学,笔者认为,它最大的成功在于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才,为英国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培养了最为杰出的人才,这些人才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英国绅士风度和气派,顽强的意志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透过几百年来延续下来的“培养绅士”的教育观念,我们对伊顿公学能够培养出20位首相、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以及大诗人、经济学家以及其他各界精英,就不会感到惊奇了。公学培养出来的“绅士”不仅有才气,有德行,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有强健的体魄和意志,更有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因此,这些人绅士能够担当国家民族之重任。

怎样培养贵族精神?“贵族要通过非贵族的精神来培养”,这是英国公学提出的一个响亮的口号,是对公学教育方法的总结性概括,学校强调对学生性格的培养要通过严格的训练来完成,这便奠定了英国公学以培养绅士为目标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

在全面多样的学术课程之外,学校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各项体育和游戏活动,开展戏剧、音乐、绘画等艺术活动,进行严格的海军或陆军特种部队训练。例如,温切斯特公学为学生开设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合气道(日本的一种徒手自卫术,利用对方的力气取胜)、箭术、槌球戏、越野、五人、击剑、高尔夫、曲棍球、探险等近30种。这些体育运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通过各种体育竞赛,训练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伊顿公学也同样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非学术课程,每一类课程的设置都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作指导。课程目标及内容如下:

艺术 学校为学生提供绘画、雕塑、素描、版画、电脑绘画和数码照相等课程的教学。

戏剧 与课程有关的戏剧:有20多部戏剧作品通常在伊顿上演。全部剧目从古典剧、音乐剧到最新的时代剧。学校每三年举行一次戏剧节,剧本都是由男孩们和主任教师的最新创作。除了表演、创作和导演之外,男孩们在戏剧专家的指导下,为所有演出设置情景,提供灯光和音乐,布置舞台布景等。

音乐 学校有教学场地,排演室,专业教室,有250座的音乐厅,图书馆和琴房。目前,伊顿有90个音乐学者和音乐奖学金获得者,6-8个音乐奖学金。每年举行六次13岁以上学生的音乐才华展示,也可提供预科奖学金的音乐奖项。7个全职音乐教师和50个兼职音乐教师,每周要上1000多节音乐课。学校为学生提供音乐专业的IGCSE和GCSE课程,大学预科音乐,A-LEVEL音乐课程,以及音乐技术课。每年举办九次公开的音乐竞赛活动,还有各种乐器表演。

游戏 游戏成为伊顿课程的核心部分,不是因为男孩们喜欢它,而是因为游戏能够体现一个人多方面的素质。学生们从运动中懂得了成功和失败,学会领导和被领导,展示自我和超越自我极限,学会思考自己成为团队的一分子,知道什么时候争取更多,知道什么时候承认失败,等等,这些都是男孩成人所必须学习的内容。因此,伊顿的目标是让每个男孩从运动中获得益处,给予他们与年龄层次相适应的能力和兴趣的运动的机会。大家熟悉的运动有,足球、橄榄球、曲棍球、板球、划船、田径、壁球,大家不太熟悉的运动有:墙网球、伊顿五人,还有一些只在伊顿才有的运动,如墙赛和田野竞赛。此外,还有射击、健身、柔道、篮球、羽毛球、墙赛、高尔夫、游泳等体育项目。学校共有40个这样的运动团队,每个男孩置身其中,在运动中追逐自己的梦想,磨砺自己的人格和意志,学会团结合作,学会组织管理,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伊顿有最高水平的专业运动队,他们与国内最强劲的学校和海外学校都进行过比赛。

伊顿学生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体育运动。其中,伊顿划船赛的礼仪优雅浪漫,“伊顿五人”、墙赛、田野游戏赛等伊顿的特有运动勇猛粗鲁。在游戏般的体育运动里,男孩们不仅锻炼体魄,而且能形成同学之间的互相尊重、团结、合作,培养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高年级同学的言谈举止也是低年级同学的榜样,伊顿的良好校风、礼仪,就这样代代相传。

此外,伊顿公学还组织社会服务和特种部队训练,培养男孩们一系列的军事技能,训练他们的冒险精神,培养他们的领导经验,给予他们获得爱丁堡公爵银质奖的机会。

由此可见,伊顿公学的课程设置统统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伊顿人的最经典10种品格: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和使命感。

正因如此,英国学生在公学里享受的不只是知识的取得,也不只是学术成绩的优越,而是享受教育,享受着绅士培养目标的强烈影响,这一目标虽然带着浓厚的理想色彩,但是,英国教育能够使之付诸实践,并且取得成功,这不能不说是英国教育,也是世界教育的奇迹。

4. 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英国的贵族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说起英国来,我想我们大家脑海中的印象就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绅士翩翩。这就是我们对英国人的印象,但是不得不说英国确实他们的绅士礼仪和高等教育贵族教育闻名内外。

英国在培养贵族教育时是不惜重金的,因为他们相信传授知识,学习知识,培育优良的习惯和性格是不可分割的,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的原因。这些被培养的孩子们,从小就是在受人敬重的环境下成长的很小,就会去留心身边的细节,所以也能够比一般的同龄人对社会的多变的人事去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

你认同这种贵族教育和培养的方法吗?

5. 英国贵族是怎样炼成的

不列颠贵族是一个相当复杂系统的等级制群体,其类别、名号和级别屡经变化。从封建贵族出现至今,英国贵族主要包括两类:教会贵族(LordsSpiritual)和世俗贵族(LordsTemporal)。
教会贵族大约出现于公元7世纪,是基督教传播和教会势力扩张的结果。那时,在列国纷争的环境下,求存图霸的国王为获取上帝的庇佑和宗教界的支持,乐意把特权和地产送给教会和修道院,使上层教士同样成为封建领主。而后经过大约一个世纪,英国形成了包括两个大主教区、若干主教区和众多基层教区的宗教管理体系,定下了以后一千多年英格兰教区划分的大致格局,形成了以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和中下级贵族为序列的教会贵族等级制。同世俗贵族相比较,教会贵族的划分即“教阶制”一直比较清晰。艾特尔雷德在位时(978—1016)的法律规定:除了大主教和主教外,其他各类教士划分为四个等级。而且,这种教阶制一直比较完整地保持到16世纪,后因宗教改革和修道院的解散而变得日益简化。
按照中古大陆各国通行的社会等级制,宗教贵族作为上帝福音的传播者,应为社会第一等级,享有最多的权势。但在英国却不然。例如,当威廉一世在不列颠建立封建君主制时,高级教士和大贵族都是以国王直属封臣、而不是以等级代表的身份由国王召集参加大会议或议会的。原因之一是教会贵族人数较少,总体力量难与世俗贵族相匹敌。
世俗贵族名号和等级制的变化则相当复杂。其一,英国“贵族”的涵义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贵族包括为数较多的中小贵族,而狭义的贵族则主要指能够进入贤人会议、御前会议和上院的高级贵族。其二,英国世俗贵族体制和名号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大致看来,一千多年间的较大变化有五次。
第一次是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主要是“哥塞特”、“塞恩”的出现。在列国纷争之际,贵族名号曾有种种差异,起初他们被泛称为“贵人”(ealdorman),而后“哥塞特”(gesith)成为流行称谓。他们平时出入宫廷,帮助管理国家,战时聚集国王麾下,筹措谋划,率兵厮杀。可见,他们原是一种类似王室亲兵的军事贵族。就词义来看,“哥塞特”除包含着地位显赫重要的意思之外,还说明他们与国王关系密切,是“首领的扈从”、“国王的友伴”。
大约在9世纪,英格兰贵族的称呼渐渐被“塞恩”(thegn)代替。据考证,塞恩和哥塞特一样,最初的意思也是“伴侣”,即它表明的首先是一种私人关系,而非一种社会名分。但有的学者认为,塞恩的原意是“为他人服役者”,这指明了塞恩的从属地位,并由此可以看出它与哥塞特原意的微妙差别。塞恩服务的对象,可以是国王,也可能是贵族,这意味
着塞恩群体有着等级区别。高级塞恩可以拥有自己的塞恩,数目多少不等。高级塞恩的塞恩在发生政治和军事危机时,可能会“不事二主”,直接反对“主人的主人”——国王。故而,1051年信士爱德华国王在镇压戈德温家族的叛乱时,就要求哈罗德伯爵的塞恩寻找担保人,保证站在国王一边。
在塞恩的称呼流行一段时间后,大约10世纪,越来越多的高级塞恩也被称作ealdormen。其中部分大贵族出身高贵并得到王室重用,常被国王任命为管辖一郡或数郡的封疆大吏,拥有固定封地。于是ealdormen又渐渐具备了“方伯”或“诸侯”的涵义,意为“地方统治者”。克努特在位末年,斯堪底纳维亚的转借词eorl替代了古英语的ealdormen,成为当时地方上统治者的称呼。以后eorl演变为earl,他们的领地或势力管辖范围也由原来的ealdormanties改为earldom。
随着earl使用的增多,诺曼征服前的不列颠世俗贵族在名号上大致被分为两类:其一,以earl称之的大贵族,人数甚少;其二,以塞恩称之的中小贵族。11世纪前期,earl的称号和领地需经国王亲自赐予。
第二次变化是在“诺曼征服”之后。它包含两个方面:盎格鲁-撒克逊贵族体制的毁坏和盎格鲁2诺曼贵族体制的建立。它是通过军事征服和封建主义分封制的建立实现的。
“诺曼征服”之前,诺曼底已有较完善的封建分封制,最高领主威廉公爵把公国全部土地划分为1200个骑士采邑,分给各级封臣,由此形成了一个颇为典型的骑士贵族群体。他们从领主大公那里得到封地,必须为其服役。“诺曼征服”加快了英国新型贵族制度的发展,开创了封建贵族制度的新的兴盛期。威廉一世通过一系列的征讨,全部没收了戈
德温家族和支持哈罗德反抗他的英吉利人的地产。据学者估计,原盎格鲁-撒克逊各级贵族约四千余人,在征服过程中有不少死亡,侥幸未死的也大多逃至大陆或苏格兰。截至1070年,仅有两名英吉利伯爵——沃索夫和高斯帕特利克——继续担任官职。到了1086年,仅有两名英吉利大贵族,即阿登郡的图尔基尔和科尔斯维恩继续侥幸保留了较多的土地①。他们必须向新君表示效忠,尊威廉为最高领主,承认自己的土地名义上是重新受新主封赐的。
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后期,英国封建领有制已有所发展,部分塞恩已经成为高级僧侣和大贵族的附庸。而诺曼王朝又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将“古英国”的政治遗产与诺曼底的封建领主租地制加以结合和调整,取缔了原有贵族体制中的塞恩阶层,代之以骑士为贵族底层的领有制。每个封臣获取封地(连同土地的农奴)后,可以获得相关的收益权,但最高领有权仍属国王。

6. 英国贵族学校如何培养精神贵族

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多经济条件不错家长想把孩子送到英国贵族中学留学读书,在贵族中学里留学究竟会有怎样的体验呢?能学到什么呢?下面一位毕业于英国贵族女校的LSE在读女生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接受的“贵族”教育。 即使上的是贵族女校,我们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管理,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就好像我们校长说的那样,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它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我想我从之前的教育得到最大的收获,也就是领悟到了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个重要的支柱: 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二是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 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富与贵不是一回事 世界着名的贵族学校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和艰苦的训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 我们每天早上都要早起,着正装去教堂,以端庄的形象迎接一天的开始,冬天也要在寒风中晨跑。 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或许我在一定程度上以偏概全,但是不难发现,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不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 在很多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 英国威廉和哈里王子也被王室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枪手。英国王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可见,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 贵族精神当中的低调 我所有的同学都需要支付每年相当高的学费,但是很多人都是自己烫裙子,自己缝钮扣,不随便到外面看电影,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在小本子上。这些人看起来很节约,但是并不小气,因为在面向社会进行捐赠的时候,她们都非常慷慨。 我有好多同学在毕业后都捐助巨额英镑来支持女校的教育发展。这种精神,从一个角度来看是慷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也可以说是一种担当精神,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在今天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当中,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担当精神。 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纪,贵族依然是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到平民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批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买贵族的徽章,买贵族的头衔,想全方位继承贵族的衣钵。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一个下岗的三轮车夫,靠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养活了几十个孤儿,一个一个送他们去上学,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具有一定的贵族精神。所以说,贵族精神说离我们远也远,说离我们近也很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精神贵族。 “贵族精神”并不必然地为“贵族”所垄断,我等平民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同样是具有“贵族精神”的贵族,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精神的贵族化”。 时下,“再穷也要富孩子”成了不少国内家长的通病,哪怕家境平平,节衣缩食,也要把孩子送入“贵族学校”、“天价学校”,美其名曰“从小给孩子创造高层次的圈子”。 然而,在许多世界闻名的“贵族学校”,却积极创造贫富混合的学生交际环境。近日在广州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学校品牌管理高级论坛上,专家们妙论连珠,请来他山之“玉”,专攻自身之“石”。 专设奖助学金引进“穷学生” 培养出20位英国首相,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每年毕业生三成多进入牛津、剑桥,七成进入世界名校;学位需在七年前预定,每年学费高达两万多英镑的学费……英国伊顿公学可谓世界最着名的“贵族学校”。 然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处长乔玉全的演讲,却揭示了伊顿不太为中国大众所知的另一面。 “伊顿的英才教育,目的是打造开放的社会中坚分子。因此特别欢迎来自不同背景、信仰和国家的学生。每年有20%伊顿学生享有奖学金或助学金,创造贫富学生混合的社交环境。让学生理解和欣赏个体之间的差异,个性和成就在宽松的环境被认同。” 气质和习惯比知识更重要 乔玉全引用了伊顿的一位大师威廉·考利:“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大部分被遗忘了,而所剩下的才是真正能够让我们明辨是非的。然而,在我们的一生中,优秀的气质和良好的习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具有了这些气质和习惯,我们将畅通无阻地获得知识。” 在伊顿的五项教育准则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研究的优良习惯排在首位。“知识重要,但对知识的热情和探索精神更是伟大品质。”伊顿教学的风格是鼓励学生拓展个人能力的极限,把重点放在讨论、研究和利用资源鼓励独立思考上。 “反观我们自己,对知识的重视很大程度盖过了对能力的培养。”乔玉全说,“现在从小学到高中12年教育,至少有两三年是白白浪费的,都用于死记各种知识点应付升学考试。” 贵族教育更需“苦其心志” 目前大多中国家庭对独生子女视若珍宝,不容一点闪失,而学校也因为怕担责任,往往减少甚至取消一些可能引发学生受伤的户外活动。 能让孩子上伊顿的家庭既富且贵,但学校对这些名门子弟却一点不手软。比如一年级学生入学,校方的第一个措施是,家长前三周一律不准探望,要把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扳”过来!学校还把各种娱乐、体育和业余生活等安排得满满的,每天男孩们还没来得及想家,就已疲倦得呼呼大睡。 伊顿学生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体育运动,“伊顿五人”、墙赛、田野游戏赛等伊顿的特有运动勇猛粗鲁。男孩们不仅锻炼体魄,而且能形成同学之间的互相尊重、团结、合作、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伊顿培养出的是这样的学生。”乔玉全总结,“自信但不傲慢,儒雅但不缺乏热情,宽容但有个人见解……这些都应该为我们所借鉴。”

7. 成为英国贵族.基本条件是什么

成为贵族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是英联邦国籍了,否则最多只能获得授勋成为骑士。而拥有爵位后,如果是非英联邦成员国国籍,也不能冠以头衔。或者在某些人看来授勋后也算是贵族吧,但不能冠以头衔的话,我是觉得不算贵族了。

贵族分为:

世袭贵族(Hereditary peerage):现在已经很少授予王室以外的公众人士;即使是王室人士,最近的一次也在爱德华王子结婚之时,获封为威塞克斯伯爵。自从英国国会在1999年通过新法例以后,受封者不会再自动成为上议院成员。最后一次授予王室以外成员是在1984年,当时获得册封的是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世袭贵族分为五个级别:公爵、候爵、伯爵、子爵和男爵。

终身贵族(Life peerage):所有终身贵族都拥有男爵的爵位,并且都是上议院成员。终身贵族的爵位不能继承。一些人获封为终身贵族并不是由于他的成就,而是通过册封让他可以进入上议院,比如大法官等。终身贵族是根据1876年的《上诉权法案》(Appellate Jurisdiction Act)和1958年的《终身贵族法案》(Life Peerage Act)而设立的。

从男爵爵位(Baronetcy):与骑士爵位类似,但从男爵爵位可以世袭,却并不属于贵族。获册封后或世袭继承爵位后,从男爵名字前可冠以Sir(爵士)的尊称,名字后配以“Bt.”的头衔,女性则在名字前冠以Dame(女爵士)的尊称并在名字后配以“Btss.”的头衔,但历史上只有三个女性从男爵。最近期获册封的从男爵是戴卓尔夫人的夫婿Sir Denis Thatcher, 1st Bt.,于1991年获封,他于2003年去世后,儿子继承爵位,是为Sir Mark Thatcher, 2nd Bt.。

骑士爵位(Knighthood):从中世纪的骑士制度流传下来,册封后名字前可冠以Sir/Dame(爵士/女爵士)的尊称。有两种册封方法:
获颁爵士级骑士勋章,是不同受勋骑士团(Chivalric order)的成员,例如GCMG、DBE,见下段“骑士勋章”。这等别的爵士会在名字前冠以Sir/Dame的尊称,名字后配以爵士级勋章头衔的缩写(例如:Sir Edward Youde, GCMG, GCVO, MBE)。
单纯的骑士爵位(Knight Bachelor),大多是最高法院的法官,只有男性获第二种册封成为Knight Bachelor,若有女性配得同等荣誉,会按第一种方法被册封为DBE,名字前冠以Dame(女爵士)的尊称。这等别的爵士不是受勋骑士团的成员,没有正统的头衔缩写,但也有在名字后配以“Kt”的缩写(注意是小写t)来特显这个荣誉。

其他等级、荣誉或奖章:获册封者没有“Sir”或“Dame”的尊称,但是可以在名字后面加入荣誉头衔的英文字母缩写。

阅读全文

与英国如何培养贵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深圳英国森斯瑞教育课程怎么样 浏览:195
中国新生代6怎么才可以报名参加 浏览:921
伊朗一瓶矿泉水卖多少 浏览:764
越南大米苗多少钱一只 浏览:687
中国书法字体有多少种 浏览:654
英国房子屋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浏览:367
伊朗美元汇率多少 浏览:105
中国的地界怎么划分 浏览:508
如何用英语称呼英国人 浏览:1
印尼办商务签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160
怎么搞到印尼女人 浏览:652
英国人为什么会有地毯 浏览:429
伊朗为什么拒绝美国援助 浏览:196
印度人杀了牛怎么办 浏览:79
去意大利读哪些书 浏览:935
印度如何挽回感情 浏览:694
英国教育提出4个卓越包括什么 浏览:911
中国将以怎么样的方式超越美国 浏览:873
为什么有不同的英国文学史 浏览:856
500000越南盾可以买多少 浏览: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