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国农民的土地是怎么获得的
花钱买的。英国土地是可以进行购买的,因此该国农民是通过花钱买的获得的。英国农民是贵族式农民,英国人工很贵,来说,英国农场主都是自己经营者农场,在英国境内相比来讲,食品以及相关农产品的价格并不高。
② 英国农业结构及变化
从轻视农业转为重视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18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英国农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当时英国的农业在欧洲居领先地位。到19世纪初,英国仍然是一个农业比较发达,食品基本自给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继而改为实行“英国工业、其他国家农业”的国际分工。在轻视农业的政策的诱导下,农业逐步衰退,英国在食品供应方面严重依赖世界市场。19世纪70年代,国内生产的粮食能够供应当时全国人口的79%,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生产的粮食只能养活36%的人口。1913年谷物播种面积比1870年减少25%;1931年谷物播种面积减为196.3万公顷,比1918年下降41.7%、产量下降20.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国潜艇击毁英国远洋商船,粮食进口运输受阻,使国内粮食供应发生困难。英国政府不得不实行食品配给制,转而加强对农业的干预,采取重视农业的许多措施,如:奖励垦荒、对开垦荒地的农户发给奖金;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各地区普遍建立农业生产管理委员会,对农业生产进行监督。战后,英国花了近15年的时间,扭转了农业衰退的局面,逐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目前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了很高的水平。199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可提供谷物38.4吨、肉类6428公斤、牛奶29364公斤、鸡蛋1224公斤。 2002年,则提高到谷物44.5吨、肉类6539公斤、牛奶29372公斤、鸡蛋1235公斤。
二、农业发展特点
1.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导 从农业投入看,英国的种植业(包括大田作物和园艺)仅占农业总产出的39.9%,而畜牧业则占59.8%。畜牧业明显地超过种植业。再从产出分析可以看出,畜产品的产出几乎全部是可供农业企业直接售出的“最终产品”;种植业则不然,英国的大田作物产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牲畜饲料,如一部分小麦、大部分大麦和全部燕麦、饲用块根、饲用豆类、栽培牧草等等,它们往往不是供农业企业出售的“最终产品”,而是作为对畜牧业的投入而在企业内部供转化成畜产品的“中间产品”。从以上分析,不仅可以看出英国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远远超出种植业,而且可以提出,英国一半左右的大田作物生产或超过三分之一的种植业是从属于畜牧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的。英国的畜牧业包括养牛、养羊、养猪和养禽等生产部门。按产值排列,养牛业最大,其产值超过其他部门的总和,其次是养禽业、养猪业和养羊业。90年代以来,畜牧业结构变化的明显趋势是牛、羊、禽比例提高,猪的地位略有下降。
2.农场是农业生产基本经营单位 英国按其农场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完全或基本依靠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力从事生产的自营农场,有时被称为“家庭农场”,这类农场数量多,一般属于中、小农场;另一类是由农场主雇工经营的大农场。其中土地面积超过200公顷的特大农场,只占农场总数的4%左右,但却占了农场土地面积的45.2%,在整个农场中居主导地位。应该指出,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尤其是在欧盟国家中,英国是农场平均规模最大、大农场比重最高的国家。这是使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显着高于欧盟其他国家的因素之一。
3.现代化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农业 英国是人口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数量少,发展农场主要依靠广泛采用现代技术、现代科学和现代管理,着重提高劳动生产率,采取资金密集型的发展形式。英国的农业生产不同于美国,属于人多地少的类型,因此,英国较为重视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小麦、大麦、燕麦和马铃薯的单产都有大幅度的增长。1992年,英国谷物平均单产达6940公斤/公顷,2002年达到7006公斤/公顷,高于同期欧洲和美国的单产水平。目前,英国农业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以及农业科技、教育、推广服务等,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以机械化为例,进入
90年代,英国每个农业劳动力的动力装备(仅指拖拉机)已超过70马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1944年,英国只有农用拖拉机17.34万台,联合收割机2500台。1993年,英国已拥有农用拖拉机5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4.7万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1台拖拉机、0.5台联合收割机。目前,英国种植蔬菜的农场和养猪养鸡的农场都实现了机械化。英国的农业机械配套,农业机具齐全,从耕作到收获、进仓,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机械。中耕机、播种机、割草机、捆草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国目前使用的拖拉机,多数是大马力和液压传动,并装有电子监测和空调设备。甜菜和马铃薯收获有单行分段作业和多行作业等多种机械,可以适应在多种条件下进行操作。
4.英国现代化农业另一个突出标志是高投入和高产出据官方统计,90年代初期英国农业投入金额已达65亿英镑,超过当年农业总产值。另外,农用厂房和机器、农用车辆、农业工程和农业建筑的折旧费约为15亿英镑。农业投资和折旧费两项合计约80亿英镑。但英国在劳动力方面的资金投入约为20.8亿英镑,仅为农业投资和折旧费总金额的27%。从上述可以清楚地看出,英国农业的高投入主要是资金投入,而不是劳动投入。这充分体现出资金密集型农业的特点。
5.英国农业的高产出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产量上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上 从整体看,英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次于美国,遥遥领先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而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牛奶量,英国则超过美国居第一位。
6.实行农业区域化,专门化程度高 英国国土面积不大,但境内各地区间的自然条件却有明显差异。为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政府根据各地特点、配置农林牧生产,为此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农业区;土壤肥沃的东南部是以谷物生产为主的农业区;地势较高,降雨充沛,土壤条件较差的英格兰南部、威尔士大部和苏格兰北部为草原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林业;英格兰中部、北部和苏格兰南部平原,是谷物和畜牧业井重的农业区;北爱尔兰则以养牛、猪和种植马铃薯为主、兼营林业。经济因素对农业分布也有重要影响。英格兰东、南部和中西部城镇密集、企业多、交通发达,为鲜乳、水果、蔬菜等生产提供有利的市场和运输条件。而苏格兰南部和北部高原、威尔士中部山地等,离经济中心较远,人口较少,至今有大面积土地留作粗放放牧场,养羊业仍居重要地位。
7.农产品自给率不高英国由于人口密度高,每人平均占有农用地尤其是耕地面积少,更主要由于历史上长期忽视农业,所以至今农产品自给率仍不高。目前英国还是世界上主要农产品进口国之一。2002年英国的食品,饲料和饮料进口贸易总值高达189亿英镑。
③ 英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和影响
英国现代农村土地制度根源于封建领地制经济,经历了3 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最终实现了现代产权制度。
1. 英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形态:封建领土制经济
封建领地制经济以庄园为组织形式,一个典型的庄园有一个中心村,耕地分为领地自营地和租佃领地,即份地两部分。每个农奴从庄园主手中领有一块份地,一般为30 英亩(1 英亩约等于4000 平方米),收获归农奴所有。领主的自营地由农奴代为耕种,每周义务劳役3~4 天,收获归庄园主所有。同时,随着教会地位的上升,封建领地制经济主要由世袭领地和教会地产构成。
2. 英国近代资本主义农村土地制度的实现方式:圈地运动
第一,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发端于14 世纪末15 世纪初英国养羊业圈地运动的兴起。这一阶段的圈地运动规模小,属于非法行为,主要以圈占森林、沼泽、牧场和荒地在内的公地为主,目的主要是变公地为牧场。圈地运动有力地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
第二,18 世纪以后,英国的圈地运动出现了第二次高潮。晚期的圈地运动是在以棉纺织业为发端的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英国的工业革命爆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迅速增长及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颁布的大陆封锁令,推动了英国晚期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这次圈地运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国会发出圈地法令,圈地以合法形式进行。1709~1810 年,为了进一步扩大牧场领域,建立大农场,英国议会共颁布圈地法令3037 项。3 据估计,1700~1760 年间被圈土地达到34 万英亩,1760~1790 年间被圈土地达到298 万英亩。
第三,19 世纪圈地运动结束后,消灭了小农阶层,产生了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建立了典型的土地所有者– 租地农场主– 雇佣工人这种所谓三位一体的资本主义农场,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农场制度的形成。
3. 英国现代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
20 世纪上半叶,特别是二战后,英国资本主义农场制度出现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村土地所有权结构出现了新动向。在整个19 世纪,英国占主导地位的农村土地制度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租佃农场。19 世纪末,英格兰的农村土地约有87%是出租地,在苏格兰和威尔士,这一比例高达90%以上。二战以后,自营农场的比重上升,租佃农场的比重有所下降。到1977 年,62%的农场为自营农场,38% 为租佃农场。
第二,地主的地位下降,农场主的地位上升。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地位下降,使用权的地位上升,租佃者取得了终身租佃权。
第三,农场经营规模,出现了明显的扩大趋势。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大农场,排挤小农场,以扩大农场规模,增强其竞争力。1967 年修订的农业法规定,对合并的小农场政府提供所需费用的50%,对愿意放弃经营的小农场主发给2000英镑以内的补助金,或者每年发给不超过275 英镑的终生年金。1990 年,英国10 公顷以下的农场,农场数占26.4%,10 公顷~50 公顷(1 公顷约等于1 万平方米)的农场数占40.4%,50 公顷以上的农场,农场数占33.3%,农场面积占82.8%。
④ 英国的租地农场有何特点
租地农场的特点是农场主自己只有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主要靠租入农场、雇用农业工人进行耕作,并按照契约规定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的农业资本家。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领主或富裕农民把土地逐渐集中、农副产品推向市场、生产组织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租地农场的特点:
在英国中世纪晚期社会经济转型中,圈地运动引人瞩目,它在当时英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圈地运动从中世纪中期开始,一直持续至19世纪,早期圈地运动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引起需求扩大,对土地造成压力,进而引起物价上涨,促使人们有效利用土地,增加农产品产量和经济收益。
16世纪圈地规模并不大,但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的中部地区,受到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社会反应强烈。在圈地过程中,敞田制在部分地区受到冲击,租佃农场制初步兴起。
⑤ 英国农场劳力短缺,一企业年薪55万招人摘菜,为何还招不到人
英国农场劳力短缺,一企业年薪55万招人摘菜,为何还招不到人?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的问题,因为大家对于劳动力这个问题,是非常好奇的。因为在我们国家,劳动力是非常多的,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强壮年劳动力市场也是比较短缺的。但是,在像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劳动力一直都是短缺的,而且,在一年的时间中,企业年薪就算是五十五万元,也很少有人去应聘,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吧。
其实,想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在发达国家是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发生的。英国和美国还有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严重缺乏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