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来战役中英军有多水,为何十三万人被俘虏了呢
马来战役爆发了。在马来战役中,英军被日军打败,逃到了新加坡。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部,是英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堡垒。在新加坡几十年的苦心经营中,英国花费了大量资金修建了一座坚固的防御工事,当时被称为东方最坚固的海上堡垒。当时,有13万英军藏匿在新加坡,但面对4万日军的袭击,英军居然迅速投降了,这不得不令人惊讶。
回顾马来之战,就英国而言,它不应该输得如此惨烈。然而,日本军队选择的袭击时间确实让英国感到尴尬。当时,法国战败,美国没有参加战争。英国被强大的德国军队打败了。主力集中在欧洲战场,因此没有力量加强马来亚的防御。而且士兵都是殖民地的人,战斗力不强,这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2. 新加坡要塞固若金汤,13万英军为何向4万日军投降
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很讨厌,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其实在二战时期是属于比较强大的国家,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武器装备,都还是比较先进的那一列。这场在新加坡的战斗,拥有绝对人数优势的英军向日军投降,原因很简单,因为现代战争不是靠人数能够决定的。
并且这13万英军说是军队,但是因为英国人本来就比较少,加上日不落帝国把地图铺开的太大。导致这13万英军只有少数的是训练有数的英国士兵,大多数都是一些殖民地的民兵,流勇组成而成的军队,而日军则是全副武装的4万军队,所以不管怎么看,这场战斗都是必输无疑的。天时,地利,人和,英军就占一个地利的优势,但是在现代战争中,地利的优势已经被削弱了,所以这场战斗基本上是属于必输无疑的战斗,当时的英军会选择投降也是能够理解的。
3. 二战中英国有没有投降
没有投降,其中有几十万的法国军队也撤到了英国,成为二战反攻的本钱。
4. 二战对英国的影响
二战加剧了英帝国的衰落。
二战时期英帝国状况:
1、殖民地对战争胜利的贡献
二战是对英国殖民地一次忠诚的考验。 因为在站前,各个殖民地的地位只是在语言上的规定,而是否参战则是用实际行动明确了其主权国家的地位。 没有令英帝国失望,在二战中,英国殖民地除了爱尔兰保持中立之外,其他的殖民地都相继对德国宣战。
并且将大量的资源运往英国,为英国的战争所服务。 而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各个殖民地对英国具有如此高忠诚度的并不是它们具有的同一个目标或者同一个需要,而是具有相同的恐惧。
一旦英国战败,那么其殖民地也会具有相应的威胁。 所以,在这次的战争中,英殖民地参战的注意力并不是集中于巴黎或者伦敦,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华盛顿。
2、殖民地具有分离倾向
一战使得英帝国的霸主地位发生了动摇,而二战促使英帝国最终走向了终结。 在二战胜利之后,更加速了英国殖民地的离心倾向,从而使英帝国逐渐走向衰落。 总结二战中促进英国殖民地纷纷独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大西洋宪章》影响了殖民地的独立。
这份宪章是英美两国为了获取战争的胜利而动员和鼓励世界人民参加战斗的一项工具和手段。 在宪章中声明,英美两国不追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并且尊重各个民族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 这为后续英国殖民地的迅速独立埋下了伏笔。
第二,在二战中,大量的殖民地人民走出国门,参加战斗。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思想和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军事技能的提升为后续民族的独立提供了基础。第三,英国军队在亚洲战场上的败退影响了英帝国的凝聚力。
在英国军队在亚洲战场上的败退不仅使其失去了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而且打破了英国不败帝国的神话。 殖民地的人民不再相信和依赖英帝国的可靠性和强大,从而使英帝国的离心速度加快。
第四,在二战中英国减弱了对殖民地的控制, 对于殖民地提出的各项要求或者发生的动乱,仅是采取简单的让步或者镇压的方式,这加速了殖民地的离心速度。 第五,在战争中德国和意大利进行的伪装同情和支持独立的政治宣传,减弱了各殖民地维护英帝国的决心。
3、战时英国对待殖民地的态度
英国在二战期间为了鼓励殖民地人民参加战斗,在对殖民地的统治中主要使用了三个方面的手段。 首先,英国对殖民地采取镇压、分化和妥协的态度,目的是维持英帝国能够更加长久的持续。
此外,当镇压和分化不能够解决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时,英国政府采用宪制改革的方式进行让步。 最后,英国在 1940 年为了应对各个殖民地的反英斗争颁布了殖民地发展法。
总结:
英国通过一系列手段建立的英帝国, 在经过两次战争的洗礼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尽管英国在这两次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但是,两次战争使英国在经济上大幅度萎缩,加大了对美国和各个殖民地的依赖。
而殖民地的人民在经过两次战争之后,民族独立意识提升,从而掀起了反英的斗争。 所以说,二战加快了英帝国的衰落。
二战后英国与美国的关系: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是一个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在近代,英国曾辉煌一时,当了二百多年的世界霸主。鼎盛时期的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面积占到了世界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当时英国人在世界上简直横着走,英国人傲气的谁都瞧不上。但在19世纪末,随着德国的崛起,英国人的霸主地位遭到了德国人的挑战。
为了挑战英国人的霸主地位,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硬生生的把英国人拉下了霸主的宝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把英国人家底打光了,搞得英国人欠了一屁股债,势力一落千丈,霸主地位只好拱手让给了美国。不过虽然二战后英国失去了霸主地位。
但在战后很长时间里英国一直不服美国,直到60年代末才开始服软。二战后英国严重衰落,在战后很长时间里仍然不服美国。
其实英国在二战结束后不服美国的主要原因就是英国仍然有一定的实力。尽管英国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几乎被战争掏空了国库,但战后的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三强国,和苏联的实力相差无几。1945年,英国的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值并不比苏联少多少。
1945年春天英国本土坦克月产量达到苏联的70%,军用飞机月产量达到苏联的95%,舰船数量更是远远超过苏联。如果加上英联邦国家,其军工产能一点不比苏联逊色。
实际上,二战结束时英国的实力并不比苏联差多少。在五十年代,英国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苏联不服美国,英国人自然也不会服美国。
尽管英国在经济和工业方面与美国有差距,但英国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英国拥有辽阔的殖民地,虽然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独立,但大部分殖民地仍然在英国手中,那些独立的国家仍然和英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英国仍然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
印度次大陆的棉花和茶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铁矿石和牛羊肉、加拿大的粮食、加勒比的糖、南非的稀有金属等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英国本土,这是其他国家不能比的。
同时,英国人虽然衰落,失去了霸主地位,但仍然在金融、航运、贸易等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美国人在战后花了很长时间才彻底压倒英国,把英国在这些领域挤出了第一梯队。
此外,世界上很多规则还是英国人制定的,美国人有时候也不得不按英国人制定的规矩来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人再厉害,还是得乖乖说英语。因此,英国人自然不服美国。
不过服不服不是英国人说了算,虽然英国在战后仍然有一定的实力,仍然不服气,但没过多久就不行了。因为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在排挤打压英国,在美苏的推动下,世界各地掀起了反殖民统治的浪潮,英法为首的殖民体系到六十年代土崩瓦解。
英国人的势力因此一落千丈,遭到了重创,再也无力和美苏叫板。加上当时英国经济增长缓慢,逐渐被联邦德国、日本和法国超越,所以英国的地位直线下降,被挤出了第一梯队,再也无法和美苏抗衡。
当然,英国毕竟是传统的老牌强国,虽然衰落,不能再和美英平起平坐,但仍然是世界大国之一。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屈指可数的几个强国,英国及英联邦的实力以及影响力仍然不是一般国家可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