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日期间,有多少个国家援助过中国
1、美国(美利坚合众国)。
2、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抗战初期)。
4、英联邦国家(以英国为主体,由54个国家组成的联盟)。
5、对中国援助最早的是德国,但后因日本向其施压便停止了援助。
德国。德国在抗战前曾给了中国巨大的援助,但抗战爆发后,由于德国和日本结盟,德国停止了对中国的公开援助,仅以秘密援助的形式通过丹麦等中立国船只向中国提供帮助。此外,直到1939年,德国在华顾问才离开中国,其中包括着名的法肯豪森等人。不过仍然有6名德国顾问拒不回国,坚持留下帮助中国抗日。这些和中国一道抗战的德国人,是中国人的朋友。
2. 英国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具体指什么
英国对华无偿援助简况
一、英国国际发展援助概况
(一)历史演变
英国国际发展援助具有悠久历史。早在1929年,英国就通过《殖民地发展法案》对发展援助进行了立法。2002年通过的《国际发展法案》是目前指导英国对外援助的基本立法。
1961年,英国政府设立技术合作部,负责援助项目的技术合作事项。1964年设立海外发展部,部长为国务大臣,非内阁成员,将前技术合作部和外交部的海外援助政策职能以及其他部门涉及援助的事务收归旗下。1970年海外发展部解散,其职能转移到外交部,由外交部下属的海外发展署管理。1974年5月和1979年11月,该机构又历经重组。1997年,成立了国际发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FID),它替代海外发展署,享有与贸工部同等的地位。
(二)DFID机构设置
DIFD负责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有两个总部,分别位于伦敦和东克布赖(East Kilbride, near Glasgow),同时在海外有25个办事处。DFID有2500多名雇员,其中近一半在海外工作。
DFID部长是政府内阁成员,代表DFID向议会负责。另设一名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辅助管理。常务次官主管DFID管理董事会。管理董事会由3名司长和两名非执行董事组成。
二、英国国际发展援助的宗旨及侧重点
英国的援助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宗旨,重点领域在减轻贫困、减免债务、实施“良政”和人权、妇女权利、卫生健康、教育、环境以及防止冲突和灾害等方面。英国《国际发展法案》规定,发展援助只能用于可持续发展和减轻贫困。
目前,DFID援助的重心已从单个的项目转向直接支持受援国政府实施减贫战略和改善金融管理。DFID的援助预算90%用在最贫穷的国家,正加紧执行《1999年高负债穷国债务计划》,只要达到减债条件,就100%免除其债务。艾滋病、疟疾等疾病严重阻碍了贫穷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入自1997年起,DFID已出资15亿英镑帮助贫穷国家发展医疗卫、生系尊_基础教育也是英国外援的重点之一,英国与其他国家正在合作建立统一的、可持续的教育系统以提供高质量的初等教育。在维护和改善环境方面,通过援助改善受援国对环境的管理并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三、英国国际发展援助的资金构成及分布
从援助额看,2002年英国为世界第5大援助国,前四位是美、日、德、法。英国的援助包括国际发展援助、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和军事援助等,发展援助分为官方发展援助和非政府组织机构的援助和慈善活动等,但以官方发展援助为主。1979年英国的援助曾达到国民总收入的0.51%,为历年最高水平。2003年为0.33%, 2005年为0.4%, 2008年将达到联合国1970年2626号决议规定的0.7的目标。 2002年3月,墨西哥蒙特雷发展筹资大会之后,英国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国际筹资机制”的建议,以期从2003年起使每年的全球发展援助资金增加一倍,到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以按时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英国的对外援助资金来自纳税人,每年由议会批准。每年3月,DIFD准备年度报告,向议会报告其政策、工作和资金使用情况。
英国的发展援助分为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双边援助以技术合作项目为主,多边援助主要是对欧盟的捐款。从地区分布来看,双边援助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国家。
2003年,DFID摈弃了以往按项目和技术援助分配资金的做法,改为根据国家减贫战略的评估,向受援国政府分配援助资金。新做法使援助分配方案更简单易懂和合理,也有利于对扶贫和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奋斗的受援国予以奖励。
四、英国外援的管理
(一)战略规划
DFID与财政部有公共服务协议.协议规定了国际发展援助的目标,议会、政府和公众可依此监督实施情况。DFID及其下属各部门均订有“服务提供协议”,在每一大目标下规定若干具体目标,并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途径。
在征询英国国内和伙伴国政府、商界、民间社会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DFID与伙伴国政府每隔3年共同制定“国家战略文件”,用于指导以后3年的发展合作。根据“国家战略文件”,制定“政策及资源计划”,对战略实施做出评估,同时提出未来3年的目标和所需资源、衡量实施目标的进展,以及具体实施计划和运作成本预算。
(二)援外资金分配
每两年英国政府内阁对各政府部门支出做出评估,以决定各政府部门以后三年的支出,同时确定用于发展援助的支出。在财政部拨款后,DFID自行制订发展援助的支出计划。每年一次并涵盖以后三年的“资源分配回合”(Resource Allocation Round)是制订支出计划的主要方式。“资源分配回合”由DFID首席经济学家负责起草,说明援外支出的金额、分配原则等。
DFID的支出受英国议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国家审计署、财政部及其他政府各部门的严格控制和监督。
五、英国2006-2011年对华援助计划
2006年5月,DFID发表《2006-2011年对华援助计划》。该计划勾勒了英国自2006/07年度至2010/11年度对华援助工作的总体框架,评估了中国的发展状况与挑战,并确定今后五年对华援助的重点仍是帮助中国减贫和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下简称MDG)相关的领域。其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一)英国援华重点领域
目前,国际多双边对华发展援助的总额不到中国GDP的0.1%,集中在与实现MDG相关的领域,如帮助政府提高对最贫困人群的关注程度。英国对华援助的主要领域继续是基础教育、艾滋病防治、肺结核防治、供水与卫生:
1.基础教育: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系统,覆盖的学生人数占世界学生的20%,花费占中国GDP的3.4%,入学率很高。但农村贫民、少数民族、女孩、残疾儿童和流动儿童仍面临困难。英国援助项目提供了如何让更多贫困家庭孩子获得教育机会以及如何让社区参与制订学校计划的经验。今后五年,英国将支持中国政府在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宁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支持世行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活动。
2.艾滋病:2006年初,中国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2005年新增7万人。静脉吸毒和性服务者感染率升高,西部省份流行趋势加重。女性感染比例提高,1995年男女比例是9:1, 2001年改为3.4: 10英国援助项目对中国开展预防和千预的模式,进行了探索,支持了省级防治艾滋病工作,提高了当地的防治能力。今后五年,英国将支持民间团体在艾滋病防治上发挥作用,让更多高危人群获得服务,进一步改善艾滋病监测和信息系统。
3.肺结核:在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肺结核发病率最高的22个国家里,中国排名第二。约有450万人携带活性结核菌,每年夺走13万人的生命。贫困农村的结核病比城市高出三倍。原因是生存条件落后,卫生条件和营养差,无力支付看病费用,医疗条件差,缺乏结核病知识等。过去英国与世行合作,协助中国将肺结核发现率从以前的不足35%提高到现在近70%。今后五年,英国将继续与世行、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进行合作,在中部和西部16个省份开展结核病防治项目。
4.水资源管理,水供给及卫生:目前,中国仍有3亿人不能享用安全饮用水,7亿人的饮用水没有完全达到卫生标准,主要集中在西部贫困省份。国家对卫生设施投资不够。中国的两大传染病,即腹泻和病毒性肝炎都与卫生条件差有关。英国援助支持了中国利用国际先进经验,如水资源综合管理、社区参与和需求管理,制定了新的《水法》。今后五年,英国将和世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协助地方政府提高能力,推进改革,加强对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的重视,改善投资不足的状况,继续推广英国和世行的社区管理模式(如用水户协会)。
(二)英国与中国在发展领域的合作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对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贸易和投资的影响远远超过官方发展援助所能带来的影响。过去5年,中非贸易额增加了3倍,2004年达260亿美元,贸易基本平衡。中国企业已在非洲54个国家投资了12亿美元。
中国积极参与贸易、环境、国际体制改革等国际议程和其他区域及全球性议题‘中国最近向亚洲和非洲发展基金捐助了5000万美元,而且也是全球基金的援助国。中国还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9亿美元的贸易信贷,与中亚在能源运输方面的联系也日益密切。
从中期来看,英国有必要与中国继续进行建设性接触、对话,开展理论探索与技术交流。为此,英国与中国将在以下关键领域开展合作:
1.共同向非洲提供援助;
2.与国际贫困研究中心合作;
3.推动中国实施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
4.与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英发展合作关系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预计到本战略实施期结束时,中英将会从援助国与受惠国的关系发展成为国际发展问题上的对话和合作伙伴。
(三)英国对华发展援助的资金规模
今后三个财年,英国对华发展援助的预算如下:2006/07年度为4000万英镑:2007/08年度为3500万英镑:2008/09年度为3000万英镑。
据了解,目前英国每年对全球发展援助提供的资金总规模为50亿英镑,到2015年,将达到每年150亿英镑。但按照OECD的标准,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因此,英国对中国传统式援助(现金、实物)会逐年减少。但英方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其对中国的重视程度降低,英方将更加重视双方合作的战略意义,双方合作的层次会更高。
六、英国项目的立项程序及注意事项
英国发展援助项目的管理采取援助国和国际组织较斌用的“项目周期管理模式”,援助经过选项、设计、评估和审批、实施、运作并监控、评价等进行管理。
第一,选项。符合发展援助法律及政策的规定,符合国别战略文件的方针。受援国可参与项目的选择。
第二,项目设计、评估和审批。项目主管人员准备“项目概念备忘录”,送DFID审批。审批的标准是:是否在已批准的资源范围内支出;是否与DFID的目标一致;是否符合国别战略文件的要求;是否得到部内相应顾问人员的支持;是否会导致更大的项目等。在“项目概念备忘录”得到DFID主管官员或发展大臣批准后,即可开展项目的设计及评估工作。
第三,项目实施。100万英镑以上援助项目的具体实施以换函开始。换函的内容列明DFID提供财政义务的限度、援助的目的、采购安排、各方责任、时间限制、支付程序、会计及审计安排、监控与报告安排、以及在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时的保障条款。10Q万英镑以下项目的实施不需要换函,但有关各方对上述事项有明确的了解。
第四,项目监控、报告及重新评估。项目的报告由非DFID人员(如承包商、咨询商及项目管理人员)做出,检查项目的实施是否符合原计划。项目的监控工作由DFID人员实施,主要是检查援助目标的进展情况。项目的重新评估也由DFID负责,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对项目是否达到援助目标予以分析。
项目的监控、报告和重新评估是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其目的是确保国际发展的资金在批准的时间和预算范围内被有效使用,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未来的新项目中DFID能不断总结经验和控制质量。
第五,项目完成。援助项目执行完毕后,100万英镑以上的项目写出“项目完成报告”,评估完成计划的程度,DFID可借此得出结论和总结经验。之后写出完整的评价报告。重点对项目的影响及后果所做出的量化的研究与分析。
近年来,为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DFID逐步把权利从总部下放给其驻外办事处,由各办事处具体负责一定额度之下的项目审批和管理。自2001年4月1日起,所有英国发展援助都不附带任何条件,世界任何国家的供应商都可通过竞标获得DFID发展项目合同。根据欧盟采购法令,除紧急援助和法律项目外,DFID将超过99695英镑的所有合同都刊登在欧盟有关刊物上。
3. 抗战期间,苏美英法四国给了中国多少钱和物资
1、苏联方面
在抗日战争初期,苏联是中国抗战的主要支持者。为什么说苏联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主要的支持者呢?因为日本发动“9.18”事变占领中国东北的目的之一, 是为了获得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曾先后两次大规模进攻苏联的哈桑湖和哈勒欣河地区, 虽然均被苏军打败,但日军野心仍在。
苏联领导人也不是傻子,把小日本的想法摸得门清。不仅在国际上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而且与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并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
我们来看数据。
1937年10月中旬开始,苏联将中国急需的飞机、大炮、机枪、航空和装甲设备、枪炮弹药等军用物资,陆续运到中国。
1938年3月和7月,苏联给中国政府两次贷款各5000万美元,共计1亿美元。1939年6月,又贷款1.5亿美元。苏联贷款总计达到2.5亿美元。从1937年至1942年,苏联实际给予中国购买军火的贷款共1.73亿美元,居同期各国对华援助之首。中国用这些贷款偿付苏联援华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品,解决了中国急需获得军火的外汇困难。
据统计,从1937年9月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向中国提供飞机904架(其中,轻重轰炸机318架)、坦克82辆、汽车1526辆、牵引车24辆,大炮1190门,轻重机枪9720挺、步枪5万支、步枪子弹1.67亿发,机枪子弹1700余万发,炸弹3.11万颗、炮弹187万余发、飞机发动机221台,以及其他一些军事物资。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苏联不仅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以军火积极援助中国的国家,而且援华的飞机及其他军火物资的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另外,苏联还派遣大批军事顾问、技术专家到中国,到1941年,派到中国政府和军队的军事顾问有140多名,各方面的专家上千名。他们先后担任中国政府军事顾问的苏联将领有德拉季文、切列潘诺夫、卡恰诺夫和崔可夫。他们帮助接洽苏联对华军事物资援助,协助制定作战计划以至参加重要战役的指挥。
除了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苏联还直接派遣空军志愿队来华参加抗战,到1940年,在中国作战的苏联志愿飞行员达700多名。他们参加了保卫南京、武汉、南昌、重庆、成都、兰州等城市的空战,还多次轰炸日军机场、车站、港口、仓库、舰船等军事目标,共参加20多次重大战役。
仅1938年即击落日军飞机100余架,炸沉日军舰船70余艘。包括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和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在内的200多名苏联志愿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美国方面
美、英、法等国很精明,在九一八事变后的较长时期内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看着中国与日本打。可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美、英、法在中国和远东的殖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这才答应给中国提供军事援助。
美国是在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逐步加强了对华援助。
1938年12月,经过中美两国反复交涉,美国政府首次宣布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借款,中国用以购买美国物资,并以桐油偿还。1939年2月正式签署《中美桐油借款合同》,时称“桐油贷款”。这一借款标志着美国援助中国抗战的开始。
1940年4月和10月,美国向中国政府提供2000万美元的滇锡借款和 2500万美元的钨砂借款。11月,罗斯福宣布准备对华贷款1亿美元。
1941年2月,中美《金属借款合约》正式签字,中国以金属矿产为抵押,向美国借款5000万美元。3月,美国国会通过向反对法西斯侵略国家提供军事援助的“租借法案”,开始以租借形式向中国提供军火物资。4月,罗斯福签署命令,批准美国退役军人可以加入陈纳德组建的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以帮助中国空军同日军作战。4月和5月,罗斯福两度批准向中国提供价值9000余万美元的军用器材和武器弹药。7月,罗斯福还批准向中国空军提供装备和人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大了对华援助。1942年3月,中美两国正式签订《中美5亿美元借款协定》。6月,中美两国又签订了《中美租借协定》。
据不完全统计,战时美国对华提供租借援助总额达到8.457亿美元,其中除2000万美元外,其余均作为无偿赠与。美国先后将价值约计5.2亿美元的兵器、飞机、坦克、车辆、船舶及各种军用装备等运往中国,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3、英国方面
英国于1939年3月向中国提供了第一次平准基金借款500万英镑,并于3月和8月分别向中国提供购车信用贷款22.3万英镑和285.9万英镑,合计308.2万英镑。
1941年4月,英国向中国提供第二次平准基金借款500万英镑。1942年2月,英国宣布将给中国5000万英镑贷款。
但是,在贷款的兑现和条件问题上,两国发生了严重分歧。直到1944年5月,中英两国才签订了5000万英镑的《中英财政协助协定》。此次贷款中,中国仅支用了810万英镑作为在英镑区域购买物资及其他服务的费用,而且其中300万英镑是在1945年年底才支付的,其余510万英镑是在1948年7月才支付。因此,在整个抗战后期,中国实际上没有得到英国的贷款援助。
4、法国方面
法国于1938年4月与中国签订了南(宁)镇(南关)铁路借款合同,数额达到1.5亿法郎和14.5万英镑,次年3月又补加借款3000万法郎。1939年12月,中法又达成叙(府)昆(明)铁路借款4.8亿法郎。由于战局的影响,这两项借款合同后被中止履行。另外,法国还对中国政府谋求的军事援助与合作持积极态度。但所提出的军事援助与合作计划,因1940年法国战败投降而被中止。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给了曾经长期在东方独立坚持抗日战争的中国以巨大的鼓舞,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中国坚持持久抗战,并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向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国提供了战时急需的大量农牧产品、矿产品等物资,积极支持和帮助了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在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艰难岁月里,还真诚地帮助受世界法西斯迫害的其他受害者。
当时的上海曾接纳了约3万名犹太难民,其中就包括后来出任美国卡特政府财政部部长的迈克布卢门撒尔。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曾冒着极大风险为至少数千名犹太难民发放“救命”签证,使他们得以逃脱法西斯魔掌,堪称“中国辛德勒”。
4. 多少国际军援:苏联援助千架战机,德国训练30万蒋军
蒋介石抗战获得多少国际军援:苏联援助千架战机,德国训练30万蒋军
抗战后,蒋介石通过驻外使馆和特派代表到欧美求援,除孔祥熙继续在欧洲争取援助外,孙科到苏联、李石曾到法国、陈公博到英国、蒋百里到德国和意大利,都争取到了经济和军事援助。那么整个抗战期间,蒋介石到底争取到多少援助?
美国一面援华一面出卖中国
不过在这期间,美国的策略是“先欧后亚”,这实际上决定了美国对华军事援助在美国整个外援计划中处于次位。这主要表现在:美国陆军部规定,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不能影响美军与英国的需求。因此,对华援助始终让位于其他国家的需求。另外从一开始,美国陆军和财政部就要求对援华物资进行严格监督,物资的分配权由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军火分配委员会掌握,中国不得派代表参加。这是对中国明显的歧视。此外,英美还拒绝了中国参加联合参谋长会议的要求,答复的理由仅仅是为了保密。
1943年开罗会议后,美国逐步放弃了把中国作为主要作战基地的想法,开始实行对日越岛作战。同时,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明确表示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从此美国总统罗斯福获得了一个能够替代中国来击败日本的军事力量。对美国来说,即便将来在亚洲大陆对日本发起进攻,起决定作用的也将是苏联军队。由此,中国战场对美国来说不再重要。
正是在此背景下,为了能尽快结束对日作战,美国开始出卖中国利益来联合英国和苏联。在1943年中国努力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时,美国在香港问题上对英国妥协,中国也被迫同意暂不讨论九龙租借地问题,致使香港问题直到半个世纪后才得以解决。到1945年雅尔塔会议时,美国更是以外蒙独立和苏联在华特权为条件争取苏联早日出兵,国民政府迫不得已最终屈服此一安排。
战时弱国外交四处求援,其过程充满屈辱和艰辛,得到很多,也失去了不少。蒋介石国民政府能够在各大国之间周旋,最终得以维持中国战局,殊为不易。
5. 抗战中国受到多少国家慷慨援助,这里有份名单不应该被忘记
1945年中国8年抗战取得胜利,在这期间,有不少国家给了中国极大援助。
中苏在抗战期间签订了3笔共2.5亿美元的援华贷款。此外,中国还从苏联那儿得到985架飞机,1300多门大炮,14000多挺机关枪和2050辆卡车及其他物资装备。
1938年至1940年11月,美国援华贷款总计达1.7亿美元。1941年美国援助了中国4500万美元的军需物资,接着又对华贷款5000万美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援华贷款5亿美元,并与国民政府签订了8.7亿美元的中美租借协定。1941年8月,美国将陈纳德创立的美国义勇航空队(飞虎队)正式编入正规军,参加中国战场的战斗。
英国日本占领华南、华中后,英国感到在华利益受到严重侵犯,先后对华援助贷款约2400万英镑。英国民众成立了许多反日援华团体,向中国的抗日前线捐钱捐物。
德国在二战之前,德国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截止到1936年,德在华投资达1.364亿美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德国两次向中国提供价值上千万马克的作战物资,借给中国的款额高达10亿马克。在德国的帮助下,30年代中国兵器工业发展较快,一些武器性能已赶上西方。
此外,法国、加拿大、丹麦、菲律宾等国在抗战期间都对中国有不同数目的借款援助。
6. 抗日战争期间,有哪些国际友人帮助过中国啊
1、白求恩
白求恩大夫,加拿大人,中国人民最好的朋友,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来到中国,救治了无数的军民,是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在抗战的大环境下,如此艰苦的环境,他一直无私的帮助中国。
1939年,白求恩因为给伤员做手术时不幸被细菌感染,后转为败血症,不久之后因病去世,他也永远的留在了这片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被后人瞻仰。
2、马海德
美国医生,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抗战以前来到中国。抗战时期全面爆发后,他在延安担任八路军总卫生部顾问,抗战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为建立、健全边区医疗网络不懈努力,为培训边区医务人员做出了贡献,同时他还担负着接待援华友人、新闻记者等外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3、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又名艾培。1915年出生于波兰,自幼随父母定居中国。1931年起在《京津泰晤士报》任新闻工作。1937年任美国联合社记者。
1939年在香港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他努力向世界人民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解放区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1957年加入中国籍。
4、乔治·何克
英国记者,23岁来到战火中的中国。在陕西宝鸡参加了由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和美国记者斯诺等人发起的中国工合运动,从事安排难民、生产军需和民用品、筹集资金转送延安等活动,担任工合在陕西创办的培黎工艺学校校长。
1944年何克带着很多孩子经过漫漫征途,将学校迁移到甘肃山丹。1945年夏,他不幸染上破伤风去世,年仅30岁。
5、约瑟夫·史迪威
史迪威将军,二战时期中国战区参谋长,当时蒋介石是总司令,史迪威负责指挥远征军,打通滇缅公路。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中国的生命线,当时中国面临日军的封锁,国际援华物资只能走滇缅公路,后来日本人进攻缅甸,打到了云南,滇缅公路被切断,这才有了中国远征军。
史迪威受罗斯福的指派,来华参战,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虽然第一次远征军失败,但是也不能全部归咎于他,一个将军,来到条件艰苦的中国参战,本来就值得感谢,而第二次远征军,中国也真正的成功了,收复了失地,打通了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