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二战结束时英国欠了多少外债

二战结束时英国欠了多少外债

发布时间:2023-07-24 16:28:55

A. 二战后英镑是怎么失去世界金融主导权的

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统帅朱可夫,由于战略成功,加上坚强的意志,在莫斯科一战扭转了苏联对德军的败局,改写了二次大战的历史。究竟苏联是否一定会赢?德国是否一定会输?并非必然。据有限资料,在一九四○年,德国的GDP已经有五百六十一亿美元,苏联的GDP是四百三十三亿美元,法国为三百九十亿美元,英国为三百八十亿美元。当时德国经济领先欧洲其他国家,希特拉透过大量推动军事工业,变相催谷经济。至于美国,当时已经是全球经济大国,一九四○年时的GDP为一千零一十三亿美元。

德国和苏联对打,以GDP量度国力,苏联完全没有优势,之所以能够抗击德国,包含着战时领导人的意志和策略的成功。二战之后,苏联和美国成为最大受益者,苏联借战争控制东欧大片土地,美国本土不受战争影响,却在战时大量出口武器,一九四五年战后美国GDP大增至到二千二百三十亿美元,升了一倍!其他参战国经济却倒退了十年。美国曾经有一位情报局副局长叫克莱因,做情报工作并不见得很出色,但退休以后搞了一条量度国力的“克莱因方程式”,却令他名闻世界。这条方程式很简单,就是国力(Pp)=资源力(Critical Mass)+经济实力(Economic Capability)+军事实力(Military Capability)X国家战略(Strategic Purpose)+国家意志(Will to Pursue National Strategy)。公式并不复杂,但理论却很深刻。简言之,一国之国力,就等如硬实力乘以软实力。无论你的硬实力有多高,如果软实力为零的话,国力也等于零,中国清朝就是一例,所以八十万清兵被二万多八国联军打败。反之,有战略有意志,也不一定会成功,战争本身就会大大损害一国的硬实力,英国就是其中一个惨痛的例子。

最近与朋友的一个饭局里,讲到美国如今是全球霸主,有朋友问起是否民主制度可以令一国国力如此兴盛。我提出英国与美国同样实行民主制度,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霸主,未必因为美国的民主制度比较优胜,可能只是因为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北美洲孤悬海外,不受外来的战争威胁。而英国处于欧洲大陆,虽然有一个窄窄的英伦海峡保护,一定程度减少了直接的兵灾。但两次大战,仍然对英国国力打击甚深。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还是强大的日不落国,是世界第一大海外投资者、第一大债权国。但英国投入一次大战中耗损极巨,战后成为欠债最多的国家之一,光是缴付利息便占用政府百分之四十开支。一战的教训令英国在二战前对德国采取姑息主义,想避免对德开战,结果事与愿违。德军对伦敦进行无情的轰炸,把英国的基建和生产设施完全炸毁。一九四五年二战结束后,英国虽然成为战胜国,但到了一九四六年,英国还未能摆脱饥荒的困扰。战火摧毁了英国的经济,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一九四五年秋天,代表英国到美国寻求贷款援助,他想得到美国十五亿英镑的馈赠和三十五亿英镑免息贷款。结果美国不肯给予英国任何馈赠,只愿意借出三十七点五亿英镑借款,英国需要支付两厘利息,未来五十年内分期还款。美国还开出苛刻条件,要求英国在一年内把英镑变成可自由兑换货币。结果英镑一开放兑换便出现抛售潮,英镑大幅贬值,令借来的英镑蒸发了一大部分。英镑自此失去世界金融主导权,美元从此成为全球霸主。由英国的衰落可见,英国没有犯上太多战略上的错误,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因为欧洲的连场战祸,大大削弱其资源力和经济实力,从此无力回天。这里有两个教训,第一是在一个大陆上,统一比分裂好。第二是在可能情况下尽量避免战争,避免对抗,无论是一家公司,以至一个国家,这都是成功发展的重要前提。

作者本人声明:该文章独家发布于百家号平台,抄袭必究。

B. 二战后美国给韩国、日本、法国、英国多少贷款

我来咯漫血江南补充一下

据统计,截止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
自1951年7月1日之后,德国从马歇尔计划中获得的援助共折合2.7亿美元,而他们只需向华盛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偿还其中的1690万美元。直到1971年6月,联邦德国政府终于以分期形式向美国偿还完毕了最后一笔援助债务。

C.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主要是英国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美国的主要政策就是《马歇尔计划》。经济模式的特征: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重新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①确立: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结束后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②确立: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②多极化: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英国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经济体制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工党主政期间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分别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国有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1970年国有企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8.1%,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 11.1%,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国有企业地位显着上升。1981年,英国最大10家公司(企业) 按营业额排序,国有化公司占3家,按职工人数排序,国有企业占6家。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如下部门:英国邮政局、国家煤炭局、英国铁路局、英国航空和宇航公 司、英国机场管理局、英国港务局、英国货运公司、国家公共汽车公司、英格兰运输局、英国钢铁公司、英国国家石油公司、英国制造公司、电力委员会等。英国国 有化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代替私营公司在英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特别是撒切尔夫人主政时期进行的大规模私有化运动,对煤气、石油、电力供应、煤炭、宇航、汽车 和电信等部门的上百个大型国有企业实行了民营化。到1989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比1979年减少了45%。1990年底国有企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已 由1979年的10%降至不足5%。目前英国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邮政、市政交通、核燃料工业和民用航空事业等领域。虽然国有经济比重降低,但英国还是公私 混合产权结构。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03 09:27 1945年7月,英国工党出人意料地在大选中获胜,工党在下议院获得398个席位,而保守党仅得209席。工党由此单独组阁,成立了由工党领袖克里门特•艾德礼为首相的战后英国首届政府。工党政府刚一成立,就决心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兴战后的英国经济和改善社会状况。工党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推行福利国家制度。在实行国有化方面,英国政府除了原已收归国有的电话、电报、地铁、发电站以外,还将煤矿、铁路、电力、煤气、运河、船坞、医院、英格兰银行、航空及钢铁业收归国有。国有化的方式是由国家向原业主支付偿金。而国有化的目的一是利用国家的力量维护英国整个经济机制的正常运作,推动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二是帮助调整英国国内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地争取社会平等。与国有化相互关联的是工党政府实行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计划化。艾德礼政府从一开始就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的控制,主动地指导和调节经济发展。福利国家制度是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诸项改革举措中影响最大的一项。1946年8月,通过工党政府的努力,英国国会通过了国民保险法。该法在以往有关法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项目,规定凡已就业而未达退休年龄的职工都须参加保险,以便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的情况下能够享受津贴和补助。1946年11月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法,在英国的居民从此享受免费医疗。同年还通过了住房法,该法规定地方当局负责集资修建房屋,解决战后房荒;同时对房租实行限制,以保护租户的利益。1948年5月。国民援助法出台,规定由于种种原因而无力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贫困者,可得到政府的救济。上述所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的基金来源于投保职工交纳的保险费、企业主上缴的保险费和国家的预算拨款等三个方面。工党政府的福利政策使战后英国普通居民的生活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1948年,艾德礼宣布英国已经建成了福利国家。

英国工党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对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复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英国较早地在1948年达到战前的经济水平。马歇尔计划又使英国从美国给欧洲的援款中得到1.2亿美元,工党政府用此款充实英格兰银行的外汇储备,稳定英国的金融市场,弥补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使英国的经济更快地走上复兴之路。到1950年,英国经济达到了4%的年增长率,为此,工党赢得了1950年的大选而继续执政。虽然一年后由于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不如人意而使保守党通过大选重新上台执政,但是工党政府的改革成果却没有被否定。

1951年10月,保守党组成由丘吉尔为首相的新政府,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保守党执政时期(在此期间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和霍姆相继出任首相)。保守党政府除了终止实行工党原先准备实施的钢铁工业和国内运输业的国有化计划,基本上接受了国有化的现实;同时继续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国家在国民保健方面的开支。丘吉尔政府还根据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的实际,结束了产生于战时的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严格控制,使英国的经济能更好地发展。50年代前期,英国的经济呈现繁荣,其国民生产总值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虽然进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年代上半期,与联邦德国、法国以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相比,英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是英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2%至3%。
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造过程及其经验

1.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国。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英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英国战后历届政府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浪潮。

2.英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86年):主要对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气海岸设施、宇航公司、电报电话公司、铁路、旅馆、全国卡车公司等在内的亏损不太严重、仍可获利、且大多属竞争行业的企业实行私有化。具体做法是:(1)企业公开上市;(2)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3)职工内部持股。总起来看,该阶段改造的规模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包括:天然气公司、航空公司、机场、钢铁、供水、造船、电力、全国公共汽车公司等。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主要以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其它则采用股份公开上市及职工持股的办法。从改造的规模看,该阶段比第一阶段扩大了近一倍。

为保证整个改造进程的平稳性,英国政府采取了多种相关配套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特别股权安排及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所谓特别股权安排是指:政府保留一部分国有股权暂不出让。其目的在于防止某些行业或私人企业利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采取恶意收购或兼并国有企业的不良做法,同时也在于制约企业的个别经理人员利用私有化改造转公为私,乘机扩大个人利益,使国有资产流失。所谓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重点在于合理确定职工持股购股方案,一般让本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总股份的10%左右。

总体上看,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鉴的经验主要有:(1)化大为小,区别对待。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对亏损的大企业本身进行划分,根据各部门具体的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公司,以区别对待。由于一个大型企业的亏损,不等于其各部门一概亏损,因此区别对待的优越性在于: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那些因亏损而急需改造的部门中去,从而降低了国企改造的成本,并增加了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2)逐步推行,相对平稳。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中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措施之间的相互衔接配套。

由于政策可行、措施有效,通过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国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国有企业全部取消了亏损,企业盈利增幅较大。同时政府也甩掉了一些财政包袱,使财政收支状况有明显好转,政府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直接获得的总收入超过600亿英镑。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也有较大增长,加上股票收益,使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相应地得以改善。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及广大人民的支持,表现在社会公众持股人数大增,由3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

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企业大量裁员,使失业问题空前严重。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带来工人抗议等众多社会问题。(2)如何有效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尤其是对具有自然垄断性企业实行私有化后,如何防止因私人垄断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D. 英国作为战胜国 为何说英国是二战的最大输家

众所周知,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胜国,然而英国却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牺牲品之一。二战结束后,英国一度成为了国力下滑最快的国家,要知道在二战爆发之前,英国都还是拥有着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海军,能在二战中也能够研发出雷达、反潜巡逻机、全金属机身战斗机、弹射器航母等新型武器,但是二战后却忽然一落千丈,不能和美苏两强相比,这是为何?

图为被德国空袭的伦敦,德国为空袭伦敦制定了海狮计划,让英国损失惨重,生产能力几乎完全丧失。

原来,英国在二战中因为经济压力巨大,自己的生产力又跟不上,于是从美国大量借款,共计314亿美元,这些借贷及其产生的巨额利息,英国一直到2006年才完成了偿还。要知道这可是当年的美元,这笔借款相当于英袭局锋国在二战结束时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这还仅仅是欠美国的钱,实际上英国还在二战中发行了上百亿英镑的国债,这些巨额欠债,导致英国在二战后持续削减军备,才能保证基本的民生需求。

图为世界上最早的弹射器拍晌航母,英国海军鹰级航母腊基,他也是英国最后的大型航母。

但是军备的裁剪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英国通过大量的退役军舰、削减部队规模,省下了不少钱,但是导致了自己对原来殖民地的控制力减弱,恰恰又赶上了二战结束后的民族独立运动浪潮,直接出现了印度、南非等国相继独立的局面,这让英国的财政、生产力、人力、物力都一瞬间从大国级别衰退为岛国级别,力量从世界范围一下子缩减到欧洲范围,英国一下子从世界大国的框架变成了地区大国的框架,实力大损。

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对英国的力量损耗巨大。

最后,苏联在这个阶段快速崛起,让整个欧洲处于战争阴云之下,生产力的恢复非常缓慢,仅有的钱还要用于建设永备工事或者防核弹的地下掩体,而且两大军事集团的分立和对抗,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国际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建立困难,英国即便是削减了军费,也需要到处部署军队,在欧洲、在西亚、南亚、太平洋保持军事存在,继续耗费有限的国力。

图为二战中英国伦敦的断壁残垣。

当然,英国的经济衰退是最大的问题,英国二战后从工业国变成了金融国家,变成了以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大量的工厂倒闭,虽然英国的环境改善、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了,但是国家硬实力下降了,自己失去了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不能够以一己之力研发先进战机和军舰,使得自己成为了一个不完整的大国,迄今为止还在使用美国的三叉戟战略导弹作为自己的唯一洲际导弹,可见英国在军工方面衰退多大。

图为英国的前卫级核潜艇,使用美国的三叉戟导弹作为武器,镇国利器还要靠进口。

所以,英国在二战后变成了二流的强国,不再能够和美苏或者美俄中等主要大国比拟了。

E.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为何丢失了那么多的殖民地

其实答案很简单——二战之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已经不配享有那么多殖民地了。

英国衰落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两次世界大战,但从根本上讲,是其由于科技落后导致的国际落后,被德国、苏联、美国等国反超。

英国的历史,可以说是成也殖民地,败也殖民地。

在18、19世纪,英国攫取了广阔的殖民地,分到了全球殖民蛋糕中最大的一块。而英国殖民地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让英国得以低价获得原材料,高价倾销工业品,用全球的殖民地供养英国人的生活。

但是这种殖民经济的模式由于赚钱太容易,让英国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动力。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大多数的发明都出自于美国、德国这些没有什么殖民地的国家,英国只能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

美国、德国靠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工业产值先后超过英国。

后来的事情我们知道了,一战中,德国重创了英法老牌殖民帝国,也让美国迅速崛起。但一战之后,殖民体系尚未崩溃,英法实力仍存,只不过是失去了霸权地位而已。

真正要命的,是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老牌帝国法国直接让希特勒四十六天给灭了,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国在苦苦支撑。如果没有英吉利海峡,英国这一口气也差点没倒过来。

二战中,伦敦被德国炸的面目全非,英国为了反击法西斯,组织了超过六百万人的军队,花光了国家所有的黄金储备,还欠下了美国巨额的外债。英国艰难到什么程度呢?二战后期,享受了上百年舒服日子的英国人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这种制度持续到五十年代才结束。

二战后,英国虽然赢得了战争,但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利益。整个世界已经面目全非,德国毁灭了,日本毁灭了,法国几乎毁灭,。而美国和苏联成长为庞然大物,连新中国的解放军都敢在长江上炮击英国军舰。那个英国人打个喷嚏全世界都感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时候,面对着全世界此起彼伏的独立运动,英国又怎么能镇压的住呢?

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

1956年时,埃及虽然已经独立,但是作为老牌宗主国的英国,依然不愿意放弃在埃及的利益。恰逢此年埃及领袖纳赛尔在苏联的支持下要收回苏伊士运河,英国首相艾登斡旋未果,纳赛尔派遣埃及军队武装控制了属于英法的苏伊士运河,并在苏联的支持下驱逐了英法水手,独立控制了运河交通。

这就是明抢了,英法就是再怂,也不能容忍这种事情。于是英法联合了以色列,在1956年10月29日发动了对埃及的武装进攻。

这场战争中,英法和以色列的军队节节胜利,埃及不断败退。可是一路凯歌的英法军队,居然在仅仅八天之后,就匆匆结束了这场战争,全部撤回了!

为什么?因为美国和苏联强势施压,英法的仗,打不下去了。

苏伊士运河事件的结局,更加让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看到了希望——老牌殖民帝国已经完蛋,现在是美国苏联说了算,而美国苏联支持独立运动。

所以英国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挽救自己的殖民体系了。

在世界民族独立的大潮之下,各国纷纷独立。

英国为了保留最后的体面,搞出了一个叫“英联邦”的东西——各国拥有独立主权,但是在英联邦中还是尽量于英国在外交和经济事务中步调一致。

可是英国的国际影响力根本不足以维持一个几十个国家的英联邦,现在的英联邦,最大的意义就是它会组织一个英联邦运动会,是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性综合赛事。

不过把殖民体系的崩溃完全归结于英国的衰弱,也是不全面的。

二战后的英法意识到,殖民地在二战后已经不是财富,而是负担了。

拿印度来说,印度已经不再是那个靠一个“东印度公司”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茶叶香料的印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印度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而资源攫取却越来越难,还要应付印度内部复杂的教派、地方派之间的矛盾。这些都让英国疲于维持,需要花大量的金钱来维持在印度的统治。

而经贸的发展,让英国意识到了继续剥削的可能,英国可以不需要统治就获得原材料,也可以不需要殖民就向原殖民地搞倾销。

换句话说,没有殖民体系,工业国一样通过贸易剪农业国的羊毛!

所以英国的殖民地帝国崩溃了,英国人也没有太过伤心。反倒是香港回归的时候,英国人痛感失去了东方明珠,不过英国人也还是清醒的意识到——中国人可不是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如果捂着香港不还,后果可比当年苏伊士危机严重的多啊!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感觉回答的可以,望点赞采纳,谢谢。

F. 二战后,英国经济衰败的原因

英国在十九世纪末期就被德国和美国快速赶超。庞大的海外殖民尾大不掉,成了负担。一次世界大战更是泥潭。所谓二战后的衰落,只不过是这一过程的加速罢了。

1. 二战结束后,英国沿袭二战时的计划体系。官僚系统过于庞大,资源集中于中央,工会势力强大,所以经济失去活性。
2. 经济的快速衰落,让英国国内政治也极不稳定。在撒切尔夫人之前,首相频繁下台,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
3. 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改革虽然激活了经济,但公共服务部门如医疗和教育体系更趋于集中,消耗大量的资源。
4. 英国金融业发达,金融巨头的话语权也很大。为了保护金融业利益,英镑不断走高,导致国内制造业转移。
5. 二战后,英国参与了数次冲突,比如马岛海战和伊拉克战争。这带来经济上的包袱。

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比如:
1. 德国人在工作场所的纪律和效率高于英国人
2. 英国人多购房,德国人多租房。英国劳动力的灵活性低。

G. 1.一战与二战中英国的损失 2.一战与二战中共有多少次战争

英国在一战中的直接军事开支是60亿英镑,欠美国约50亿英镑。加上海外资产损失一战中英国的损失应当不少于150亿英镑。(约合今天1800亿英镑)
英国在二战中的各项支出约为440亿英镑,物质财产损失另为660亿英镑,海外资产损失约400英镑,总计约1500亿英镑。(约合今天12000亿英镑)
一战共有战役级别的战斗是230次。二战共有战役级别的战斗是900多次。

H. 为什么英国从二战之后一直衰落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先来解析英国是怎么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它到底靠什么才成为世界霸主

成也殖民地,败也殖民地

依靠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人率先开创了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了机器特别是交通领域的革新,英国资产阶级一手船舰利炮,一手廉价工业产品,打着“自由贸易”的幌子,大力拓展海外贸易并疯狂进行殖民掠夺。

依靠着榨取殖民地的廉价资源和人力,英国顺利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工业化,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

▲亚非拉美独立浪潮

此时英国最大的依仗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了,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直接在英国苏伊士运河危机中暗中插手施压,致使英国遭到孤立,随后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自此英国走向衰落。

I. 二战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二战对日不落帝国的影响
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里, 英国试图依靠其庞大的殖民地资源试图振兴其经济,在其殖民地区域建立了许多的项目, 比方说在埃及阿斯旺地区早在50年代苏联人入驻之前,英国便投资建坝,该项目既帮助埃及建立起灌溉体系造福当地的棉农,同时也间接加强了英国在兰开郡的棉纺工业的竞争力。但是英国传统的棉纺业此时已经不敌日本。英国的总体工业能力在下降。在三十年代,美国的拖拉机及汽车产量已经远超英国。英国的生产效率,竞争力及经济恢复也远不如同时期的纳粹德国。
1939年,二战终于开打了,英国的战前准备工作很差,显然不如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英军行动迟缓,指挥不当,很快便陷入重围。 如果没有敦刻尔克奇迹,英国在欧洲的远征军应该是全军覆灭的。
在抵御德国空袭的过程中,依仗劳斯莱斯引擎的威力英国飓风战斗机性能优于德国容克战斗机。加上德国空军的一些战术失误,英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虽然得以自保,英国陆军在其他战场上,比如在希腊,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远非德军的对手, 在各个战场受到重创, 狼狈不已。
当然最让英国丢脸的的是其在远东战场与日军对决的惨败。 英军被派去太平洋战场的威尔士亲王号战舰被日本空军击沉,而后,香港,马来西洋,相继陷落。尤其是新加坡的失手让英国丢尽了面子。拥有10万之中的英军向3万日军缴械投降实在是英国战争史上的奇耻大辱。这也是首次欧洲白种人在亚洲被黄种人击败。这似乎是在告诉许多殖民地人民, 白人至高无上的优越性是虚幻的。 事实证明,白人照样可以被亚洲人击败。 这一系列事件给后来印度及马来亚等地区的独立运动人士壮了胆。
二战后,日不落帝国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其的制约。美国是信奉自由贸易的国家, 美国的财团始终认为,英国对海外殖民市场的控制阻止了美国商业贸易在全球的扩张。 加之战后,英国欠了美国一屁股的债, 在美国的处处施压下, 英国也不得不放松其对殖民地的控制。比如说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事件里,美国非但不支持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占领,反而施压让其撤离。虽然表面上,英美之间的关系宣传成亲如一家,实际上,英国的有识之士都知道美国背地里是不断对英国做小动作试图削弱英国,美国在战后对日不落帝国的解体是起推动作用的。

J. 二战后英国严重衰落,为何在战后很长时间里仍然不服美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对英国进行了猛烈的进攻,当时的西欧大陆几乎被德国横扫,如果不是英吉利海峡的阻挡,英国很可能沦为法国这样的亡国下场。



而这对美国显然是非常不利的,毕竟美国和欧洲之间还隔着个大西洋。而如果美国将英国作为其在欧洲的桥头堡,那意义就大不相同了。

众所周知法国和德国一直在联合抗拒美国的控制,寻求政治独立,欧盟就是他们的产物。在这样的情况下和英国搞好关系,就相当于在欧洲打入一颗钉子,对美国在欧洲施加影响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所以二战后美国和英国的关系,也印证了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正因为合作对双方有利,所以美英最终走到了一起。因为二战的巨大消耗,使得英国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所以在合作中英国只能处于劣势,看起来追随美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阅读全文

与二战结束时英国欠了多少外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版羊头怎么吃 浏览:237
意大利面条为什么冷水冷却 浏览:281
在英国什么颜色表示结婚 浏览:260
印度卵巢早衰怎么治疗效果好 浏览:988
在越南开个小型酒店要多少钱 浏览:614
月光集市到中国哪里好 浏览:390
中国平安车险在哪里买 浏览:5
印尼盾最大多少人 浏览:472
伊朗健美为什么这么牛 浏览:790
英国读博士怎么选 浏览:910
在美国印度菜和中国菜哪个受欢迎 浏览:202
中国哪里的烟最香 浏览:835
印度人为什么会有鼻炎 浏览:923
你对中国哲学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浏览:446
有哪些国家对中国疫情有帮助 浏览:45
印尼伞兵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397
印尼到柬埔寨要多少钱 浏览:306
如何看待中国女孩入籍日本 浏览:55
英国王室宴是什么 浏览:27
有哪些好听的意大利歌曲DJ 浏览: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