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英国资讯 > 二战英国没钱怎么办

二战英国没钱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8-07 12:00:50

Ⅰ 二战英国都没有被德国攻占本土为什么经济还是变低

实际上在二战之前,英国的经济就已经出现了颓势。英国当时经济支柱是殖民地体系,英国站在这个经济生态圈的顶层,吸取殖民地的血,然后依靠自己的国际地位,确保英镑的国际地位。看看,就是美国二战后的模式。
但二战之后,英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下降,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被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美元取代。没办法薅世界的羊毛了。加上殖民地体系瓦解,以及马歇尔计划后,美国工业制成品的泛滥
英国经济彻底陷入泥潭

Ⅱ 为什么英国二战后会严重负债变得很穷,政府不能自己又发行货币吗,反正自己用

为什么英国政府不能滥发货币?

因为会“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1]Inflation):
通俗地讲是指国家生产的货币过多,导致货币降低本来的价值,使得物价上涨。如白菜本来2.2元一斤,后因货币过多而涨价为4.4元。客观来说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通胀后果
它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一种情况: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3]
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
(1)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2)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导致福利减少
(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低收入者(拥有较少禀赋者)福利受损,高收入者(拥有较多禀赋者)却可以获益;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Ⅲ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二战后英国为什么迅速衰落呢

19世纪,英国凭借着工业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在1865年描述说:“北美和俄国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杰文斯并没有吹牛。从16世纪末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英国就开始在全世界疯狂扩张。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英国已经在各大洲都拥有了殖民地。并且世界上诸如法兰西帝国、沙俄帝国、大清帝国等强国都被英国击败。所以,说英国是当时世界的霸主也并不为过。

(纳粹德国军旧照)

第二次失误,是英国的战略方向选择错误。

在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经济危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英国有不少人将这次危机判断为战争后遗症,这让整个国家陷入一种反战情绪中。

1933年,纳粹党正式上台,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希特勒上台后无视《凡尔赛条约》的约束,疯狂发展重工业和军备力量,这让整个欧洲蒙上了一层战争的阴影。

1938年,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欧洲的大战已经一触即发。然而在危急关头,英国却始终坚持绥靖政策,对于德军的入侵视而不见。并且为了将祸水东引,让德国和苏联打起来。英国更是伙同法国,一起和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互相之间永不投入战争的《慕尼黑协定》。

Ⅳ 当二战结束以后,英国黄金短缺,为何英国仍要维护金本位,这对英国有利么

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原因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1盎司黄金=35美元
英国坚持金本位,所以英国必须得到黄金才能印发英镑,由于当时美国拥有大约全世界70%的黄金,所以英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向美国出口货物,收到美元以后向美国政府购买黄金,然后印发英镑,接着进一步加大英国的出口,促进英国经济发展。

还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政府必须保持美元的信用。如果没法保持美元信用的话,就会发生下面的事情:
越战造成美国政府巨大的财政赤字,而且收支情况急剧恶化,造成世界资本市场恐慌。美元信用下降,全世界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造成美国政府储备黄金急剧减少。1961年美国政府出让大量利益,联合欧洲七国央行成立黄金总库,试图减少外国央行购买黄金,维持美元价值。
但随着美国加大越战规模,美元信用持续降低,1968年美国政府宣布无力维持35美元=1盎司黄金的官价,私人自由市场改为浮动金价,官方买卖依然维持35美元。1971年,美元兑黄金贬值,美联储不再向外国中央银行出售黄金。

Ⅳ 二战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二战对日不落帝国的影响
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里, 英国试图依靠其庞大的殖民地资源试图振兴其经济,在其殖民地区域建立了许多的项目, 比方说在埃及阿斯旺地区早在50年代苏联人入驻之前,英国便投资建坝,该项目既帮助埃及建立起灌溉体系造福当地的棉农,同时也间接加强了英国在兰开郡的棉纺工业的竞争力。但是英国传统的棉纺业此时已经不敌日本。英国的总体工业能力在下降。在三十年代,美国的拖拉机及汽车产量已经远超英国。英国的生产效率,竞争力及经济恢复也远不如同时期的纳粹德国。
1939年,二战终于开打了,英国的战前准备工作很差,显然不如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英军行动迟缓,指挥不当,很快便陷入重围。 如果没有敦刻尔克奇迹,英国在欧洲的远征军应该是全军覆灭的。
在抵御德国空袭的过程中,依仗劳斯莱斯引擎的威力英国飓风战斗机性能优于德国容克战斗机。加上德国空军的一些战术失误,英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虽然得以自保,英国陆军在其他战场上,比如在希腊,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远非德军的对手, 在各个战场受到重创, 狼狈不已。
当然最让英国丢脸的的是其在远东战场与日军对决的惨败。 英军被派去太平洋战场的威尔士亲王号战舰被日本空军击沉,而后,香港,马来西洋,相继陷落。尤其是新加坡的失手让英国丢尽了面子。拥有10万之中的英军向3万日军缴械投降实在是英国战争史上的奇耻大辱。这也是首次欧洲白种人在亚洲被黄种人击败。这似乎是在告诉许多殖民地人民, 白人至高无上的优越性是虚幻的。 事实证明,白人照样可以被亚洲人击败。 这一系列事件给后来印度及马来亚等地区的独立运动人士壮了胆。
二战后,日不落帝国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其的制约。美国是信奉自由贸易的国家, 美国的财团始终认为,英国对海外殖民市场的控制阻止了美国商业贸易在全球的扩张。 加之战后,英国欠了美国一屁股的债, 在美国的处处施压下, 英国也不得不放松其对殖民地的控制。比如说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事件里,美国非但不支持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占领,反而施压让其撤离。虽然表面上,英美之间的关系宣传成亲如一家,实际上,英国的有识之士都知道美国背地里是不断对英国做小动作试图削弱英国,美国在战后对日不落帝国的解体是起推动作用的。

Ⅵ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英国,这个曾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帝国,在一战后可说是开始闹穷了,它这时仍有强大的舰队和控制北海、地中海、印度洋、西南太平洋的海权实力,在根本上,它仍有完封欧陆任何一个陆上强权的海权力量。不过在二战前期英军在欧陆上的损失却也真的使英伦三岛有一段可怕的危险期。但是真正打击英国未来的,不是向英国宣战的轴心国,而是英国自己的政策。英国首相邱吉尔他是个特别的领导人,他有许多的特质,但是他太过于注重于表面的目标:打败轴心,而没有想到战争和英国本来的关系。英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首先对于德俄对决的态度就发生了问题,事实上这两个国家都是可怕的侵略国,它们都有着以政治和思想来侵略他国的手段,可是英国人竟二话不说就倾了全力以物资来“进贡”给俄国。英国人还不如等到俄方提出某种程度的要求和条件才提供物资,那才有利。以英国人的角度来看应是使这两方两败俱伤,再利用本身海军力量和空中的力量把德国经济扼杀,才是个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不过英国人却反其道而行,把大量的物资投入在提供俄方,更没有注意到它真正的生命线是在于地中海、印度洋和南太洋的国协地区。以致于北非的作战未能集中力量以在初期打败隆美尔,而在远东方面又不能和日本达成某种协议(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下这点可能无法做到,但是俄国却明目胆的和日本保持这种互不侵犯条约到二战末),或是其中力量防守新加坡,无论如何都应将守住新加坡为第一要务,若新加坡不守住那对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政治影响可说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英国人在二战中可算是全走错步了,二战结束后,英国人才猛然发现,他们虽成功地把德国打成一个废墟,但是苏俄和其共产势力撗张的却比当年的德国还来的快还猛!而自己的国家却没有能力去反制这种席卷式的侵略。在战债的压力下,英国失去了它的海军力量和珍贵的海权。埃及和印度等殖民地也明白了,原来英国人也是可以被打败的,不久就相继独立,这个打击使得英国人再也不能利用大量的殖民地物资和劳工来弥补其战争中的损失。又因为政策的错误,去支持以色列建国,造成英国在中东地区势力完全被苏俄所取代。

走到这种地步,原本的日不落国也变成了日落王国了……从此英国就只能算是欧洲地区的中型国家……几乎完全失去了其全球的影响力,不过它仍保持着一个和欧陆相抗的战略态势,来使其地区性的影响力能够有发挥。

Ⅶ 二战时期的伦敦,二战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以及当时平民的生活状况

你可以看看二战纪录片《天启》,或者是《丘吉尔回忆录》,其实真正纯粹反映当时伦敦生活的资料并不多。但我可以告诉你:由于德国在战争期间实施的潜艇战,使得当时英国各种物资奇缺,因为英国是个岛国,绝大多数资源要靠进口,而潜艇战直接切断了这一来源。资源实行配给,主要供应于战事,自然老百姓分的就少了。还有德国空军的轰炸,人民无家可归。

Ⅷ 二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死亡41万,伤36万人,耗资250亿英镑,还有约1/4的财富被毁于战火,战争结束时英国不仅丧失了战前黄金与美元储备的大部分,而且积欠了30亿英镑的新外债,其出口贸易下降了将近70%
战后初期,英国工业生产地位进一步下降,海上力量被美国远远超过,国际金融地位严重削弱,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英国对英联邦内部的控制力更加削弱,殖民体系已面临土崩瓦解.

战后英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两个阶段:
回顾战后英国经济的发展,可以1979年为界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1,1945-1979年的30多年是英国经济深受殖民帝国瓦解和“英国病”的长期困扰而发展十分迟缓的时期
2,1979年-现在是英国经济不断进行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时期

殖民帝国的解体及其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二次大战结束时,英国仍然控制着1400多万平方公里、5亿左右人口,包括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殖民地与附属国,此外还拥有1900万平方公里、5千万人口的自治领。表面上,英国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
从战后初期开始,英属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斗争便不断高涨-
•战后初期首先是缅甸、马来西亚,继而南亚各国
•1950年代亚洲、非洲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兴起,54年英被迫从苏伊士运河撤军,56年侵略埃及失败,殖民统治开始土崩瓦解
•1960年代以后,英在非洲、地中海、中东、太平洋和拉美的殖民地、附属国纷纷独立
•此外,一些经济发达的自治领(如加、澳、新)的离心倾向加强
所有这些表明,英国的殖民帝国已无可挽回地崩溃了.
殖民帝国解体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1)丧失了原来作为宗主国所拥有的各种特权(如土地租借权、占有权,矿产勘察权、开采权,海关管理权,货币发行权等)

战后英国经济中的所谓“英国病”
(所谓英国病是长期困扰英国经济的一大问题,也是英国战后常被人称之为“欧洲病夫”的原因)
1,“英国病”的症状
•经济发展缓慢,经常走走停停(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速度都居于发达国家之末位,而且较短期增长后,便是较长的停顿
•经济衰退频发,且日趋严重
•国际经济地位大为下降,英镑不断贬值(1930年代以前英镑作为世界货币处于霸主地位,曾受到各国拥戴,但二次大战后急转直下,其霸主地位为美元取代,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宣布由1英镑=4.03美元降为1£=2.8$,1967年底再次贬值,1985年最低时曾为1£=1.298$,现为1£=1.5$。此外,英国商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国际贸易连年赤字)
2,“英国病”的病因
1)历史原因-世界工厂和庞大的殖民帝国给英国留下了陈旧的生产部门
2)产业结构缺陷-第三产业过分膨胀,传统产业长期不振,新兴产业缺乏竞争力
3)固定资本投资增长缓慢,劳动生产率较低
4)重科学轻技术,重基础轻应用,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应用
5)墨守成规,守旧思想严重,企业管理较落后(英国门第观念、等级制度根深蒂固,对引进技术审慎、保守:不让工人参加管理,有的经理甚至将工人视为仇敌,劳资关系紧张
6)过早实行高福利制度
7)两党轮流执政,经济政策缺乏必要的连续性
这些权利的丧失不仅减少了其海外收入,而且去掉了其据此进一步剥削的基础
2)使其资本输出的有利条件受到限制,因再不能象过去对待殖民地附属国那样直接进行肆无忌惮的剥削了
3)以往那种对殖民地附属国在贸易上面通过低价掠夺原材料、高价推销工业品,赤裸裸地榨取高额利润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
殖民帝国的解体成为战后相当长时期中英国经济发展迟缓、对外贸易状况恶化,英镑危机频发的重要原因.

Ⅸ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主要是英国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

美国的主要政策就是《马歇尔计划》。

经济模式的特征: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重新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

“多市场、少 *** ”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①确立: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

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结束后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孝段团弱。

②确立: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②多极化: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英国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经济体制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工党主政期间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分别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两次国有化 *** ,国有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据统计,1970年国有企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8.1%,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 11.1%,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国有企业地位显着上升。

1981年,英国最大10家公司(企业) 按营业额排序,国有化公司占3家,按职工人数排序,国有企业占6家。

国有企巧橘业主要集中在如下部门:英国邮政局、国家煤炭局、英国铁路局、英国航空和宇航公 司、英国机场管理局、英国港务局、英国货运公司、国家公共汽车公司、英格兰运输局、英国钢铁公司、英国国家石油公司、英国制造公司、电力委员会等。

英国国 有化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代替私营公司在英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特别是撒切尔夫人主政时期进行的大规模私有化运动,对煤气、石油、电力供应、煤炭、宇航、汽车 和电信等部燃隐门的上百个大型国有企业实行了民营化。

到1989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比1979年减少了45%。

1990年底国有企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已 由1979年的10%降至不足5%。

目前英国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邮政、市政交通、核燃料工业和民用航空事业等领域。

虽然国有经济比重降低,但英国还是公私 混合产权结构。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03 09:27 1945年7月,英国工党出人意料地在大选中获胜,工党在下议院获得398个席位,而保守党仅得209席。

工党由此单独组阁,成立了由工党领袖克里门特•艾德礼为首相的战后英国首届 *** 。

工党 *** 刚一成立,就决心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兴战后的英国经济和改善社会状况。

工党 *** 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推行福利国家制度。

在实行国有化方面,英国 *** 除了原已收归国有的电话、电报、地铁、发电站以外,还将煤矿、铁路、电力、煤气、运河、船坞、医院、英格兰银行、航空及钢铁业收归国有。

国有化的方式是由国家向原业主支付偿金。

而国有化的目的一是利用国家的力量维护英国整个经济机制的正常运作,推动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二是帮助调整英国国内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地争取社会平等。

与国有化相互关联的是工党 *** 实行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计划化。

艾德礼 *** 从一开始就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的控制,主动地指导和调节经济发展。

福利国家制度是战后初期英国工党 *** 诸项改革举措中影响最大的一项。

1946年8月,通过工党 *** 的努力,英国国会通过了国民保险法。

该法在以往有关法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项目,规定凡已就业而未达退休年龄的职工都须参加保险,以便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的情况下能够享受津贴和补助。

1946年11月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法,在英国的居民从此享受免费医疗。

同年还通过了住房法,该法规定地方当局负责集资修建房屋,解决战后房荒;同时对房租实行限制,以保护租户的利益。

1948年5月。

国民援助法出台,规定由于种种原因而无力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贫困者,可得到 *** 的救济。

上述所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的基金来源于投保职工交纳的保险费、企业主上缴的保险费和国家的预算拨款等三个方面。

工党 *** 的福利政策使战后英国普通居民的生活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1948年,艾德礼宣布英国已经建成了福利国家。

英国工党 *** 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对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复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英国较早地在1948年达到战前的经济水平。

马歇尔计划又使英国从美国给欧洲的援款中得到1.2亿美元,工党 *** 用此款充实英格兰银行的外汇储备,稳定英国的金融市场,弥补 *** 的巨额财政赤字,使英国的经济更快地走上复兴之路。

到1950年,英国经济达到了4%的年增长率,为此,工党赢得了1950年的大选而继续执政。

虽然一年后由于工党 *** 的内外政策不如人意而使保守党通过大选重新上台执政,但是工党 *** 的改革成果却没有被否定。

1951年10月,保守党组成由丘吉尔为首相的新 *** ,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保守党执政时期(在此期间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和霍姆相继出任首相)。

保守党 *** 除了终止实行工党原先准备实施的钢铁工业和国内运输业的国有化计划,基本上接受了国有化的现实;同时继续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国家在国民保健方面的开支。

丘吉尔 *** 还根据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的实际,结束了产生于战时的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严格控制,使英国的经济能更好地发展。

50年代前期,英国的经济呈现繁荣,其国民生产总值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虽然进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年代上半期,与联邦德国、法国以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相比,英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是英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2%至3%。

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造过程及其经验

1.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国。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英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

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英国战后历届 *** 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

其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浪潮。

2.英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 *** 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

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86年):主要对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气海岸设施、宇航公司、电报电话公司、铁路、旅馆、全国卡车公司等在内的亏损不太严重、仍可获利、且大多属竞争行业的企业实行私有化。

具体做法是:(1)企业公开上市;(2)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3)职工内部持股。

总起来看,该阶段改造的规模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

包括:天然气公司、航空公司、机场、钢铁、供水、造船、电力、全国公共汽车公司等。

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主要以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其它则采用股份公开上市及职工持股的办法。

从改造的规模看,该阶段比第一阶段扩大了近一倍。

为保证整个改造进程的平稳性,英国 *** 采取了多种相关配套措施。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特别股权安排及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

所谓特别股权安排是指: *** 保留一部分国有股权暂不出让。

其目的在于防止某些行业或私人企业利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采取恶意收购或兼并国有企业的不良做法,同时也在于制约企业的个别经理人员利用私有化改造转公为私,乘机扩大个人利益,使国有资产流失。

所谓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重点在于合理确定职工持股购股方案,一般让本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总股份的10%左右。

总体上看,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鉴的经验主要有:(1)化大为小,区别对待。

*** 根据具体情况,对亏损的大企业本身进行划分,根据各部门具体的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公司,以区别对待。

由于一个大型企业的亏损,不等于其各部门一概亏损,因此区别对待的优越性在于: *** 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那些因亏损而急需改造的部门中去,从而降低了国企改造的成本,并增加了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

(2)逐步推行,相对平稳。

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中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措施之间的相互衔接配套。

由于政策可行、措施有效,通过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国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国有企业全部取消了亏损,企业盈利增幅较大。

同时 *** 也甩掉了一些财政包袱,使财政收支状况有明显好转, *** 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直接获得的总收入超过600亿英镑。

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也有较大增长,加上股票收益,使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相应地得以改善。

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及广大人民的支持,表现在社会公众持股人数大增,由3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

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企业大量裁员,使失业问题空前严重。

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带来工人 *** 等众多社会问题。

(2)如何有效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尤其是对具有自然垄断性企业实行私有化后,如何防止因私人垄断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Ⅹ 二战后,英国经济衰败的原因

英国在十九世纪末期就被德国和美国快速赶超。庞大的海外殖民尾大不掉,成了负担。一次世界大战更是泥潭。所谓二战后的衰落,只不过是这一过程的加速罢了。

1. 二战结束后,英国沿袭二战时的计划体系。官僚系统过于庞大,资源集中于中央,工会势力强大,所以经济失去活性。
2. 经济的快速衰落,让英国国内政治也极不稳定。在撒切尔夫人之前,首相频繁下台,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
3. 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改革虽然激活了经济,但公共服务部门如医疗和教育体系更趋于集中,消耗大量的资源。
4. 英国金融业发达,金融巨头的话语权也很大。为了保护金融业利益,英镑不断走高,导致国内制造业转移。
5. 二战后,英国参与了数次冲突,比如马岛海战和伊拉克战争。这带来经济上的包袱。

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比如:
1. 德国人在工作场所的纪律和效率高于英国人
2. 英国人多购房,德国人多租房。英国劳动力的灵活性低。

阅读全文

与二战英国没钱怎么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什么越南歌好听的 浏览:388
越南古井酒多少钱 浏览:237
印度哪些地方有暴雨 浏览:58
印尼疫情主要出现在哪里 浏览:473
中国的护照如何在越南办理 浏览:382
英国人算数为什么要画线 浏览:783
英国革命的后果是什么 浏览:745
南京到越南有多少公里 浏览:27
中国养殖貂的上市公司是哪个 浏览:258
衣服上有印尼怎么处理 浏览:19
印尼舞蹈叫什么地方 浏览:654
伊朗击沉航母有什么后果 浏览:758
印尼盐仓烟多少钱 浏览:149
出口到意大利是什么产地证 浏览:481
印度的白内障是什么 浏览:37
意大利都灵电话号码前加什么数字 浏览:942
印尼的脏鸭英语怎么说 浏览:241
6厘米印尼虎喂什么长得快 浏览:193
中国有多少女死形九 浏览:53
从英国到希腊有多少人 浏览: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