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租界的各国租界分布
各国租界的分布:(1911年)
英国 7处:
天津英租界
汉口英租界
广州英租界
九江英租界
厦门英租界
镇江英租界
上海英租界
日本 5处:
天津日租界
汉口日租界
苏州日租界
杭州日租界
重庆日租界
法国4处:
上海法租界
天津法租界
汉口法租界
广州法租界
德国2处:
天津德租界
汉口德租界
俄国2处:
天津俄租界
汉口俄租界
意大利1处:
天津意租界
奥匈帝国 1处:
天津奥租界
比利时1处:
天津比租界
1931年中国收回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 2处:
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
鼓浪屿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麦、荷兰、瑞典-挪威)
天津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设立租界(天津美租界在1902年合并入英租界)
Ⅱ 当年的法租界有哪五个城市
法租界在中国有四处,上海,天津,汉口和广州。
租界简介:“租界”这一名词在中文中出现的时间为1860年代。一般认为,租界要具备中外文件条约作为依据,有明确的地域四至,区域内的外国居留民行使独立完善的行政、司法体系。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并影响到其他租界。租界最主要的特点是内部自治管理,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
中国曾经有过外国租界的城市有:上海、广州、厦门、天津、镇江、九江、汉口、重庆、苏州、杭州、沙市、福州、鼓浪屿、北京。
英国 7处:天津英租界、汉口英租界、广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厦门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日本 5处:天津日租界、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
法国4处: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广州法租界
德国2处:天津德租界、汉口德租界
俄国2处:天津俄租界、汉口俄租界
意大利1处:天津意租界
奥匈帝国 1处:天津奥租界
比利时1处:天津比租界。(1931年中国收回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 2处: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鼓浪屿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麦、荷兰、瑞典-挪威)
天津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设立租界(天津美租界在1902年合并入英租界)。
Ⅲ 几几年英国强行租界了深圳河以南
1898年,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及附近岛屿(统称新界),并将长江流域10个省据为其势力范围。
说到重要性要可追溯到唐代;唐代的“贞观之治”使大唐的对外贸易日益兴盛,从而使广州发展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枢纽。这样,珠江口沿岸、特别是珠江口东岸沿岸地区,其经济和军事地位日益重要。唐玄宗初年,朝廷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官职——市舶使。到了唐玄宗开元24年(公元736年),唐朝政府则在广州府宝安县南头城东南海边(今深圳市南山区古炮台遗址一带),设置了一个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的军事机构——屯门镇,驻军2000人,防线从南头一直布到香港青山下的海岸边。这是古代深圳最早的军事驻防。因为深圳是当时的广州府的门户,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军事要地。到了宋代,屯门镇仍为军事要寨,只是称呼改成了屯门寨。到了东晋南朝时期,朝廷又在屯门寨以西25公里的固戍新设立了一个军营,称固戍角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明朝以前,这些沿海军事要寨的任务还只限于海上缉私与防盗,真正用于军事则是在明朝才正式开始。因而“所城”这个称谓,也是从明朝才真正开始出现的。据史书记载,明朝建立以后,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总结历代军事建制与边防屯守的经验与教训,创立了“卫所”制度,以分屯设兵,寓兵于民。在这种卫所制度中,朝廷令卫所中的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军食粮,广泛地控制沿边沿海的要害地位,以达到保卫国家疆土的目的.
光绪24年(公元1898年),中英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人强行租借了深圳河以南地区及离岛,即殖民地时期的香港。因此,大鹏协所辖之寨城汛台,除左营本部大鹏所城、盐田汛和老大鹏汛外,其余全入英人之租界,故被裁设。《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有“……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至九龙通向新安陆路,中国官民照常行走……,仍留附近九龙城原旧码头一区,以便中国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来停泊,且城内官民任便行走。”甲午海战后,英军接管新界,激起元朗、锦田、深圳等地乡民的奋力反抗,英政府以清政府官员协助不力,并以九龙城、深圳对香港和新租地防务不力为借口,于1899年5月16日,出兵占领了深圳和九龙城,将九龙城官兵驱逐出境。清政府经过近半年的外交斗争,加之深圳、东莞民众的反抗,英军终于撤出深圳,但九龙城却拒不交还。为抗倭防盗而开始营建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历明、清两代,至清光绪25年(公元1899年)而失去其军事价值,大鹏协水师营的军事设施也被裁撤。
Ⅳ 各国列强是如何在中华民国建立时退出中国的
干隆后期,伴随着大航海积累起来的财富,欧洲工业革命取得成功,西方进入机械时代,把同时期的东方远远的甩在后面,新的工业制造出来的坚船利炮摧毁了清朝的防线。这时候的大清皇帝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及时英国人的轰轰炮声也没有叫醒他们。
1947年,意大利在天津、上海、厦门等地的租界被收回。
至此,清朝签订的各种租界基本上都收回。
Ⅳ 上海各国租界 现在分别在哪些区
1英租界,1845年11月29日,英方与上海道签订了《上海土地章程》,设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租界—英租界。上海英租界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在近代中国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租界划定黄浦江以西,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厂(今北京东路)以南,界路(今河南中路)以东。后又扩展为北至苏州河,西至泥城浜(今西藏中路)。
2美租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美国领事向苏松道台要求划虹口一带为美国租界。次年,以口头协定,以苏州河北岸虹口地段为美租界。
1863年6月,美国领事与上海道签订章程,美租界西面从护界河对岸(今西藏路桥北堍)起,向东沿苏州河及黄浦江到杨树浦向北3里止,再从此向西划一直线,复回到护界河对岸,形成了一个不等边直角三角形,占地346.67万平方米。
3法租界,1849年4月6日法国与上海道正式签字换文,上海法租界就此建立,上海法租界是法国在旧中国四个租界中面积最大、发展最好的一个租界。法租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并在1943年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法租界起初范围南至护城河,北至洋泾浜,西至关帝庙诸家桥,东至广东潮州会馆沿河至洋泾浜东角,1914年,法租界通过越界筑路将新界扩至北自长浜路(今延安中路),南到斜桥,东达麋鹿路(今方浜西路)、肇周路、斜桥,西至徐家汇(今华山路)一线。
由此为开端,越界筑路正式成为了一种实际意义上的扩张租界的手段,越界筑路区成为“准租界”。公共租界因此大受鼓舞,此后二十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越界筑路行动,到日军侵华前夕,公共租界的越界筑路区达到四万七千亩,甚至超过了公共租界本身的面积。
4上海公共租界,1863年9月,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1899年公共租界大规模扩张,北至上海、宝山两县的交界处(今天目东路),东临周家嘴(今平凉路军工路),西达静安寺。整个租界划分为中、北、东、西四个区。
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面积最大,经济最繁荣、法律最完善、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今北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两区南部沿江地带是上海公共租界(英美租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上海是中国最早植入西方城市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城市。上海租界也是中国最早移植现代法治的地方。租界作为实际上的“国中之国”,拥有自己的立法主体和立法权。体现现代法制的法规体系、法规结构、审判制度、律师制度和监狱制度等都最早出现在上海租界
Ⅵ 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强租九龙半岛界线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强租哪里
英国在华拥有最大的商业利益,它是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体系的主要缔造者,一向是列强侵华的霸主,而瓜分狂潮的掀起威胁了它的霸主地位。因此,它为了抵抗法国,1897年夺取了中缅边界一些原属中国的领土,强租南碗三角地,迫使清政府开放西江等地。它于1898年强租九龙半岛,又于同年强租威海卫,以阻挡俄国势力南下。最后,它又把长江流域纳入它的势力范围,并且通过英德借款,确保了它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挤入强国之列。它的目标是占领中国东北进而控制中国,因此把捷足先登的俄国视为仇敌而接英国为奥援。为此,它支持英国占领威海卫,同时把福建纳入其势力范围,从而在这场瓜分狂潮中也分得一脔。1898年6月9日,英国政府与清政府在北京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根据此约,英国从中国强行租借了广东省新安县境内由九龙界限线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土地,连同附近233个岛屿,为期99年,到1997年为止。中间有些是英国短暂驻军或设居留地,例如上海租界,舟山群岛,金门群岛. 上海在1843年开辟为中国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立了居留地,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于1855年小刀会的广东人刘丽川、1860年6月太平军赖文光、1862年初太平军李秀成共三次占领部份上海发生战役,1854年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地方政府行政与司法管辖权之外的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