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战早期的英国战斗机为什么无法对德国轰炸飞艇构成威胁
早期,英军的飞机由于夜战和子弹问题的确没法与飞艇对抗,但后期这些技术问题解决后,在英国上空基本就看不到德国的飞艇。
分享长文:
1916年10月1日,晚上。德意志帝国海军L-21号飞艇,正以40节的速度,在中英格兰空气稀薄的高空如同鬼魅一般地无声飞行,下面是诺福克郡广袤的绿色牧场和黑暗森林。4台迈巴赫汽油发动机推动着它那庞大的身躯驶出了云层。了望室中的库特·弗兰肯伯格艇长向南方望去。70英里之外,伦敦上空眩目的探照灯光柱捉住了另外一艘德国飞艇。L-21号再次驶入几缕淡云中。再次驶出时,库特艇长又发现了另外一艘同伴,喷射出冲天的火柱,在夜色中如同一支光亮的火炬,向地面徐徐地坠下。一个艇员拿出相机,对准这艘向地面坠落的火焰之船拍了几张照片。库特和他的手下们都确认了又一艘德国飞艇的损失。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坠毁的飞艇是德国的飞艇王牌——德国海军L-31号飞艇,以及艇长海因里希·马蒂。他和他的王牌艇员的阵亡,对德国的飞艇作战影响意义深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德国的齐柏林公司所建造的飞艇,按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可以认为是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奇迹之作。每艘飞艇都具有优美的线条,巨大的尺寸,大马力航空发动机特有的“嗡嗡”声音,推动着一艘艘德国飞艇划破天空的线条。人们第一眼看到齐柏林飞艇的时候,就肯定会象被符咒抓住一样,倾倒于它的雄伟奇妙。 另外一方面,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则是一个丑陋的新生儿,只能搭载一到两个人。飞艇则可轻而易举地搭载数吨的物品。比起如同恐龙一般高傲地雄踞天空的飞艇,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只是些不起眼的、无害的小哺乳兽。
在战争爆发后,德国陆军和海军都建立起了自己的飞艇舰队。德国海军通常使用齐柏林公司制造的铝制龙骨的飞艇,编号为L(德文飞艇,Luftschiff)开头。德国空军的飞艇则通常是由舒特-朗茨(Shutte-Lanz)公司制造的木制龙骨飞艇,编号为SL。SL型飞艇因为重量问题而没有被德国海军接受。无论海军还是空军的飞艇,在开战后都开始执行轰炸英国的任务,以图从空中摧毁英国的工业基地,打击英国的士气。1914年8月5日夜,Z—6号齐伯林气艇成功地轰炸了比利时的列日要塞,8月26日,德国飞艇对安特卫普实施了一周的轰炸,8月30日空袭了巴黎。1915年1月19日,德国飞艇开始轰炸英国本土。这种对于己方的军事手段过于自负的思想,对于20世纪初欧洲各大强国以军国主义为圭皋的总参谋部官僚们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就象同时代的“无敌大炮”,“不沉战舰”,德国军方天真地认为,齐柏林飞艇是他们手中的一门终极武器,飞艇一出,无往不胜,无坚不摧,诸国降伏。当然,以一战爆发时尚幼稚得可怜的飞机来说,也没有力量去阻止飞艇的光临。能够在夜间作战的飞机几乎没有,而一般的飞机就是发现了飞艇,唯一能做的事情也不过是在它的粗厚外皮上戳两个小洞洞。当时唯一能够阻止这些德国空中猛犸去英国表兄家串门的,就是北海上空变化无常的天气。这些飞艇通常在傍晚从德国本土的库克斯港、科隆和杜塞尔多夫等处基地起飞,华灯初上的时候到达英国上空。英国城市的路灯和房屋里面透出来的灯火是它们最好的路标——“灯火管制”一词当时还未出现。扔下搭载的危险货物之后,它们掉头东飞,于第二天黎明之前返回德国。1915年1月19日,德国的齐柏林飞艇第一次从1500米高空空袭了东英格兰。5月31日,德国陆军LZ-38号飞艇在林纳茨上尉的指挥下首次空袭了伦敦,炸死7人,炸伤31人。6月7日凌晨,LZ-37号飞艇在法国加莱附近被皇家空军飞行员用6公斤的小型炸弹击落。10月20日,德国陆海军又有11艘飞艇去轰炸伦敦,但是其中3艘毁于风暴。
到1916年,德国海军有两种型号的飞艇。从L-13到L-24是旧式飞艇,构成了德国远程空袭的主力。更新的是L-30系列飞艇,编号从L-30一直到L-34。德皇和德国总参谋部对这些飞艇寄予厚望。它们不是老式齐柏林飞艇的简单改进,而是全新的设计。这些新飞艇尺寸庞大,容积达1,589,000立方英尺,可以装载更多的炸弹。但是在速度和爬升高度上,它们并没有超出其前辈很多。不过以当时的防空力量水平来看,它们倒也不需要很好的飞行性能。德国人当然没有幻想英国人会乖乖地待在地面上挨炸。不过即使英国的飞机把齐柏林打成筛子眼儿,它们也能勉强支撑着飞回德国——当然,需要冒着一些危险和麻烦。为了减少麻烦,所以加大了气囊容积,提高了它们的提升力。打出很多小洞洞固然不好,但是德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引爆齐柏林飞艇气囊中的氢气。不幸的是,不久英国人就想出了这个主意。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齐柏林飞艇空袭
在1916年夏天,英国人研制多年的三种机枪子弹正式列装使用。其中的两种,名字分别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为"Pomeroy"和"Brock",是高爆子弹。另外一种,“白金汉”,是填充白磷的燃烧弹。这些子弹如果单独一种拿来向齐柏林射击,效果有限得很。但是把它们混合起来之后,则变成了一种致命的武器。那些高爆子弹打穿飞艇的氢气气囊,让逃逸出来的高纯度氢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然后再由燃烧弹将这一大团混合气体引爆。这种混装子弹成了对付德国飞艇最有效的武器。飞艇一旦被这种子弹击中,通常不能幸免。曾经目睹过德国飞艇坠毁的人说,夜空中熊熊燃烧的飞艇照亮了整个天空,如同供奉诸神的火炬一样,缓缓地向地面落去,场面极为壮观。由于对齐柏林飞艇的袭击束手无策,英国一度民心士气低落。现在皇家空军找到了雪耻的手段。
秋季任务
在1916年夏天,新的L-30型飞艇开始加入德国海军的空袭部队。德国飞艇部队长官彼得·施特拉塞(纳粹德国的第二艘齐柏林级航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策划集中手头的所有飞艇,对英国搞一次倾巢出动的空袭。他坚信,德国飞艇部队倾倒在英国目标上的密集炸弹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场战争。齐柏林飞艇是德国的战争宠儿,人们狂热地崇拜这些巨大的机器,每次对英国的空袭总能赢得全德意志帝国的一片举国欢呼鼓噪之声。英国人则是对这些打不到、够不着的东西恨之入骨,以至当一艘德国飞艇因机械故障坠毁在海中的时候,附近的一艘英国拖船无视海员们“救助遇难者”的通则,坐视德国艇员们被海水淹死。
L-30型飞艇服役后,德国展开了对英国进行大规模飞艇队空袭的战役。在此之前,空袭英国的飞艇都是单枪匹马,炸了就跑。对英国的第一波攻击有三次,发生在7月31日、8月2日和8月8日。德国飞艇队夜间抵达英国上空,轰炸目标,然后在第二天清晨返回德国的基地。无论从战果还是飞艇数量上来看,这头三次攻击都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以前一样,在漆黑夜色下,这些飞艇上的乘员高估了自己的战果,甚至连扔在海里的炸弹溅起的浪花,都认做了爆炸的房屋工厂。不过另外一方面,它们也没有遭到英国有力的还击和拦截。可以算是傻人有傻福吧!
第二波攻击开始于8月24日。9月2日进行了第二次攻击。这两次的规模比以前大得多。9月2日那次空袭,德国海军的12艘飞艇,L-11, L-13, L-14, L-16, L-17, L-21, L-22, L-23, L-24, L-30, L-32 和SL-8 在傍晚从基地起飞,同行的还有4艘陆军的飞艇:LZ-90, LZ-97, LZ-98和SL-11。这16艘飞艇一共携带了32吨炸弹。
德国陆军的LZ-98号飞艇在艇长恩斯特·莱曼的指挥下,从格拉夫桑德的泰晤士河口上空进入英国。莱曼后来曾担任着名的LZ-129兴登堡号飞艇的艇长。在确信到达伦敦东区船坞上空后,他投下了炸弹,然后调头向东北飞去。在途中,他们遇到了皇家空军少尉威廉·罗宾逊驾驶的一架驱逐机,但是LZ-98很快就钻进了云层里。
LZ-90号飞艇从弗林顿上空进入英国,轰炸了哈弗希尔。威廉·施拉姆指挥的SL-11号从正北方向飞到了伦敦上空,轰炸了伦敦近郊的圣奥尔本地区。它被安装在芬斯伯里和维多利亚公园的探照灯抓住了。SL-11好不容易才摆脱了探照灯,正在向北逃脱的途中,遇到了刚刚让LZ=98从手中溜掉的罗宾逊少尉。罗宾逊从后面接近这艘灰色飞艇,向它发射了两个混合子弹夹,但是没有看到丝毫击中目标的迹象。罗宾逊调头再次接近SL-11,瞄准飞艇侧面发射了第三回合。这一次,罗宾逊看到飞艇内部似乎有一丝亮光,紧接着变成一团迅速扩散的火焰,引燃了飞艇外面的蒙布。几秒钟之内,SL-11号飞艇就变成了一支照亮天空的明亮的大火炬。它熊熊燃烧着,缓缓坠向考夫雷村的场面,不仅让全体伦敦市民饱了眼福,而且也被后面陆续到达伦敦的那些德国海军飞艇看见了。在SL-11坠毁的时候,埃里希·萨默菲尔德上尉指挥的L-16号飞艇离它才不到一英里远,犹如夜幕下的布景一般被燃烧的SL-11号映衬在夜空里。这引起了盘旋在附近的英国飞行员很大的兴趣。萨默菲尔德下令全部发动机开足马力,稀里哗啦扔下全部炸弹,然后拼了老命往北跑,在英国飞行员到达之前跑出了火光的照耀范围。30英里以外,L-21号的艇长弗兰肯伯格艇长目睹了SL-11被击毁的全部过程。他和他手下30名小伙子全都看见了南方的两艘飞艇,英国飞机围绕着其中一艘飞来飞去,然后就是火光和爆炸,之后一架英国飞机(罗宾逊少尉)发射了红绿两色信号弹。其他的德国飞艇都象L-16号一样匆匆忙忙扔光了炸弹,然后调头东窜。一共17吨优质的德国高爆炸弹被扔到了英格兰乡下肥沃松软的土壤里。这次轰炸给英国造成了21000英镑的损失,德国则付出了16条人命和一艘价值93000英镑的飞艇。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齐柏林飞艇空袭
第三波攻击于9月23日开始。12艘德国海军飞艇于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从德国的库克斯港基地起飞。海军的艇员们还沉浸在对三周前SL-11被击落的可怕回忆中,飞向英国的旅程笼罩在一片不祥的阴影下。但是艇长们自信得多——SL型飞艇是木制龙骨,而一个出色的海军飞行员可以娴熟地驾驶他的真正的齐柏林飞艇躲开英国人的攻击。飞艇队中新型的L-30级飞艇在L-31号艇长海因里希·马蒂的带领下,在北海上空转向正南方,驶向英格兰海岸。他们的航程要穿越防空火力最为密集的伦敦地区上空。其他比较小的旧式飞艇, L-13, L-14, L-16, L-17, L-21, L-22和L-23,则直接飞向英格兰中部的米德兰郡——这支队伍中,只有L-17号在诺丁汉的轰炸取得了一点可怜的战果。阿洛伊斯·包克指挥的L-33号头一个到达英国首都上空。他的炸弹大多丢在了泰晤士河河弯和斯特拉特福德。地面发射的一发炮弹穿进了艇身,造成了一些结构损坏,但是没有引爆飞艇。投弹结束后,L-33号清空了压载的沙包和水袋,以每分钟800英尺的速度急速上升到飞机飞不到的高空中,放出了烟幕,然后准备逃回德国——一次完美空袭似乎就要完成了。但是不幸的是,它遇到了一架英国战斗机,又挨了几梭子混合燃烧弹。吓破了胆的包克上尉下令飞艇立即着陆。他们降落在埃塞克斯郡的乡间。德国飞行员引爆了降落成功的飞艇,然后乖乖地向赶来的英国人投降了。
一小时以后,凌晨12点15分,马蒂指挥的 L-31来到了伦敦上空。马蒂向国内报告说,他发现东方有一艘在地面上燃烧的飞艇(L-33号)。马蒂在斯垂特汉姆、布瑞克斯顿和肯宁顿上空盘旋游弋,把大多数炸弹丢在了那里的公路上,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逃离伦敦。1点15分,他发现在伍尔维奇的地面上有另外一艘飞艇。这是维尔纳·彼得森上尉指挥的L-32,也正在地面上猛烈燃烧。马蒂给国内的报告简明扼要,但是他无法阻止艇员目睹这幅场面,并造成心理创伤。
L-32号在北海上盘桓了大约一个小时,才驶入英格兰内地。彼得森发给国内的最后一则消息内容非常混乱,但是后来分析, L-32发生了引擎故障,在修复之前一直在空中来回兜圈子。它在排除故障、于泰晤士河上空驶出云层后,立刻就被英国飞行员发现了。伦敦东区的地面探照灯也集中到它的身上,向飞行员指示这个大靶子的位置。彼得森大概意识到了他面临危险处境,因为他迅速地扔光了炸弹和压载物,并且调头向北海方向飞行。弗雷德里克·索维利少尉驾驶着一架 BE2c 4112 双翼机飞向这艘被探照灯照得光辉灿烂的庞然大物。和罗宾逊少尉一样,索维利飞了四个来回,射光了整整三个弹夹,直到看见火光破过L-32的织物蒙皮喷射出来为止。L-32里面上百万加仑的氢气象火焰喷灯一样地喷射出火球,徐徐坠向地面。艇上全部人员遇难。L-32起火之后,索维利发射了一枚红色信号弹,然后降落在一家农场的草地上。皇家海军的情报人员最先出现在那里,不顾氢气爆炸燃烧的火焰和高温,在铝合金龙骨和残骸中穿来跑去。作为报酬,他们从火焰中抢救出了一本违反保密规定带上艇的德国海军密码本。没人知道彼得森为什么允许这本密码本上艇。这真是送给皇家海军密码破译人员的天赐礼物。
L-32和L-33的坠毁对德国飞艇部队的士气影响很大。陆军的菜鸟飞艇被击落是一码事,而两个海军的飞行老手、全体乘员和两艘崭新的新式飞艇在同一个晚上被击落要严重得多。两天之后的另外一次空袭,原定指挥L-23的甘策尔上尉因为其古怪行为而被临时免职。在出发前,他的勇气丧失殆尽,于是被留在了地面,送回水面舰艇部队服役。霍斯特·冯·巴特勒指挥的L-30号小心翼翼地靠近了海滨城市克雷默,把炸弹全部扔进了海里,然后调头返航。这次空袭中唯一的闪光点是,马蒂指挥的L-31大胆地轰炸了朴次茅斯海军基地,一个齐柏林们以前从来没有光顾过的地方。美中不足的是,地面探照灯光过于猛烈,马蒂把炸弹扔在了港口区,而不是重要得多的海军船厂。英国人从无线电讯号中得知在他们头顶上盘旋的是着名的“卤莽马蒂”,不禁为轰炸的场面没有想象那么猛烈而诧异,因此一致认为这只是马蒂的一次侦察飞行。这也算是英国人对他英勇善战精神的一种肯定吧。
第三波攻击的最后一次空袭发生在1916年10月1日。11艘飞艇从德国出发,只有两艘L-30型获准轰炸伦敦。L-30再次报告说击中了目标——和以往一样,甚至都没能给英国乡村的土地草场留下点弹坑之类的纪念。L-31从东北方向抵达伦敦上空,在马蒂的命令下关闭了发动机,企图静悄悄地飘过那些竖起耳朵聆听“嗡嗡”声音的探照灯操作员。凌晨0点30分,马蒂重新开启发动机,马上被下面的探照灯笼罩了起来。四架英国战斗机朝他飞过来。在地面开火的同时,马蒂扔下了所有的炸弹,然后向西边飞去。他几乎已经逃脱了。这时,皇家空军的邓普斯特少尉驾驶着飞机从他身下飞过。邓普斯特马上掉过头来,将一梭子混合燃烧弹打进了L-31的龙骨。突然,一条红色的火龙从它的鼻子里喷射出来。L-31如铅棰一般地垂直落下,几乎将邓普斯特和他的飞机一起带到地府去。邓普斯特驾驶飞机侧翻了好几个跟头以图规避,燃烧中的德国飞艇擦着他的鼻子向下坠落。L-31坠毁在波特斯巴尔。当地农民飞快地跑到现场。他们发现在熊熊燃烧的飞艇旁边,地上躺着一个人,全身没有烧伤。发现的时候他还活着,但是不久就死了。他的身份识别牌上刻着: "Kaptlt. Mathy. L31"
在1916年10月1日早晨之后,德国海军的飞艇再也没有象以前那样光临大不列颠的上空,取得一定战果而不受丝毫损害。在1917年和1918年服役的所谓"Height-climber"新式轻型飞艇升限比英国飞机高得多,但是牺牲了有效载荷和续航力,而且高空投弹的精确性极低,德国飞艇象火炬一样在夜空中坠毁的场面又对打击英国民众的士气一点负面影响也没有,这些都已经失去了当初决定轰炸英国的意义所在。海军的飞艇部队逐渐移交给海军舰队作为侦察手段,以及政府用来宣传的武器而使用。德国飞艇部队的指挥管彼得·施特拉塞,于1918年8月5日亲自率领齐柏林飞艇最后一次空袭伦敦,在空袭中被击中坠毁而亡。
自1915年1 月19日至1918年8 月5 日,德国出动飞艇208 艘次、飞机435 架次对英国实施空袭,其中飞机空袭52次,飞艇空袭5l次,投弹约300 吨,造成约1300人死亡,3000人负伤。约有80艘飞艇毁于协约国的炮火和风暴。
B. 当年二战后期英国是怎么击败德国的“狼群战术”的
德国海军是有一个转变时期的。一战时期的德国海军作为新兴的海军强国,决定于英国一决高下。但是当时德国海军的战列舰数量,主炮口径都比不过英国前无畏舰,也就是说落后了英国一代。德国海军虽然大量建造,但是数量上仍然无法赶超,但是德国帝国议会批示海军部,认为要大力建造巡洋舰,战列舰等大型水面舰艇。但是,但是的德国人却又非常担心英国突袭德国海军基地。这个就要说到哥本哈根式恐惧了,这个网上可能可以查到,就是说丹麦海军被英国海军突袭,英国海军迅速夺走了丹麦海军的主力部队。德国海军非常担心,每天都担心,日德兰海战的时候,德军本来可以和英军一决死战,因为德国海军主力舰的力量完全可以重创英国海军,可惜的是德国海军竟然不战而败,主动自沉撤退。同时,一战之后航空母舰的发展也告诉海军,大型战列舰极易被飞机轰炸而迅速失去战斗力。一战德国战败,德国海军上层非常后悔没有使用无限潜艇论,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海军严苛制裁,德国海军主力舰艇均自沉与苏格兰的斯卡帕湾。希特勒上台以后,迅速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由于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德国海军舰队迅速复兴。德国海军部认为德国海军大型作战舰艇在英国海军航空母舰面前毫无办法,德国海军的作战力量已经无法赶超英国。这个的确,德国被凡尔赛条约拖的疲惫不堪。所以不如打击英国商船,切断英国的补给线。所以德国大量建造了U型潜艇。英国是岛国,起初因此损失非常大。而英国海军舰艇也常常成为其打击对象。后来转机来了,英国率先把雷达技术运用到了反潜作战上,英国的作战舰艇和飞机均配备了雷达,而德国由于终止了雷达研发,潜艇变的非常危险,原本夜晚的时候潜艇可以浮出水面进行充电,但是这时却也常常被英国的夜航飞机打击。我想这是英国唯一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其他因素和战争全局有关,特别是后期,德国的军港多次被空袭,资源供应也开始不足,无法建造更多U型潜艇。现在,归纳一下:
德国海军输在了起跑线上,凡尔赛条约的苛刻制裁使得德国的军事发展长期停滞,海军无法和英国海军对抗,潜艇战是无奈之举,且数量非常少。因为潜艇部队没有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裁军之列,德国才得以保存,希特勒执政初期,德国内忧外患,优先陆军,海军潜艇并不多,且不先进。
英国率先运用了雷达技术等反潜技术,而德国对此毫无知晓。这是德国海军狼群战术损失最大的原因,面对英国海军和空军的全方位反潜,德国潜艇处于非常被动的情况。
德国潜艇远离母港,虽然在战争中期,法国一直可以给予潜艇帮助和补给,但是一般都需要潜艇返还母港。潜艇的维修必须在母港进行,德国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有弱势,潜艇往返浪费时间,也增大危险,而英军则几小时就可以出动军舰。
英国间谍的行动。英国的军情五处专门派出大量间谍,在法国,德国,丹麦,西班牙,荷兰,挪威等都有分布,他们积极调查海军基地,了解各种潜艇活动情况。我记得有以为德国海军元帅都是英国人的线人,还有一些高级官员也负责报告给英国情报,包括德国的军港基地位置,海军活动情况,潜艇分布,水雷区分布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影响。苏联成功击败了德军入侵,向西反击,英国和美国也纷纷参战轰炸德国的重要军事基地和军工城市。U型潜艇建造受到很大影响,德国为了防范苏联军队和在西线进攻的盟军,不得不建造更多的坦克和飞机,以及火箭。潜艇资金大大缩水,所以无限潜艇论逐渐被放弃。
受到战争失败和英国等国家情报人员策动,不少潜艇的水兵产生极大厌战情绪,极大削弱了潜艇的作战能力。
德军潜艇的大量密码遭到盟军破译,这主要得益于谍报人员的功劳,前面也说了,德军内部的盟军谍报人员很多。这使得潜艇很容易被打击,英国船只也可以避开潜艇封锁的海域。
战争中后期美英等盟军部队的军舰均装备了深水炸弹和反潜雷达,飞机也装备了反潜雷达和反潜鱼类,英国海军第一次实现了潜艇反潜战术,德国潜艇的威胁日益减小了。
概述一下,但是海军最强的我认为是美国海军,英国海军,日本海军,意大利海军不算强,苏联海军也不强,德国海军其实还可以,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少于的大型水面舰艇,沉默之后无限潜艇论被更加倚重。
(纯手打,务必采纳!按照自己的理解概述了德国海军的总体情况!花了很多时间,希望给分吧!)
C. 一战爆发前后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是如何根据自己经济地位调节国际关系的
英法是老牌殖民国家
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殖民地
法国主要殖民非洲 但是一战爆发之前国力羸弱
而德国是新兴殖民国家 在非洲和中东主要与法国竞争殖民地 在太平洋和印度野轮卜洋与英国竞争殖民地
法国与德国陆地接壤 两国爆发过普法战争 法国失去了本土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由于战败 法国在国际关系中与德国相比处于劣势 一战前基本采取守势 寻求盟友一起制约德国
而英国与德国隔海相望 双方主要在海军上进行军备颂穗竞赛 力求海军实力胜过对方 同时英国由于而陆地上不敌德国支持欧洲大陆上的反德国家 比如法国 有效的制约了德国 在国际关系中 英德处于实力相当的竞争状态
大致关系是:德国打击桐迟法国 追赶英国 法国向英国求助 寻求机会复仇 英国惧怕德国 支持法国
以上为原创
D. 一战前英国和德国发生的海战
一战前英德进行了激烈的战备竞赛,尤以海军突出。不过好像没有爆发过什么大规模的海战。在一战中倒是进行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列舰海战————日德兰海战,以德国海军遭重创结束。
E. 英法两国是如何对德国宣战的
1939年3月31日,英国曾许诺保证波兰的安全,又于同年8月25日与波兰签订了《互助协定》。根据英国的保证和英波《互助协定》,在波兰遭到德国进攻时,英国政府有义务立即给波兰政府以全力支持。
早在洛迦诺公约中,法国就曾许诺保证波兰领土的完整。1939年4月13日,法国政府又紧随英国对波兰问题发表原则声明,表示保证波兰的独立。同年5月19日,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与波兰陆军部长卡斯普里茨基又签订了关于在波兰遭受德国进攻的情况下,法国实行军事行动的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一旦波兰遭到德军进攻,法国空军应立即行动,保证派出60架飞机轰炸德国目标;陆军在宣布动员3天后开始行动,毫不迟延地对德军发起有限攻击;从总动员第15天起,法军投入主力部队对德军发动攻势。法国的这位将军还说,一旦发生军事行动就突破齐格菲防线。
然而,英法两国多年来一直口是心非,对波兰也不想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只是想让波兰在这场它们与纳粹德国的对抗中充当其马前卒,挡一挡德国侵略军的锋锐,使自己起码暂时不受太大的损失。
德国大举入侵波兰7个小时后,英法统治者不想如何解救波兰,而是仍然打算同德国作交易。法国外长乔治·博内这时打电话给法国驻罗马大使弗朗索瓦·庞赛,要他转告齐亚诺,法国政府欢迎墨索里尼在前一天向英法政府提出的如下建议:邀请希特勒于9月5日来举行一次会谈,以便“审查已经成为当前纷争根源的凡尔赛和约的一些条款”。英国也同意会谈,只是坚持德国军队必须立即撤出波兰。
9月1日晚上9时,英国政府才将一份正式照会递交给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要求德国政府停止对波兰的一切侵略行动,并立即从波兰领土上撤出其军队,否则,英王陛下政府将毫不犹豫地履行自己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同日晚上10时,法国也向德国递交了一份措词完全相同的照会。
此后,为了寻求与德国谈判,两国外长和英国驻德大使又连连表示,此照会并非最后通牒,而只是一种警告。它们之所以如此,无非是想逃脱自己对正在受到纳粹德国野蛮侵略的波兰所承担的义务。
在政府面临垮台的巨大压力下,英国政府于9月3日上午9时才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表示如果德国政府在上午11时以前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两国即从该时起处于战争状态。
在英国连拖带拉的情况下,到9月3日中午,法国政府才十分不情愿地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最后通牒的期限是这天下午5时。
德国拒绝接受英法的最后通牒,于是已成骑虎之势的英法两国分别于9月3日上午11时和下午5时向德国宣战。同日,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同德国宣战。
英法对德宣战使战争突破了亚欧两大洲的界限。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出现了东西两个战场,并且战争进一步蔓延之势已不可遏止。
虽然英法两国已同德国宣战,但它们并不想真的与德国刀枪相向。
当时,英国和法国分别拥有作战飞机1760架和1407架。但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都未对波兰盟友履行空中支援的义务。法国甚至从一开始就坚决要求英国空军不要轰炸德国境内的目标,生怕引起德国的报复,使法国未设防的工业企业遭到轰炸。殊不知在德波战争期间,德国人最担心的就是英法两国的空军会对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进行轰炸。
为了在东线集中优势兵力,尽快结束对波战争,德国在西线只配置了32个师,但就其训练和技术装备而言,只有11个基干步兵师称得上是够格的。而且当时纳粹德国的宣传机器所大肆吹嘘的齐格菲防线,实际上尚未完全竣工,既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也不能弥补德军兵力的不足。而当时法国已经动员了110个师。因此,就德法边界上的兵力和兵器而言,法国对德国占有很大优势。法国本可以利用战争初期的这种有利态势,采取断然措施,在西线对德国实施大胆突击,即使不能根本扭转战局,起码可对德军起到巨大的牵制作用,从而大大减轻德国对波兰的压力,阻止德国速战速决目的的实现。
尽管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在9月3日就通知波兰,他将于9月4日在陆上开始战斗行动,但口惠而实不至,直至9月7日,法军一直拥兵自重,不肯向德军发一枪一炮。只是到9月8日,法军才发动所谓萨尔攻势。法军从萨盖明出发,略有推进。9日,同齐格菲防线前沿掩体有了接触,但法军并没有对该防线发动进攻。10月16日,德军首次出击,法军又撤回原出发地。萨尔攻势是法国人的一种象征性姿态,目的不在于打击德国,支援波兰,而只是想以此稍稍平息波兰人的怒气,并对国内外舆论做出一个他们认为可以说得过去的交待。
英国直到10月11日才派了4个师到法国去。这时,波兰战局早已结束。
在英法消极避战的同时,德国也不愿过早同英法交战。在侵波战争期间,它力求稳住西线,以避免两线作战。侵占波兰后,它又企图以“和平”烟幕掩护新的战争准备。因此,希特勒继1939年9月19日在但泽宣称他没有同英法打仗的意图后,又于10月6日在德国国会向英法提出“和平”建议。
由于在英法对德宣战后,双方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无意正面交锋,从1939年9月3日~1940年5月9日,西线出现了宣而不战和不战不和的不正常局面。于是,英法对德国的这场“战争”被人们称为“奇怪的战争”。
F. 一战时期英国打败德国靠的是自己还是美国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英国开始举罩衰落,但是在一战时期英国仍是世界老大,总体国力也是高于德国的,但已经相差不远,德国靠的是陆军,英国靠的是海军。一战美国参战之前,英闹笑法联军和德军处于焦灼状态,谁也无法突破对方的防御,但是英法却有外援,但是德国连殖民地的支援都过不来,英国的海上封锁非液答含常牢固,美国看到这点,才支持英国。可以说,打败德国是美国人帮助英国的,但是美国人只站在强者的一边,所以说,你没实力,美国根本不鸟你,英国能封锁德国的德国无计可施,这就是实力,德国做不到。就算美国不支援,英国还是可以拖死德国的,英国的殖民地可以源源不断的支援人员和物资,但是德国只能等死。
G. 二战时期,英国是如何准备与德国对战的
英国前后两任本土军陆军总司令艾恩赛德将军和艾伦•布鲁克将军,指挥部队在岛山构筑坚固的防线,挖掘反坦克壕,修建钢筋混凝土掩体,还组建了直接打击登陆敌军的机动部队。7月,罗斯福总统不顾许多人的激烈反对,给英国运来了50万支步枪,8万挺机枪,1亿3千万发子弹,900门75毫米的大炮,100万发炮弹以及炸弹、烈性炸药和无烟火药。这些物资几乎把美国军火库的家底搬空了。丘吉尔立即指示以“有计划的军事行动”组织分运,并立即发放给近100万国民自卫军。英国人本来准备用干草叉和连枷来对付德军,现在有了武器弹药,更感觉自己不可战胜。
比弗布鲁克在飞机生产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喷火式”和“旋风式”战斗机从大撤退时的331架增加到620架,后备飞机从36架增加到289架。海军也把大部分驱逐舰从执行护航任务中调回来对付德军入侵。为了避免“打另一场战争的危险”,丘吉尔还不顾中国等国家抗日战争的需要,宣布关闭缅甸通道3个月。这一姑息日本的行动,实际上为英国后来在东南亚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丘吉尔对可能遭入侵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视察,在肯特郡和苏塞克斯郡观看了军事演习,在哈里奇和多佛尔视察了防御工事。他还到东北沿海一带视察,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
丘吉尔还借助于广播,利用其前任从未用过的方式直接向全国军民发表演说,以坚强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激发大家的战斗勇气。据估计,全国有64%以上的成年人收听了他于7月14日发表的广播讲话并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