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英两国的教育体系有什么区别
1、英国教育体系中,孩子们的学习压力相对更小
中英学制下学生所学课程科目对比
通过以上对比表格,我们不难分析得出“英国中学的课业压力的确小于中国中学”这样一个客观事实。
2、老师教学方式差异
英国人口相对较少,其中能支付得起孩子读传统私立寄宿学校学费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英国传统私校的师生比率较高。
而中国人口较多,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会想方设法让孩子读好学校,所以越是升学率高的学校,学生越多,师生比例也就越低。
再加上英国的课业压力的确要比中国小很多,英国学生课后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而中国学生经常忙于写作业、考试,有时连最基本的运动和休息时间也很难保证。
中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把更加深入的知识点整理好教给学生,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那只能因人而异了。
而英国的老师虽然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很概括,但他们通常会留下一些阅读任务,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深入学习。
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同学的基础、思维方式、关注点都不一样,所以大家的问题也不一样,老师只能引导大家去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帮大家解决问题。
尽管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不高,但对于那些善于钻研的学生而言却能起到“事倍功倍”的效果,毕竟通过自己研究而得到的知识,更容易理解,也比较不容易忘记。
所以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英国的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试想一下,未来大家毕业后,无论做什么工作,想要长久地获得成功,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这时你在英国所获得的学习技能就能让你“事半功倍”!
3、学制差异
英国从小学到高中,一共13年,所以他们的大学是三年制;中国从小学到高中一共12年,大学是4年制。
所以一般去非苏格兰地区读大学,需要先读一年预科;去苏格兰地区读大学,虽然也需要读预科,但除了个别学科在预科结束后还需要读大一,其他都是读大二。
❷ 英国的小学和我们这里的有什么不一样 急需
英国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为世人所公认。本文主要通过对教学体制、课堂教学、德育教学三个主要方面来介绍英国小学教育的情况并分析其特点,剖析其优势,希望能对我国现在的教育改革有所借鉴。
一、教学体制
1、入学年龄与学制。一般来说,英国国立小学为五至十一岁的儿童而设;在苏格兰及英格兰部分地方,小学学龄延至十二岁。小学通常分为“幼儿”及“初级”两部分。但有些地区由国立地方教育局所开办的学校则使用三级制:即初小、高小和中学。小学生八或九岁转读高小,并在十二或十三岁时读中学。虽然政府并无硬性规定五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入学,但大部分地区的地方教育局(LFAs)均有提供学前或幼儿教育,由合资格的老师任教。五岁时,按照法律是必须上学的年龄,多数五岁的孩子这时候会进入Infant School,而七岁进入Junior School (初级学校)。英国的多数公立学校将Infant School 与Junior School 合并起来,组成Primary School (即我们所说的小学),每班一般是20—30个学生,国立学校实行就近入学,但私立学校招生不受地域限制
2、课程设置。英国小学的课程设置,学校拥有高度自由的权力,但英语、数学、科学和信息与通讯技术都是各小学的核心课程。在英国,小学阶段实行的是教师包班教学,即一个班上的英语、数学、科学、美术、体育、历史、地理等课程都由一个教师教学,这个班的名字就由这个老师的名字命名,每个班都配有一个助教。但信息与通讯技术、音乐和外语则由专职教师上课。音乐和外语,专职教师一般都在多所学校来回上课。学生上学时间为上午9:00至下午3:30,中午不回家,可以选择在学校的餐厅就餐,或自备午餐。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为25~35分钟,课间休息时间为20~25分钟。
3、管理模式。英国实行的是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各方代表组成的校董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校长是学校首席行政长官,向校董事会负责,执行校董事会的决议并主持学校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务。英国的小学一般设校长1名,副校长或校长助理1名。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均为教师身份,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在中小学中,专司管理工作的是“接待室”,其实际职能类似于我国的校长办公室,根据学校规模设3~5名专职人员。除此之外,各学校还设1名高级教师和教育活动协调人,协助校长管理日常教学工作和其它事务,由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兼任。
二、课堂教学
1.授课方式 。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上课多以讨论为主,孩子们围坐在地板上或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桌子周围。每个教室有一块白板和一、两台电脑和打印机,学生可随时使用。上课时没有任何教材,教师根据全国教学大纲决定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分别来自互联网或专业资源网站和生活事例,教师讲解完后就针对所讲内容给学生发放活页练习,并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和速度的快慢对个别学生发放不同程度或不同量的练习。速度快、程度好的学生做两张或三张练习,而速度慢、程度较差的学生只做一张练习。学生很少有家庭作业。一周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检查,单元考试和期中考试完全由任课教师决定,但当学生从小学毕业时要参加全英统一的毕业考试,成绩不作为学生的升学依据,只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方面。
2、重视个别教育的客观结果是儿童的个性发展鲜明,充满朝气和创造活力的保证。例如,只要教师许可,学生们会主动围上来打招呼攀谈。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的发言极为踊跃,在实验课中,学生们表现出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各种自选的活动课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兴趣爱好和独特的技能。当我们问及学校为什么会如此重视个别教育时,该校的一位老师对我们这样说:“每一个儿童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点,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3、老师是学生提问的对象,又是学生解答问题的指路人。英国的中小学生每天上六节课。在课堂上,教师极少搞满堂灌,一言堂。通常教师只讲授15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学生自己钻研教材或独立做作业与练习。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提纲挈领地讲透教材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巡回解答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五花八门。走进教室,你会看到有的在研读课本,有的在相互讨论,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师询问。尽管教学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静整齐,可是学生们的学习神情都很专注、很投入,而且课堂气氛富有生机,十分活跃。这种以儿童主体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积极状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习获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培养和锻炼了发现知识、探索真理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4、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英国教学的一个显着特色。英国中小学的教室里,总是摆满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教具和玩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活动相当一部分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这些教具、玩具。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伴随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英语、历史、地理、社会、外语等课程的教学则大量借助现代化视听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学校还常结合教学内容举行各种参观、见习、实习等活动。例如,讲科学课会带学生到自然博物馆参观,还会让学生栽种植物,观察该植物的生长全过程,讲历史课会带学生到历史展览馆参观,讲天文知识会把学生带进天文馆 三、寓德育于教学活动和社会生活中
1、英国是一个倡导“绅士风度”的国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明素养较高。然而,纵观英国的教育,却很难找出专门的德育课程。英国德育教育尤其看重生活感染和熏陶,他们的中小学道德教育主要有四点: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让孩子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英国中小学并不要求孩子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
2、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和社会感染。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教学之中。在教学管理中,英国中小学普遍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讲解既要体现科学观念、真理观念,又要体现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同时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在英国学习期间,我深深体会到英国社会的文明。例如:平时坐公共汽车,人们会很自觉的排队;你问路,他们会很详细的解答,甚至会亲自把你带到目的地;
3、注重环保教育。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NCC)于1990年9月公布了在英国中小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大纲,强调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获得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承诺和技能。并要求环境教育要贯穿在英国中小学课程各个方面,中小学要付诸实施。近年来,英国学校注意落实这个大纲,使学生认识了各种环境问题,如酸雨、空气污染等;了解国家和国际社会对保护和管理环境的立法、政策和措施;了解人类生命和人类生活如何依赖于环境,认识到规划设计、美学要求及有效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对人类社会和下一代负责的道德观念和责任心。如课堂上教的歌曲《Noisy Traffic》(吵闹的交通),内容是关于车辆所造成的空气和噪音污染问题;绘画课的内容是Our Environment(我们周围环境);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是如何进行废水和废物处理的;除了学校外,社会和家庭也很重视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就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平时在公共场所或公园,我们经常能看到宠物的主人会主动把自家宠物拉的粪便清理干净,河流里野鸭、水鸟成群从来没人去伤害它们,在住宅小区,经常能看到狐狸和松鼠自由地穿街过巷而没人捕捉,人与动植物就是这样和谐相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从小就自然而然养成了很强的环保意识。
❸ 英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有什么区别
一、教学内容不同
想必在国内接受教育的朋友都有这样的困惑,就是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用到社会实践中,更严重的时候,完全跟社会实践部分不搭边,这种空泛课程设计不但浪费时间,更耽误以后的社会发展。
但英国的教育就完全不一样,英国大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实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都以社会需求为实际基础,除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外,研究和实践同样被看重。
二、知识面不同
总有学生抱怨老师教的东西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当新文化与旧文化的碰撞之下,到底是创新教育,还是坚持本知?就目前国内的教学来看,远不如国外的更新速度。由于英国教学内容紧跟当下需求,因此学生能了解掌握更多新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工作后会发现,所接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可以从过往课程中获得。
而且,知识面广泛,各科目之间关联度大、联系紧密,但又各自独立,各科之间搭配得力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同
国内教育这件事情,除了老师授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悟性。国内学生的现状就是,到了大学时期失去老师的约束,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弱化,自学短板也明显突出。
但在英国教学中,从一开始就会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将会融入学生的血液里,成为其是一生的好习惯!
(3)英国寄宿学校与中国有什么不同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教育:
建国前基本上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一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见新民主主义教育);一种是国民党统治区奴化的、封建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教育(见国民党统治区教育)。
建国前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事业,十分落后,而且带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色彩。据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统计,1947年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5万人,1946年中等学校在校学生 179.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285.8万人。
按当时全国 4.7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万人中仅有高等学校学生3人,中等学校学生38人,小学生486人。全国80%以上的青壮年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通常在20%左右,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中劳动人民子女极少。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更为落后。
在旧中国的教育中,封建的私塾占相当大的比重,城镇私立学校中受外国津贴的所占比重也比较大,而且学校的分布也很不平衡。中等学校绝大多数设在县城以上城镇,有的地区,县无中学,乡无小学。
高等学校有41%是设在上海、北平、天津、南京、武汉、广州六个城市,国立大学的40%、私立大学的46%是设在沿海地区。边远省份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很少。1946年新疆只有一所100名学生的新疆学院和8所中学,宁夏只有5所中学,青海只有 4所中学,西藏连一所中、小学也没有。
❹ 请问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同
相比较我国,英国拥有优越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福利社会中,英国学生上学不用交学费,国家免费为他们提供学习平台。
这也导致了他们思维上形成一种定势:学习最初是没有代价的,国家让来学习。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英国学生为什么自我动机没有中国学生那么强。
二、中英文化差异。
西方社会是个体主义,东方是集体主义,这在文化心理学中是首要强调的。在英国,孩子们从小就认为我是一个个体,对于集体没有强烈的观念。
三、教育的侧重点。
英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就业压力远小于中国。所以传统的英式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发展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但在中国严峻的竞争形势下,中国的教育方向不得不转向英式教育,素质教育仅存在于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平台优越的发达地区。
侧重点的差异也说明了为什么在中英同龄学生群体中,英国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后中国学生,但英国学生的创造力、探索能力比中国学生要强。
(4)英国寄宿学校与中国有什么不同扩展阅读
国民教育体系
国民教育体系主要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对本国所有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所提供的一种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
终身教育体系则是针对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变化而建立的教育服务系统。
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石,没有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作为依托,终身教育体系也就难以建立。
可以说,国民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