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国绅士应该怎么做最好一个月就能练成,最好详细点!!!求大神!!!
貌似只要提到英国男人,就会和“绅士”联系到一起。实际上,绅士与否,与国籍无关,只在于你的修养如何,而一个人的修养往往体现在细节上。
那么,一个绅士该有怎样的细节呢?
1、有一双干净的手、修剪整齐的指甲。
2、天天换衬衫,保持领口和袖口的平整和清洁,穿西装时一定配领带皮鞋。
3、平日服饰可以随意,但却始终保持自己气味清新。
4、有固定的理发店、几个适合自己的服装品牌。
5、腰间不会悬挂物品,带一方干净手帕。
6、说话温文尔雅,较常人使用礼貌用语更为频繁,总是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
7、对穷酸相的人和衣冠楚楚的人一视同仁。
8、喜怒不形于色,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咖啡桌上放什么书,显示一个人的品位和趣味。拜读文学艺术方面的经典名着,绝少追逐浮华喧嚣的弄潮作品,包括影视。翻看一两眼,倘若认为俗,便绝不再拿起,包括讨论。
10、关于门:如果写着“推”,你先走;如果写着“拉”,她先走。
11、拜访别人的时候永远不会两手空空。
12、总是朝女士略倾着身子,泰然自若,彬彬有礼。在与女士相处时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以对女士加以照顾,并且几乎在完全下意识的状态下操作。
13、如果葡萄酒不好,宁愿退了也不去喝。
14、视场合及时把手机调到静音或震动。
15、若吸烟,要拥有一个漂亮的烟灰缸;若不吸烟,要懂得在周围女士吸烟时为其点烟。永远别让你的老板、房东和女友成为最后一个知道你要离开的人。
16、找一个出色得可以和自己匹配,又不能过于出色使得自己整天提心吊胆的女友,对待爱情慎重沉稳。
细节决定成败,修养造就绅士,绅士绝不是英国男人的专属。
B. 英国绅士行礼的动作是怎么样的
握手礼
是欧美最常见的礼节,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通行。行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右手,四指并齐,拇指与之分开伸向受礼者。
吻手礼
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和上流社会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若女方先伸出手做下垂式,则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女方如不伸手,则不吻。行吻手礼时,若女方身份地位较高,要支屈一膝作半跪式后,再握手吻之。
亲吻礼
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礼节。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轻吻一下。
拥抱礼
拥抱礼是欧美各国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他们见面或告别时互相拥抱,表示亲密无间。拥抱礼通常和接吻礼同时进行。
(2)英国绅士是怎么做的扩展阅读:
在英国,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男性的保护,是天经地义的礼仪传统。为此,英国内政部曾向男子发出“十诫公告”。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就开始实施“绅士教育”。它由英国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他把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英国绅士,他们通常会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身着笔挺的西装,足蹬亮皮鞋。在中世纪英国,“gentry”(绅士阶级)是一个社会阶层,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如爵士等职位。此阶层的男性成人当时称为“gentleman”。
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谈吐高雅,良好的自身修养,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爱心,尊老爱幼,尊重女性,无不良嗜好,人际关系良好。是心地善良、举止优雅的男士。
C. 英国所谓的绅士风度具体是怎样的
提起英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英国男人的绅士风度”:西装笔挺,头戴礼帽,手持长柄雨伞或黑色拐杖;他们身份较高,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文雅,谦和温良,彬彬有礼,诚实守信,尊重女性。上大学时我的英语老师是现任九三学社副主席陈抗甫先生的夫人史衍英老师,她曾在离我学习的沃里克学院仅十五分钟车程的考文垂市进修过较长一段时间,她在课上经常感慨英国的绅士风度:有时候与英国男同事外出,同事必让她先行;走在大街上,男士必走在外侧,以防不测。但她是个快言快语,“不安份守已”的人,经常“越轨”,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出国前,同事好友也多多嘱托:好好看看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我也曾想:“中国也是个礼仪之邦,英国人又会“绅士”在何处呢?去了英国,一件件事情使我感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确实让人吃惊。尊重女性是英国绅士风度的集中体现,在公共场合,男士抢座位,特别是与女士抢座位是非常不文明的举动;男士遇到女士进门的时候一定要请她先走。现在英国男士已经不用说“女士优先”的客气话,而是用一个友好而优雅的手势,示意女士先进。开门时遇到后面有人,特别是女士即将走进来,一定要等走过来把门接住才能离开。这样的事是体现绅士风度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们乐于津津乐道的。初到英国,人生地不熟,问路是常有的事。对于问路,我和中国同事的普遍的感觉是英国人十分热心,而且彬彬有礼。只要你开口问路,他们从不吝啬,而且负责到底。在巴斯小城,有一次独自去一个叫The Bath Boating Station的地方,这个地方我很熟了,我想故意考验一下英国“绅士”的耐心。我问街上一个行色匆匆的中年人,他很热情地跟我说怎么走,一翻解释后,我只是装作不明白,他看我确实遇到了“麻烦”,干脆领着我走了近20分钟来到了目的地,一路上他还不断抱怨英国街道的乱七八糟,有些地方很难找,给游人造成了很多不便。有一个周末约朋友去剑桥大学,我早早赶到火车站,人不多,售票员是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我先问了他我要乘座的车次,票价和时间后在连椅上坐起来等着朋友,可九点半的火车就要到了,朋友还没有来。这时售票员放下手中的活,来到我跟前,很礼貌地跟我说:“你要乘座的火车就要进站了,你怎么不坐啊?你是不是需要帮助?”当我说要等朋友一同前往时,他说可帮助我打个电话,可朋友既没有手机也无座机,他又建议可给朋友留张纸条………我的朋友到底没有去剑桥,我不知道那位绅士售票员拿着我的纸条又做了些什么?其实,英国的绅士就是这么认真负责。如今,仅仅从衣着上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绅士是十浅薄的事情。当然那些西装革履、抬头挺胸、仪表堂堂、神情气爽、温文尔雅确实是“绅士”,这使中国的女性同行十分羡慕,但英国人的绅士已不只是“男人专利”,女性、小孩同样绅士,其实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深入到整个国民的骨髓里。它首先体现在说话、语气和手势上。在英国,与人谈话时动作很多、很大、高声喧哗,特别是前仰后合,以及谈话中粗话不断,会被看成是没有受过教育的粗野表现。在英国期间,我和我的中国同事们听到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谢谢您”、“请原谅”、“对不起”、“不客气”。沃里克学院的教学楼前,有一条小路,早上上课前多站满了人,后来的人经过小路时,别人让路必然得到一声声和“谢谢您”;若有人没有注意到,他会主动地说:“请原谅”!公交车、商店里、酒吧间所有的公共场合都是如此。而且他们语调缓和,真诚朴实,毫无矫揉造作之嫌。声声“谢谢您”使人倍感社会的温暖,句句“请原谅”让人觉得社会的和谐。据英国人自己说:他们常说这三句话,不仅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那么英国人的绅士风气是怎么形成的呢?一是英国较美国或其它欧洲国家历史长,封建统治使英国人更容忍,加之英国在相对孤立的群岛上,思想形成了保守的性格;二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六十年,她在位的时期是英国逐渐走向鼎盛的时期,也是各种礼仪形成的最主要时期,她最终使英国成为世界着名的“礼仪之邦”。维多利亚女王就曾因其高雅的个人修养而享誉欧洲大陆,她制定了一系严厉的家规,对自己的孩子教养方面要求相当苛刻,稍有不慎便对他们进行无情地鞭打和杖责。她对自己的形象教养相当严格的,要求自己处处做到高雅、体面、端庄、节制。维多利亚时代被后人称为“文雅社会”。这位英国女王的行为对以后英国的中产阶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他们相继模仿的最高标准,维多利亚时期也就是英国绅士风度最终形成及完善时期。到英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行车文明”。
D. 英国绅士礼仪
英国绅士礼仪有:
1、英国人穿衣讲究,但很节俭。比较流行便装夹克、牛仔服、超短裙、针织服和运动服装。
2、在英国用“V”形手势表达胜利,手心向外,若是手心向内则表示伤风败俗。大拇指和食指构成圆圈并伸出其他三指,表示“赞扬、允诺”等意思。
3、在英国有人打喷嚏,周边的人会说“上帝保佑你”以示吉祥。
4、英国老人讲究独立,不喜欢被人称老,走路时不必搀扶。
5、英国人很少握手,但讲究握手的先后顺序。
6、英国人很少闲聊,通常只说天气或报纸新闻。见面时一般不用“吃饭了吗”、“去哪儿”等话语,不然会被认为粗鲁无礼。
7、英国人喜欢喝茶敬茶时,先放少量牛奶,再冲以热茶,最后加糖,表明敬意。顺序错误被认为失礼和缺乏教养。
8、英国人7、8月份多休假,商务活动要设法避开。
9、英国送礼不宜过重,不然有贿赂之嫌。英国人喜欢鲜花、名酒、巧克力、小工艺品等礼品,并有当面打开包装的习惯。
10、商务拜会要按时,不得早到或迟到。首次礼节性拜会以20分钟为宜。
11、英国人打电话常以“对不起”开口,常用“谢谢”、“请”等词语。
12、乘坐出租车、住旅馆和到饭店吃饭,一般按10%左右付小费。
13、13被认为是不吉利数字,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
14、英国人称女厕所为“女士室”,男厕所为“男士室”,忌讳提及厕所。
E. 英国人的绅士体现在什么地方
绅士
绅士,或曰士绅,旧指地方上有势力的地主或退职官僚。中西交往之后,该词被作为英语gentleman的意译之一(另译为“君子”)。
名词解释
英文的 gentleman是指英国绅士,他们通常会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身着笔挺的西装,足蹬亮皮鞋。在中世纪英国,“gentry”(绅士阶级)是一个社会阶层,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如爵士等职位。此阶层的男性成人当时称为“gentleman”(绅士)。“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极致,绅士风度即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又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看齐上流社会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阶层某些价值观念融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
绅士风度
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谈吐高雅,良好的自身修养,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爱心,尊老爱幼,尊重女性,无不良嗜好,人际关系良好。是心地善良、举止优雅的男士。
君子与绅士的区别
中国无“绅士”,只有“君子”,“绅士”是西方的概念,与中国文化无关
中国没有真正字面意义上的绅士,绅士是西欧国家(主要指英国男性)的概念,“绅士”这个词和中国的传统古典文化相冲突且格格不入,中国没有引入这个概念,在文革期间,由于毛泽东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观念,左派们曾经引入“绅士”这个概念来制约男人作风,并加进了古代汉语词典中。文革失败后,“绅士”这个词被邓小平从古代汉语字典里取消,并把该词送入了那些含有西方外来词汇概念的现代汉语词典中,邓小平之所以从古汉语字典里取消“绅士”这个“外来品”,是因为邓小平认为中国只有“君子”,要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只有“君子”。“君子”这个词诞生于古代中国,如李白那样恃才放旷、不与世俗乱象为伍的男子,就是一名“君子”。所以“绅士”这个概念一般不会被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可。若一个中国男性自称为“绅士”,那他会受到所有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的嘲笑。同理,若一个中国女性在街上或公共场合对一名中国男性说:“你真不像一个绅士。”或“你应该有一些绅士风度。”那么这名中国女性便会被人认为是一个虚伪的崇洋媚外者,会引起很多人的误解和不满,大家都会认为这个中国女性是一个虚荣、寒酸、怕穷、一副社会底层小市民性格的女性。相反,这名中国女性应该对那名中国男性这么说:“你应该有一些君子风度。”这才是正确的说法。因为历代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只有“君子”,君子和绅士的不同之处是:君子是讲究原则和底线的,你对我有恩,我则会报答你;你若无缘无故和我对立,或与我为敌,我便会毫不客气。子曰:“君子求诸己。”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应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在面对人生的时候,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君子还提倡“有恩必答,有仇必报”,对兄弟手足和朋友的恩情为“以恩报恩,以德报德,事事之间,情理之中,是谓品德高尚的君子。君子知恩图报”;对铁杆兄弟为“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是,不用讲一些过多表面上的虚伪客套之话,口说无凭,只要能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并在危难时刻能相互支援和救助,仅此而已,便是“君子之交”;同样,对仇敌和与自己对立的人则是“此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绅士”大多情况下,不管好还是坏,都不与世为争。
F. 英国绅士是怎样炼成的——让孩子打小就做个绅士
英国作为一个传统国家,特别重视16岁以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培养符合现代 社会 需要的有信仰、有德性、有礼仪、有学问的绅士是其始终的出发点。英国父母通常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接受绅士教育。
绅士精神不同的人、物会创造不一样的文化,而文化反过来,又会对人与物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诸如中国的孔孟之道,中庸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每一位国民的思想和生活。
绅士(gentleman)这个词,其实也就600年的 历史 。大约500年前的一封贵族之间的通信中,记录了绅士的四个条件:一是有绅士血统;二是大部分收入来自自己的土地,而不是工作或者放高利贷;三是担任官职;四是和贵族有亲属或联姻关系。当然,这封信还强调了, 绅士必须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
有位在英国做交流学者的女老师临时到英国朋友家做客。朋友带着自己的6岁的儿子到车站接女老师。一见面,朋友就把老师背上的双肩包接了过去,交给自己的儿子,对他说:“大卫,一个绅士是应该帮助女士的,对吗?”“是的!我们要为女士服务。”于是,小朋友用自己胖胖的小手从父亲手里接过包,背在自己的身上。一路上,孩子就拖着对他来说不算小的背包跟在他们的后面。女老师很不好意思,就对朋友说:“他还是个孩子呢?还是我来拿吧!”可是,朋友很不以为然:“没有关系,大卫是一位绅士,他必须学会照顾身边的女士。为您拎包是他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为他自豪!”朋友又说,他们从小就用绅士的要求来教育孩子,在他们看来,作为一名绅士,他们的儿子必须懂得帮助别人,做父母的应该随时给他提供这样的机会。尼克松曾经说过:“一个绅士就是要能够时刻想到别人、帮助别人。”
第二天,朋友一家邀请女老师一起陪孩子参观展览。“这是我们答应大卫的,我不希望因为您的到来让孩子认为我们失信于他!”这是朋友对女老师的解释。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最好的方法。他们来到展览馆,在狭小的放映厅里,虽然有很多空位子,但是孩子们却坐在地上,朋友也要求儿子坐在地上。女老师很奇怪,朋友说:“我们要孩子明白,椅子应该留给最需要他们的人。一个绅士要时时想到别人。”
在朋友家住了几天,女老师发现,小大卫很少哭闹,也很少对父母撒娇。一次,大卫因为做错了事被母亲责骂,小家伙眼圈红红的却没有掉泪,女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对母亲撒撒娇呢?说不定就不用挨骂了?小家伙一脸严肃的说:“不,撒娇和哭泣不是一个大人应该做的!而且有了错误就应该接受批评,一个绅士要学会承担责任!”
也许就是这种绅士教育让英国的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在家里,英国孩子很少对父母提无理的要求;在学校,英国孩子不会在午饭时候问问题,“那是老师的休息时间,打扰他是不礼貌的!”